传统手工艺术范例

传统手工艺术

传统手工艺术范文1

关键词:传统绘画元素;手工艺术品;手绘;教学研究

近年来,手绘工艺品已成为家居时尚与潮流,手绘艺术一直是美术爱好者所关注的焦点。以传统绘画元素装饰现代手工艺品是本次创新项目研究的内容之一,旨在通过对传统绘画艺术的学习,借鉴相邻学科知识,提升本专业的发展与研究空间。本项目为学生对于交叉学科的学习提供了广泛的交流平台,注重引导学生对中国画媒材、表现形式、艺术语言以及手绘艺术的形式美、装饰性等方面的学习与认知,并通过创作实践,把握手绘艺术的脉动与韵律。笔者将此项目带入课堂之中进行专业课程教学尝试,对传统绘画元素装饰手工艺品的艺术特点、手绘艺术品的制作步骤、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在课程教学中,学生通过掌握中国画工具、材料,并结合手工艺术品特点与形式进行手绘创作实践与体验,并鼓励学生将中国画媒材与其他材质相结合装饰现代手工艺术品,在教学上逐步实现由单一的艺术实践向多元化绘画创作的转变。

如何使当代手绘艺术作品更具创新性,传统绘画技法是不容忽视的教学重心。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理解传统艺术,如何高度体现中国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如何让学生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特色融于手工艺术品之中,是本课程的目标和重点。教学之初,老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与研习中国画传统绘画技法和艺术表现形式,并对工艺品外型、色泽与材质特点有一定的认知,同时注重将绘画题材、技法与手工艺术品的外在形式美相融合。此外,学生需要勤于练习勾线,学习如何在平面或立面上拷贝草稿、执笔勾线、分染等绘制技法。课程内容:以传统绘画元素装饰手工艺术品教学要求:(1)学生需要对我国传统绘画技法以及艺术风格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2)传统绘画技法、艺术语言在手工艺品上的应用,学习如何用中国画媒介来装饰现代手工艺术品。(3)根据手工艺品材质、形式等艺术特点,把学生分成几组,分别完成不同风格的系列手绘作品。(4)学会从自然、生活积累素材,捕捉和提炼视觉元素和符号并运用于工艺品的手绘制作中。

1以传统绘画元素装饰手工艺品的艺术特点

目前,市场上的手绘艺术品琳琅满目、种类繁多,材质以绢、丝织物为主,例如:各式团扇、宫灯、风筝、手工刺绣、油纸伞等。但大多数工艺品的图案、风格较为单一,缺乏创新。而以传统绘画元素装饰现代手工艺品的山水、花鸟、人物等题材大多来源于学生自己的创作构思,他们以水性颜料为主,立足于自身的绘画元素与风格的表现。以传统绘画形式装饰手工艺品主要用于家居装饰,本课程旨在通过传统绘画艺术形式装饰手工艺术品,以笔墨、色彩、构图表现作品的意境与主题。本项目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有利于传统绘画艺术精神在实用艺术中得以更好地传播和延伸,使本项目团队的产品与服务更具自身特色和行业优势,让当代手绘艺术市场的前景变得更广阔。

1.1教学指导

(1)艺术构思创作构思是本课程重要的教学阶段。画者将生活素材在头脑中经过主观加工后使之成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象,它包括对选择题材、语言、形式、材料的思考,是一种心理空间和内在情感的体现,而并非是真实、客观空间的再现。创作之初老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与研究工艺品的形态与材质特点,然后根据工艺品本身的色泽、质地来确定作品的内容、风格与形式,并绘制与之特点相符的精美图式或纹样,以期做到尽其美,得其趣。在这一阶段,老师需要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和习惯性构图、设色方法,注重启发学生用创作稿图记录初始的感悟。

1.2传统绘画元素与艺术符号的运用

中国画艺术具有较强的装饰意味,对平面性、装饰性艺术手法的学习以及传统元素和艺术符号的运用是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艺术创作中,符号是中国画常用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语言,它具有程式化、抽象化的特征。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传统绘画作品的同时,应重点向他们介绍“符号”的艺术特征。传统绘画中的每一个笔墨杂糅的点,每一根纵横穿插的线都形成了花草、林木、山石、云水等一系列的符号表现形式。以线勾勒物象的轮廓,用意象符号表现自然之神韵,抒写心中的主观情感是中国画艺术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画创作的最高要求。在手绘艺术中,符号决定了作品的视觉艺术效果,灵动的艺术符号是有生命力的、有内涵的,它不仅是绘画技巧,更代表了创作者的一种艺术情怀。符号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的表现形式,是画者人文思想情感的重要体现。因此,如何从客观物象中捕捉、提炼视觉“符号”是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首先,学生可以通过欣赏与临摹传统绘画作品,了解符号的表现形式,找寻其艺术特征与规律,例如:竹叶的个字形,树叶的梅花点、菊花点、鼠足点等。从作品本身来说,任何一个客观对象的艺术表现都是由以点、线为基础的视觉符号来完成的。其次,把生活中观察到的艺术符号运用于艺术创作中体现了符号的活性,若加以反复运用,不仅是一种艺术技巧,更有助于画者艺术风格的逐步形成。此外,创作中不仅仅只是用点、线勾画,还可综合运用晕染、撞色、水墨肌理等创作技法。肌理是材质在图形上的某种体现,它是具有独特性、偶然性的意象符号,如运用得当便可与画面的图式、造型融为一体,使画面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

1.3实践过程

在制作过程中,同学们需要注意构图、勾线、造型、染色等每一个细节的把握。各组同学可根据不同的手工艺术品形式来选则相应的题材与艺术风格,有团扇、纸扇、相框、陶艺、手袋、宫灯等。首先,以线造型是手绘中的重要环节。无论在何种艺术品形式上的手绘,制作前必须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地勾线,很多同学在绘制过程中由于构思不成熟、笔法力度不稳健、造型不准而导致失败。因此,笔墨勾线应注重行笔质量,力求平稳,粗细均匀。意笔作画的同学既要求笔法的力度,也强调笔墨的虚实、灵动与丰富的变化。其次,要掌握设色方法。工笔画中的统染和平涂时要薄、匀,分染要淡且多遍,只有这样,才能使画面效果更有层次和立体感。中国画的赋色大多是以主观色彩来表现对象,且具有较强的装饰性。最后,是调整画面的整体效果,使绘画语言与画面的主题、意境相互协调与统一。在手绘实践中,还可对综合材料在中国画创作中的运用展开研究,可将传统笔墨与塑型膏、色粉笔、洗涤剂、盐、细沙、胶液、树叶等材质相互结合,并运用拼贴、揉搓、拓印等手段,将传统绘画元素与当代视觉艺术相互融合,使水墨艺术更具抽象性、装饰性。

