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教学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体育教育教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体育教育教学

体育教育教学范文1

关键词:改革;小学体育;教育;教学

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下,全社会更加注重中小学学生的素质教育问题。体育作为开展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方式,能够增加学生的身体素质,开发学生的智力,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由于小学体育长期受到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当前小学体育未能体现出教育教学地效率与质量。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受到了教育界较为广泛的关注,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必须对此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1创新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让体育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应培养学生具有终身体育的意识,让学生逐渐养成热爱运动的良好习惯,教师在体育教育教学中,较少会依据学生学习体育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教学,而且“一致性”的体育教育教学目标与任务,也难以适应学生个性化的体育学习需求,从而影响到学生体育意识。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中,想要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可围绕下述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创设多样化的体育教学内容。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学习的实际情况,创设多样化的教学内容,通常不少于3~4个运动项目,并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切入,让学生能够从各个方面来获得提升。例如,在开展篮球教学时,教师可安排“跑动传球”“带球过人”“三步上篮”“篮球比赛”等篮球运动项目,拓展篮球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通过篮球基础、攻防训练、团体竞赛等多样化的体育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篮球水平。第二,创设游戏化的体育教学内容。在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生性好动,对游戏化的教学较感兴趣。因此,教师可创设游戏化的体育教学内容,让学生寓教于乐的进行学习。并让学生在充满趣味性的学习方式当中,让学生能够学习与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例如,在传统的队列训练的教学方式中,学生会感到学习较为枯燥乏味。教师如果能够将此训练进行游戏化,可让学生练习火车纵队、雄鹰展翅等队列练习,充分激发起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习积极性。第三,创设生活化的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源自于现实生活,不少体育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具有紧密联系,想要做到体育教学内容生活化,可创设生活化的体育教学主题,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郊野拉练,在度假区游乐场内进行“体育铁人三项比赛”,通过在游泳池的水域游泳、公路自行车、公路长跑,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比赛。由于是在现实的生活情景当中进行体育运动,可让学生在生活化的体育教学内容中,锻炼学生的体质的同时,也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自身的意志力。

2开展高效体育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体育的兴趣

首先,我们通过运用情境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教师可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从而身临其境的感受与体会情境,教师在教学当中,可让学生通过自身所扮演的角色,来让学生充分融入到教学情境中,并在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使学生快乐的学习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教师可依据小学生具有较强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学习心理特点,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当中,较好的融入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中。例如,教师在让学生练习短跑训练的教学内容时,以往传统的短跑教学形式,较多的是让学生进行跑动练习,学生会感到训练的过程较为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创设通讯员传递战场情报的主题情境,充分激发起学生作为“小军人”的想法,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具有使命感,并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短跑训练当中。其次,我们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体育的兴趣。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可充分运用多媒体影音结合的方式,来将教学内容生动有趣的展现出来,给予学生进行体育知识学习,以及体育分解动作的讲解。例如,在跨栏训练当中,如果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对学生进行集中授课,学生难以有效的学习与掌握跨栏跑的技巧,如果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跨栏整个技术动作,并做好相应的跨栏跑分解示范动作,能够让学生直观形象的了解到腿部如何“攻栏”、如何“跨栏”,手臂伸臂动作如何与腿部的“攻栏”“跨栏”动作相互协调。再学生通过视频学习跨栏知识之后,让学生能够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一幅整体性的跨栏技术动作图,教师再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就能够取到良好的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学习与掌握跨栏的知识与技巧。

3进一步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彰显出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

在以往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完全由教师进行教学,学生仅是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而实行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就必须优化体育课堂,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首先,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兴趣点,有针对性的创新体育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可在体育教学中灵活采用分层教学方法。在长跑训练当中,教师可依据学生不同的体能,将学生划分为高、中、低三种不同的体能层级。在教学中,对于同样的1500m跑,教师可设置不同的达标时间。让处于不同体能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达标,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就的同时,也能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其次,充分发掘学生的实际需求。在体育教育教学中,由于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经历,因此,也体现出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之前,必须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学生想要达成的体育学习目标,并预设几个体育运动训项目,可使学生按照自身的兴趣爱好来选择相应的运动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体育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当中。例如,教师可在体育课前,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体育的实际需要。一些学生想要重点锻炼手臂力量,教师即能相应地为其设置引体向上、铅球、举重等运动项目;一些学生想重点锻炼身体的协调性,教师就可相应的为其设置跨栏、跳高等运动项目;一些学生想重点锻炼自身的肺活量,教师就可相应的为其设置长跑、潜泳等运动项目。在划分好运动项目之后,教师应尽量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较好的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与任务。在小学阶段,要想贯彻落实小学体育教育是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就必须围绕创新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让体育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开展高效体育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体育的兴趣;进一步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彰显出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从而充分体现出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效性,提升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够获得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玉梅.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策略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6,6(11):68-69.

[2]黄全林.浅谈如何改革小学体育教育教学[J].当代体育科技,2014,4(36):119,121.

体育教育教学范文2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路径选择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快速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精力充沛,活泼好动,进行体育锻炼对于学生今后的身体素质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拥有健康的体魄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基础。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是促进学生体魄的重要教学内容,教师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不断探讨其教育教学改革方法。而在探讨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方法之前,教师首先要针对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探索。

一、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现阶段,在素质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下,体育课程教育教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依然采用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这导致学生从内心深处抵触继续课程,也有一些学生认为体育课程就是放松和玩耍的课程,由于这种错误的认知使得学生在体育课程上对于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缺乏兴趣,由于学生难以主动参与到体育课程中,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未能关注到学生的这些特征,在采用的教学方法上未能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最终导致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不高,影响了体育课程的功能和价值发挥。

(二)忽视学生基本功训练。体育课程作为强健学生体魄,树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学科,只有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拥有强健的体魄,进而提高体育课程学习效果。但实际上,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认为基本功训练浪费时间,无法完成既有的教学进度和计划,因此教师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淡化体育基础知识,并且采用生硬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这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了难以学习的观念,最终对体育课程产生畏难情绪,也影响了体育课程的学习。

(三)缺乏体育课程特色。大多数教师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按部就班地根据教学大纲和体育教学计划进行授课,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从一到六年级学习的内容相差不大,这使得学生在长期重复的学习与训练过程中失去学习兴趣。大多数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缺乏建设特色体育课程的意识,导致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落后,无法满足现阶段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需求。因此,只有教师关注到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并且在改革的过程中制定相应的策略进行优化,这样才能够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体育课程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价值,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二、体育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是发挥体育课程价值的必由之路。在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育教学是塑造学生价值观念,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学科。素质教育下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体育课程作为促进学生身体素质,锻炼学生意志品质的重要学科,只有不断优化课程教学方法,积极应用新的课程教学理论提高课程教育教学的效果,这样才能体现体育课程教学的价值。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体育课程教学的内涵不断充实,课程教学方法越发多样,只有教师积极进行改革应用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才能够展现体育课程的价值。

