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论文范例

创新教学论文

创新教学论文范文1

创新的基本特点就是独特、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是创新,创新教育可以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思想品德教学又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思想品德课能给学生传授一些理论知识,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掌握初步的政治概念,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为将来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创新教育更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能力已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在思品课中实施创新教育也就成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二、创新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

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政治素质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实现知识、能力、觉悟三统一。经验告诉我们,创新课堂教学内容、方式方法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有效手段。所以,作为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实践者,每一位教师都要把课堂教学的创新作为创新教育的突破口,敢于带头实践,积极推进创新教育理念。

三、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努力实施创新教育

1.教师主动树立创新榜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区别对待,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要引导他们树立创新意识,缺乏创新能力的学生从头抓起,力求使他们达到“基础等级”的各项要求。对不同秉赋和不同潜能的学生提供一个发展空间,提供开发潜能的机会。因此教师必须放弃权威态度,营造相互合作,宽松民主,相对自由的课堂气氛,使集体创造力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敢于独立思考,努力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敢于创新;不断学习新课题,新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打破学生被动学习的思维定势。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评价。

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积极的思想观点独立思考评价、充分探讨,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设置问题开展咨询式讨论、情景式讨论和研究式讨论,而教师不要急于展示问题的结果,这样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完善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挥。

3.激发学生大胆质疑,思维呈现灵活性和多样性。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鼓励学生敢于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敢于挑战权威定论,提出新见解;敢于否定一向认为“是”的事物,通过创造性的认识,发现其中的“非”。

4.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必要时充分利用图片、录音、录像、投影、网络等,它们的特点是直观性、生动性强、信息量大。教师应熟练掌握和应用网络,教会学生使用网络技术查找资料、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的体验中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5.适当进行创新思维的专门训练。

其中包括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质疑和奇异的猜想;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主张;自己编故事、小品和游戏;鼓励学生积极发现日常事物的特殊用途等。

6.注重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要应用知识,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再是过去高分低能的人,而是要通过创新教学培养出知识与能力相匹配的人才。摒弃过去传统化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使所学的内容有血有肉,学以致用;思品课教师要善于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寻找知识与实践的结合点,做到实践中归纳理论,从理论中分析实践,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学与用,知与行有机的统一,由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

7.重视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

创新教学论文范文2

1.课堂教学要实现以人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

在新的教学方式下,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和学生的积极互动,使师生之间有双向的有效信息传递。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学生能够从和教师的交流中获得启发,深入理解政治知识,实现高效率的学习;教师能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可以一语带过,对于存在疑问的知识要进行深入挖掘,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探究欲望的引导下来分析、领悟知识。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使他们提高运用政治知识来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能够培养学生敏锐的政治眼光,使他们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政治综合能力。

2.灵活整合教材,实现教材的有效运用。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要摆脱教材对教学的束缚,运用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来对教材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让教学内容既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跟随教师的引导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实现教材的有效运用。要实现教材的灵活整合,教师要摆脱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研究教学大纲,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知识,把教材进行深入浅出的有效整合,使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政治综合能力。在进行教材的整合过程中,教师不能脱离学生进行。在以人为本的政治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来进行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巧妙地把政治知识和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中进行知识探究。学生在解决富有生活化的政治问题过程中能产生好胜心,能积极地对已有政治知识进行分析和思考,在分析过程中会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获得真正的发展和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拓展教学内容,根据学习内容来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感受、体验知识的过程中实现高效的政治学习。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实现创新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使教学实现改革,使学生在高中政治课堂上发挥积极性,创设有活力的课堂,教师不仅要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要不断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应对出现的情况,有效利用动态的课堂生成来进行教学创新,使课堂教学真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政治知识的学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传统的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合要求,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政治专业能力和敏锐的政治眼光,把生活和政治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具体的事件中理解和内化政治知识,提高政治综合能力。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通过教学反思来找到自己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高,还要多和其他优秀教师进行经验交流,把优秀的教学经验合理运用到教学中,使高中政治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实现创新、高效。

三、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随着传统教学方式的改变,在创新的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1.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进行积极高效的探究。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故应在讲解之初就设计好师生共同探究的问题、想要达到的目标、学生有可能回答的方向以及如何引导和总结。教师在课堂中应把握好对学生活动的调控尺度,最终通过总结得出结论、明确主题。在让学生进行知识探究时,教师要把过程与结果有机结合起来,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尤其应该注意把相应的理论知识融入其中。这样,课堂中就不会出现为讨论而讨论、为探究而探究的情况。

2.通过有效引导提高学生的探究效率。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要求教师从课堂的主讲者转变为教学的促进者、参与者和引导者,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时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新课程改革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否认教师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做到既能真正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如探究某个问题时,首先,要确定讨论的内容,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不能把所有问题都当成课题;其次,要确定探究方向,不能漫无边际,过于笼统;再次,讨论结束后,要及时总结、点评。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既是参与者,又是驾驭者、调控者,不能失控,脱离主题。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相长。

四、结语

创新教学论文范文3

1.旧观念束缚着创新教育的开展

传统的舞蹈教学中,舞蹈老师只是硬性的进行示范,让儿童进行跟学,偶尔对儿童不规范的动作进行指正。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得儿童的舞蹈光有形而无神,让人觉得这些舞蹈只是一些动作拼凑起来形成的。此外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材的选取,也影响着儿童舞蹈的创新进步。有些舞蹈老师观念老套,只是依据教材来进行教学,使得儿童只能被动的接受,遏制了儿童思维的发展。同时,“尽信书其实不如无书”这一观念好像并没有深入人们的思想中。传统教材只是记录了一些歌曲和舞蹈动作教学,根本无法对儿童舞蹈进步产生巨大影响。而这些传统的教材却使一些舞蹈老师的教学受到了影响,进而导致儿童失去舞蹈学习的创造能力。

2.心理上的被动

我们都知道心理作用有时候其实是一种心理暗示。在舞蹈学习中,如果儿童对于舞蹈教学存在的是积极心理,那么这种心理便会不断的鼓励着儿童的舞蹈学习。反之,如果儿童只是被动的接受,处于被动的心理状态,则会产生相反的作用。一些孩子开始舞蹈学习往往是由家长做主的。这就导致儿童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兴趣不大,舞蹈教学者如果对于此种现象置之不理或只是强制性教学,长久以往,儿童只会对舞蹈更加不感兴趣,造成恶性循环。

3.情感上的忽视

我们的情感往往会由自身的行为,表情和语言表现出来。在舞蹈教学中情感上的忽视往往体现在两个方面。

(1)师生之情:

好的舞蹈老师关心的不仅是学生舞蹈学习的情况,更关心的是学生本身。两者差别很大,前者只是一种单纯技能的关心,后者则包含了各个方面,包括其技能的学习。正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其实情感的作用也是相互的,关心不是单方面的,它其实是一种互动。如果舞蹈教学者态度强硬或者只把把儿童舞蹈教学只当作一种收入的来源,对学生漠不关心,那么儿童又怎么会对这一门课程感兴趣,又凭什么感兴趣。

(2)舞蹈的情感注入:

舞蹈教学者的教育其实贵在精而非多,在教育儿童时更应该教他们如何对一首舞蹈进行诠释,教会他们想象,跳出有着自己情感痕迹的舞蹈,不能只是单单进行动作指导。

二、舞蹈教学创新途径

1.舞蹈教学者创新观念的培养

舞蹈老师是儿童学习舞蹈的启蒙者,只有教师带动了舞蹈的创新才能使得儿童学会创新。儿童的心思很单纯。“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这一套不能作用在儿童身上。家长把孩子交给老师是对老师的一种信任,而老师因此也成为了学生的依赖,成了学生的标杆。因此老师创新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舞蹈教学者应当根据舞蹈的发展变化进行不断的创新,陈腐的知识应当及时的进行剔除,要不断的吸收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教学模式。与此同时教师本身的创新能力也十分重要。教学应有特色,虽然可能吸收了新的教学模式,但是大家都学习,创新也不叫创新了。这就极大的考验了教师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自己进行舞蹈的创作或自己进行探讨研究怎样让舞蹈更加易学,舞蹈表现力更加丰富。

2.创新教学方法

(1)增加趣味

舞蹈作为一种细腻的艺术,极具戏剧性,带有浓重的情感色彩。一些老师往往会发现,他们倾尽知识教学,但取得效果的却差强人意。其实知识是死的,人是活的。知识技能教多了,儿童不吸收,半点作用都没有。儿童是处在天真,活泼的年纪,他们喜欢新鲜事物,拥有着强大的好奇心,对一切都充满了兴趣。教学者应根据这一点来进行教学。选择儿童感兴趣且有意思的题材,在教给学生舞蹈动作和技巧的同时注重趣味性,可以给儿童讲讲故事,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阻止他们分神。

(2)鼓励儿童观察和想象

儿童舞蹈是需要观察和想象的。一些儿童舞蹈的创作来源于动物动作的组合,儿童如果不理解很难在跳舞时表现出舞蹈本身的寓意。因此,舞蹈老师应当教导学生学会观察。教导者旨在教给儿童观察的方法和引领他们观察。如小蛇的游动,鸭子洗澡。儿童通过各自的观察从而得出结论,会让其舞蹈更加传神。少儿时代是最有权利想象的时代,有些舞蹈是虚幻的创作,观察无法起到作用,这就要教育者在教学时将他们带入各种情境,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让舞蹈富有灵气。

(3)娱乐和舞蹈学习相结合

众所周知儿童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的,但其实他们对一个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是有时限的。儿童没有沉稳的性格,他们十分好动,并且对一种舞蹈的热衷度不会太长久。因此,如何来维持他们的学习的热情是需要攻克的一个难点。此时,娱乐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它们吸引了儿童的注意,让儿童觉得一个舞蹈学很久其实也不是那么的乏味。娱乐和舞蹈相结合,在很大程度上辅助了舞蹈学习。

三、结束语

创新教学论文范文4

摘要:

英语在初中教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其重要性更是日益增强。本文依据新教育的特点,并结合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创新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初中英语教学早日走上正规化的道路。

关键词:

英语口语 创新 鼓励

我们国家在英语教学上一度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从教学效果上来看并不尽人力,从教学现状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绝大多数的学生对英语口语表达并不“感冒”,即使是一些在英语学习上表现非常突出的学生,其突出性也只是表现在笔试上面,想要让这些学生张一张“金口”实属难事。因此我们要创新英语教学,从英语口语教学抓起,让学生轻松地开口,轻松地学习。

1促使学生大胆地说

英语口语重在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能力,所以加强学生说讲训练才是提高学生口语能力最根本的任务。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脸皮”要够厚,心态要强大,耐心要足够,这样学生才能从传统小心翼翼的学习中挣脱出来。在教学中笔者会尽可能地从课堂45分钟的时间内抽出时间,供学生进行口语的训练,可以说只要将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充分的利用起来,学生的口语水平自然会在点点滴滴的积累中有一个长足的进步。首先,课前预热和课堂最后几分钟都是极为宝贵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学生不是处于还沉浸在课间娱乐的氛围中就是处于对下课的期盼中,如果我们能将这两个琐碎的时间用在口语训练上,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还可以让英语课堂变得更加的充实和高效。如“一分钟练嘴”、“三分钟演讲”等等小练习便可以放到这段时间里来完成。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的提问等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轻松地开口。比如在学习“InternationalCharities”这一课的内容时,笔者会利用一切的学习契机来呈现一系列的问题,“Howmanypeopledoesblindnessaffectaroundtheworld?”“Howdoeshelp?”“Whatdovolunteerdoctordoontheplane?”“Whatcanpeopledotosupport?”诸如这类问题可以很好的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不自觉地被教师的思路带动着,很多学生在不自觉中已经轻松地张开了口。再次,课堂外的训练也是不可或缺的,在课堂外,除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之外,很多时候笔者会鼓励学生多阅读、多思考,从自己感兴趣的阅读内容着手,逐步地过渡到知识的广泛积累,在这个过程中当学生的英语知识积累达到了一定的层次之后,口语交际也会随之而有所提升。当然笔者也会鼓励学生能够抽出零碎的时间,在课余的时间里,以同桌为单位进行一些简单口语的训练,让学生逐步适应说英语的感受,从而全方位、多层面的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2及时鼓励,增强信心