2教学成果展示

参加本次课程学习的是本科三年级的学生,由于接触国画的时间不长,他们对传统绘画技法还不够熟练,在用线和设色上还有很多欠缺,需要做进一步的实践与研究。在开设本课程之初,同学们前期已完成了书法、白描、国画临摹等课程,因此,本阶段课程之中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手绘艺术创作的特点与艺术形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传统艺术文化、哲学思想的理解,而且更有助于学生对手绘艺术品的创作实践与研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和掌握传统绘画技法、笔墨语言的表现形式,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培养了自主创新的精神。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从最初选择手工艺术品的形式、绘画题材和内容、上稿拷贝、再到作品设色以及最后的画面调整,是对学生们自主学习的一次考验。点评:该作品构图饱满,用笔勾线沉稳、赋色淡雅,制作精细。从构思布局、线式、笔墨、设色到艺术符号的运用都体现了画者良好的专业素养,画面主次分明,整体氛围与意境的表现非常突出,是较优秀的课堂作业之一。(如图1所示)点评:作品首先以蜡笔勾形,将宿墨、水性颜料与洗涤液等调配成媒介剂,分别表现山石与云气,点画纵横交织之处皆有笔墨的“痕迹”特征,旨在表达一种山水意象形态,作品以丰富的宿墨肌理表现云气、远山等虚景之处,充分体现了画面中水墨交融的气韵之美。(如图2所示)点评:该作品采用了传统笔墨勾线、设色与塑型膏、色粉、彩色铅笔等媒材相结合的表现方式,并运用了粘贴、拼接等技法,画面中人物表情刻画细致,飞天的服饰、飘带等都集中体现了敦煌元素、符号的艺术特点,生动地描绘了飞天凌空舞动的境界。(如图3所示)点评:该学生在紫砂壶上用简练、概括、凝重的线表现了中国古典园林一角,作品中庭院、太湖石、芭蕉叶等艺术符号的表现,体现了画者对恬淡生活的憧憬与向往,诠释了自我对传统文化与哲学思想的认知,表现了一种幽寂、空灵的意境之美。(如图4所示)

3反馈

经过本阶段的课程学习,学生由对中国画了解甚少,再到逐步了解和掌握绘画技法,最后把自己的所学专业知识综合运用于手绘艺术之中,这是他们对新事物的认知,是对自身专业能力的一次挑战。虽然,他们的绘画技法还不够纯熟,对设色、意境的表现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大家都表示一定会继续深入研习传统文化精髓,进一步提升对中国画笔墨语言的传承与创新,争取制作更优秀的手绘作品。

4结语

传统手工艺术范文2

关键词:地方高校;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实践探析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都具有属于本地域、本民族的历史积累与文化传承,构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因与文化符号。传统手工艺技能是世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大领域中的重要一类。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许多手工艺技能在现代工业革命的冲击下,面临不同程度的衰退和变异。作为地方高校有责任加入到本地区传统手工艺技能的保护、抢救、研究、传播、创新的行列中,更好地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将高校美术教学与地方传统民间手工艺技能相结合,是保护这些优秀技能的必要途径,也有益于拓展地方高校美术教学内容。

一、青海民间传统手工艺技能内在的价值

青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境内有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6个世居民族,各自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习俗。在历史发展中他们创造了具有强烈民族性、地方性和宗教性的传统手工艺技能,并形成了各自较为完整的制作体系,有着较强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潜在巨大的文化内涵和经济价值,是青海民族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资源。但由于自身局限和社会环境等种种原因,制约了其良性发展。如有的在造型、色彩、图案等方面发生了改变;有的甚至从原材料和手工艺技术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些无形中导致了传统手工艺技能的变异。所以,青海传统手工艺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是较为严峻的。首先,手工艺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导致了技术理念落后、产品质量较差以及信息不灵、管理落后的状态;其次,民族文化是逐渐改变的,而以民族文化为背景的民间手工艺一直强调体现传统,忽视了文化变化的体现,民间手工艺面临着如何适应社会文化变迁的形势;最后,缺乏较为健全的理论体系,都是“口口相传”的传承方式,这样很容易让很多技能逐渐消失或在流传过程中变异。

二、传统手工艺技能与高校美术教学的结合

近几年来,青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通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民间艺术进校园”等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对本土的传统手工艺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并对其理论知识作了探索整理;部分教师对民间传统手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形成了一些相关的成果。目前,学院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在传统手工艺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上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和创新。如建立实训室,利用多媒体网络,与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和工艺大师进行教学合作等。通过几年尝试,有部分学生掌握了一些传统手工艺制作的基础方法、要领。学生从临摹艺人们的作品入手,逐渐融入一些当代设计理念和方法,涌现出了一批具有传统文化意蕴与现代设计观念相结合的作品。部分教师开展了传统手工艺技能课题研究,他们注重对传统手工艺的田野调研,对其制作工艺流程等进行深层次挖掘整理。如“青海民族民间美术”等课程,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再现这些传统技能的工艺程序,让学生学习和领会民间工艺技能和民族文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一些传统元素进行尝试性艺术设计和创新。目前,已有部分较为成熟的产品投放市场;出版了本土教材“青海民族民间美术”,还有一些教材正在编撰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以前传统手工艺遗产的保护主要是通过政府的投入来实现,而任何一种文化艺术形态,对其生长的原生态的社会环境有着极强的依存性和附着性。当地民间手工艺的传承具有家族性、自发性、随意性等特点。虽然对于民间手工艺保持原有的民间特征是有利的,但随着社会的变化,愿意学习传统手工艺技能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后继乏人已经成为传统手工艺继续传承发展的瓶颈。依据文化、旅游、教育等部门的要求,青海师范大学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是对传承民间手工艺技能的一个重要补充。在培训中就受训人群的实际需求及现状,注重开放性和交流性、自主性和互动性、理论性和科学性、灵活性和长效性原则。通过以上形式的互助学习,受益的不仅是传承人,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的认识,并创作出一些适应市场、顺应时代审美但又保持了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取得了一定程度的传承、保护效果。但同时也存在传承人不能完全接受现代设计理念,甚至某些问题上出现理念对立等现象。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矛盾,发挥高校在传统手工艺技能传承中的作用,是值得长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三、高校美术教学深入传承传统手工艺技能的建议

(一)首先必须明确手工艺技能传承、发展的关键是要培养熟练掌握这些技能的人才;其次要明确教育是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担负传承的重要职能。所以,高校理应从课堂教学、现有专业、技能创新、理论研究等方面入手,结合实际制定一系列适合的实施方案,才能更好地参与到民间手工艺技能的保护和传承活动中。

(二)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视程度的提高,地方高校应明确自身在传承中所肩负的重任。具体实施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挖掘自己的优势,凸显自身的特色,对于顺利开展此项工作非常重要。只有注重研究性、创新性,才能切实有效地巩固高校作为传承民间艺术及其手工技艺的重要阵地。

(三)高校美术学科培养的人才,要求具有综合全面的素质、技巧和能力。传统技能中有许多内容可以补充现有高校课程设置中的不足,让学生接受系统、连贯、全面的教育;也可以让民间艺术在新的载体上得以传承和发展。地方高校在传承过程中,除了可以继续深入对目前合作的非遗传统技能的发掘,还可依据本地区优势,拓宽研究领域。除与设计专业结合外,还可与数字媒体、绘画、雕塑等专业结合,扩大校内传承的辐射面,让更多学生有机会了解传统文化。

(四)青海地区的传统手工艺是在各民族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累起来的瑰宝,必将深刻影响“青海文化”的发展。传统手工艺强调人的“入念”,带有精神性,而现代设计则讲究合理性,理论是支撑实践和创新的唯一标准和依据。高校在传承过程中应研究如何建立合理的保护机制,一方面为创新创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学生认识到当地传统手工艺的价值,并为有关部门的搜集、整理、研究等保护工作献计献策。好的教育一定是在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尽可能地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技能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适合在地方高校进行传承。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当地乃至全国其他地方高校的非遗技能传承保护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胡亮.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中国戏剧,2009(7):59.