(二)是培养学生体育爱好的有效手段。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世界产生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世界、维持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中借助体育课程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对于促进学生的终身成长起到重要作用。在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忽视体育爱好的培养,只是呆板的进行授课。而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当结合新时展对学生的需要优化体育课程教学,积极促进体育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以体育课程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终身学习的体育意识,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是时展对体育课程提出的要求。进入新时代以来,社会发展越发快速,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人才具备专业技术与能力,更要具备较强的精神和体魄,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小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在小学时期,通过有效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多种能力与素质,这样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当前时代对学生的要求审视体育课程中存在的不足,挖掘体育课程教学的新内涵和新方法,并且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进行优化,在实践中积累宝贵经验,使得体育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三、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路径选择

(一)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是学生维持学习活动的关键。在小学体育课当中,只有学生对体育课程充满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进而在体育课程中掌握体育知识,习得体育技能。因此,教师在小学体育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路径的过程中,要关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在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之前、课堂教学环节中、课堂教学之后都体现出体育课程的趣味性,同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可以通过体育游戏、体育故事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情境使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对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充满期待。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组织学生进行各式各样的体育游戏活动或者组织学生参与友谊竞赛,在这种相互竞争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主动的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体育教育教学效果也能够使学生感受到体育课程的魅力。而在课程结束之后,教师要优化学生锻炼的方式让学生利用自己生活中常见的场地以及生活中常见的器材,使学生在自主锻炼的过程中既能够对所学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进行复习,又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除此之外,在培养学生兴趣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发挥体育课程的作用,在促进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更要创造性地将学生的早操、午间操与体育课结合起来,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才能促进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例如教师可以在午间操活动中,将传统武术融入午间操活动,用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并且在体育课堂上教会学生相应的武术动作和技巧,这样学生能够在午间操活动中进行锻炼,用这样的方式也能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更好的促进体育课程的改革。

(二)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当前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教师在促进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也可以创造性地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体育教学,促进体育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线上教学模式,通过线上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体育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运用于体育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体育技能的掌握。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技能训练时,可以利用录像设备将学生的动作记录下来,然后通过信息技术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在反复观看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没有掌握的动作技术和要领,从而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与改进,这种方式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效果。

(三)不断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长期以来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严格按照体育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未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需求均有所变化,这就需要教师在体育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针对体育教学内容有所筛选,不断选择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体育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具体来说,教师要将体育教学中的旧、繁、难内容删除,为学生增添一些适合当前体育学科发展的新内容。同时,教师在丰富体育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增添相应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在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中,不断的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四)打造特色体育课程。打造特色体育课程是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当研究体育课程的特色发展方向,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挖掘本地区的特色体育项目,或者将民间体育项目和民间游戏融合到体育课程中,结合体育教学的要求,打造具有特色的体育课程内容,以这样的方式,能够找到体育课程教育教学发展的新方向。同时,教师也可以将不同学习兴趣的学生划分到一起,让这些学生系统性地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将体育变成学生的特长,这样也是打造特色体育课程的有效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将对足球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在体育课程中让学生进行足球训练,以此打造足球特色班级和足球特色课程,用这样的方式形成一种带动和示范的效果,也是促进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也面临诸多问题,影响了体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因此促进体育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促进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分析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要研究当前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在顺应趋势的同时制定相应的改革策略,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的改革效果,使体育课程通过改革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和价值。

参考文献

[1]谢丹.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探究[J].幸福生活指南,2019(19):207.

[2]王凇.浅谈如何改革小学体育教育教学[J].北方文学,2015(12):207.

[3]黄全林.浅谈如何改革小学体育教育教学[J].当代体育科技,2014(36):119–121.

体育教育教学范文3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

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摇篮,高校是正能量得到传承和发扬的关键环节之一,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必然会对学生是否能够全面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对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是否正确树立也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在当前随着教育改革和教育理念不断深入,对于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从当前的现状显示来看,高校大学生呈现出身体素质持续下降的趋势,因此这就给当前体育老师顺应时代要求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达到提高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日渐提高要求的体育课堂,体育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完善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当前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教师资源未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

学历是作为高校的师资力量以及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参考性以及可靠性。从当前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学历状况来看,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据的比例较大,甚至也有部分体育教师拥有博士学位,目前,在高校任教的体育教师最低学历也是学士学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情况已经不足为奇,并且他们也拥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同时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储备。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体育教师“所教非所长”的现象,即在高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所应用到的技能往往与教师的研究方向存在着较大的偏差,这也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情况,从而导致了教师无法充分发挥其特长和优势,教师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的严重后果,甚至会造成了体育教学效果不佳、与所期望的效果存在着较大差距的情况。

1.2专项技术分析能力不足

在当前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青年体育教师是高校体育师资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大部分青年教师所任教的课程种类非常广泛和繁多,而且普遍与他们的研究方向也存在着不一致,这就导致了他们无法对自己所擅长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入研究,从而高校体育课程缺乏相应的学术研究成绩,导致了青年教师自身的综合能力素质有待加强,在理论基础知识方面存在着水平不足等现象。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对于专项技术教学的分析能力有待于提高,无法激发学生学习该门体育课程的兴趣,从而导致了高校体育教学课程的质量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1.3日常教学缺乏辅助性练习

在高校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讲解传授体育知识主要是对于教学内容的重点内容以及核心内容较为重视且着重强调,但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往往缺乏相应的指导。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说,日常辅助性练习对于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体育相关知识、熟练掌握相关专业技能能够起到关键性的铺垫作用。通过日常的辅助性练习,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专业技术技能,而且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使得体育教学效果和质量能够显著提升。但是从目前高校的体育教学现状来看,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往往缺乏指导,学生的日常训练量无法达标,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1.4教学方案的及时性无法得到保证

现阶段,随着高校教育理念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顺应时展的要求,教学方案也应该随之进行更新。但是在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所制定出来的教学方案往往过于陈旧,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过于单一,缺乏相应的创新教学。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案往往使得体育教学课堂过于枯燥和乏味,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激情,从而使得高校体育教学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1.5高校体育教师培养方式较为单一

