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范例

制造业

制造业范文1

关键词:智能制造;制造业就业;转型升级;就业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逐渐从原来的追求总量增加转向提质升级,作为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制造业,因为劳动力减少,用工成本增加,竞争压力加剧,迫切需要转型升级。浙江一直是制造业大省,近几年一直努力进行数字化改革,并以此为抓手不断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然而,机器取代人工实现自动化生产,同时也对就业造成很大的影响,减少制造业对就业的吸纳量。

一、文献回顾

(一)“智能制造”内涵。国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智能制造,Wright和Bourne(1988)认为,通过将智能技术应用于机器中,让机器在生产中通过建模自我学习、控制实现过程优化。我国对智能制造的研究最早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贾根良(2016)认为智能制造是工业革命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人工智能对智力劳动的替代。韩江波(2017)认为智能制造应具备完善的数据、智慧生产、弹性组织和智能化产业结构。史永乐、严良(2019)指出智能制造是以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智能分析技术、资源整合技术等为核心的系列技术,而这些技术应用到生产和管理各个环节,能改善管理水平,提高效益。

(二)“智能制造”对经济的促进效应。智能制造引起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对于生产过程的优化进而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已是有目共睹。Acemoglu和Retrepo(2018)研究发现,通过机器应用、信息技术的使用、生产自动化,劳动力成本下降,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杜传忠(2018)认为智能制造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同时也指出我国发展中的不足,传统制造业技术含量不高,急需转型升级。林晨(2020)通过分析发现人工智能引导资本流动,并刺激消费和经济增长。刘亮(2020)指出智能化对经济发展先是起到抑制作用,但后期又会推动经济增长,长期而言能促进经济发展。

(三)“智能制造”对就业的影响。关于“智能制造”对就业的影响存在三种观点:第一,智能技术在制造业的广泛应用,很多传统的岗位将被机器取代,就业人数会大幅下降。部分学者甚至对智能制造对就业的影响持悲观态度。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机器人的大量使用能带来企业创新变革,从而有效解决目前部分行业劳动力短缺、用工成本高的难题。第二,智能制造对就业具有创造效应。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技术进步促进产品的研发,新产品代替老产品,新的需求随着产生,从而促进就业。调查发现,机器人替代的只是一些简单的基础工作岗位,在一些需要人脑主观分析、判断的岗位,机器人无法替代,因此智能化并不会带来就业的大量减少,但会促进工作内容、岗位分工的变化,会引发新的就业岗位,也就是说,智能化也在创造新的岗位,促进就业结构的变化。第三,智能制造对就业的影响取决于替代和创造效应的综合。智能技术应用于制造业短期内可能对劳动力就业有冲击,但是长期而言,能推动企业发展、行业进步,进而增加就业。综观目前的研究,智能技术因其独有的特点,对于就业、特别是制造业就业的影响不同于一般的技术进步,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浙江人工智能发展现状

作为制造业大省,制造业占据浙江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制造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举足轻重。同时,浙江致力数字化改革,努力以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发展,推进经济发展,实现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

(一)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增大,效益提升。这几年,人工智能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规模不断增大,效益不断提升。2020年浙江省人工智能产业实现总营业收入2,693.43亿元,相比2019年的2,405.04亿元,增速达11.99%;相比2019年,利润总额增加43.6亿元,增速达14.84%。人工智能产业在量和质上均有很大突破,这也为其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制造业更快更好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重点行业先发优势明显,科技创新突破。一些重点行业发展迅速,优势凸显。智能安防等位居全国前列,AI芯片全国领先,智能驾驶快速发展。“尖峰”等四大计划深入推进,神经元规模类脑芯片等取得突破,截至2020年底相关有效发明专利达39,646件。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这些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为企业生产和管理智慧赋能,助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改革升级,效益提升。

(三)智能技术应用推广,普及社会民生各个领域。智能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未来工厂”等产业场景,“浙政钉”等政务场景和“未来社区”等民生场景不断涌现。截至2020年底建成5G基站6.26万个、数据中心193个,基础设施中智能技术的使用不断增加,智慧城市、数字社区、惠及民生各个领域。(四)人工智能科研经费投入不断提高,科研成果产出增加。从图1、图2可以看出,研发经费支出逐年增加;2020年相比2013年翻了一番;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人数也是不断攀升;相比不断提高的科研投入,科研成果产出也明显增加。从图3可以看出,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除在2014年有小幅下降外,在2014年之后就不断增加,2020年比2019年更是有了大幅提升,增速达到37%。这也表明科研活动、创新活动活跃,科研成果显著。(图1、图2、图3)

三、智能制造对浙江制造业就业的影响

为了更好理解和分析智能制造对于浙江制造业的影响,在查阅相关政策文件,收集文献资料数据的基础上,针对省内制造业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企业智能化应用情况、企业就业数据、企业科研投入、企业未来智能化应用规划四个方面。问卷采用线上发放和实地访谈的形式,其中线上通过邮箱、微信、qq等发放200份,回收189份;实地访谈企业管理层和企业员工50份,回收50份;针对中小企业访谈20份,回收20份。同时,调研分区域进行,既有科研投入大,智能制造应用广泛的城市,也有传统制造业集中的城市。通过对问卷数据和实地调研资料进行整理和总结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智能化在制造业的应用存在区域差异。在杭州湾区域,智能化发展水平高,在制造业中智能化技术、数字化技术应用广泛,很多规模以上企业通过机器应用,一定程度上取代人工,缓解了原来的用工荒问题,节约了劳动力成本,为企业成本管控、改善管理、提高效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通过调研也发现,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对于智能技术应用较少,对于技术革新的诉求也比较低,主要还是在于中西部地区的企业用工数量不大和资金短缺。

(二)智能化对制造业的就业影响存在行业差异。在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的行业,智能化应用带来的就业冲击比较明显,通过机器加工可以明显减少劳动力就业,像实地调研的一家服装厂,通过引入先进的自动化裁剪设备,使得原来需要3人的裁剪工序只需要1人完成检验工作即可,人力成本大大减少,而且生产效率还极大提升,智能化带来的效益提升显而易见。但是,在汽车制造、信息通讯等行业,往往需要高技能人才,一些技能要求高的岗位并不能被机器替代,因此智能化对这些行业的就业冲击并不明显,替代效应不显著。

(三)智能化对制造业就业影响存在岗位差异。调研发现,自动化设备的使用主要是导致一些基础性工作岗位的就业替代。如加工、流水线生产岗位往往都是流程化操作、简单重复动作、技术知识要求低,就很容易被替代,就业量会大幅减少;而诸如数据分析、流程设计、程序优化等方面的工作岗位的需求反而增加,智能化对制造业就业既有替代又有创造。因此,智能技术在取代一些岗位的同时,也在创造一些新的岗位,需要企业和个体主动去适应。

(四)企业在对智能化的投入上存在差异。沿海发达区域的企业更热衷于智能化应用,规模越大的企业在智能制造上越是走在前列,并且更积极投身各种研发活动,在技术、创新上投入的资金比较多,同时这些企业也通过人工智能实现转型升级,在实现生产智能化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组织流程优化,助推企业实现数智化转型,而转型升级后,企业内部流程更加优化,管理更加完善,产品成本更加节约,产品竞争优势也更加明显。当然智能化往往需要大量资金,要承受不低的试错成本,这也是一些小规模企业智能技术应用不广泛、诉求不高的主要原因。

(五)中小企业智能化发展中要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机器换人在很大程度上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器换人并不是单纯的买几台自动化设备,应用智能化软件,而应该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和企业转型升级相结合。中小企业往往资金相对缺乏、技术人才少、内部管理相对不完善,因此应先研究自身的需求和短板,针对性分步骤展开智能化发展,同时也要关注在机器换人后,加快相关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入,保证企业后续良性发展。