传统手工艺术范文3

【关键词】传统;手工;平面设计;实验室

当下电脑技术飞速发展,似乎电脑已成为设计师最主要的创作工具,忽视了“手工”是灵感最直接的表达方式,是设计最基本的方法。

1手工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地位

人类文明史的延续,人们进行体力劳动的过程中的社会和文化经验以及他们的理性和感性的感受,成为文化特色的产品。从石器时代到本刀耕火种农业,人类创造了文明的悠久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手工生产已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进入工业革命时期,解决了当时社会上物资匮乏的困境,同时也对手工业进行了革命,工业批量生产在效率上远远超过手工生产,因此手工生产渐渐地被否定,传统手工也在慢慢地被人遗忘。所有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大工业生产在给人们带来丰富的物质需求时,千篇一律的工业产品不得不让工人丢下传统的手工艺走进工厂,成为娴熟的机械工人,成为大生产的一部分。从这个时候起大量的非物质文化被遗忘、丢失,这也导致了大部分设计师审美精神、创造意识的退化。面对这个问题,19世纪的英国知名设计师、思想家莫里斯推出了“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力图重振传统手工艺,迄今影响深远。美国苹果公司于1984年推出了第一代的玛金托什(Macitosh),专注于图形设计,一些设计师完全依赖计算机。而到了世纪末,一些西方国家的设计师就指出了电脑的弊端,开始重视手工技法的重要性,他们认为电脑是没有情感的,因此在作品上也体现不出手工技法的独创性,缺乏亲切感,正如图1所示。此外一些设计师认为手工技法中的手工痕迹也充满着趣味。直到今天仍然要摒弃电脑制图所带来的生硬刻板的图形,追求手工制图中不可复制的朴实,这种朴实所带来的魅力是电脑制图远远无法比拟的。

2传统手工文化元素的特点

手工,亦即手工艺手工元素,如图2所示就是设计者亲手制作的,可以看出,手工能更好地反映设计师的内心世界,更具有感情色彩。这种差别就好比把古诗词翻译成现代文章,就缺少那份语境。设计都是来源于生活,早在石器时代,古人利用锐器耕作更加省时省力,因此便有了石刀等石器。手工也是创造思想的源泉,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手工创作毋庸置疑是实现目标最简单、最快捷的方式,早期的农村乡镇企业就是依靠手工的方式发展起来的,而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工人不仅得到的是手工的娴熟技术,同时也带动了工人其他方面的发展,比如也可以提升管理层面的经验、创新层面的经验和市场营销层面的经验。而这些经验在其他领域一样是共通的,可以在更广阔的领域中得到应用。当然也许会创造新的经济形态,在这一完整的链条中,手工是最具有创造力的,是唯一的、最直接的资源。

3计算机艺术

计算机艺术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图形技术,它是依托于计算机图形技术发展起来的。在早期,受计算机储存容量小、数据处理的速度慢、图形设备的价格昂贵等因素的限制,只有设计师和程序师共同合作使用才能够创作简单的图形。这相对于原来的设计活动,其意义在于向人们证实了这项先进的技术。因为当年的现代设计运动开始兴起,有人对工艺品产业化取得的规划和远景,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种看法也有一定的预见性,而不是完全透明的。20世纪末,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图形技术在不断地提高,相应地也出现了先进的图形设备。一些软件公司也开发了交互的图形软件,增加人与电脑交流的能力。在这样的环境中,设计师可以依靠互动的方式进行设计和艺术创作。但是这种方式操作复杂,只有在计算机专业人士的配合下才能够完成互动,缺乏互动的简洁性和易操作性,非专业的人员很难掌握。针对这一问题,苹果公司首次开发了可视化图标代替了字符命令的操作界面。这项技术的诞生,让苹果成为在图形技术开发上的唯一平台,向世界证实了计算机可以实现在艺术和设计领域创作的可能性。美国的Mark.Gillenson和B.Chandrase.Karan在早期利用计算机绘画模拟出了自己的肖像。在过后的几年时间里,微软公司也借助于PC机开发了Windows图形界面,改变了PC机只用以处理文字数据的现状。相继地也推出了PC版图形处理软件,动摇了Mac在图形处理上的“霸主”地位。

4结语

传统手工艺术范文4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服装设计;传承

传统手工艺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其中一部分。它包含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继承与发展传统手工艺可以丰富现代服饰文化。本文通过介绍传统手工艺,了解手工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再结合当前的服装设计探索一下传统手工艺该如何与服装设计良好契合的有效方法。

1传统手工艺

我国的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在原始社会就出现了骨针、锥等。我们的手工艺古老淳朴、绚烂精美,又富有文化底蕴,甚至每一个手工艺作品都蕴藏着它的时代风格以及时代气息。传统手工艺是民族生存方式富有特色的表现形式,它们有着“巧夺天工”的高超技艺,是一种艺术的象征又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另类表达,同时又表达着对世界万物的热爱及敬仰之情,例如龙、凤等一些神灵系动物的题材。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手工艺也迅速发展,手工艺制作也在不断的丰富,从原来的简单缝制到后来的精工细作,一次出现了嵌、镶、滚、包、镂、贴、绘、绣等多种手工艺制作手法。在手工艺发展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刺绣工艺、染织工艺以及拼接工艺,其中刺绣工艺备受瞩目。在传统的四大名绣基础上我们还发展了很多具有地域特色的刺绣工艺。针法多样,最常见的就是平绣(也称“细绣”)除此之外还有打子绣、十字绣、彘金绣、布贴绣、锁绣、珠绣、割绒绣等手法,使得民间刺绣丰富多彩。

2手工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现在生活环境的改变以及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给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危机,民族手工艺的现状岌岌可危。由于机械生产成本较低,速度较快,人们越来越依赖于机械生产,除了一些特殊的服务职业装以及影视作品需求外,手工艺艺术在服装上的运用已是屈指可数了,民族传统手工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越精致的民族手工艺制作工序越复杂,效率越低,而且从事民间手工艺制作的手工艺人也越来越少并且有些手工艺还有着不外传的传统,这更加阻碍了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技术封闭,生产效率低下,规模小,创新意识较差,资金链不到位等这些原因都影响着传统手工艺的快速发展。

3将传统手工艺与服装设计相结合

对于传统手工艺的艰难现状。我们应该想办法解决,要找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之路。结合当前的时尚潮流文化来看,将传统手工艺与服装设计相结合有可能会给传统手工艺带来一片生机,而且可以让人们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个重新认识,并且在两者相结合的过程中有利于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文化,这对于服装设计行业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收获。

3.1服装设计中的审美艺术与工艺

服装设汁是一门将审美艺术与工艺技术融合在一起的学科。在审美艺术设计方面,它通过我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各种艺术来对艺术进行表达,它包罗万象,可以从我们生活中的文学、音乐、甚至建筑方面来获得灵感,手工艺在服装设计中则扮演者严谨的角色,而每一次服装设计的创新对于手工艺发展来说都是一次机会,在服装设计的创新中也蕴含着手工艺的创新。但是手工艺的创新不像艺术设计那样浪漫,它需要精雕细琢,在现代工艺设备辅助下它能打造出更完美的意境。在服装设计中,审美艺术与手工艺技术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将服装设计的审美艺术与传统手工艺完美结合,一动一静,一个奔放一个含蓄,一个浪漫一个温柔,将动静结合,将二者完美的契合才会呈现出高水准的艺术作品。

3.2学习服饰理论与创意实践

民族传统手工艺的创造源自于生活实际,是生活中的灵感及结晶,因此传统手工艺一般都有着淳朴的艺术样式。在服装设计艺术中获取元素时可以较多的选用传统文化元素。深入了解体会传统手工艺得魅力以及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实践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将传统手工艺得编织纹饰及变换款式风格等手法运用到服装设计中,加深对民族手工艺元素的理解进一步将其应用到服装设计中,利用服装效果图以及设计制作来理解和把握现代服装设计潮流与传统手工业的融合方式,从审美规律出发恰当运用元素,好好发展手工艺。

