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的健康宣教范例6篇

慢性疾病的健康宣教

慢性疾病的健康宣教范文1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及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的老龄化。慢性病日益增加,不仅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与健康,而且也影响着居民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健康教育是农村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的一项主要内容,也是控制慢性病流行的重要措施之一。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是医护人员掌握慢性病医学知识,提高专业知识和健康教育技能,从而保障病人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健康教育;慢性病;宣传;体会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125-02

1 常见慢性病的发病与死亡情况

根据丹阳市各医疗单位上报卡片和监督、监测、调查结果,2002~2006年间,共查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新发病例31526例。其中脑卒中1218例,4年共死亡268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98.75/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132.39/10万;高血压新发病例1952例,4年共死亡20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60.84/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15.89/10万;冠心病新发病例2750例,4年共死亡65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32.25/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56.73/10万;恶性肿瘤新发病例为2031例,4年共死亡110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65.13/10万,年平均死亡率94.63/10万;糖尿病新发病例821例,4年共死亡253例,年平均发病率71.58/10万,年平均死亡率18.74/10万。在危险因素中,男性吸烟率56.25%,女性28.63%。从我市调查的结果表明,死亡顺位:脑卒中占第一位,恶性肿瘤占第二位,冠心病占第三位,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日趋上升。

2 健康教育的方法

2.1 “慢性病防治是一个涉及个人行为和社会环境多方面的复杂活动,而个人行为的改变只有综合干预才能实现和持久。其中组织机构建设是社区综合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健康促进得以成功的基本保证。”为此,全市健康教育所为一级教育网的基础上,成立了以爱卫办、疾控中心为主的二级健康教育网,组建了以各医疗单位和居委会为主的三级健康教育网的网络系统。市疾控中心设立健康教育科,制定与各部门相互协调与合作的制度。健康教育网络中工作人员分级负责、层层包干,在全市形成了有组织、有领导的网络系统。

2.2 抓好三个培训。2002~2006年市疾控中心每年定期召开“各医疗单位、居委会主管健康教育工作人员”会议、“社区重点人群”慢性病防治卫生知识会议。内容以《健康知识问答》,《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知识为主,同时不断强化人们的健康意识,让人们明白健康教育不是一般的卫生宣传和卫生知识的普及,它是搞好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大战略措施。培训结束,对所参加人员进行考试,提高卫生知识的知晓率。

2.3 健全三个宣传阵地。充分发挥疾控中心卫生宣传的主导作用。定期向社会宣传各种卫生防病及保健知识,以增强全市人民的健康意识;要求各医疗单位在门诊、病区定期向就医患者及家属出宣传板、设健康咨询,主管单位随机检查指导;另外要求各居委会内定期出宣传板,针对不同人群进行卫生防病及健康知识教育。

2.4 加强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慢性病控制是一个涉及个人行为和社会环境多方面的复杂活动,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方式是控制慢性病的必要手段”。4年来,市疾控中心在抓好“三个培训”、“三个阵地”的基础上,开展居民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利用电视、《丹阳日报》、专栏、宣传画、宣传单、卫生知识手册、健康咨询、重点人群讲座等多种形式向群众进行慢性病防病及保健知识教育,以降低其发病率,强化人们的防病意识。

3 应用的结果

3.1 培训情况统计。本市2002~2006年共举办“各医疗单位慢性病防治卫生知识培训班”5期,培训700人次;举办“各居委会居民慢性病防治卫生知识培训班”4期,培训458人次,举办辖区“重点人群慢性病防治卫生知识培训班”6期,培训1500人次。截至2006年底为止,慢性病防治卫生知识知晓率为95.08%。

3.2 宣传阵地情况统计。全市各医疗单位4年来共向出健康宣传栏12期,全市医疗单位共有宣传板200块,共出2400期,全市街道办事处共有宣传板40块,共出480期。

3.3 多种方式的宣传情况统计。4年来,新闻报纸、电视共发稿28篇,播放慢性病卫生防病知识宣传录像12场,开展健康咨询27次,开展讲座9场,发放宣传画1582张,宣传单17008份,宣传手册8564本。4 效果评价

健康教育工作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效果评价。 市疾控中心在导墅镇电机厂3250人口内进行乳腺癌的健康教育,利用考试方式将培训前后进行教育比较,发现教育后自检技术提高了62.72%。市健康教育科负责同志经常走访各健康教育网点,随机抽样不断了解群众卫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卫生意识的改变程度。

5 体会

5.1 提高病人住院适应能力和自我保健能力。这种教育确实为医院缩短住院日,减少医疗纠纷,降低保健治疗费用起到积极的作用。在骨折病例中,因病种复杂多样,各种骨折的预后不相同,教育要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对症教育。例如,股骨颈骨折的病人,术前要加强心理护理,术后协助病人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如内固定术要术后3个月扶拐下地活动。而脊髓损伤的病人,大多伴有肢体瘫痪和感觉麻木,心理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障碍,伴随着是家属的终身照顾和护理,所以要把有关知识同时授予病人和家属。