四、对策建议

智能技术、信息技术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毋庸置疑,而就业更是关乎民生问题,因此需要通过相应措施平衡技术进步和就业之间的矛盾,一方面要努力推动科技进步,并以此助推产业升级转型,保证经济发展活力;另一方面又要减少技术进步对于就业的替代作用,发挥其对就业的创造作用,推动就业结构优化。

(一)注重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以适应就业需求。目前,“机器换人”主要发生在一些基础性岗位,而被替代和挤出的主要是一些技能水平低、无法适应新技术的劳动力。与此同时,通过“机器换人”缓解了用工问题,但也带了新的问题,就是高技能人才的缺乏,很对企业引入新机器和设备,但是缺少能使用设备的工人。而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往往只能传授一些基础职业技能,不能保证一些专业技能要求高、实践要求高的岗位的需要。而要实现学校教学和岗位需求的对接就需要校企充分合作,联合培养,采用订单班、校外实践基地等形式将职业技能培训融入高校教学,实现人才联合培养,人才培养能很好地对接人才需求。开展各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增加关于新技术相关的技能提升培训,提高被替代的劳动力对新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使其能尽快适应工作需求。重视企业内部培训,通过内部培训实现员工在企业内部的转岗,满足企业内部用工需求,降低企业从外部招聘员工的成本。

(二)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改观对职业工人的认知。一直以来,技术工人的待遇普遍比较低,大家对于技术工人的认知也高,因此职业教育普遍不受欢迎。因此,应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宣传工匠精神,让大家提高对技术工人和职业技术人才的认可度,提高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

(三)支持创新研发,推动成果转变。技术进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机器换人”对就业有冲击但也会创造一些全新的就业岗位。产品创新能带来新的就业,因此要鼓励企业创新研发,加大对于企业创新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时也要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对企业创新研发进行有效监管。通过高新产业园建设,推动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校企共同研发,让科研成果更加适应市场需要,与此同时加快成果转化,推动成果落地。

(四)以技术促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率。通过技术革新,推动制造业内部的转型升级,实现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转变。传统产业通过发展区域优势,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努力培育新兴产业,加强企业联合,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杜传忠,胡俊,陈维宣.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模式与对策[J].经济纵横,2018(04).

[2]林晨等.人工智能、经济增长与居民消费改善:资本结构优化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20(02).

[3]刘亮等.智能化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J/OL].经济评论.2020-02-07.

[4]贾根良.“第三次工业革命”与工业智能化[J].中国社会科学,2016(06).

制造业范文2

1.基于价值链的视角。

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首先提出价值链的概念:价值链就是互相联系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价值的动态过程。文化产业与制造业可以通过重组融合将原有产业的价值链进行分解,打破原有价值链各环节形成一种混沌状态的价值网,之后再将原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提取出来,通过建立新的价值通道,重新整合为一条新的价值链。融合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1)价值链分解。

文化产业和制造业同时将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可分离的价值活动逐一分解,形成混沌状态下的价值网。在分离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竞争优势的影响,即要将能使企业获得相对成本优势和差异性的价值活动分解出来。

(2)价值链整合。

进过上一步的分解后,需要根据未来潜在的市场需求和现有产业特征,截取原有价值链中需要的核心增值价值活动,进行排序重新整合,形成一条新的价值链。在新价值链中,不仅包含了制造业价值链的核心价值活动,还增加了原有制造业所没有的文化核心能力和创意体系,从而构建出一个能够比原有价值链创造更大价值的链条,而这种变化可能发生在基本活动中,也可能发生在辅助活动中。

2.基于产业集聚视角。

产业集聚是指一些相关互补的产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高度集中,这些产业中的企业通过不断投入共享要素在这个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现象。这种融合过程一般需要政府的促进和规划,通过鼓励文化类企业与制造业企业在文化创意园区内入驻,形成集聚效应以便利用公共基础设施、专业化服务和劳动力,来降低生产本和交易成本;同时产业集聚区的创新因子从文化产业中溢出并不断扩散,制造业企业通过不断积累“学习效应”克服其在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获得内在创新动力。在融合过程中,制造业企业把原由企业自身提供的研发、设计、营销、咨询等环节外包给集群内以专业化形式存在的文化企业,制造企业由此提高了资源的全要素生产率,而文化类企业获得了规模经济的好处。由于这种好处,集群外一定辐射半径内的其他企业也会纷纷加入进来,进一步增强区内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3.基于共生理论视角。

共生理论最早出现在生物学领域,“共生”概念由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于1879年提出,他将其定义为不同种属生活在一起的现象。经济学中产业共生是指彼此具有联系的业务模块的不同或相似的产业之间基于分工细化而呈现融合、互动和协调的关系。产业共生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自发现象,它与产业融合关注点都是价值增值和产业创新过程中的业务连接关系。这种融合过程遵循以下三个阶段:

(1)融合阶段。

文化产业与制造业在最初意义上是一对具有业务融合性质的两类产业,前者的业务融合在后者的价值创造或价值实现过程中,而后者的价值总量又融合了前者的贡献[5]。此时文化产业以寄生的方式依附于制造业上,其价值的实现是融合在制造业的价值活动之中的。例如,在电子信息产业出现时,并不需要文化产业,但当数字内容产业出现后,它就不可能离开文化产业而独立存在。

(2)互动阶段。

文化产业与制造业间的互动实际上就是在融合过程中为维持共生关系而进行的价值创造过程。当文化产业独立为制造业提供创意思想和技术支持时,制造业不仅可以获得来自外部的专业化资源,而且可以将自身资源专用于生产环节提升效率;于此同时,文化产业也可以享受到制造业规模化生产的益处,形成双赢互动。

(3)协调阶段。

文化产业与制造业间的协调实际上就是在互动过程中找到一个数量和质量最优的平衡点。数量的协调通常可以通过产业间投入产出的关系制定出各个产业间应该完成的数值目标。而质量的协调更强调协调效率,这就要考察在产业互动过程中,哪种协调手段最能推动产业技术进步以激发其发展潜力,找出最优共生手段是共生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

4.基于专业化分工视角。

专业化分工是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的精髓,他在《国富论》一书中开篇就指出“分工是国民财富增进的源泉”。由于文化产业具有与制造业相同的工业属性,所以文化产业归根结底是制造业企业将原先由内部提供的服务转而向外部市场购买而产生的。具体来说,制造业企业出于竞争优势的考虑,逐步将自身资源集中化,纷纷将原企业内部的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管理咨询等职能转移出来,交给内部独立运作的职能部门或专业化服务企业执行。制造企业的交易成本随着专业服务由外部市场提供而降低,从而不仅推进了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又促进了文化服务企业增强自身专业化水平以提高效率,从而进一步推动分工的深化。由此分工专业化和交易成本降低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二、结语

制造业范文3

【关键词】农业生产机械;制造业;现代化制造技术

农业机械制造属于机械制造业这一大的行业范畴之内,制造行业由于有近几年科学技术发展的背后支撑,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作为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行业,机械制造的生命力就来自于不断更新进步的制造技术,农业机械制造作为机械制造行业的一个重要分支,由于其关系到第一产业的发展,尤其受到人们的重视。当前的农业机械制在现代化技术发展的支持之下初步获得了质量与效率方面的双重提高,从而在现代化浪潮中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作为人民赖以生存的根本第一产业,农业的进步与发展一直以来都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因此对农业机械制造技术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1现代化制造技术概述