3.3抓住意境

要做到将现代服装设计与传统手工艺完美结合,我们就要从设计的意境上做起,该有的东西一定要有,但也不能画蛇添足,我们应该合理把握尺度。可以在设计外型上表达一种简约的风格,既有现代的时尚意境又符合中国文化的真谛,从色彩做起体现出真正的设计理念。从文化内涵上突出韵味。但是不能过分的一味简约,在设计中我们还应该加入一些元素使设计看起来更加精致,就像诗人所说的浓妆淡抹总相宜。

3.4坚持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指的是对我们本民族文化的自身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要保留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将其与与现代的脚步相结合。同时自主创新。对于传统手工业,我们应当实事求是地分析和研究。发扬优秀的适合当展的文化,对一些过时的不符合潮流的我们要对其摒弃。当前的时尚发展以品味为中心,讲究精致,所谓贵不在多而在于精,我们应该将传统手工艺中的精致技巧进行发扬,例如苏绣。再结合当前的时装发展,将两种艺术进行不断的组合和碰撞进而对其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芮滔,车莉.传统手工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J].学术研究,2014年12期

[2]李志芳.中国传统服饰手工艺的文化价值[J].艺术百家,2012年07期

传统手工艺术范文5

关键词:彝族传统手工艺;旅游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融合创新

1彝族传统手工艺产品现状

彝族传统手工艺一直在相对封闭和独立的环境中繁衍、生存,到目前为止还保持着一定的生产规模和消费市场,这既是它的优势,也造成了其产品设计创新上的阻碍。彝族传统手工艺产品大部分是传统品类,眼下的销售也基本依赖本地人,外来消费者的购买非常有限。比如“彝族服饰文化之乡”昭觉,每年有大量的刺绣服饰产出,但对外来游客来说,成套的彝族服饰好看但用处少。彝族漆器、银器等传统手工艺情况也都类似。究其原因,地道的传统手工制品用料、工艺成本高,所以售价往往偏高,限制了普通游客的消费,另外,现有的彝族传统手工艺产品设计更多的是以当地的生活习惯和欣赏眼光为标准,与现代生活、时尚文化以及审美脱节,这些产品一旦离开了原生的土壤,没有相应的生活环境和习俗匹配,就失去了应有的功用和价值,无法契合游客的消费意愿。

2彝族传统手工艺旅游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意义

彝族传统手工艺要不断地发展壮大,必须放眼更大的消费市场,尤其要关注庞大的旅游消费群体。旅游文化创意产品形式简洁风趣、个性生动活泼、容易吸引游客带动消费潮流,已成为旅游消费的热点商品。彝族传统手工艺中包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传统,是彝族特色文化的具体呈现[1]。彝族传统手工艺与旅游文化创意,一个是厚重的积淀,一个是新兴的产业,它们之间的协作融合催生彝族传统手工艺旅游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设计,其意义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丰富旅游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来源。彝族传统手工艺是凉山地区独一无二的活态文化,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资源具有无法复制的独特性[2]。彝族传统手工技艺是彝族文化创意的亮点,多样化的传统手工技艺和独具魅力的纹饰为文化创意产品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意源泉,以及与众不同的丰富载体。比如彝族漆器,除了独特的髹饰技艺和色彩装饰外,其种类丰富、寓意生动有趣的纹饰中还包含着与彝族人的生活故事、历史传说、传统习俗关联的大量文化现象,是极具价值的文化元素,是不可多得的彝族旅游文化创意产品的素材,可以丰富彝族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来源。

2.2传承彝族传统文化。旅游文化创意产品是独特的旅游商品,不同于普通消费品,旅游把消费者带到眼前,更能传承传统文化。彝族传统手工艺可以借助旅游文化创意产品的流量化、无界化快速推广,扩大彝族传统手工艺产品和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更好地传承彝族传统文化,使其成为凉山亮丽的文化名片。

2.3创造更大的经济和艺术价值。彝族传统手工艺旅游文化创意产品的融合创新设计可以在产品功能、用途和式样上接轨现代消费者的生活时尚和审美眼光,较好地转化彝族传统手工艺产品的功能性、文化性、时尚性,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跨界协作模式,能突破彝族传统手工艺产品设计现有的形式,摆脱工艺、材料、媒介的局限,优化耗材与耗时这两大成本要素,实现产品的多样化、多元化、日常化,打破消费的局限性[3]。比如,彝族漆器作为旅游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可以设计文具、数码、穿戴等产品,也可与彝族刺绣、银器等手工艺合作,进行服饰品、软装品、厨卫产品等的开发,建立彝族传统手工艺之间的资源共享,扩大与外界其他领域的合作。为彝族传统手工艺产品创造充分的社会经济价值和艺术价值使其跻身时尚消费行列,走在时代的前沿。

3彝族传统手工艺旅游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原则

3.1珍惜民族文化资源的原则。彝族传统手工艺旅游文化创意设计要深挖本土文化的创意点,高度树立以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和手工艺文化为信心的资源意识,最大限度地保护彝族地域文化资源及其个性,强调产品设计的原创性和原汁原味和乡土气息,杜绝模仿和趋同。

3.2保障手工艺特征的原则旅游文化创意产品是时域性、体验性很强的消费产品,实时购买、当地购买也是这类产品一大特点,设计中要重视旅游文化创意产品的人文诉求,保证工艺和材料的优质,尊重手工、尊重传统,保持产品的手工性、纪念性和不可替代性,要坚持当地材料、当地生产,要坚持手工生产或手工操作,较好地保留手工艺的特点,产品要具备人情味和人文性,坚守其价值所在。

3.3突出无界化与融合的原则。旅游文化创意产品本就是一个不设界限,跨专业、跨领域、跨观念的创新行业,其消费人群也多视野开阔,具有跨界和时尚的眼光。彝族传统手工艺旅游文化创意设计要体现多元化和融合性,在技艺、材料上合理嫁接和混搭,获得互补的优势;在功能、载体上突出改良和革新,以更具亲民性和竞争力;在形态上重视产品精巧、古雅的艺术特质和幽默、有趣、好玩的时尚特征。

4彝族传统手工艺旅游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思路

4.1纹饰资源的挖掘和整合。彝族传统手工艺的纹饰种类众多,异彩纷呈。如服饰上以领、襟、袖、背、摆等上的刺绣涡形纹、回纹、波形纹样为主,漆器和银器常选用动物、植物,或日月星辰为纹饰图案。虽在不同手工艺的应用中各有变化,但它们都源于共同的民族历史和文化,出自于相同的对自然、祖先、图腾等的崇拜。彝族传统纹饰的创作是对自然物的直接描绘或抽象提炼,有对日常劳作的记录,也有彝族原始图腾的形象化以及对彝族传说、歌舞的模拟等,纹饰包括图腾、故事传说、动植物纹、几何符号和文字等。常见的具象纹样就有火镰、虫形、鸡眼形栅栏形、马牙形、水波形、茄子形、花蕾形等几十种之多,这些传统纹饰是最能代表彝族文化、艺术和传统的符号。彝族传统纹样在再现自然事物的同时大胆地借物托意,纹样的种类结合器物的用途、外形来选用,如食具绘制蒜瓣纹、瓜子纹、蕨菜纹,服饰上绣制网纹、金链纹等,透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在朴实中充满神秘和趣味。纹样具有鲜明的象征寓意、丰富的语义和典型的民族特征,如几何点纹代表植物种子,寓意丰收,牛角纹象征富足和期盼,虎纹象征力量和权利,马樱花代表幸运吉祥等[4]。彝族传统纹饰在装饰手法上也别具一格,纹样构图饱满,组合多样,顺应载体适形排列,达到形与形的相互契合,并采用连续和循环的装饰方式来代表生生不息、延绵不断的吉祥意蕴和对圆满生活的向往,彝族纹样的构成洗练、率直、颇具现代感和生命力。这些纹样蕴含民族信仰、传统习俗,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开发价值,是很好的彝族传统手工艺旅游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素材和题材来源。把这些彝族传统纹饰进行提炼,提取典型的元素,通过转化、抽象为现代感鲜明的图形,按其寓意和内涵进行归纳整合,统一成为旅游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资源包和素材库,在各个系列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进行再创造[5],这些纹饰元素的重复使用能突出产品的地域个性,民族特征,也可使文化创意产品获得强烈的系列感和识别性,增强视觉延续性。