5.2 提高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能力和业务水平。医护人员只有在业务理论知识方面不断加强,才能及时、全面地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工作,才能正确指导病人的康复。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护士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医护人员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对病人的教育过程中,其实也是医护人员学习的过程。

5.3 开展健康普查,建立高危人群和慢性病患者健康档案。通过对全市居民进行健康普查,筛检出高危人群和慢性病患者,建立高危人群和慢性病患者健康档案,纳入慢性病管理。根据不同的服务需求,制订社区卫生服务计划,通过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达到预防和消除各种疾病发生的目的。全科医生对早期慢性病患者通过定期的上门访视。

5.4 提高群众性健康意识,积极动员全社会参与。开展各种类型的保健活动,如倡导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改善生活环境,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保持心理和生理健康等。对全社区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增强社区居民对健康的理解,使之积极参加社区居民健康教育活动。针对慢病患者及并发症和后遗症患者进行康复活动,减轻并发症及后遗症的症状和体征,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慢性疾病的健康宣教范文2

[关键词] 多形式宣教;老年慢性疾病;保健知识;疾病控制效果;影响

[中图分类号] R16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0(c)-0152-03

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的疾病控制效果除与用药方案有关外,患者平时的生活习惯及治疗遵从情况对于疾病的控制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患者对于疾病的相关控制治疗知识掌握及重视性不够,则均对其疾病的控制不利[1]。而健康宣教是对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和重视性提高均有显著作用的干预方式,但是常规的宣教方式较多患者的接受程度不高[2],因此找到一种能够引起患者接受相关知识积极性的宣教模式是重点。本文中笔者就多形式宣教对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保健知识及疾病控制效果的影响进行观察分析,具体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6月的190例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宣教组(对照组)95例和多形式宣教组(观察组)95例。对照组中,男57例,女38例;年龄60~78岁,平均(68.9±3.7)岁;病程2.5~25.5年,平均(11.7±2.8)年;疾病种类:高血压38例,糖尿病30例,慢阻肺15例,其他12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9例,高中和中专16例,初中58例,小学12例。观察组的95例患者中,男性56例,女性39例;年龄60~79岁,平均(69.0±3.6)岁;病程3.0~26.0年,平均(11.9±2.7)年;疾病种类:高血压39例,糖尿病30例,慢阻肺14例,其他12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8例,高中和中专17例,初中57例,小学13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和疾病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的95例慢性疾病患者根据不同疾病分类分别制定相关疾病知识的宣教内容,然后分别对其进行宣教,注意宣教时的沟通方式,使患者对疾病知识有一个明确的了解为目标,并引起其对疾病治疗的重视性,并在平时的生活中引起重视。观察组的95例慢性疾病患者则采用多形式宣教的方式进行宣教,宣教内容根据不同疾病进行分别制定,然后每种疾病的宣教知识再根据患者的性格及接受理解能力分别制定多形式的宣教方式,包括板报、宣传册子和单页、讲座、面对面语言宣教等多种形式,每次宣教后根据效果于下次进行宣教方式及内容的调整,并根据患者的诉求进行知识的补充及扩展,使患者对于治疗、生活习惯、健康锻炼等多方面均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宣教沟通的频率要加大,并激发患者配合宣教的积极性、配合性及参与性,使其从思想上对疾病的控制引起重视,并且可以进行操作实践方面的示范,使患者进一步强化对相关知识的记忆,从而能够有意识地遵循保健方面知识的要点。后将两组患者宣教前及宣教后3、6个月的保健知识掌握情况、保健知识需求满意程度、疾病控制情况及对宣教形式的满意度进行比较。

1.3 评价标准

①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估主要来自与患者沟通宣教的过程中,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另外结合问卷调查进行综合评估,两种形式的信息结果评估即为最终结果,其中评估的知识面涉及与慢性疾病相关的知识点,评估结果总分以0~100分来表示掌握程度,分为优良(≥75分)、一般(60~74分)、较差(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宣教前及宣教后3、6个月的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疾病控制情况比较

宣教前两组患者的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疾病控制情况优良率均无差异(均P > 0.05),而宣教后的3个月与6个月观察组的上述两个指标的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5),宣教前后的数据比较见表1。

2.2 两组患者宣教后3、6个月的保健知识需求满意程度及对宣教形式的满意度比较

宣教后3个月与6个月对两组患者的保健知识需求满意程度及对宣教形式的满意度的调查显示,观察组的总满意率(十分满意+较满意)均高于对照组(P < 0.05),宣教后的数据比较见表2。

