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质量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制造业质量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制造业质量管理

制造业质量管理范文1

关键词:汽车制造;质量管理;优化对策

1引言

人们的经济活动给全地球环境保护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要建设一个节约型社区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涨。今天的中国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了中国社会的重要成员,不需要再片面地追求直接的既得利益,但是也必须作出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和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决定。在运输方面,由于中小企业是运输活动的主要主体,搬运、包装、流动加工等运输活动不但要耗费巨大的电力、燃油,同时对环境污染的危害也巨大的,现代企业建立绿色物流体系是必然的趋势。汽车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近年来发展得很快。

2汽车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改善。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19年3月底,我国机动车的保有量就已经达到了3.3亿辆,并且还处于一种稳定递增的态势。由此可见,汽车制造行业的发展潜力依旧十分巨大[1]。QS9000是由美国的三家重要(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及克莱斯勒)汽车厂共同建立的质量管理规定,每个直接厂商均先期建设了满足这一规定的质量体系,并通过验证。而中国的轿车生产公司,也根据QS9000的规定,建设了质量管理系统并得到证明验证[2]。QS9000质量管理制度要求的总体目标是确立基本质量管理制度,持续地改善提高,重视问题的预防并降低在供应环节发生的差错和浪费,确立了公司内部、外的产品和业务用零部件和物料供应方产品的基本质量管理制度要求,以提高客户满意,持续地降低浪费,使最终消费者、供应基地和生产公司都因此获益。目前,国家汽车生产公司QS9000和有关技术标准,形成了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组织保障机制。结果在企业质量管理工作流程中确无法完全地依据规范实施,由此产生了企业质量管理工作规范和企业管理工作流程两套管理渠道现状。若数据应用主要以人工和纸质方法实施管理工作,则会导致越来越无法支持未来的企业管理工作和质量分析体系现状,由此产生“质量信息孤岛丛生”的结果。产品公司内部由于使用了传统的如EXCEL、WORD等数据处理工具进行产品质量计算、数据分析工作,极易产生关于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沉淀并滞留于某个部门或个别经验中,从而使得产品公司的主管在形成投资决策时,往往陷入了无统计依据的尴尬状况,从而造成了产品质量管理工作问题依然反复出现,产品公司陷入了恶性循环的质量管理改进之中,从而最终使得关于产品质量管控和生产流程监控相关领域的数据无法实现质量跟踪,也因此而无法形成关于产品质量信息管理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协调与再利用。公司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产品设计和制造脱节、没有过程品质管理、没有系统技术培训和产品质量文件落实力量不足等问题。虽然已经根据QS9000的质量管理规定,构建了企业质量管理系统并取得了认证,但质量管理情况仍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在国有企业中上述现象更容易发生。笔者以为,导致中国汽车制造商产品质量水平不高的因素主要体现在:(1)企业管理者并没有对品质理念的绝对支持。如果企业管理者总是在为认证而认证,如此则企业管理者之间仍然存在着明显的从众行为,品质管理的形式主义也仍然存在。品质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并不是基于客户满意度,因此企业不能切实构建起现代品质管理系统。这也表明公司并没有以客户满意度为目的、以持续改善为手段的现代品质管理理念。(2)公司管理人员没有品质管理理念,公司无法建立优秀的公司文化,管理人员对品质管理工作的推进力量不足。产品质量目标、指标和考评方法不完善或者不合理,当生产和品质出现问题时,总是重生产而轻品质,没有处理好长远效益和企业利润的关系。(3)重形式、轻实效。公司的质量手册,并不能从自己公司的实际需求出发.必须完全按照国际体系认证文件。只要取得了认可,便认为公司的产品质量水准有了长足的提升,但殊不知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规定的品质内容往往只是非常基础的条件或最低要求。公司在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时,如重文件、轻效果,既没有对客户满意度的要求,也没有对持续改善能力的要求等。(4)缺乏质量管理方式的有效引导。虽然公司领导层具有浓厚的质量改善意识,但是因为没有方法上的引导,致使质量改善管理工作极具盲目性,使得质量管理效率没有形成循序渐进的螺旋增长态势。

3提高汽车制造业质量管理水平的策略

由于中国当前社会经济国际化的快速发展,更多的家庭和个人都有着专属的车辆,而轿车的保有量也明显上升,同时车祸出现的概率也大大增加,从而造成对驾车人士以及乘车人士发生各种程度的伤害。但其实与车辆本身的品质及其性能问题都有着很直接的联系。所以优质的车辆在实际行驶中出现车祸的时候,不但能够有效保障车辆内人士的安全,还可以有效减少乘车人士在车祸中,因遭受伤害时产生的不可逆损失。所以,越老越多的汽车消费者在实际行车中,常把车辆的安全及其品质问题视为最优先的要求。另外,由于车辆的品质问题主要是由车辆生产行业所决定的,所以只有更积极地优化车辆制造业企业品质管理相关策略,显著提高机动车驾驶人员和使用人的安全[2]。

3.1转变观念

树立客户满意度为宗旨的服务质量服务理念,包括公司内部客户和外来顾客。公司不但要通过创造一流的商品和服务让外部消费者满意,同时在公司内应该将管理人员当成消费者,树立管理及服务质量的理想。公司内的每一职位,都要确定其顾客对象,并形成基于消费者满意度的服务质量考评指标体系和考核方法,从而建立消费者驱动的服务质量管理系统。

3.2与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

积极探索构建一个科学的供货商筛选、评估系统,寻求与供货商的联合发展。在必要情形下,协助供货商提高质量水平,使其提供的原材料满足本公司的品质需求。长期的合作企业战略伙伴关系,不但能够减少供应商的研发生产成本,同时也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品质的统一性水平。对汽车配件生产企业来说,汽车零配件的品质是企业控制产品最终质量的基石和关键,所以企业要从严把控汽车零配件供应商的品质水平,以提高供应产品合格率。

3.3保证产品工艺设计的可行性

产品设计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完成产品,一旦生产与设计脱钩,就不能够生产出优质的商品。所以,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应该成立跨职能与部门的设计队伍,并采用基于可制作性(可组装性、可维修性等)的理念,设计出跨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工艺、设备、品质管理等部门,甚至涉及供货商与顾客之间的产品设计与制作流程。

3.4注重过程质量控制,加强监督管理性

当设计出合理的质量管理制度后,管理体系的执行便必不可少,好的管理制度不能高效执行也同样缺乏意义。要保证质量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公司需要强化监督管理,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重视流程管理。如果出现了质量异常,就必须及时报告,完善作业过程,以防止在某些作业环节中出现了质量异常。同时,也要严格要求,绝对不要把有质量问题的商品运送到下一条生产线,或是生产的下一阶段。

3.5企业的领导层要发挥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公司所有管理工作的开展,都需要领导的带动。品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执行亦是这样,唯有领导作出强大的带动,生产的品质才得以提高。但企业管理层的质量推行并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更关键的是要有质量推行计划和保证机制,以及质量资料保障和定期考核。所以,公司领导层要科学决策,增强执行力,并通过出切实举措,以保证公司质量管理制度的设计与执行落到实处,在适当的时候也可通过一些机制辅助实施。

3.6全过程的持续质量改进

综合使用现代品质管控的工具与方式,进行全过程的持续品质提升。在设计阶段,应当通过综合运用质量功能展开的基准评估、实验设计、失效模型与效果分析、故障树分析等方式,进行最优设计,并通过将实验设计与统计过程监控有机地结合的方式加以管理与改进,确保设计过程达到受控状态。

3.7建立系统的质量培训体系

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设计出符合于企业系统的管理培训体系。对公司内各个阶段的员工进行各个阶段的培训,并强调学以致用,并将定期的员工训练形成管理体系,这样将提高公司的品质管理理念和管理体系贯彻于每位员工。

3.8全员参与

公司要弘扬团体协作精神,引导职工开展跨部门的产品质量改善小组活动,在公司内应鼓励部门之间的协作。不管是从公司整合的视角,还是从产品设计、制造的核心过程,都应该形成跨部门的协同。

4结语

总而言之,公司品质管理工作和服务的基础性工作都必须做好。尤其是在优化标准建设方面,对提高工作质量信息化水平和专业队伍建设的要求特别明显。相关的政府部门和产业机构都必须做好相互协调,共同努力为提升工作环境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但是,对于不同地域、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公司要求的技术支持与服务水平也略有不同。

参考文献:

[1]谢细龙.关于汽车制造企业质量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福建质量管理.

