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技术范例

口腔医学技术

口腔医学技术范文1

[关键词]提前招生;口腔医学技术;人才培养;改革

高职提前招生是高职招生历史上一次重大改革,能够很好地解决高职院校的生源问题。我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从2017年起,全部采用提前招生的模式,经过近三届学生的教学,发现提前招生的学生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填报专业比较盲目,对专业认识不清;二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均较差;三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均欠缺,很难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模式。为了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们从如下几方面着手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现总结如下。

一、多种途径并举,提高专业思想稳定性

多数学生和家长对所填报的专业缺乏充分的认识,导致学生在填报志愿时专业比较盲目,这也间接导致学生对未来充满疑惑,一旦学生发现所学专业与自己的预期不相符合,就会表现出明显的厌学情绪。因此,专业思想教育不能局限于学生入学时,而是要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我们从以下三个途径开展专业思想教育:首先,在新生入学时,专业带头人就要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习内容、课程体系、学习方法、行业发展现状、发展方向、就业前景等方面对新生进行专业介绍,让新生对于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有初步的认识;其次,在日常教学中,不定期邀请成功校友返校进行现身说法,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课程特点、学习方法,讲述自己在校学习经历、学习方法、实习经历、工作经历,让学生对本专业有更深层次的了解;第三,每个学期邀请至少一家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企业来我校面向所有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企业的发展情况、企业的发展前景、行业发展的现状、行业发展前景等方面的介绍,深化学生充对行业发展的了解。通过以上三种途径持续不断地进行专业思想教育,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思想稳定性,提升了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

二、重建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的自律性

提前招生的学生相较于参加高考的学生,脱离系统性学习的时间更长,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已经丧失了原有的学习习惯,学习的自律性、主动性均很差,具体表现为上课时不能做到有效听课,课后也无法对所学的课程进行有效复习,在进行考试时也是以突击复习为主,考试成绩欠佳,更激发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因此,我们在新生入学时特别是开始上课的第一个月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和课程任课教师沟通,上课时采取点名、提问等多重手段,严格课堂纪律,提高学生的上课注意力;二是要求学生在上课时记录课堂笔记,任课老师定期对学生的课堂笔记进行抽查打分;三是利用职教云课堂等网络教学手段,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课后布置作业并限时完成,让学生在晚自习时对当天的学习课程进行复习;四是做好阶段测试工作,通过阶段测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督促学生集中精力进行学习。

三、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对“满堂灌”式教学接受程度较低,因此教师要改变授课模式,提高授课效果。以牙体雕刻技术为例,该门课程是学生学习的第一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形成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开课中,我们向每位学生发放一套2倍大的牙体模型方便学生在课余进行学习;理论授课之前,我们使用职教云课堂平台分组布置预习任务并形成学习笔记;上课时,教师从每个小组中随机抽取一名学生,学生使用15倍大牙齿模型向全班学生讲解牙体解剖形态,教师引导其他小组成员对学生讲解的内容进行纠错,最后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在课后作业的布置方面,改变了以往布置文字作业的方式,改成要求学生绘制所学牙齿的解剖外形,并且在所绘制的图形上对重要的解剖标志进行标注后上传至职教云平台,教师对根据绘制图形的完成度和标注解剖标志的正确度进行评分。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在课堂的参与感,也提高了学生在课前、课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改变了学生的复习方式,通过“图文并茂”的模式从单纯的“死记硬背”转变为理解和深化。

四、改革评价模式,提高评价的精准度

在考核评价方面,以往教师单纯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进行考核评价,评价的主要方式为理论考核与结果性实践考核。通过改革评价模式,引入行业专家和企业质检标准,将实践评价改为教师、学生、行业专家三方面共同进行评价,考核内容不仅包括结果性评价,还包括过程性评价,除了考核学生的基本理论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之外,还要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评价。专业技能的考核以企业的质检标准为依据,确保考评结果的精确性、公平性;同时,在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的考核中兼顾“模糊性”,加强学生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适应行业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一)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行校企联合培养人才

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尽早与行业接轨,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从2017级开始,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中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原有的“2+1”模式(2年校内学习、1年校外企业实践),改为“3+1+2”模式,也就是学生前3个学期完成全部理论课程和部分基本的实践操作课程,从第4学期开始,分为口腔修复体设计制作方向和口腔正畸矫治器设计制作方向,分别进入义齿加工企业和口腔正畸隐形矫治器加工企业进行以实践操作为主的学习;第5~6学期学生留在上述企业进行毕业实习。为了提升现代学徒制的学习效果,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开始,与企业开展密切合作,邀请企业的技术骨干与本校的专业课教师共同成立了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小组,共同编制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各自的工作岗位的特点和技术要求,编制口腔修复体设计制作方向和口腔正畸矫治器设计制作方向课程体系,其中口腔修复体设计制作方向在第4学期安排了代型实训、数字化全冠设计制作实训、支架蜡型实训和排牙实训4门实训课程;口腔正畸矫治器设计制作方向安排了隐形矫治器设计实训和隐形矫治器制作实训2门实训课程,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合作编写了上述6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实训教材和当年的授课计划。在兼职教师的选择方面,选择具有一定的带教经验、有一定的带教兴趣的资深企业员工,聘请为我校的兼职教师。重视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制度建设,学校层面成立了校企合作办公室,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规范了临床和企业教学基地教学要求、教学经费标准和发放办法、优秀兼职教师评选方法;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成立现代学徒制工作小组,成员包括二级学院领导、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带头人以及合作企业的负责人。加强教学点联系和巡点工作,及时解决在校外教学点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此外,每个月均到校外教学点进行巡点工作,主要内容是检查教学进度,与兼职教师沟通交流,讨论并且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二)充分调研行业,寻找就业“风口”