3 讨论

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的疾病状态如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则往往预后较差,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而大多患者因为疾病需要长期持续服药治疗,对于治疗产生懈怠甚至厌恶,而这对于其治疗信心和积极性均极为不利,因此改善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及提高其对疾病治疗的重视性非常重要。另外一方面,患者对于疾病治疗知识掌握不完善甚至掌握错误的疾病相关知识对于疾病的有效控制也会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3-4]。另外,较多患者对于知识获取的途径不甚明了,对于相关疾病知识虽然有较为强烈的需求,但是对于获取途径的限制性影响到其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影响到疾病的控制效果。而健康宣教即是对患者进行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宣教的有效方式,其不仅对患者的治疗态度有一定的干预性,对于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也有良好的影响,但是较多患者长期接受传统的健康宣教干预,对于其逐渐产生忽略,导致宣教效果较差[5]。而多形式宣教则充分考虑到传统宣教方式单一枯燥的不足,采用多样化的宣教方式进行宣教,并且充分顾及到每例患者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沟通和宣教[6-7],故可达到较佳的宣教效果。

本文中笔者就多形式宣教对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保健知识及疾病控制效果的影响进行观察,发现其在改善患者的保健知识掌握情况、保健知识需求满意程度、疾病控制情况均明显优于传统的宣教形式,而且患者对这种宣教形式呈现更高的满意度,因此肯定了其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主要与其多样化的形式更能引起患者的重视,并且更易理解有关,并且在宣教的过程中患者对于相关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有效激发,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也得到提升,所以对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就更好,同时因为对知识的掌握面更广了,知识需求满意度的满足情况自然得到提升,另外这也是患者对疾病重视性进一步提升的前提,患者在知识面掌握广同时重视性较高的情况下,对治疗用药和生活习惯等影响疾病的因素的实施情况也就更好,而这就是疾病得到较好控制的原因,疾病得到了较佳的控制患者的满意度自然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对于治疗干预的重视性和对知识的学习兴趣也再次提升,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多形式宣教可满足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对相关知识的需求,对于改善其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和疾病控制效果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科.社区宣教后居民对高血压病认知情况调查[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0):304.

[2] 陈妙珊,李春红,黄惠珍.社区高血压人群的健康宣教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3):200.

[3] 周美芳.社区健康宣教在社区高血压病脑卒中危险因素干预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1):141.

[4] 邹国红.健康宣教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及相关行为影响分析[J].中国健康月刊:B,2011,30(8):217.

[5] Newton WP,Lefebvre A,Donahue KE,et al. Infrastructure for large-scale quality-improvement projects: early lessons from North Carolina Improving Performance in Practice [J]. J Contin Educ Health Prof,2010,30(2):106-113.

[6] 刘敏霞.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的相关宣教[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9):181.

慢性疾病的健康宣教范文3

一、背景

我市于年开始对慢病进行监测,2006年被确定为部级死因监测县及省级肿瘤监测县,同年承担并完成了“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性调查”任务。年在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的直接指导下开展了以高血压、糖尿病为主的慢病综合防治试点。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87542份,管理高血压病人14680人,管理糖尿病人2625人,在5个镇(街区)、19个村建立了防治组织机构和专业队伍,建立健全了防治工作制度,落实了危险因素控制措施,初步开展了干预性研究探讨。

二、目标任务

建立有利于主要慢病防治的社会环境,逐步降低社区人群中主要危险因素,控制慢病发病和死亡上升趋势,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提高居民防治慢病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提高整体人群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水平。

三、工作内容

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使用网络版管理软件进行统一录入,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依据居民健康档案,为慢病病人建立档案,定期开展随访,实行规范化管理。掌握我市不同人群慢病的患病率及变化趋势。积极开展慢病防治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企业、进公共场所、进家庭“五进”活动,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落到实处。

四、工作步骤

(一)为高血压、糖尿病等病人建立管理档案并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

(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实行35岁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制度。

(三)到年底,我市人群高血压病人规范管理率达到35%以上,新发病人管理率达到50%以上;糖尿病病人规范管理率达到30%以上,新发病人管理率达到60%以上。

(四)慢病知识知晓率

1、知识知晓率:示范区人群慢病知识知晓率达到70%以上;自我血压水平知晓率达到70%,自我血糖水平知晓率达到30%。

2、健康行为形成率:成年男性吸烟率控制在60%以下;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低于8克;平均每天运动量6000步以上的成年人的比例达到35%以上。

3、慢病早期发现率:高血压、糖尿病登记率不低于当地调查患病率或全国平均患病率的60%;干预人群重点癌症早诊率不低于50%。

4、慢病控制率: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控制率分别不低于30%和25%。

(五)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慢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突出地方特色,围绕控制烟草消费、推动合理平衡饮食、促进健身活动等重点内容,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1、全市社区的示范点要定期设置、更换固定宣传专栏,广泛开展预防宣传教育。

2、市疾控中心、镇(街区)卫生院每年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健康教育资料模板和核心信息,并且能够达到相关数量要求;组织开展健康讲座和咨询活动,发放慢病防治相关宣传材料,普及慢病防控知识和理念。

3、学校要为学生开设慢病相关健康教育课;利用幼儿园家长会等形式,举办合理膳食、口腔保健等知识讲座。

4、卫生部门、疾控中心等要定期开展大型专题宣传活动,加大对慢病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知晓率和广大群众的健康意识。其他有关部门、单位也要在全国高血压日、联合国糖尿病日、肿瘤防治宣传周、世界无烟日、全民健身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全国爱牙日期间,组织人员宣传健康知识。新闻媒体要制作关于慢病的专题片进行播放,充分发挥传媒在宣传工作中的作用。