[2]卢君.汽车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14(10):17-18.

制造业质量管理范文2

在只要企业中,质量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很多学者对质量都进行了论述,而对质量管理影响重大的关于质量的定义可以分为两类,它们分别是:服务的特性符合给定的规格要求,而这其中的规格要求通常都是定量的;另外一种是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的期望。而质量管理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使其实现的所有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即指的是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而所进行的具有管理性质的活动。这些活动中包括了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这几项活动。质量管理是生产和可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现代管理学的一项重要体现。同时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下,广大消费者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买到质量可靠、价廉物美的产品,成立了各种消费者组织,最终迫使政府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政策。而企业为了能够提供各种可靠、安全、经济的产品就必须对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目标是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从质量管理学的理论来说,质量目标的理论依据是行为科学和系统理论。质量目标就是以行为科学中的“激励理论”为基础而产生的,但它又借助系统理论向前发展。质量方针指的是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质量方针是企业经营总方针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者对质量的指导思想和承诺。质量策划的定义是确定质量以及采用质量体系要素的目标和要求的活动。质量控制指的是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质量保证的定义是为使物项或服务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并提供足够的置信度所必须进行的一切有计划的、系统的活动。质量改进是为向本组织及其顾客提供增值效益,在整个组织范围内所采取的提高活动和过程的效果与效率的措施。质量改进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系统性的问题,对现有的质量水平在控制的基础上加以提高,使质量达到一个新水平、新高度。

二、影响质量管理中的关键因素

我国的何桢、赵玉忠两位学者将影响质量管理的因素分为:质量领导、质量体系、质量文化、质量保证、过程控制、质量信息系统、质量理念、质量设计、技术研发、人员管理和员工参与等因素。在这些影响质量管理的因素中质量体系、质量保证、质量理念、过程控制、质量设计、质量信息系统和技术研发可以称为“硬质量因素”,而质量领导、质量文化、职工参与和人员管理则可以称为“软质量因素”。这两位学者通过研究发现顾客满意度和质量领导以及产品质量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质量领导、质量文化、职工参与和人员管理对产品的质量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正因为如此,企业管理者应该对质量管理活动给予高度的重视和支持,在企业的范围内加强相关的质量制度的建设,对员工进行必要的质量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让员工积极的参与到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中。企业在加强相关质量体系建设的同时,加强对过程的控制,建立其一套高效的质量信息系统。企业在加强自身质量管理建设的同时,还应该积极的引进高质量的质量管理人才,推进先进的质量理念和管理体系,并通过合适的激励手段,促进质量管理工作的不断改进。

三、对产品生产的质量管理

(一)产品生产前的质量管理

在进行产品生产前需要进行严格的产品策划。当企业和用户签订合同之后,企业下属的相关产品设计部门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和相关的、设计图样、技术规格书等资料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的策划,策划的内容包括了人员、设备、材料、环境等。策划后的结果必须形成相应的文件,其中包括了过程质量计划、作业指导书、各种规程等。如果需要还必须具备审批表,如过程确认表、代用器材审批表等。进行样的生产条件准备。人员上必须要求操作人员对本岗位的工作十分熟悉,同时还要求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要能够过关,在上岗前必须对相关的操作人员进行测试,测试合格之后才能够上岗,如不合格则进行必要的培训。设备上要求必须配备生产和服务过程中所需的、能满足工艺要求的设备、工具、模具和检测器工具,同时还必须随时应对各种设备出现故障时的各种危急情况。对于生产材料必须要严格的按照要求进行采购,所采购的材料必须要符合定货技术条件或其他采购文件中的采购要求,如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对相关的材料采用其他的材料进行代用时,必须履行相关审批手续。生产过程中必须准备好有效、充分、合适的各种文件。而最后的生产环境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满足相关标准和技术条件的要求,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各项条件准备完成后是进行相关的状态检查。而状态检查一般都是在人员、设备和环境条件等发生重大变化时,或者时设备处于不连续运行并且间隔时间超过一年时。检查时必须对人员、设备、材料、法规、环境都进行检查。检查的过程中还必须邀请用户参加,只有才检查合格之后才能继续产品的生产。

(二)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在进行产品生产的每一道工序之前,生产人员都必须对相关的各种条件进行检查,看这些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只有在检查合格之后才能够进行生产,如果出现及检验、试验或未收到必要的报告而需要例外放行时,则必须进行紧急放行审批,并征得用户同意,将审批结果抄送技术质量处。生产的过程中必须对于特殊过程和交付后才显示出问题的过程进行确认。涂改在生产的过程中出现了工艺、设备、人员等发生了较大变化时,或者是连续出现质量问题或者质量事故时都必须对过程进行再次确认。对于各种进行关键过程作业的人员必须保持相对的稳定,避免人员出现较大的改动。同时还必须对关键过程设置控制点,并对关键参数或重要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如果出现了不合格产品,则必须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与隔离,同时在不合格品报告中对不合格情况进行描述,由作业科室进行原因分析,最后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问题的解决方案。

制造业质量管理范文3

【关键词】质量管理;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卓越绩效;精益管理;六西格玛

许多企业乃至国家都在积极探索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来提升国际竞争力,如依据世界500强企业成功的管理经验而提炼形成的卓越绩效模式,已成为国际公认的一种组织综合绩效管理方法;依据日本丰田质量管理模式发展而来的精益管理方法,帮助企业从价值流的角度出发,通过消除浪费、破除瓶颈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效益;六西格玛管理在摩托罗拉公司产生,由通用电气公司发展成熟的一种质量管理方法,强调数据说话,降低过程波动,提升管理能力。实践经验表明,这些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是促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行之有效的方法,许多国家都在积极的推进。

一、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

为深入了解我国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发展情况,中国质量协会于2009年开展调查研究,对我国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进行全方位评价,其中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情况是其中一项重要指标。根据中国质量协会2016年和2018年两年的调查数据显示,现阶段我国企业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应用效果不佳

卓越绩效模式、精益管理和六西格玛管理等国际上公认的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在我国企业已推广实施十几年,但质量现状调查数据显示,仍有超50%的被调查企业尚未实施卓越绩效模式(2016年占比54.2%、2018年占比53.7%),尚未实施精益管理和六西格玛管理的企业占比情况基本类似(见下页图1~图3)。即使在已实施先进质量管理的企业中,也有近一半的企业实施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一是企业缺乏质量管理专职人才;二是公司高层对先进质量管理方法不够重视,推广力度不足。相关调查显示,现阶段我国制造业企业中,质量管理工作专职人员占企业从业人员的比例仅为6.2%,大部分(占比88%)公司总部推广应用的质量管理方法主要是质量管理体系(GB/19001或ISO90001),而能够推广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企业占比仅在40%左右。质量管理专职人员的缺乏和质量工作领导力不足导致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应用不足且实施效果较差,进而导致企业的质量损失率偏高。调查显示,现阶段我国制造业企业的总质量损失率在2.2%左右,而日本制造业企业的质量损失率在0.7%左右,明显低于我国制造业企业总质量损失率。在内部质量损失中,费用最高的是报废损失费和返修损失费,反映出企业的质量管理过程不稳定,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帮助企业提质、降本、增效的优势作用在我国制造业企业中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2.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教育培训不足