传统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主要从事口腔修复体制作、技术管理与服务等工作或者到口腔材料、设备经营企业从事口腔医疗器械营销工作。但是近十年来,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在义齿加工行业内迅速普及,导致部分原有的工序迅速被更加高效的CAD-CAM技术所被取代,从而对行业的从业者提出新的要求。此外,在口腔正畸行业,口腔隐形矫治技术在近十年的时间内飞速发展,特别是国内厂家发展速度尤为惊人,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并且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口腔隐形矫治器的生产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口腔隐形矫治企业中口腔隐形矫治设计师的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成为制约他们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针对口腔医学技术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两大变化,我们及时调整了课程体系,与行业内领先的企业合作,增加口腔数字化技术、隐形矫治设计技术、隐形矫治制作技术等校企合作课程。学生的实习单位从原来的义齿加工制作企业为主转变成义齿加工制作企业和隐形矫治器企业并重,学生在隐形矫治器企业就业比例逐年增加,从而有效拓宽了就业渠道,学生当年协议就业率逐年稳步增加。

六、结语

我校通过强化专业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学习自律性、改革评价模式、引入现代学徒制模式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参考文献:

[1]李月,翟晓棠,何勇,等.基于职业实践的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8):124-128.

[2]杨莹,张学俊,李宛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8(8):244.

口腔医学技术范文2

[关键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订单式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的通知”,明确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强化口腔护理、疾病防治等实用型与复合型人才培养,以需求为导向,优化教育实施方式。对此,学校应重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加大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开展力度,以便培养更多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实用型人才,满足口腔健康产业的用人需求。

一、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订单式培养模式的优势

(一)有助于学生管理

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中开展订单式培养模式,能够在最大限度上缓解学生管理与就业的压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主要以就业为导向,学校与医疗企业在两个不同的育人环境中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并共同开展具体的人才培养工作,确保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握该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并且学生自身会受到就业驱动,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基于此,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加强学生管理,推动学生综合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与创造能力的提升。

(二)满足医疗卫生事业对人才的需求

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中开展订单式培养模式时,主要由学校与企业根据医疗卫生事业的就业需求共同制定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目的性,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促使学生顺利毕业并入职,可以有效地满足医疗卫生事业对人才的需求。一方面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可以根据医疗卫生事业紧缺岗位制定相关的人才培养计划,可以为该岗位提供专业人才储备。另一方面由于高校招生人数较多,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生就业竞争力较大,通过订单式培养模式,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相对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可以实现医疗卫生人才的资源优化分配,避免出现人才空缺或人才浪费等情况,有效地满足医疗卫生事业对人才的需求[1]。

(三)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与医疗企业合作开展的一种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医疗企业需要的人才。在开展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的时候,会将理论与实践课程相结合,部分实践课程会安排在附属医院与各大医疗机构、企业中,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实习与实践,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过渡到职业角色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医疗思维能力,同时,在实习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中开展订单式培养模式有利于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促使学生掌握专业的知识与技能,确保学生顺利毕业与就业。

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订单式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教师的专业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中开展订单式培养模式,对教师专业技能的要求更高。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大多数教师专业实践技能与职业岗位指导能力较低。其主要是由于大多数教师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师岗位,没有该专业的工作经验,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相关岗位了解不够深入,导致其实践技能与职业岗位指导能力不足,影响到订单式培养模式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双师型”教师紧缺。在订单式培养模式中需要更多的“双师型”教师的参与,但据调查了解,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双师型”教师较少。

(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不合理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过分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导致课程设置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理论课程占比超过70%。另外,课程繁多,没有凸显出该专业的特色。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内容涉及广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尤其是基础课程模块较多,口腔专业技术课程模块设置较少,没有突出口腔医学技术的特色[2]。

(三)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变化快

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中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与医疗企业相互合作的举措,虽然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具有一定的法律保障,但是由于该专业人才培养时间为三年,周期较长,合作协议执行时间较长,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其市场环境竞争激烈且存在不确定性,导致行业发展也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因素。如果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某个岗位人才处于饱和状态,就会导致订单式培养模式处于被动局面,学生就业面临较大困难。另一方面在开展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初期,学校与医疗企业双方均处于积极配合阶段,但是由于人才培养周期较长,尤其是医疗企业在后期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导致订单培养模式无法落实到位。

三、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订单式培养模式的优化策略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中要想确保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需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利用自身的专业技能与实践指导能力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实提供保障。学校应加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推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开展。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确保考核机制的公平与公正性,为教师的评优、晋升、职称评聘与绩效等评估提供基础依据。完善的考核机制可以有效地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推动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学校在制定完善的考核机制中,应结合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与目的,并考虑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等情况。其次,提升教师的薪酬待遇,制定激励机制,奖励优秀教师,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确保教师积极投入订单式培养模式的教学中。最后,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针对大多数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教师缺乏实践技能的问题,学校可以与医疗企业合作,让教师积极参与到医疗企业的相关岗位实践工作中,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并鼓励教师考取执业医师证、口腔技师、口腔修复技师等资格证书,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并及时掌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市场动向,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有效指导,将订单式培养模式落实到位。