5、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面向全人群,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推广简便技术和适宜工具,提高居民自我管理健康的技能。

(1)政府组织,多部门参与,广泛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鼓励群众广泛参与健身运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要建设有利于身体活动的支持性环境,组织职工开展群体性健身活动,落实工作场所工间操健身制度,实施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2)推广食品营养成分标签,鼓励并引导食品生产企业开发和生产低糖、低脂和低盐等有利于健康的食品,通过健康教育宣传合理膳食的知识,科学指导人群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3)政府部门带头,全社会开展控制吸烟行动,创建无烟场所、单位。

(4)创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社区、示范单位、示范食堂或示范餐厅。

五、监测工作

(一)死因监测

开展居民死因统计工作,按要求进行入户调查,规范填写《居民死亡证明(推断)书》,并录入死因网络直报系统上报。完成居民死亡原因年度统计分析,分析我市监测人群的疾病模式,查找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上级领导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肿瘤监测

建立常住人口新发肿瘤病例常规报告制度,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接诊的恶性肿瘤病例,必须按规定程序及时报告市疾控中心。按要求填写好《居民肿瘤病例报告卡》并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按时上报。

(三)慢病及危险因素监测

每年完成1次慢病及危险因素核心指标(包括体重、腰围、血压、糖尿病)监测调查。每三年完成一次辖区全人群抽样调查,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利用。

六、社区慢病诊断

在开展社区防治工作之前,先摸清本社区慢病的基本情况,找出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为进一步开展社区综合防治打下基础。

(一)内容。本社区主要慢病的现患和发病情况、人口学特征及发展趋势、主要慢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其分布特征、疾病防治环境支持系统现状、已开展慢病防治工作的效果评价及人群防治主要慢病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等。

(二)方法。对本社区已有的数据和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对15岁以上人群进行慢病入户调查;进行现有的政策、机构、资源及其作用的科学研究;社区诊断资料的管理,包括建立管理制度和管理工作程序,资料的管理、分析、评价和动态观察,疾病和死亡情况登记;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

七、开展“五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一)进社区:在社区内设置固定健康教育宣传栏,宣传栏内容每季度进行更新;在社区主要街道粉刷两条以上的慢病宣传标语,利用高血压、糖尿病宣传日等活动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咨询,向居民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对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开展控盐、控油活动。

(二)进学校:利用学校宣传栏、广播、板报等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宣传;为学校师生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开展争创无烟办公室、无烟学校、健康食堂活动;在学生中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让学生从小树立健康理念,当好父母的监督员。

(三)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制作防治知识宣传栏;主要工作场所张贴控烟宣传画,开展争创无烟办公场所;为工作人员举办健康讲座;对高危人群开展健康干预。

(四)进公共场所:在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张贴宣传画,张贴控烟宣传画;在高血压、糖尿病宣传日开展宣传、咨询活动,发放宣传资料;定期播放防治知识。开展争创无烟公共场所活动。

(五)进家庭: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健康教育处方户均一册、人手一份;健康生活理念和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开展家庭血压自测和动态记录活动;高血压患者管理率达到30%、糖尿病患者管理率达到50%以上;开展创建健康家庭活动。

八、社区综合干预

社区综合干预是以社区为基础,充分发挥社区内政府、医疗卫生机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和群众组织的作用,针对疾病主要危险因素开展健康促进活动;开展健康教育,进行生活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干预。多方位服务,以提高人群自我保健意识和社区整体健康水平。

干预目标:建立和完善以社区为基础的慢病的防治组织,有计划地开展防治主要慢病和改变不良饮食习惯的宣传教育,建立和推行门诊15岁以上病人首诊治疗制度。

干预原则:采取以社区为基础,全人群为对象的干预;全社区干预,与社区内不同场所、地点干预相结合;强调全人群参与,重视高危人群;采用多种类型的综合干预策略。

干预措施:全人群干预措施和高危人群干预措施相结合。

九、阶段目标

(一)年

在我市部分镇(街区)开展慢病综合防治示范点,筛查社区内慢病发病的现状,对现患病人和高危人群进行初步调查。为试点社区人群建立家庭健康档案,汇总慢病发病情况,了解影响居民健康的因素。对筛查出的高血压、糖尿病等人群进行初步管理,建立管理卡片,实行电子档案管理。每季度召开一次管理、培训大会,对管理的高血压、糖尿病人安排随访,并录入电子管理档案。加大对社区居民、学校(幼儿园)、工厂和其它一些公共场所宣传防治知识,通过发放宣传单、张贴标语、宣传栏等形式,使人们初步了解防治的重要性,从而达到行为干预的目的。

(二)年

完成示范点社区的诊断工作,找出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完善防治规划,将筛选出的社区高发病种作为防治重点。对社区15岁以上人群开展社区高发病人调查,为社区高发病人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危险因素干预工作,逐步提高社区高发病人的管理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对社区高发病人在合理治疗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合理膳食、减重、体育锻炼、戒烟限酒等干预活动。社区防治工作启动后,每3个月开展一次健康知识讲座,以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

