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保健知识范例

口腔保健知识

口腔保健知识范文1

1.1一般资料

对某小学进行分层随机抽取100名小学生,其中三年级学生有34名,四年级学生有35名,五年级学生有31名。男同学有48名,女同学有52名,他们的年龄在8~12之间岁,平均为(10.69±1.25)岁。

1.2调查方法

(1)口腔保健知识、行为的调查:用问卷的形式对儿童口腔卫生保健的知识以及行为进行调查,其评估标准是我国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坚持饭前饭后洗手,饭后刷牙,每天刷牙的次数在两次以上,牙刷应该选用小头软毛牙刷,因为这能够有效避免牙龈出血以及龋齿的发生,同时可以减少局部细菌的滋生。(2)口腔检查方法:对全部儿童进行口腔体检,评估标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口腔监测标准,监测儿童进食前口腔的牙菌斑指数,然后对所有儿童的评估结果建立档案。

1.3健康教育内容

1.3.1进行健康教育的基础就是宣传口腔的基本知识,主要请专业的口腔医师为儿童进行讲解,其讲解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些基本概念,如儿童乳牙、恒牙的概念,还有牙齿的基本结构,以及牙齿有几种类型,同时介绍不同类型牙齿的功能;除此之外,应该着重向儿童介绍有关牙菌斑和龋齿的知识,明确告诉他们导致龋齿的主要病因就是细菌、口腔内碳水化合物等。

1.3.2其次是指导儿童要养成正确的生活饮食卫生习惯:家长要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饮食习惯,合理饮食,禁止暴饮暴食,禁止食用大量含有糖及淀粉的食用,同时要明确告诉孩儿童口腔卫生疾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邹玲1,赛玉拉2(1.新疆阿拉山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疆博乐833418;2.新疆博州蒙医院口腔科,新疆博州833400)摘要:目的对健康教育应用于儿童口腔保健的作用以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某所小学中的小学生共100名进行研究,然后进行为期一年的口腔卫生疾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并对教育前后儿童对口腔卫生知识、口腔保健行为以及口腔状况的了解进行对比,评估结果。结果在进行健康教育前儿童普遍缺乏对口腔的知识,在经过为期一年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之后,儿童对口腔知识有了明显提高,并且其口腔疾病的患病率也显著降低。结论对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口腔保健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儿童对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同时也能够纠正其错误保健习惯,从而显著提高口腔卫生状况,降低口腔发病率,值得在临床上大为推广。关键词: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R780.1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5.21.180子牙菌斑的主要致病因素就是糖类和淀粉,他们会在结合后产生酸性物质,造成牙釉质的受损,并最终形成龋齿。此外,禁止儿童在睡前吃含糖较高以及淀粉的食物,因为在夜间这些食物残渣会腐蚀牙齿。在日常生活中还应该控制食物的进食量,饭后坚持刷牙或者漱口,用温开水或者淡盐水漱口,防止糖分以及淀粉积聚在牙齿上。此期儿童可以多食富含高纤维食物,例如瘦肉和水果蔬菜,因为这些食物能够清洁牙齿比如蔬菜以及瘦肉等,因为高纤维的食物可以对牙齿产生摩擦而起到清洁的作用。

1.3.3指导儿童学会使用正确方法刷牙:最先要大力宣传进行刷牙的目的,明确告诉儿童坚持刷牙能够去除牙菌斑,同时也能够保障个人口腔健康。最好使用小头软毛牙刷进行刷牙,因为这不但适合儿童口腔的大小,而且能够充分接触到孩子牙齿的周围,可以彻底对牙周进行清扫。牙膏的选择应该使用含氟牙膏并且定期更换品牌。坚持每天刷牙两次,采用竖刷法。

1.3.4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每隔半年去口腔医院检查一次口腔卫生,做到及早发现疾病,及早治疗,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卫生习惯,防止疾病的发生。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若P<0.05说明存在明显差别,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2结果

对实验中的儿童进行健康教育,然后对比教育前后儿童的口腔卫生知识、口腔保健行为以及口腔状况,结果教育后儿童对于口腔知识的了解,口腔保健行为以及口腔疾病状况均大大优于教育之前(P<0.05),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3讨论

口腔保健知识范文2

关键词:替牙期;儿童龋齿;饮食;口腔卫生习惯

儿童时期龋齿是较为常见的口腔疾病,这样的疾病发病率比较高,对儿童生长发育以及将来的生活质量有严重的影响。龋齿的致病因素也非常多,不但与患儿的生活环境紧密相关,而且还与患儿饮食习惯以及口腔卫生紧密相关。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能降低牙面受到牙菌斑或者食物污染的时间,从而良好地防止龋齿产生。乳牙龋齿具备发病比较早、范围较广、发病迅速等特征[1]。另外,乳牙龋坏给患儿恒牙正常发育产生了很大的不利影响。如果不能及时或者恰当地进行治疗将对患儿正常发音、咀嚼等功能产生影响,导致患儿营养不良,危害患儿健康。所以从乳牙萌出开始就要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以及口腔卫生习惯,从而良好地控制龋齿出现概率,保护儿童健康良好成长[2]。本研究通过调查400例儿童替牙期龋齿与饮食及口腔卫生习惯的关系,为儿童龋齿预防工作带来帮助,促使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某小学400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含280名男孩,占70.00%,120名女孩,占30.00%,年龄7~11(8.0±1.2)岁,其中7~8岁100人,占25.00%;8~9岁90人,占22.50%;9~10岁120人,占30.00%;10~11岁90人,占22.50%。全部儿童均拥有完备的资料。

