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管理人性化探析

高校教学管理人性化探析

摘  要:在传统的教学管理制度下,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高校教学管理人性化存在着严重的人性缺失。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才能还学生以自主权;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实行教学管理人性化,才能给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

关健词:教学管理;人性化   

    高校培养的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具有现代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创新人才,而高校教学管理就是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按照教学规律和特点,对教学过程的全面管理。教学管理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学科专业的设置与调整到教育计划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改,从组织教学工作的开展到教学过程与质量监控、提供教学支持服务,从推进教学基本建设到教育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验收评价等等,教学管理如同一条“纽带”,把人才培养系统联接起来,并使之秩序井然、持续有效地运转。高校教学管理的对象是人——老师和学生,密切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生个性的发展。所以科学的教学管理在高校是必不可少的。

    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的人性化问题一直倍受专家学者的研究探讨和各级高校管理者的深度重视。本人想结合人与人性从常规的教务工作中来谈谈教学管理人性化的问题。

    一、人、人性与人性化

    首先,探讨一下“人”的定义,在《新华字典》中,“人”是指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劳动是区别人与其它动物的重要标准,这是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进行定义的。卡西尔认为人是“符号的动物”,亦即能利用符号去创造文化的动物。他是从人类文化的角度来对人进行定义的,认为人是文化的动物,人的本性存在于人自身的不断的文化创造活动之中 。通俗点来说人是一种能说话、能思考、能创造的特种动物,它既需要物质生活,也需要精神生活。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改造自己的生活、周围的环境,也能改造整个社会。是人构成了整个社会,离开了社会人也不可能生存。所以人既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还有精神属性。

    其次,谈谈何谓人性。《现代汉语辞典》给“人性”下的定义是:在一定社会制度和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辞海》认为:“人性指人的共性,同‘神性’、‘兽性’、‘非人性’、‘反人性’等概念相对,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人性的提出最早在《三字经》中出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可谓流传甚广。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对人性的认识也是“百花齐放”:儒家重要代表人孟子开始提出了“性善论”,后来荀子又提出了“性恶论”,道家主要代表人告子提出了“性无善无恶论”,还有世硕提出了“性有善有恶论”。这些古代哲学家的思想为后人进一步认识人性提供了基础。西方国家也有不少哲学家、心理学家有关有人性的阐述。马克思认为:“人性就是人区别于任何其他物的质的规定性,就是凡是人都有的基本属性。” 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精神生活是人的本质的一部分。它是人性的一个规定性特征,没有它,人性便不成其为充分的人性。它是真实自我的一部分,是一个人的自我同一性,内部核心人的种族性的一部分,是丰满人性的一部分。”

    随着人们对人性认识的不断深入,现当代也有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有关人性的概念。

    有人认为“人性是人类共有的、稳定的、区别于其他性质生命体的一种特性,它是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体。是关注生命、完善生命、实现生命价值、弘扬生命意义的现实标志。” 还有人认为,“真正的人性并非一种实体性的东西,而是人的自我塑造和无限创造的活动过程。” 其实,无论是从中国古代哲学的人性论、西方哲学的人性观对人性进行的哲学层面的阐释, 还是从人性的心理学描述和管理学的人性假设来理解,它都离不开这一点:人性是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体。

    最后,了解人性化的概念。人性化是指符合人性的需要,符合人性准则,有利于规范协调人性的冲突和培育全面人性的行为表现和规定性。也可以这样来理解人性化的含义,把人作为一个人来看待,一切从人的因素出发,围绕人这个中心,把人作为一切思想观念、行为制度的主体。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具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因为人又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所以要把人的现实生活中的需要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关心现实生活中人的需求,关心现实生活中人性的现状,把未来理想生活作为奋斗的目标。个人、群体、社会和政府要把人的解放和自由,人的尊严、幸福和全面发展作为终极关怀来看待;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都要有诚信、宽容与公平的价值观念和自主、自强、自律的自觉意识。正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每个人都有自我存在的价值。所以,人性化就是要把人当作一个有自我存在价值的人来对待。“人性化的核心就是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弘扬人的主体性。” 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可以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而最高层次便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也就是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这是人奋斗一生的最终目标,也就是实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

    二、教学管理需要实行人性化

    人性化管理的概论最早产生在企业界,它就是一种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开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至于其具体内容,可以包含很多要素,如对人的尊重,充分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给人提供各种成长与发展机会,注重企业与个人的双赢战略,制订员工的生涯规划,等等。至今为止,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行各业,人性化的管理也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创造出了非凡的业绩与显赫的财富。而少数企业如富士康违背人性化管理的原则,以财富为中心,忽视了“人”的发展,导致震惊全国的企业员工连续“十三跳”,使企业管理层不得不重新正视人性化管理的问题。

    作为培养高级人才基地的高校当然也需要人性化的管理。在“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讲话中指出:“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一科学论断,对高校教学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学管理工作应积极改变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实行教学管理人性化。但从目前各高校的现状来看,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着人性缺失的现象。#p#分页标题#e#