当前,随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工业化到信息化生产模式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给现代化制造技术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工业化时代的生产所追求的效率、质量、成本等目标已经有了新的内容。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人们一般理解为产品的机械加工过程或是机械工艺过程。随着工艺的提升“制造”的范围和过程都有拓展,范围从原本的机械制造工业扩展到军工、电子、轻工、食品等领域,过程方面不仅包括制造还包括市场分析、产品研发和生产销售等部分。现代化制造技术也称先进制造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最早来自于20世纪80年代与全球一起面临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制造业发展困难的美国。众多学者在对当时机械制造业发展的情况做出具体分析之后,深入探讨了先进制造技术的可能性、所需技术支持以及对经济发展将产生的一系列重要作用,使之成为日后现代化制造技术的雏形。现代化制造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在各个方面对传统的制造业进行颠覆与变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在制造技术中所应用的各种相关技术,以及所生产制造机械的应用范围和功能服务都在不断地更新升级并向更加广阔的领域扩大。当前的现代化制造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的融合中成为了立体多元化的综合性制造技术。

2农业机械制造业中主要应用的现代化制造技术

2.1数控机床技术

数控机床技术在改革开放之后扩大了其应用的范围,并在其应用之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我国,农业机械中应用数控机床已经比较普遍并且有较高频率。该项技术凭借着在农业机械制造中不仅可以对农业机械设备的部分功能进行调整,还可以为农业机械的生产制造提供大量的制造所需零件已经成为农业机械制造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持部分。随着该项技术的深度使用和推广,我国的农业机械在自动化方面与一体化方面有了明显进步,各大制造企业就实际情况研发生产制造出多种高质量、高效率的相关产品。虽然近几年我国的数控机床在农业器械制造过程中的应用形势见好,但是由于我国制造业的现代化进程开始较晚,相比于是世界上的发达国家而言总体水平还有明显差距。其中主要的原因有:首先,数控机床投入生产的成本较高;其次,数控机床技术与其他技术结合应用不够深入。这两个问题在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中,通过不断地创新和技术上的突破都可以得到解决。

2.2计算机集成技术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又称CIMS技术。这项技术的主要是指在农业机械制造生产的过程中通过以相关的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对制造过程中的设备运行等进行精确的计算智能控制和管理。近几年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随着其发展速度加快,发展深度加深,农业机械自动化生产被前所未有地大范围应用到农业生产经营当中。这一现象使得农业自动化机械的需求不断扩大,为与新的农业生产现代化匹配,各大农业机械制造商应该结合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实际以及各生产商各自的制造能力与技术水平,逐渐将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与农业机械的生产制造相结合,将该项技术与制造过程的研发与实际生产进行深度融合,提高农业机械制造的生产效率。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为农业生产现代化做出贡献,还可以通过对经营风险的降低给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更可以使各大制造商形成以核心技术为主的良性竞争局面,促进生产者的技术进步。

2.3数字化技术

当前主要运用在农业机械制造行业中的数字化技术主要有CAD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CAD技术主要用于产品的设计与研发阶段,CAD作为产品设计环节中的技术支持,在时代不断进步而形成的需求个性化以及更新换代周期的缩短化情况下,为产品的更新换代的设计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产品设计师通过CAD绘图能够将产品构思付诸现实,并且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修改,这大大提高了设计工作的效率水平,与当前社会发展需求非常吻合。另外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完善,想要达到制造效率进一步的提升,就需要将智能化技术与CAD技术相结合,使得CAD技术在实际运用时更加智能化,能够实现更加创造性的想法和设计需求。数字化技术是指在机械制造加工的时利用数字计算机对加工机床进行控制。数字化技术的好处是将机床内部以及加工时出现的各种问题都能以数字化信息进行反馈,这是自动化、智能化处理的基础。数字化技术在数字计算机诞生之初就已经被应用于制造业中,随着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在制造行业的衡量标准中已经将数字化控制机床作为参照之一。由于其生产工作的便捷性,近几年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优质发展,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的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已经在整个农业机械制造业中占较大比重,并且因此也推动了机械自动化的发展。

2.4虚拟技术

虚拟技术在农业机械生产制造中的应用主要有虚拟装配以及虚拟制造两项技术。虚拟装配技术是指在农业机械产品制造进行装配之前,对其虚拟样机加以应用模拟,在样机虚拟过程中完成对农业机械产品装配环节的评估与反馈,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后续实际机械装配工作。虚拟装配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虚拟技术对在产品设计以及零件制造上的不足加以弥补,最大程度地避免正式工作中的失误情况,进而降低生产成本,节约生产时间。在实际应用当中,农业机械产品设计之时就可以结合其他技术对虚拟装配进行应用,做到在设计环节就可以规避掉部分技术层面的失误,能够有效地提升工作效率以及优化工作质量。虚拟制造技术在整体农业机械的制造当中主要应用方面在对金属材料的热加工部分。机械制造过程当中需要用到非常多各种形状的机械零件,其中非常大一部分零件是通过热加工技术得出的。热加工技术在实际操作中经常面临金属材料太多、属性复杂、热加工过程危险程度较高等问题。虚拟制造技术的应用可以利用系统对金属进行分析记录和动态化模拟,在此基础上对热成型部件的生产进行优化控制,达到对材料的优化以及部件轻化目标。

3总结

综上所述,现代化制造技术对农业机械制造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提升其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水平等效果与农业现代化趋势相互吻合。恰恰是上述各种重要现代化制造技术的出现与不断更新发展,通过对农业机械发展的推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明藩.现代制造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7,48(2):102.

[2]刘虔昊.现代制造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J].科学与财富,2017(22):268.

[3]张志华,吴婷.现代制造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4):829.

制造业范文4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1.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自主创新意识。出台了《工业技术改造创新扶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发挥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对扩大技改投入的引领和撬动作用,引导企业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对传统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提升。鼓励企业加大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对接,进一步拓宽企业创新平台,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化,多家矿山机械制造企业与江西理工等高校院所合作,江西铭鑫冶金设备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并入驻工业服务中心,为企业创新升级提供技术保障。

2.不断引进装备制造项目。今年新引进金石科技公司3D打印智能制造建设项目,项目已完成供地,正在进行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预计明年可投产。围绕我县鞋服产业链完善配套,建设兴扬机械公司制鞋成套设备生产线项目已投产;建设龙升体育公司鞋机生产项目正在进行厂房主体施工,预计年底前可完成设备安装工作。

3.加快矿山机械制造产业优化升级。我县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江西铭鑫冶金设备有限公司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由原来生产矿山机械设备的企业转型为专业生产铜米机、干式铜米机、湿式铜米机(水冲摇床)、废旧电线电缆回收处理设备、废旧电路板回收处理设备等一系列环保设备的企业。江西鲲鹏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引进生产高效节能电器设备。华辉选矿、宏兴选矿由生产矿山机械设备转型生产矿山污水处理设备。

4.培育打造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建设。结合《智能制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我县今年多次组织专家到企业宣传政策,引导爱威亚、大由大、德都等企业加大自动智能设备及软件投入,按照智能工厂标准进行打造,争取获批市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

5.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截止目前,以籍个人身份证上牌的新能源个人乘用车100余辆。2019年计划更换乡(镇)新能源交通车36辆,目前,已采购乡镇新能源交通车34辆。县城采购新能源交通车6辆。由县城投公司建设充电桩262根,其中公用充电桩和专用桩118根,目前已完成部分充电桩铺设工程。