1.2调查方法

对所有儿童进行口腔龋齿检查,同时对全部儿童饮食以及口腔卫生习惯进行调查问卷。

1.2.1口腔检查

全部调查对象均要根据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标准,在自然光之下利用口镜、5号探针来实现口腔检查,帮助进行治疗。

1.2.2问卷调查

全部调查对象进行口腔检查之前进行问卷调查。参照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的调查报告与查阅文献的前提下自主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含学生基础资料、食用甜食的习惯、口腔卫生保健习惯。利用不记名的方法进行问卷填写,利用统一的解释语言,当场发放当场收回。

1.3观察指标

观察儿童的乳牙龋失补牙面数(dm-ft)以及恒牙龋失补牙面数(DMFT)。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甜食摄入习惯儿童龋齿指数比较

全部儿童中食用糖果、巧克力、含糖饮料等儿童的乳牙dmft以及恒牙DMFT均要大于食用冷饮、水果学生的乳牙dmft以及恒牙DMFT,食用甜食频率低于每周3次的儿童均要低于频率高的儿童(P<0.05)。见表1。

2.2不同口腔卫生习惯的儿童龋齿指数比较

进食甜食之后刷牙的儿童乳牙dmft以及恒牙DMFT要显著低于漱口以及不采取任何口腔保健措施的儿童,刷牙频率每天3次的儿童要明显低于每天1次、每天2次的儿童(P<0.05)。

3讨论

龋齿的直接病因就是口腔牙菌斑,内部细菌酵解后产生有机酸,最后导致患儿口腔内pH值降低,促使患儿牙釉质被侵蚀[3]。儿童牙齿处在生长重要阶段,出现龋齿给正常健康发育带来不良影响,从而对牙齿形态产生影响,影响儿童骨骼正常发育。我国儿童龋齿出现率还在不断增长,所以,加强预防非常关键[4]。本研究表明食用糖果、巧克力、含糖饮料等儿童的乳牙dmft以及恒牙DMFT均要大于食用冷饮、水果学生的乳牙dmft以及恒牙DMFT,食用甜食频率低于每周3次的儿童均要低于频率高的儿童(P<0.05)。说明经常摄入甜食、含糖饮料的儿童出现龋齿概率更高,随着逐渐增加的甜食摄入量,龋齿会越来越严重,因而,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十分必要。摄入糖类的频率高,食物在口腔当中停留时间增加,持续给口腔当中细菌带来能量,帮助细菌成长,导致口腔pH值下降,出现龋齿[5]。未来的口腔健康教育当中要增强控制摄入甜食的力度。家长应该关注孩子饮食,日常饮食当中要为孩子提供不同种类的食物,养成孩子不吃零食的好习惯,确保孩子充足的营养,为牙齿正常发育带来帮助[6]。睡觉之前不能给孩子吃零食,这些零食容易粘在牙齿上滋生细菌,容易形成龋齿。本研究证实:进食甜食之后刷牙的儿童乳牙dmft以及恒牙DMFT要显著低于漱口以及不采取任何口腔保健措施的儿童,刷牙频率每天3次的儿童要明显低于每天1次、每天2次的儿童(P<0.05)。因此,一定要加大对口腔卫生知识的宣教,医疗卫生部门要大力地宣传口腔健康知识,让家长认识到龋齿给孩子带来的威胁,影响孩子的面部形象、语言发音等,家长要掌握多种预防手段,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及饮食习惯,真正认识到龋齿的危害[1,7]。家长要引导儿童加强口腔保健意识,从小保持好口腔卫生。从小培养孩子刷牙的习惯,掌握正确刷牙的方式,早晚各1次,特别是睡觉之前一定要刷牙,夜间时间比较长,细菌容易大量滋生,刷牙可以将大量细菌清除掉,保证儿童自主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习惯。真正掌握好刷牙的技巧,定期口腔检查[8]。总之,家庭、学校与社会都应该关注龋齿预防工作,共同努力降低龋齿出现率。所以,医院要与学校共同努力,加大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推广使用含氟牙膏,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摄入甜食的食品,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进食后要及时刷牙、漱口等[6]。另外,要对家长的口腔知识教育力度增强,保证家长也可以真正认识到龋齿的不良影响以及治疗龋齿的重要价值,给家长提供正确的刷牙方式,便于家长利用正确的方式指导替牙期儿童实现口腔保健,减少龋齿出现率。

参考文献:

[1]陈锦霞,张湘谊.东莞市沙田镇虎门港托幼儿童龋齿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20):114116.

[2]甘国芹.护理干预对预防儿童乳牙龋齿的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2017(2):9294.

[3]宋贤.患儿家长龋齿保健知识的调查及健康指导[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9):8586.

[4]宋其燕.龋齿患儿家长口腔健康教育[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3(10):7172.

[5]刘瑜琴.儿童龋齿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7,15(21):25992600.

[6]苏炳凤.心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龋齿治疗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4):300301.