4.2多种技艺和材料的结合与混搭。在产品设计中多种工艺及材料的搭配更是常见的创意手法,像塑料与纺织物、混泥土与金属、玻璃与木等的混搭,让物的简约纯粹与温暖多变相得益彰,从而得到功能上的优化,设计上的匠心,以及视觉上的品质感[6]。旅游文化创意产品业正是文化、旅游和设计衍生出来的跨界与混搭的产物,集古典与现代、前卫与复古、传统与时尚的多元性为一体。彝族传统手工艺旅游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不必把各种手工艺严格的区分开,而是以产品的功能属性和文化属性来分类,运用相同的文化元素和符号做到统一的视觉,把多种传统手工艺合理整合、规划、搭配和组合,形成材料、工艺、技术的互补与结合,还可以置入合金、玻璃、树脂、硅胶等现代技术和材料,达到对整个产品的细化和丰富。

4.3IP化的开发和营销。伴随着社交媒介的快速发展和消费方式的改变,作为容易引发大众关注热潮的旅游文化创意产品的推广与营销,单纯地依赖景点推销以及普通的网店销售已经无法适应,需要进行线上线下IP化的打造和推广,彝族传统手工艺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和现象,在设计中可以将与彝族传统手工艺相关的故事、传说、象征寓意等话题引入,引起消费者的兴趣点、关注度,并衍生出一系列可供售卖的产品。借助IP化的推广,不仅可以加强彝族传统手工艺产品设计中知识产权的保护,而且借助故事性、主题性和互动性的传播价值,可以挖掘彝族传统手工艺产品的巨大商业潜力。同时用品牌IP化的打造来塑造彝族传统手工艺产品的现代商业模式,拉近民族文化形态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推动彝族传统手工艺产品IP化、国际化发展。

5结语

文化创意产业的强劲势头使消费者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促使彝族传统手工艺从单纯的技术型工艺转变为以传统手工技艺和民族文化为核心的创意型工艺。传统手工艺和文化创意有着极其相似的发展道路,都要具备文化性、创造性、前瞻性与开拓性。彝族传统手工艺旅游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要改变惯性思维和封闭思想带来的局限,可以跨越行业、技艺、功能、媒介等,实现多项技艺的交叉,开展多行业的合作,使古老的彝族传统手工艺产品成为有情感、有故事、有温度、有趣味的时尚旅游文化产品。

参考文献

[1]邱春林.手工艺承载的文化传统[J].艺术评论,2017(10):30-33.

[2]方李莉.有关“从遗产到资源”观点的提出[J].艺术探索,2016,30(4):59-67.

[3]刘方靓,吕慧子.甘肃地域性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方法研究[J].工业设计,2019(08):115-116.

[4]吴霞.彝族漆器文化特征解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9(1):45-49.

[5]李洁,浅谈凉山彝族传统图案特征及图案再设计思路[J].艺术之窗,2012(6):109.

传统手工艺术范文6

关键词:民间手工艺;文创产品;应用

引言

中国民间手工艺在我国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艺术文化形式种类丰富,地域特征浓郁,如河南浚县的泥咕咕、淮阳的泥泥狗、江苏无锡的惠山泥人、陕西凤翔的凤翔泥塑、天津的泥人张、北京的兔儿爷等,这些具有浓浓的乡土情结的民间手工技艺,从艺术的角度反映了民族特色和本土精神,反映了民族核心价值观,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在追求个性化的今天,传统手工技艺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2012年3月,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正式成立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中心,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文化部副部长常克仁在艺术经济高峰会议论坛中提出“中国传统文化产业是文化市场的新机遇,党和政府号召社会各界力量扶持中国传统文化产业。”丰富多彩的民间手工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大背景下,探索民间手工艺元素如何很好的应用到文创产品设计中,使日常生活用品融入艺术性和文化性特征,把满足人们的功能性需求与审美性需求相结合,让中国民间手工艺这朵艺术奇葩在新时代中绽放新的光芒。

一、民间手工艺的特征

(一)原发性特征

对于目前的民间手工艺,张道一将其存在于现实的性质称之为原发性。民间的手工艺者大多数存在于社会的最底层,他们对于生活的感受和态度寄托在了其手工艺品上,质朴是广大的民间手工艺的最原始的特质,并且具有强烈的原发性。这种性质不仅仅存在于生产的过程中,并且表达生活中的直接需要,并不仅作为一种审美的艺术创作活动。民间的手工艺人进行创作的时候,依靠着自己劳动的智慧和生活技能不会单纯的炫耀技能和技巧,使得创作出来的作品更加贴近实际,其作品保持着中国本土文化的特征气息。

(二)真善美的审美特性

民间的手工艺工匠通常将自己的生活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作为自己的主要审美取向,将自己对于世界的向往诉诸于其艺术形式。美不仅仅是广大的人民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和祝愿,也是手工艺品美的另外一种含义。民间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尽美的意识是非常强烈的,其作者对于美并不一定有着多么完美的认识,其存在是天然纯净的。这正是美与善的完整统一,在经历过民族文化的历史积淀,其真善美的美好性质完美的融入到手工艺品种去,其中寄托了民族和社会的祝福,人民的祝愿,这正是我们整个民族的力量源泉。真诚和善良为民间手工艺品的创作提供了本质内涵,这两者之间通过我们的感知,让我们体会美的真谛,在探求“善”的过程中,通达“真”,真与善在一起,和谐统一,最后产生美,反过来,“美”又反作用于“真”,蕴含了“善”,“真”与“善”和谐统一在了富有美好愿景的一种意境之中。

(三)艺术的地域性特征

在民间手工艺上不仅仅寄托了各族人民的情感和生活追求,也蕴含着民族的社会生活、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等传统意义。在不同的地区或民族之间民间手工艺由于其特有的区域民族文化产生不同的民族文化,这种文化特质不仅影响着整个民族的性格,也影响这手工艺的技巧和多彩。其艺术内容贴近我们的日常,通过艺术表达其感情的真诚,不做过多的修饰,保存着其最初的清纯质朴的特性,具有一种穿越的别有的内在魅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民间的手工艺品正是表达了人民对于民间劳动和生活的感情。

(四)实用性特征

民间手工艺品虽然是一件艺术品,但是如果脱离了他的实用性本质,那么他就不能算是一件艺术品,因为手工艺品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必须是来源于生活,而来源于生活的事物必须是有实用性的,美是第二位的,美必须又来源于其实用性,是实用性的附属属性,是以实用品的物质材料、工艺条件和使用场合等为标准的,两者结合得越巧妙,愈能加强物品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我们通常所见的民间的手工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欣赏的不是他的审美方面所具有的内涵,而是是否能够适用于民俗的实用内涵,因此它是民间习俗当中不能够缺少的的一种艺术活动,也是他能传承下来的原因。我们国家的民间手工艺从一开始就体现了实用和审美两个属性,而且实用永远是第一属性,这就是说,他从发生到发展都与人民大众的劳动与生活相伴相随,是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实用品,民间手工艺是同广大人民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其主要特征是体现实用与审美、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原则。通常情况下,我们在创造美的这个进程中,第一考虑的还是他在应用方面的价值,他必须是能首先满足物质生活的,也就是通常说的他要具有实用性方面的价值,然后,我们才考了他的欣赏价值,因为人的需求首先是生存需求,其次才去审美,民间手工艺的实用性总是与我们生活中的使用器物相联系的,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必须在我们的生活中酝酿和发展而成。

