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技术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制造技术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制造技术论文

制造技术论文范文1

1.1工业设计的发展历程。

工业设计伴随工业革命而得到迅速发展,按照工业革命的发展程度,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蒸汽革命阶段。十八世纪末蒸汽机发明促进了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到来,进而产生社会分工,有力促进了传统手工艺转向工业设计方向发展。二是电气革命阶段。该阶段更系统地发展了工业设计理论,而且,与日俱增的人对工业设计加深了解,使工业设计的传播更为广泛。三是电气革命后,各国对科技都非常重视,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的发展更为迅速。工业设计紧密结合了先进技术,相得益彰,设计生产的工业产品具有较强的外观性、人文性、环保性、功能性、创新性等,这些因素对于消费者产生积极的影响。各国企业也逐渐提高面向产品的工业设计,不断增加人财物的投入力度,工业设计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1.2国内工业设计的发展。

因受历史发展等影响,国内工业设计的发展相对与国外较晚且发展不快。一般可归纳为以下三个发展阶段,一是“拿来主义”,也就是引进国外先进经验并进行复制,几乎不存在设计元素。二是“鹦鹉学舌”,也就是引进国外先进经验并进行模仿,尽管很多地方存在引进国外的影子,但也具有一些独特之处。三是“创新设计”,也就是将引进的国外先进经验进行学习分析并再次创新,企业重视利用创新设计使产品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随着近年来我国外贸出口逐年增加,面临的经济纠纷也日益增多,引发企业高管日益关注工业设计,并相继投入资金用于工业设计的发展。国内很多大学也相继举办工业设计专业,培养高水平工业设计人才。

1.3工业设计特点。

工业设计的特点比较突出,一是在学科知识方面具有综合性。工业设计一般被认为是从事外形设计,并将其与重复的机械劳动、嘈杂脏兮的环境等相联系。但是工业设计不只是工业产品设计,还能解决“人-机-环境”之间的各类问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有机结合技术与艺术的一门学科,涉及的学科涵盖机械、物理、化学、市场学、美学、社会学及心理学等多个不同领域。二是学科知识的实践性与应用性都很强。利用设计创造,为人民群众生活提供具有合理性的生存方式,使生活具有人性化、便捷、个性化等特点。三是学科的时代性很强。不同时代的要求不尽相同,目前工业设计需要符合绿色环保、健康节能等设计要求。

2机械设计制造技术

机械工程中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是十分重要的内容,是其机械性能的最重要决定因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机械设计制造方法不断出现,诸如基于数学规划理论与计算机程序而建立,利用数值计算优化设计方案,使期望指标实现最优化的方法;利用结构离散化,采用有限个相互连接并进行分析的单元节点,依据变形协调条件对有限元进行综合求解的设计方法;在规定条件及时间内,规定功能可完成的可靠设计方法;利用虚拟现实与仿真技术,对产品设计、制造等全过程进行模拟,并预测评估技术数据与性能指标的虚拟制造技术;采用目前主流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纳米制造、个性制造等技术,随着新的设计制造技术的广泛研究应用,将会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3工业设计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之间的关系

3.1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作用。

工业设计学科具有综合性,涵盖科技、艺术等多个领域知识。工业设计的先决条件就是科技,产品生产应与科技要求相符,违背客观规律的任何设计都无法实现。很多工业设计具有完善的功能,美观的外形,备受人们喜爱,只是与设计制造客观规律相违背为略有遗憾,难以在力学、结构及制造等方面实现。因此机械设计制造技术作为关键的工业设计技术,应基于对机械工程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而开展工业设计,确保产品遵循客观规律与基本原理,工业设计人员充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在结构、色彩及外形等方面易于用户广泛接受。

3.2工业设计的重要作用。

在机械设计制造技术中,工业设计在人机工程学具有重要作用。设计理念基于人的自身,综合各方面因素而进行科学判断。结合人机工程学特点有机结合消费者、产品及其使用者开展相关研究,不只是关注个别要素。目前应用的各类成功产品,都具有人机工程学设计理念。