[7]陈碧艳,袁启洪,王景泉,等.麻醉恢复评分在全身麻醉下治疗儿童龋齿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7,15(24):30073009.

口腔保健知识范文3

总结了健康教育对老年人戴用可摘义齿护理知识及行为的影响。主要包括针对佩戴义齿前后不同的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使老年人义齿的护理行为及口腔卫生保健得到明显改善。本文通过126例需佩戴可摘义齿的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认为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老年人对可摘义齿的护理行为及口腔卫生状况。

关键词:

健康教育;老年人;可摘义齿;护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人口寿命普遍延长,并提前进入老龄化国家,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备受关注。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变化及器官功能的减退,牙齿缺失成为老年人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不仅影响咀嚼功能的正常发挥,久而久之会导致消化系统的一系列问题,出现营养不良及吸收障碍,对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佩戴可摘义齿,可修复牙列缺失,恢复嚼功能,保证营养的摄入。可摘义齿具有适应范围广,磨除牙体组织少,摘戴方便,易于清洁和价格较低等优点,目前是老年牙缺失者首选的牙齿修复方法[1]。对已接受治疗的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和正确的义齿清洁方式,对可摘义齿戴用者具有重要意义。不正确的义齿护理,不仅达不到义齿修复的目的,还会引起许多口腔疾病的并发症,如义齿性口炎、牙周病、牙龈炎等。口腔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人们认识到并能终身保持口腔健康[2]。现实生活中老年义齿戴用者缺乏基本的口腔保健知识,不知道义齿清洁对健康的影响,因此,如何保持口腔卫生,维护口腔健康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老年人可摘义齿戴用者进行几方面的健康教育,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科2015年5月~2016年4月接诊需佩戴可摘义齿的老年人共126例,包括生活不能自理10例,年龄65~80岁。其中男性7例,女性55例。

1.2结果

126例老年戴用可摘义齿者普遍缺乏口腔健康知识,经统计,68%(86例)者不戴义齿时不知道将义齿浸泡在冷水中,42%(53例)者吃完饭后不漱口,46%(58例)者将义齿放入口中后咬着安放,60%(76例)者睡前忘记摘下义齿等。健康教育后老年人对义齿护理知识明显提高,比例超过健康教育前,改变了不良习惯。总之,健康教育有效提高了老年人的义齿护理知识,改善了护理行为。

2方法

2.1佩戴前健康教育

2.1.1

关心安慰患者

医院首先提供整洁、明亮、舒适、安全的环境,创造开放式的谈话场所。患者来就诊时,护士热情接待,根据不同患者产生的应急反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心里护理,以亲切的语言,真诚的关怀,恰如其分的解释取得患者的信任,鼓励和安慰患者,减轻患者焦虑及恐惧心里,了解患者病情,询问病史及药物过敏史,了解有无治疗禁忌证,并给患者漱口以清洁口腔。

2.1.2取得患者配合

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局部义齿戴入的步骤及治疗时间、预后、并发症、治疗费用;告知佩戴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尤其对于听力下降及反应迟钝的老年人应反复交代。指导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要用口呼吸,避免误吞,如有不适则举手示意,不能随意讲话及转动身体,以防导致口腔软组织意外损伤。

2.2佩戴后健康教育

2.2.1义齿取戴方法

指导患者正确取戴义齿,不宜强力摘戴。安装义齿时注意好金属翼环和套用翼环的牙齿,双手左右平衡放入口中,不能将义齿放入口中后咬着安放,不宜用舌将义齿顶出,防止损伤自己原有的牙齿、口腔组织或损坏义齿。初戴义齿如有疼痛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修改;在修改前不能耐受的疼痛,应摘下义齿放入冷的清水中浸泡,不要干置,待来医院前1~2h戴上义齿以便准确查明原因,得到正确修改。切忌忍耐戴用,以免压伤牙槽粘膜或损伤牙周支持组织。

2.2.2义齿的处理

告知患者饭后及睡前应将义齿取下即时清洗。可摘局部义齿与牙龈和粘膜之间有间隙存在,进食后可有食物残屑存留,每次进食后应取出清洗漱口,以维护口腔组织的健康。夜间睡眠也不宜戴活动性义齿,以免造成误吞,同时可缓解牙槽骨压力。义齿清洗时在流水中用普通牙刷清洗干净,再浸泡于冷的清水中,禁止浸泡在热水或酒精等有机溶剂中,以免造成义齿基托树脂老化而影响使用寿命。义齿磨光面用软毛刷轻轻刷洗,组织面由于较粗糙可用硬毛刷仔细清洗。对口腔无病变及损伤者告知经常戴用义齿,以防余留牙位置改变或牙槽骨吸收变形而导致义齿摘戴困难,甚至无法戴入。

2.2.3加强口腔卫生

老年人佩戴的义齿和余留牙之间会产生新的滞留区,进食后可有食物残屑存留,同时减弱了唾液冲洗或缓冲作用,利于细菌附着,加之老年人口腔自洁能力和抵抗力下降,为细菌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容易引发义齿性口炎、牙周病及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3]。应告知患者每次进食后及时取出清洗、漱口,以维护口腔组织健康。

