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项目课改教材及教学思索

高职项目课改教材及教学思索

本文作者:周彤 单位: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一、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

1、存在的问题

走出了2002年我国的职业教育就走出了职教的回落期,不仅以每年增加100万学生的速度进入到了职教的恢复期,而且职业教育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表现在职业教育除了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外还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因此可以说职业教育的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黄金时期。但此时作为职教人我们应清醒地看到职业教育中出现的一些与其发展不相协调的现象:(1)学生厌学,学习兴趣不高,教师感到上课索然无味,毫无激情可言;(2)学生通过几年的职业教育学习,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学习,但所学课程、所学内容与高等教育相比仅为理论知识内容的缩减和深度的变浅,并无太大的差别,未体现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3)受传统文化及各种因素的影响,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并不高,尽管参加职业教育的学生人数每年以令人吃惊的数量在增加。

2、解决的对策

为使目前职业教育的现状得到根本性改变,除了仍需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大力扶持外,职业教育自身更应反省,更应挖掘自身存在的妨碍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而职业教育改革的根本在于对课程进行改革。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不能狭隘简单地将课程与教学内容等同起来,课程应是指在指导者的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它体现着对培养目标的要求。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就更是体现了各行业对所需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的客观要求,这就要求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不能再采用传统的三段式学科体系中的课程体系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要了。现代的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并进行学习工作知识的课程模式———项目课程能更好的架起“理论与实践”的彩虹。

二、职业教育的项目课程

1、项目课程的理念

职业教育采用项目课程体系进行教学是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所谓项目可以理解为:一个故障的排除,一件产品的设计和制作或一项服务的提供;项目课程是指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客观存在的工作任务模块,通过对工作体系的系统化分析所获得的工作项目为单元,设置课程并组织课程内容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项目课程的内涵决定了职业教育中的项目课程是一种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它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目的对工作知识进行学习的课程模式,其目的在于加强课程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整合理论与实践,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这就要求基于工作任务对学科体系的课程进行解构,以完成工作任务、完成项目为目的的对所需知识按工作过程进行系统化重构,建立项目课程体系,开发项目课程,编写项目课程教材,进行项目课程教学。

2、项目课程与高职教育的培养对象及目标

为使项目课程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将项目课程与培养对象及培养目标紧密地、有机地联系起来。职业技术教育有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之分,培养的对象不同培养的目标也就不同,在进行教学时所选的课程、所用的教材,所施的教法也就截然不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既不同于以培养动手操作的技术人员为目标的中等职业教育,也不同于以培养理论知识型人才为己任的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出的应是能解决工作实践中实际问题的实用型技术人才,虽不要求他们具体的能砌墙、会打桩,但要求他们能正确理解设计师的意图,能正确地指挥工人工作并能正确解决工程中具体问题。由此,项目课程顺势而生,它强调知识与知识、知识与任务、任务与任务间的复杂而又有机的整体性的联系,强调课程结构与工作结构相匹配,强调正确分析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并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强调项目的完成要让学生获得一个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它以培养学生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为目标,让学生获得更加宽广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并为学生的终身职业生涯发展作好准备。目前,不仅对项目课程的理论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同时,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对各专业的项目课程的开发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并取得了一些令人注目的、较为成熟的成果,但是对职业教育的改革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对具体项目课程教材的编写及具体项目课程的教学实践中。

三、关于工程地质课程

1、工程地质课程存在的问题

现道路与桥梁专业工程地质课使用的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在编写时已贯彻了交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路桥专业教学与教材联络组在2001年7月昆明会议上,对高职教材所提出①针对性与先进性;②实用性与可操作性;③综合性与科学性的具体要求。但由于当时整个路桥专业的课程体系仍采用的是学科体系,故教材仅仅是对课程的内容做了适当的调整,减少了基本理论知识中对繁琐公式的推导及大篇幅的理论分析,对实践部分的知识内容虽力求简明实用以便于学生理解,但对这部分实用性知识作者并未浓墨重彩的予以突出,所以经过几年的实际教学实践却遗憾地发现学科体系下的此教材最终取得的效果有悖于编者的初衷。究其原由是由于传统学科体系下的课程教材,其内容编排是按知识的相关性组成的,即都是先从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地质学基本知识、岩石、矿物等)开始再深入到应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等,即便是涉及到实际运用的部分也是附属在理论中),最后再对学生进行技能(勘察)训练,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无法领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对为何要学习地质学基础知识先感到非常茫然,继而就感到毫无兴趣了。这样就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更不可能培养实用型的技术人才了。

2、解决问题的核心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必须要打破学科体系,要以人为本,建立项目课程体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开发项目课程,编写项目课程教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对“兴趣”解释为爱好或关切的情绪,而此处的“兴趣”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充满的关注和好奇的情绪。也只有有了关注和好奇的情绪所产生的动力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学生对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项目、具体问题该怎么处理,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做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充满了无限的向往,无限的兴趣。这些知识在他们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老师不说他们也是很清楚的,这种“有用”使他们认识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对所学知识的重要性的认识又让他们对相关知识孜孜以求,教学效果当然事半功倍。#p#分页标题#e#

3、工程地质课程的特点

工程地质课是道路与桥梁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工程地质学是将地质科学应用于工程实践,评价工程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预测在工程建筑作用下地质条件可能发生的变化,选择最佳的建筑场地,克服不良的地质条件,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从而为保证建筑工程的合理设计、顺利施工、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地质科学依据。我国幅员辽阔岩土类别多、分布广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结合道路与桥梁专业,修建一条绵延数十公里数百公里的公路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影响甚至决定了工程的线路走向、设计方案、工程造价、施工方法、工期长短及建成后的正常使用。按项目课程的含义完全可以把工程地质课程作为高等职业教育道路与桥梁专业的一门项目课程。但工程地质工程地质的另一大特点就是不仅内容繁杂而且在学习时还需要有许多基本理论知识支持,涉及知识面非常广。如何按项目课程的理念,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编排项目课程教材确实较为困难。