在质量教育方面,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培训是一项核心内容。调查显示,在质量教育资金保障上,质量教育投入资金占主营业务收入的0.7%;在员工参与率和培训内容上,员工参与质量教育培训的比例为42.5%,质量教育培训的内容主要以基础知识和通识教育为主,涉及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专项培训较少,不利于质量专业人才的培养。对质量教育充足度做一个整体评价,以满分10分为衡量标准,1~5分定义为不合格,6~8分定义为合格,9~10定义为优秀。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得分在1~5分的企业占比为27.6%,得分在6~8分的企业占比为56.6%,得分在9~10分的企业占比为15.8%;整体平均分为6.7分。2018年该数据分别为13.9%、66.1%、20.0%,整体平均分为7.3分。近两年的数据对比发现,质量教育有所提高,但得分处在及格及以下水平的企业占比仍然很大,(如图4所示)。对质量教育充足度低于6分的企业做了进一步调查,发现其存在三个共性问题:一是质量教育规划不足,没有制定年度质量教育培训计划,缺乏培训教育的针对性;二是质量教育经费不足,高层领导对质量工作重视不足,在质量教育投入方面不能给予充分的支持;三是质量教育培训工作落实不到位,即使制定了质量教育培训计划,大部分员工也会因为培训时间和业务工作时间存在冲突而选择放弃,或是培训内容和实际工作情景匹配度不高,存在学而无用的现象。

3.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开展范围降低

近两年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有79.4%的被调查企业开展了团队性质量改进活动;而2018年为66.9%。对开展团队性质量改进的企业进一步分析,有70%以上的企业主要开展的是QC改进(质量管理小组改进活动),而开展精益管理团队性改进的企业仅为35%左右,开展六西格玛管理团队改进的企业仅为12%左右,明显没有QC改进活动开展范围广。究其原因,一是公司没有这方面的具体要求,员工开展团队性质量改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二是缺少资源,没有组织开展团队性质量改进的骨干人员,团队能力建设不足。团队性质量改进活动是企业推进质量提升行动的主要方式,缩减改进活动或力度不够,必将影响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在企业的应用。应引起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足够重视,积极建设人人参与质量改进的文化氛围,鼓励员工积极开展团队性质量改进,为在企业广范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提供资源支持和价值导向。

二、深化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推广应用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卓越的质量管理是保障,而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是有力武器,企业必须提升自身的主体责任,深化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推广应用。

1.加强教育培训,培养质量管理人才

深厚的质量文化和群众基础是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有效落地的土壤,专业的质量管理人才是发挥先进质量管理方法优势作用的骨干力量。质量文化的建设、群众基础的夯实、质量专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质量教育培训。企业应深入开展质量管理基础情况调研,针对不同的人员、不同的目的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保障资源投入。如针对质量文化淡薄的问题,可以开展面向全员的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普及教育,提升全员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素养。如针对企业运营管理层综合管理能力的提升,开展卓越绩效模式培训,通过开展质量管理成熟度自评来发现改进机会。如针对企业生产制造过程在制品库存多、生产不均衡等问题,开展精益管理培训,用精益工具指导生产。通过教育培训的深入开展,不断培养质量管理人才,提升其解决质量问题的能力。

2.加强质量改进,夯实团队应用基础

质量教育培训是质量提升行动的基础保障工作,学习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原理、用途,应用并取得理想的效果才是其最终的目的。在企业中,团队性质量改进活动是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有效性的试验田,应鼓励员工积极开展团队性质量改进活动,善于发现质量问题,勇于开展质量改进活动。鼓励企业内部定期分专题开展团队性质量改进成果评比交流活动,如精益管理、六西格玛管理等,通过评比交流共享优秀实践经验,同时表彰做出突出成绩的团队和个人,提升团队和个人的荣誉感。除加强企业内部交流外,还应鼓励优秀的质量团队积极参加外部交流活动,一方面对外展示优秀质量成果,提升企业的质量保障形象,另一方面通过不同行业或不同企业的交流,互通有无,互相借鉴,碰撞出更具有创新性的质量改进方法。

3.加强供应链式推广,形成上下推进合力

当今,企业竞争已不是单独企业间的竞争,而是整个供应链实力的较量。同样,质量的提升,也应该是整个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合力推进,共同提高的结果。作为整个供应链的龙头企业或主机厂,应充分发挥导向引领作用,积极带动供应商或配套企业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可形成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推进应用联盟,采取“普遍适用+重点选用”相结合的方式推广应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如卓越绩效模式是一种综合性的质量绩效管理模式,具有普遍适用性,可由供应链龙头企业牵头推进,在上下游企业中推广应用,同时定期依据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组织开展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如六西格玛管理适用于具有一定质量管理基础的企业导入应用,对质量管理人员的统计分析技术有很强的要求,对此可采用重点企业率先应用的策略推进,并采用学帮带方式,帮助供应链上基础薄弱的企业培养人才,如从六西格玛绿带人员培养开始,逐步深化对六西格玛管理的应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2018-01-17.

[2]中国质量协会.全国制造业企业质量现状调查分析报告,2016.

制造业质量管理范文4

一、中小型制造业企业质量管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在中国经济体系中,中小型制造企业数量众多,竞争非常激烈。对大部分中小型企业来说,质量管控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拥有良好的质量管控,企业才有竞争力以及更好的发展前景。

(一)加强中小型制造业质量管控体系建设是时代发展要求。现代制造业产业链比较长,产业链上的企业数量众多,中小型制造业企业作为产业链中的一环,虽然重要,但是可替代性较强。中小型制造业企业通常按照行业订单进行生产,若是企业生产的产品在质量管控方面存在问题,则可能会给下订单的企业带来损失,甚至影响企业在行业的中声誉,从而导致其余企业不愿意与之合作,最终给企业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若是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管控水平较高,残次品少,则可能会形成一种合作双赢模式,下订单企业拿到合格产品之后能够凭借过硬质量抢占市场,而作为生产企业也会赢得更多的信誉与订单,从而进入良性发展模式。在新的时代,质量管控体系已经成为企业赢得商业信誉,战略市场,跟产业链合作伙伴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质量管控体系建设与应用。

(二)加强中小型制造业质量管控体系建设有利于企业发展。质量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尤其是制造业企业,产品质量管控对企业发展有着深刻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一方面,国家加强了质量管理要求,颁布了更严格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标准,不符合质量的产品,很难进入主流市场,被抽检出来之后,产品可能甚至会被要求回收销毁,甚至还需要面临巨额的罚款;另一方面,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生产相对过剩的时代,低质产品在现实中很难拥有市场,也不会受到消费者认可与欢迎,如果质量不合格,企业最终会走向倒闭消亡。不管是从企业当下的市场竞争力发展来看,还是基于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考虑,都必须加强质量管控体系建设,生产出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符合客户质量要求,符合市场质量期待的优质合格产品,从而赢得企业宝贵的生存发展空间。在中国未来发展中,质量管控出色的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将会赢得更好地发展,而质量管控不达标的中小型制造企业,则可能会遭遇经营困境,甚至倒闭。

二、中小型制造业企业质量管控体系建设面临问题与建设路径

在中小型制造业企业质量体系体系建设与应用中,通常存在人员问题、原料问题、设备问题,以及工艺问题等常见现实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就可以找到合理的建设路径。

(一)人员问题及对策。虽然现代制造业已经逐渐自动化了,但是对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来说,由于资金和技术实力限制,自动化水平通常不高,很难大规模引进全自动化生产线,也较少使用工业机器人,人工生产依旧占据着重要地位。在中小型制造企业质量管控过程中,人员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企业招聘的员工缺乏专业训练,操控生产技巧的技能水平相对较低,产品质量也就更容易出问题。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制造业由于工资低,行业人员流动性大,企业出于成本考虑,不愿意花费时间与精力培训员工,导致员工生产水平低,品控意识差。此外,从事品控质检工作的人员的水平与态度,也会影响到质量管控体系建设。基于人员问题对质量管控体系的重要性,中小型制造业企业从人员角度进行治疗管控体系建设的应对措施为:在招聘的时候,尽量招聘有专业技能与生产经验的员工,即便要支付更高的薪酬;加强员工品控意识,尽量为员工提供培训,确保他们能够生产出更多合格的产品;提高品控质检员工的要求,引导他们用专业知识把控好质量关。