3.3工业设计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相结合的应用。

工业设计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各有优势,将其有机进行结合才能使企业产生更显著的经济效益,进而使其综合竞争力得到提高。目前很多国内中小企业,因财力、时间等因素所限,其工业产品设计方法与制造技术还相对较为落后,政府资金投入不足,激励措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使工业设计的发展处境艰难。因此要采用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市场经济,利用政府干预促进工业设计健康发展,从而转变设计理念,积极拓展综合性合计人才的培养方式,成立专业研发中心,培养更多的高层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

4结语

制造技术论文范文2

1.1机械设计初期计划设计

对于机械设计而言,其初期计划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会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机械设计的成果和性能。为此,应对机械设计初期计划设计进行分析。从内容上来分析,机械设计的初期计划设计,比较类似于计算机软件设计分析的内容,具体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机械设计在开始工作之前必须对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搜集,并且在整理后开展深入分析,选择有价值的数据和信息,为机械设计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机械设计在精度上的要求很高,不能草率的决定如何设计,需要根据实际的需求以及技术方面的标准来开展设计工作。第二,设计人员必须充分掌握好设计的器具所具备的功能与性质。现阶段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高度的自动化阶段,机械设计工作基本上都是通过不同的器具来完成的。因此,器具的功能和性质直接决定了机械设计的成果和应用方向,该项工作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

1.2机械设计的设计方案

相对而言,机械设计在具体的工作当中都是按照相应的方案来进行的。目前,机械设计方案被认为是设计工作中的核心部分,能够在客观上和主观上对机械设计的质量和水平产生极大的影响。方案设计的工作必须保证贴合实际,过于理论化只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本文认为,机械设计的设计方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机械设计方案必须满足机器本身的性能和功能要求。机械设计从细小的零部件一直到较大的操作设备都要按照设计方案来执行。但是,方案在设计的过程中应保证其符合机器本身的功能和性能,要具有较高的匹配度,否则无法完成较多的工作。第二,机械设计方案在实际的设计当中必须充分考虑到检验者本身的因素。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检验者属于主观上的因素,其是否掌握机器的开发、是否能够创新、是否具有较高的认知,都将影响机械设计方案的有效性,从而间接的影响后续的工作。

1.3机械设计的主要技术设计

随着机械设计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很多地区都在机械设计的主要技术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力求能够在客观上研究出更高的技术成果。但是,机械设计的限制性条件较多,理论化的成果多数情况仅适用于学术研究,未来的设计技术还是应该在实践工作中进行较大的努力。从现有的工作来看,机械设计的主要技术设计过程中,对于主要技术层面这一要素具有非常高的要求。本文认为,在机械设计的主要技术设计阶段,应达到以下两方面的要求:第一,设计人员必须对设计图纸信息进行反复的核对,尤其是一些重要的信息和数据,应认真对待图纸的各种数据计算,从多方面来完成总图与部分图的对比分析,将最终的数据进行有效的整理。机械设计的主要设计技术,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就是对各种数据和信息不断加深的过程,提高精度的同时保证机械设计的质量和性能不受到影响。第二,机械设计主要技术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审慎的比对和分析,保证阶段性的工作成果。社会虽然对机械设计的需求较大,但在要求方面丝毫没有减弱。设计人员在执行技术的时候应保证不出现任何类型的疏漏,必要时应进行反复的校对。由此可见,机械设计主要技术在目前的发展中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且值得研究的部分较多。

2我国机械制造的技术

2.1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

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中得到广泛应用,技术与设备都要进行不断更新,在原有优秀技术的基础上,运用先进技术作为发展的基础,满足当今市场竞争的要求,增强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机械产品的性能与功能。由此可见,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还是比较突出的,且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获得了较大的提升。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技术的精度不断提升。目前的零部件机械制造获得了广泛的重视,零部件的精度和性能都有所提升,促使我国的机械制造技术更上一层楼。第二,面对社会的强大需求,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体系不断健全,在很多方面都获得了突出的成就,告别冗杂操作的同时,还实现了工作量的降低、工作效率的提升,这是值得肯定的。