学生在口语交际中产生的一系列的心理情绪不容忽视,可以说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形成的各种不健康、对学习不利的负面心理是非常正常的,也是口语学习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正确地面对学生所产生的这些心理,并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及时的鼓励让学生尽早摆脱这些不健康的学习心理。比如有的学生不习惯于在公众场合说英语,他们会因此产生一些紧张的心理,并由紧张心理而衍生出语无伦次的现象,从而不能发挥其正常的口语水平,久而久之还会成为学生说英语道路上的一个难以跨越的坎,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除了要指导学生正确的口语表达技巧之外,更要学会去鼓励学生、去激发学生前进的斗志。例如在学习一篇文章时,教师一般都会选择一些较为经典的段落让学生背诵,很多学生在台下可以流利地将其背出,但是一旦让学生走上讲台或者是将文章转化成自己的语言与别人交流,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焦虑心理,进而在说英语上产生一些不良的反应,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多给学生制造说英语的机会,让学生习惯说英语的感受,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由此一点一点地帮助学生克服说英语的困难。

3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一种语言对于一种文化,我们要想说好某一门语言,对其身后的文化知识也必定要有所了解。很多学生不解为什么非要了解西方的文化背景呢?由此,笔者给学生讲了一个小笑话:“‘妈’和‘娘’在汉语中是一个意思,有一个刚学汉语的小伙深知这个知识点,一次他在给自己心爱的姑娘写情书时,其中‘漂亮的姑娘’的‘娘’不会写,便用‘妈’代替,于是变成了‘漂亮的姑妈’,你们猜猜这个憨厚的老外小伙求爱成功了吗?”如此一个简单的小故事既让学生轻松一乐,也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文化对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于是在日常的口语训练中笔者力图通过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尽可能地少犯一些由于对文化差异的误解而出现的各种低级的错误,由此增强他们说英语的信心。例如在讲到“floor”这个单词时,学生一般都会记住其有地板的意思,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笔者专门为学生补充了“楼层”的含义,这本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一词多义的现象,但是正是这个简单的细节却通常会让学生产生低级的误解,而产生这种误解的原因则是学生对西方文化背景差异的误解。学生在翻译一楼、二楼、三楼时可以轻松的翻译出firstfloor、secondfloor、thirdfloor,但是当笔者以一个英国人的身份与学生对话,在聊到有关的内容时,笔者便告诉学生:“在我们英国,thirdfloor是4楼,secondfloor是3楼,firstfloor是2楼,1楼是groundfloor.”学生便在对话的过程中牢固地掌握了这个知识点。为了了解更多的文化方面的知识,很多学生还在课后主动通过上网等方式了解了一些西方特有的文化传统。如英国人由于受到宗教的影响,他们不喜欢13这个数,所以在很多的建筑中是不存在这个楼层的,12楼的上面紧接着就是14楼等等,学生掌握的跨文化知识越多,在口语交际中就会犯更少的错误,从而有利于口语交际水平的提高。

4总结

由上可知,新教育形式下,英语口语教学也需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创新教学策略做出新的课程教学设计,由此实现初中生口语交际教学的高效化,从而让初中口语交际在新教育的引导下早日走上正轨。

作者:张元省 单位:江苏省邳州市炮车中学

参考文献:

[1]陈丽莎3.谈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华章,2012年24期.

[2]孙利芳.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策略分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4年15期.

[3]彭虹.教学情境创设与学生课堂心理的调控[J].考试周刊,2009年15期.

第二篇: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电教设备应用

摘要:

电教设备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它能够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口语发音的正确性和流利性,提高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应当重视电教设备对于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帮助作用。本文从电教设备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

电教设备 初中英语 口语教学

应用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学校英语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时间尚短,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较为薄弱,因此初中学生需要强而有力的辅助工具来帮助自身提高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电教设备的视频播放、音频播放、录音等先进技术功能可以在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口语教学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初中学生及时纠正英语口语练习中出现的发音错误、语法运用错误等,从而有效地加强英语口语的练习效果。

一、提高初中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兴趣

电教设备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质量。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兴趣对于初中学生的学习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地支配初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传统初中英语课堂口语教学模式较为枯燥无味,传统的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靠初中英语教师一人带着初中学生进行英语单词、词汇、句子等进行英语口语的培训和教学,这种英语口语教学方式效率较低,而且还加重了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负担和压力,导致初中学生在英语课堂口语学习时提不起英语口语练习的兴趣和热情,英语课堂口语学习的注意力得不到有效的集中,最终导致初中学生课堂的英语口语学习质量和水平得不到显著地提高。新型的电教设备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不足。电教设备的视频播放、音频播放、录音等先进技术功能可以有效地吸引初中学生的英语课堂口语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初中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比如说初中英语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播放的方式给学生展现关于英语口语教学知识的视频对话,通过这种直观的、接近初中学生实际生活的对话播放,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初中学生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有效地锻炼自身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二、电教设备英语口语教学内容的选择

电教设备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应用的目的是为了辅助和提高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因此,电教设备的英语口语教学训练的内容非常关键。电教设备的初中学生英语口语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遵循以下几个要求:第一,英语口语标的规范性。因为电教设备的口语教学内容是为了给予初中学生正确的英语口语表达的指引和培训,因此,电教设备的口语教学内容必须是规范的、正确的。比如说正常的口语表达“VeryGood!”“Youareagenius!”“Prettydry!”…,这些单词词汇都是日常英语口语都经常用到的,因此,电教设备的口语教学内容必须保证规范性,给予初中学生正确的发音指导。第二,电教设备的英语口语教学内容难易程度和英语口语播报的语速要合理。因为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时间尚短,英语单词词汇的积累量不是很足,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基础较为薄弱,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在选择电教设备的英语口语教学内容时,应当考虑到初中学生基础水平,从初中学生的四级英语口语水平出发,这样才能保证初中学生能够有效地听懂、学习英语口语。比如说初中英语教师应当选择一些较为简单、语速较慢的英语口语句子,通过简单、放慢语速的方法从初中学生的基础开始培养,夯实初中学生的英语口语的基础表达能力。

三、电教设备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电教设备在初中英语课堂口语教学中的应用非常的关键,它能够有效地提高初中英语课堂口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有效地锻炼和培养初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初中英语课堂是初中学生英语学习英语知识,培养和锻炼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初中学生的大多数英语口语知识和表达能力的培养都是从初中英语课堂学习的得来的,因此,初中英语课堂的学生英语口语培养和训练非常重要。电教设备在初中英语课堂英语口语培训中的应用主要是音频播放和视频播放这两个主要形式,初中英语教师可以通过运用电教设备播放一段音频对话的方式让初中学生跟着音频中的英语口语播放一起学习英语口语表达的方法、英语口语的发音、英语口语感情的融入等。如“Today,mygrandmotherdied,Iwasverysad,mygrandmotherhadverygoodtome,anddosomegoodtocoaxmehappytomeoften,todayIlostherfeelveryhelpless.(今天我的外婆死了,我非常的伤心,外婆以前对我特别好,经常给我做一些好吃的哄我开心,今天我失去了她感到非常的无奈)。”这段音频口语是表达伤心之情的,初中学生可以跟着音频中的口语学习英语口语情感的融入和表达。

四、总结

综上所述,电教设备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初中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初中英语教师应当重视电教设备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利用电教设备有效地提高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作者:王皓 单位:江苏省兴化市边城中学

第三篇:初中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漫谈

摘要:

语言是人们沟通桥梁,它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英语专业素质;同时还要不断学习最新的英语教学课程理念,用最先进的教学观点来武装自己;仔细研读教材文本和教大纲,注意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同时,教师还应帮助学生找到适宜的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途径。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口语交际 因材施教 方法灵活

语言是人们沟通的桥梁,是心灵沟通的工具,它的核心功能就是交际能力。英语是当今世界最广泛使用的一种语言之一,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英语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是现在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也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那么,如何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突破英语交际能力障碍,培养高素质的英语人才呢?

一、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对班级学生合理分层,根据各层次学生的综合能力展开针对性的英语教育,以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计练习题目时,要有梯度,把难度最大的题目,让能力强的学生完成;对中等学生,应偏重于教材知识的讲解和掌握,以正确理解教材内容为标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信心,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对那些程度稍差的学生,应设计一些浅显易懂的问题让他们来完成,克服恐惧和自卑的心理,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还应善于结合教材内容组织一些热点讨论话题,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比如:在学习《Thefootballmatch》一课时,经过调查发现,班里很多同学非常喜爱足球运动。于是,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讨论话题:Howcanyourteamwin?把全班学生合理分组后(优等生与后进生互相渗透),充分调动各小组的积极性,深入到话题的交流、讨论中,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谈下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尽管学生有些的思想认识不成熟,甚至是错误的,教师也不应立即给指正,而是应学生会倾听,让学生讲完自己的全部思维过程,以避免打断学生的思路,阻碍学生积极性的发展。在学生发言后,教师应及时总结和评价学生的观点认识,首先应对学生大胆表达想法的行为表示赞赏,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对于有偏差的应给以点拨指导,既帮助学生训练了英语口语,又掌握了相关知识内容。

二、思路灵活,方法多样

教师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灵活采用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如:学习Practiseinpairs(groups、lines)时,教师可组织一些有趣的班级辩论活动或组织一些有趣的学习游戏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增加口语训练的机会。比如,在七年级LessonThree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扩展对话联系,用pairswork、groupswork采用人称换实物的方法,运用过去所掌握的一些词汇和句型来组织口语对话训练,并鼓励学生主动走到讲台上进行对话表演。下面是以借钢笔为主题而组织的一段对话。A、Hi!Mary.CanIhelpyou?B、YesI’dliketoborrowapen.A、Oh,Hereyouare.B、Thanks.A、Noatall.B、Oh,No!it’sabluepen,Iwantablackpen,Doyouhaveone?A、Oh,Yeah,Hereyouare.B、Thanksalot.A、Youarewelcome!象这样的教学活动,只要教师有心,随时可以组织起来。只是在设计口语活动时应从学情出发,所选用的语言材料、故事情节、表演形式等应符合学生的认识能力,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只有在学生体验到成功的自豪感后,才会更加激发其口语交际的渴望,在这种主动情境下的学习效果自然会有极大提高。

三、游戏教学,挖掘潜能

游戏活动永远是学生的最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潜能,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唤醒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口语交际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法,自然是一种科学有效的选择。如:“英语接词”游戏(类似汉语中的词语接龙),教师首先投影仪屏幕上打出两个相同的单词,然后让每个小组成员把上一单词最后一个字母作为自己接词的第一个字母。如,教师打出单词Pen,各参赛小组根据游戏规则写出自己小组所能想出来的单词,如:有的小组:Pen—now—want—tall—lab…..有的小组:pen—not—tea—an—no…..每个小组的参赛人数相等,且小组成员每次只能说出一词。在相同时间内,看谁说出的单词最多,谁获胜。这种带有竞技性的游戏活动,极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能,有效提高单词的记忆效果,同时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英语口语的提高不仅需要以上各个方面来相互促进,更需要长此以往,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能讲出一口地道、琉璃、漂亮的口语,在焦急运用是游刃有余。

四、总结

总之,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工程,它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英语专业素质;同时还要不断学习最新的英语教学课程理念,用最先进的教学观点来武装自己;仔细研读教材文本和教大纲,注意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同时,教师还应帮助学生找到适宜的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途径。如,收听英语电台,看英语电影,唱英文歌曲等。只要英语教师及时更新观念,树立新教学观、质量观,灵活采用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巩固英语知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作者:赵淑欣 单位:临江市外国语学校

第四篇: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探析

一、英语教师需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每个教师最基本的素质要求。英语教师要做好学生英语学习的示范者、引导者、激发者、促进者,这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而对英语这门特殊的学科来讲,教师口语水平的高低也对教学质量的优劣、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说英语教师想要教出优秀的学生、好的实绩,就必须时时刻刻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升级,常常对自己的口语水平进行优化。从自身做起,在思想上提高对英语口语的重视程度。