二、存在问题

我县在发展装备制造业和智能制造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企业创新意识不强,科技研发资金投入不足。二是普遍面临“招不来、用不起、留不住”的人才引进困局,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三是产业发展起步晚,基础较为薄弱,与其他工业发达县市还存在较大差距。四是落地重大项目偏少。缺乏领头羊式的装备制造龙头企业,重大项目的带动和支撑能力不明显。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1.突出鞋服首位产业首位招商。开展精准招商,围绕打造“百亿鞋服产业制造基地”目标,积极对接闽三角、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不断拓宽招商渠道。引进鞋机生产维修、制鞋模具生产、纺织设备生产等上游配套企业,完善鞋服产业链,打造现代鞋服产业制造基地。

制造业范文5

关键词:制造企业;成本管控;经济效益;预算编制

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经济利润的最大化,而企业价值最大化与企业的成本、收入和费用支出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制造业企业只有对成本进行有效管控,才能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一、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概述

(一)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的概念。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是指制造业企业在成本形成过程中,通过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指导、监督以及限制,使其全部符合成本有关方针、法令、目标、政策、定额和计划的各项规定,并对出现的各种偏差进行及时纠正,使各项生产消耗和具体费用都被有效控制在限定范围以内。

(二)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的重要性。首先,制造业企业实施成本管控可有效增强企业抵御内外压力的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在生产过程中,制造业企业会面临来自多个方面的压力,在企业外部存在政府课税、同行业之间的竞争、经济环境的逆转等各种不利因素;在企业内部要面临股东分红、改善职工待遇等方面的压力。企业在重重压力之下,要想寻求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降低自身的生产成本。其次,制造业企业实施成本管控是实现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前提。企业成本降低之后,销售量就会随之扩大,企业的经济基础将更加稳固,从而有更多的余力去提升产品的品质,不断对产品进行创新,寻求新的更高层次的发展。再次,制造业企业实施成本管控可有效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不管在何种情况下,降低成本对提高利润都是有益的,如在企业销售收入不变时,降低成本可有效实现利润增长;在企业销售收入增加时,降低成本可使利润增长更快;在企业销售收入减少时,通过降低成本可有效控制利润下滑的局面。

二、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存在的问题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加之制造业转型升级所带来的资金压力,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重视和加强成本控制,但是在成本控制理念、成本控制制度、预算编制、管理手段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需改进的问题。

(一)成本控制理念落后。第一,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制造业企业实施成本控制已不再是简单的降低成本,如何强化对企业生产周期中各个环节的成本管控,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才是决定成本控制效果的关键。我国制造业企业普遍缺乏科学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只要一提到成本控制,首先想到的就是节约和节省,并将其视为企业成本控制的唯一手段,导致企业成本控制还停留在“节约一度电,一方水和一张纸”等简单模式上。第二,部分制造业企业的成本管理意识薄弱,成本控制存在较大的主观随意性,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成本管理人员不能根据企业成本控制的实际需要,严格履行自身成本管理职责,而是盲目服从领导安排,造成成本管理决策失误。

(二)成本控制制度缺失。第一,部分制造业企业的内部成本管控制度不健全,有的企业甚至连资产盘点、原始记录、计量验收、定额管理等一些基础性的管理制度都未建立。第二,尽管有部分制造业企建立了各项制度,但其制度制定未从企业实际出发,可操作性不强,导致制度落实不到位,存在走形式的情况,未能对各项成本费用的发生起到真正的约束作用。第三,也有部分制造业企业缺乏对制度执行情况的考核和监督,未明确划分每个人的任务和责任,也未制定相应的奖优罚劣机制,没有根据成本控制指标的完成情况对相关人员进行奖励和惩罚,不能发挥制度在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等方面的作用。

(三)预算编制不到位。第一,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缺乏高质量、高效率的有效沟通,特别是在预算编制前期,各部门存在相互推卸、扯皮的情况,延误了预算编制的时机,最后只能草草地编制有关预算数据。第二,由于编制的预算与实际情况不符,造成预算结果在后期会大幅偏离实际情况,在企业对有关部门进行成本控制考核时,会造成被考核对象产生强烈抵触情绪,认为是财务部门对实际生产情况不了解,制定的考核指标不合理。

(四)缺乏信息化管理手段。在传统成本管控模式下,企业只是被动地进行记账、计划、算账等工作,并且采用的是手工操作方式,这种成本管控模式已无法适应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制造业企业能否提高成本管控能力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造业企业的成本管控手段是否先进。当前,制造业企业普遍已将计算机等设备运用到了成本管理中,但使用水平还较为初级,通常只是替代相关人员的手工操作,未能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如很多制造业企业未使用ERP等先进财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未能覆盖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导致成本数据获取不准确,成本控制不到位。

三、完善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的有效措施

在企业硬件指标趋同的情况下,成本控制成为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针对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应尽快转变企业成本控制理念,建立健全成本控制制度,同时加强成本预算编制和信息化转型,不断开创企业成本管理的新局面。

(一)优化成本控制理念。人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也是生产的第一要素,所有的劳动手段和劳动工具都是通过人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对于成本控制而言亦是如此。因此,要重视发挥人的积极作用,摆脱以往以节约、节省为主的传统成本控制模式,具体应从以下两点入手:第一,加强成本控制宣传与培训,组织企业全员学习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与知识,对成本动因的多样性有明确深刻的认识,知道为何会发生成本,哪些因素与成本有关系,有何种关系等,只有掌握了这些情况,制造业企业的员工才可在日常生产中深入研究、努力发掘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第二,积极为员工创造良好的成本控制条件,通过制定制度的方式大力支持员工利用技术攻关等活动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积极听取员工有关成本控制方面的“小改革”、“小发明”等,并予以采纳、实施。

(二)健全成本控制制度。一是责任制度。制造业企业要明确企业厂部、车间、工人等各层级以及生产、供应、销售、财务等各部门在成本控制方面的责任和权限,不断完善成本控制责任制度,在编制有关预算时,根据企业制定的目标和要求,将目标成本层层分解落实到班组、车间和科室,实行归口控制,构建人人负责、层层关联的企业成本控制体系。二是审批制度。制造业企业的全部费用预算都要在经过审批之后才可发放。在审批过程中,审批人员要对费用发生的数额高低和合理性进行反复检验。三是数据收集制度。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即使是在信息化管理条件下,还是应当建立原始数据收集记录制度。比如:材料出、入库的规格、品种以及数量;员工出勤情况;燃料、材料和动力在维修或生产时消耗的工时;各环节的生产质量检验等信息,都应由专人负责记录,从而为日常管理和成本控制提供准确可靠的原始依据。四是定额管理制度。定额管理制度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以定额作为计划安排的依据,对控制消耗和组织生产进行管理的一种制度。企业定额主要包括材料消耗定额、劳动定额、动力和燃料消耗定额、流动资金定额、设备利用定额等。在合理科学制定定额以后,企业要根据定额有关要求开展控制和检查活动。

(三)加强成本预算编制。通过编制完善的成本预算,可以在全面把握制造企业总目标和基本方略的前提下,理性开展资本的科学合理运作,促进企业对成本的有效控制。第一,制造业企业全体人员都要充分认识到成本预算的重要性,明确预算在有序安排各种经营活动、有效控制各项费用支出、科学开展年末考核和业绩评价等方面的作用。第二,为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必须制定完善的成本预算,在制定有关销售计划的基础上,对各项经营活动的支出进行合理预算。第三,在对预算进行审核时,若发现预算无法达到预期盈利目标,应对预算的标准和内容进行重新调整,或利用其它措施进行有效补救,保证企业顺利实现各项经营目标,最终达成企业的战略目标。