通过对当前高校对于体育教师的培训方式进行调查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由于体育课程在高校中所处的位置,所以每年公派去外校进行进修学习专业相关体育知识的体育教师是极少的一部分,同时由于体育教师工资等原因,体育教师也不大情愿自费出去学习和交流。培训的方式主要以校内自培为主,主要通过老教师或者相关专业教师传授相关的专业知识的手段进行培训,培训的方式较为单一。同时,当前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中,但是可以发现互联网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其优势,高校体育教学中国网络课程的培训方式还远远没有普及。即使部分高校已经采取了网络课程的培训方式,但是由于处于初步阶段,从而使得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还不够完善,一般情况下只有大学体育和健康访谈等基础类培训课程,但是缺乏专业技术类课程。所以,为了有效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高校应该丰富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的培训方式和手段。

2提升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的措施

在当前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学想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师必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式来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从而顺利的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使得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的体育教学质量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主要包括编写教案的能力、表达的能力、教学方法选择的能力、课堂组织能力、体育科研能力等,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2.1体育教师独立编写教案的能力

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否认真、专业素质是否合格、教学水平是否达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价方式是教案的质量。所以,教案的质量最直接的反应了教学课堂的质量和效果。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非常明确和突出,自身也具有非常鲜明的教学特色,教学步骤的层次非常简单清晰。因此,为了取得良好的体育教学目标,作为高校体育教师在授课之前,必须编写一份高质量的体育课程教案,教师独立编写教案的能力也是体育教师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的一个具体体现。在编写体育教案之前,教师必须对自己所教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所能够承受的最大训练强度等有一个充分全面的了解,对于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以及教学难点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这些基础上对于课堂所需要运用的运动工具、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教材等要有全面熟悉的掌握,从而使得每节体育课程的教学步骤都能够合理科学的进行安排,充分调动体育课堂的气氛,全面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的目标。

2.2提高体育教师的表达能力

高校体育课程是以动态教学为特色的一门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教学手段是以亲身示范为主,但是,体育教师良好的表达能力对于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口令清楚准确、声音带有节奏感、讲解流畅以及身体和口头表达的配合度等等都是口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示范作为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教学技能之一,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之一。所以,高校体育教师要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例如对于打拍子等口令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必须学会如何进行有节奏的讲话等来提升体育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

2.3培养体育教师有效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

教师学会如何有效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是教师所必需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评价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否达标和合格的评价手段之一。因此,在高校体育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具体的情况,并且有针对性的制定或者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得所实施的教学方案能够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高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不同的体育班级以及不同的上课时间,从而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等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完整训练法、加难训练法、减难训练法等不同的训练方式,基础差的学生可以接受到基础性的训练方式,基础扎实的学生可以进行高强度的训练方式,从而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取得良好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2.4提升体育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

体育教学课堂与其他普通的教学课堂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其他教学课堂一般情况下都是在教室里进行教学的,上课的环境较为封闭,这样教师在教学环境是比较安静的,教师可以很好的掌控课堂的纪律。但是,体育教学课堂的特点之一是在比较空旷的操场上进行的,课堂的纪律就较难控制和掌握,这就对体育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如果教师没有很强的课堂组织能力,这种情况就会导致体育课堂纪律散漫,不仅仅教学效果和质量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同时更严重的是学生的人身安全也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体育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对于体育课程是否能够成功顺利的开展起到一定的决定性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加大对课堂组织能力的重视程度,可以从队伍的调动能力、队伍的号召能力、学生练习时的保护能力以及组织能力等多方面加大培养力度。

2.5提升突发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

在高校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课程一般情况下都是在操场等室外进行的,这样的教学环境决定了学生的注意力以及集中力会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果在外界发生了某些突发事件或者出现了扰动等现象,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会对体育课堂的秩序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更严重的会对学生的身心也会造成一定的创伤。所以,在进行体育教学前,教师要对发生突发事件时的应急措施等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构思,制定好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同时,当真的有意外事件发生的时候,教师必须要时刻处于镇定的状态,稳定好学生的情绪,冷静地面对所发生的一切意外情况。

2.6培养体育教师的体育科研能力

在当前随着教育理念和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对于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作为一名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师,除了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专业的体育技能之外,体育教师必须还需要具备丰富和扎实的理论知识储备和真才实学,并且要具备科研能力、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同时,体育教师也不能够墨守陈规,学会与时俱进,对于自身所具备的体育知识体系要经常进行审查,不断完善和补充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并且经常要开展科学性研究和教育教学研究等工作;将研究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紧密结合,具备能够对学术文章进行指导和改进的能力,并且同时拥有翻译外文体育资料以及教材编写的能力等。

3结语

在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进程中,高校应该加大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重视体育教学在当前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下的重要地位,可以通过增加经费支持、改善高校体育设施及环境、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举办体育教学讲座、增加体育教学交流机会等方式全面促进高校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通过提升自身独立编写教案的能力、注重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提升体育教师合理选择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方案、加强课堂组织能力、突发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以及体育科研能力等,从而全面促进当前高校教师体育教学教育能力的培养,达到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显著提升的目标,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的终极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于素梅,石雷.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阶段性结构体系建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5-18.

[2]劳中兴.新世纪体育教师教育梦里亟待提高[J].体育科技,2001(1):89-92.

[3]傅银鹰.高校体育教师教育科研应突出实践性[J].四川体育科学,2002(1):40-41.

[4]孙黎,陈芳.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几点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7):211.

[5]刘茂昌,段兴军,毛建民,等.我国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培训的“实然”与“应然”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5(2):8-10.

[6]李同彦.普通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4(4):14-16.

体育教育教学范文4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及手段都很难适应二十一实际人才培养的要求,出现了体育人才供需脱节的现象。如何从实际需要出发,改进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体育文化和运动水平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高校体育教学现状,浅析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实践。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实践

体育运动是人类在自然运动中发展起来的运动和竞技项目。任何一个体育运动项目多少都涵盖了走、跑、跳、投等基本运动形式,把体育运动作为发展身体素质的训练方法,不仅锻炼价值较高,而且具有很高的欣赏与竞技价值。体育运动是完善运动技能、培养运动人员意志、提高训练水平的主要手段,也是高校体育为“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的主要服务内容与方式。

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内容改革现状

1.1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体育课程内容现代化是增加了部分当代竞技运动项目,丰富了较实用的健身教材,完善部分体育基础理论教材。它的实效性是加强了高校体育教育的基础知识传授和基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最基础以及应用广泛的体育知识技能,以训练为手段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打好全面的体育运动基础;它的趣味性是学生对体育运动或者课程感兴趣的程度。这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了解体育教学内容的知识和实用价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创造性的学习。

1.2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设置基础化

体育基础知识是最稳定持久且不易老化的部分。当代科技高速发展,一个高校学生在求学期要掌握全部现代体育知识是不可能的,只有加强对体育基础知识的学习,才能提高适应能力。