二、民间手工艺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把民间手工艺品作为传统文化载体,把握民间艺术的核心内涵,使民间手工艺元素与创意思维、现代技艺相结合,实现创新一体化设计,把民间手工艺的丰富题材、多样形式与原生态特征融合在文创产品设计中,使其衍生产品的造型、颜色、图案纹饰、材质等均能更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与精神需求,更贴切的服务于现代人,对文创产品进行合理定位,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彰显地域特色,达到实用性、文化性与艺术性的高度融合与统一。

(一)泥塑与金属手工艺元素在挂历、台历设计中的应用

借着建立部级资源库的契机,挑选出6项传统泥塑手工艺和6项传统金属手工艺,它们分别是河南浚县泥咕咕、淮阳的泥泥狗、天津的泥人张、北京的风俗泥人、江苏无锡的惠山泥人、陕西凤翔的凤翔泥塑、北京的景泰蓝、花丝镶嵌、贵州的苗族银饰、浙江龙泉的龙泉宝剑、甘肃的保安腰刀等12项民间传统手工艺,它们都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文化性与艺术性特征。如何将民间手工艺元素应用到挂历、台历设计中,首先是进行市场调研,获取同类型产品的相关信息,调研的方式可以是实地考察,比如当地主要的几个台历、挂历的销售点,考察其样式和内容,也可以借助网络途径如电商卖家经营的样式种类,了解当下挂历、台历的流行趋势。然后,着手分析与构思设计草图,考虑如何将12项传统手工艺品应用到设计中,12项传统手工艺元素制作成12个月份在设计风格上需保持一致,每一张又必须具有较强的风格化与独特性,将传统手工艺元素巧妙的运用于其中,查阅了大量的参考资料以后,思路是以每一种传统手工艺品的名字作为主体,字体选用粗的隶书,从每一种手工艺品中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实物组合成文字图形,同时也运用了龙纹、云纹、佛手等传统元素,丰富画面,整体上看,视觉的中心是文字,细看,文字是由多种手工艺品组成,12张挂历、台历分成2个种类,一类是泥塑手工艺,另一类是金属手工艺,泥塑类用暖色调,金属类用冷色调,突出手工艺的材质特征。在挂历、台历的版式设计上,我采用竖排样式,凸显传统与文化性,12张里每一张都有一句响亮的主题语“指尖上的中国”,这句话的灵感来源于“舌尖上的中国”,有异曲同工之妙。使整个系列的设计有了灵魂和精神内涵,经过对每个设计要素的反复修改与完善后,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融合的视觉形象,符合消费者的美学品味和精神需求,把传统手工艺文化以新的方式传承下来,让更多的现代人了解民间手工技艺的魅力,实现了实用性、艺术性与教育性三位一体的融合。(图1、图2)

(二)在茶具、餐具设计中的应用

凤翔泥塑是陕西凤翔县的一种汉族民间手工艺术,俗称泥货,凤翔泥塑汲取了古代石刻、年画、剪纸和刺绣中的纹饰,造型夸张洗练,装饰华美富繁,色彩艳丽喜庆,形态稚拙可爱,在全国众多的民间泥塑中独树一帜,深受人们喜爱。凤翔彩绘泥塑有三大类型,一是泥玩具,以动物造型为主,多塑十二生肖形象;二是挂片,有脸谱、虎头、牛头、狮子头、麒麟送子、八仙过海等;三是立人,主要为汉族民间传说及历史故事中的人物造像。茶具、餐具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日用品,当下人们对日用品的消费已经不仅仅满足一般的实用性、功能性需求,对艺术性、趣味性、文化性的内涵追求也日益显著,成为提升生活品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个性、体现好品味的方式之一。将陕西凤翔泥塑元素应用于茶具、餐具的设计中,是一种新的尝试,根据前期市场调研整理的资料来看,市场上还没有把凤翔泥塑元素应用于茶具、餐具的产品,凤翔泥塑图案繁复、色彩浓烈丰富,从中提炼出有代表性的图形元素应用到茶具、餐具设计中,如餐具图案是从白猫福寿猪身上提炼的花朵图案,茶具是从座虎挂件里提炼出的花朵图案,前者用的是白底纯红色搭配,后者采用粉绿色底红花绿叶图案搭配,两个系列呈现出不一样的视觉效果。餐具、茶具均设计出了三套草图、包装手袋效果图,在最终定稿时确定了一套餐具和一套茶具,后期加工制作时,花朵图案采用手工绘制而成,力图呈现手工质朴的美,赋予餐具、茶具浓郁的地域特征和审美趣味。(图3、图4)

(三)兔爷在公仔设计中的应用

兔爷是老北京的传统手工技艺,也是吉祥物,是中秋应节应令的儿童玩具,兔儿爷兼具神圣和世俗的品性,传说能赐福给人们平安与吉祥。公仔是时下流行的卡通玩具,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玩具概念,更具有文化内涵,更富有故事情节,更富有个性与人格化的概念,因此公仔更受到现代人的喜爱。经过市场调研后也确实没有看到市场上有类似产品,将兔爷元素与公仔融合进行创新设计是一次新的尝试,由于兔爷和公仔都有可爱与亲和力十足的造型,而且兔爷寓意吉祥,创意产品必定深受现代消费者的青睐。在具体设计过程中,重点是在传统兔爷造型的基础上提炼典型元素,保留兔爷脸部特征前提下,着重兔爷头部的图形化、卡通化处理,采用细致柔和的线条修饰外轮廓,在五官的刻画上力求精致、细腻,使脸谱更加耐看,用色上在尊重传统主体色的基础上追求对比又和谐的统一性,显得更加富有美感,一改兔爷传统的端庄严肃用欢快与喜乐的表情代替,既保留了传统造型特征又注入了流行时尚感,符合消费者和年轻族群的心理需求和审美趣味,公仔身体采用拟人化设计手法,用敏锐的时尚嗅觉,把当代流行与时尚元素应用在公仔服饰搭配上,力求让公仔呈现出丰富多变,时尚可爱的视觉形象,传统与时尚相融合进行了系列设计,满足消费者对创意产品实用性、艺术性、文化性的多重需求。(图5)

(四)苗族银饰在时尚女包设计中的应用

银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上被许多民族青睐,成为多元文化交流的载体之一,苗族银饰决不单纯表现为某个民族专有的艺术形态,而是一个混合体,被视为避邪之物,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图案纹样在表现手法上大致归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具象性纹样,即接近于写实的纹样;第二类是半抽象半具象纹样,即由几何线条组成的实物具象;第三类是纯几何形纹样。所有的纹样都具有程式化的特征,所描述的母题主要有动物、花草、太阳、月亮,人物活动。这些纹样在造型创意和表现手法上充分展示了苗族写实和写意两方面的技巧与才能,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传统手工艺术,成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民族手工艺术中一支亮丽的奇葩。时尚手包是现代女性、都市白领服装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款设计感好的女包可以彰显女性气场、展现自信、突出自我个性魅力,因而越来越受到时尚女性朋友们的欢迎。设计重点是如何将苗族银饰手工艺元素融入到现代时尚女包设计中,赋予女包独特的民族特征与文化内涵,首先从民间中大量收集苗族丰富多彩的装饰纹样,整理提炼出经典性的图案纹饰,如蝴蝶、凤凰、鸟纹、龙纹、狮、虎、魔麟、锦鸡、仙鹤、花卉,几何图案,如十字纹、锯齿纹、水波纹、云纹、雷纹、回纹、井字纹等,应用在女包的设计中,包体采用皮、PU、人造合成等材料,包的整体造型大气、婉约,线条流畅,主体颜色使用纯黑色作底,用白色细线条在黑底上描绘纹饰,保留了苗族图案纹饰的原始艺术风格,在包身的设计中增加铆钉流行元素,更加时尚感,通过反复调整与修改,一共设计出三个款式女包,分别为山鸡起舞、双鸟朝阳、翩翩起舞,是传统与时尚、现代与原始、民族与国际的一次交流与碰撞。