(二)原料问题及对策。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原料对于生产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若材料采购不当导致材料出现质量问题,则产品质量也会出现质量问题。从原料角度进行质量管控体系建设,可以有效杜绝材料问题引发的质量问题。对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来说,原料来源有两个主要路径:一是由下订单的客户提供,或者从他们制定的材料供应商采购,这都属于来料加工模式;二是企业根据自身产品需求或者订单需求,自行采购原料。如果是第一种情况,即便是原料出现问题,企业需要承担的责任相对较小,损失也较小,但是依旧会对企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如果是第二种情况,企业可能会面临很大的损失。在现实中,因为原料问题导致的质量问题情况也不少见,因此需要予以高度重视。基于人员问题对质量管控体系的重要性,中小型制造业企业从原料角度进行治疗管控体系建设的应对措施为:明确弄清楚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标准,严格按照要求采购原材料;从原料选择、采购、使用和检测等环节,建立一整套的监控体系,具体到每一个责任人,确保原料环节不出现质量问题;选择质量可靠的原材料供应商,建立品质过硬的原料长期供应渠道;时刻关注本行业新材料研发与应用,让原料成为品质提升的秘密武器。

(三)设备问题与及对策。在某些情况下,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设备并不先进,毕竟采购更新先进设备价格昂贵,并且使用先进设备还需要各种专业人才、工艺配套。相当一部分企业都是使用已有设备进行生产,即便设备有些陈旧过时,但是只要还能够基本满足生产要求,在企业没有扩张要求或者行业不太景气的情况下,企业经营者是不愿意花费较大代价更新设备的。当设备陈旧或者存在问题时,所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相对会差一些,如残次品率高。尤其是当行业发展带动质量标准提升之后,陈旧设备生产的产品质量就可能与预期存在较大差距。当然,除了设备陈旧之外,设备本身出现问题也可能导致质量问题。对制造业企业来说,设备是生产的主要工具,设备出现问题后,产品质量就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基于人员问题对质量管控体系的重要性,中小型制造业企业从设备角度进行治疗管控体系建设的应对措施为:定期检查维护设备,确保所有设备都处于正常运转的良好状态,若是发现设备问题,则要进行及时维修;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企业发展情况,更新部分设备,不仅可以提高生产率,而且还可以减少残次品,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鼓励员工加强生产过程中设备质量问题监控和改良设备,做得好的员工进行加薪提职奖励。

(四)工艺问题及对策。在制造业企业中,工艺流程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较大。大型制造业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和人才去研发新工艺,中小企业由于研发投入有限,因此大部分时候只能使用普通工艺甚至落后工艺。随着制造业产品质量标准的提升,部分落后生产工艺面临淘汰风险,甚至在政策压力下,落后工艺可能会被强制淘汰。比如说在钢铁生产制造行业,由于环保要求标准提升,一些传统落后的生产工艺由于污染太重,加上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较差,不符合市场要求,可能会被强制淘汰。对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来说,生产工艺落后或者工艺流程出错导致的质量问题,是应努力避免的问题。当企业发展工艺流程影响质量问题时,企业就需要暂时停止生产,对工艺流程进行检查,完善工艺流程,确保质量合格。基于人员问题对质量管控体系的重要性,中小型制造业企业从工艺角度进行治疗管控体系建设的应对措施为:对各种生产工艺和流程进行对比分析,选择质量标准相对较高的工艺,在生产工艺选择上,既要考虑性价比,更要注重质量;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尽量采用相对主流和先进的工艺,毕竟这意味着质量更有保障;尽量设置规范的工艺流程,确保正常工艺流程生产中,不会出现质量问题。

三、结论:

制造业质量管理范文5

关键词:工业互联网;制造业;转型升级;服务化;高效化;生态化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的直接体现,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主体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的规模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一。2018年,我国的制造业增加值超过了4万亿美元,约为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制造业增加值总和的27%,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坚力量。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世界各国的迅速发展,传统制造业的创新方式和运营模式也在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延伸拓展[1]。世界各主要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等都在战略布局新型制造业,以抢占制造业未来制高点。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催生的新事物,工业互联网将为我国未来制造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新动力。目前,我国制造业正在由数量和规模扩张向质量和效益提升加速转变,工业互联网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机遇[2]。我国是世界制造业大国,具有培育发展工业互联网的综合优势,在设备数量、工业数据和制造场景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先天条件,如何把握其中的机遇与挑战,厘清工业互联网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路径,促进我国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战略意义[3]。

1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现状

我国是工业大国,也是互联网大国,这为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工业互联网的本质和核心是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和客户紧密地连接融合起来,帮助制造业拉长产业链,形成跨设备、跨系统、跨厂区、跨地区的互联互通,推动整个制造服务体系智能化。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建设总体处于起步阶段,工业互联网发展服务体系逐渐健全,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相关支持政策。2016年2月,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发起成立,至今已了多项研究成果,为政府决策、产业发展提供支撑。2017年11月,国务院正式了《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我国的工业互联网发展。2019年3月,在全国两会上,“工业互联网”成为“热词”并写入《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10月,首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正式开赛,旨在为行业提供创新驱动力强、协同效应强、经济价值高的新型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高速发展,在技术、网络、安全、应用和平台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①技术方面,工业互联网网络标准体系正在逐渐形成。我国自主研发的工业无线网络技术已经被纳入IEC国际标准,建成了十余个工业互联网网络新技术测试床。②网络方面,工厂内外网改造不断升级,同时加快IPV6的全面部署。除了标识解释公共服务节点建设方面的发展之外,电信企业也采取了多种方式建设企业外骨干网络。③安全方面,工业互联网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安全风险监测发现、预警通知以及处置支持能力。由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的,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工业防火墙,也已经开始应用。④应用方面,工业互联网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已经覆盖电子、家电、装备、服装等多个行业,在生产、运营、物流、服务等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并逐渐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和业态。⑤平台方面,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取得了长足发展,平台数量快速提升,并出现多个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

2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界定

目前关于转型升级的理解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转型升级是一体的,但是可以从不同的层面或角度进行分析;另一种观点认为转型和升级是独立开来的,分别有不同的指向。对于第一种观点,方建中[4]认为转型升级是不断提升产业的整体附加价值和技术水平的演变过程,最终实现改善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效率、提升产业质量的目标。周大鹏[5]认为转型升级具有不同层次的意义和用法:微观层面可以描述为企业竞争力与企业的关系,中观层面可以描述为各个产业之间的关系结构,宏观层面则可以描述为国家经济的发展阶段。对于第二种观点,工信部在《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中分别对转型和升级的内涵进行了解释[6]:转型就是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加快向创新驱动型、绿色低碳型、智能制造型、服务型、内需主导和消费驱动型转变,升级就是全面优化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在经济增长与产业发展的进程当中,制造业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和具体表现[7]。本文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界定与上述前一种观点一致,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进行分析:第一,制造业的服务化转型升级,即制造业生产附加值不断增加,逐渐从生产制造低附加值环节向高附加值服务环节转变;第二,制造业高效化转型升级,即制造业整体生产效率提升,逐渐从高要素投入带来的高增长转变为效率提高带来的高增长;第三,制造业生态化转型升级,即制造业以生态环境友好和资源集约利用为导向,从高能耗、高污染向循环经济、绿色经济转变。

3工业互联网对我国制造业服务化的影响

制造业服务化指以制造为基础,制造业开始提供“产品+服务”以取代传统的仅提供“产品”的生产模式的过程[8]。制造业服务化的本质仍是发展制造业,生产高质量产品,而不是发展服务业,是通过在产品中融入增值服务,从而提高制造业生产附加值。随着制造业企业服务化意识的逐步加深,以及消费者对服务化需求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开始向服务化转型升级[9]。工业互联网拉近了制造业产业链上游与下游的距离,支持制造业企业基于用户需求定制设计与生产,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构建了企业与用户无缝对接的平台。在工业互联网环境中,生态系统智能化和生产设备网络化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积极探索“与用户交互、让用户评价、最终由用户定义”的工业互联网应用新模式,以企业产品和技术为核心的传统制造模式加速转变为社会化和用户深度参与的新型模式,提升了企业创造价值的空间。同时,信息服务企业把提供制造服务作为核心业务,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统筹各类制造资源,在统一、集中的智能管理和运营的基础上开展覆盖制造业企业、用户以及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云制造服务。根据制造业服务化的演化特征,我国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升级主要会经历以下阶段:第一阶段,信息通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高速发展,为制造业服务化提供技术支撑和基础设施保障。第二阶段,创新主导型产业率先服务化,带动其他产业服务化。创新主导型产业的产品具有技术复杂度高、集成能力强、更新换代快、产品功能多等特征,易于搭载各类增值服务,提高产品价值。因此,创新主导型产业比其他产业更具有服务化升级的优势和动力,能够率先进行服务化升级。第三阶段,实现从产品型制造到服务型制造的转变。在创新主导型产业的积极带领下,制造业会进入到全面服务化升级的阶段,服务化水平不断提升,创新能力逐年改善,竞争力不断加强,盈利能力稳步提高,最终实现从产品型制造到服务型制造的转变。