2.2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单纯在精度上或者是质量上要求提升,并不是最终的诉求。应用机械制造技术的目的在于为社会提供所需要的产品,促进生产生活的快速发展,减少各种问题的出现。因此,明确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发展方向,结合当下的工作成果,努力地朝着目标努力,才是今后需要做的事情。本文认为,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第一,机械制造的管理。健全规范的计算机管理制度是我国的机械制造技术发展方向之一,因此,我国机械制造业应该加强对机械制造技术的计算机管理。第二,机械制造的设计。现代的机械产品的设计要求更加倾向于智能化,如CAD设计软件以及虚拟的设计技术对需要设计的机械产品进行模拟设计,并能够通过多媒体等对产品的性能、结构等进行模拟演示。

3结语

制造技术论文范文3

智能化是制造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很多专业性机械制造智能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水平,而在农业制造领域,还在起步阶段。农业机械制造智能技术是专门研究产品的设计、生产、加工、销售、售后乃至维护维修的整个技术过程,并将提高产品质量、效益、竞争力作为最终的目标。农业机械制造智能技术包含了生产对象、生产资料、能源、人力资源、生产和质量信息等内容。其中,生产对象、生产资料与能源属于硬件范畴,生产和质量信息则是软件范畴,而人力资源则是两者都属于。在诸多的生产要素之中,人的要素处于主要地位。

2兵团农业机械制造智能技术现状及其与内地的差距

2.1兵团农业机械制造智能技术现状

近年来,虽然很多企业在农业制造业方面不断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像北疆的科神数控设备已占企业机加工设备的30%以上,且已经引进了CNC加工中心,企业的机加工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公司已经启用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和服务。南疆的天诚对企业设备也进行了较大投资,且已经在某些焊接生产线采用了焊接机器人,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焊接质量和工作效率。但是这些进步与内地专业化农业及机械制造业相比,仍在许多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2兵团与内地在农业机械制造智能技术上的差距

2.2.1管理

内地优秀的农业机械制造业广泛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对于组织和管理制度的更新与发展都较为重视,并对生产模式加以完善,力求达到准时、快速、高效的生产制造。比如采用MES(制造执行系统),该系统包括计划排产、过程纠偏、质量控制、资源优化、数据采集、电子看板、ERP集成等模块。系统依据ERP或手工输入的生产任务,通过精细排产,得到可执行的工序级生产排程,并通过对生产执行过程的详细进度、用料、用时及质量等信息实时跟踪统计,以数字化的方式、智能化的形式直观地展现生产全过程。而兵团农业机械制造业采用计算机管理的水平还正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的企业仍然处于陈旧的经验管理阶段,是兵团农业机械的制造业发展步伐缓慢的原因之一。

2.2.2技术设计

内地优秀的农业机械专业化厂家对设计方面要求严格,且更新速度较快。由于大量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CAM),部分大型企业甚至已经开始脱离图纸进行设计和生产制造。而兵团农业机械制造企业,对于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使用尚比较局限,使用水平有待提高,兵团农业机械制造业技术发展推动力不足。

2.2.3制造工艺

内地农业机械专业厂家比较广泛的使用数控加工,许多新型的加工方法,例如:激光切割、高精密加工、复合加工技术等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这些新型技术在兵团农机制造企业基本没有应用,有的甚至还在企业议程之中,使得兵团农机机械制造技术仍然处于低水平状态。

3发展建议

3.1系统优化

农业机械制造过程中对速度、精度和效率以及柔性化和智能化的要求较高。在采用高速控制系统的同时又改善了机床的特性,使得机床的速度、精度及效率大大提高。而柔性化不仅仅指机械本身,还有群控系统的柔性,数控系统的本身就是采用模块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裁剪与组合性比较强,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设计和需求;群控系统则是根据制作流程的要求不同自动进行修正和调整,使得群控系统的效能充分发挥出来。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市场环境,仅有柔性化是不够的,机械制造智能化也需要不断升级改造以适应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只有具备了智能化才能应对更加复杂的市场发展环境。