三、民间手工艺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价值与意义

(一)艺术价值与审美功能

民间手工艺的审美特征、造型规律、艺术形式、精神内涵,把民间手工艺的实用性、题材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与原生态特征融入到文创产品设计中,使产品的造型、颜色、图案纹饰等均能很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其本身的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具有良好的审美功能与艺术价值。

(二)文化价值与意义

民间手工艺元素应用于文创产品设计中,提升创意产品的文化内涵,是对民间艺术价值的重构,是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宝贵的精神动力和思想财富,民间手工艺文化,他们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反映了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的风貌和文化思潮,是中华民族文化重要表现形式和有效载体,在现代文化中民间艺术自身孕育着很高的文化价值。民间手工艺文化的价值不仅在中国,在世界文化发展中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三)社会价值与经济功能

民间手工艺术品作为现代文化商品,同时也作为旅游纪念品和日常生活用品加以开发,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民间手工艺由于本身的文化属性决定了其衍生产品具有很高的附加值,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民间手工艺品所具有的地域独特性和文化寓意的独特性,其开发与推广对于提升地域品牌的声誉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均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民间手工艺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是融为一体的。

四、结束语

民间传统手工艺作为我国民族艺术宝贵的精神财富,已经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传统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民间传统手工艺元素在各类文创设计产品中的应用案例分析,我们一方面了解到我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术的文化特征、艺术特征、精神特质等;另一方面总结出设计规律性与思维方法,在应用传统经典元素时应该采用继承性的创新方式,研究如何将民间手工艺术与现代设计理念与技艺相结合,进一步将民间艺术与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方法与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常克仁.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政府推力[DB/OL].

[2]李苍彦,于志海.北京手工艺的传说[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12.1.

[3]马美惠.至精至好且不奢——手工艺卷[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1.1.

[4]吕品田.中国民间美术观念[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7.

[5]卢琼.智慧民间工艺[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3.

[6]张旗,裴朝军,李江.北京手工艺研究文集[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1.1.

[7]矫友田.图说老手艺[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1.2.

[8]唐译.一生不可不知道的老手艺[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3.4.

[9]吴惟.手艺北京:民间艺术的知性之旅[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1

传统手工艺术范文7

关键词:非遗;高职;高师;传统手工艺;传承与保护

2013年4月,在全国范围内,有关部门建立了“百所职业院校示范点”,高职院校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基地,其中一半以上的非遗项目为传统手工艺类,由此可见,我国传统手工艺中蕴含的教育性资源较为丰厚。保护与传承非遗文化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因此,高职院校应肩负起培养高素质手工技艺人才、推动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责任。

一、传承民族文化是高职院校的教育使命

非遗文化进校园是非遗传承、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高师是培养未来教师的摇篮,有关人员应在充分开发非遗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将非遗资源融入教学,将民族文化元素引入高师相关专业、课程,从而形成形式多样、全面、长效的传承、创新、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路径[1]。这不仅可以提高未来教师的传承意识,而且可以在学生心中种下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种子,对发展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能起到共育两代人的作用。作为培养教师基地的高师肩负着重要的传承与创新使命。教育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2017年颁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专题的形式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工作与措施。如,弘扬中国礼仪文化教育、倡导高雅艺术、传统艺术(书法、美术、戏曲)等民间艺术表现形式进校园,强调教育应始终贯穿于地方特色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之中。由此可见,传承文化和教育之间密不可分、相互依存。坚定文化自信,对于传统手工艺人来说,就是不断更新观念,做到与时俱进,在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历程中不断探索。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各国人民的重视。我国拥有几千年的文明史,现今,人们将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工作推向了新的高度,囊括传统手工艺的学校教育在实践与探索中也逐渐被人们关注。学校教育与传统手工艺的结合在开始时出现过理念上的差异,学校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文化知识的传授,而传统手工艺是心口相传、耳濡目染,学生需要操作与体验才能掌握,这两种方式在本质上存在差别。值得庆幸的是,对于学校教育与传统手工艺的结合,以及学校教育在振兴和发扬传统手工艺中起到的作用,在20世纪50年代就被学者关注。随后,一些专业类的工艺美术学院、工艺美术职业学校相继出现,一些艺术设计学科,以及如教授刺绣、皮影、陶艺等独具地域特色的培训机构、传习基地,都成为传承传统手工艺的重要阵地。由此可见,在当今社会,学校教育已成为推动传统手工艺发展的重要形式。

二、高职院校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传承艺术教育的具体问题

我国的传统手工艺特色鲜明,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征,对地方文化发展的影响颇深,同时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隐性的文化教育价值,为高职院校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条件。但是,尽管拥有如此丰富的资源,高职院校非遗传承与保护中依然存在一些具体问题。

第一,课程资源丰富与开发模式单一的矛盾。传统手工艺类课程资源丰富,但部分高职院校多是沿用开发普通课程资源的模式,难以体现职业教育与非遗结合的特点,在此过程中出现重技能、轻文化的现象。

第二,对非遗资源态度不一。这主要表现为对较为出名的传统手艺类项目的热情较高,开发其资源的高职院校趋之若鹜,而对一些相对冷僻但又亟须保护的非遗项目热情度较低,甚至置若罔闻。

第三,非遗教学力度不足。首先是宣传机制的不足,这往往会影响高职院校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质量。如,一些高职院校对非遗文化的宣传不到位,未能及时展示已经获得成果的非遗项目,以致部分学生对非遗传承的认知不足,学习热情不高。其次是硬件设施和实训机制的不足,如,部分高职院校在引进非遗专家与非遗传承人授课、非遗工作坊的建设方面相对滞后,非遗项目未能真正深入校园,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非遗技能发展水平,由此导致非遗实训质量较差。由以上问题可见,切实做到非遗文化进校园,是非遗传承获得有利发展的重要举措。

首先,高师及教师应提升对非遗课程的开发意识,凸显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特点。高师及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我国非遗资源丰富的这一特点,创新开发模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开展校企合作与开发工作,以此为培养优秀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2]。在此过程中,高师和教师应避免对手工艺类非遗资源的开发停留在技艺层面,非遗资源中蕴含的优秀文化部分对增长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具有深远的影响,抓住这一特点,可以使非遗更好地服务于当代职业教育。其次,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念。正确的非遗课程资源观,对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具有指导性作用,能够有效解决对非遗资源理解片面、分配不均衡等问题。从观念入手,高师不能以市场为导向片面选择热门的非遗项目进行开发,而是应以地方资源的开发为重点,寻求地域特色明显或是一些濒临灭绝、急需传承的项目进行开发,由此形成正确的资源观,真正体现出发掘、保护、传承非遗的价值。最后,加大实施非遗教学的力度。高师应以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为依托,以传统手工艺术为载体,通过非遗场馆建设、工作坊建设、师资建设、举办非遗学徒班、建设第二课堂、打造非遗文化社团活动等方式,创新发展融合“学、传、研、创”于一体的非遗文化教育活动,将非遗文化与高师高素质人才培养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创意、普及研发相结合,与中华传统文化宣教相结合,共同探讨继承、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路径。