(三)年

社区内高发慢病病人的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0%,高血压管理率达30%;糖尿病管理率达50%以上。社区内15岁以上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60%。条件成熟后,逐步开展对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主要慢病的防治。

十、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一)领导机构

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由市委宣传部、市发改、计生、财政、卫生、科技、广电、教育、体育、妇联、老龄、公安、民政等部门、单位为成员的全市慢病综合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有关政策,审定慢病综合防治规划和年度计划,落实防治经费,协调搞好全市慢病综合防治工作。各镇(街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来负责辖区的慢病防治工作。由卫生行政部门要协调卫生系统内部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部门的工作和卫生资源配置。

(二)职责分工

1、镇(街区)。成立慢病防治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领导协调辖区内的防治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落实好病人的监测和管理,支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辖区内各村常住人口的监测及防治工作,做好防治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等工作。

2、市委宣传部。参与研究制定全市预防和控制宣传教育的原则,牵头部署、协调有关媒体的新闻报道工作。

3、市发改局。根据上级有关预防和控制方针、政策和总体要求,会同卫生等有关部门组织制定全市防治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工作措施落实。对防治、科研机构所需基本建设投资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列入基本建设计划。会同科技部门将调查监测研究项目列入全市每年的科研计划优先支持项目。

4、市财政局。根据防治工作的需要,负责安排应由市级财政承担的防治专项经费,为上级安排的防治项目提供配套经费,并和有关部门一起做好经费使用的监督和效益评估工作。会同市发改、卫生等有关部门制定全市防治规划和实施方案。

5、市卫生局。会同市发改、科技、财政、计生等有关部门共同制定全市慢病防治规划和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配合、会同有关部门起草有关慢病防治的规范性文件;定期向市政府汇报全市防治工作开展情况。负责组织监测与管理,制订有关技术标准,组织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评价,加强技术指导。负责专业机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组织医疗卫生人员、其他各类从事防治、科研、宣传教育及管理人员防治知识的培训工作,组织开展有关科学研究和卫生宣传教育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加强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实现防治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企业、进公共场所、进家庭的“五进”目标。承担政府有关部门、社会有关组织和团体开展预防活动的协调联络任务,组织防治工作信息的交流,提供技术服务。负责防治合作项目管理,提高防治水平。发挥中医药优势,开展中医药防治的研究。保证病人管理的连续性、规范性。负责做好防治知识“五进”活动中“进重点场所”的组织实施工作。

6、市科技局。负责把重点调查监测、预防控制研究项目列入市科技计划,并将该计划作为每年的优先支持项目,加强防治技术的科技攻关。会同市卫生、发改、计生等有关部门制定全市防治规划。为防治工作提供科普宣传和有关的技术服务。

7、市广电中心。将预防和控制慢病的宣传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的危害和预防知识,报道有关防治工作的情况。电台、电视台将防治内容列入日常公益性宣传计划,逐步加大宣传报道力度,不断提高宣传质量。报刊将预防和控制知识列入组稿计划,定期刊载。加强各种公共场所的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干预措施,积极进行控烟。加强对人群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倡导健康生活理念的形成。组织各文艺团体运用多种形式,积极开展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8、市教育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慢病防治知识作为学校健康教育内容,落实教学课时,开展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实现慢病防治知识“进学校”目标。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学生从小树立起健康观念。在学校新生入学体检时,向每位新生发放防治知识宣传单。

9、市公安局。公安部门在做好死亡登记的同时,每年3月份前向卫生部门提供上年全市分年龄组人口数及上年度登记死亡信息。每季度一次与卫生部门核对死亡登记人员名单,防止错报、漏报现象的发生。

10、市民政局。在居民死亡火化时必须凭公安机关、经批准的医疗机构或所在村(居)委会盖章的《死亡医学证明书》或《法医鉴定通知单》办理火化手续,并于每月的6日前向卫生部门提供上月居民死亡火化登记情况。每月一次与卫生部门核对死亡人员登记名单,防止错报、漏报现象的发生。

慢性疾病的健康宣教范文4

辖区内居民,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患者、0-6岁儿童家长等重点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干预。

二、健康教育干预内容

1.开展合理膳食、合理使用抗生素、减盐防控高血压、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控烟、限盐、限酒、控制药物依赖等可干预的健康危险因素基本知识健康教育。

2.重点慢性病和传染病健康教育: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病、肝炎、手足口病、艾滋病等重点疾病健康教育。

3.开展食品安全、职业病、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等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

4.开展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防灾减灾、家庭急救等健康教育干预。

5、宣传普及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三、提供健康教育材料

1、 发放健康教育资料。一是发放印刷资料,包括健康教育折页、健康教育处方和健康手册等。放置在医疗卫生机构的候诊区、诊室、咨询台等处,供居民免费索取。每个机构每年提供不少于12种内容的印刷资料。