4工业互联网对我国制造业高效化的影响

制造业高效化是衡量制造业宏观经济效益最直接的途径,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和本质内容。制造业的高效化是指其通过技术升级和管理优化,实现制造业整体生产效率的提升,制造业的产出和增长由过去的依靠高投入转变为依靠高效率。由于国内劳动力价格上涨,以及环境保护、市场竞争等因素,我国制造业已经很难再全面扩大生产,摆在面前的唯一选择是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提高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工业互联网围绕着实时工艺的数据采集、分析、建模的过程,通过生产现场数据的互联互通,结合工业大数据的挖掘分析,实现设备健康管理、工艺优化、质量优化等智能化应用。通过跨系统、跨厂区、跨企业的全面数据互通,实现各种生产和服务资源在更大范围、更高效率、更加精准的优化配置,推动制造业企业高效化发展。工业互联网将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加速各环节数据在产业链中的流通和传递,基于工业互联网深层分析数据的能力,实现智能机器设备的远程操控和智能运转,从而提高生产效能,优化生产流程,创新生产方式。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实时采集生产过程中设备、工艺、质检、环保、环节数据,结合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分析,可以实现生产工艺、质量管理和运营效率等全方面的优化。工业互联网促进我国制造业高效化的主要应用场景包括:①机器设备健康管理。通过工业互联网采集设备运行状态信息,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结合采集到的设备故障信息,实现对设备的健康管理和可预测性维护,以较少的投入大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使企业保持良好的经济效益。②人机协同一体化。通过工业互联网人机数据交互,将人的认知能力及灵活性与机器的效率和存储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人机协作方式,实现产品的柔性化生产,提升整个产品制造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③生产过程质量追溯。通过工业互联网技术、RFID及二维码等技术与产品制造过程的结合,实现对全生产过程数据的标记及采集,从使整个链条的所有环节数据彼此建立关联关系,在任意环节出现质量异常时,均可精确追溯到前段任意工艺环节数据。④产品生命周期质量管理。基于工业互联网技术,通过数据挖掘,可进行质量问题的根因分析,发现并消除质量管理环节中存在的漏洞,也可运用大数据分析工具建立质量预测模型,实现质量问题的提前预警,为生产提供决策服务。

5工业互联网对我国制造业生态化的影响

制造业生态化是指制造业在转型升级中更加注重生态因素,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综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基础上,优化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制造业在研发设计到生产经营等全过程中资源的循环充分利用、废物的再加工及处理、废气废水的低排放[10]。随着资源环境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传统制造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生态化转型显得尤为紧迫。制造业生态化的核心要义就是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制造业系统的最终目的就是追求更少的资源消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更低的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实践中,制造业生态化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具体的措施[11]:一是减少制造业系统内及制造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流和能量流;二是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梯级利用等措施替代原生资源流;三是为替代和减物质化提供系统方法。工业互联网技术在我国的钢铁、石油、化工、电力、纺织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已经得到应用。在节约能源方面,工业互联网利用智能能源设备采集水、电、气、热等能源的使用数据,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深度分析能源使用量与频率之间的关系,按需配置能源,实现了能源消耗的可监控、可追溯、可管理,降低能源消耗,提高了能源的使用效率。在减少排放方面,利用工业互联网建立智能排污监控系统,实现水质参数智能检测、水质数据实时监控、智能排污自动监控等功能的集成应用,对重点排污监控企业实行实时监测自动报警,防止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有效地减少污染排放。此外,工业互联网还有助于制造业企业从污染点位到生产全流程进行环境监控,同时监测系统与物流管理系统、生产设施、抑尘设施等联动,建立污染源全生命周期管理,将管、控、治一体化,改善厂区环境质量。未来,工业互联网还将在节能监测、节能技术改造、节能企业核算和评价以及碳交易的开展等领域开拓更多的应用,助力企业的生态化转型。

6工业互联网在制造业典型应用案例分析

6.1美云智数智造MES在家用空调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美的家用空调南沙工厂从制造的精益管理角度出发,分别梳理了生产、物流、品质的管理流程,并实施了信息化改造。美云智数智造MES帮助南沙工厂实现了从物流、生产到品质的全流程管理功能,实现了设备自动化、生产透明化、物流智能化、管理移动化、决策数据化的五化目标。同时,美云智数智造MES通过采集制造过程的信息,配合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通过全过程的信息透明化,对生产异常实现了事前预警、事中管理,实现了前瞻性决策,为相关企业的智造管理带来了质的飞跃。经过业务的持续改善,最终经过美的集团内部统计,主要实现了以下提升:制造综合效率提升33%,生产损耗减少68%,产品品质提高10%,原材料/在制品库存降低90%,物料提前期缩短61%,物流损失工时缩短58%。

6.2ProMACE工业云在石化行业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石化盈科-华为ProMACE工业云平台以工厂为中心,提供集中集成、实时计算、智能分析、物联网接入、可视化等核心技术,支撑流程行业智能化的转型升级,实现流程行业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融合。ProMACE沉淀了对流程工业的认识,由工业云平台与流程工业的核心应用组成。通过数据库、规则库、模型库、知识库的有效整合及协同应用,提供对供应链优化、能源优化、调度方案推荐、工况识别、生产异常分析、设备预知性维修、设备腐蚀评估预警、优化分析服务支持运营优化、运营管控及资产优化、打造新一代的生产运营新模式。ProMACE实现对石化行业设备的预知性维修与维护以及机组装备在线运行分析,可以大幅度降低石化企业停产维修风险,降低运营成本。其预测性维护、在线状态分析、分布式部署与集中管控等能力还可以通过引入新模型,将其复制到钢铁、冶金等其他流程行业,对流程行业整体数字化水平提升具有很大的意义和较高的商业价值。

7结语

制造业质量管理范文6

关键词:石油机械;机械加工制造;质量控制;特点分析

在我国已经步入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部分行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转型压力,而石油的机械加工制造行业不同于传统行业,且其对市场经济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故保障其稳定发展十分重要,石油机械加工制造产业的转型迫在眉睫。本文主要指出石油机械加工制造的特点,并对其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分析研究。

1石油机械加工制造行业的特点分析

1.1石油机械加工制造行业技术含量较高

随着我国石油工艺的进步和发展,我国石油机械加工行业所制造的石油机械已十分精巧,对比传统的石油机械有很大的技术突破。随着石油机械的进步和发展,我国石油机械加工制造所使用的机械大多是半智能化的,部分甚至可到全智能化机械水平,极大程度地减小了人工带来的误差,提高了我国自主制造的石油机械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我国石油开发行业的发展。石油机械加工制造行业的整体水平均高于传统的石油机械加工制造行业,已经步入国际领先水平。在新时代,石油设备的加工和生产技术已经与传统的石油设备技术大不相同,工作方法不仅从手工变成了智能和半智能,而且操作对象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生产阶段以一种新的机械设备完成,其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因此产出了高质量的产品,容易被大众接受和识别。由于大多数石油设备的加工和制造过程都是通过设备完成的,因此组装过程也很出色。当某个环节的制作完成后,它将自动进入下一个阶段,以便进一步加工产品。与此同时,这种处理和生产过程是全天候的,不需要人工控制,因此生产的实际效率相对较高。