二、英语教师应以情感人

好多农村初中生说不好英语与缺乏说英语的氛围有关。一方面初中学生功课多,课外学习英语的时间少,仅仅课堂才能学习英语;另一方面教师用“汉语教英语”的传统模式进行教学,学生缺乏说英语的机会和环境。因此,我们要积极转变观念,创设交际情境,利用一切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要鼓励学生开口用英语会话、打招呼。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句亲切的问候都可能增强学生说英语的欲望。刚开始教英语时,抽学生回答时我习惯性用的一句话就是:“You,please.”学生总是带着战战兢兢的神情回答,使我很茫然。反思自己,我何不用一种亲切而又鼓励性的语言呢?在随后的英语教学中我就常采用“MayIaskyousomequestions,mylittleboy/girl?”或者是“Mydear,I’msureyoucananswerthequestion.Right?”。学生就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与我交谈,这样,我的课堂教学氛围就比以前活跃多了,取得了令我满意的效果。所以,上课时,教师应该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2.起英文名、学简单的英文歌曲、背短文,开展英语绕口令比赛等多种活动。我在这届学生初一入学时就让他们每人给自己起一个通俗易懂的英文名。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给一些有困难的学生适当的帮助。例如,我们班有个学生姓夏,我就建议她的英文名“Summer”,还有一个学生名字中有个“杰”,他就叫自己“Jeff”。这样既能让学生有新鲜感,又能拉近他们与英语学习的距离。学唱英文歌曲既能让学生了解外国文化,又能提高英语口语的学习兴趣。例如,我教过学生一些经典的外国歌曲,《CountryRoad》、《Myheartwillgoon》、《Jinglebells》等等。再如,英语绕口令中经常含有一系列相似的音或含若干个带头韵的单词。如果人们说得很快就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学生是非常善于挑战的,英语绕口令能让学生在“说”方面大显身手,如:Shesellsseashellsontheseashore.Theshellsshesellsareseashoreshells./Ithoughtathought.ButthethoughtIthoughtwasn’tthethoughtIthought.IfthethoughtIthoughthadbeenthethoughtIthought.Iwouldn’thavethoughtmuch.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很多学生把绕口令比赛当作一项娱乐。课后经常脱口而出一些句子,学生在娱乐中、在玩的过程中说英语的目的就达到了。

3.创设对话情境、角色扮演、分组练习。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分组练习句型、熟悉句子结构外,在此基础上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予以延伸,使学生有话可说,随心所欲,畅所欲言,如教疑问句型A:—what+should+I(she/he/they)+do?或what+were(was)+you(she/he/they)+doing?肯定回答句型B:—you(she/he/they)should/could……或—I(she/he/they)was(were)in...首先,进行句型操练,我把学生分成两部分,一半为A,一半为B,B用课文中“studying”“writing”等词汇练习完一遍后交换角色,A变成B,B变成A,再练习一遍,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的词语诸如:Cleantheroom/goshopping/watchTV等加以延伸,在现实情境中完成对话练习。

4.运用快速联想法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快速联想是一种激发人们快速思维的能力,产生各种想法的方式。联想法有助于学生复习和扩大词汇量,活跃他们的思维,增加词汇学习的趣味性。例如,在黑板上写一个单词“red”,让学生在30秒内尽可能想出与“red”有关的单词和词组。例如:rose,dress,apple,orange,lipstick,traffic,right等。如果学生讲的单词表面上与“red”一词没什么关系,学生就要做出解释,只要解释合理就可以被接受。再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联想法完成句子如“Itmakesmeveryhappy/sadwhen...”。千万不要低估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他们感兴趣,学生完全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5.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探索适合他们的英语口语学习方法。我们班有好几位同学,他们的各门功课都较好,唯独英语学习不理想。我想,不能让英语学科拖了他们的后腿。所以我让他们各自思考后在跟他们交流,然后经过总结我帮他们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①每天早上听10分钟的英语录音,并且反复跟着读。②每天记10分钟的单词,再根据阅读的爱好,每天预习短文。根据短文的内容猜测单词的含义,在语境中记忆、应用词汇。③每天坚持写一篇日记(不限内容、字数),笔者及时予以纠正、指导。④每天坚持班内小组对话练习活动。由于学生们记忆词汇的兴趣和效率的提高,大家进步很快,经过一学期的努力,英语学科已经不再是他们的软肋,而且英语口语表达也很流利。

三、总结

以上是本人在平时的英语教学工作中的几点肤浅认识与思考。总之,作为英语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启发、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除了要让学生会答题,还要帮助他们会开口说英语。要知道只有学生们的英语口语水平提高了,才能说英语教学水平真的提高了。

作者:闵亮 单位:江苏宝应县泰山初级中学

第五篇: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纠错策略应用

摘要:

纠错策略是教师针对学生对英语学习认识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采取的一种外在的改善方法。在运用纠错策略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类型的错误,以及学生认知方面的差异,选择更加科学合理的纠错方法,从而在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英语表达应用能力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口语教学 纠错 策略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口语交流水平,以及今后的英语学习和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应给予充分重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严重阻碍着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因此,教师应该针对当前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由于科学的解决策略,从而促进初中英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1初中英语口语学习中出现错误的成因

1.1母语的干扰

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母语和英语在规则、用法和习惯上出现不一致时就会出现一些错误。比如母语的“你怎么样了”其中“你”与“怎么样”是位于和主语,而“了”属于助词。但是同样一句话用英语讲则是“howareyou?”主语、谓语和助词的使用顺序完全不同,这样的情况在很多英语句子表达中都会出现。如,母语中的第三人称他、她和它的读音是完全一样的,但是在英语中he、she、it等读音则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学生常常在使用he、she的时候出现错误。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已经习惯了母语的用语语法,很难纠正过来,这也为学生学习初中英语带来了一定难度,在进行口语对话交流过程中的错误也层出不穷[1]。

1.2教学策略

不同英语教师在教学理念、风格和方法上都会存在一定差异,虽然在教学方面设计了相应的教学大纲,但是由于我国英语教学大纲设计的过于简单,特别是初中英语教学大纲的设计,根本没有重视起英语口语教学内容,因此常常会造成教学方面的一些问题。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都在沿用着枯燥单一的英语口语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没有根据教学需要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口语教学活动,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时也没有结合生活实际,使得学生无法运用所学知识来与人进行正常的口语交流,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和时展的实际需要。

1.3文化差异

学生在学习英语口语过程中,文化因素是导致学生出现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每个国家的文化都是由漫长的历史沉淀而形成的,都具有一定特点,由于历史、政策、地理和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很多相同的词汇在不同国家的理解也存在一定差异。比如:“white”在我国常被称之为“白事”在中国人眼中是不吉利的颜色。而国外对这个词汇的理解则有很大不同,通常代表的是天使的颜色,是和平的象征。再如:“Family”一词,在国外代表的仅仅是父母与子女,而在我们国家这个词汇表示地是整个家庭,不仅包括祖孙三代,甚至连表哥、表姐也可以称作家人,这种文化差异也为学生学习英语,提升口语能力带来了一定难度[2]。

2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纠错策略的应用分析

2.1明确学生的口语错误

在纠正学生错误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的是要区别学生在口语交流中的错误和失误。错误指的是学生没有准确的掌握英语,而在表达过程中违反了英语的相应规则,这种错误是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的是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不足,一般学生往往难以自主的发现和改正,这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纠正。而失误一般都是因为学生由于粗次大意而没有准确应用自己已掌握的语言规则,这主要体现是学生语言行为方面的不足,通常都是由于学生紧张、粗心而造成的差错,这种失误在口语学习中不会经常出现,而学生也能够通过增强自信心和心理素质来进行自主纠正。另外,教师还要口语教学中区分全局性和局部性错误。对于可能造成表达语句整体上的错误,导致句子的表达无法被人理解或是阻碍正常交流的错误,教师应给予及时纠正。而对于句子中出现的局部性错误,但对理解和交流不造成影响的错误,教师可以暂时不给予纠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信心。

2.2纠错要因人而异

纠错策略的实施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据有关心理学家研究,人的认知风格可以分为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前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的进行思考、分析和判断,也不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其一般都善于独立钻研往往不愿意接受直接纠错的形式,而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在纠错时可以采用间接的纠错方式,可以针对这类学生普遍存在的错误,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口语交流活动,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渐发现并改正自己的错误。而对于后者则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则可以采用直接纠错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些更加科学有效的建议和纠错方法[3]。

2.3采用合理的纠错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认知水平以及情感因素方面的影响,而采用不同的教学纠正方法。一是直接评价的纠正方法。教师可以在学生口语表达过程中直接纠正学生的错误。也可以在评价过程中,在对学生的语言表达给予一定赞扬和肯定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和改正其中存在的错误,培养和提升学生自主纠错的意识。二是运用肢体语言纠错。学生在口语表达时如果出现错误,教师可以利用手势、表情来提醒学生的错误,如,摇头、皱眉,以及惊讶和质疑的表情都能够引导学生意识到自身的错误。三是引导学生互相纠错。在学生表述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之间互相纠正错误,然后教师在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总结,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印象,也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和纠错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促进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3结语

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学生在表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符合英语使用规范与习惯的错误,主要体现在英语词汇、语音、句法和语用等方面。经过大量的研究证明,母语干扰、教学失误以及学习自身认知水平等诸多方面的影响都有可能会导致这些问题的出现,而如何纠正学生这些错误,提升学生口语交际水平是广大教师当前应考虑的关键问题。

作者:高珍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茆圩中学

参考文献:

[1]吴殿宁.英语课堂纠错行为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32).

[2]徐天舒.错误分析与口语教学中的纠错策略[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3]吴丁娥.外语教学与外语习得中的“输入”及“情感障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06):30-31.

第六篇: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任务型教学法应用探讨

摘要:

在实践中,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口语的教学中的运用还并不是那么普及,同时在运用的方式上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主要是从现阶段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现状展开研究,探讨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当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在初中英语口语教育中任务型教学法的逐步完善下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法 初中英语 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是在新时期逐步形成的一个教育的方法,它是指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之中通过任务的方式,将学习和任务予以结合,同时以任务为核心,让学习和实践的运用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任务型的教学方法的应用来进一步的提高我国初中英语口语教育的整体水平,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之中进一步地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是当前热门的课题和教学方向。

一、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在英语教育改革的大潮之下,英语教育的方法也在产生着巨大的变化。但是,实际之中还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一)有着很大的应试教育的色彩

虽然在我国的教育改革下,我国初中英语教育在逐步的褪去应试教育的绝对影响,但是在现实的教育之中,还是有很大的应试教育的影子。英语能力的高低很大地由学生分数的高低来决定。同时,英语口语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之下极大的受到了忽视,这也就造成了英语口语无法充分地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足够的重视。老师在教育的设计上没有对口语教育采取特殊的教育手段,学生对口语的学习也没有下特别的功夫,初中英语口语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子下显得可有可无[1]。

(二)初中英语口语的教材水平较为低下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教材在现阶段并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部分教材的内容十分的落后,口语的训练和学习并不能依靠教材得到很大的提升。初中英语口语教育的教材没有充分地尊重我国初中英语口语教育的客观情况,教材的更新速度较为缓慢,学生对于教材的兴趣度较为低下。

(三)初中英语口语的师资水平较为低下

尽管现阶段我国在逐步的加大对于初中英语口语教育的投入的程度,但是在实践之中,现阶段的师资力量并不能适应我国初中英语水平的发展现状。首先,在初中英语教育的师资的数量之上并不能满足我国的初中英语口语教育的水平。部分地区极大的缺乏口语教师和口语的教学,有的地区由于师资的匮乏甚至取消了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课程[2]。其次,在我国初中英语口语的师资质量上较为低下。我国现阶段对于大量的优秀英语口语人才的需求程度是十分的巨大的。

二、开展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改进初中英语口语教育模式的客观要求

任务型教育的源起是人们对于实际应用学习的客观的要求,由于教学效果十分的显著,所以在实践之中被广泛地应用到各种课程的教学模式之中。我国现阶段的初中英语的口语教育在很大的程度上需要任务型教学方法的引进。我国初中英语口语教育的水平仍然停留在课本的水平之中,但是对于英语口语的实践的应用水平确实十分的匮乏,学习与实践无法充分地结合,会读不会说的尴尬事情常有发生。任务型教学的特点就是通过任务的方式将学习和实践充分地结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得到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所以,在我国初中英语口语改革的要求之下,充分发挥任务型教学方法的优势,是改进我国初中英语口语教育模式的客观的要求。

(二)英语口语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

英语口语在实践之中十分的重要,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影响,英语口语的交流变得更加的广泛。但是英语口语的教学具有其独特性。英语口语教育在依赖于英语基础水平教育的同时,要充分地锻炼口语的实际应用的能力,实际之中予以锻炼,实践之中予以学习,实践之中予以提高,是英语口语教育的客观规律。因此,任务型教学的方法在实践中可以充分地遵循英语口语教育的客观的要求,在实践之中完成任务,同时予以锻炼英语口语的实践水平,最后实现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

(三)新时期、新课程的必然选择

我国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依然被提上日程,同样对于我国初中英语口语的教学上也要面临着同样的现状。我国教育部先后出台了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具体的方案,这些方案将会极大的改变英语教育的整体水平,同时,新课程的推出也会改变原有的口语教育的模式。新的时期,英语口语教育将会极大的重视口语能力、语言水平、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等方面,要在教育之中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自主的能力。而任务型教育方法将会很好的配合新时期和新课程的开展,通过任务的开展,必然会充分地发挥新课程的真正优势。

三、在初中英语口语教育之中逐步深化任务教育的方法

(一)在课程的设计之上充分地重视任务教学法的运用

我国初中英语口语教育的在课程的设计之中要加大任务教学的比重,在口语知识的学习上,通过合理的任务教育的课程设计来进一步的深入初中英语口语教育的提高。老师要对任务教育的设计深入地研究,在课程的设计上充分地考虑到任务型教育的影响,将教学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3]。

(二)在任务的设计上做到合理、科学

初中英语口语的任务设计要做到与学生的客观的情况相适应,老师在英语口语的教学任务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合理科学的范围内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和学习能力

(三)在任务的设计上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在英语口语任务教育的设计中,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地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将学生作为任务教学的核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让学生通过任务教学的模式提高英语口语的能力和实践的能力。

四、结语

初中英语口语教育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教育任务,任务教学法可以很大的解决我国现阶段初中英语教育实践性不足的问题,将任务型教学法逐步的深入到我国初中英语口语教育的实践中,是完善我国初中英语口语教育的重要方式。

作者:魏秋林 单位:盐城市景山中学

参考文献:

[1]方文礼.外语任务型教学法纵横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7(9):17-20.