(二)优化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实施的基础与依据,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中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确保人才培养方向与医疗行业的发展需求相符,并结合该专业的特色,在医疗行业中找准就业定位目标。基于此,需要不断优化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首先,学校与企业需要共同参与到课程体系建设中来。订单式培养模式不仅需要达到学校教学目的,还需要符合用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由学校、医疗企业共同制定理论与实践课程内容、大纲、学生考核标准等。其次,以就业为导向,确保专业课程突出岗位需求。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确保订单式培养模式满足学校大纲需求,同时需要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的岗位需求,以学生的职业发展目标与就业方向为导向,确保课程设置能够满足学生对知识、素养与技能的发展需求[3]。最后,合理规划课程模块。在以往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的基础课模块占比较重,并且职业基础模块、技能模块、实习模块等边界比较模糊,需要对课程模块合理规划。需要减少医学基础课程与口腔医学课程模块,增加口腔专业技术课程模块,重视学生美学、面部美容、口腔修复等方面的课程设置,提升实践应用技能课程的占比,确保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合理配置,促使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更加符合医疗企业的实际需求。

(三)建立完善的订单式人才培养监督体系

针对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变化快的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订单式人才培养监督体系,确保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顺利开展,降低实施风险,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保障。一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规制度,以便推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序开展。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中要想顺利推进订单式培养模式,需要相关的政策扶持,并建立具有约束与激励作用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政府需要为订单式培养模式提供政策支持,给予医疗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确保医疗企业积极参与到订单式培养模式中来,提高订单式培养效率。并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约束医疗企业行为,减少纠纷,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保障。针对违规的用人企业,需要制定出相应的处罚措施,为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完善订单式培养模式的改进制度。学校需要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不同人才培养方向进行分析,制定完善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改进制度。对改进工作中的难点与重点进行分析,鼓励用人企业积极参与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制度改进,以医疗企业的用人标准为依据,对教学方案进行整改,确保订单式培养模式有序开展。同时,教育部门、学校与医疗企业三方均需要加强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订单式培养模式进行监督管理,提高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应用效率。

四、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实践分析

(一)专业培养目标

以江西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为例,该学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坚持“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体”的教学理念,实行“2+1”订单式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实习机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为:该学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原本目标是培养具备一定医学与口腔医学知识基础、适应口腔医学事业发展的口腔修复工艺人才。在此基础上,订单式培养模式下其主要培养目标为:深度了解市场导向与发展趋势,根据医疗企业的岗位需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社会实干能力与综合素质,更好地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二)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

以该学院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2020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自愿报名原则,选择30名参与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学生与另外按照传统毕业实习模式的30名学生进行对比研究。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为:将培养模式分为三阶段,在第一阶段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在第二阶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促使学生学以致用;在第三阶段规范训练考核合格后让学生在医疗企业顶岗实习与初步上岗就业。对学生进行毕业考核,由学校与医疗企业共同制定考核内容,考核内容分为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两个方面,满分各100分。采取SPSS20.0软件对考核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三)实施结果分析

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学生其毕业考核平均分显著高于传统毕业实习的学生毕业考核平均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中开展订单式培养模式,能够让学生快速掌握相关技能与知识,推动学生顺利进入就业市场与岗位。该培养模式的教学成果显著,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学生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毕业实习的学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学生没有就业与考研压力,毕业实习期间可以专心实习,且教学课程设计贴合医疗企业用人需求,学生掌握的专业技能与知识完全符合岗位需求,确保学生顺利入职。二是由于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开展立足于学校与医疗企业的合作协议,签订协议时明确规定毕业考核不合格的学生不会被实习单位接收,所以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会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会严格按照实习计划认真完成各项实习活动。三是医疗企业已经与学生签订实习合同,在实习期间会将学生视为刚入职员工,会对学生认真开展实习培训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四是由于医疗企业与学校签订合作协议,学生毕业后就会到实习单位就业,正式上岗工作。学生毕业实习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医疗企业的经济效益。基于此。在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实施阶段,医疗企业会花费大量精力研究与制定毕业实习计划,以便让学生在实习期间尽可能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促使学生熟悉掌握相应岗位的职责与工作内容,确保学生快速入职,为企业增添经济效益。总之,通过对上述学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实践证明,与医疗企业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可以保证学生顺利实习与就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为企业输送更多的应用型口腔医学人才。但是该培养模式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实施期间还存在较多的不足,急需要不断完善与优化,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培养模式,培养出更多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五、结语

总之,随着人们对口腔健康卫生的日益关注,口腔医学技术也随之得到较好发展,为确保口腔技术适应时展需求,医学院校需要加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通过订单式模式的应用,提升学生的口腔医学技术实践技能,培养更多的高技能型、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满足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晶晶.校企合作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训教学优化分析[J].才智,2019(9):36-37.

[2]金盼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培养模式初探[J].饮食保健,2020(51):296.

口腔医学技术范文3

关键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感

专业认同是指学习者在了解所学专业的基础上产生的情感上的接受和认可,它伴随着积极的外在行为和内心的适切感,是一种情感、态度乃至认识的移入过程[1]。专业认同感较低者易受外界环境负面因素的影响;专业认同感较高者专业匹配性较好,大部分具有自主选择专业、对自身与专业适应度评价较高等特征[2]。口腔医学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型专业,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和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一样,均是口腔医疗行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人才。重庆医科大学于2014年招收首届四年制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本科生,经过6年的专业教学,发现有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出现中途转专业现象。因此,本文分析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现状,了解影响因素,提出改进措施,对于培养口腔医学技术专业高素质人才、促进口腔医疗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现状