2.2.4饮食指导

初戴义齿应先吃软的小块食物,尽量少用前牙切咬大块食物,根据情况逐渐增加食物硬度,最好不吃较硬的食物,适应以后也不要吃坚硬食物,以免弄坏义齿。

2.2.5不适复诊

初戴义齿时口内会有异物感,语言不清晰,恶心,唾液增多,咀嚼功能差,一般1~2周后即可缓解。若余留牙和粘膜的疼痛、义齿松动、摘戴困难、咬颊舌、咀嚼肌和颞下颌关节不适,或义齿损坏等应及时就医检查、调改和修理,不要自己修改义齿。正常半年到医院复诊1次义齿,即便活动义齿没有出现问题,也应该五年左右到医院更换一次。

3讨论

可摘义齿体积大,带入口腔后影响牙齿的自洁能力,降低口内生存环境,同时义齿周围容易滞留食物,促进细菌繁殖,导致佩戴可摘义齿老年人口腔卫生状况较差,加之老年人自理能力减退,反应迟钝,科学保健观念淡漠,认为老年人不需要口腔保健。因此,需要护士充满人性化的关怀,向老年人讲解相关口腔疾病和防治的保健知识[4]。通过健康教育,使老年人的口腔保健意识明显增强,提高了义齿护理知识,改善了义齿护理行为,达到良好的义齿卫生状况,培养了老年人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进一步提高了老年人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冯崇锦.口腔科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571-638.

[2]贾晓青.健康教育在口腔科门诊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5,15(52):144-145.

[3]应巧燕,杜靚,张维,等.社区健康教育对可摘义齿戴用老年人义齿护理知识及行为的影响[J].护理研究(中旬版),2015,29(6B):2092-2093.

口腔保健知识范文4

大学是莘莘学子承载梦想和未来的摇篮,大学生是祖国繁荣昌盛发展的重要基石,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成为高校的重点工作。我国《教育规划纲要》以“育人为本”为工作方针,提出“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工作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1]。高校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医疗卫生健康教育,以预防疾病为主要方针,提高在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水平。

1高校学生常见疾病的种类

在校大学生常患疾病种类有呼吸内科类、消化内科类、外科类、眼科类、口腔类、妇科类等常见疾病类型。其中呼吸内科类疾病发病率最高,其次是消化内科类疾病。高校学生患呼吸内科类疾病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如咽喉炎、扁桃体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消化内科类疾病主要是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胃溃疡、便秘等。外科类主要包括软组织挫伤、外伤、烫伤、风湿关节炎等。眼科类疾病包括视疲劳、结膜炎等。口腔科类疾病包括龋齿、牙龈炎、牙周炎等。妇科类疾病包括月经不调、月经紊乱、痛经等。皮肤科类疾病包括过敏性皮炎、手足癣、足疣等。还有一些其他类疾病:睡眠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水痘、疱疹等。

2高校学生常见疾病致病因素及发生规律

高校学生常见病中的高发病为上呼吸道感染,对东北的季节变化特点来说,好发于每年的3-4月和10-11月。也就是说高发于冬春和秋冬两季交替时节。其原因为天气转凉,气候变化时,学生因追求外表时尚、美感,不及时添加衣物保暖,裸露脚腕,穿衣单薄;教室、寝室、图使馆、食堂等都是学生人流密集的地方,容易造成交于叉感染;因缺乏医疗卫生知识,不注意个人防护,如患感冒不佩戴口罩,不勤洗手等因素易感。患上呼吸道感染时,在没有细菌感染用药指征的情况下,不要首选抗生素药物治疗,因为大多数属于病毒性感染,可给予常规抗病毒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也是高校学生易发疾病之一。学生饮食就餐习惯不良,作息、饮食时间不规律,不按时吃饭,暴饮暴食,喜欢在炎热的夏季饮用冰镇饮品;有些女同学为了追求身材苗条,过度节食减肥,用零食代替正常饮食,容易造成胃肠道的损害,出现急、慢性胃炎、胃溃疡。每年的6-8月,夏季时节,天气炎热,细菌易滋生。学生饮食就餐喜欢去学校周围的小吃街、路边摊。而小吃街、路边摊的卫生消毒措施不规范,甚至基本的洁净卫生标准都达不到,所以导致患急性胃肠炎的学生增多。常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不同程度的发热、畏寒等症状。部分学生膳食分配不均匀,不爱吃蔬菜,粗纤维摄入不足,饮水量少,吃饭、作息不规律,导致便秘。外科类疾病如软组织挫伤、外伤多发于夏季及秋季。夏秋两季气候宜人,适合体育锻炼,运动会、长跑比赛也会在这两个季节举行。学生由于热身准备活动不充足,错误的锻炼方式方法,常会造成扭伤、软组织挫伤等。学生常患的眼科类疾病有视疲劳、结膜炎等。学生课业压力大,用眼过度。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上网,玩游戏;夜间熄灯后在黑暗环境下长时间使用手机,强光刺激眼睛;休息睡眠不足等因素导致视疲劳,视力下降。不注意用眼卫生,不卫生的生活习惯,和他人共用毛巾都可造成结膜炎感染。口腔类疾病如龋齿、牙龈炎、牙周炎等在学生中也是多见的。不良的饮食习惯,长期牙齿清洁方法不当,不重视口腔护理会引发龋齿,牙龈炎、牙周炎。出现牙龈出血、牙龈肿痛等症状。女大学生处于特定的生理期,由于生理心理因素影响,如学业压力,人际交往问题等引发紧张、焦虑等情绪,易导致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此时可以服用止痛药来缓解,也可以采用针灸、拔罐等中医理疗治疗缓解。皮肤类疾病过敏性皮炎主要是由于季节性因素诱发。夏季紫外线强烈,学生自身免疫力差,防晒措施不到位,出门不打伞,不涂抹防晒霜,都易引起过敏性皮炎。不良的卫生习惯,不及时清洗更换鞋袜,容易滋生真菌感染导致足癣。和患有足癣的病人共用生活用品,如鞋袜、脚盆、毛巾等,易被传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导致焦虑失眠、神经衰弱。近年来,患失眠、神经衰弱的学生人数逐年上升。学生课业繁忙、考研、考资格证、实习就业等压力。学生心理压力过大,自我调节能力不足,易引发失眠,焦虑,神经衰弱等疾病。