[2]马平.任务型教学法与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J].外国语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11,27(2):133-136.

[3]欧光莲.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型英语班的应用[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9(3):186-188.

第七篇:初中英语口语训练有效开展研究

摘要:

培养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较为熟练地运用英语一直是初中英语教学目标之一,但是长久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基本上将听、读、写作为重点训练项目,而忽略了学生的口语训练。随着初中英语新教材的推广使用,口语训练也开始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重视。本文将谈一些开展英语口语训练的方法,以期能够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口语训练 有效途径

长久以来,由于缺少英语交流的环境和氛围,大部分学生都羞于开口说英语,而且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学生缺乏口语锻炼的机会和平台,他们的交际能力自然无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作为初中英语教师,要着眼于实际生活,要多鼓励学生开口,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口语交际活动,或者为他们创设进行口语训练的情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水平,进而落实教学大纲的要求,实现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目标。

1.教师要明确口语训练的目标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实质是交际的工具,学生学习英语目的也在于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而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就是听说训练,即口语训练。作为初中英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首先要明确训练的目标,即学生的口语要达到什么程度。先行的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给出了准确回答,要求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学生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能够按角色表演课文中的对话内容;第二,能够准确应用已学过的句型、语法进行语言训练,要保证用词恰当;第三,能仿照课文对话进行情景对话。第四,能够用所学知识进行真实情境对话,表达要流利顺畅,且逻辑清晰。笔者就根据以上目标对学生训练,首先,让学生听课文朗读,之后让他们进行语音、语调模仿训练,然后再对比较重要的基本句型进行背诵练习,对听力短文进行复述练习。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发音辨析能力,有助于他们掌握正确的英语语音、语调,以及口语表达的句型,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2.用英语授课,创设英语学习环境

学生觉得英语学习困难的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缺少相应的语言环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活动,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另外,用英语进行教学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口语示范,也提高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在英语课堂中,教师要尽量多用英语来组织教学,虽然一开始学生不太适应,跟不上教师的讲解,但是教师可以借助手势、动作、表情、模型、图画等多种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并且要适当地放慢语速。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听力水平会逐渐提高,能够掌握一些教师的课堂用语,也就更容易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为开口说英语提供了依据和保障,而且他们也逐渐养成了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所以说,教师用英语授课能够收到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3.为学生设计多种口语训练活动

3.1值日生汇报

为了锻炼学生的胆量,使他们敢于在公开场合运用英语,教师可以每天利用课前5分钟,让学生轮流做英语值日生汇报,谈论的内容不限,范围也没有限制,可以是天气、新闻,可以说班级状况,也可以说自己的心情,还可以是生活中的趣事,或者是自己最近读的一本书。总体来说,值日生报告既给学生创造了独立在公开场合说英语的机会,也为他们创造了听英语的机会,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用英语的信心。

3.2利用校园广播

一些基础设施较好的学校会开设校园广播站,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我们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这一平台,播放一些适合学生英语节目,也可以选拔一些口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朗读课文,还可以播放一些浅显易懂的英语诗歌和歌曲,把学生带入到一个语言、文学、音乐相结合的氛围中,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英语语感,提高听力和口语水平。

3.3开展课外活动

除了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口语训练的氛围外,我们英语教师还要精心组织各种口语课外活动,如开展“英语沙龙”“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使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置身于英语的语言环境中。再如,教师可以在“中秋节”“圣诞节”“元旦”等节日让学生用英语来表达问候和祝福,也可以开展以这些节日为主题的联欢会,让学生用英语表演小品、话剧、歌曲等,以此来创设更多的口语训练的机会,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4总结

总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口语训练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要依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基础抓起,运用多种方式使学生产生说的欲望,同时要为他们创设口语学习的环境,开展多种口语训练活动,使学生在良好的英语氛围中克服表达的困难,不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作者:蓝恩芳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龙华中学

参考文献:

周凌.初中英语教学口语训练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2012(07).教学改革与创新54

第八篇:谈初中英语口语训练纠错和接纳研究

摘要:

提到错误,绝大多数的教师都会认为这是教学中最难处理的问题,而鲜有教师会想到充分的利用这些错误。本文介绍了初中英语口语训练中对象对学生错误的纠错和接纳,旨在让学生在错误的体验中更好的学习和成长。

关键词:

初中英语 错误 宽容

错误本应是一滴水,可教师偏要将其想象成一条河,可以说在口语训练中任何的一个错误都是正常的,都是可以通过正确的方法加以纠正和利用的,只有认清错误,接纳错误,才能让错误成为口语训练教学中的以为良剂。

一、以宽容的心态接纳学生的错误

为人师者一定要拥有一个宽容的胸怀,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公正的评判每一个学生。要想做好这一点,教师就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教师要相信人无完人。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的事物和完美的人,初中生更是如此,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发育的关键时期,在学习中难免会过于冲动和盲目,由此便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误,对于口语训练也同样如此,鉴于我们的学生长期处于汉语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他们在英语口语的学习和表达上存在不适应感和陌生感是十分正常的,教师只有相信学生犯错误是正常的才能有效的打破传统教学中“不允许学生犯错”的极端思维。另一方面教师要在学生面前展现其宽容的胸怀。学生口语训练中犯错误并不是十恶不赦的错事,这时教师一定要以其宽容的胸怀来面对学生的错误,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一个错误而责怪自己、嘲笑自己甚至放弃自己,这种情感上的支持将永远成为学生口语训练的动力。例如在教学“Colours”时,在学习完有关的内容之后,我要求全班学生能够在小组间进行一个对话设计和训练,然后选择几个代表小组走上讲台进行口语实战训练,在小组训练中,我会让英语口语水平比较好的学生担任英语表达数量多的角色,让英语口语水平相对落后的学生担任英语表达数量较少的角色,这样以来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也都能变得更加的自信,在一次训练两名随机表演的学生中,一名学生指着一盆绿色的植物问道:“Whatcolourisit?”另一个学生由于比较慌乱回答道:“blue”,这个学生的答案一出口,就引来了全班同学的大笑,“这么简单的颜色也能混淆。”、“你可真是够笨的。”各种嘲笑也随之而来,考虑到学生的感受,我及时的鼓励这个学生:“蓝色和绿色的表达式不一样的哦!老师相信你一定是口误对不!”这样在我的维护和帮助下,这个学生顺利的说出了绿色的正确表达方法。

二、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的错误

每一次错误都是最珍贵的体验,学生犯错误虽然不是值得提倡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会在一次次的错误中更好的学习和成长,那么作为教师我们何不给予学生犯错的权利呢?让学生敢于犯错误,并用于在错误中反省自我,从而提高自我。因此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教师要避免一味的批评和指责,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犯的错误好似天理难容,很多时候正确的指导可以有效的将错误转化为学习的方向标。首先教师不要急于纠错。有些在听到学生口语训练中存在的错误时,就会迫不及待的对学生的错误做出纠正和批评等行为活动,教师单方面的认为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是规避学生错误最有效的方式,事实上这样只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心理负担,在以后的口语训练中,学生就会害怕自己会不会又会出现什么错误,老师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突然指出自己的一些错误,久而久之学生压力就会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从而影响学生的口语表达。其次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察觉错误。正确的引导和提示会让学生有意识的感觉到问题的所在,这种由学生自己发现和改正错误的方式才是口语训练教学中值得大力倡导的教学精神。例如在一次口语表达训练中,一个学生结合学习过的句型说出了这样一个句子“Theboydreamedtobecomeateacher.”我发现这个学生有意将dream用到新句子中,但是由于并没有正确的掌握dreamofdoingsth的用法,从而在口语表达中出现了语法错误。面对学生的错误,我告诉他:“你能想到将新句型用到句子中是非常棒的,你现在能告诉老师dream应该和哪些词搭配呢?”学生在经过了一番回忆之后恍然大悟,于是他快速的将句子改成“Theboydreamedofbecomingateacher.”这样在我的正确指导下,学生自己发现了错误,并及时的对自己的错误进行了纠正和完善,如此学生不会感到被别人指出错误的尴尬,他们在口语训练上一定会变得更加的勇敢。

三、以巧妙的方式利用学生的错误

在口语训练中,英语教师一定要善待学生的错误,有经验的教师并没有把学生的错误当作“杀鸡儆猴”的利器,而是经过适当的变换让其成为了口语教学的资源。所以在学生犯错时,教师不应该进行严厉的批评或是是忽视,而应该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研究学生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错误,又该如何来利用学生的错误为口语教学天上亮丽的色彩。例如在一次的问答口语训练中,一个学生被问到旅行应该准备哪些必备用品时,由于准备英语基础知识的匮乏,这个学生慌乱的回答道:“tooth—push”,学生的表达并没有让我明白是什么意思,后来学生做了一个刷牙的动作,我才知道他描述的是toothbrush,在学生错误的提示下,我便问学生:“这个学生已经会创造合成词了,现在请同学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习过了哪些合成词呢?”学生在不断的回忆和思考中列举了大量的合成词,从而有效的利用了学生在口语训练中犯的这个错误,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合成词是在一定的环境背景下逐渐形成的一种表达习惯,而不是我们凭借个人的想象可以随意捏造的。

四、总结

总而言之,学生在英语口语训练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错误时在所难免的,作为教师不仅要宽容的接纳学生的所犯的错误,更要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提问来找到错误的根源,同时教师也可以巧妙的利用学生的错误,让其成为英语口语课堂上的闪光点,从而为英语口语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董艳红 单位:邳州市红旗中学

参考文献:

[1]陈素燕.错误分析理论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05.

[2]刘晓英.初中生英语口语常见错误分析及纠错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6.

第九篇:初中留守学生英语口语学习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在经济、技术蓬勃发展的大趋势下,中国和世界的联系日益扩大,也进一步融入到世界文明的大潮中。英语当之无愧成为现代人类应当掌握的一门语言,其中用流利的口语来进行交流成为最基本的表现。本文从初中留守学生英语口语中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加强初中留守学生英语口语的措施,旨在更好的促进初中留守学生英语口语的发展。

关键词:

初中 留守学生 英语口语 学习 问题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外地转移,外出打工甚为流行。而留守学生成为中国特有的现象之一,此类学生不仅仅身心受到摧残,生存情况更是较为糟糕,而教育情况也不容乐观。

一、初中留守学生英语口语中的问题

1.枯燥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作为语言科学,英语口语也尤为重要。无论是何种语言,这都要求必须具备强大的词汇作铺垫,还有熟知语法,并懂得一定的语感。由于此类内容很繁琐,学生在学习起来变得困难重重,自然提不起兴趣来。偏远、农村地区无论如何也赶不上城市的教学环境,利用多媒体等进行教学的又是少之又少。城乡之间的差距较为明显,人口素质存在较大反差。由于传统观念依然存在,学生们无法从心里深处接受英语教学。此类地区的教学理念和手段并不先进,只是单纯的去记住单词、公式、语法等。这种周而复始的强加灌输自然会打击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往往只是强调理论,并不看重实践,最终只能培养出“哑巴英语”。在这种教学环境的影响下,学生们定然会讨厌英语教学。

2.自我要求的放松,使学习变成应付了事。

存在留守学生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父母远离自己外出工作,无法顾及去教育他们。所以说这些留守学生就会出现懈怠现象,往往会沾染上不好的社会习惯,有时候还会相互攀比,相互传染。学生们往往会忘记老师要求掌握的知识和作业等,教师们如果仅仅是进行教育学生,常常也会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反而让学生们更加的厌恶学习,讨厌上课。多数留守学生并不关注去听说读写,认为英语只是其中的必修课,只是简单敷衍应付。同时,还有一点就是留守学生们存在较大的生存压力,因为经济上较为困难,他们很少去购买学习设备,所以说,平日的环境中就没有学习英语的氛围。语境是英语学习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如果缺失了语境,英语成绩自然无法提高。综上所述,留守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境,这和自身情况及经济原因是分不开的。