2020年4月我校开展学风相关调查,调查对象为2018级、2019级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调查发现,有36.11%的学生了解口腔医学技术专业,52.78%的一般,11.11%的不了解;非常喜欢该专业的学生为0,喜欢该专业的仅占13.89%。这与其他高校调查结果一致。泰山医学院研究发现,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度较低,转专业率高,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实习积极性、择业意向以及对未来工作的态度等,最终影响职业能力与专业发展[2-3]。

2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感低的原因分析

根据多项研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分析总结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感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社会认可度不高。知晓口腔技师者较少,口腔技师与口腔医生行业地位、工作环境、薪资等相比较常处于劣势。(2)高考志愿填写随意。填写志愿时未全面考察专业,未进行全面客观的自我评价、兴趣了解和职业规划,导致入校后缺乏专业兴趣和职业向往;部分学生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误认为是口腔医学专业而报考;部分学生非主观选择本专业,而是被迫调剂。(3)课程安排和教授方式与专业认同密切相关[4]。新生进校后,基础课程较多,专业课开设时间较晚,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师队伍趋于年轻化,部分教师非本专业出身。(4)学历学位提升机会少。全国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本科生招生时间短,能够招收研究生的院校更少,本科生考研机会极少。(5)行业就业信息较少。我校每年召开覆盖各层次、各专业毕业生的招聘会,由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较少,招生时间较短,招聘单位相对较少。2020年9月调查我校2015级、2016级毕业生发现,仅有20%的毕业生依靠学校招聘会就业,未达到学生的就业期望。整体而言,多种因素影响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感。如何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是值得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师深思的问题。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方法切实提高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感。

3提高专业认同感的方法

3.1立足宣传工作,扩大社会影响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也得到显著改善,社会对高技能口腔医学技术人才的需求量成倍增加[5]。普通大众对口腔修复工艺即口腔医学技术的认识仍停留在环境嘈杂的流水线生产层面,并没有看到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不仅仅如此,对口腔修复工艺行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可利用多种宣传媒介、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学社活动、行业竞赛等,向社会宣传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责任与使命,提高本专业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将有利于提高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感。

3.2落实专业引导,增加专业底气

据统计,我校55.56%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新生对本专业的了解来源于招生简章,因此,要保证专业介绍的精准性,从招生源头直接减少低专业认同感生源;高度重视入校教育,可利用视频、音频等生动形象地对行业需求、行业发展、就业方向进行细致周到的宣讲,传递正面信息;入校后发挥榜样作用,组织开设“博士讲堂”,以行业领头人增强学生对专业发展的信心,促进学习交流,传递行业动态信息,建设良好的学风班风;提供多种见习机会,使学生提前了解就业方向、就业形式、就业环境;邀请学校、学院具有代表性、影响力的人物参与专业引领,通过定期走进学生生活、参与学生活动,树立学生的专业自信心,增加专业底气。

3.3开设第二课堂,培养专业情感

对大学生而言,情感培养与体能和智力培养一样重要,包括树立信仰、修善品德、陶冶情操、升华精神等,是对于价值关系的认识能力与反应能力的培养。第二课堂对大学生情感培养有着重要影响[6]。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第二课堂建设可通过丰富的专业实践活动,如征文演讲比赛、体育文娱活动、师生友谊赛、专业分享会、专业见习、专业技能比赛等,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专业情感并内化为专业认同感。

3.4优化教师结构,建设教师队伍

教师是专业知识技能、行业发展情况最直接、最有效的传播者,是在课堂育人阵地上发挥重要作用的组织者、实施者,教师具有较高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将会直接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目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师大多数有口腔医学专业背景,队伍趋于年轻化,具有传播口腔医学技术理论知识的能力,但口腔修复工艺相关操作技能不及专业技师熟练。因此,学生实验课操作部分多由专业技师进行演示,而他们大多理论知识缺乏,教育意识不足,无法保证教学的连贯性、主动性和有效性,难以承担育人重任。因此,我校自2014年招收四年制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本科生以来,通过自我培养和人才引进,不断优化教师结构,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2018年我校首届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毕业至今,学院已经招聘10余名优秀毕业生加入专业教师队伍,弥补了技师理论不足和专业教师技能不足的缺陷,以此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和教学水平,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和专业认同感。

3.5注重理实结合,促进医技合作

专业认同感的形成应在具体、全面、客观了解专业后,正确认识服务对象、工作形式、行业发展,并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基础,对其发展充满信心。了解服务对象诉求、医生工作要求、整体就诊流程,可以提升学生专业素养,提高专业认同感。过去技工室与口腔科是密不可分的部门,而现在医院和义齿加工厂是两个独立的部门,医师与技师的信息交流仅靠业务员来传递,根本谈不上沟通[7]。所以,“医技不分家”的理念应该贯穿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以医技良好协作发展为前提,加强人才培养,使其在未来的执业中带给患者满意的就医感受。提高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感,要不断注重理实结合、医技合作,在学生入校开始就提供尽可能多的专业实践机会,多途径开展医技协同教育,培养学生的理实结合能力,强化医技协同意识。如口腔医学技术专业除安排固定义齿修复工艺、活动义齿修复工艺相关环节的实习外,还应该安排口腔临床科室见习活动,让学生正确认识服务对象、工作形式、行业发展,夯实专业基础,提高专业技能、职业自信与价值感。