2、播放音像资料,包括录像带、VCD、DVD等视听传播资料,放置在服务中心门诊或观察室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现场播放。播放音像资料不少于6种。

3、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中心宣传栏不少于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宣传栏不少于1个,每个宣传栏的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宣传栏一般设置在机构的户外、健康教育室、候诊室、输液室或收费大厅的显眼处,距地面1.5-1.6米高的位置。专栏应标有机构名称,应根据健康教育规律、季节、疾病流行情况、社会活动等及时更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每2个月更新一次。

4、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在各种卫生宣传日、健康主题日,开展特定主题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和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公众健康咨询宣传活动不少于9次。

慢性疾病的健康宣教范文5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教育;需求;认知差异

[中图分类号] R56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33-0107-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isease health education need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and cognitive of disease health education needs of nurses. Methods Choosed 157 case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15 nurses for the study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to research. Results Between acute and patients with stable disease knowledge, treatment knowledge, exercise therapy, diet therapy, self-management, group classes, one on one guidance need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demand for knowledge, exercise therapy, diet therapy, self-management and other conten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nurse cognitive(P

[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Health education; Demand; Cognitive differences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以不完全可逆性气道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除呼吸系统损害外可诱发其他多系统功能障碍或加重合并疾病症状[1]。根据疾病症状及病程可分为急性期和稳定期,急性期患者临床症状加重,严重者可能有生命危险;稳定期临床症状缓解,生命体征趋于稳定。健康教育是促进慢性疾病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有效手段,住院患者往往由于急性期症状加重入院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并居家或社区进行病情控制和慢病管理,不同时期可能有不同的健康教育需求,而患者需求与护士认知之间的契合度不仅可能影响健康知识的有效接受程度,更会影响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2]。本研究对不同时期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需求和护士认知调查,为改进COPD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2012年9月~2013年8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COPD患者和呼吸内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纳入标准:符合COPD诊断标准[3],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肺功能检查FEV1/FVC

1.2调查工具

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修订版)》[3]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表”的问卷包括10个维度,包括健康教育内容(疾病知识、治疗知识、运动疗法、饮食疗法、并发症预防、自我管理)和健康教育方式(集体授课、宣传栏、宣传手册、电教),每一项均有详细说明,维度包含具体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式或举例,采用4级评分制。0分为不需要、1分为一般需要、2分为需要、3分为非常需要,各维度得分范围0~30分,得分越高需求越大。随机选择急性期和稳定期各20例患者进行预调查,调查问卷内部一致性Cronbash'sα系数为0.923,具有较高一致性和信度,CVI值0.886,调查问卷有较高效度。患者和护士调查均以此问卷进行,并分析两者的差异。

1.3患者健康需求调查

于患者急性期(入院后第2、3天)和稳定期(出院前)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表”进行患者健康需求调查,由专人发放问卷,当面说明问卷填写方法和目的,解答患者对问卷不解处咨询,保证患者对问卷的正确理解和使用,由患者自行填写并现场回收,急性期调查共发放163份问卷,回收163份,经质检共回收157份有效问卷,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6.32%,稳定期调查共发放157份,回收157份,经专人质检共回收157份有效问卷,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

1.4护士认知调查

由专人向护士发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表”,经说明调查目的和表格填写要求后由护士自行填写,并当场回收,共发放15份,回收15份,有效问卷15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评价一致性检验采用方差分析、q检验,P

2结果

2.1不同阶段患者健康需求比较

急性期和稳定期患者对疾病知识、治疗知识、运动疗法、饮食疗法、自我管理、集体授课、一对一指导需求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不同阶段患者健康需求与护士认知比较

急性期患者对疾病知识、运动疗法、饮食疗法、自我管理等内容的需求显著低于护士认知(P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期和稳定期患者对COPD健康教育的需求在多方面均存在明显的差异,而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内容往往由护士根据时间和经验实施,不仅存在内容和时间的随意性,还可能无法满足不同时期患者的切实需求。本研究对同一患者在不同时期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保持了调查对象的均一性,排除了个体差异导致的干扰,较全面地反映了患者对自身所处疾病阶段的感受和需求。结果显示,急性期患者对疾病知识、运动疗法、饮食疗法、自我管理等知识的需求显著低于稳定期患者,但对治疗知识需求更为迫切。分析原因,急性期患者症状加重,身体和心理均承受巨大痛苦,对缓解症状的治疗更为专注,因而对治疗相关知识需求较高,而无暇顾及其他健康知识[4-6],提示在急性期治疗期间可以减少过多的理论知识宣教,而增加针对治疗的介绍,提高患者对自身病情、用药的知晓度,消除患者无助感,增加医患信任度,提高患者依从性;而稳定期患者由于症状减轻,此时期以维持症状减轻、阻止病情发展、改善生活质量为主要治疗目标,患者对疾病知识及其他辅助治疗方法的了解意愿更强[7-9],提示稳定期是开展系统性健康教育的理想时间段,患者病情稳定,对健康知识需求高,定期小课堂等教育,可以更好地传递COPD治疗、维持、预防并发症等健康内容,以达到治疗目标,减少和预防急性发作等不良预后。