3高校学生常见疾病的预防对策

高校应加强学生医疗卫生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医疗卫生、预防保健知识水平。重视学生健康教育素质培养,增设医疗卫生健康教育课,普及医疗保健常识。内科类疾病中的呼吸内科类和消化内科类疾病是大学生常见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两类疾病。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和消化系统疾病,学生应当做到根据季节变换随时加减衣物,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活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日常合理膳食,多吃营养丰富的鱼、肉、蛋、奶及谷类、果蔬等食物,做到均衡营养。养成不挑食、不偏食、多饮水的良好习惯。增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去校外小吃摊进食,少吃小吃摊的油炸烘烤类食物。每日安排专人对宿舍、教室、食堂、图书馆等学生较集中的公共场所通风、消毒。校医院预防保健科的医生要定期检查消毒、通风情况,并定期对清洁人员培训、指导。加强对学校周边小吃摊的卫生监督管理检查。外科类疾病多数由于学生锻炼方式方法不当,缺乏体育运动常识。要加强学生体育锻炼知识的培养,提高学生体育运动自我保健能力,引导学生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活动。口腔类疾病的预防,要科普口腔清洁、口腔保健知识。使学生掌握正确刷牙方法,日常口腔护理方法。日常多食用含丰富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多喝水,餐后漱口,每日早晚两次刷牙。眼科类疾病的预防,指导学生养成日常用眼卫生习惯,不与他人共用毛巾,不用手揉搓眼睛。注意读书写字时,眼睛与书本间距,用眼时间等。合理规划学习时间,调整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少玩手机、电脑,不在暗处看书、看手机。鼓励每日做眼保健操,多饮水、多吃水果以补充水分和维生素,有益于眼睛健康。皮肤类疾病的预防,夏季做好防晒措施,例如打遮阳伞、涂抹防晒霜。日常注意个人卫生,注意皮肤清洁。做到日常饮食、作息规律,提高机体免疫力。少食用辛辣、刺激、海鲜等易过敏的食物。对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的失眠、焦虑症,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类课程,请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为学生辅导,引导学生要有自我调节意识,面对压力,要积极地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正确面对心理压力,提高自我抗挫折抗压能力。高校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坚实力量,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高校学生的常见疾病是可预防的。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促使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2],提高医疗卫生预防保健常识,预防常见疾病的发生。具体措施包括:①每学期开设健康教育课,请校医院的老师讲解基本医疗卫生保健知识。提高学生自我保健,预防疾病的常识素养。②在校园网上开辟防控大学生常见疾病专栏,科普大学生常见病的预防保健知识。③校医院预防保健科的医生,要定期发放消毒液,检查教室、食堂、宿舍、浴池的通风消毒情况。④校医院的工作人员应不断更新医疗知识,定期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努力钻研,做好大学生常见病的防控工作。

参考文献:

[1]吴秋桃,甘建伟.某高校2009-2013年学生门诊常见病种构成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杂志,2015,12(5):86-88.