1.2石油机械加工制造行业产品的质量和精确度要求较高

在实际的石油机械加工制造产业里,传统的加工制造生产线智能化程度较低,人工参与度比较高,故容易产生因人工因素造成的生产误差,大大影响了我国传统的石油机械的加工行业的整体质量水平。石油机械产品的高质量,是石油机械加工制造行业的核心追求目标,企业对此也十分重视。在实际的石油机械使用中,精度的不准确或不够准确都是严重影响石油机械质量的因素。在传统的机械加工行业中,人工的高参与度往往会产生石油机械精度过低的问题,影响整体的石油机械质量。随着现阶段产业智能化的普及,大多数石油机械加工制造行业的人工参与度都大大降低了,产品的精确度也相应提高,产品的质量得到了保证。

2石油机械加工制造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优势

2.1发展环境呈现出较好的状况

目前,全球经济总体上处于快速发展状态,各国和各地区增加了对石油的消耗,这积极地鼓励和促进了现有石油工业的发展。中国也是这样,石油工业发展非常好,相关的行业也显示出良好的状况。国家加强了对石油加工和生产的政策支持,石油机械加工和制造设备正在进行持续的研究和开发。与此同时,中国的石油机械加工和加工产品市场正在逐步扩大和国际化,政府正在逐步完善现有的市场发展机制。

2.2与其他行业的竞争状况十分激烈

随着石油工业的经济利益的总体改善,石油机械加工设备工业的经济利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许多公司进入并成为石油机械加工工业的一分子。与此同时,还有许多其他能源公司也在与石油机械加工制造业激烈竞争。因为人们对能源的需求和依赖是不同的,人们接受清洁低碳生产的概念,更喜欢购买低污染、节能和环保的能源产品,从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2.3行业内科技方面的比拼

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石油机械设备的加工和生产必须从改进行业内部的技术开始。对于选择生产和加工的机械,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概念。许多企业不仅实施了新的生产管理方法,也装备了大量的机械制造设备,其生产效率很高,会大幅度地提高生产效率。但是很大一部分的公司仅仅监督机器和设备的升级和生产,不会理性地使用其他技术。因此,不同企业的竞争力和生产水平也不同,差距很大。如果一个行业想要实现整体性进步,它将不可避免地要采用新时代的各种技术,并在行业中全面而明智地应用它们,从而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然而,如今在中国,很明显,许多公司对非机械制造设备的技术不太重视。

3提高石油机械加工制造质量的策略

3.1构建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如今,石油产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产业之一,我国有关部门对石油相关产业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补贴力度越来越大。石油机械加工制造行业市场前景十分可观,因而大量石油开发企业拓展石油机械加工制造业务,石油机械加工制造行业的竞争压力愈演愈烈。除此之外,新能源企业的竞争,也给石油机械加工制造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随着我国“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口号打出,国民环保意识愈来愈强,石油产品的市场份额被新型清洁能源所代替。相关石油机械加工制造企业必须更加重视对产品的质量控制,从而适应严峻的市场环境,保证其发展的持久化和可持续化。为了保证企业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控制,应当调选有关人才设立专业的质量控制部门,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其质量控制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充分熟悉产品的制造环节和生产过程,保证从根源控制产品质量,做好对产品制造和加工环节的监督工作。

3.2应用先进的石油机械加工制造科学技术手段

在我国经济和科技双重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已经步入了信息化的新时代。而在石油的机械加工和制造行业中,科学技术是企业的命脉,企业需时刻对石油机械加工制造设备和技术进行更新,更有企业花费重金进行企业自身的技术研究和创造。故在当今石油机械加工制造的市场上,大部分企业掌握的科技手段,应用的科技水平基本差不多。若相关企业没有及时进行技术和设备的更新,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巨大生存压力。故石油的机械制造和加工相关企业,必须着力于技术的更新和研究创造,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避免被市场淘汰,才能保证企业的持久化发展和进步。

3.3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

在控制石油机械的加工和生产质量过程中,除了要改进相关系统和设备,还必须考虑到工人的实际工作能力。对于石油机械加工设备工业来说,虽然大多数制造业部门不再需要人力管理,但它们的技术操作仍然与专业人员的存在密不可分,许多石油公司的专业和技术人员也非常少。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加强现有员工的专业培训和技能培训,特别是提升技术人员的全方位能力,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门培训,使他们的技能更加科学和完善。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满足机械加工和制造的具体发展,保证机械加工制造生产的质量。

3.4加强对生产环节的管理

生产过程包括原料加工、产品生产、加工和成为成品等环节。因此,加强生产过程的管理是企业质量控制的首要任务。原料加工应加强原料试验,不合格的材料应及时销毁或更换。在处理过程中,必须确保设备的操作正确,减少误差。对于不可避免的问题,应使用诸如补偿误差等方法来确保基本产品的准确性。生产和加工必须制定严格的生产标准、规则和规范,工人的行为必须受到监管。当然,还需要确保每个设备在生产过程中都能正常工作。对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应邀请技术专家或聘请专家来改进,以确保整个生产和加工过程相匹配。产品生产后,必须建立适当的质量控制系统,并邀请公司质量控制部门或专业质量检查员参加产品质量测试。包装、储存和运输时,确保产品各个方面的质量符合标准。当然,还有很多措施可以改善石油设备的加工和生产质量控制。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石油设备加工和生产企业的基本竞争力,增加其市场份额,提高其产品质量,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加大力度对生产环节进行管理,改进各个环节的不合理之处,对产品进行样品检测,确保选择的样品具备代表性,以防止失误状况的发生,使所有产品尽可能符合质量标准。

3.5简化质量管理流程

繁重的管理过程将使企业的质量管理效率降低,生产和质量问题应该在复杂的管理中向上层报告,最终反映在质量管理和技术部门。有一种偏离现实的情况,阻碍了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问题的解决,严重限制了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的发展。因此,需要简化石油加工和生产企业产品的质量管理过程,特别是企业产品质量管理过程的简化,即管理部门允许企业管理部第一次向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和相关技术部门反映最准确的情况,以发现产品生产的质量问题。确保技术部门和管理部门能够尽快解决这些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提高产品质量,并尽快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将质量管理的流程逐步简化具有积极的意义,不仅提升了管理部分工作人员处事的效率,还能够将一系列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及时解决生产中的问题,使得生产技术得到及时的更新换代,使石油机械加工行业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4结束语

我国的石油机械加工行业的市场环境仍然十分严峻,相关企业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为了保证相关企业发展的可持续化和持久化,企业自身必须重视对科技的发展和创新,保证石油机械精度,严格把控产品质量,从而保证我国石油相关产业的稳定发展和持续进步。

参考文献:

[1]陈慧娟,杨子琦.石油机械加工制造的特点及质量控制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7(1):184-185.

制造业质量管理范文7

1.劳动力成本上升

我国家具产品之所以凭借较强的价格优势迅速占据广阔的市场份额,关键在于拥有丰富低廉的劳动力资源。但是,随着近些年经济水平的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劳动力成本也越来越高,相比较于泰国、越南、老挝等劳动力更为廉价的东南亚国家,我国已经逐渐失去了劳动力优势。

2.木材成本增加

过快增长的家居出口速度引发了日益严重的森林资源危机。资源危机和国家对自然资源保护的双重限制下,家居制造业不得不把材料获得途径对准境外,据统计,目前我国木材的自给率仅为60%,另外40%的木材消耗依赖于进口。而木材出口国为保护自身生态资源,限制木材出口,往往采取提高出口关税的手段抑制出口,这无疑增加了木材成本。

3.严重的贸易壁垒

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企业的经济利益,往往以保护本国消费者身体健康为幌子对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产品制定严厉的技术审查标准,设置大量不公平的贸易壁垒,进行反倾销诉讼。我国家具产品连续多次遭遇美国的反倾销诉讼调查,被额外征收了大量的反倾销税,抑制了我国家具行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4.缺乏品牌意识和品牌企业