1.3竞技运动项目的体育教育化

竞技体育项目起源人们生产劳动、生活和游戏,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发展。竞技体育运动在育人方面更深刻,使教学内容更富有内涵,更全面地揭示人的本质规律。竞技体育运动在高校教学中产生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以培养体育人才为主要教育目标的高校,竞技体育运动是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教学内容。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都是以竞技体育运动为基础进行创新教学,并取的了很好的效果。

2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2.1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教材化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载体,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了体育技术、体育教学、体育健身、体育竞赛组织和规则裁判方法等。但就广义的体育教学内容来讲,单纯的教材内容又缺乏动态性,不能体现体育终身教育思想和反映体育课程作为一种文化的具体内容。因此,必须从文化的角度把各个项目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全面系统的融入到综合素质教育之中,开发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身体素质,教育学生在运动的特殊环境下去掌握不同时间、空间自身运动规律和社会需求的多种能力。

2.2运用“教学—赛制”教学法

“教学—赛制”教学法就是掌握技战术并应用于学习生活中,这种教学方法是体育技能与学习两只之间的有机结合,也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中在掌握体育基本技能技术后才进行教学比赛的教学模式。在体育竞技比赛中体育教师首先教授单个体育技术,然后再组合串联技术,在体育竞技比赛中不断加强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和体育文化知识认知水平的提高,最终形成终身体育观的思想。是学生在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今后的体育事业打下坚实基础。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只是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及技能的培养,还需培养学生对体育教育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并积极参与其中。高校体育教育应该重视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这是当前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要激发学生长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2.3逐步形成“开放式教学模式”

现有的体育教学设施能否满足办学条件和扩大招生的需要,不应盲目的制定招生计划。就我国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专业来讲,必须从社会对体育教育人才需求为出发点进行分析,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深入开展,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已是饱和状态,而社会体育指导人才却非常缺乏。根据这种情况就应当组织研讨,面向社会,按需培养。

2.4优化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方法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主要方式。现代体育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结构优化是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当前技术学科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线进行教学方法结构优化,就是指各种教学方法优选或者有机组合,使教学方法最优化。

3结语

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让学生在竞技比赛中掌握体育教学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在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中应重视对体育运动深层次的教育价值挖掘,教学内容知识传授理论知识而不教实际用途,让学生学会技术反而却不会运用,导致“体育终身教育”思想不能落实。因此,当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需要稳步推进,对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作者:张晖 单位: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田象迎.对山东省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优化研究[D].济宁:曲阜师范大学,2010.

体育教育教学范文5

随着教育的全面深化改革,社会分工在不断的细化,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他们拥有超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更需要人才具备健康的体魄。本文通过对新课改中职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本着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满足学生对体育的需求,给中职体育教学改革提出合理的改革对策,全面的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

中职体育;教学;问题;对策

体育教学作为中职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职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体制的增强、综合素质的提高、缓解课业的压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开展体育教学,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身体体质,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疏导学生的心理,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然而,目前我国现阶段的中职体育教学的理念还比较陈旧,没有跟上新课改发展的步伐,中职体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阻碍学生体育素质能综合能力的提高,影响体育教学的进一步优化改革。因此,以下就针对中职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新课改下中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教学观念落后

在我国,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学生面临的升学压力在不断的加大,所以一般学校会了保证文化课的学习时间,而削减体育教学的时间,忽视了体育教学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现实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在课堂上只是机械地传授体育知识和动作,缺少师生之间教学的互动,让学生被动的接受,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导致教学气氛不活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不注重学生身心的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需求。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教学的模式通常有两种极端的方式,一是对于专业体育系学生,学校了为了培养出优秀的运动性人才,而过分的强调体育的竞技性,而忽略了学生的体育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发展;二是,对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学生对这些学生的要求就是文化成绩要好,过分的重视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个性发展的需求。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的心理和抵触情绪,容易让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消极化,体会不到体育精神的魅力,在进行体育活动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大大的降低了学生上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材选择不科学

新课改下,对中职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教学理念,要求学生通过体育学习,不仅能增强体质,同时能增强学生的体育素质和综合能力。而在现实的体育教学中,在教育事业如火如荼的开展下,中职体育教学还处在原来的滞后、止步不前的状态,跟不上教学事业前进的步伐。尤其在中职体育教学的选材上依旧墨守成规,没有很好的融入新课改的教学的新思想、新方法、新理念,还是原来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跟不上时展的步伐,满足不了新时代社会对人才提出的新的要求。中职体育教学中,用来进行体育教学的教材多而杂,对于教材的选择上比较随意,没有进过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教学的目标不明确,没有完善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体系,忽视了学生身心协调发展,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氛围差,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学生评价体制不健全

目前,在绝大多数的中职学校中,中职体育教学体系任然沿用传统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评价缺少全面的考察,单纯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缺少全面性和科学性。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由于每一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兴趣都不相同,地区的差异性比较大,如果对每个学生的评价都采用同样的标准,就缺少合理性的考虑,导致学生的成绩都没有理想的那么高,影响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因此,学校应该根据学生实际发展的特性,采用科学化的评价标准,使用全面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进行全面的考察,激发出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兴趣,确保教学评价体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二、中职体育教学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为了让中学体育教学走出当前的困境,我们应该对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转变。让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深入到每个中职教师当中,将快乐学习,健康第一作为教学的基本理念,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可以放松自已的心情,尽情的享受体育活动带给他的快乐,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培养他们兴趣爱好,实现身心和教育的完美结合,让学生拥有一个积极面对生活的心态,实现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体育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推动教育改革的发展,体育教育评价体系的主要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要要充分的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其次,要求评价内容多样化;最后,要求,评价方式多维性。

结语

体育教学在中职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体制的增强、综合素质的提高、缓解课业的压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的教育改革不彻底,在教学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对于新课改的推行都有很大的影响。这就需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用新的教学理念,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表现,不断的优化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并健全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只有不断的优化改进,才能保证中职体育教学效果得到优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才能得到显著的提升。

作者:张敏 张磊 单位:新乡幼儿师范学校 新乡市第七中学

参考文献:

[1]游智德.浅析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3(34):423-424.