(四)加快信息化转型。制造业企业应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积极购置信息化设备,打造信息化成本控制管理平台,利用会计电算化方式对制造业企业各个环节的成本控制进行精细化管理。如ERP系统是集信息与科技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管理系统,制造业企业可利用ERP系统对厂房、设备、人力、资金等企业资源进行有效分配和管理,提高企业成本管理的协调性、统一性,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四、结语

制造业范文6

关键词:制造业;成本管理;AH汽车公司

引言

成本管理对于每一家企业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成本管理的水平和效果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盈利状况。制造企业也是如此,做好成本管理工作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同时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收益。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过程中,重视成本管理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强的盈利能力,帮助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更强的竞争能力。

一、制造业成本管理的概况

(一)制造业成本管理的定义和特点。成本管理是对企业各个经营环节和管理职能活动的成本控制,贯穿到企业的各个部门以及内部的具体工作活动中,将成本预算、成本决策、成本规划、成本考核等环节协同发展。在现代化的成本管理理论以及实践应用中,这种广义上的成本管理更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制造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等相关资源,因此综合生产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其中制造业行业中,由于整个产品生产制造环节由自己把控,因此直接生产成本占比较高。此外,制造业行业也深受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成本、财务成本、电力成本、物流成本等多项要素成本攀升的困扰。因此制造行业精细化、全面化的成本管理势在必行。

(二)制造业成本管理存在的普遍性问题。1.组织架构不健全制造行业需要结合自身的经营情况,设计完善成本会计管理体系,才能够有效提升管理效能。但是在诸多制造业企业中,成本管理的组织建构存在不健全、多人一岗、无人管理等问题,增加了成本管理的时间和费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2.成本会计管理内容的缺失成本管理需要从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时间序列上入手,将成本预算、成本决策、成本规划、成本考核等环节有效协同和联动。但是在制造业行业的成本管理中,管理对象以及涉及环节仍旧比较粗放,没有形成成本会计管理的内容体系,因此各个环节之间的工作配合性和信息对称性大打折扣,使得成本管理的可信性和质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3.信息不对称在成本管理中,及时、有效且全面的信息是成本管理的决策依据和检验标准。但是由于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环节之间没有打通信息联动的网络,因此实时统筹信息。尤其在信息技术水平比较滞后的传统制造行业,成本管理仍旧沿用传统思维和行动,主要是依靠人工信息收集的方式,降低了信息收集的效率和真实性,很容易因信息不对称产生成本预算、角色以及执行过程中的失误。

二、制造业成本管理系统的构建

(一)构建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为了提升成本管控的效率,企业内部需要专门设置成本会计管理的组织架构,借助会计成本工作来从资金流动的角度加强成本预测、分析、监督等过程的成效。作为会计的分支,成本会计的组织架构应该与企业自身的规模相适应,大众型企业应该设立单独的成本会计机构或者科室,而小型企业则需要配备承担相应职责的小组或者员工。在成本会计机构的内部单元划分中,可以根据职能的分工以及成本会计的管理过程,划分为成本预测决策组、成本计划控制组、成本核算组、成本分析考核组等,在精细化的分工实施下更加科学、有效地做到人岗匹配,提升员工管理和工作管理的效率。

(二)完善成本管理的内容体系。成本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的管理工程,因此在完善成本管理内容体系的基础上发挥协同效应,从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全流程、全时段入手,关注到成本管理的每个环节和工序。为了提升成本管理各个内容建设的科学性、有效性,管理者也需要积极采用各种积极的会计工具与方法。例如在管控成本的过程中,企业可以采取标准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等方法,提升成本管理各个环节的效率和成果。标准成本管理参照制定的标准,将实际发生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进行对比,明确两者之间的差值以及差值形成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关的成本管控措施。在标准成本管理中,企业需要制定标准的各项资源的消耗量以及比较量的差异,还需要制定各类资源的标准单价以及比较价格的差异等。

(三)健全成本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在成本会计管理的过程中,信息流的传递能够避免信息在传播中的失真以及人为加工,能够将一手信息和数据传递到网络系统中,提升了信息的准确性,避免了错误的决策和执行行动。因此借助会计电算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企业能够积极运用ERP、SRM、CRM等信息系统提升成本管控的效能。例如,ERP系统能够统筹沟通会计信息、生产经营信息、资本运作信息、销售信息等。在消费市场终端的ERP子系统中的销售管理模块能够自动采集销售产品的数量、金额等信息,从而将产品变动信息传递到物流部门、生产部门以及会计部门中。当物流部门收到信息后,查看仓库中是否有相应数量的产品,及时发货。而生产部门则根据销售信息以及物流部门的库存信息制定生产计划,从而确定每日的生产数量。

三、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以AH汽车公司为例

(一)AH汽车公司简介。作为我国的知名品牌,AH汽车公司在乘用车市场、新能源汽车市场、商用车市场上均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作为汽车制造行业的佼佼者,AH汽车公司内部子品牌众多、产业链条复杂,因此严格做好成本把关和控制,内部各个部门都需要上报全面的成本信息,才能够提升成本管理的统筹效率。目前,AH汽车公司在成本管理和控制上卓有成效。在事前的成本管理中,AH汽车公司会根据业务情况和管理需要做出相应的预算、决策和细节计划,明确各个部门规定时间段内的财务预算总水平;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AH汽车公司也会就成本管理的需要,对于日常的开支需要进行实时的成本控制,并对涉及的开支进行核算;在后续财务工作中,借助对上一时间段成本的分析和考核来明确是否达到成本预算的目标,并有效发现组织内部成本管理的不足和问题,做出相适应的改进建议。

(二)AH汽车公司成本管理的模式。结合上述的论述,AH汽车公司在成本管理组织架构、内容体系建设以及信息化技术应用上均有明显的优势。其中在成本预算管理和信息系统应用上,AH汽车公司具有格外的竞争优势。1.完善成本预算管理AH汽车公司格外重视前端成本管控,因此对于预算把控比较严格,会提前一段时间开展预算工作。在年度预算过程中,AH汽车公司面对组织内部复杂的管理情况,能够在顶层预算设计的基础上,不断将预算信息的收集和确认细化到每个部门以及层级,自上到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实现了预算的高效管理。各个部门的成本会计管理人员会与各个部门的业务负责人做好信息统筹工作,做好费用预算工作。例如,生产相关的部门可以根据生产要求报告产量以及所需要的制造费用和成本预算;安全生产部门需要结合下一年度的安全管理成本和燃动、水电费用需要上报预算;综合部门则会根据办公需要、绿化保洁、餐饮、招待、燃油等规划费用……每个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对每个年度、每个季度、每个月份甚至是细化到每一天的成本和费用进行预算设计,然后将预算报表上交到财务部门中。在预算设置的过程中,AH汽车公司严格执行定额管理,对于下一年度经营活动所需要的材料、人工以及资金进行相应的定额管理,做好相关价格的估算。当各个部门的下一年度预算上报后,预算管理委员会根据年度预算情况进行讨论和定夺,后续根据委员会的意见确定年度预算并,下一年度根据预算严控费用。借助这样的信息统筹机制,从个人、小组、部门到整个企业都能够制定出适合自身客观情况和工作需要的预算,提升预算的可操作性。尽管AH汽车公司子公司以及部门众多,但是在这样上下协调的财务管理机制和预算管理机制下,整体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大大提升。2.加强信息系统的应用AH汽车公司使用的各种信息技术和财务系统作为成本控制的重要工具,能够以数据化、自动化和系统化的控制方式提升成本管理的成果。信息技术能够借助软件以及硬件条件的发展,整合企业内部的信息流、商品流以及资金流信息,集成企业的质量管理过程、仓库管理过程、生产作业过程等信息,在信息化的分析和整合系统中对企业所拥有的各类型资源的使用进行平衡和优化,并为AH汽车公司管理者生成内部控制规划提供高效、完善的内部信息,从而能够帮助企业在经济管理中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庞大的成本管理体系中,AH汽车公司利用信息系统提升管理效能。目前,AH汽车公司财务系统中应用了多元化的信息系统,各个系统之间相互配合。ERP系用负责企业做账与物料采购价格维护、浪潮系统负责固定资产账务核算,SRM负责客户订单下单和客户开票、价格初步维护,SIM负责供应商物流配送信息传递,保障企业的成本预算和核算过程。在资金管理上,AH汽车公司与光大银行合作开发了资金管理系统,使得公司能够统一调度集团资金,更有利于进行资本运作。因此AH汽车公司在成本管控上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主要在于对整个成本管理体系的把握,在组织建设、内容体系架构以及信息技术搭建上都不断精进和完善。因此制造行业尽管组织结构庞大,但是仍旧能够通过全面性的成本管理模式,将成本管控的工作不断细分,在人事制度和技术协同下提升成本管控的精细化,降低整体经营发展中的成本费用。