3.6加强校企合作,扩大合作队伍

校企合作一直是我国以学校为主体的职业教育探索的人才培养模式,我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也一直秉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理念。通过调查研究与反馈,发现部分合作培养单位因教师经验不足、理论知识缺乏、工作压力较大等原因,错误地将实习学生定位为顶岗用工,影响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及从业率。为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理念,保证学生培养的全面性和持续性,针对“只带不教”等现象,学校对合作单位的社会责任感、带教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育能力等进行认真考查,不断提升校企合作质量,健全校企合作队伍,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我校经过两届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实习反馈与基地考察,目前已经拥有一批学生评价好、实践教学规范且相对固定的实习基地。学校与基地协同管理,向社会输送优秀的高素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

4结语

口腔医学技术范文4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口腔医学;应用

0引言

多媒体技术是将数据、文字、语言、图像、动画、声音、图形与音乐等媒体进行有效的结合,运用计算机来对这些媒体进行合理的控制与处理的一种信息技术。当下,为从根本上实现口腔医学教学改革,高校教师应重视对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将口腔医学技术以技术性高与实践性强的形式展示出来,可将知识点形象、生动、直观、立体化与全方位的方式予以呈现,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多媒体在口腔医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让口腔医学授课内容变得更为丰富,且教学活动也变得更为高效、直观。图像与文字的有效结合,能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口腔医学的重难点问题,也不会让学生对口腔医学知识点的记忆更加深刻[1]。此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生动而形象的图像、动画、文字、声音与音乐能对学生产生极强的刺激性,会刺激学生的感官,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充分培养学生的费自理因素,也能活跃学生的基本思维,以求将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发挥极致。多媒体技术在口腔医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大大减少教师的板书量,节约时间,且会让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更加流畅,能防止在幻灯片、板书、挂图与教科书间进行频繁的转换,可让整个课堂的教学思路变得更为清晰,能有效克服掉传统教学之中学生面对面沟通时间短、背对学生时间过多等弊端,可让教师全面把握学生的反应与状态,以实现对教学与控制节奏进行科学的管控。多媒体课件便于利用背景、色彩等来吸引学生的基本注意力,针对所插入的实物图片与临床图片,需结合环境实况来对色彩、亮度与对比度来予以调整,会让图片变得十分具体、清晰。同时,多媒体课件修改起来比较方便,能减轻教师重复性抄写教案的劳动量。

2多媒体教学在口腔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2.1多媒体教学设计。新时期,口腔医学教学活动的实施,应借助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设计,是教学的必然要求。多媒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任课教师需要具备专业化的计算机基础与专业知识,全面了解多媒体的基本教程,以求为口腔医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2]。制作课件时,不能仅仅拘泥于书本文字,不可一味的将文字显示至幻灯片之上,会让整个授课缺乏创意性与个性化。多媒体在口腔医学教学体系中的应用,应全面遵循理论指导的基本原则,将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视为重要基础,结合教与学的视觉规律来对教学基本要素进行详细的解析,便于优化整个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平台来向学生展示图谱、标本、模型等,要求学生要亲自动手去解剖尸体,开展雕牙训练。在口腔医学学科教学体系中,实验教学是重要环节,其要求学生要独立的去体验与操作,对于演示性实验、难度系数高的实验,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模拟来开展辅助性讲解,既能保证口腔医学教学效果,还能节约资源。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将理论知识点与实践相结合,能满足实际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便于学生掌握更多的口腔医学知识点。

2.2借助多媒体来处理教学重难点。利用多媒体来展开理论指导,全面把握好口腔医学的重难点所在。可见内容必须要满足教学内容与教学大纲的实际要求,根据口腔专业学生的基本特征,及时收集临床资料,如网上需查找的资料、期刊资料与临床病例等。此外,教师需从网上查找相关材料,强调教学和临床实践的密切结合,既能拓展授课的内容,还能为学科学习奠定重要基础。当前,为提高口腔医学教学质量,必须要让学生熟练把握重难点知识,可借助多媒体平台来突出重点[3]。例如,在教学关于口腔解剖生理学时,其和口腔临床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对此,教师可选择此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如,学生在解剖髓腔时,教师需要提出怎样治疗牙髓炎、龋病与根尖周炎等,并对相关的注意事项进行罗列,借助多媒体平台来展示整个临床治疗过程,可让学生带着一定的问题来开展学习与操作,从而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

3结论

综上所述,为充分提高口腔医学教学质量,应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口腔医学教学之中,以图片、视频与音频等形式来生动而具体的展示口腔医学知识,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新时期,多媒体教学在口腔医学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以多媒体为载体来丰富口腔医学教学,呈现口腔医学的重难点知识,从而提高口腔医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静,徐智宇,渠晨晖,等.临床病例多媒体教学在口腔正畸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03):32-33.

[2]杨杰,张笋,张利柏,等.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件在儿童口腔检查表教学中的制作和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07):78-79.

口腔医学技术范文5

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提高

空间思维通过使空间结构内部的各种关系可视化,观察、记录、分析物体之间的静动态关系,是一种快速高效的优秀思维。口腔医学生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下有很强的线性逻辑思维能力,在空间思维上有很大的局限,影响了对专业课的学习。比如钱海馨等对我国4所院校的口腔医学生的口腔修复学课学习状况调查发现,口腔修复学的可摘局部义齿设计和口颌系统性疾患(如全口义齿及颞下颌关节病)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有的学生将这部分内容称为“玄学”。这两个章节部分需要有很强的空间思维能力才能学透彻。首先,可摘局部义齿在静态空间结构上(包括人工牙、基托、连接体与固位体)的四个部分,与相关的基牙、牙槽骨、粘膜等相密切联系;从动态上而言,上述各个部分在咬合力的产生、传导方向、分解方式等是一个动态运动过程,在该过程中产生的下沉、旋转、翘动等变化又对上述各个部分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可摘局部义齿设计是涵盖了空间结构、机械力学、生物力学、材料工艺等多个方面的一个多元思维下优化组合的过程,其中对义齿与牙列、颌骨的空间结构的理解是基础,学生需要有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才能理解和掌握。同样,口颌系统是包括颞下颌关节、牙列与颌骨、口腔颌面部肌群在大脑神经支配下的一个系统,四个部分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颞下颌关节的三维运动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运动。学生只有在三维空间上掌握各个部分的运动规律,才能理解颌位关系确定方法和可调式咬合架的设计与应用原理,掌握颞下颌关节病的诊断和全口义齿的临床操作。

