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轨迹对白血病化疗的影响

慢性病轨迹对白血病化疗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疾病轨迹护理对白血病化疗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收治的白血病化疗患者80例,根据住院顺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慢性疾病轨迹护理;比较两组疲乏程度[采用Piper疲乏修订量表(PFS-R)]、依从性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PFS-R中感觉、情绪、认知、行为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白血病化疗患者采用慢性疾病轨迹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其化疗后的疲乏程度,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白血病;轨迹护理;疲乏程度;依从性;并发症

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血液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及感染,进而导致全身器官功能障碍,致死率极高。目前由于环境的改变,白血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1]。有研究显示,我国2010年白血病发生率为2/10万~3/10万,而2020年白血病发生率增长至3/10万~4/10万,发病率上升,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2]。对白血病患者来说,化疗是一种有效抑制疾病发展的方式。但由于白血病需要长期化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依从性差的问题,为此对患者开展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案,提升其依从性就显得十分重要[3]。常规护理对白血病化疗患者的干预效果有限,无法有效提高其依从性。有学者认为,采用慢性疾病轨迹护理模式,可以根据疾病的分期产生变化,分析患者需求及自身体验,进而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近年来这种护理模式在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中广泛应用。而本研究主要是探讨慢性疾病轨迹护理对白血病化疗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我院收治的白血病化疗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慢性髓性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对白血病的诊断标准者;②对本次研究内容全部知晓,并签署书面文件者;③化疗患者;④本研究已取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许可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重要器官疾病者;②合并语言、意识、听力障碍者;③预计生存期≤3个月者;④不愿配合或中途退出及死亡者。根据住院顺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18~67(43.62±18.74)岁;病程1~8(4.32±1.56)年;合并疾病:高血压2例,糖尿病1例,冠心病1例,其他1例;化疗次数:每周1次15例,每周2次18例,每周3次及以上7例。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19~68(43.74±18.65)岁;病程2~8(4.45±1.43)年;合并疾病:高血压1例,糖尿病1例,冠心病1例,其他1例;化疗次数:每周1次16例,每周2次16例,每周3次及以上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慢性疾病轨迹护理方法,主要内容如下。①评估患者的基本信息:由床位护士负责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明确目前患者所处的疾病分期,从生活、饮食、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对患者展开有效评估,明确患者目前存在的不良习惯、心理负面状态、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对待疾病的态度及其他可能会影响疾病管理的因素等。②目标设定:根据患者目前所处的疾病分期互相探讨,结合其实际情况制订护理目标,并帮助患者改善目标,增强其治疗信心,多鼓励患者按照目标进行。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所处的疾病分期,与其共同协商,加强对患者的护理照顾,完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病情监测等,并对疾病的不同阶段展开交流,实施针对性方案。③处在急性期或发病早期的患者:常会出现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为此需要通过采用PPT、发放手册、播放视频等方式,为患者及家属讲述白血病的相关内容,包括定义、诊断方式、目前的治疗方法,讲解有关预后的相关知识,对患者保持温和热情的态度,使患者及家属更加信任医护人员,仔细聆听其内心感受。由于在疾病初期患者常出现很多疑问,为此需要及时帮助其解答,当患者有负性情绪时要通过及时的引导,或为其播放喜欢的视频等转移注意力,安抚患者的不良情绪。④处在化疗早期患者:该阶段主要是完善健康教育,加强心理辅导,在化疗前要为患者提供具体的化疗方案,并详细讲解化疗及化疗后的注意事项,说明化疗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饮食计划等。通过积极引导患者及家属形成良好的自我观念,并结合患者自身的感受,与家属共同探讨护理方案,使患者接受目前角色的转变,适应化疗方案;对压力较大的患者及单亲家庭的患者,则要给予有效的社会支持和心理支持;对经济压力较大的家庭,则应该结合救助基金等社会化组织帮助患者减轻经济压力。⑤处在化疗稳定期患者:该阶段要加强对患者的日常健康教育和生活习惯的护理,为家属讲解化疗后的相关禁忌证、注意事项,告知出现的不良反应,针对出现并发症的患者,需要积极进行疾病的解释和讲解。针对患者存在的功能障碍,则要帮助其进行自我康复,指导患者的日常生活行为,根据患者个人的身体情况适当进行调整,在进行康复指导时,护理人员要亲自示范,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能力,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另外要充分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采用分享成功案例等方式,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

1.3观察指标

①疲乏程度:采用Piper疲乏修订量表(PFS-R)[4]进行评估,该量表共包含22个条目,分为感觉、情绪、认知、行为和总分,每个维度得分为0~10分,分数越高表明疲乏程度越重。②依从性:采用我科自制的量表进行评估,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依从性(%)=(完全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③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感染、脱发、贫血、恶心呕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白血病属于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目前化疗是有效的治疗方式,大部分患者都需要终身化疗[5]。白血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是一个漫长过程,在不同时间患者也存在不同的需求和想法,常规护理模式无法满足患者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也不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护理,这就和患者需要长期治疗的现状不符[6]。慢性疾病可呈现出多维度/可演变的过程,随51着时间的不同,慢性病的进程也不同,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稳定并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7]。慢性疾病轨迹护理分为多个分期,从自我概念、日常生活、疾病相关行为3个维度对患者进行干预,根据疾病的不同特点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控制症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疲乏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P<0.01),提示患者经干预后其疲乏程度降低,患者缺乏对白血病的了解及对化疗方案的担心和紧张,导致其焦虑、抑郁情绪严重,进而出现疲乏、情绪低落等表现[9]。而慢性疾病轨迹护理通过在不同时期结合患者的心理,从根本上对患者及家属紧张不安的心理情绪进行安抚;另外,在不同时期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和该阶段的重点,从根本上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降低患者及家属因疾病产生的不安,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为此可以改善患者的疲乏程度。曹乃月等[10]研究显示,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其疗效提高,负性情绪得到缓解,癌因性疲乏程度减轻,生存质量提高,与本研究结论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慢性疾病轨迹护理模式能提高患者依从性。由于白血病患者及家属缺乏有关这方面的知识,需要更多的信息支持,也更渴望加强与医护人员的沟通。而慢性疾病轨迹护理模式在不同阶段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促进患者康复,提升了护理效果。另外,根据长时间的临床研究可以发现,大部分教育手册的可读性欠佳,主要是由于患者缺乏相关知识的专业性,而手册的专业性较高,患者及家属不易理解,导致依从性差。通过慢性疾病轨迹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加强了对患者有关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干预,提升患者的管理能力,健康教育不仅讲解基本知识,还包括并发症处理、化疗注意事项、术后饮食、运动、康复重点等,有效、及时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其可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提升患者依从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采用慢性病轨迹护理模式可以减少白血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有研究发现,白血病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易出现缺乏自我概念,在日常生活行为方面,由于患者及家属长期受到症状的影响,自我护理也缺乏科学的指导;另外,加强对白血病患者及家属的社会认知水平,通过不同阶段为其制订不同的运动计划和饮食计划,有效提升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主要原因是通过在不同时期分享疾病相关知识,使患者在疾病的各个阶段都能明白目前护理的重点,避免了并发症的高危因素,从而积极应对疾病,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钟晓娜等[11]研究显示,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提高,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与本研究结论一致。综上所述,通过对白血病患者采用慢性疾病轨迹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白血病患者在化疗后的疲乏程度、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倩 杨啸琳 冯媛媛 单位: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