体育教育教学范文6

对目前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实践基地运行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建设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议:(1)完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2)改进管理体制,统筹整体规划;(3)保障经费投入,加强队伍建设;(4)调整课程结构和集中实践时间。

关键词:

体育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近年来,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专业教学实践活动已经成为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开展“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的文件,推进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不断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体育教育专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其特有的运动技能训练型实践教学区别于非体育学科,教学技能应用型实践教学区别于其他教育学科,生理、解剖等实验课程的实践教学又与生物、医学等专业区别较大。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社会对体育行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学实践基地作为重要的实践教育平台对于教育目标的达成,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在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必须结合专业特点,顺应社会需求,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

一、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实践基地运行现状

(一)目标体系单一,内容体系不完整

实践教学与其它教学活动一样,不能脱离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但目前体育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仍大多集中在运动技能训练、教学技能学习、教育实习方面,培养目标单一,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方面,传统的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普遍受到重视,并把这些内容作为毕业的必备条件,但是校内见习、校内实训、教育见习、模拟课堂等重视不够。

(二)管理不科学,规划不合理

校内见习、实训基地管理松散,见习形式化、实训内容随意化,难以保证见习和实训的效果。教育实习学生管理很多时候由本校指导老师和实习基地指导老师以及辅导员共同负责,然而在实际的实习过程中并没有因为管理人员增加使实习过程易于管理,反而会出现三不问的管理真空阶段。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因缺乏合理规划,重实习轻见习,重校外轻校内,重长期轻短期,重建设轻管理,基地建立与撤销随意化等,未能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践育人作用。

(三)经费不足,师资局限

经费投入方面,普遍存在未能列入年度预算进行项目化管理导致前期投入不够、中期保障不足等现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多为专业教师兼任,辅导员协助管理,无专职实践教学指导老师,且大多对中小学体育课的实际状况和社区体育开展现状以及和健身会所运营并不了解,传统的学校体育相关实践教学组织较好,但社会需求较大的社区体育指导、健身教练技能等方面的实践教学因师资原因,效果不理想。

(四)课程安排及实习时间不灵活

校内见习和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课程安排,通常是以传授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为主,不同课程之间的实践教学缺乏统筹规划,实践教学所占比重不足且更多地停留在运动项目学习、运动技能练习层次上,实践教学方式陈旧,缺乏创新,忽视了教学组织、指导健身、赛事组织与裁判等实践能力的训练。校外实习时间安排不灵活,大多采用集中实习的形式,未能区别对待,充分考虑学生考研、考公务员等实际需求,以致教育实习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二、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建议

(一)完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

以体育教师的人文素养与行为规范为主体,结合体育教学、竞赛组织、裁判、健康咨询、锻炼指导等能力确定实践教学目标。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实践教学目标和学生就业方向的密切联系,可进行模块化目标体系设计,将学校体育教育、群众体育健身指导、健身会所教练技能、竞赛组织与裁判等培养目标具体化,并通过丰富实践教学内容达成实践教学目标。“通过在理论课以及技术课的教学,训练学生具有体育教师基本素质。通过集中培训,引导学生注重教育教学能力养成,塑造深厚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科研能力、竞赛能力等专业能力”[3]。紧扣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社会需求,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通过教案、教学设计、说课、模拟授课等教育技能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教育技能。举行各种运动项目技巧赛、多媒体课件、说课、模拟授课强化学生的各类实践能力。利用校内田径运动会及其他单项比赛,提高学生的竞赛组织及裁判能力。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的实际授课环节,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目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除中小学体育教师外,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从事健身会所教练、单项体育俱乐部教练、体育行政管理岗位等工作。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也应随之进行调整,丰富团操、私教、单项教练员、体育管理等方面内容。

(二)改进管理体制,统筹整体规划

设立校、院两级实践教学质量评估工作体系,学校教务处设立实践教学质量评估组,并积极邀请基地单位参与,共同制定明细化的考核指标,定期共同对实践基地工作进行指导和考核,尤其在教学实施和过程监控方面积极争取实践基地单位共同管理,以保证实践基地的良好运行,达到预定的实践育人效果。坚持“互利双赢”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规划原则,实践方案制定初期就要邀请实践基地单位参与,在实践教学目标、内容等方面充分考虑基地单位需求。校外实习基地通过定岗实习、委托实习等形式缓解体育教师不足的矛盾、学校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注重校内实践基地建设,通过校内实践基地的实践教学为校外集中实践做好充分准备,通过校外集中实践检验校内实践基地教学效果,加强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上的衔接,避免出现校内校外实践教学脱节、重复的问题。注重示范性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注重规模、实力、管理模式、实习效果以及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通过示范作用,推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断向前发展。丰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类型,除传统的学校周边中小学教育实习基地外,增加健身会所、单项体育俱乐部、体育行政机关、社会体育团体等作为教学实践基地,鼓励学生根据就业需求确定实习点。

(三)保障经费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将实践基地建设经费纳入年度预算,进行项目管理。对指导老师参加各类专业相关培训,校外实践基地指导老师业务培训,经常性的邀请体育专家和体育界知名人士、中小学一线教学名师、健身行业教练进行讲座,积极组织体育宣传进社区和健身咨询等等活动组织给予充分的经费保障。多渠道拓宽实践基地建设经费来源,将实践基地建设和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及其他各类教研、科研项目密切联系,通过研究经费解决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各类项目研究成果更能够对实践基地的运行和发展起到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作用。争取健身会所、单项体育俱乐部的经费支持,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尤其对于健身会所、单项体育俱乐部来说,也是一个校企合作的良好模式开端。目前已有不少健身会所、单项体育俱乐部通过和高校合作,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在大程度上解决了教练短缺、理论指导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即为毕业生拓宽就业途径,也给实践基地单位提供稳定而专业教练师资,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践基地建设的经费紧张问题。实践教学队伍是建设好实践基地的关键,要积极吸收了解基层体育实际情况的教师加入实践教学团队,聘请特级教师、体育学科带头人担任外聘教授,选任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实践基地单位人员做指导教师,鼓励教师进行挂职锻炼和参加体育行业特有职业培训。对于本校的实践教学指导老师在职称评定、绩效考核、职务晋升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对外聘的实践教学指导老师,在专业培训、产学研合作以及课酬方面给予激励,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实践教学队伍中。

(四)调整实践教学课程结构和集中实践时间

尊重专业课程的教学规律,科学制定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四年的教学课程结构,避免产生各学科分散教学、实践内容重复、流于表面形式的弊端。实践教学课程设置要遵循循序渐进、学以致用的原则,同时注意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校内实践课程和校外集中实践的衔接,建成理论课程--校内实践--校外实践的合理课程结构。根据社会和学生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校内见习、实训基地增加微课教学、健身指导、赛事组织与裁判能力技能相关教学安排,校外教育实习基地增加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和竞赛组织等内容,校外健身会所、单项体育俱乐部类型的基地随时关注业内动态和行业发展趋势,及时更新实践形式和内容。集中实践安排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多种实践形式供学生选择,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保障整体的教育实践效果。比如可以采取分段集中实践的形式,在大二至大三期间,通过“专业实践周”的形式,在一系列的短期集中实践达到预期目标。可在集中校外实践点选择前进行教学技能考核,教学技能考核成绩优秀的同学可申请自主实践,自己联系实践单位,在集中实践结束后,通过实践答辩形式,检验自主实践效果,还可以积极争取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及其指导老师支持,给学生提供多时段集中实践安排进行选择,方便毕业年级同学根据就业或升学意向,合理安排个人时间。