开设《素描》课程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造型能力

口腔医学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动手造型能力。具体体现在牙齿形态雕刻、美学蜡牙塑形和口腔临床治疗(如口腔内科的洞形制备、口腔修复学的固定义齿牙体制备、口腔正畸矫治器的制作)等方面。牙齿形态雕刻:牙齿雕刻是各口腔临床科目的基础课程,学生要将蜡块、石膏块材料采用圆雕的手法雕刻出牙齿(包括牙冠、牙根)的整个形态。深刻理解牙齿结构形态对口腔系统咬合理论的理解、降低根管治疗时的侧穿率、正确掌握牙周刮治等有很大帮助。国外的口腔医学教育将牙齿形态学习分布在“牙齿蜡型制作”、“牙齿形态的临床应用”等多个课程中;学生通过一定数量(雕刻100多颗不同牙位的牙齿)、一定时间(多个学期)的训练强化牙齿雕刻能力。而我国现有教育对此重视不够,只有在《口腔解剖生理学》中有1个月的3-4颗牙的少量训练,学生根本达不到教学要求。牙齿个性化美学的蜡牙塑形:口腔美学修复是临床和学生感兴趣的热点内容。美学诊断蜡型(WAX-UP)成为口腔美学修复的一个重要操作步骤,是医生确定个性化美容修复方案,预期临床效果以及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方法。国外的蜡牙塑形能力训练以美国E.V.Payne的功能性蜡型技术和德国的POLZ生物堆蜡技术为代表来加强学生对蜡牙塑形能力的掌握,我国目前这方面的大学教育几乎是空白。临床牙齿雕刻造型:口腔临床治疗中大量的洞形制备和修复性牙体制备实质是在狭小的口腔空间内,运用牙科手机对患者牙齿进行细微的雕刻造型,达到临床要求的治疗手段。是学生观察能力、空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综合体现。对手臂控制能力的影响:素描对手臂的训练一方面体现在手臂动作上,有多少种线条,就有多少种动作,线条的统一性体现为动作的自然化和自由化;另一方面体现在铅笔的运用,从铅笔尖与画纸接触的角度、铅笔的压力大小、运笔的速度和方向等方面。通过大量的素描训练可提高手臂的灵巧度。对手-脑协调性的影响:素描训练的基本步骤包括整体观察、构图、起草、涂明暗、刻画和调整完成。整个过程是在大脑控制下的行动,是眼、脑、手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和口腔医学生的动手技能训练完全吻合。

开设《素描》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口腔医学美学》成为国内外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美国著名的牙科医生Pincus曾提出,美学牙医学是继生物学、生理学、机械学之后的第四维临床牙医学。目前我国大量的口腔医学生对口腔美容性修复等临床美学热点课程感兴趣,部分院校也开设了《口腔医学美学》课程。但应该看到,口腔医学美学不应是“口腔医学+美学”的简单拼盘式学习,而应深入探讨口腔医学与美学的内在联系,寻找口腔医学自身的审美规律。另外,审美能力的提高是在一定的审美活动中潜移默化形成的,对审美意识有质的理解,才能提高我们的专业审美能力。因此,开展素描学习对学生将来在口腔美学专业上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形式审美能力:形式美是美的形式的共同特征,是审美培养的基础。形式美的基本要素如线条、形体、色彩(其中的黑白灰)和质感也是素描的主要表现要素;形式美法则中的整齐一律、对称均衡、对比调和、比例与协调、多样统一等也是素描的基本表现手法。色彩感受能力:色彩识别训练是口腔医学生必备的技能,是口腔美容修复的重要部分。素描虽然只有黑白两色,但素描中的明暗处理、色调的整体性训练对学生的色彩识别和表达(特别是彩度和明度的辨别)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视觉识别能力:视觉规律训练(如视觉直觉、图—底关系、参照环境、后像作用、边界对比等)一直是国内外美术学院和国外牙医学院用来训练学生视觉辨别力和目测准确性的实验课内容。我国的《口腔医学美学》根本没有类似的课程,素描学习是口腔学生在该方面的有效补充。构成审美能力:构成是现代设计学的一个概念,是工艺美术的必修内容。口腔医学美学中的微笑形式审美在微笑构成方面有丰富的理论,如微笑形式的面构成、牙-面构成、牙列构成;微笑构成要素中的显性因子、隐性因子和下续因子等;微笑构成的合力与分力等等内容对于没学过美术的学生很难理解。素描学习中的画面构图、静物构成、石膏像的分面体、人像素描等训练对学生的专业实践有一定的帮助。