口腔保健知识范文5

关键词:口腔健康教育;口腔疾病;防治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水平在不断地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在食物的摄入方面,种类也会比较多,其中会有大量的含糖食物,以及一些对牙齿伤害比较大的食物。在摄入食物后,有很多人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会产生一系列的口腔疾病,有的患者是因为长期没有对口腔进行有效的清洁,从而滋生出很多的细菌,导致口腔疾病。在现阶段口腔疾病是一类比较常见的病症,在疾病发作时会给患者带来不适或疼痛感,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目前临床虽然对口腔疾病有着多种治疗方法,但是在一段时期后仍有部分患者的疾病会不同程度复发或产生新的疾病。对这种现象就要从源头进行控制,对患者进行口腔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相关的口腔卫生知识,才会对自身的不良习惯进行有效的控制,加强口腔卫生的管理,有效地提升患者口腔健康水平。因此,对口腔疾病的控制要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必须要将口腔知识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并进行很好的控制[1],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患者132例,男62例,女70例;以各种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所有患者都是在自愿的情况下参与到调查中,并同意接受相关的口腔教育,对所有参与其中的患者都进行了口腔问题的检测。方法:对所选择的患者采取各种方法来进行口腔教育,可以选择一个空闲时间将所有参加调查的患者集中在一起,并请相关的专业医师以讲座的方式,对口腔的各个具体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让患者了解到口腔疾病的由来,以及一些口腔卫生保健知识,让患者认识到口腔卫生的重要性,在医师生动、形象的讲解后,大部分的患者都会对口腔知识有所知晓,可以通过一对一的提问方式来明白要点,对一些文化程度比较低的患者可以通过漫画的形式让其了解清楚。在保证患者对于这类知识基本有所了解之后,就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观察患者对口腔知识的掌握情况,其中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受教育程度、家庭的经济状况以及患者家族是否有相关的感染史,还有一些基本的口腔知识等。一段时间后,对患者进行口腔检查。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教育后口腔疾病的控制程度明显优于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本次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人们进行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可以非常明显地控制口腔疾病,并且对人们进行相关的口腔知识的讲解可以让人们更加了解口腔知识,知晓口腔疾病会带来的危害,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对口腔疾病进行更好的控制。特别是一些年纪比较小的儿童,对口腔知识不是特别了解,并且还伴随着非常不好的口腔习惯,因此对不同的群体,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加深对口腔知识的认识。由于口腔疾病在发作时会对生活产生影响,严重的可以造成颌面部形态的改变,并且发作是不规律的,会反复对患者进行干扰,且有可能会诱发出患者身上的一些潜在的疾病以及全身性疾病,使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所降低,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非常大的阻碍。相关资料表明,患有口腔溃疡的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比正常人低[2]。因此,一定要做好相关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口腔保健意识,从而使更多的人加强对口腔疾病的预防,加强口腔的清洁,达到对口腔疾病的控制,减少口腔疾病,这对人们的健康生活有着非常大的意义。在对广大群众进行口腔教育的时候要选择好教育的形式。好的教育形式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选择好的教育形式才可以让更多的人对口腔知识有所知晓。由于现在是处于信息化时代,通过网络可以进行很好的宣传,可以将口腔的健康知识以一种有趣的形式呈现出来,传播到各个有网络的地区。也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等进行宣传。医院里的口腔教育可以采用讲座的方式。有的医院也成立了独立的口腔健康咨询站,患者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可以直接进行咨询,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口腔疾病的危害,也让更多的人对此更加重视。社区医院也可以不定期举办口腔知识宣传活动,让口腔知识通过不同的形式被更多的人所知道[3]。当选择了好的教育形式后,教育的技巧也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在具体的口腔教育中,要根据受教育的人群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并掌握好其中的教育技巧,所宣传的教育知识能够被更多的人所知晓,一定要把握好其中的关键点。在医院对患者进行宣传教育的时候,首先要处理好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只有两者之间的关系比较融洽或有一定的良好基础的时候,患者对医护人员才会有信任感和依赖感,患者对医护人员所教授的内容才能够接受。相反,两者的关系比较僵化的时候,患者对医护人员所讲授的任何内容都是比较排斥的,因此,医护人员还是要多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对患者家属也要进行宣传教育,这样可以更好地辅助患者进行治疗。在对患者进行教育一段时间后,要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来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了解到患者所接受到教育程度,并且在了解之后,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从而使患者能够得到正确的口腔教育,同时也可以对教育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改进,在对患者进行口腔教育时可以制定出更加完善的计划[4]。口腔疾病与其他的疾病会有所不同。治疗期间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会比较广泛、复杂,给患者所带来的疼痛感也非常强烈,因此,对口腔疾病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要有计划地展开口腔教育工作,从而实现良性的循环[5]。

参考文献

[1]吴强.口腔健康教育在口腔疾病防治中的作用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2(51):164.

[2]陈国勇.健康教育在孕期口腔疾病防治的影响及意义[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6(1):104-106.

[3]钟俊华,曾念彬.家长口腔健康素养在学生牙病防治中的作用[J].西部医学,2014,26(9):1204-1206.

[4]陈海苏.健康教育在预防口腔疾病中的作用[J].医药前沿,2017,7(16):24.

口腔保健知识范文6

【关键词】医院感染;外科;护理管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年1月至12月,昆山市康复医院收治患者560例,其中男302例、女258例,年龄(57.4±6.2)岁。其中手术患者74例,主要普外科、骨科手术病人患者,康复病区患者301例。使用机械通气45例,留置尿管25例。2017年1月至12月,昆山市康复医院收治患者591例,其中男320例、女271例,年龄(56.5±7.5)岁。其中手术患者75例,主要普外科、骨科手术病人患者,康复病区患者314例。使用机械通气47例,留置尿管26例。两个年份的对象年龄、性别、手术治疗情况、康复病区患者、机械通气以及留置尿管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护理,患者病情多较轻,手术也主要为普通四肢骨折、阑尾炎等小手术患者,少部分对象需要机械通气、留置尿管管理,康复区患者较多,医院感染的重点放在环境卫生清洁管理上,重症患者集束化管理。2017年医院全年无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院内感染事件发生,医院感染主要为少数的切口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口腔黏膜感染、口腔溃疡等普通感染性疾病。(1)针对呼吸道感染:①综合管理,建立二级查房制度,完善三级质控中的护理质量评估体系,准确口腔护理、呼吸道管理指征,医师与护士共同评估建立肺功能康复、上呼吸道感染预防护理需求。②加强水电解质的监测,预防水电解质紊乱[1]。③提高吸痰排痰效果,扩大雾化、加热加湿技术的指证,必要时使用输液泵湿化,降低痰液的粘稠度,护士需要认真评估排痰需求,将定时吸痰转变为按需吸痰,预防痰液潴留。④加强口腔管理,首日进行强化口腔护理,全面口腔清洁1次,而后1日3次口腔护理,检测患者的口腔PH,选择合适的清理液。(2)口腔感染:①重视提高口腔护理水平,如入院时认真评估口腔状况、口腔保健行为状态,选择合适的根漱口液、冲洗液,认真指导做好治疗前后的口腔保健工作,预防口腔黏膜损伤;②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口腔健康咨询、口腔保健、口腔检查等服务,对于口腔健康欠佳的对象,需要强化管理,重视培养健康的口腔保健习惯;③传授正确的口腔保健行为,通过个体化、综合化的健康教育,以帮助患者掌握更多的口腔保健知识,口腔疾病与口腔疾病相关知识,主要包括每次刷牙时间3min以上、竖式刷牙、牙线使用、定期洁治、每年进行2次及以上的口腔检查等[2]。(3)切口感染:①合理的术前皮肤准备,必要时清洁备皮,避免剃毛;②合理的使用预防药物与敷料,如壳聚糖、洁悠神长效抗菌敷料、湿润烧伤膏等,切口敷料需要确保合格,尽量选择具有抗菌作用的敷料如洁悠神。(4)其他:①加强营养管理,强调营养支持的管理,重视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膳食指导,从而改善营养不良;②重视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合理的应用消毒液清洁消毒。