作者:王暐琦 石有武 单位:阜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部门.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教育部网站

体育教育教学范文7

关键词:教师资格;体育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2011年,教育部选择了浙江、湖北2个省份试行了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2014年继续扩大改革试点范围,2015年在全国铺开,实现常态化。据教育部统计,在前2年的试点工作中,共组织4次全国性考试,6个省份参加考试人数28.08万人,通过7.72万人,通过率27.5%。而在试点前,各试点省份考试通过率一般在70%以上。改革试点的内容包括教师资格考试的标准和考试大纲统一,建立试题库,按照高考形式进行组织等等。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就是全国范围内实施师范生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这一规定。该制度对原有的师范专业冲击最大。因此,调整专业培养目标,重新思考专业发展显得非常迫切而重要[1]。作为以培养合格中小学体育教师为主要办学目标的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从2015年开始,也必须参与教师资格全国统考的改革,有从教意愿的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必须在通过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并获得教师资格证的基础上,才有条件参加地方组织的教师招聘考试,因此,教师资格全国统考成为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面临的第一个就业门槛,体育教育专业如何顺应历史和社会的潮流,为毕业生创造更好的就业条件,既关系到千千万万毕业生的幸福与前程,也关系到自身的生存及社会声誉。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及地方教师招考制度的实施,对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传统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从教师资格统考及教师地方招考的实际出发,及时调整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现状,才能适应国家及社会对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也为自身的立足及生存创造更好的条件。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与考试大纲,全国教师资格统考内容包括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能力、教师素养、片段教学、普通话等,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更加注重联系中小学的课程改革实际。因此,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

1重新构建教师教育类课程体系,重视教育知识与能力的灌输与培养

长期以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不需要通过教师资格统一考试即可获得教师资格证,而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民族传统体育等专业的学生需要通过省一级统一组织的教师资格考试。因此,传统体育院校包括体育教育专业只是相应地开设“教育学”“心理学”“体育教材教法”等简单的教师教育类课程。从2015级学生开始,不分专业,所有有从教意愿的体育学院毕业生均需参加全国统一的教师资格考试,在获得教师资格证的基础上,才能参与地方组织的教师招考。改革后的全国教师资格考试内容包括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能力、教师基本素养等,涉及“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师德与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外教育简史”“德育与班主任”“中小学体育教材教法”“体育专业基本功”“片段教学”“普通话”等众多教师教育类课程。根据教师资格统考及地方教师招考的实际,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应该重新构建教师教育类课程体系,把“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中小学体育教材教法”“师德与教育法律法规”“教师口语”等课程列为必修课程,把“中外教育简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德育与班主任”等课程列为专业选修课程,建立起一套相对完整的教师教育类课程体系。同时,在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教育教学中,一方面注重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的掌握,另一方面加强运用基本理论解决教育教学实际能力的培养。通过一系列教师教育课程的培养,使得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既有扎实的体育基本功,又有丰富的教师教育知识与能力,具备从事教师教育事业的教育素养。

2调整专业课程,重视学科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集美大学体育学院2012级、2013级的部分学生调查发现,76.83%的学生认为应该重视专项理论与实践的课程体系建设,59.76%的学生认为应该重视教育科学理论与实践的课程建设,只有34.15%的学生认为应该重视人体科学理论与实践的课程建设,显然,与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中重视“健康”的目标要求及当前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有关人体科学的课程设置有一定的距离,这也是传统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重专业、轻基础,重术科、轻学科弊端的体现。随着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及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深入,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注重专业课程建设的同时,加大基础课程尤其是基础理论课程的建设力度。结合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实际,重点加大田径、体操、武术、游泳、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力度,在大类招生的基础上,模糊专项区别,强调一专多能,使学生牢固并熟练掌握上述课程的专业基本功。同时,为应对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需要,加大人体科学基础理论课程的建设力度,使学生在熟练掌握“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处方”“营养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能够为中小学生传授更多的健康知识技能及保健知识技能,使得“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能够实至名归。在逐步综合改革的基础上,适当提高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高考文化要求,加强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科建设,使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区别于体校或体工大队而逐渐回归“体育教师摇篮”的功能,使得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既有牢固的术科基本功,又有丰富而扎实的理论功底,为日后从事教学或研究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3开展通识教育,提高教师基本素养

全国教师资格统考中,注重考生教师基本素养的考核,包括科学文化素养、语言表达、逻辑思维、信息搜集与处理等基本素养,具体涉及“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逻辑学”等学科,也进行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等社会科学;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自然科学;音乐、美术、戏剧等艺术学科在内的广泛的基本知识与能力的考核,目的是构建教师宽泛而扎实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及科学、人文素养,为将来的教师教育奠定扎实而宽广的基础。目前,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只是开设“大学英语”“计算机”“两课”等简单的通识类公共课程,这类课程的设置显然与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对考生的基本素养要求相去甚远,考虑到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实际,应该把“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艺术欣赏”“哲学”“历史”“公民教育”等通识课程作为必修或选修课程,以提高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基本素养。平时,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图书馆的图书资料,养成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阅读习惯。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应加强学生对网络信息搜集处理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合理利用互联网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个人的文化科学素养,为将来从事教师教育工作打下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及教师基本素养。

4重视实践能力培养,提高教育实习质量

根据福建省教育厅的信息,截至2016年上半年,福建省实施的三次教师资格全国统考中,共有48305名考生参加全国统考笔试,只有18703人通过笔试,8025人通过面试,通过率16.6%[2]。可见,面试成为我省考生申领教师资格证的最大拦路虎。教师资格统考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景模拟等方式进行,主要考核申请人的职业认知、心理素质、仪表仪态、语言表达、思维品质等教师基本素养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凸显了对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考核。通过对集美大学体育学院2012级、2013级的部分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调查发现:有52.44%的实习生认为应该重视实习备课技能的培养,有81.71%实习生认为应该重视教学经验的积累,47.56%的实习生认为应该重视教学理念的养成,63.41%的实习生认为应该重视教学示范能力的培养,69.51%的实习生认为应该重视专业技能的训练,58.54%的实习生认为应该重视专业理论的学习,84.75%的实习生认为应该加强教学组织能力的培养,可见,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实践与中小学教学实践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3]。根据目前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状况,建议:1)结合专业课程及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教学,重点加强学生“教”的能力的培养,从以前只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学转变为专业知识、能力与实践的三位一体教学。2)结合中小学体育教材教法课程的教学,侧重学生片段教学及说课教学的实战训练。3)结合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实施情况,每学期安排一定的时间到中小学见习,使学生对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有更多的感性认识。4)进一步提高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育教育实习的质量,在适当延长教育实习时间的基础上,加大实习经费、人员、组织等投入,尤其注重学生体育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的培养。