口腔医学技术范文6

高校,尤其是地方性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的初衷,勿盲目攀比省级、部级立项的项目数,要立足各校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根本目的,并在项目申报、项目实施和项目管理中始终体现这一根本宗旨。福建医科大学结合校情,制订了实施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的详细实施方案,着重强调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和项目实施对学生整体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实行院校二级管理,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总数按各学院学生人数比例划分给二级学院,避免各学院在项目申报中的盲目追求项目数的现象,同时也给予二级学院主动实施权。口腔医学院根据口腔医学院和附属口腔医院两院合一的特殊情况,制定了《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实施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细则》,强调项目实施中学生是否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而非过分强调实验设计本身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对于部分学生热情高、积极主动性强而由于项目数量的限制未能获得校级立项的实验项目,学院划拨一定的经费支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项目研究,充分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热情,较好地实现了国家实施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的初衷。

学生作为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开展实施的主体地位应该明确.而且不能改变[3],大学生创新实行实验计划项目并不是单纯的做一实验小研究,从项目选题、文献检索、项目申报、项目实施到项目总结和汇报、项目组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等每个环节都可锻炼和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都必须交由学生独立完成。我院在实施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中强调“突出过程、强调可行性、淡化结果”的项目管理原则。

项目选题鼓励学生从自身兴趣的小课题、小研究、小调查入手。然而,往往不少学生立志于做大事、做大研究,申报的项目课题过于庞大,研究内容过于复杂;部分指导教师是将其自身科研课题的部分内容作为研究项目直接交付学生填写申报,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科研知识积累较少的背景,导致项目流产。例如《口腔癌基因研究》,对于2000元研究经费和借助课余时间完成项目实验的学生而言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我院在项目的立项选择上,明确告知学生和指导教师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以学生团队在业余时间能独立完成实验为基本原则,例如我院2010年立项项目———《“美丽微笑者”上颌前牙视觉评价及分析》实验项目设计清晰,实验内容可行性强,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和可行性,研究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沟通能力,获得了申报答辩评委的认可而获得立项,该项目同时被我校遴选参评福建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并获得省级立项,说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学生自身的参与性及实验的可行性。

在项目申报前期的文献检索中,要求学生检索、查阅至少2篇英文文献和10篇中文文献,并对所查阅文献予以总结、提炼,提高学生使用文献检索工具的能力和总结概括的能力;项目申报则要求学生实验小组独立完成项目申报书的撰写,包括文字组织、行文构架、申报书排版打印,并将项目申报书的主要内容制作成PPT进行项目申报答辩;申报答辩评委由学院博导、硕导组成,评委现场对申报小组进行提问、质疑,并要求学生实验小组现场回答,以此促进学生对常用办公软件应用水平的提高,锻炼临场思维答辩能力,评委现场公布评分情况和获得立项的项目名称,对未获得立项项目明确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改进;对项目的总结验收,学院要求学生将实验研究的主要过程、研究内容、研究结果以及实验小组每个学生个体对参与实验项目的感受和收获以PPT形式向博导、硕导组成的验收评委汇报,验收汇报的目的是着重了解学生项目完成情况和参与项目后的收获,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口腔医学技术范文7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与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重庆市某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本科在校生137人,以及该校附属口腔医院在职口腔临床医生144人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1)一般资料调查表。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表,包括性别、职称(年级)、学历、工作年限(是否进入实习)、工作科室(感兴趣的专业方向)、月收入、工作兴趣、职业发展前景、对“四手操作”护士的满意度以及医护合作教育相关课程学习情况。(2)Jefferson医护合作态度量表(中文版)。该量表由4个维度、15个条目组成,采用Likert4级计分法,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计1~4分,量表包含2个反向计分条目。量表总分为15~60分,分数越高表示态度越积极。45.01~60.00分为医护合作态度好,30.01~45.00分为中等,15.00~30.00为差[5]。原量表为英文版,经学者修订,已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并广泛使用,各版本与原量表结构相似,心理测量学特征良好,有稳定可靠的信效度[16]。1.2.2调查方法。将一般资料调查表和Jefferson医护合作态度量表(中文版)整合制成电子问卷,通过手机链接、电子邮箱等形式发放。由笔者本人承担问卷发放工作,向研究对象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问卷为匿名提交,以便了解真实情况。内容填写不完整,选项重复等视为无效问卷。共发放医学生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37份,有效回收率为91.33%;发放医生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4份,有效回收率为96.00%。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表示,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口腔临床医生和口腔医学生一般资料(见表1)

2.2二者医护合作态度量表得分情况(见表2、3)

2.3影响口腔临床医生医护合作态度的多元回归分析

以医护合作态度量表总分为因变量,一般资料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其中无序多分类数据设置哑变量,工作科室以口腔正畸科为对照,设3个哑变量,口腔内科=K1,口腔颌面外科=K2,口腔修复科=K3。设α入=0.05,α出=0.10。结果职称和职业发展前景进入回归方程,F=5.565,P<0.05,R2=0.196,调整后R2=0.161,见表4。

2.4影响口腔医学生医护合作态度的多元回归分析

以医护合作态度量表总分为因变量,一般资料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哑变量设置原则与医生一致。结果是否进入实习、口腔内科和口腔颌面外科进入回归方程,F=5.283,P<0.05,R2=0.196,调整后R2=0.159,见表5。