3.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在智能化的数控系统中要做到用户界面的图形化、科学计算的可视化与多媒体的结合和应用。用户界面是系统与使用人员之间的桥梁与窗口,由于使用人员的要求不同和专业性差异,给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与研制带来了较大的难度,采用图形化用户界面后,使用者在使用时较为方便。科学计算的可视化可使可视信息直接使用,比如说图像、动画演示等。可视化技术的应用与计算机的虚拟技术环境结合起来,使智能化领域又进一步得到拓宽。而计算机、声像以及通信技术完整的结合便形成了多媒体技术,它使计算机拥有了综合处理数据的能力。多媒体在智能化数控领域中可综合化、智能化地处理信息,在现场监控系统中也有着重大的应用价值。

3.3体系结构的优化

在农业机械制造过程中,改善和发展体系结构较为重要。首先,企业数控机床占用比例应不低于50%,使智能制造系统应用效率达到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集成企业CPU资源系统来提高集成度和运行速度。采用高集成化CPU、RISC芯片和大规模可编程集成电路FPGA、EPRD、CPRD以及专用集成电路ASIC芯片的新一代PCNC数控系统,并应用LED平板显示器平台,以实现超大尺寸的显示传导和发散信息。采用增强集成电路的密度来改进性能,使组件的尺寸减小,可靠性提高。其次,硬件的模块化使数控系统的集成和标准化更加简单和方便。如显示器、CPU、输入输出设备、以及存储器等最基本的模块,都可成为独立的载体,在通过不同方法的组装、搭配以及减持和增加以便构成档次和功能不一的数控系统。最后,通过系统中心枢纽对机床进行网络化,通过机床联网的手段,可以在任意一台机床上进行多台操作,使不同机床的画面在同一台机床的屏幕上出现,实现对机床的远程控制或者是无人化操作。将计算机智能技术、网络技术、CAD/CAM、伺服系统、自适应控制动态数据管理及刀具补偿、动态仿真等高新技术融为一体,形成严密的制造过程闭环控制体系,使产品制作过程灵活多变,以适应当前农机市场多品种、多批次的市场需求。

4小结

制造技术论文范文4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模式

一引言

随着对工程教育重视程度、支持力度加大,我国参与、接受工程教育的总人数已跃居世界第一,但在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方面与其他许多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随着城镇市化、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强国必先强教”,为此,教育部提出《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应用型本科是为适应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满足市场建设中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特别是广大企事业单位对第一线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现代高级管理人才的需要而开设的本科专业。其宗旨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这对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未来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究其本质就是培养动手能力强,上手快,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从培养模式上看,突出“应用”主旨,据此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因此,应用型本科生在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有企业的配合,与实际生产接轨,让学生走进生产一线,了解企业对本专业的需求,进而根据实际生产对人才的需求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应用型本科生,不仅需要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在实践环节中也更注重强调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来提升自学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进一步提升适应社会、行业的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对人才市场来说,用人单位也迫切需要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人才[2]。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果的总结检查,是评定毕业成绩的重要依据,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设计能力的一次综合性检验,是本科期间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就选定的课题进行工程设计和研究,包括设计、计算、绘图、工艺技术、经济论证以及合理化建议等,最后提交一份报告。应尽量选与生产、科学研究任务结合的现实题目,亦可做假拟的题目。学生只有在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理论课程、课程设计与实习,经考试、考查及格后始可进行。是评定毕业成绩的重要依据,学生通过毕业设计答辩,成绩评定及格才能毕业。通过本科毕业设计,学生进一步了解行业、深入实践、完成设计或撰写论文等诸多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毕业设计还可以使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升华。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将就某一课题检索相关文献,熟悉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他人的研究思路及方案,学会运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在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扩大、加深自己已有的知识,设计出自己的研究方案,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综合运用已有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或进一步深造夯实基础。与普通本科生毕业设计有区别的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应用型本科生的毕业设计不仅仅是大学阶段的一次作业,更是深化、拓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过程,是对学生自学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的综合检验。