四、结语

制造行业普遍存在利润率不高的问题,其中原因之一在于各项成本的不断高涨。因此在精细化的管理发展下,制造行业也需要运用成本会计相关的理论和应用模式,不断精细内部的成本预算、分析和核算等过程,在全流程、全时段做好成本把控工作。

参考文献

[1]王雯文,包苏日古嘎.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制造业企业为例[J].纳税,2018(07):104–105.

[2]宋文秀.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以台州A机械制造公司为例[J].纳税,2020,v.14;No.266(14):163–164.

制造业范文7

关键词:机械制造业;绿色制造技术;机械产品

0引言

绿色制造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在绿色理念指导下进行产品设计、包装、生产等一系列制造活动的有关技术手段,其不仅能够在保证产品质量与功能性的基础上,有效降低产品生产制造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还能够减少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对节能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有着很大促进作用,而在当前节能环保理念逐渐贯彻到机械制造业的情况下,要想实现推动有关机械制造企业乃至整个机械制造业实现转型发展,对于绿色制造技术应用模式的探究自然也是十分必要的。

1绿色制造概述

1.1绿色制造的概念与内涵

绿色制造通常又被成为环境意识制造或面向环境的制造,是一种在全面考虑产品生产制造对环境影响及资源利用效率的前提下,对产品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等全过程展开优化改进的现代制造模式,不仅能够为有关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调提供重要支持,同时还能够推动整个制造业实现持续、稳定发展,尤其是在能源消耗、环境污染问题均十分突出的机械制造业领域,绿色制造所能够发挥出的作用更是显得极为关键。另外,从内涵上来看,绿色制造通常会以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实现资源优化为目标,并面向产品的生命周期过程、物流转化过程来对有关技术工艺进行应用,与可持续发展理念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1.2绿色制造的意义

绿色制造作为当前整个制造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其意义通常可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绿色制造作为实现社会、经济、自然、科技等领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与主要路径,当前制造业以实现绿色制造为目标进行改革发展,能够使有关生产制造活动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得到显著提升,改变以往制造业仅追求经济效益的发展方向。第二,在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影响下,绿色制造未来不仅会成为制造的重要发展方向,同时还将会受到制造科学领域的高度关注与重视,使有关绿色制造发展思路、技术工艺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全面展开,进而对将制造科学的整体发展产生极大推动作用。第三,在国际环境管理标准提出后,由机械制造企业为主的有关企业,在生产过程污染排放控制、产品生产制造资源消耗等方面均面临着更高的要求,而绿色制造的出现与发展,则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达成这些要求,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顺利完成转型改革。第四,绿色制造不仅能够有效降低产品生产及使用过程中的污染排放,同时还能够通过降低产品生产资源消耗的方式,为制造企业的产品生产成本控制提供重要支持,使其能够获得更为显著的经济效益,这对于制造企业乃至整个制造业发展都有着很大促进作用。第五,受复杂国际关系、国内制造业发展滞后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常常会受到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而通过对绿色制造战略的实施,则能够帮助制造业有效突破这一限制,迅速拉进与国际市场间的联系。

2机械制造业中的常见绿色制造技术

2.1干式切削技术

干式切削技术是指在不适用切削液的情况下,采用专门的干切削道具、机床及其他辅助设施来对机械制造原材料进行切削,以达到提高产品质量、材料加工生产效率、刀具耐用度、加工生产可靠性等目的,在节能环保方面同样能够发挥出非常关键的作用,是目前机械制造行业中最常用的绿色制造技术之一。而从具体的功能作用来看,干式切削技术的节能环保特性则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在不适用切削液进行材料切削加工的情况下,干式切削本身就可以有效降低机械产品制作的资源消耗;其次,干式切削能够有效带走材料切削加工时产生的热量,并通过减小摩擦、降低切削力等方式,保证材料切削加工的顺畅性,从而有效解决刀具磨损过快、工件表面氧化等问题,无论是从刀具更换的角度,还是从加工质量控制(提高材料加工合格率)的角度来看,都能够起到降低资源消耗的作用[1]。最后,在使用切削液进行传统切削加工的情况下,材料切削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有毒有害的切屑,或是因切削液雾状挥发产生各种有害气体,而采用干式切削技术进行材料切削加工,则可以有效避免有害气体生成,并将加工材料表面的切屑迅速带走,起到良好的污染控制效果。

2.2数控加工技术

数控加工技术是指利用数控机床来进行机械制造,以更加精细化的方式完成机械产品零部件加工生产,作为机械制造业领域的常见绿色制造技术之一,其节能环保作用同样比较突出。例如在数控机床加工质量稳定性、可靠性较强的情况下,可通过数控系统控制刀具走刀轨迹保持不变的方式,提升机械产品零件的一致性,避免因零件加工偏差过大而影响加工效率,导致原材料、电能乃至其他人力与物力资源的浪费。而在数控机床加工精度较高的情况下,则可以通过一次性加工来使零件达到有关设计要求,有效提高零件加工的材料利用率,避免因反复进行切削、打磨等加工操作而产生大量边角料,导致不必要的材料浪费。

2.3微机械制造技术

微机械制造技术可理解为制造微型机械产品的一系列技术手段,由于微型机械与常规机械产品相比,具有着体积小、质量轻、精度高等特点,因此在节能环保方面往往能够发挥出非常关键的作用。从材料应用的角度来看,由于微机械的体积明显小于常规机械产品,且能够在缩小机械产品体积的同时,保证产品质量性能与功能性不受影响,因此利用微机械制造技术来生产微型机械产品,能够有效减少各类零部件对原材料的消耗。而从机械产品应用的角度来看,由于微型机械体积更小、质量更轻,因此其运行时耗能也会更低,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其节能效果自然也就会显得十分突出[2]。

2.4真空热处理技术

真空热处理技术是指在完全或部分真空的状态下运用各种热处理工艺,有效完成对金属材料的热加工,与常规热处理技术相比,不仅能够使金属材料热加工的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同时还具有着无氧化、无脱碳、无渗碳、脱脂除气等作用,在节能环保、机械产品绿色制造方面的作用同样比较突出。例如在热处理处于真空状态的情况下,能够有效避免金属材料表面元素蒸发,使各类含金属元素有害气体的生成得到有效控制[3]。而在真空加热时气流均匀性会直接影响零件淬硬效果、质量分散度的情况下,应用真空热处理技术来加工零件,则可以有效控制零件的畸变,避免因畸变问题而影响零件质量、导致材料浪费。