3.心理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听说能力受阻。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中国学生普遍认为英语听说较为麻烦,留守学生多数反应这种情况。不管是学习、人格,还是心理问题,留守学生都较为落后。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颇有感触,初中留守学生存在较大的焦虑感,他们感到孤单,容易发脾气,可能会危及他人。他们在处理问题上过于极端,看待问题非常敏感,常常进行自责。有时候因为发音错误,或者是读错单词,担心同学们笑话,长此以往,这些留守学生更加惧怕去说英语。再者,听说练习可以较好的锻炼语感,提升英语水平,成为学好英语的重要环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留守学生英语水平较低,多数情况下是由于不练习说英语造成的。

二、加强初中留守学生英语口语的措施

1.强调课堂语音语调训练。

务必要正确学习语音语调,可以让学生们掌握口语发音的技巧,进而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最终一定会提高用英语交流的水平,也能提高自信心。英语和汉语隶属的语系不同,发音方法也截然不同。在口语教学中,老师要及时判别发音的准确与否,开展一定的口形训练,经常分析研究发音的区别。当学习辅音、元音发音时,老师务必要细致入微,通过反复练习定能让学生们正确发音。

2.多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可以让口语教学变得立体起来。老师可以利用动画、图片的方法来播放需要掌握的语言材料,学生们就会慢慢接受。随后,把口语材料循环播放,从而让学生们知晓口语高低起伏带来的美感。并结合学生们对词汇的掌握特点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尤为关注的是,第一,课件中的新词汇不能过于繁多,一定要适可而止,不然就会让学生们产生厌恶的心理,最终得不偿失。第二,课件音乐要舒缓,切记不能嘈杂。文字和画面也要简单为主,不然会降低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们会过多的关注在多媒体上,反而忽视了本身的学习。

3.组织各种课内课外英语口语活动。

英语口语教学要紧紧围绕学生来进行,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大多数学生口语水平不高,常常无法排解心中苦闷和紧张情绪,不敢在公共环境进行口语练习。所以说,英语老师应该充分的了解这个问题,并多多创造各种各样的课外口语活动。在活动的带动下,学生们可以提升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还能更好的参与到活动中去,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

4.加强课堂“听”与“说”相结合。

初中英语老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要想方设法营造“听”英语的良好环境,多多利用英语进行教学,在每节课中都要规定学生们好好聆听正规的英语发音录音资料。另外,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务必要时刻穿插口语教学,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就会锻炼自己的口语能力,最终创造“说、想、听”全面渗透的英语教学氛围。

作者:戚瑞萍 单位:涡阳县龙山镇赵庄中学

参考文献:

[1]杜建军.浅谈中学生英语课堂沉默的原因与对策[J].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1(02).

创新教学论文范文5

一份来自我国某地重点中学的问卷调查材料显示,有69.6%的学生反映,他们上历史课“习惯于照抄老师板书的内容”,而不是主动探寻问题的答案;有71.4%的学生认为,“历史就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功课”,另有许多学生则坦率地承认,“上历史课不是做其他的作业就是打瞌睡”等等。这里所折射出来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不少教师们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上课照本宣科,课堂缺乏思辩与创新;死记硬背成了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主要渠道,学生对历史学习犹如“复印机”,除了重复前人的结论之外,很少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历史学习与教学应该是怎样的呢?日本著名教育家小原国芳先生也指出:“单做事实的传凿、记忆、叙述,决不是历史教学。……对我们至为重要的是活生生的社会精神,是社会的意志的冲动,是时代精神,更不能单纯将历史看成死了的形骸,而应看成活着的文化,看作人的活动,生命的跃动。”如果说历史是有生命的,那么作为历史学科的教学自然也应当同样具有毋庸争辩的生命性。体现在历史课堂里,就是我们的历史教学应当使人能够从中充分感受到强劲跃动的生命脉搏和浓郁的人文气息。“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教学肩负着独特而重要的使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学会用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当前中学历史教育的现状不仅使历史教学德育功能因方法陈旧而显得苍白无力,而且也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历史教学必须进行改革。

二、“引导—探究—创新”教学模式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当前党和国家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教育改革要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现在的社会,知识更新以原子裂变的速度呈现,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如同五彩斑斓的万花筒,让学生将来能够坦然地面对、从容地处理;必须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关键的青少年时期发展多元智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勇气。所以课堂教学中就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让学生去展示自己、表现自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即由重教师的“教”,转向重学生的“学”;由重知识转向重能力。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教师仍是课堂的主角,教师仍视自己为知识的传递者、能力的培养者、思想认识的教育者。学生的多元智能得不到挖掘,束缚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倡导“培养人文素质”、“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等内容,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它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人文素养主要是通过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学习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使得人格、气质和修养的内化。所以开放的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自主形成并内化了历史思维能力和改革创新精神,使学生更好地迎接未来社会生活的挑战,适应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提高历史教学措施

(一)、引导教学

1、课前引导

课前主要引导学生去预习新课,搜集、阅读与课堂教学相关的知识,制作相关物件,也可依据教材内容编制课本剧等,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八年级历史(上册)“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一课,应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向老人或在其他书籍上收集一些日本侵华罪行的资料,有可能的可让学生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样在收集、调查、参观一系列“做”和“看”的活动中,进行思考,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在“议中学”打下基础。

2、课中引导

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为“平等中的首席”,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指出的那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的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相互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按照这个样子发展,它就不是真正民主的教育。”④实现这一转换,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2.1、设置生活情境,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鸦片战争》一课后安排“鸦片的严重危害和青少年对应持的态度”的讨论,让学生结合历史教训,联系现实生活,懂得珍惜生命,远离的重要。又如在《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发展》一课后,安排了“古今考试制度比较”的讨论,并在比较的基础上由学生对我国当今的考试制度改革提出建议等等。这些内容,增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的联系以及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体现了较强的时代性。

2.2、让学生先自学,让学生发现并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教师对各组提出的疑难问题,不是急于作答,而是还给学生,让其他小组予以解决。解决不了的,教师才予以点拨。这样才能体现让学生在“看中学”、“议中学”。学生一看就懂的问题教师不讲,经过讨论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也不讲。教师只对解决不了的问题、共性的问题进行精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进行恰当的点拨,从而体现传统教学,让学生在“听中学”。

2.3设置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教师对一些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及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进行精讲后,必须设置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教给学生思考、讨论、争论、辩论。历史七年级(上册)“秦王扫六合”一课后,让学生评价秦始皇的功过,石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学生自然会去思考、讨论、争论。

2.4制作或准备相关教具

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课前制作一些与课内教学有关的教具、搜集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器物,让其在课堂上展示;尽可能地实施“角色扮演”的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做中学”,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将一些抽象的知识、深奥的道理以具体的形象深入浅出地作出说明。在学习《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一棵时,我让学生自己出示课前准备的能反映经济的全球化的实物素材,同学们各显神通,拿出了诺基亚手机、海尔DVD的遥控器等。有位同学则当堂脱下了运动鞋,原来是阿迪达斯牌的,同学们哈哈大笑,我借题发挥,给学生介绍了像海尔这样的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我马上又接着介绍了几个外资企业各我国带来严重污染的案例,学生经过思考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全球化就在身边,我们要顺应这个潮流,也要尽力规避它的不利影响,我们青少年要发奋图强,为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富强做出贡献。可见,“生活”对学生富有吸引力,“日常存在”促使他们观察思考,新掌握的生活常识既让学生有收获成就,实践证明,一个好的历史教师需要从生活中不断汲取营养,让看似枯燥的历史因为有了生活的气息而鲜活起来。

2.5协和氛围

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倡导学生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让学生发表意见,张扬个性,发展思维,体验成功。当然,教师的点拨要及时,引导要得法,切实实现“交流——互动”。

(二)、探究教学

探究教学的任务是让学生揭示探究历史知识问的联系,梳理知识结构,多样化展示自学成果;方式是学生以自主阅读学习为主;教师作必要的指导,而作为引导自学的提纲或提示,开始最好以试题的形式推出,抓手是能够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问题链,呈现方式是板书、发放印制好的自学提纲或多媒体屏幕显示等。

1、探究的方法

主要针对某一历史要素进行提问,如“《天工开物》的作者是谁?(人物要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时间?”(时间要素)这类提问属于低层次的识记性提问,作为鼓励提问的积极性初始阶段可适当采用,随着学生质疑能力的不断训练和培养,此类提问的数量也会逐渐减少。逆向提问法。即逆着知识发生过程进行提问。如对历史事件的评价结论(性质、意义、影响等)问“为什么是这样的”,“结论是怎样得来的?”例如,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学生对一战的性质提问:“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讲,都是非正义?”标题质疑提问法。如《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标题中“站”的含义是什么?

2、探究的原则

在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初始阶段,除了及时恰当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之外,还需教师事先精心设计好能体现本课教学目标的核心问题,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一点,在教会学生质疑能力的初始步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节课的探究学习是否能顺利展开、富有成效,关键之一就在探究的核心问题确定得是否得当。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偏离或游离了本课教学目标之外,探究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为此,特提出以下原则:

①探究问题要有兴趣。

即确定的探究问题要能充分调动学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为此教师要不断创新探究问题(或活动)的设计内容和形式。

②探究问题要有“空间”。

即所提问题教科书上最好没有现成答案。如果有现成答案,学生的思维容易受到限制和束缚,导致形式上的探究。退一步说,即或有现成答案,也应引导学生将教科书看法仅仅作为一家之言,启发学生得出其他可能性的答案。再者还可通过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景,不给定观点和看法,由学生自己判断,做出回答。当然,这需要教师必须具有开放的心态,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素养。

③探究问题要有意义。

即所提问题要体现课标对本节课三维目标的规定,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④探究问题要有能力。

即所提问题难易要适中,适合学生探究,学生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可能探究出相应的结果。有研究表明,所提问题有50%的学生能回答上来,比较适宜。

(三)、教学中的创新

1、充实新的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自主的视野

实施“自主创新教学策略”首先应从改进教学内容着手。按惯例,课堂教学的内容,须遵循课程标准,以及教材所规定,由教师拟定教案,然后组织课堂教学。但课堂教学内容也该与时俱进,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规定,应有所突破,略作调整或充实。恰当、适量地引进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新信息、新材料,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有利于学生对教材学习内容的理解,还能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学生才有可能提出新问题,活跃其创新思维。没有一定量的材料,只是教科书上一点点历史信息,让学生自主去学习,学生提出新问题的几率是非常小的。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联系的,可以结合社会新闻的某些热点话题的内容;可以涉及新考古发现的内容;有史学领域重大的、新的探讨的内容;与对外往来、文化交流相关的内容等。对这类内容,如果学校和学生家庭有条件自己查找,可以把方向指给他们,但是,目前具备这样条件的学校和学生家庭毕竟还不是很多。如果学校和学生家庭没有条件自己查找,教师就要及时而有选择的把这类内容引进到课堂,提供给学生。这样,达到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才有可能。在学习埃及史时,学生对胡夫大金字塔这一“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很感兴趣,很希望进一步了解,渴望知道相关的考古学方面的新发现,对此,我就把相关的考古学方面新发现的视听材料引入历史课堂教学,学生特别感兴趣。他们知道的相关知识多起来了,提出的疑问也同时多起来了。问“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到底奇在那里?修建困难怎么解决的呀?大约5000年前的古埃及人是怎样使用简陋的生产工具,修建成高大、雄伟的胡夫大金字塔的?巨石是如何采凿的、巨石是如何搬运的、巨石是如何堆积的?我都没想到学生会提出那么多疑问,这让我感到十分高兴,因为我已经感觉到我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达到了。

2、运用新的教学手段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悄然走进课堂。历史教学可以通过多种媒体查找所需资料,在课堂教学时,将各种信息,借助电脑、网络、电视机、大屏幕等,新教学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学生自主创新。运用新教学技术的优势,可以使学生获得知识的信息多元化,有利于学生自主创新。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媒体,不同渠道,获得自己所感兴趣的、与自己正在学习的历史知识有关信息和材料。可以让历史教学的效果多层次。现代教学手段可以全方位、多视角刺激学生的感官,为学生创新提供条件。