    (一)传统的教学管理制度与教学管理模式缺乏人性化

    1、学年制束缚着师生的自由,学分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学年制是苏联式大学生本科教学管理的一种基本制度.从1935年至1977年,我国所有高校一直采用学年制度,因为它适用于当时实行计划经济的中国。然而这种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内容都按计划进行的学年制,缺乏灵活性,严重压制了师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本来,学生的教育需求是高校教育的出发点。但大多数的高校只是把“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挂在口头上,放在文件里,却从来没有付诸实际行动。学生没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的自由,更没有选择教师与课程的自由。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如果教师教的是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学生学的是自己不

    感兴趣的内容,那么教学质量是不可能得到提高的。

    七十年代末,党中央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口角,推行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政策。1978年开始,国内部分高校像清华、北大等世界一流大学受到国外先进思想的影响相继推行学分制及学年学分制。这种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增加了高校教学管理的弹性与自由度。但从目前实行学分制的高校现状来看,基本上采取的还是以学年制为主,学分制为辅的混合性教学管理模式,大多数的师生依然缺乏足够的自由,未能真正与时俱进地反映师生的需求,限制了师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才能发挥。

    传统的学年制教学管理强调的是科学的管理,它把学校当作一种理性组织,关注层级观念,习惯用行政手段来推动工作的进展。它注重规章制度的确立,强调权威的管理。学校是管理者,而老师和学生是被管理者,两者之间是一种命令与服从、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学校是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学制,用统一的模式来培养统一标准的人才。教学与学习上师生缺乏自主权,也缺少合适的渠道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更没有恰当的机会来参与学校的管理。长期以来,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指导思想就是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以稳定为目标,把学校有效管理放在第一位,忽视了师生应当享受的权利,缺少为师生服务的观念,没有体现师生的主体地位。这种单向性的教学管理着重于单向的管理,没有互动性,忽视了人的个性,忽略了对人的关注,缺乏对人性认识的深华,缺少人性化的关怀。

    2、量化管理的模式过于刚性机械,缺乏人性。

    大多数高校当今实行的教学管理主要借助章法制度和量化指标,注重制定完善、严密的规章制度来对教师进行监督和控制,强调下级对上级的服从性,强调政治上的统一性,经济上的计划性,强调定量对师生进行评价。这种量化的管理方式对师生构成了心理以至于生存的压力,其实是限制了真正的富于创造性的研究者与研究成果的产生。郭冬生指出,我国现行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是以学校为根本,以管理者为主体的刚性制度。这种刚性的管理制度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因为是以控制为中心的,所以教学缺少选择性和自主性;因为是以管理者为主体的,所以缺少必要的平等性与服务性;因为是以校部为中心的,所以院系缺少充满活力的自主的教学管理。“从某种角度上说,正是存在人性缺陷的现行管理制度产生了急功近利的价值观,制造了心浮气燥的情绪氛围,设置了抑制创造潜力的障碍,构建了难以用原创性脑力劳动来应付的生存环境。”

    这种过于理性化、机械化、规范化的量化管理制度无视了教师在教学科研中的个性和创造性,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它只强调一个“管”字,而缺乏人性化。其实,管理并不是为了限制人、控制人,而是为了更好的解放人、发展人创造条件。因为管理的真谛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所以,当今的高校教学管理必须抛弃传统的见物不见人的模式,进一步重视对人的关注,加强人性化。 

    (二)市场经济下的教学管理同样缺少人性化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也是教育的世纪。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的地位更加重要,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倚重程度也越来越强。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我国的高校教育往往只看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发展;只看重教育的工具性,而

    忽视了教育真正的价值所在;只看重对现实的追求,而忽视了理想的实现。周国平认为:“当今教育的最大弊病是受功利原则支配,其中也包括家庭教育,急功近利的心态极为普遍,以马上能在市场上卖个好价钱为教育和受教育的惟一目标。” 专家学者指出教育

    要把育人放在首位,教育重在育人。然而,受功利主义和工具性价值观念的影响,某些高校把教育当作实现某种经济目的和政治目的的手段,片面强调就业率。结果,教学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完成既定的经济发展目标,它的全部任务就在于培养精通专业技术的“才”,而不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市场经济需要哪方面的技术人才,学校就依据市场需求来制订和修改人才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以及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

    三、关于教学管理人性化的几点建议

    (一)坚持以人为本,改革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还学生更多的自主权

    “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教学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个性鲜明、青春活泼的大学生。所以,高校教学管理人性化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和根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确立起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为学生提供越来越优质的服务,还学生更多的自主权。

    1、改变传统的固定学年制,实行弹性学制。

    我国沿袭已久的学年制过于呆板,严重束缚了学生的自主权,但就目前我国的现状来看,要完全照搬国外的教学管理模式,一步到位实行学分制也是不现实的。所以,为了适应生源多样化、学习需求多样化和休学创业等需要,我们可以弹性地确定学生学习的年限,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多选、少选或休学,自主选择学习进程和学习年限,允许中途停学一段时间来学习,可提前毕业或推迟毕业,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自由的时间弹性。#p#分页标题#e#