3绿色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有效应用模式

3.1绿色设计

从机械产品生产制造的全过程来看,绿色设计模式作为面向产品设计环节的绿色制造技术应用,其节能环保效果往往最为突出,具体应用方式主要可体现在材料选择、材料使用、功能设计、优化产品使用寿命几方面。其中材料选择是指在以减少机械产品生产阶段废料生成、降低机械产品报废后环境危害为目标,尽可能选择低环境影响的材料,如可回收材料、可再生材料、低含能材料等[4]。材料使用方面的绿色设计与微机械制造技术密切相关,通常是指在不影响机械产品质量性能的前提下,通过各种优化设计方法来缩小机械产品或部分零部件的体积,以达到减少机械制造过程中材料使用量的目的[5]。功能设计是指从机械产品使用阶段的能耗与污染排放问题出发,对产品整体设计展开全面优化,以达到有效降低机械产品运行所需能耗及使用期间环境影响的目的,其具体设计策略包括使用清洁能源、降低运行要求、设计清洁消费品、设置产品理想工作状态、避免能源及其他消耗品的浪费、避免产品误用等。而优化产品使用寿命则是指先将机械产品的使用寿命明确下来,并具体划分为设计寿命及美学寿命,之后再采取产品维护保养规范更新、产品维修方法创新、产品升级等措施,以尽可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并保证其技术寿命与美学寿命间的平衡,以免因产品质量问题而使消费者频繁更换机械产品,增加产品生产制造所产生的污染、资源消耗。

3.2绿色生产

绿色生产作为最直接的绿色制造技术应用模式,主要是面向机械产品及其零部件的生产加工环节,对各种形式的先进生产工艺技术进行灵活运用,以达到降低能源消耗、避免资源浪费、控制污染排放等目的,目前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节能环保效果也比较突出。例如在零部件加工生产中,通过对各种干式加工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机械制造对切削液的消耗,同时通过提升零件加工质量的方式,避免因零件加工不合格而出现不必要的材料浪费;而对于蒸汽透平汽轮机、液力透平水轮机、螺杆膨胀回收装置等先进生产设备及相关技术的应用,则可以通过蒸汽余热回收、余压液能回收、低品位余热回收等方式来有效控制机械制造生产耗能,使机械产品零部件加工、组装等各生产环节的生产设备运行能耗大大降低[6]。另外,由于机械产品生产很容易产生各种环境污染性较强的废弃物、废水及有害气体,因此绿色生产模式下的绿色制造技术应用,往往还能够体现在对环保型生产技术的应用上。例如某数控机床尾架套筒零件为40Cr材质,淬火硬度在40-42HRC之间,某厂家加工时最初采用在箱式盐浴中加热、保温(加热温度为8500℃)的工艺进行加工,之后淬入油中冷却,待工件温度降低至500℃以下后,再放入到普通油炉中回火120min。该零件加工工艺路线虽然保证套筒的硬度等质量性能达标,但加工过程中却会产生盐浴废渣、淬火油、盐浴蒸汽、油蒸汽等固体污染物或污染气体,无论采取怎样的污染物处理措施,都会导致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因此为解决这一问题,厂家决定调整工件加工工艺路线,将真空热处理的绿色制造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加工时先借助双室真空油淬炉进行工件预热、保温(预热至6000℃左右),之后再将零件从6000℃加热到8500℃,保温30min,最后淬入真空油室中冷却,并立即向真空油室内填充氮气。从实际加工效果来看,由于整个加工过程基本都是在真空环境下进行,因此尾架套筒的新加工工艺路线不仅能够保证零件硬度等质量指标,降低工件加工过程中的变形量(具体数据如表1),同时还可以实现无污染加工,环保效果十分突出。

3.3绿色包装

从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现状来看,由于很多机械产品都逐渐呈现出微型化的发展趋势,因此有关机械制造企业常常在机械产品组装完毕后,对其进行专门的包装,为后期的产品运输与销售提供支持,而对于绿色制造技术的有效应用,也同样可以通过绿色包装应用模式来实现。一般来说,绿色包装模式下的绿色制造技术应用,主要可体现在减量化、循环使用、循环再生几方面,基本都是属于对包装材料的合理选用。其中减量化是指在保证机械产品运输时不受各种磕碰影响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对包装材料的使用量,避免不必要的包装材料消耗;循环使用是指采用金属、特殊塑料等不易损坏的材料作为包装材料,并在机械产品完成销售后对包装进行回收再利用,解决因产品包装一次性使用及重复生产所导致的材料、能源大量消耗问题;而循环再生则是指采用纸、木材等易降解的材料作为波安装材料,在完成机械产品销售后,将包装材料回收并重新应用于产品包装生产,同样可以起到的降低材料消耗的效果[7]。

3.4绿色再制造

绿色再制造作为面向产品全寿命周期设计与管理的技术措施、工程活动集成,通常可理解为依靠先进技术与产业化生产来对废旧产品进行改造或修复,以达到节能、节材、环保、降低成本等目的,通常需要以严格的质量标准、完善的生产管理程序及现代化的生产方式作为基础支撑,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绿色制造技术应用模式,在内容上主要可分为再制造加工与旧产品升级两部分。其中再制造加工主要是面向已经因意外损坏或达到物理寿命、经济寿命而报废的机械产品,再制造生产过程中可以将报废产品中可利用的失效零部件挑选出来,并借助先进加工技术来对失效零部件进行失效分析、寿命评估及针对性的加工处理,使其能够重新恢复原有的技术性能,甚至是实现应用价值的提升,最后再将这些有剩余寿命的零部件重新应用于新机械产品生产,以达到减少材料消耗、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而旧产品升级则主要是面向已达到技术寿命或是被行业淘汰的机械产品,再制造生产中同样可以通过技术改造、更新来提升产品技术性能,同时延长产品使用寿命,使其能够重新具备应用价值并进入到市场中[8]。与常规机械产品生产制造相比,由于旧产品升级所需进行的生产活动明显更少,产品技术性能也基本不会出现问题,因此其在降低机械制造环境污染、减少机械制造材料消耗、控制机械制造能源消耗等方面都能够发挥出非常重要的作用。

3.5绿色管理

对于机械制造企业来说,由于绿色制造技术的应用领域基本覆盖了机械产品制造生产全部环节,因此要想实现对绿色制造技术的有效应用,通常还需加强机械产品生产阶段中技术管理工作,而以技术应用管理为核心的绿色管理模式,则正是面向技术管理的绿色制造技术应用模式。一般来说,由于不同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流程安排等实际情况均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绿色管理模式下,各机械制造企业通常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出针对性的生产管理制度与技术应用标准,在引入合适绿色制造技术的同时,对数控机床管理、废料处理、产品包装回收等各部门、岗位的工作人员提出明确工作要求,确保其能够有效履行在绿色制造技术应用方面的责任,并将各种绿色制造技术的优势作用充分发挥出来[9]。

4结论

制造业范文8

[关键词]哈弗分析;制造业;企业财务分析

哈弗分析在传统财务分析基础上进行改进,弥补了传统财务分析诸多不足之处。哈弗分析将企业所在行业政策、战略规划、资源优势等方面结合起来,采用定性与定量、动静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企业战略规划、经营质量、未来发展潜力进行全面评价,从而为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翔实的信息数据,掌握企业整体经营管理状况,预测企业发展前景。