3、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创新

我们构建了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创新模式,打破了过去以一张试卷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模式,进行了多元化指标体系的探索。它在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的原则下、在一定范围内让学生选择开放性的考试内容,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开放式考试在某些问题上不强调评价标准的一致性。鼓励提出独特、新颖的观点。具体形式是:①写历史小论文,②制作历史小报③制作历史小画报④历史小制作等。每学期初,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和爱好,选择一种考试形式,学生在制作开放式考试作品中,融入了他们的智慧和创新,例如制作历史小报时,就必须通过翻阅本学期的教材,概括出小报的主题,再进行文字组织和版面设计,可以是手工制作也可以用电脑制作。凡此种种对他们来说都是新颖的,都是创新。

创新教学论文范文6

第一,学生相关知识技能的基础较为薄弱。相对而言,中职学校在招生时对生源的文化课基础要求比较低,不少学生对文化知识掌握不多,在学习复杂的计算机课程时会感觉吃力。同时中职学校的生源中有一部分来自不太发达的地区,由于受到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的制约,学生平时接触到电脑的机会较少,对计算机知识缺乏了解。第二,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扎实的文化基础是学习水平的保障。中职学校的一部分学生在种种因素影响下,没有完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缺乏兴趣。第三,计算机课程比较复杂。计算机基础理论课程内容丰富,实际操作教程繁琐复杂,学生想要熟练掌握现代计算机技术,不仅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这就需要日复一日的知识积累和技能锻炼,如果学生不够用功,很难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

2.创新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展现

2.1创新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是培养人、影响人、改造人的过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起到传授课本知识的作用,而且会深刻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传统的计算机教学在向学生灌输知识时常常不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长此以往就很容易造成沉闷压抑的教学氛围,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致。在进行新课改的过程中,教师努力创新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

2.1.1教师将计算机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计算机是现代社会重要的应用工具,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广泛。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变得日益重要起来。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应该多为学生展示计算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起学生努力掌握计算机技能的欲望。例如,老师可以在指挥学生电脑操作时,谈论如今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电脑技术为人类生活提供的诸多便利,比如办公软件的应用就大大提高了日常工作效率。

2.1.2教师在计算机课堂上与学生展开互动。

刚接触到计算机知识时,学生常常会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一些疑问;在熟练掌握一些计算机技能后,学生也常常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老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可以及时为学生解答疑惑,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老师在结束一堂课的时候,留下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提问,并对课堂知识进行自己的梳理和总结,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

2.1.3教师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设置有趣的游戏比赛环节,组织学生在游戏中进行电脑操作,互相竞争、互相交流。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积极学习。

2.2创新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具有十分广泛而丰富的内容,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发展。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技能时只关注眼前的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旧的知识只能解决一部分旧的问题,每个人都应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固步自封拒绝学习新的知识。学习应该成为一种终身习惯。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突破自我,吸纳更多的知识、提高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时刻关注计算机知识的发展,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其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宜照本宣科,而应积极扩充自己的知识量,走在科学的前沿,向学生更新更科学全面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其二,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的学习,而要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涉猎相关知识,结合实际生活学习、结合自己的思考学习,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其三,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时,不应仅仅重复讲授方法和演示操作的过程,应适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尝试新的想法、新的实践。例如,老师在教学生编程序的时候,特意留一些技术漏洞,让学生去挖掘问题,并鼓励学生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学生只有养成积极探索、独立思考的习惯,才能真正提高创新能力。

2.3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2.3.1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下常常会出现一种情况:老师在计算机操作课上向学生耐心地演示了电脑操作过程,并详细地指出其中的难点和重点,然而学生在认真听完之后,很容易就忘记了之前听过的内容,为此老师不得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已讲过的内容。任务驱动教学法中,老师为学生设置任务,限制完成任务的时间,让学生边解决问题的同时掌握新的知识。这种方式往往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将知识点牢牢记住,基本杜绝了边学边忘这中状况的发生。新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突破了传统教学习惯,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欲望、锻炼了学生的协作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3.2教学互换模式。

在开始新课程前,老师让学生结合课本了解相关知识,让学生掌控课堂进行传授,老师再对其授课的内容进行提问。这样师生互换位置的模拟教学,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还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深入思考,锻炼自学能力。

2.4创新教学手段,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2.4.1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

教师在指导上机操作的过程中,应为学生留下足够的上机练习时间,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

2.4.2完善考评制度。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重视观察学生的练习过程,发现学生的优点和局限,给学生正确的反馈。当学生努力完成教学任务时,老师应予以表扬;当学生遇到难题时,老师应耐心指导,不能盲目批评指责;当学生在学习时会有自己的想法,老师应明确肯定他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2.4.3利用多媒体教学。

创新教学论文范文7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和学生的互动,与他们一起探究,一起欢乐,一起享受成功,为学生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敬佩教师,听从教师的教导。由此可见,成功的教学没有强制,它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学习的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种充满智慧和挑战的新型学习过程,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鼓励学生质疑,培养挑战精神

创新教育是在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基础上实现的,所以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组织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迷信书本和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例如,对于“小影成像”的现象,教师可让学生留意观察为什么夏天的树下会有一些斑斑圆点,学生提出疑问后,教师可结合物理原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会更加牢固,学习起来也更加勤奋。

三、采用鼓励教育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每个人都需要认可,需要鼓励,尤其是学生,他们需要教师的认同,需要家长的理解,需要同学的关注。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一特点,绝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或不变的态度去看待学生,而要以发展的规律去观察学生,在结合学生实际需要的前提下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的情感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这样学生就会对物理课产生好感,从而愿意学习、主动学习。如此一来,便能将学生内在需求的满足感,逐渐转化为学习物理的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进而提高物理成绩。

四、做好实验,增强学生的求知感

物理教学和其他学科有本质的不同,它是以实验为主要教学手段的学科。许多物理常识、物理规律、物理定律都是在实验的过程中提炼出来的,可以说物理是实验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物理实验,积极通过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对物理的认知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往往在课堂上或实验室里,学生常常觉得物理实验很陌生,不容易接触,进而产生一定的距离感。其实,物理实验并不都是在教室或实验室完成的,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可以自己动手做物理实验。例如,用筷子和一碗水做光的折射实验;用滑轮做力的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作为教师,我们要让学生明白物理实验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如果注意观察和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是物理实验。这样,学生会觉得物理其实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从而大大调动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五、重视学习习惯,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抛弃应试教育那种重死记、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效果的教学思想,鼓励学生善于发问、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为了让学生形成这一习惯,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做到:凡是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能看到的,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看;凡是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能够做到的,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创新、自己去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需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诱导、点拨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必须纠正自己歧视思维怪异学生的思想,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新见解、新思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毫无顾忌地发表不同观点。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能力必将得到迅速提升,有利于创新教育的顺利开展。

六、开展探究活动,培养综合能力

新课程改革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以及独立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获取信息。当前,科学技术日益发达,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快,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非常有帮助的。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学习手段,如采用读书笔记等方法,使学生慢慢积累,达到厚积薄发,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发现问题,在探究活动中解决问题。比如,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探究事物的原理、物质的密度等,最后让学生写出总结报告,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组织能力。

七、结语

创新教学论文范文8

摘要: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境界的提高要求越来越高,阅读成了人们提高精神境界的主要途径之一,阅读习惯从小养成,是很多人的观点。现在小学生语文教学中阅读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小学生阅读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本文简要介绍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教学内容与目标,并提出一些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对策略

阅读是现代人们不要的素质之一。现在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受生活的压力也在增大,人们变得浮躁,所以人们通过阅读平复心中的浮躁,沉淀情绪,缓解压力。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应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小学生阶段学习中,阅读是重要的学习部分,小学老师在课堂上不能照搬课本上的知识,还需要引导小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老师也需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及时发现小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即使调整教学方式,指定更完善的教学策略。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人们的需求与以往大有不同,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元化,我国对教育也进行多次改革,尤其是基础教育的改革,变得更加注重学生各方面的素质的培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开始使用新课标课程,提倡以人为本,倡导全人教育,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各方面能力,重视价值观等,这些到面前为止已经在全国施行,并且从开始的不适应、有缺陷变得逐渐完善,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合作,提升自学能力,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旋律。在人们学习过程中阅读无时无刻不再进行阅读,小学生的阅读带有拼音,它可以促使小学生学习识字,并且小学生的阅读内容多是童话故事和名人故事,带有趣味性,并且带有教育意义,简单小学生做人原则,随着小学生级别上升,阅读内容变成祖国文化,各地的文化传统文化,阅读教学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由此可见,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极其重要,并且阅读教学时间占大部分时间,阅读教学的成与败关系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能否圆满实现,所以小学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小学生受到老师的引导,并且自身努力学习,若小学生在此期间获得较高水平的阅读能力,无疑对他们的人生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2小学生教学要求

2.1阅读理理念:

小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不同,小学老师要尊重学生从阅读中获得的知识,注重培养学生感情态度和价值观,不能将老师的思维方式强加于学生,抑制学生的思维,老师应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其次,学生在阅读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教会学生多种阅读方法,用探究性阅读方式取代接受型阅读方式,激发学生独立阅读的欲望。

2.2阅读目标与内容:

学生阅读的主要目标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阅读教学要求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重视朗读和默读;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度、略读和浏览;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阅读品味。阅读教学过程中提供的阅读范文多是带有教育意义的,例如,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一些名人故事,还有一些一些地域文化的文章,扩大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2.3阅读评价:

阅读评价不仅考虑学生是否完成阅读目标和任务,更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感受,用形成性评价代替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双向结合,发现小学生的不足,采取相应解决办法。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3.1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素养:

现在社会节奏加快,人们生活压力变大,难免情绪会变得浮躁,阅读可以净化心灵,缓解压力,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达到这个要求很不容易,老师要规划好自己读书计划,使自己渐渐平复下来,将生活中的是做好分类,有序的解决问题,抽出时间送给阅读,深入理解文章思想,提升境界。为人师者,要以身作则,阅读群书能丰富老师的文化涵养,间接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好处,使其喜欢上阅读。老师应当阅读什么样的书籍呢,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经典书籍是老师的首选,经典书籍因为时代变迁而失去其意义,经典书籍是智慧的结晶,教育了无数的人。

3.2语文教师要依靠自己,独立深入地研究文本:

朱熹说过:“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教育不是复制人才,而是培养创新人才。创新型的老师能引导培养创新型人才,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对文本理解深度有关学生在阅读上的造诣。现在网络热词泛滥,过度使用网络,会陷入思维定式之中,没有创新。所以,老师要凭借自己的努力深入理解文本,与学生分享,并且不断向学生提问,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阅读期待值,促进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心灵体验,肯定学生的阅读成果,增强学生的阅读勇气和信心,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成就感。

3.3语文教师应转变阅读教学观念,建设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观: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都是以老师为主的,老师主导课堂,现在的教学模式中主要以学生为主,老师将课堂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建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老师应该有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有助于获得学生想法,适时调整教学方案。

4结束语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主要方式,教学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小学阅读教学课堂中,老师发挥主要作用,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学会独立思考,增强对余力的探索能力,老师在课堂上多提问,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发展。尤其是在学生教育初级阶段老师要树立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尊重学生每一个想法,为学生营造丰富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接近自然、社会和生活,使学生获得语文界最前沿的知识,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终身阅读的理念,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鲁振华 单位:吉林省大安市大岗子小学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上海: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3]朱熹.童蒙须知.读书写文章第四中国教育大系.历代教育论著选评[J]..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4]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第二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思维培养策探析

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创造思维进行培养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创造思维培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一部分,也是提高语文教学的有利途径。因此,如何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思维的培养,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共同课题。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这样严重制约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思维;策略

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一个环节,其作用不可小觑,它不仅在小学语文课中占的比例最大,而且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语文阅读教学是让学生通过文章,感受作者的内心与作者达到心灵共鸣的一个过程,它没有既定的标准可言,只能通过文中语言的表达来发挥自己思维的创新,去感知作者所要表达的这思想。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通过各种方法和渠道,为学生提供创造思维的环境,让他们积极大胆的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创造思维进行培养,得益于以下几点:一,小学阶段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在初步形成的过程,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学习汉语知识,更是通过文章的学习,来感受人文情怀,提高自身的情操和素质,为国家以后的发展储备高素质、高修养的人才;二,小学正处于学识的初级阶段,相对来说,学习的时间上比较宽裕,因此教师对小学语文阅读进行教学时,学生有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再加上教师对课文的适当引导,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扩展思维,深层次的对文章做以理解;三,通过语文阅读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思维方式,学生根据文章的表达,可以了解到作者所用的渲染手法以及想要表达的文意等,这些都可以通过语文阅读很好的训练学生的思考问题能力,帮助学生扩展思维。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创造思维进行培养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思维培养的具体策略

(一)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调查表明,目前多数学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仍是以教师作为主导者,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兴趣并不浓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很少有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师教学中去的。而且在语文阅读考核中,成绩并不理想,也没有引起校方以及家长的过多关注。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应重视语文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积极作用,并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热情。要做到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尊重、爱护和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个性,做学习中的主人。

(二)创设氛围,激发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的创造潜能

每一位学生都是作为一个独立个体而存在的,社会也是有千千万万个独立个体组合而成,因此不能忽视学生作为个体在学习中的作用。同时,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多数学校在教学中还是以教师为中心,过分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其才能的发展,从而使学生失去了施展才能的空间和机会。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才能的挖掘,用发展的眼观来看待学生,不仅要看到学生的不足之处并及时予以纠正、引导,还应看到学生的长处,鼓励并发挥其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提问,勇于设想,敢于表达,这样才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三)重视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培养是创造思维的基础,而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就需要教师坚持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指导,同时为学生创造可以思考的契机,这样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打破固封模式,突破惯性思维,更全面的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例如,三年级的一篇课文阅读《七色花》,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你拥有了这朵花,你会用它来实现什么愿望?让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充分展现出发散思维的作用。其实,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思维培养的方式还有很多种,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去探寻和实践,根据学生自身不同的性格特征,找到适合他们学习的方法。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扩展训练

我国现在正处于信息化时代,多数学校也引进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适当的引用多媒体设备,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形式,为学生展现一种全新的,静态与动态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了解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同时,多媒体设备可以延伸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对课文进行延伸,以达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扩展训练的目的。

三、结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课题,它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打来了极大地益处。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积极大胆的发言,正确对待他们的兴趣爱好,并适当对他们的学习进行指导、评价。只有这样才可以提升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培养创造思维,为国家以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作者:王志学 单位:公主岭市西四小学校

参考文献:

[1]李军.创造性思维训练在阅读教学中的培养[J].小学语文教学.2013(01).