    2、改变已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专业选择放开的形式

    各高校要努力创造条件,逐步放宽转专业的条件和比例限制,在引导学生理性地认识自己所学专业的情况下,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能力自主选择或中途转换适合自己的专业,以满足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3、改变单向的教学管理模式,实行学生自主选课制

    高校要改变刚性的培养计划,尽量控制必修课的数量,扩大选修课的尤其是任选课在大学课程中的比例,鼓励教师开设跨学科、跨专业的选修课,以增加选修课的数量。建立允许学生跨专业、跨院系、跨年级选课的保障机制,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教师实行挂牌上课,扩大学生选择教师的权利。还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只要能达到修满一定的学分,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时间地点,以此来培养学生自我负责的精神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4、改革以往的考试机制,实行人性化学生学习成绩考核评价

    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和督促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管理重要的一环。科学的考试观念是从“人”出发的,重在人的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在选择考

    试形式时,必需注意灵活的综合运用多种考试方法,特别是注重对学生平时学习能力与水平的考察,力求全面考查学生的真实水平与实际能力,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尽力展示学生的个性特质。在选择考试的内容时,要坚持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主,力求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注重命题的开放性、试题答案的多样性,评分标准的人性化。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实行教学管理人性化,给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

    因为教学管理的核心是人,它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人。在培养人的活动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人成为“人”,即教人做“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关键作用。所以教师的管理是居于人的管理的核心地位。只有在充满人文关怀的校园里,只有通过人性化的教学管理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民教师,也只有依靠这些优秀的人民教师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坚持科学发展观,实行教学管理人性化,首先是重视教师的个人需求与自身价值的实现,着眼于教师的发展和培养,多给他们一些外出学习与培训的机会;其次是在日常教务工作中给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如:

    1、在安排教学任务时,充分尊重老师的意愿。管理者与教师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所以排课时管理者要多为教师着想,认真征求教师自身的愿望,如有的老师喜欢集中排课,有的教师喜欢晚上上课;有的老师愿意多上几门课,有的教师只愿上一门课等等,只要不违背教学原则、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尽量满足老师们的要求,给教师一个宽松自主、平等相待的工作环境,这样才能便于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展示其创新才能。

    2、尊重教师的劳动,用激励的手段来引发教学热情。以前老师们上课的酬劳比较低,批改作业也没有任何补贴,非常不利于调动老师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大家认识到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教师是管理者的责任,经过多方努力,酬劳提高了,老师们的劳动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教学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为了更好的激发老师们教学和科研的热情,管理者还设置了一系列的奖励机制:如设立教学名师奖、教学改革奖、科研成果奖等等,这些奖励措施的实行,不同程度上促进了教师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对新进青年教师实行以老带新的“传帮带制”。因为刚毕业出来的教师,对教学业务不熟悉,总有些战战兢兢的担心,这时就需要安排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来给予指导。一方面老教师协助新教师制定一份“青年教师培养方案”,给青年教师指定一些必读的书目,安排一些教学教研的活动,另一方面系部排课的时候注意把老教师与新教师安排上同一门课,老教师的课排在新教师的前面,这样老教师就能一步步带着新教师前进了。这样带上一两个学期,新教师就逐渐成熟起来了。青年教师有了老教师的“传帮带”,不仅能成长得更加迅速,而且能亲身体会到一种人文的关怀,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智慧。

    4、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给予老师更多的关心。安排专门的教学管理人员每周轮流值日,检查教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老师解决。作为教学秘书,每天需要早到,为老师打开办公室的门,打扫好卫生,烧好开水,面带微笑等候老师来上课。这样让老师们每天来到办公室都有一个好心情,为老师们上好每一堂课营造一个舒适温暖的环境。如果有老师生病或临时有急事需要换课,只要一个电话也可以帮他办好调停课手续,解除了老师的后顾之忧。这些日常事物看起来虽然很细小,但也是一种人文关怀,同样能够带给老师们温暖与快乐,让他们在这种环境中更好地搞好教学工作,也就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总之,在越来越尊重人性,强调自我的现代社会,人性化管理日趋显示出它的优越性。高校教学管理因为长期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制度的制约,存在人性缺失的现象。只要各高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改革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的机会;坚持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实行教学管理人性化,给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那么,必定能保障高校教学管理工作顺利有效地进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参考文献:

[1] 秦小云.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人性化问题[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 徐晶.构建人性化教学管理制度初探[J].福建高教研究,2005.

[3] 程伟礼,邓雪兰.人类心智成长的史诗——卡西尔的《人论》[M]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4] 学者论坛.学术管理的有效性:适用于工厂的量化管理方式并不适用于学术管理[N].南方周末.2009,9,19.

[5] 田建国.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N].中国教育报2004.4.21

[6] 田忠文,张东宇,连泽绵.教学管理人性化改革初论[J].理论界,2006,(12).#p#分页标题#e#

[7] 朱蓓.落实科学发展观 教学管理人性化[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0,(2).

[8] 周家春,王菊娣.高校教学管理的人性化与低重心设想[J].化工高等教育,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