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班级管理

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班级管理

摘要:当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高校理应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的重要领地。班级作为高校的基本组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班级管理中,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当前教育界又一个热点的研究课题。基于此,笔者试图通过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价值体现,提出四个营造融入传统文化的班级氛围路径。希望全文的研究对于进一步推动全国高校班级管理工作有所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校;班级管理

个人是班级的组成部分,班级是学校的组成部分,高校班级是学生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学习,受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奋进的载体,承载着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使命,因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班级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班级管理工作的价值体现 

(一)班级思想道德建设方面

思想道德建设是班级管理中首要任务,是树立同学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正确途径,是其他工作无法替代的。通过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建设,可以让班上的同学树立远大理想,吸收重义轻利、舍生取义、优乐以天下等优秀传统道德准则,促进班级成员牢牢树立起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观。比如儒家的《大学》中提出道德学习的“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修身为中心,以道德认识为起点,以道德信念的建立和道德自觉性的培养为根本要求,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实践目标,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在思想道德教育上具有连贯性和完整性。

(二)班级组织文化建设方面

班级组织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中核心内容,对整个班级的价值取向、行为导向、思想导向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辞)“知人无务,不若愚而好学。自人君公卿至于庶人,不自强而功成者天下未之有也。”(淮南子•修务训)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奋发图强、坚韧不拔、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精神。这对班级干部团队选拔、特色班级文化和班风学风建设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学习更需要营造环境,在班级生活中,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团结互助的良好风气,才能保证大家克服困难,把主要精力放人学习,追求进步。因此,发扬传统文化中的务实精神、自强精神和宽容的精神,在班级组织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班级实践活动建设方面

班级实践活动是实现班级理想教育的终极目标,从而有助于班级学生的团结荣誉感和集体荣誉感,这样不但可以完善班集体的发展,在班级的集体活动中,还可以促进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促进学生与学生的感情,培养集体主义荣誉感,责任感和义务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分重视躬行践履,认为理想人格、道德意志品质来源于自我的亲历亲为和实践的磨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讲到学到的东西有机会付诸于实践,这难道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吗?因而优秀文化需继承,更需践行,实践活动可以让传统文化得以更直接的方式走进学生内心,塑造他们高雅气质。比如班级开展“中华经典诵读”、“诗词擂台”、“文化大讲坛”之类的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其中,受到文化熏陶,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同时提升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班级管理的氛围营造途径

(一)营造“因材施教”的班级学习氛围

学生的知识基础、个性特征、兴趣爱好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千差万别,因此,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和状态肯定也参差不齐。为了让学生全面发展,班主任老师必需学会“因材施教,分类引导”,目的就是让学生充分发挥他的兴趣特长,学有所长,学有所得。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要注重因人而异,切忌一刀切。班主任要鼓励和引导班级成立各类学习兴趣小组,使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学习小组内,使他们在日后的小组合作学习中相互模仿、相互监督、相互激励、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学习兴趣小组的建立使得每位学生人人有兴趣,人人有所得,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营造“法治管理”的班级纪律氛围

十八届四中全会中提出“法治中国”,所以“法”一直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治国的主要途径。法家韩非子说过:“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这强调了法律制度对一个国家的重要影响。同样,对于一个班级来讲,要管理好就要有规章制度。通过法治教育进班级,让法治意识、法治思维、法治精神在学生头脑中“自然而然”生成、发自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用法纪校规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因而在高校班级管理中,拟定严格的班纪班规并遵照执行将会让学生的个人作风更加严谨,更加自律,在班级大家庭中做一个文明守纪的人,从而带动整个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正气。

(三)营造“和而不同”的班级人际氛围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强调的是君子在承认人的差异的基础上寻求统一,小人则强求统一,抹杀人的差异性。儒家提倡“和而不同”,并以此作为协调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也是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黄金法则。在高校班级建设过程中应该加以应用。班主任在创建“和谐”班集体的同时,既看到班级发展的一致性,又允许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努力形成以和为真,以和为善,以和为美,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班级内部的各种人际关系,从而实现人际和谐,班级和睦,学校和平的最终理想状态。

(四)营造“以人为本”的班级活动氛围

以人为本思想起源于中华传统文化,并非由西方国家传入。自《尚书》提出“人是万物之灵”的思想后,历代思想家都能认识到人的重要意义,从而形成了“人为贵”的思想。学生是班级建设的主人,一切班级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开展,以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为基本立足点。当前很多高校的班级活动开展被动性强,很多班级活动变成“为活动而活动”,过分强调竞争,助长了学生功利化倾向。班级实践活动的主角是学生,期许有更多的班级在活动策划上多倾听学生的心声,以学生的视角去策划、组织和开展。班主任在引导组织实施班级活动过程中,要突出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切实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自由、张扬自主的权利。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班级活动,才具有弥久的生命力。

三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且有价值的管理之道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是运用到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润滑剂和催化剂,十分有益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名班主任,更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粹取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继承发扬,将班级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高度。

参考文献

[1]彭央华,赖昌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班级文化建设[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1999,(05):59-61+65.

[2]李静梅.基于传统文化思想的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策略研究[J].大学教育,2012,1(03):68-70.

[3]杨婴宇.浅谈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精髓与现代班级管理[J].中国校外教育,2012,(20):7+9.

[4]高天方.中华传统文化视阈下高校班级管理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6):69-70.

[5]冯歌.基于儒家和谐文化的现代和谐班级建设的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作者:夏婷婷 单位:湖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