国内家具生产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分布不集中、相互间联系不密切、基础设施落后,缺乏具有核心影响力的大企业和大品牌,处在世界家居制造产业链条的低级阶段,家居设计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都非常薄弱。

二、设计质量管理的理论引进

家居设计是家居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赢得发展先机,获得更多市场份额的关键所在。对家居产品进行设计质量管理就成了家具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环节。家居企业只有抓好设计管理工作才有可能在残酷的竞争市场中塑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什么是设计管理呢?作为现代经济生活中常用的词汇,设计管理指的是对产品的具体设计工作进行管理和控制,主要内容包括设计计划的初步形成、设计计划的视觉表达和视觉表达后的实际应用。一个成功的设计管理方案涉及计划、决策、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等多个环节。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家具企业开始萌发产品设计质量管理的意识,作为业界参与全球化角逐、提升产品竞争能力的关键武器,近年来逐渐受到家具制造业的高度重视。对设计管理理念的认识上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偏重于设计,把产品的设计工作看成是管理环节的一部分;另一种偏重于管理,把产品的管理工作看做是设计环节的一部分。其共性认识在于综合提升产品的功能性、审美性和创新性,满足不同使用群体的不同要求标准。

三、提升家具产业产品设计质量管理水平的内容和方法

设计质量管理,是成功进行家居产品质量管理的起始环节,这一环节出现失误的话,将严重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企业必须在源头上控制好产品的设计管理,提升产品的设计水平。

1.打造优质的设计团队,提高家居产品设计师的设计水平和审美能力,组建最稳定、最富有创造激情的产设计队伍。

2.明确产品的设计流程,科学把握设计周期,整体上控制好设计进程。

3.健全设计质量管理体系,落实各环节的职能工作,减少设计过程中不规范问题出现的频率。

4.健全设计资料管理制度,加强设计文件、设计图纸、技术资料的管理,规范各个环节设计资料的传递顺序,所有设计资料要有专人管理。

5.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规范产品的造型设计、功能设计、结构设计、环保设计标准,加强产品设计的审查、试验和鉴定工作,保证产品完美出炉。

6.反馈市场调查信息,通过深入的市场勘查,总结产品的使用信息和消费者满意程度,及时制定补救措施,总结市场经验,提炼有价值的资料信息,为下一轮的产品开发搭好平台。

四、结束语

制造业质量管理范文8

关键词:项目管理;制造业;成本控制;应用

0引言

近些年各国经济不断朝着全球一体化方向发展,在国际经济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之下,对企业管理及市场竞争提出更高要求,从制造业角度来讲,必须加强成本控制与产品更新,引进全新管理理念。当前经济飞速发展,传统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其需求,为实现自身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引入现代化项目管理理念,科学高效地控制成本。

1相关概念界定

1.1成本控制的概念

成本控制主要是指,企业以一段时间中的预定成本管理目标为依据,成本控制主体在自身职责和权利范围中,于生产耗费前以及成本控制中,利用一系列对策预防与调节成本的各项影响因素与条件,从而确保成本管理目标得以实现。

1.2项目管理内容分析

项目管理范围。以项目管理为目标的控制项目工作内容的管理过程,主要包含有范围界定与规划等。项目时间管理。以项目最终在规定时间中完成为目标的一系列管理过程,主要有活动界定、进度安排以及时间估算等。项目成本管理。以确保项目实际成本及费用在预算之内为目标的管理过程,主要包含有费用控制与成本预算等。项目质量管理。以保证项目满足客户质量需求为目标的管理过程,主要有质量控制与规划等。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为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及运用每位项目关系人的积极性与能力而实施的一系列管理对策,主要包含有人员聘用及团队组建等。项目沟通管理。为合理采集与传递项目信息而实施的一系列对策,主要有信息传递和沟通规划等。项目风险管理。以从项目实施组织外获取相关资源为目的而实施的一系列对策,主要包括选用资源以及采购计划等。

2项目管理在制造业成本控制中重要性分析

2.1提升制造业企业盈利能力

过去,在成本控制过程中所注重的仅仅是单一项目获取的财务收益,但在项目实际实施过程中,并不是仅有财务方面的收益。从制造业整体上看,项目管理不仅可以获取财务收益和其它类型的收益,还可以通过项目管理使不同项目相互依赖,做出更多贡献,由此提高制造业企业盈利能力,确保项目整体最大收益,充分发挥企业竞争优势。

2.2减少成本浪费

以体系、人员以及组织为对象,可同时达到质量、费用与进度三方面的要求。通过具体化项目过程控制,实现成本降低的目的,充分发挥反馈作用,也就是突出干预形成成本这一过程,以人为控制目的为依据,使过程处于动态变化中。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以及以事实为基础的决策方法。现代成本管理的最大目标为实现利益最大化。

2.3促进企业成本管理与战略发展统一

有机结合企业成本管理与战略,以战略发展决策为起点,实现项目管理的引进,能够大力促进制造业企业战略实施。在企业中,项目管理属于多层次管理。对于所有项目目标而言,均需符合企业战略目标。任何项目也都已制定明确、详细的目标。项目中所有任务均有确切目标。与此同时,为方便目标实际情况的检查,还制定众多阶段性目标。不管是企业责任人还是项目经理甚至是普通职工都有自身目标。相关责任人以项目具体实施目标以及实际实施情况为依据,对项目经理进行考核,然后项目经理也对项目成员提出要求,必须在承受一定约束的基础上完成项目任务,重点为最终的实施结果。就项目成员来说,将通过协商所制定的目标与时间以及成本等作为依据,自行解决细化任务,灵活选用便于自身目标实现的手段与方法,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作用,进而有效处理相关问题,保证实现项目总目标与企业战略。

3制造业项目管理现状分析

3.1企业部门间沟通不足,工作效率低

在普通制造业领域中,以销定产是其一贯运用的方式,大多时候通过企业职能部门沟通协调来选择和购买产品所需材料以及生产与销售。通常生产部部长选定生产计划、成本与质量,生产主管主要负责产品生产过程,而主管所需承担的也只是生产进度和质量,当在实际生产中有调配人员以及控制成本等需求时,不由主管负责,不过这些问题要得以处理,不可由主管直接要求相关部门处理,仅仅是逐级反映,导致生产信息流转过缓,不能确保企业以较快速度反应,进而大大增加企业成本。

3.2企业管理中缺乏综合性应用型人才

一般情况下,由技术工程人员针对企业产品开展生产及项目开发的管理工作,不过这部分工作人员往往仅掌握专业知识,除此之外的知识却相当缺乏,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出现资源调配和财务管理等相关知识时,他们往往一无所知,进而延长生产时间等,对成本控制造成较大影响。

3.3现有项目管理的环境适应性不足

就某一钢结构企业而言,该公司接下其它省份的钢结构制作及安装项目,然后让项目部到要求的地方开展生产与安装工作,不过企业并未从整体上全面、清晰认知项目,没有构建起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框架,选择一位销售人员作为项目经理,但因为他并没有详细掌握人员调配以及资源应用等各项情况,导致企业损失惨重。

4项目管理应用于制造业成本控制中的优势分析

4.1扩大企业市场竞争力

自从我国成为了世贸组织中的一员,企业竞争日益朝国际化方向发展,而制造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对此必定要全面、深入了解与掌控市场变化,可以随时合理调整产品生产及质量,控制和降低产品成本,实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因此必须摒弃传统管理模式,不断进行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将现代化项目管理理念引入到制造业企业中。通过成本控制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

4.2提升企业综合管理能力

企业任何一个项目都包括众多环节,主要有项目规划、项目启动、项目实施、项目控制以及最终收尾,同时管理也呈现多样性特征,主要包括项目风险管理、质量管理以及时间管理等。因此,项目管理人员同时扮演管理者与决策者两个角色,唯有保证全方位管理效率与质量,才能够实现企业项目运营效益最大化。

4.3促进企业管理标准化的构建

在企业中,项目管理框架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可实现其日常工作的标准化,有效避免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遗漏现象。对于项目管理人员,必须详细、深入了解与掌握工作全过程,正确判断与合理调整可能出现以及处于进行时的各种情况,达到充分应用企业资源的目的。