[2]黄红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书育人.2013(04).

[3]唐一彪.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能力培养[J].新视角.2009(06).

[4]刘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04):47.

第三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体把握能力培养探析

摘要: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课文能准确全面地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和主旨。整体把握能力是语文素养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小学生由于认识水平低,抽象思维差,加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整体阅读能力训练的淡化、弱化现象,造成了小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低下。克服这一弊端的有效方法就是采取“整体”阅读法教学,即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从整体上培养学生的感知、理解和情感体验的能力。

关键词:

阅读教学;整体把握;能力

新课标中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整体把握的能力。”“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新课程提倡“整体把握”阅读方式,其意图就是提高学生统摄、驾驭全篇的水平,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由此可见,重视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能力,是阅读教学的必然内在要求,要从整体把握文章入手。

1培养学生整体网络意识

阅读每一篇文章,都要让学生把课文看作一个整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切忌将课文肢解成单独的段落、句子、词语。如果这样,老师只是给学生注入零散的知识,谈不上阅读欣赏,更谈不上培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从解词到课文解析,都要考虑整体对部分的制约关系。

2引导学生抓点睛之笔

2.1抓题眼。

题眼就是课文题目中的关键词,它是文章的“眼睛”与“窗口”。可采用审题入手,让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

2.2抓文眼。

及时抓整体结构中的一个和作品整体性质密切相关的重要部分。学生阅读课文大可不必字字琢磨,句句推敲,枝枝节节,随文爬行,搞繁冗分析,而是引导学生在反复阅读中寻找文眼,把它放在文章的整体中去品出其中味道来。如读《早发白帝城》抓住“轻”字;读《墨梅》抓住“不要人夸好颜色”一语双关,咀嚼其中的情味。

2.3抓中心句。

课文往往有一个最能表达全篇中心的句子,围绕中心句去阅读课文,层层渗透,从而加深对课文整体的认识。

2.4抓六要素。

对于记事的文章,弄清课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也就达到了抓住课文整体的目的。

2.5抓过渡段。

过渡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抓住了过渡段就清楚了文章前面写什么,后面写什么,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整体。

3杜绝断章取义地解读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知觉本身显示出一种整体性,一种形式,一种格式塔,在力图加以分析时,这种整体性就会被破坏。一些教师把课文中一些词语提取出来,孤立地讲这个词用得准确,那个词用得形象生动,甚至把所谓“抠字眼”作为精读课的重要内容,这样肢解了感知经验的整体性,在教学实践中,往往造成理解上的片面性,甚至把意思完全弄偏了。如学《长征》一诗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暖”“寒”两词时解释说:描写的是金沙江水流湍急拍打高耸入云的悬崖,看起来使人产生暖的感觉;横贯在大渡河上的木板被拆去,铁索悬挂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看去使人心惊胆寒。这样一分析,把诗味都分析光了,因为这里这样写不在于说明温暖和寒冷,而是渲染“暖”表达的是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欢快心情,“寒”表达的是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这才是整体上把握了形象。

4介绍文章产生的背景

脱离作品产生的文化、社会及作者的世界观、艺术观,难免造成对作品理解的偏颇以致失误。因此,阅读时背景介绍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4.1背景介绍可放在阅读之前。

这样对学生的知觉会产生一种倾向影响,为学生同化新知识进行铺垫和信息前导。

4.2背景介绍可放在阅读之后。

让学生回过头重新知觉课文中提到的信息,对注意和学习产生一种逆向影响,一半比较含蓄、隐晦、言近旨远的作品,适合用此种介绍方法。

4.3背景介绍可分散穿插于诗文的相关部分进行介绍。

这类文章的背景比较复杂,引用典故较多,背景介绍不宜安排于读前读后。如王昌龄的《出塞》中就涉及到李广的典故。

5把分段作为一种方式

分段、概括段意曾经是阅读教学训练的重点,过去段落的训练曾把我们引向琐碎的桎梏中,忽视了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中,对于段落及概念,我们是完全不能回避的,关键在于应该把分段、概括段意作为从整体上把握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来对待。那种一开始就要学生分段,就抽空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性理解。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因此,分析段落必须注意到段落的内在联系,尤其要注意每一段落在整体中的作用。

6结束语

总之,阅读教学中,只有将“整体把握”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才能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善于实施整体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

作者:安丽静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前城小学

参考文献

[1]赵喜梅.语文教学要注重整体感知能力的培养[J].语文天地,2011(8).

[2]徐岳.关于概括能力的培养[J].读写新概念,2000(9).

[3]徐廷坤.在阅读教学中训练概括能力[J].教研天地,2001(5).

[4]杨万扣.现代文阅读中概括能力的培养[J].语文教学研究,1999(9).

第四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感朗读有效性探析

摘要:

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是奠定学生基本学习能力与人文理解能力的基础环节,而该课程教授过程中的阅读教学是其重点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教学的大力推广,传统阅读教学方式的弊端在逐渐暴露和落后于时代。因此,教师应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增强情感朗读教学方式,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感朗读;有效性分析

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模式,需要教师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教学环境,从而使学生充满学习自主性与对知识的渴求欲望投入到阅读课程中来。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提出,各种各样的新型教学方式层出不穷。情感朗读就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常用教学方式。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简要分析情感朗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所具有的教学效果。

一、有效阅读教学无法实现的原因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知识信息与建立基础能力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重视教学课程的内容设计对学生能力激发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追求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以及教学效果的有效性研究也是理所当然。只有保证了教学课程的有效性才能促进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和筛选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但是,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课程中依旧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部分,需要教师在教学课程中加以重视与注意。

(一)教师的专业水准参差不齐

面对同一篇优秀的阅读文本,不同的教师所表现出的教学效果千差万别,最为关键的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专业性水准有差异。平庸的教师采用固定不变的教学流程,将一篇优美的课文也讲得黯然失色,所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学生难以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中,不能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专业性水准高的教师,能够突破教学环境局限性,充分调动身边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与灵活的教学手段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教学能力平庸的教师则为学生实现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加上了人为的阻力。

(二)教学方式的僵化与单一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与教师教学方式的单一性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却忽略了教学方式的重要性,导致教学过程缺乏特色,阻碍教学效果的顺利推进。在教学中缺乏创新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新鲜感,难以调动学习的热情,这些因素都是导致阅读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原因。

二、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必要性

朗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学习活动中获得语言能力,增强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以实现良好阅读效果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对文本朗诵的过程实际上是与作品内容同化和顺化的过程,将文章的思想情感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所以朗读教学实际上就是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不断内化的过程。朗读教学的实质是引导学生将对文本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文能力起步的初级阶段。而朗读这一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经常被教师所采用。在朗读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必须将文本的语言文字内化为自己可以理解的元素再将其表达出来。而将这些元素的内化过程远远超过了教师对文本讲解的刺激强度。比如,在学习《荷花》这篇文章时,在教师反复引导学生朗读文章的情况下,很容易让学生对荷花娇艳欲滴的形象有一个切实的感受。特别是作者运用“有的……有的……有的……”这种排比句式,既加强了对荷花的细节描写又规整了语言的表达形式。所以,朗读教学过程可以演变为学生的语言习得的过程。小学阶段的教学是学生接受能力和记忆能力最好的时期,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在对文本的诵读过程中了解语言的表达形式,并运用语言熟练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就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对文本的理解能力。朗读教学能增强学生的感知理解能力。朗读教学是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第一步。因此,教师必须督促学生在对文本的反复诵读中调动自己原有的语言背景与学习素材,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深层把握,从而将对文本内容的感性理解逐渐上升为理性层面。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难以持续的保持注意力,而朗读教学则是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专注度的操作方式。而且,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发声速度比认字速度要快,可在诵读的过程中反复理解,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部分文本在阅读中难以理解的含义一经学生朗读就可以顺利掌握。比如,在学习《看雪》这篇文章时,对文章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段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强调两岸人民希望祖国统一的愿望。对此,教师可带领学生深情朗读原文,从中体会到看雪这一日常行为中所包含这思念祖国故土的情感。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注意对原文生字词的掌握,更需要把握对文章的断句、节奏、强调等朗读技巧的重视,并帮助学生在朗读的训练中提升语言表现力。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依据文本内容的差异性有选择性地引导学生采用朗读的方式加强多文本内容的理解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诵读的教学过程也是锻炼学生思维认知能力的过程。诵读的教学方式绝不仅仅是有口无心式的表层教学,学生在对文本朗读的过程更是调动思维能力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过程。比如,在学习《金色的草地》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重点抓住“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作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立足点。这句话中的金色代表了草地或者自然界的生物在作者的眼中代表不一样的意义,那么文章背后的深层含义是什么?与此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也可以调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回忆自己心目中金色的草地。这样,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可以抓住文章的关键字词,从而可使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内涵。现在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在对文本内容朗读的过程中运用声音将文本形象再现,可以提升学生的文本鉴赏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可以运用抒情的朗读方式将学生带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以激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

三、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的注意事项

1.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应该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朗读时间。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认知基础的薄弱以及心理特征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学生的注意力难以持久的集中在课程上,再加上学生认识的字不够多,这就给学生的朗读带来了直接的隐患。面对这些教学挑战,都需要教师舍得投入时间与精力,在带领学生重复朗读的过程中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具体表现在,教师可以在初次阅读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朗读,而在第二次阅读中就需要教师依据学生不懂的知识重点和难点重复教学,在不断的反复中强化学生的记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素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承担者,而且,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身处在教学一线的教师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在博采众长中提升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读报,向身边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请教教学方法,不断地以更高的要求敦促自己,从而成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民教师。

3.依据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

由于地域的差异性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活环境都有很大的差异性。这就需要教师依据教学环境的现实情况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对于偏远地区的学生来说,个人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且家长的思想观念较为陈旧落后,这就需要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大多数中等学习能力的学生上。对于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教学重点应该主要集中在训练学生掌握流利的普通话,让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得到保证。

4.处理好讲解与朗读之间的内在关系。

较为常规的教学方式大多以教师在课程上的讲解为主,但对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多少则没有明确的认识。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讲解是为学生的理解服务的。因此,教师应该处理好讲解与导读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调动主观能动性,自主地去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

四、结语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语言感知能力与文本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情感朗读方式是较为常见的,且能够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能力的教学方式。在朗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思维理解能力都能够在内化作者思想情感的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因此,面对朗读教学所产生的正面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增强个人教学的专业化水准,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吸收文本内容的过程中建立自己的思维意识,培养个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看待问题的独特角度,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使得学生在对文本内容的深入解读中获得批判研究能力,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吕珠源 单位:广东省海丰县海城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张文学.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2(8).

[2]孙艳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4):1.

[3]陆云峰.素读:多维文化冲突中的根性觉醒———对现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审视与本质探寻[J].江苏教育研究,2008(6).

[4]邱旭红.入文境感文情知文律———阅读教学感悟语言的三个层次[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9(10).