四、工程地质项目课程教材的编排

通过对项目课程理念的深刻认识、对受教育者的正确定位、对工程地质学科知识的深入钻研及对工程地质学科知识在工程实践中运用的切实了解,结合教学工作和工程实践工作经验,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编排工程地质这门项目课程教材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可按以下几点组织课程内容编制教材。

1、教学目标

工程地质课程教学的目标非常明确即:培养学生分析各种工程地质条件对工程活动的影响和制约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工程活动对工程地质环境影响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工程活动中所遇到的各种地质问题的能力;不同的能力不仅来自不同的知识,而且来自不同的知识结构。而要有效地培养职业能力,就必须把职业教育课程结构与工作结构对应起来,从工作结构中获得职业教育课程结构。

2、教材中工作任务的设计

这应是整本教材的灵魂,也是整本教材编写得成功与否的关键。按项目课程的理念,项目课程应是由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项目或工作任务为单元组成的;工作体系是一个实践体系它不是按照知识之间的相关性,而是按照工作任务之间的相关性组织的。不同的工作任务按照某种组合方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并把目标指向工作目标的达成,工作结构是客观存在的,而非人为构建。项目课程的工作任务一定要与实际工作过程工作任务相匹配。

3、教材编写的规划设计

结合路桥专业整本工程地质教材可设计为:建设一条穿越各种工程地质条件绵延数百公里的公路,以公路施工穿越各个特定工程地质条件地区不同工程地质单元时可能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主要单元工作任务,以一条公路把各单元工作任务串联起来,组织编写工程地质项目课程教材。

4、教材编写的原则

在工程地质项目课程教材的编写中,应以各不同工程地质条件来分章,以公路通过特定工程地质条件地区不同工程地质单元时,可能会遇到的对公路或桥梁施工产生影响的工程地质问题入手到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继而到施工时采取什么措施可减小或消除这些问题再到相应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公路后续营运养护可能会产生怎样的问题,施工中可预先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最后是工程施工对工程地质环境产生怎样深远影响的问题。以这样的问题即工作任务来循序渐进地,层层剥开,层层深入地编写各章下的各节,来发现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揭示问题的本质真相,阐述其理论原理,论证正确的科学观点,研究实施对策,探索未知世界,达到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

五、工程地质项目课程的教学

教育工作最终要通过师生间的教与学即教学活动得以实现,从另一方面也可以认为项目课程的教学效果是检验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还应就工程地质课程的教学谈几处注意点:

1、在教法上,要特别注意对“衔接语言”的运用不仅要自然地将问题个个引出层层推进,还要将理论与实践巧妙结合更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先给出公路施工时穿过的特定工程地质条件,并启发学生去发现这种工程地质条件会对公路或桥梁的施工造成什么不良影响,可先让学生观看录象或多媒体幻灯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主动去论证为什么会出现与其它不同工程地质条件下不同的工程地质问题,再指导学生积极去找寻解决这些工程地质问题的正确方法和具体措施,继而自然地将学生引入对路段所处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公路建成后的营运有什么不利影响的思考中,同时学生自然会积极主动的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鼓励学生深入探究工程的建设对工程地质环境会有怎样深远的影响,在工程建设中要怎样做才能达到工程建设与工程地质环境的高度和谐,至此一个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一个章节的教学工作才结束。

2、重视多媒体教学。对一些涉及到的地质学基础知识和工程地质条件对工程对人们的生活造成的不良地质作用,甚至是灾难都可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声音、图片、影像等所营造的图、文、声并茂的教学情景其一可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其二可增强学生对不良地质作用危害的认识,其三可加深学生对工程地质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当然还可以有效地提高有限教学课时的使用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在教学中不应过分强调这是理论知识那是实践问题,而是应在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时涉及理解性理论知识,在寻求问题的解答,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涉及“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进行反思性思考时,不仅要有实际经验参与更要有理论知识来支持,这种由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过程,应做到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非常自然地衔接。

4、在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及“为什么要这样做”时,对一些理论知识的阐述要掌握实用和够用的原则,切不可展开过多过深。与工程地质课程相关性不很强的有关内容可作为拓展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引出课题,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去翻书查资料,采取讲座、讨论的形式进行学习。

5、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师生间的互动,很多时候都可以采用课前布置任务(给出特定的工程地质条件,问:公路或桥梁施工时会出现什么问题?为什么?怎样解决?等等)做为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后得出结论,下次上课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畅所欲言,开展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教师则由“讲授者”转变为“指导者”,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和必要的帮助。#p#分页标题#e#

6、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要对工作任务本身做详细的阐述,为理论学习提供坚实的载体,要让学生把重点放在完成工作任务上,而非具体的知识上。随着一个个工作任务的完成,学生能切身体会到学确已至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不知不觉中就被调动了起来,不知不觉中已实现了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自然过渡,不知不觉中不仅使学生完成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再到感性认识的认识飞跃,而且还使学生实现了从学习者到工作的角色转换,学生还在不知不觉中完全掌握了工程地质课程的所有知识点,更为重要的是随着迎来的一个个工作任务,到一个个问题的出现和探究,再到一个个问题的迎刃而解,学生对工程实际中所遇具体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得到不断地培养、很大地提高,对学生这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正是职业教育急需要作到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