1财务分析概述

1.1财务分析含义

Bernstein认为财务分析实质是根据过去或当前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分析,从而对未来企业经营状况进行预测的一种手段。事实上,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为方式,财务报表为分析对象,通过运用专门的分析方法对企业过去与现在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与评价的管理活动。通过财务分析能够为潜在利益相关者提供有效的决策参考,包括股东、债券人、管理层以及所有者。由此可以看出财务分析能够满足企业内部与外部的部分信息需求,从而影响管理决策。对于外部需求者来说,财务分析能够为企业合作伙伴、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有效决策参考。外部信息需求者通常从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标出发,通过对企业财务状况以及经营状况进行分析,从而帮助他们做出投资或者合作决定。企业的投资者、合作伙伴主要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而且债权人通常关注企业的经营稳定性与偿债能力。对内部需求者来说,财务分析能够为制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有效参考,能够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加以完善。

1.2财务分析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1)财务分析能够预防控制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的潜在风险,通过财务分析工作能够充分了解企业财务状况,从而有效预防与控制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通常受企业财务状况影响,当企业财务状况出现恶化就会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就可能导致巨大的损失。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在市场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时刻要防范潜在的各种风险,尤其是企业财务风险。通过财务分析能够了解企业财务状况,从而有效为财务管理工作完善提供有效指导,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以及资金使用效益,最大程度上规避财务风险。(2)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决策参考。企业发展过程中离不开投资、融资、经营管理等决策,企业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会影响企业之后发展,通过财务分析能够了解企业的财务、管理以及经营现状,从而能够为进一步制定相关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例如,企业短期内需要制定投资决策,一方面需要分析财务资金状况能否支撑项目投资,另一方面需要项目投资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进行计算,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另外,当前市场竞争白热化,企业经营发展不仅需要分析自身财务、经营管理状况,而且还需要分析市场环境、竞争对手等情况,进而为制定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信息依据。(3)综合评价企业经营管理情况。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制定各项决策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改善企业经营活动,提升企业绩效表现。而财务数据是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管理活动等产生的信息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能够有效识别各项活动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帮助管理层找到关键影响因素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提升企业绩效。通过财务分析能够准确评价企业经营活动,有利于企业成本费用控制,提高利润表现。同时也能够对经营过程潜在的风险进行预测,为后续制定经营策略提供指引。财务分析工作能够发现企业经营存在的漏洞以及在行业所处的位置,能够帮助管理层与治理层制定未来经营策略提供参考,例如,企业存货成本、原材料采购成本较高,通过对比分析同行业企业相关信息,能够了解成本管理优劣势,从而对之后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再例如,企业多元化、跨区域经营,通过财务分析能够了解不同地区的消费喜好和消费水平,从而制定有差异化的经营策略。(4)完善企业预算管理工作。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管理能够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通常企业需要提前编制下一会计期间的预算方案,根据市场行情以及企业生产销售状况进行预测,从而制订预算计划,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成本、期间费用等。事实上,预算方案执行过程中经常出现特殊原因导致实际情况与预算方案存在较大差异。通过财务分析能够对预算的实际执行状况进行分析,从而找到预算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而有效改善预算管理工作。

2A制造企业哈弗分析

A企业成立于2001年,于2009年在主板上市,属于制造类企业。近年来,A企业通过外延式发展战略,在行业内获取较高的知名度,市场份额逐步扩大,其中出口份额不断提升。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A企业面临较大的生存挑战,亟须优化管理模式,抓住发展机遇,从而保障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2.1企业战略分析

(1)PEST宏观环境分析。从政治与法律层面来看,国际争端、贸易摩擦对A企业产品销售影响巨大。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以来,A企业产品出口面临较大难题,产品滞销加上美国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导致A企业国外销售环境不容乐观。从经济环境层面来看,我国经济从高增长转向中高速,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产业结构面临转型升级,企业经营情况及未来市场开拓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为克服制造企业受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央行多次降准,降低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缓解企业经营压力,但并不能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难题。从技术环境层面来看,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力争在2035年实现“中国智造”。对制造企业来说要不断提升技术实力,加强对市场需求与设计理念的融合,从而不断巩固自身实力。从社会文化层面来看,中美贸易摩擦给中国制造企业带来巨大冲击,但与此同时激发了中国人民爱国热情,支持国货浪潮,有利于企业开拓国内产品市场。(2)SWOT分析。SWOT分析是对企业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从企业战略层面对企业发展进行评估。结合A企业外部机会、威胁以及企业内部优势与劣势分析来看,A企业优势包括技术技能研发、无形资产占比较高、商业生态模式先进;A企业劣势包括技术水平更新较慢,容易被市场新技术所替代,企业市场份额难以得到有效提升。A企业外部发展机遇包括国家对制造企业的政策支持、“一带一路”经济发展以及新兴产业不断崛起;A企业外部威胁主要包括国际贸易摩擦、国外产品对国内市场冲击。

2.2企业财务能力分析

(1)营运能力。营运能力反映企业创收能力,营运能力水平越高通常反映企业具有较强的创收能力。从A企业近三年营运能力指标变动情况来看,2017年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为7.95、存货周转率为7.01、总资产周转率为0.74,2018年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为7.90、存货周转率为9.76、总资产周转率为0.71,2019年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为5.71、存货周转率为5.03、总资产周转率为0.44。结合A企业营运能力指标变动情况来看,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在2019年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一方面受到国际贸易市场冲击影响,企业产品销售面临较大困难,大量产品滞销导致企业存货周转缓慢,大量资金被占用;另一方面市场波动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都有较大影响,企业不少客户群体受到冲击,影响企业应收账款快速回收,企业资金链存在较大风险。(2)盈利能力。盈利能力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盈利能力越强说明企业获利能力越强,企业具有较好的收益表现。从A企业近三年盈利指标变动情况来看,2017年企业销售毛利率为18.31、成本费用率为12.16、净资产收益率为10.45;2018年企业销售毛利率为18.91、成本费用率为14.16、净资产收益率为10.45;2019年企业销售毛利率为14.31、成本费用率为15.81、净资产收益率为7.45。从A企业盈利能力指标变动情况来看,A企业销售毛利率在2017—2018年呈上升趋势,2019年则大幅下滑;企业成本费用率处于不断上升趋势,说明企业整体成本费用控制情况偏差;A企业净资产收益率2017—2019年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受制于企业营业收入下降,企业整体收益水平下滑。(3)偿债能力。偿债能力是反映企业对经营期内负债的本息支付能力,同时也能反映企业财务风险水平。从A企业近三年偿债能力指标变动情况来看,2017年企业资产负债率为37.11%、流动比率为1.37、利息支付倍数为843.14;2018年企业资产负债率为39.25%、流动比率为1.77、利息支付倍数为925.31;2019年企业资产负债率为42.11%、流动比率为1.25、利息支付倍数为417.61。企业资产负债率从2017—2019年呈现上升趋势,但整体资产负债率水平较低。企业流动比率2017—2018年呈现上升趋势,2018—2019年下降幅度较大,企业资产变现能力下降,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水平下滑。企业2017—2019年利息支付倍数先上升后下降,其中2019年企业利息支付倍数大幅下滑,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受到极大程度影响。(4)成长能力。成长能力反映企业未来发展潜力,成长能力水平较高的企业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成长能力越强的企业通常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与扩张力。从A企业近三年成长能力指标变动情况来看,2017年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为31.17%、可持续增长率为17.16%、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为18.55%;2018年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为36.48%、可持续增长率为21.36%、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为21.85%;2019年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为-11.44%、可持续增长率为3.16%、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为-28.51%。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可持续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2019年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呈现负数增长,企业整体成长能力较弱。

3结论

传统模式下企业财务分析难以全面分析企业经营情况,无法实现对企业现状进行多维度评价。哈弗财务分析从宏观层面、微观层面对企业外部环境、战略以及财务能力进行分析,进一步强调与实际环境结合的重要性。对企业来说,全面的分析能够真实、全面反映企业现状,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赵鑫.哈弗分析框架在A上市企业中的应用[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