1.3观察指标

两个年份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浓痰、下尿路刺激症状、发热等感染相关症状因素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以[n(%)]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χ珋±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17年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医院感染合计发生率、浓痰发生率、发热发生率低于2016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外科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本次研究显示2017年医院感染发生率约为4.82%,处于正常偏高水平,上呼吸道感染(感冒)防控水平亟待提高。为此,医院尝试针对上呼吸道感染、口腔/鼻黏膜感染感染进行针对性的护理质量改进。结果显示,2017年患者明显获益,上呼吸道感染等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其中浓痰、发热的发生率明显减少,提示感染的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卫生部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编撰专家组.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1,34(10):725-734.

口腔保健知识范文7

关键词:儿童保健;预防接种;健康教育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对于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尤其是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工作进一步得到重视;但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部分地区儿童保健工作开展进程缓慢,儿童家长对于保健工作的认知度不高,使得儿童预防接种的覆盖率较低[1];因此为改善这一症状,加强对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十分重要;它对于确保儿童及时疫苗接种,促进其健康成长有着积极作用[2]。在本研究中,将针对在行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中展开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行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的200例儿童家长为观察对象;甲组中儿童家属男48例、女52例,家长年龄25岁-40岁,平均年龄(32.5±7.5)岁,仅作正常疫苗接种,不行健康教育。乙组儿童家属男46例、女54例,家长年龄26岁-42岁,平均年龄(34.0±8.0)岁,在预防接种与儿童保健过程中行健康教育。本次研究中所选择儿童家属皆知情同意,且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组间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于甲组儿童与家长仅作正常疫苗接种,不行健康教育;乙组儿童与家长则在预防接种与儿童保健过程中行健康教育。制定健康教育内容:医护人员需对儿童家长情况深入了解,通过上门随访提供体检服务,并根据不同文化程度对家长分类为初高中文化、大学文化、大学及以上文化三类[3],依据不同群体的学历程度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内容,使家长能够快速吸收健康教育内容。让家长积极配合教育工作进行。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向家长讲解有关儿童保健的知识,告知其儿童因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需要对儿童不同年龄段针对性指导;若为婴儿时期,要向家属说明相关疾病筛查的知识,说明母乳喂养合理性;若为1岁-4岁儿童,则需协助儿童家长以其体质情况制定饮食干预计划,在日常生活中督促儿童养成良好饮食习惯;若为5岁-8岁儿童,要提高家长对儿童运动方面的培养,促进其骨骼生长发育,通过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与抵抗力。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在行健康教育过程中以“一对一、面对面”形式或每月开展一次专家讲座的集体培训形式[4],在面对面交流中了解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了解程度,说明儿童在不同年龄段需接种,以及每一疫苗接种流程、接种作用与接种效果。在定期展开的健康培训讲座中,以专家角度说明预防接种必要性,为家长提供提问时间,例如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接种后注意事项等,进而解疑答惑,消除家长顾虑。同时对儿童疫苗接种环境进行改善,在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区域张贴相关健康知识漫画、标语及具有动画元素的接种流程图片等,以达到潜移默化对家长健康教育的效果。

1.3判定标准

统计并对比两组间儿童保健覆盖率与预防接种覆盖率,评估家长对于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定期保健、保健知识知晓、预防接种知识知晓、全程接受免疫规划疫苗等[5]。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数据纳入SPSS20.0软件统计,计数数据资料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儿童保健、预防接种覆盖与医疗纠纷发生情况

乙组中所选择研究对象的儿童保健覆盖率与预防接种覆盖率高于甲组,而在行接种与保健中的医疗纠纷发生率2.0%更低于甲组11.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比较两组儿童家属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

乙组中儿童家属对于定期保健、健康知识、预防接种知识与接收免疫规划疫苗等方面的掌握相比甲组有大幅度提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讨论