5制造业成本控制中项目管理方法

5.1构建健全的项目职能部门

针对企业产品,将产品批量以及相关要求作为重要依据,组建管理队伍,指定一名销售人员为项目经理,吸纳各有关部门为团队成员,一旦在生产现场发现问题,便可当场处理,避免逐级上报和申请,以防导致生产信息流转过缓,严格遵守现场问题现场解决的原则,有效缩短生产时间,增强生产效率。对于企业项目的成败,项目经理作为负责人具有决定作用,若是企业将培训成本作为一项考虑因素,首先可以细化项目管理内容,以此为依据实施分层培养,部分生产项目的稳定性较强,对此企业可以项目生产负责人或相关员工为对象,传输其它综合知识。另外部分生产项目是新项目,而且这些项目具有较为突出的多变性和复杂性,所以企业应系统培训项目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向其传输丰富的理论知识,如若不然,企业也可以选聘项目咨询机构工作者,使其临时作为项目经理,带领与帮助相关人员。

5.2提升项目过程控制能力

在产品生产与项目管理过程中,控制项目过程都至关重要,是两者的关键。项目过程控制整体包括众多内容和因素,不仅有产品生产进度、人员、质量与成本等,还包含项目沟通及范围,任何一种因素都可能对产品整体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进而导致企业无法获取最大利益。项目范围所指的是产品具体生产过程中该做与不该做的事情以及所应做到的程度,任何变化都极易对产品质量与成本造成影响,若是存在变更需求的项目,必须证据充分,在调整的同时必须确保项目发展方向便于目标实现。从项目进度控制角度而言,在生产产品或实施项目时,都对项目进行了划分,使其成为众多子项目,那么可以让项目管理部以此为对象编制项目进度表,在此基础上开展管理工作,由专门人员跟踪每日进度,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有效处理,通过此举措为项目整体顺利实施提供确切保障。若是要变更计划,项目部必须及时有效调整,尽量避免因为时间延长而导致成本增加。质量与企业利益息息相关,若是无法有效控制质量,必定损失企业利益。一般可将项目管理全过程划分成项目设计与项目实施等环节,这些环节同样会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不过,操作人员因素、原材料控制、生产环境以及技术管理等等因素也会影响产品质量,因此,对于项目管理部门而言,必须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使质量控制与项目要求及标准相符,质量控制不当势必影响企业成本,要求管理者需具备前瞻性以及风险控制意识。企业任何投资和项目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性,在项目实际实施中,如果风险管理失败,极易造成项目整体失败。所以,项目管理人员有必要以项目实际情况为依据,有效识别、分析和评估风险,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处理这些风险,并且尽可能减小不可避免风险对项目造成的影响。例如说,在实际生产中难免会有工伤,必须正确识别、分析与评估该风险因素,由此新增必须保护对策,从而将对风险发生的概率,有效控制成本。

5.3对项目进行科学有效评估

对于任何项目而言,要确保成功,都必须在规定时间中保质保量地完成。而项目评估为严格控制预算费用,使其处于合理范围中,实现项目风险最小化,并通过客户检验。在所有项目实施之前,都必须深入调研项目投资、产品以及市场环境,统一分析与探究同类信息,基于此项目部负责人进行讨论,综合评估项目可行性。该环节在企业投资与成本控制过程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是其关键,对项目成败起到决定性作用。

5.4项目控制监督机制的建立

通过控制与监督项目质量,可以保证产品制造质量,并确保成本管理顺利开展。因此,项目管理部应该将成本管理放在核心位置,有效进行制度建设,大力增强控制与监督,紧抓质量这一关键因素,同时建立逐层负责且责任到位的质量责任制监督形式。可在整个项目制造过程中细化监督所有环节,实现质量的全面保障,综合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将其落实到具体负责人身上,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将项目监控及合同管理等作为其基础工作,使控制监督的真实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对于每一项目而言,均需开展全方位质量检测工作,从而尽量降低质量风险发生率,有效控制生产成本[1]。

6项目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实施

6.1企业对项目成本的预算

一是开展市场调研工作。所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所处地区材料价格与工费标准等,将这些因素作为成本预算的依据;二是制定初始目标。以相关调研资料与生产定额等为依据,初步测算项目成本。

6.2企业项目成本的核算和控制

6.2.1项目成本核算

要掌握项目整体运行状况,在第一时间准确采取对策控制与调整成本偏差,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必须进行项目成本核算。若是未及时准确核算项目成本,极易导致成本管理失去控制,降低项目盈利能力。所需核算的成本主要有人工成本与材料成本以及因组织项目产生的管理成本等。同时,可使用各种方法进行核算[2]。

6.2.2项目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主要是指,以成本目标与计划为依据,严格费用支出,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有效处理,确保项目成本目标得以实现,尽量降低成本。第一,加大合同管理强度。选派专门人员管理合同,不仅可以及时结算和解决相关问题,对于技术和经济等方面与外单位或个人的往来事项,同样需要正式签合同,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履行职责[3]。第二,控制材料耗费。在项目成本中,材料耗费所占比重较大,所以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必须重视材料耗费控制。招标采购主要材料,全面分析质量与运输距离等因素,选取最佳供货商,将采购成本降至最低,并且明确资金时间价值,应用最合理的支付方式[4]。与此同时,对于难以控制的小型材料和设备,应该以成本定额为依据,严格遵守单价包干、超额自负和结余自留的原则,尽量减少浪费。另外,按照所制定的生产计划,对进入生产现场的材料数量进行合理控制,防止出现二次倒运材料的现象。第三,加大设备管理强度。在项目成本中,设备使用费用也占不小比重,因此优化配置生产设备并实施动态管理极为必要,在日常工作中做好保修,使设备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确保其得到最大程度的应用,防止其影响成本。那么,需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以生产特征为依据,将申请书上交公司,要求必要设备,而对于特种设备,可从外面租赁,由此降低维护与折旧费用[5];二是对设备使用定额严加管控,在内部进行不同形式的经济承包核算,提高设备作业产量。最后强化设备日常管理,以设备实际状况为依据,合理编制维护计划,且进行具体落实,确保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强化应用效果,降低维护成本。第四,加强安全质量管理。企业应树立起安全和质量即为效益这一理念,调动自身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避免安全事故与质量事故发生,全面落实技术方面的成本降低对策,不断强化安全和质量的过程检查,实时监控事故多发区,一旦发生事故,必须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严格贯彻惩罚制度,使其受到应有的惩处。

6.3结合专门的部门对项目成本的分析和考核

6.3.1项目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主要以成本核算相关资料为依据,分析实际成本,核查计划落实情况,明确成本增多与降低的原因,由此便于采取合适的对策,增强管理效果。在分析成本时可应用多种方法,比如伸缩缝安装实测项目,可根据其特征采取指标对比分析法,具体而言便是通过对比技术经济指标,检查实际完成计划的情况,明确差异出现原因,由此作用于项目,激发其内部潜能。对比实际指标和计划指标,若为实际落实偏差,应更加深入探究原因,并采取对策。若是计划本身存在漏洞,需要客观评价,合理改善计划。

6.3.2项目成本考核

在考核项目成本后,能够总结相关经验,明确成功之处及存在的不足,使经济责任与物质奖励挂钩。可以按照月份、季度、年度等实施考核。科学高效的成本考核,不仅可以调动项目全方位的积极性,还有利于实现目标成本[6]。

7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制造业企业,传统成本控制模式已无法满足各项需求,而项目管理则十分有利,目前它不仅是一种管理与手段,也是切实遵守的标准及流程,作为一种管理方面的新理念与经济发展同步,大大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成本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张森.制造业通用项目管理与产品开发管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4):11-12.

[2]魏志红.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在电动汽车制造业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7.

[3]杨林.精益管理在B公司发动机工厂建设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7.

[4]刘夏阳,朱民,吴红江.混合矩阵式项目管理模式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应用研究[J].铁道机车车辆,2017,37(1):72-77,90.

[5]丛勐.建造与设计[D].东南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