3讨论

3.1口腔临床医生和医学生医护合作态度总体较好,但仍有提升空间

本研究结果显示,口腔临床医生的医护合作态度量表总分为(47.97±4.91)分,口腔医学生的医护合作态度量表总分为(45.78±3.49)分,均处于较高水平。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和“四手操作”模式的开展,医生对医护合作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但进一步分析各条目和维度得分发现,口腔医学专业医护人员对医护合作内涵尚缺乏正确认识。“医生和护士的职责有很大部分是重叠的”“在所有卫生服务事务中,医生应占主导地位”“护士的基本职责是执行医嘱”为得分最低的3个条目,说明仍有部分口腔临床医生和医学生持“医生处于强势权威地位,护士只需执行好医嘱”的错误思想。这可能与目前临床护士女性偏多、年纪较轻、临床经验欠缺,且职称、学历与医生差距明显,导致很多医生不相信护士的专业水平有关[17]。因此,如何使口腔临床医生和医学生正确认识医护合作是医院和高校管理者值得关注的问题。

3.2开展口腔医学跨专业医护合作教育势在必行

口腔医学技术范文8

[关键词]口腔医学;美学;高职;教学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层次和质量的提高,居民对口腔健康及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功能恢复,对个性化美观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口腔医学美学的概念愈显其重要地位。高职高专院校主要向社会基层医疗输送口腔专业人才,肩负解决基层医疗口腔需求的重任,对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但现状是多数高职院校并未开展口腔医学美学教育,因此在高职高专院校开展口腔医学美学教育是口腔医学教育模式转变探索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口腔医学美学教育的重要性

医学美学主要研究人体的形态美规律,主要目的是塑造和修饰人体的形态美。口腔医学美学,是以美学和口腔医学的基础理论为指导,应用医学方法,维护和增进口腔颌面健美的一门学科[1]。它是口腔医学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同时也是医学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高专院校是培育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主要场所,应该深入审视和认识医学美学在口腔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要关注医学美学对于口腔医学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在现阶段的认识水平上,这里所说的医学美学不仅仅是艺术学科里面的名词和理论,更具有理论和技能层面上的美学含义,也就是医学美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医学美学的诊断和辅导技术。当前,医学美学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被融入口腔医学各个层面和分支中,在具体的情况下,也解决和处理了很多的医疗问题。有些人会认为我们对口腔医学的需要还只是停留在初步的疼痛处理和控制的阶段,医学美学对于口腔医学生是可有可无的。但是随着口腔医学的进步和发展,口腔医学已经迈入了审美需要和个人的特点展示阶段。这样的趋势也就要求口腔医学必须要努力适应人们审美的需求,需要医学美学的辅助。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诊需求也不再仅限于疾病痛苦的解除,对功能的恢复和美学的塑造要求不断提高,促使医学模式发生由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口腔颌面部有其解剖的特殊性,不仅需发挥咀嚼等重要功能,更是容貌美的集中体现,口腔医学的目标不仅是治愈疾病和恢复功能,更重要的是还要重建美观[2],探索融合口腔医学美学的教育新模式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高职高专院校口腔医学美学教育的现状

美学教育是符合素质教育发展的,一个适应时展的高素养医师必须要掌握基本的口腔医学知识和具体的知识原理,只有这样才能够对病人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设计以及科学合理的治疗。我们国家的口腔医学美学教育是一个刚刚起步的学科内容。在各个高职高专院校已经开设了一些基本的口腔医学美学课程,但是只有很少的高职高专院校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一些学校把这门课程看成必修课程,还有一些学校看成选修课程。高职高专院校的美学老师很少,并且专业能力还有待加强,教学内容和具体的教学方法也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发展。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口腔医学专业开展口腔医学美学教育的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本科院校或者高职院校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目前,开设口腔医学美学课程教学的高校主要有安徽医科大学、大连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同济大学、佳木斯大学等。而高职院校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大多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课时安排较少,且多以理论授课形式为主。有研究分析发现口腔医学教育几大分类中(基础课、临床医学课、口腔医学专业课程等)很少有专门涉及美学方面的课程设置,未营造出有利于口腔医学生审美观念形成的氛围[3]。这就导致口腔医学生未能在专业教育过程中形成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完善的审美意识。

三、高职高专院校开展口腔医学美学教育的途径探索

综合分析多所院校的教学及教改经验,关于口腔医学美学的高职教育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在课程设置方面,以美学教育为核心,开设美学基础课程、医学美学基础课程、口腔医学美学基础课程及临床应用美学课程[4],构建完整的口腔审美系统。在理论课程基础上设计实验课程,开设色彩构成实验和视觉原理实验[5]。高职高专院校的美学教学方法应该采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式,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或者视频,把这些资料直观地展示和呈现出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应该选择一些经典的病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让学生尝试自己去诊断病人所存在的口腔美学问题,并且提出相关的措施和处理方案。最后,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矫正过程写出总结和心得体会。经过这样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步骤,让口腔医学美学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在学时设置方面,加强教学比重,以必修课的形式加入教学培养计划,调整学时数至30~40个。在教师体系方面,探索建立专业的口腔医学美学教育师资队伍。以往课程的主讲教师大多为医学教师兼任或者没有医学知识背景的美术教师等任教[6],师资力量匮乏,教学过程中不能引导学生将美学理论与口腔临床实践有效结合并实践[7],从知识结构上无法适应口腔医学美学的专业性需求。探索建立以口腔专业教师为核心的医学美学教育团队,对任课教师进行医学美学知识培训,强化对美学认知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审美能力;开展审美实践,借助虚拟平台或临床诊疗等多种形式提供审美理论与实践融合演练的平台。通过不断强化医学美学与口腔专业知识的整合,培养出一批“医美兼备”“医德兼具”的教师队伍[8]。在检验考核方面,在期终考核常规形式的基础上强化过程性考核,客观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全面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提高教学效果。考试形式在常规封闭式题目之外,增加病例分析等开放式题目,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的能力[9]。

四、口腔医学美学教育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