健康教育内容的传播需要通过不同的媒介,集中授课、宣传栏/册、电教、一对一指导是经常采用的方式。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期患者更倾向于护士一对一指导,这一方式更符合急性期活动受限的患者,并且可提供更多人文关怀,让患者在交流中获得鼓励和温暖,一对一指导还能让患者及时获得问题的解答,缓解焦虑情绪,提示急性期患者住院期间心理需求高,增加查房次数和语言问候、交流有助于改善其心理状态;稳定期患者对集体授课较为偏爱,稳定期患者活动力恢复,对COPD健康知识的需求也更全面要求也更高,集体授课不仅可以获得系统健康知识,尤其是对日常生活相关如饮食、运动等指导要求较高,而两者都是患者生活行为干预的重点,此时可作为健康教育的重点,增加健康教育的趣味性和实用性,集体授课时可与其他患者进行交流而感受归属感,从行动和心理上获得鼓励和支持[10,11]。

护士是健康教育的主要执行者,有研究显示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与护士知识结构、年资经验、心理状态、工作状态有关[12,13]。本研究选择具有一定年资经验的呼吸内科专业护士,以均衡专业素养上的差异,调查结果反映了呼吸内科护士对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方面的思维模式,在此指导下将影响健康教育的具体执行效果,护士在健康教育内容方面的认知无明显的侧重,更倾向于对患者提供无时间差别、无针对性重点的全面健康知识,在教育方式上方法较为传统,对幻灯、视频等电教方式重视度不足。而对比护患对同一问题的评价可见,无论急性期或稳定期患者的需求与护士认知均有一定程度区别,说明护士健康教育的思维模式无法适应不同患者的需求,可能无法切实满足患者需要进行改进。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期患者健康需求与护士认知之间存在7项显著差异,而差异主要体现在护士对部分健康内容的重视程度高于患者的需求,但对于患者最迫切需求“治疗知识”仍能给予较好的满足,但可能无法突出重点,不利于在紧张的临床工作中做到时间和内容的优化利用。因此建议对急性期患者应重点突出与治疗和缓解症状相关的健康知识的介绍,并更多采用一对一面对面的床边教育方式,增加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细微处体现人文关怀[14]。

稳定期患者健康教育需求与护士认知一致性略高于急性期患者,护士对健康教育的认知存在普遍重要性,无明显的突出重点,这对于稳定期患者需求有更多的契合点,患者对更多的健康知识均有较大的了解意愿[15]。但患者的关注重点由治疗转向控制,因此建议对稳定期患者应更注重疾病知识、运动疗法、饮食疗法、自我管理等内容的宣传,教育方法以集体授课、一对一交流、幻灯、视频等宜于患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经验、直观易懂的方式为主。综合的方式可以设计为日常查房采用一对一交流询问和解答患者存在的疑问,定期授课,授课方式以幻灯、视频为主,课中注意教学互动以更全面地满足患者健康教育需求。

通过本次调查可见,不同时期COPD患者由于对治疗活动的诉求和关注点不同存在差异,专科护士一以贯之的健康教育可能无法满足不同时期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建议因需而异改进COPD健康教育,急性期患者有明确的关注重点,而稳定期患者的需求则更为广泛,因而教育方式则应视患者活动能力和心理状态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1] 马静,刘先胜,赵建平,等. 湖北省浩口地区农村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3,42(3):356-358.

[2] 刘翠贞,邹小芳,毕赐成,等. 聚焦解决模式在提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26-29.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3):254-261.

[4] 鞠贞会,李军鹏,张秀婵,等. 社区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0):2406-2410.

[5] 罗晓华,马宇,张静.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0):2420-2421.

[6] 张|,沈佳丽. 综合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疗效观察[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081-3082.

[7] 李婧,赵海金,王凤燕. 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危险因素[J]. 中华医学杂志,2013, 93(18):1374-1377.

[8] 李连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细菌感染的特征及耐药性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44-45.

[9] 江莲,陈建波,王兰,等. 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抑郁状态调查分析[J]. 浙江临床医学,2013,12(10):1486-1487.

[10] 刘丽,刘志国,金在艳,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门诊患者长期健康管理效果评价[J].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3, 27(4):251-252.

[11] 刘海燕,刘海霞. 同伴式健康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和效果分析[J]. 重庆医学,2013,42(16):1923-1924.

[12] 吴航洲,陈雅静.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其影响因素[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2):343-345,369.

[13] 于炳凤. 健康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4):850-851.

[14] 刘翠贞,邹小芳,毕赐成,等. 聚焦解决模式在提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26-29.