第五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施对策浅议

摘要:

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不可不提的一项内容。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知识面比较狭窄,缺乏一定的学习能力,而阅读教学是为学生更好地输入知识的途径,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渠道,因此其地位尤其重要。然而,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大大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效率。为此,本文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展开研究,并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对策提出自己的见解,以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施对策

引言:

阅读是知识的输入阶段,只有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不断输入知识,扩展知识面,提高学习能力。为此,小学阶段教师就应该注重阅读教学,着眼于阅读教学的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从而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阅读技巧不足、缺乏读写意识、阅读习惯不良等问题,影响了阅读水平的提高,亟待引起重视。

1.1阅读技巧不足:

阅读需要讲求技巧,技巧是弥补学生阅读理解的重要砝码。然而,由于刚刚接触阅读的时间不长,很多小学生缺乏阅读技巧,而教师也较少传授阅读的技巧,导致小学生在阅读方面事倍功半,逐渐丧失了阅读的信心。

1.2缺乏读写意识:

听、说、读、写四项能力中,听和说是相辅相成的,读和写是互补共进的,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如果具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意识,那么不仅可以大大提高阅读的效率,还能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然而当前的小学生以及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并没有树立良好的读写意识,以致阅读效率也难以提升。

1.3阅读习惯不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尤为重要的。但是小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阅读时坐姿不正确,句子读不通顺、不当返读、指读、逐字阅读等,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影响到了学生的阅读效率,甚至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尤其需要引起重视。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对策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传授学生科学有效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读写意识,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多措并举促进阅读教学的实施。

2.1传授学生阅读技巧:

小学生缺乏阅读经验,所以在阅读技巧方面存在欠缺,为此教师应该注重传授学生阅读技巧,教给学生一些小策略。比如:在阅读过程中,从题目入手,重点阅读文章每段的第一句话,阅读结尾,因为这些句子都是能体现文章主旨的语句;抓经常出现的关键词,这是文章的文眼;读问题,带着问题去进行阅读;阅读时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画出本课生字词,并注上音……这些技巧都可以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的阅读经验更丰富,使其阅读效率得以提升。

2.2培养学生读写意识:

读和写之间存在着互补的关系,理清这个关系,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齐头并进。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对课文内容理解,有意识地带领学生理解课文的表现情况,理解语言的形式,并融入最基本的写作知识,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么样立意、选材、安顿层次结构和遣词造句的。可是教学中一定要将有关知识用最浅显的、适应小学生认知本领的语言来表述。假设,不妨将“立意”说成是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或中心意思,将“选材”表明为针对主要意思所要写的内容等等。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写作知识了解了阅读教学中的重点,通过阅读技巧又了解了写作的要点。读写结合,大大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2.3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阅读不仅需要阅读技巧,更需要良好的阅读习惯,因为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为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以下几种阅读习惯:(1)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阅读坐姿:阅读坐姿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视力,还影响到了学生的脊柱发育。为此,教师应该要求学生保持良好的阅读坐姿,对不良的坐姿进行督促和提醒,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恰当使用工具书,是一个十分有效的阅读辅助方法。为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教学生在预习、朗读、自学的过程中适时使用工具书,利用工具书及时解决疑惑,加深印象。(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阅读卫生,就是阅读过程中爱护书籍,不在书本上乱涂乱画,勾画重点时要整齐、美观。(4)培养学生边读边记的阅读习惯:很多时候,学生阅读过后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如此阅读就会低效甚至无效。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边读边记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记录下自己喜欢的字词,抄写优美的句子等,以加深印象。(5)培养学生专心阅读的习惯:所谓专心,就是身心合一,聚精会神。为此,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安静的阅读环境,阅读时应尽力避免干扰,做到安静,空气清新,光线适度;保证学生作息合理,因为作息不定时是分散注意的主要因素,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有利于专心阅读习惯的养成;保证学生的学习地点的固定,学习场所单纯固定,可以控制心理倾向;还要培养学生形成默读的习惯,因为默读能提高阅读速度,提高阅读专注度。做到这些,就能逐渐使学生养成专心阅读的好习惯。

3结语

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是一项重点,也是一项难点。由多年教学经验可以得知,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需要从一点一滴出发,教授学生阅读技巧,使学生掌握技巧,游刃有余;培养学生读写意识,使学生的阅读同写作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使学生在良好的阅读习惯中受益终身。当然,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创新阅读形式、加强课外阅读等,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得出更完善、更高效的阅读教学模式。

作者:田云友 单位:湖北省来凤县翔凤镇小学

参考文献

[1]李振国.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1(17).

[2]蔡银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之初探[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05).

[3]谢启华.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教学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1(13).

第六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漫谈

哈维兰曾经说过:良好的阅读对于心灵就如良好的眼镜对于眼睛一样,它带你遍及于生活的细微之处.在我看来良好的阅读不仅可以让小朋友看到生活当中的细微之处,还能让小朋友建立好的价值观,为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我认为新时代的阅读应该有明确的阅读理念,激发阅读兴趣,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应该扮演引导者支持者的角色。

1明确阅读理念,以读为本

著名文学家王登峰说道:吟诵是我们中华民族、中华儿女引以自豪的留给世界的珍贵文化遗产,它会带给我们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和辉煌灿烂的成果以更真切的了解,已经成为传承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要有中国心、中国情。爱国首先就是爱我们的传统文化。吟诵对提高国人的综合素质、文化修养,改善整个社会风气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学生阅读的时候一定要着重培养他们读的能力,在慢慢吟诵的过程中了解作者的情感,慢慢感受,慢慢领会,直到自己能理解。例如在课文《东郭先生和狼》一文中,狼伸伸腰,舔舔嘴,对东郭先生说:“我现在饿得很,先生,如果找不到东西吃,我一定会饿死的。先生既然救了我,就把好事做到底,让我吃了你吧!”说着,就向东郭先生扑过去。在读这一句时有些小朋友读出了狼的狡黠和奸诈,而有些小朋友的语气却很拼平淡,没有当时那种场面的感觉……在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发挥每个孩子的潜能。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做什么都没那么吃力和无奈了,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一定要有耐心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到《我的伯父鲁迅》许多同学都遇到了困难,自信心顿时没有了,我提出一个问题:伯父的鼻子为什么又塌又平呢?有针对性的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学生很快的能进入情境,独立思考这个问题,并乐于去发现问题,并解决这个问题。兴趣是学生阅读的源泉和动力。

3把主动阅读的权利交给孩子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里都是以课堂,教材,教师为中心,很明显孩子没有主动学习的权利,都是老师的满堂灌,但是自从美国学者杜威提出了新三中心说:以学生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给了我们重重的一击,其实在阅读方面也是如此,孩子才是阅读的主体,而且他们也有自己观点和意见,他们想要主动去阅读,老师就应该给他们机会,主动阅读习惯的培养,孩子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还能培养表达方面的能力,对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非常有帮助。

4抓住契机,适时引导学生

在《课程标准》里有提到,老师应该作为孩子的支持者,帮助者,和引导者,提供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引导。在孩子阅读出现误区或者困难的时候老师不应该直接就告诉他们答案,这样没有意义,也没有达到教学的目的,著名教学家苏格拉底也比较提倡“产婆术”即启发法,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一步一步进行引导和启发,让他们自己探索出最后的结果,这样才能让小朋友在学习中成长和进步,老师也可以以同伴者或者阅读中的角色介入来帮助他们。作为老师要抓住时机,适时介入。

5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学贵有疑”,知识往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阅读也不例外。能抓住重点,抓住关键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种能力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阅读中要提出自己的疑问,要探讨疑难问题。阅读应是开放性的,阅读不仅在课堂,也在课外,如图书馆、网络等。阅读应是挑战性的,要敢于探究未知的,要张扬个性,要有创新。阅读还应是实践性的,要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方法进行综合运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6注重积累,培养语感

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所以丰富的积累、良好的语感,全部通过阅读来实现。首先要加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有益读物。另外还要注意在阅读中的积累,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的篇段,通过阅读积累形象材料、情感材料、思维材料以及佳词好句,以此来增强语感,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7重视阅读感受的体验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阅读又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在阅读中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要充分尊重学生鲜活的生命存在,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过程中要落实“对话”的理念,转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是阅读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以读为主,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在相互讨论中,在小组交流中,在合作学习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阅读,去理解词句。学生有自己的心得,有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有自己的评价,有自己的体验,有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让阅读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快乐的精神体验的过程。

8结语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平台,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适时引导,老师的协助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互配合,相互合作,最终达到师生共同进步的目的。老师也不能故步自封,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创新的作用,让课堂充满吸引力和魅力。

作者:帅瑜 单位:江西南昌市洪都小学

第七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摘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因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发生许多颠覆性变化,师生之间要适应并切实贯彻新课改后新教学理念,运用生动、民主、引导探讨的阅读学习方式。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现状,阐述了其教学过程中的缺陷,并对其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所助益。

关键词:

阅读教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方式

阅读是增加阅历、获得知识、扩散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有效途径。同时,阅读还影响着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和精神文明的形成。小学教学模式在新课程理念的推动下,由传统机械“填鸭式”教育方式逐步向启发探讨型教学方式转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体由老师转变为学生,授课模式由植入变为导学。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也应当与时俱进。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1基础知识不牢:

基础知识是任何课程的学习前提。以前,部分语文教师将冗繁的课堂或家庭作业当作基础知识训练的唯一手段,学生被动完成学习任务,学习质量大打折扣。学生的知识量少,知识面窄,知识基础不牢,致使学生课本乃至学生生涯的学习能力都备受影响。对此,加强对学生在阅读基础方面的能力,成为当前加强阅读的重要的方式。

1.2教学课程枯燥乏味:

目前我国小学学生学习时间分配主要在课堂,语文课程教学中长期由教师领导教学为主,单一的由教师领读或点名学生阅读等语文阅读学习模式,让学生哈欠连连,索然寡味。学生没有参与感、没有情感交流,无法真正达到阅读教学的预期目的。

1.3不重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皮亚杰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知识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然而在我国升学机制影响下,教育机构注重学生学科成绩,长期强调升学率,对学生植入式教育,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得不到培养,甚至被生生浇灭。

1.4阅读教学模式死板:

语文学习是艰苦而复杂的脑力劳动,语文学习目的的实现需要长久持续的努力。站在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习习惯是思维定势和行为定势。其中思维定势由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来决定。作为授业者,不能固守传统教学模式,这对开发学生自主学习思维能力形成严重阻碍。但是,在阅读教学中模式单一、死板,如在教学中仅仅通过教师的讲授,忽视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因此,加强在阅读教学中合作、探究、讨论等方法的应用,成为提高学生阅读教学的重要的方式和方法。

2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2.1牢固语文阅读知识基础:

阅读知识教学是小学阅读教学体系的基础,这一要素在阅读过程中不可缺失,否则无法开展往后的阅读学习活动。阅读的整个思想构架和阅读的效率以及课堂的精彩性很大程度决定于小学生阅读知识的丰富量。鉴于阅读知识教学与其知识教学的区别,要牢固学生阅读知识基础,教师应使用各种有效工具及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趣味性的对基础知识进行练习加固。这样才能提高学生阅读中的理解能力,增加阅读的全面性。为学生整体阅读能力和语文学科学习能力提供帮助。

2.2设立合理阅读教学流程:

阅读课设计应先划分大板块,在建立大框架后,根据每一课具体内容进行填充重组。就小学阅读教学而言,课程中的情境设置非常实用,其通过创立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此外,根据文章语言特色,还应设立语言情境,加深学生阅读理解。通过这些步骤,真正让学生沉浸在阅读中,沉浸在作者文章的思想感情中。

2.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个体而言并非一成不变的,就群体来看也并非如出一辙的。学生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和不同的学习阶段其阅读兴趣表现出极大差异性。群体阅读兴趣间则因性别、性格的不同各有所好。小学语文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认同学生的阅读感受,引导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根据学生求知欲特性,因材施教,激发学生个性化、多角度的阅读兴趣。在兴趣的牵引下,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发展,学习的主动性和执着性也能被调动起来。

2.4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洛克威尔说过:“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善于思考,多有疑问,可以保持思维发散状态,发展思维维度。小学阶段学生好奇心、好问性、求知欲都处于高度活跃时期,教师应抓住机会因材施教,积极诱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运用动脑、动手、动口的方式为自己的问释疑佐证,再通过课堂课外与同学或家长的争辩讨论、观察试验达到释疑。引导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主体能定性积极思考,不仅有助于加强学生学习参与感,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更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思考质疑方法,提高学生独立思考水平,从而养成好的阅读、学习习惯。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