5有针对性地开展考前辅导,提高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资格统考及教师招考的通过率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非永远矛盾,在教师资格全国统考的背景下,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更应该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在全面提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全面素质的基础上,适时加强学生应对考试的基本技能技巧显得必要而且重要。建议在每年的3月份与9月份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前,组织相关学科术科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考试前辅导,辅导内容包括相关考试内容的重点与难点,答题的技能与技巧,历年真题及相关练习等。每年的3月份,进行教师招考的考前辅导;每年的4月份,进行教师资格及教师招考面试辅导,重点进行片段教学,说课的技能技巧、备课、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机智等教学实践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以提高学生面试的通过率。学生通过更有针对性的学习与训练,能够更有把握地应对教师资格统一考试及全省教师招考的挑战,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也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合要求的新型体育教师。

参考文献

[1]李冬梅,王海静.新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下体育教育专业发展审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1):98.

[2]福建省教育厅.福建教育微信,2016-12-16.

体育教育教学范文8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改革;体质健康

2000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和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1],并于2001年9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新课标的颁布实行给中小学体育教学带来了很多全新的理念,但是也给体育教师带来了很多困惑,不知体育课到底该上什么。一时间,全国大范围的出现“放羊式”的体育教学。如今“放羊式”体育教学现象在全国范围类仍旧普遍存在,同时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体育课被语数外等课程占用的现象也十分普遍。与此同时,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连续多年下降,俨然已成了严肃的社会问题。如何提升体育课的地位、有效解决“放羊式”体育教学、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已成为每个体育工作者和部分社会人士关注的焦点。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武侯区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体育课时数、体育课程设置、体育大课间及体育课外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武侯区红牌楼小学为调查对象。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成都体育学院图书馆查阅中文全文期刊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等文献资料库以及利用百度搜索引擎获得文献资料;根据相关文件政策,了解目前国内体育教学改革、体育教学的现状及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1.2.2访谈法

对红牌楼小学体育教师、体育分管校长及部分学生家长进行访谈,了解武侯区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情况及改革对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学习情况的影响。

1.2.3逻辑分析法

分析成都市武侯区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优缺点,为其他地区体育教育提供借鉴,推动我国体育教育教学的发展,解决放羊式体育教学和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等问题。

1.2.4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软件,将近5年红牌楼小学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进行归纳、整理。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现阶段国内体育教学的现状及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2.1.1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许良在《新时期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现状思考》[2]中,调查了全国21个省市区的中学333所,小学107所,共计437所学校。调查的一个结果显示:高中体育课开课情况为3节/周的占5.17%,2节/周的占94.83%;初中开课4节/周的占9.23%,3节/周的占26.91%,2节/周的占63.86%;小学开课4节/周的占38.46%,3节/周的占42.31%,2节/周的占19.23%。此结果表明中学体育课以两节为主,小学体育课主要为2—3节;对体育课上课情况调查显示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被“挤占”、“挪用”和“虚设”的现象仍比较普遍,学校体育的实际地位不高。

2.1.2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马德浩、季浏[3]对1991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结果进行整理研究得出:我国汉族中小学生的肺活量、速度素质、爆发力素质、耐力素质整体呈下降趋势,中小学生力量素质先上升而后下降,肥胖率、视力不良检出率呈上升趋。

2.2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后武侯区体育教学现状及其影响

2.2.1武侯区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容

武侯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武侯区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4]第三条规定要求开展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其内容主要为三点,(1)对体育课时数进行了严格规定,要求在2015至2018年使得小学、初高中起始年级全面实行每天一节体育课;(2)对体育大课间做出严格要求,学校每天上午统一安排至少30min的大课间活动;(3)对体育课教学和“体育课作业”做出要求,丰富体育课程的内容、优化体育课的教学形式,布置体育课的家庭、寒暑假作业,保障好“每天锻炼大于一小时”活动质量。

2.2.2武侯区体育教学现状

武侯区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及其最大亮点是对体育课时数的严格要求。现阶段,五节体育课是武侯区中小学的标配(初高中低年级);各个学校也积极的开展学校的特色体育活动、积极进行课程创新与特色课程建设、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以红牌楼小学为例,除了标配的五节体育课,还具有体育社团活动、武术、足球等特色体育课程。除此外,还创新性的构建了体育大课。其大课模式为1、2低年级学生按项目进行特色体育课程,3年级以上的小学高年级,以年级为单位,4个班级集中进行授课。授课内容以体育游戏为主,在保证负荷量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塑造其人生观、开发其智力。笔者发现,小学高年级的大课纪律不仅不差,反而比小课纪律更好、效率更高。究其原因得出:(1)大课的组织形式及课程内容具有吸引力。(2)同学们具有竞争意识,在上课的同时班级与班级之间也在进行比较、竞争。(3)老师的组织措施和方法恰当。该校的大课间分为两类。一类为室外的大课间,进行完广播操后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锻炼,锻炼内容有跳绳、踢毽、跑步等。另一类是雨雪雾霾天气进行的室内操。大课间组织形式与内容多样,深受学生喜欢。

2.2.3武侯区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为了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和锻炼效果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我国制定颁布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5],每年各大中小学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以此来反映我国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笔者对武侯区红牌楼小学近5年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进行分析,以此寻求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对学生体质影响。对数据图表(图1)进行分析发现2013年—2014年,红牌楼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秀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良好率大幅度下降、不及格率有一个小幅度的上升,而及格率出现大幅度的上升趋势,这表明很多优秀、良好的学生体质变差,才会导致这样的曲线图产生;2014年—2017年,图表走势逐年上升,体质健康测试的优秀率逐年增加。该校的不及格率经过一个小幅度的上升期之后出现下降趋势,良好率在40.0%至50.0%左右来回波动,表明经过三年时间,更多的学生的体质由及格边缘成长为优良。可见武侯区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实施之后,对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重要性。通过对1至6年级的数据分析发现,近3年来6年级学生的优秀率总体较低全校平均水平并有持续下降的趋势,不及格率高于全校平均水平并有上升的趋势(对比图1、图2),2017年的测试数据变化最大,相对于上一年,其优秀率、及格率分别下降了5.14%、7.55%,良好率与不及格率分别上升了12.26%和0.43%,及格率的下降大于优秀率的下降和不及格率的增长,表明更多学生的体质变得良好。在严格执行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发生此类现象,说明6年级的同学除上课外的体育锻炼时间相比于低年级同学是不足的。其原因可能是六年级学生面临升学,学习压力大,忽略了身体锻炼。建议加强六年级同学的锻炼意识,增加其体育课的负荷强度。