三、在高师中开发传统手工艺类非遗课程资源优势与价值

高职院校是开展职业发展教育、培养各类信息技术型人才,适应与满足当前社会对实用型、技能型人才需求的院校,集科研、传承、培养、服务多种责任于一身[3]。高职院校特别是高师对非遗传承身负重任,这是因为其在传承非遗方面独具优势。

1.政策上的优势

政策上的优势体现在,有关部门对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极为重视,社会各界对我国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热情空前高涨。2014年9月,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成立,有效促进了江苏省传统文化的发掘、保护与弘扬,其中,传统手工艺项目占一半以上。中国传统手工艺中蕴含丰富的非遗教育资源,国家政策为文化传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高职院校为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和高质量的人才储备。

2.资源上的优势

资源上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人才资源、教育资源以及硬件设施资源上。首先,在师资方面,高师拥有大量的专家型教师、双师型教师以及教学骨干,在专业知识科研能力等方面均具有优势,有能力结合地方优秀文化特色、围绕非遗教育展开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其次,高师可以通过组织教育专家、邀请民间艺人等形式,建立更专业的非遗教学模式,丰富的校企合作学习资源是高职教育院校的一大发展优势,项目教学、学徒教学、大师工作室等都推动了非遗项目的开展;最后,高师由于专业教学的需要配备了专门的实训室、非遗大师工作室、文创工作室,构建了全程实践的教学体系,形成了教学实践内容全程化、实践场所多元化的教学特色,学校有较完备的文献资料支持,同时完善了对数字化图书馆的改造,为非遗传承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3.人才培养模式上的优势

传承与创新并举,“学、传、研、创”有机组合。高师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并非将非遗传承止于简单的、平实的继承,而是追求对于非遗的创新,在保护非遗的同时为其注入现代文化精神,使用现代科技手段,使传统手工艺保持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高师构建非遗艺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通过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的建设,发挥地域优势,有效整合地方文化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传承形式,搭建非遗传承平台,通过研、学全面提高校内外美术与艺术设计类教师的整体素质,以此重燃当代大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亲近之情,使其自发地产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

四、高师课程资源开发的视角转向非遗

我国的传统手工艺具有纯朴、自然、率真、稚拙的艺术情趣和夸张的艺术呈现、圆满吉祥的审美观,其色彩浓烈、造型质朴,可以使人们感受到淳朴本真与艺术生活融为一体[4]。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手工艺必然受到一定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保护、发展与弘扬传统手工艺,就是对这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的最好传承。在高师中开展传统手工艺非遗课程教学,不仅有助于丰富高师课程资源体系的内容,而且为高师加入了更多形式独特、操作性强的非遗课程资源。同时,构建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手工艺课程文化,优化课程资源的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技能,对高师的发展尤为有益。高师应发展地方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其地域优势,以此既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又为课程资源的开发注入活力与动力。对于当代学生而言,将非遗引入课程,对于提升其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民族自豪感都极具深意。随着高师课程教学资源的更新与扩展,开展校企合作,对非遗进行生产性保护,是指在不违背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对传统手工艺发展、延续的一种维护,可以在生产活动中潜移默化地保护传统手工艺。这种形式和理念更具发展意义,可以使包括传统手工艺在内的许多非遗得以流传,由此更能体现出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

结语

传统手工艺术范文8

关键词:产品设计;传统;手工艺;个性

中国民间留存大量的艺术瑰宝,包括木刻、玉雕、石器、竹编、刺绣等。这些艺术门类源自老百姓的生活实践和生活感受,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在现代产品设计中,传统手工艺的应用越发普遍,这一发展不仅使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紧密相连,还在不断的改进过程中,使现代产品设计呈现出了别样的艺术风貌。

一、现代产品设计中传统手工艺的应用价值

在现代产品设计领域中,民间手工艺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艺术美学上也反映出了深邃的审美层面。第一,将传统手工艺融入现代产品设计,反映出了实用之美。这种注重传统手工艺的审美观念,反映了我国广大劳动人民最本质的需求,以实用性、工艺性和功能性满足不同受众在不同使用场合的需求,使现代产品设计符合更多人的消费口味。第二,现代产品设计需要贴近“人机协调”的发展理念,通过对现代、传统材料的适度使用,体现出对自然的尊重和对材料的选择,使现代产品设计与传统手工艺的设计之美更加鲜明。第三,通过手工艺器物和现代产品设计的相互融合,体现出民族情感、地域特色和宗教信仰,在造型、颜色、材质等方面,赋予设计产品独特的思想情感。

二、现代产品设计中传统手工艺的应用思路

1.与时俱进,创新传统手工艺发展理念

随着现代产品设计理念的变迁,传统手工艺需要在现代技术和思想的支撑下进行成功的演化。设计者需要结合产品设计中的现代材料和设计理念,将趣味性很强的手工艺生产技术融入其中,使现代产品设计既具备审美价值,又具备实用功能。如,美籍汉学家劳费尔曾经编著《中国篮子》一书,书中以图说的形式,详细介绍了以竹篮备注的各类器物,包括带提花的手篮、科举考生的竹篮、放茶壶的篮盘等。在现在的产品设计中,竹篮、手篮等的运用十分常见,多为食品类产品的包装,包括中秋月饼的竹篮包装、端午粽子的竹制食盒包装等。这些竹篮包装运用了独特的手工艺编制手法,在方圆之中展示出了竹篮编制工艺的精细和巧妙。除了这些常规的手工艺包装设计,在一些带有浓厚文化气息的商业产品上,还融入了木材、漆料、金属等材料,更加鲜明地体现出了中国民间手工艺在造型、工艺、材料等方面的文化气韵。

2.融入科技,逐步渗透科学技术设计

在现代产品设计中,人性化、科技化的设计方式被人们广泛应用。科学技术的出现,使一些产量低、进程慢的传统手工艺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尤其是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有了较大的进步。以智能化融合传统手工艺、以数字化留存传统手工艺、以定制化记录传统手工艺,使设计师做出了一次次大胆的尝试。如,在现代感较强的手机产品中,以陶瓷手工艺制作为灵感的“青花瓷”系列手机,以陶瓷手工艺烧制为灵感的“窑变”手机,都使人们对传统手工艺有了新的认识。同时,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将传统手工艺中的精华保留下来,形成现代社会迫切需要的、具备艺术情感特征的现代产品设计。

3.加强拓展,继承、传播传统手工艺

创新作为设计的本质需求,需要设计者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艺术才能,结合现代技术原理,对传统手工艺进行创新再造。设计师需要本着材料创新、造型创新、功能创新等原则,振兴一些逐渐没落的手工艺。如,设计师可以将常见的产品设计材料塑料、玻璃、金属改变为竹木、棉麻等较为天然的材料,或将传统材料和新型材料相互结合,更好地解决自然生态环境的问题,进一步丰富现代产品设计的文化性。通过对传统元素的色彩、造型的提取和转化,运用局部重构等设计手法,融合东西方设计理念和现代社会背景,创造出符合现代审美观念的新型产品。

三、结语

中国传统手工艺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部分,要想寻求一条更为开阔的商业化发展的道路,就必须在当今市场中寻求发展机遇。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一系列的措施,将现代产品设计和传统手工艺融为一体,可以使人们的消费心理与精神需求都得到更大的满足,使传统手工艺造福现代产品设计,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文化消费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日)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朱锷,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2](日)喜多俊之.给设计以灵魂:当现代设计遇见传统工艺.郭菀琪,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3]佟冠一.体验经济背景下的创意文化产品设计研究.燕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