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衰舒适护理论文

慢性心衰舒适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90例,临床症状、心功能检测及病理检查结果均符合慢性心衰诊断标准。其中男58例,女32例;年龄51~82岁,平均年龄64.5岁;病史3~16年,平均8.3年。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40例,Ⅲ级36例,Ⅳ级14例。原发病类型:冠心病31例、扩张型心肌病27例、高血压心脏病18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日45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史、疾病类型及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常规护理措施

2组患者据医嘱均采用常规护理措施。

1.3舒适护措施

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提供舒适护理模式,即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1)心理辅导:由于病程长及反复入院治疗,患者常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不适感,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对治疗效果造成不良影响。护理人员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对患者加以安抚,为患者解答疑虑,帮助其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使患者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并对疾病治疗树立信心。(2)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应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工作,向患者讲解疾病有关的注意事项、预防措施、服药方法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3)环境护理:病房环境应保持安静舒适,应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清新,避免噪声干扰以免加重心脏负担。温度应维持在22~25℃,湿度维持在50%~60%,并随时根据外界环境进行调整,注意保暖。(4)饮食护理:患者饮食上宜进食低盐、低脂、易消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流食或半流食,少量多餐,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切忌饮食过饱及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同时有利于肺部气体交换,防止窒息。(5)体位护理:呼吸困难、气喘、发绀、水肿是慢性心衰的主要临床症状,患者宜取半卧位减少静脉回心血量,从而减轻心脏负担。患者背部可放置靠垫,以舒适为宜。(6)吸氧护理:患者应持续低流量吸氧改善低氧血症,氧流量一般为2~4L/min,并由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及呼吸困难程度调节氧流量及持续时间,氧气管和湿化瓶应及时更换避免污染。(7)病情观察:由于部分慢性心衰患者症状不典型,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更加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血压、心率、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变化。如果心率加快、出现心律失常或夜间呼吸困难则表示患者病情恶化,需及时采取治疗和护理措施。另外,还需密切观察水肿及肺部感染征象,避免心衰加重。(8)输液护理:护理人员应严格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避免因输液速度过快导致患者心脏负荷增加和急性肺水肿。(9)康复指导:指导患者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及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烟酒、呼吸道感染等危险因素。指导患者进行适当体育锻炼,做到自我保健。需长期服药患者护理人员应详细讲解用药注意事项、剂量、服药时间、不良反应等,定期门诊复查。

1.4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心功能Ⅰ级,症状、体征消失及辅助检查结果正常;显效:心功能恢复至Ⅱ级以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显著改善;有效:心功能有所改善,但未达Ⅰ级,相关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也有所改善;无效:经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无改善,症状加重。

1.5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与对照组有效率82.2%比较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症状控制效果比较

治疗组气喘缓解时间为(2.8±1.1)d,明显比对照组(6.2±1.5)d缩短(P<0.05);水肿消退时间治疗组为(3.7±1.5)d,对照组为(6.9±1.8)d,治疗组也明显比对照组缩短(P<0.05);、心律恢复时间治疗组为(7.9±2.2)d,对照组为(9.6±3.2)d,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2组护理效果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住院时间为(10.5±2.1)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8.2±2.5)d,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出院后3个月内再住院率为17.8%(8/45),而对照组再住院率为46.7%(21/45),治疗组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在治疗组为2.2%(1/45),在对照组为6.7%(3/42),治疗组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2组舒适、满意度比较

应用量表评分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焦虑评分在治疗组为(4.5±1.4),而在对照组为(11.2±1.9),2组比较治疗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抑郁评分在治疗组为(4.9±1.9),而在对照组为(12.2±2.3),2组比较治疗组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睡眠维持率为(97.5±6.2)%,而对照组睡眠维持率为(80.2±5.7)%,治疗组睡眠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转(P<0.05)。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满意度的调查发现,治疗组患者满意度为97.8%(44/45),对照组满意度为75.6%(34/45),治疗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心衰是大多数慢性心脏病变的最终阶段,患者长期卧床导致血流缓慢及血液粘滞性增加,肺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且老年患者器官退行性变,功能恢复不良,以上多种因素造成慢性心衰患者病死率及再住院率高,康复时间延长,预后差。因此,系统完善的护理工作对疾病治疗及患者康复至关重要。然而,长期疾病困扰对患者心理和生理各方面均造成严重影响,这加大了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难度。有研究显示对慢性心衰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临床疗效及患者预后均不理想。舒适护理是一种人性化的护理模式,旨在通过更全面的护理措施使患者最大程度的获得舒适感和满足感,并促进心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以患者为中心,采取的护理措施均以改善患者的舒适度为目的,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舒适护理。本研究所采用的各项护理措施均考虑患者的舒适程度,主要包括: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健康宣教,使患者解除紧张情绪,使各项治疗更为有效;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与家属配合随时注意调整患者体位、注意患者吸氧及输液情况,在各项操作中力求使患者达到最佳舒适状态;由于慢性心衰的治疗过程是长期的综合治疗,因此还需要护理人员在饮食、作息计划等方面给患者家属提供详细的指导,在出院后给予积极的后续随访,使舒适护理获得最大化的效果。本研究应用综合的舒适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了治疗。结果显示,与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的对照组相比,给予舒适护理的治疗组临床疗效、护理效果及舒适、满意度显著提高,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缩短,与他人研究结果一致,说明舒适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生理和心理不适,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预后,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发现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治疗慢性心衰有良好的效果,应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但本研究规模不大,研究措施比较简单,也没有形成标准化的护理程序。今后还准备进一步扩大研究规模并设定标准化措施,使更多的慢性心衰患者受益。

作者:杨丽 商克勇 张艳芹 于英 田颖 单位:河北省乐亭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