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思潮字体设计发展分析

艺术思潮字体设计发展分析

中国近代的平面媒体设计受外国设计风格影响很深,无论是远隔千里的欧洲大陆还是离我们很近的日本,其艺术思想发展对中国的设计来说都是一支强有力的推进剂。新艺术主义运动、西方的现代艺术运动、俄国的立体构成主义、德国的包豪斯主义等对中国是平面设计,乃至字体设计的影响是巨大的。《新青年》被认为是中国第一本采用新型创意美术字体作为刊名的杂志。《新青年》刊头字体是黑体变形的美术字体,代表着打破陈旧、倡导新的知识和新的社会,具有追求“赛先生”和“德先生”的文化思想。通过图1可以看出“新青年”三个字从上下关系上看属于上窄下宽,这种风格很可能就受到日本大正浪漫时代(1912-1926年)的膨胀式图案文字的影响,而据日本学者平野甲贺等人的研究,日本的这种字体变形又受到西方19世纪变形字的影响。而学者周博则认为,这种上窄下宽的字体可能是受到了创刊于1896年并对新艺术运动中德国的“青年风格”(Jugendstil)产生了重要影响的《青年》(Jugend)杂志的影响,其刊头字体设计也具有这种上窄下宽的风格倾向。

一、新艺术运动的影响

新艺术运动始于19世纪80年代,在20世纪初期达到了高峰。新艺术运动被誉为20世纪最有创新力的运动,其充满活力,设计取自自然,特别是从植物上寻找灵感,风格自由,开始从欧洲逐渐蔓延开来,影响了现代设计风格。中国在20世纪初期的许多平面作品都受到了这种以装饰为主思想的影响,这种风格渗透到了平面图案和字体设计方面。新艺术运动时期德国设计师艾克曼设计出来的字体结合了装饰风格、罗马字体等特征,形成独特的“艾克曼体”,字体设计视觉感强烈,给当时的罗马字体体系改革带来了强烈的冲击。

二、现代主义设计浪潮的影响

在20世纪初,德国、俄国的现代设计主义思潮对设计有了新的认识,对新式字体设计提出的要求是:“字体其最主要的功能是传播信息,字体设计则必须简洁、精炼、目标功能性明确。”俄国构成主义,是兴于俄国的艺术运动。俄国1914年发生的十月革命鼓舞着一大批设计师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在形式上力求新的面貌来改变社会,这些构成主义的大师们也坚信马克思主义理论,用大块的面积和无数的几何线条来组成画面是构成主义设计的一大特征。但是,构成主义运动被批判脱离了现实,这个风浪就平息了下去。通过社会主义思想运动的传播,构成主义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碰撞带来的思想解放影响了许多国内的设计师。钱君匋的《文学周报》封面作品,整个设计由印刷字体变形组合而成,红色和黑色的对比使画面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文字横竖交错的排列方式代表的是一种新的文化、新的思想。我们从这件作品中可以看到很浓的构成主义风格,对比构成主义大师亚历山大•罗德钦科的作品,不难看出字体、版式和整体风格都极为相似。钱君匋的设计中“苏俄小说专号”这几个字则用的是中国传统的宋体字变形,清秀而又文雅,颇有中国特色,与后面红色的全篇布局字体形成对比。笔者认为钱君匋的《文学周报》的内容是关于苏俄的文学作品,也许是受到罗德钦科的影响,“苏俄小说专号”字体的设计是为了向罗德钦科致敬,向俄国的构成主义运动致敬。由此可以看到,当时俄国的构成主义运动风随着共产主义的传播刮到了中国。包豪斯对于现代设计来说无疑是代名词,包豪斯的精神、设计风格、教育理念等影响了我们现代设计的方方面面,同时功能为上、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崇尚简洁的思想贯穿了我们的现代生活。包豪斯的思想是注重功能,以几何化、理性的观念去设计,对中国的设计影响很大,在20世纪初期的平面作品中出现了大量几何、立体、构成方正的字体设计形式。上海新宇宙出版社最后一版杂志于1928年出版,整体封面设计现代风格浓烈,字体设计是无装饰线体设计,笔画粗细均衡搭配,显得成熟稳重。上海现代杂志的刊头字体设计也是用黑体变形,在字体背景采用全黑的形式来突出“现代”两字,意图明显,旁边的法语和阿拉伯数字是用几何造型来设计,整体功能感很强,与封面设计完全融合,现代感十足。

三、日本字体设计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20世纪初期对应日本的明治时代(公元1868年至1912年)和大正时代,是日本民主稳定时期,这段时期内日本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时代下,文化带有鲜明的理性特征和民主特征,广泛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与民族文化相融合,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在这个时期达到了顶峰,创造出许多优秀的作品。而这个时候,由于与日本文化不像与西方文化差异那么大,中国很快产生对日本文化的认同感,一些有识之士如鲁迅、丰子恺、陈之佛、李叔同等一大批艺术家和文艺家对我国的设计影响是非常大的。学者李少波认为中国字体设计受到日本字体设计的影响,“日本的美术创意字体是在明治维新之后得到了快速发展,日本的创意美术字体设计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期开始形成雏形,结合日本特有的传统字体设计,同时融合各种文化运动和艺术思潮的交互影响下形成的产物”。民国封面设计大师叶灵凤认为:“我们出版社设计的封面装帧和字体设计风格,在我之前的年代就开始受到了日本设计风格的影响,直到现在这种影响还一直持续着。”在当时的一些平面设计作品中,从字体设计到排版,从整体风格到颜色布局等,日本设计已经具有自己特有的现代设计风格,在20世纪初期日本的创意美术字体设计发展到了顶峰。从当时的一些日本平面广告可以看出对中国平面设计的影响,平面广告是日本当时的葡萄酒广告,广告上是一位衣着日式和服手拿葡萄的少女。这种用美女的形象来吸引眼球的广告设计,颇有中国月份牌的形象特点。1910年中国德庆药房的户外招贴广告,用文字的方式来直接呈现广告的内容,这和日本明治时期的药品广告以及大正时代的商品广告有相似之处。在字体设计方面日本和中国都是采用基础汉字设计,对字体设计的变形和创意都会有相似之处。钱君匋曾说过他做设计时所有的参考资料都是从日本来的,从封面到字体设计都受到日本设计风格的影响。由上可知,日本的设计风格对中国20世纪初期的平面设计风格有直接的影响。

作者:王文婷 单位:成都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