2.3武侯区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

2.3.1武侯区进行改革的必要条件

(1)社会大背景。近十几年来,放羊式体育教学在全国大范围内盛行,同时全国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全面下滑,如何改变这样的局面,成为了一个难题。成都市武侯区同样面临这样的困境,那么想要有效的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改变放羊式体育教学,进行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就势在必行;(2)教育者思想意识的转变。在进行任何的改革之前,必定有两个不同的派别——保守派与改革派。武侯区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实行近3年,仍旧能看到部分学校的管理人员不太重视体育课。和他们的谈话中可以发现体育课对其来说只是副课,语、数、外才是学生升学必须要学好的主课。而不同意进行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老师们认为,体育课的增加,必然会影响学生的文化成绩。而武侯区最终能成功实施改革,是因为很大一部分人意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最终结果也表明,体育课增加并没有导致学生的文化课下降,更多的孩子能够在快乐中进行学习;(3)地区政策的基本保障。国家对体育教学有一系列的文件、政策约束,但是取得的效果不佳,一个原因是基层单位在实施过程中未能准确的去实施。武侯区在实施改革之际,开展了体育工作会议,制定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武侯区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武侯区在改革中就有了基本的政策保障。《意见》第三条对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做了明确规定:开展体育教育教学改革。

2.3.2武侯区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特点

在全国范围类有很多地区进行了体育相关的改革,其内容大多围绕中考的体考加分、教学目标、教学大纲、体育课程设置等,在体育课时数上要求做到每天一节体育课在全国范围类实属首创。同时在应试教育背景下的今天,也是对传统教育的一个挑战,可以说武侯区的改革是非常胆大的!《意见》指出要实施体育工作定期考评。对成绩突出的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落实差、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学校和责任人,在教育工作评估和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由此表现出此次改革的坚定性!外在条件的约束使得各学校争先发展学校体育,同时也全面推动了改革的进行。不论从政策条例还是学校开展,都有着严格要求,同时也充满着自由!各个学校能够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特色体育课程的开展和学生体育社团的组织,没有要求每个学校必须做什么内容、必须进行什么项目,各体育老师也能充分发挥所长,在改革中发光发热。

2.3.3武侯区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总结

(1)专门的人做专门的事。武侯区部分小学分管体育工作的校长为其他学科出身,在管理体育工作的同时也会负责自己学科工作的管理。这样造成一个弊端是:体育课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副科,在管理工作中更偏向于本学科的工作管理。学校体育组想要进行体育的相关工作就比较困难,如代表队训练、体育器材的添置、体育工作的组织等。因此,在体育教学改革中,要尽量的做到安排好专门的人做专门的事,这样不仅能够使得人员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还能使学科得到更好的发展;(2)思想转变。虽然专人专事是最好的安排,但由于体育资源、人才的不足,很多时候不能做到专人专事,这时候对于管理人员、体育从业人员的思想培养就尤为重要。只有改变了体育部门管理人员的思想境界、从业人员的思想作风,才能从本质上促进体育教育教学的改革,使其得到落实。因此,要及时的组织学校领导和体育老师培训,使“体育课是基础课”的思想加深在他们的头脑中,以此来推动体育教学的发展;(3)传统体育课程较为枯燥,及时的进行体育课的创新尤为重要。体育教学的创新不仅能够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增加教学课堂的趣味性,还有利于学生养成喜欢运动的好习惯,对学生终身体育有着深远影响。卢梭在《爱弥儿—论教育》[6]中说过,体育教育应当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遵从学生的天性。那么学生的天性是什么?玩!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一个枯燥的教授与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接收效率很低,老师的教授效果也不佳,体育课的创新就必须进行。除了体育游戏、趣味田径的推广与学习,体育教师还应该积极的开动头脑,改变教学模式,抓住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在玩耍中进行体育锻炼,在趣味中进行身体素质的提高;(4)体育课对培养学生的心理、思维及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除了身体练习,体育课还有一个语、数、外等课程达不到效果,即是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对其心理、思维能力进行改变,增加其社会适应能力。语数外等室内课程,学生1人1桌1椅,很少交流,相互之间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在这些课堂上,想要培养学生团结友爱是很不容易的。而这一点,只要体育老师稍加改变,体育课堂就能轻易的做到。以红牌楼小学体育大课为例,其组织形式是以年级为单位、班级为小组,这样的组织形式和体育课堂模式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相互间的团结友爱精神就容易培养起来了。在大课上,一个班级要共同思考如何才能更快更好的完成某个体育游戏,整个班级的人的思维在不停的碰撞,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思维能力肯定得到很大的提升,因而促进学生心理的发展。由于相互间的交流学习、人与人之间打交道,小学生这个群体之间的适应性自然就提高了。

2.3.4武侯区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对体育课地位提升的影响

武侯区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对体育课地位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育课地位不高是全国范围内存在的普遍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重视,这一局面正在缓慢的改善。如何有效的提高体育课的地位是所有体育工作者正在摸索和想要解决的问题。随着武侯区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开展,对该区体育教师来说是一针强心剂。改革对体育课时数的严格要求,打破了每周2.3节体育课并时常被语数外占课的尴尬局面,使体育课由可有可无的“副科”转化成不容占课的“主科”。改革对体育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及体育课程设置、体育教学方式等的严格要求,使得更多的基层体育老师能够在这次改革中发挥自己所长,将趣味体育教学融入到传统体育课中,小孩子爱玩爱动的天性在运动中得到释放,使得孩子们也更加热爱体育课。根据孩子的课堂反应以及家长的反馈,孩子和家长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3结论

武侯区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得益于基本的政策保障和政府管控以及社会思想意识的转变。改革从体育课时数出发,完善了体育课程设置、体育大课间、体育课外活动等基础体育活动,对小学学生体质状况改善起到了关键重要作用,使得学生体质得到提高。武侯区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具能够因地制宜,具有坚定性、创新性、科学性、自主性等特点,解决了全区放羊式体育教学的问题,提高了体育课的实际地位。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许良.新时期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现状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2,96~99.

[3]马德浩,季浏.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中存在的问题、致因及其对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7,182~188.

[4]武侯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武侯区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EB].

[5]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EB].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