慢性疾病的健康宣教范文6

关键词:基层医院;健康管理;探究

健康管理是对个人以及群体的健康情况进行全面的监测、分析、评估并提出健康咨询和指导,同时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部过程[1]。健康管理和传统医学模式不同,其将疾病事后治疗转变为事前预防,因此可有效降低健康风险以及医院资源的浪费,增加人们的将抗寿命并提高生活质量。本文旨在探究基层医院如何构建健康管理模式,从而使得基层医院的品牌形象以及社会影响得到提升,进而为医院创造良好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1 基层医院开展健康管理的重要性

1.1防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提高健康水平以及生活质量 近年来,我国慢性非传染疾病发病率高达20%左右且不断呈现上升趋势[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常见的有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脂代谢异常等,具有不可治愈特点,且危害较严重,其致死率以及致残率高达85%,因此,在医院实施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健康管理是以预防为主为基本思想,对个体或群体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的监测和评估,并对患者进行治疗干预与连续追踪,达到降低风险以及相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的目的,同时,也可使患者尽早发现患病并加以治疗,有效提高社会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1.2防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彰显基层医院公益性 近年来,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成为广大医疗机构的共识。相关资料表明,通过在基层医院设立相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部门,并适当应用对应技术,并对健康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可有效展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等工作。

据2012年卫生部联合相关部门的《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通知显示,基层医院已逐渐成为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场所。基层医院可将常见多发病以及该病危险因素与医院实际内容相结合,以健康管理为主要方案预防并控制相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具有增加医患之间的交流,使诊疗过程更为规范、遏制疾病发生等优点,在防控的同时,可有效彰显基层医院公益性[3]。

2 基层医院开展健康管理的构建措施

2.1开展宣传教育,普及健康管理知识 工作人员以及群众掌握全面且细致的健康管理知识是有效开展健康管理的重要前提,但目前广大群众对健康管理知识掌握匮乏,大程度的降低健康管理的作用。针对此现象,医院应该开展相关宣传教育,①可加强共工作人员健康管理的工作意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②可有效提高群众的健康管理意识,使其了解更多关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群众自我管理意识,进行相关保健措施,也可使其及时进医院进行检查以及治疗干预。开展宣传教育措施可以是建立相关网站,提供健康管理知识,也可通过举办大型专题讲座,或者印发资料,达到普及健康管理知识的目的,使人们意识到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引起其对疾病防控的需求,从而提高其参与健康管理的主动性。

2.2增设机构以及设备,进行人员岗前培训 健康管理工作的开展首先需要在医院设立相关机构,基层医院可发挥自身专家以及设备等优势,设立具有优势的健康管理中心,同时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健康体检以及健康管理相整合。设立机构之后,增添设备也是开展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医院可向一些较为专业的健康管理公司学习,固定健康管理的工作场所,配备计算机、能量监测仪、评估与管理软件以及实物量化模具等设备,并分配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指定工作。另外,在对群众进行健康指导以及咨询时,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较为全面的疾病知识,因此,为确保工作人员的高效性,岗前应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并全面的培训,使得工作人员的技术达到标准水平,使其严格进行健康管理工作,进而促进健康管理工作的开展。

同时,制定严格的工作制度、流程以及质控标准对健康管理工作的展开也具有一定意义。严格的工作流程和制度可将体检、评估、干预以及评价一体化,减少错误以及漏洞的发生,促进健康管理的顺利进行,并提高健康管理质量。同时,运用信息化管理技术,使得健康管理更为规范化以及个性化,最终达到防控慢性非感染性疾病的目标,提高人们健康水平。此外,基层医院在进行设备配置、人员培训等方面遇到成本不足问题时,可向有关部门申请帮助与支持,从而获取足够的项目启动资金,促进健康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4]。

2.3建立相应奖励机制,鼓励医患积极参与 由于基层医院健康管理的工作人员不能正确认识健康管理的重要意义,再加上公众对健康管理知识的缺乏,使得健康管理工作不能有效开展,因此在普及知识教育的同时,还可以增添相关奖励机制,以鼓励医患以及参与和配合健康管理工作。具体措施可通过对展开健康管理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奖励,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2.4提高后续服务,规范健康管理 目前,虽然很多医院都相应开展健康管理工作,但由于国内人口基数较大,健康管理工作流程不连贯,使得健康管理难以全面普及并出现健康管理工作形式化等问题,例如个人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出现错误以及漏洞,还有后续服务质量差等问题[5]。基层医院健康管理工作人员应利用医院丰厚的医疗技术资源,建立一个集健康咨询、宣教、监测以及评估等一体的健康服务体系,及时将体检人员的资料归档,进行综合分析,以判断体检人员的身体变化情况,及时发现体检人员的异常情况,从而加以措施干预,进而降低慢性肺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有效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

3 结论

综上所述,基层医院开展健康管理可有效改善群众生活质量,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展现基层医院的公益性,基层医院可通过开展宣传教育,增设机构以及设备,进行人员岗前培训,建立相应奖励机制,提高后续服务等措施构建健康管理模式。虽然现在健康管理还处于发展期,作用不够显著,但在医疗工作人员以及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其长远效果非常可观。

参考文献:

[1]贺媛,迭君,康健周,等.对构建大型企业健康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2,5(1):57-58.

[2]杨秀峰,张登彬.基层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探讨[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4,35(5):114-115.

[3]霍立顺.健康管理对基层医院冠心病患者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11(25):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