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作为卫生知识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在不同地区,因受教育程度、人们生活环境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部分地区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工作并不完善,因此深入开展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工作十分关键。健康教育作为临床中传播医疗健康知识的途径之一,它是指通过展开行为与道德教育,为家长传播卫生知识,使其认识到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的重要性,经有目标、有组织、系统性的健康教育[6,7],从而达到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效果。在本次研究观察中,首先对所选取研究对象上门随访,了解儿童家长对于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并根据家长的不同文化程度进行分类健康教育。其次在针对儿童保健的健康教育中,根据儿童不同年龄段,分别讲解饮食、运动、疾病筛查等相关知识,让家长做好儿童不同时期保健工作。最后在针对预防接种的健康教育时,采用一对一单独交流或专家培训集体沟通方式向家长介绍疫苗接种的效果、接种作用,并对接种后可能会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知识普及,消除家长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进而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本次研究中,乙组中所选择儿童家长在行健康教育护,其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的覆盖率明显增高,且因家长对于相关知识的深入了解,在接种过程中医疗纠纷发生率相比较甲组未行健康教育家长大大降低。同时乙组中家长对于定期保健、健康知识、预防接种知识与接收免疫规划疫苗等方面的掌握相比甲组有大幅度提高。综上所述,在行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中对儿童及其家属展开健康教育,能够扩大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覆盖率,减少医疗纠纷,值得临床中应用。

参考文献

[1]孔伟迅,李霞.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6):3721-3722.

[2]涂正波,聂萍英,任红.移动应用程序健康教育对南昌市常住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信行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8,34(4):371-374.

[3]农桂兰.预防接种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0):292-294.

[4]陈艳娇.健康教育用于儿童预防接种的效果评价[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6):1116-1117.

[5]白丽.探讨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7):127-128.

[6]陶丽敏,赵玉梅,顾联斌,等.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在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中的应用[J].上海口腔医学,2017,26(1):94-97.

口腔保健知识范文8

[关键词]儿童口腔医学;健康教育,牙科;病人预约和时间安排;口腔保健;牙龈出血

据长期观察及相关回顾性研究表明,大部分门诊患者就诊完后几乎未收到所属科室的回访电话及电话提醒复查[1-3];大部分专科门诊也未整理患者档案并定时、定员提醒患者复诊,这与目前患者量大、医疗资源不足有关,造成患者看病难、排队难、候诊时间长、诊疗时间短、医患沟通不充分、健康教育不到位的现状。口腔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一个分支,是通过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计划或教育活动,调动人们的积极性,通过行为矫正、口腔健康咨询、信息传播等达到建立口腔健康行为的目的[4]。口腔健康教育在口腔公共卫生领域运用较广,而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患者多、工作量大而做得不是很到位。有学者针对复诊率不高、对患儿未给予有效管理、家长口腔专科知识薄弱而不知道如何维护孩子口腔健康等问题导致患儿再次就诊时不是有新牙疼痛就是满口烂牙的情况,认为应通过采取口腔健康教育的方式管理患儿,及时发现,早期治疗,更好地维护儿童口腔健康[5-7]。本研究通过队列分析探讨了在干预及非干预模式下患儿口腔疾病预防意识、复诊人次、复诊人数、口腔健康状况等,旨在为牙科患儿口腔健康管理提供思路和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遵照“遵义医学院伦理学原则”完成诊疗。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收治的初诊患儿60例作为干预组,2014年5-11月未实施长期预约复诊的初诊患儿60例作为对照组。120例患儿男女比为1.2∶1;年龄0~14岁,平均(7.3±2.9)岁。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

1.2.1.1对照组

诊疗结束后进行刷牙健康教育宣传,告知患儿及家长定期复诊并写在病历上,未录入资料且不给予定时电话提醒。对照组患儿没有科室微信。

1.2.1.2干预组

建立电子档案、输入患儿信息、所有家长扫科室微信二维码进入科室公众号,每周儿童口腔疾病宣教知识。初诊时护士进行细致的口腔宣教,结束治疗时发放简明易懂的宣传资料。基本判断下次就诊的医疗内容,下次就诊前3~5d时科室护士电话提醒患儿的家长带患儿复诊。

1.2.2观察指标

采用短期队列研究。于初诊时,干预后3、6个月进行口腔疾病预防意识评分,并比较2组患儿复诊次数、复诊人数、口腔健康状况等。口腔疾病预防意识评分采用问卷的方式对2组患儿的家长进行调查,包括口腔卫生保健、口腔清洁措施和口腔常见疾病防治(如牙体疾病、错颌畸形等)。问卷内容均在微信和宣传资料中。共20题,分为单选和多选题,每题5分,多选题如多选少选均不得分。因本研究观察时间较短,因此,采用牙龈出血指数评估口腔健康状况较为客观,连续抽查2个月,每个月抽查2组患儿月初就诊的5岁孩子各20例。每例抽查6个指数牙,每个牙查4个面。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儿的家长口腔疾病预防意识评分比较

2组患儿的家长初诊时口腔疾病预防意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的家长干预后3、6个月口腔疾病预防意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患儿3、6个月复诊次数比较

干预组患儿3、6个月复诊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2组患儿3、6个月复诊人数比较

干预组患儿3、6个月复诊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2组患儿干预前后牙龈出血指数比较

2组患儿初诊时牙龈出血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干预后牙龈出血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