二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工科专业的毕业设计与文科的毕业论文有很大的区别,它的构架除了论文之外,还应包含设计方案论证、重要部件的设计计算等,体现形式也不只是论文,还应包括体现设计者思路的图纸等资料。我们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为例。随着应用技术的发展、设计理念的更新,各大高校对机械毕业设计的内容的要求也不断发生变化。在2000年左右,设计内容一般包括:毕业设计图纸+说明书(毕业论文),其中图纸更多是手绘或简单的CAD二维图。2005年以后国家教育部门提出新的要求,结合工厂需求加入了三维建模设计、装配仿真、运动模拟、结构优化等内容。其毕业设计材料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毕业设计图纸(三维模型+CAD二维图)+设计说明书(论文)。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为适应经济快速发展对高级人才的需求.高校的招生规模也进一步扩张。2003年是中国高等学校扩招后迎来的第一次就业高峰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212万人,比2002年(145万人)增长了46.2%,到2019年已经增长到830万。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数量数目急剧增多,但同时也面临教育资源分配到人的减少,由扩招引发的城市化进程加速,并导致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目前在高校扩招和就业压力下,本科毕业设计被不同程度地削弱。毕业设计受到经费及时间的限制,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自主设计的自由度极大降低,毕业设计脱离工程实际,本科毕业设计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贡献相当有限。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更为了完善和充实应用技术型教育培养中对毕业设计的要求,其它高校也进行了一些关于毕业设计方面的研究,如广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进行了毕业设计质量管理方面的研究[3-5],合肥工业大学、上海电机学院等进行了毕业设计教学方法的探索[6-9]。我校正处于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重要阶段,对毕业设计培养模式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索。现就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设计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如下一些问题。1.选题与工程实际的契合度较低。按照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与实际生产接轨,让学生走进生产一线,了解企业对本专业的需求,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而目前的毕业设计题目大多为理论课学习中选出的题目,与现实生产的技术发展有脱节现象,有些题目甚至非常陈旧,实用性相对较低。这不利于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2.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自主设计的自由度较低。目前仍沿用的做法是:老师给定设计题目后,学生基本按照老师的思路确定方案,进行设计。学生并没有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自主设计的自由度较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3.结合工程实际的毕业设计条件欠缺。毕业设计活动受到经费及时间的限制,无法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实习企业、实验场所等环境,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计划实施需要的教学环境和条件的缺失,无法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另外从指导教师角度看,虽然本专业方向的老师都在企业从事过相关方面的工作,但对专业领域的新知识还需增强。4.学生毕业设计中所需掌握的知识体系不完善。目前学生所做的毕业设计题目集中在结构设计,所应运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机械设计、制造等方面,对控制方面的知识点几乎没有涉及。原因之一是指导老师掌握的知识偏向与设计制造,对控制掌握不多;其二是毕业设计题目的来源更多源于老师熟悉的领域。因此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运用的知识不能更好地构成完整的体系。5.严格的教学过程监控体系还有待完善。毕业设计涉及的环节很多,目前对某些环节的过程控制还不到位,无法真正保证设计质量。

三毕业设计模式探索

针对毕业设计中存在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并在毕业设计环节中贯彻执行。

(一)做好选题工作

1.加强资格审核。选题截止日期前,所有未修完课程学分(不含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学期应开设课程学分)累计达15学分及以上者,需提交书面申请并经专业导师、专业所属系审核通过后方能进入毕业设计环节。2.严格导师遴选。专业系配备了工程实践和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鼓励组建指导老师团队,以较大的题目由多个学生选题设计。题目所需知识点不但包括机械设计制造方面的知识,还需要控制方面如液压与气压传动、电气控制等方面的知识点,这样既能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协调能力,实现综合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学院的三个专业均推进双导师制,即校内和行业企业教师联合指导(校内指导教师为主),行业企业指导教师应具备中级(含)以上职称,并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行业一线从业经历、行业从业资格。3.提升课题质量。严把课题质量。毕业设计题目应符合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并尽可能地结合生产、科研或实验室建设。题目的范围和深度应符合本科生在校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实际情况,并尽可能反映现代科技发展水平,并且应涵盖毕业设计所需的所有项目,如计算、图纸、零部件加工工序及论文等。课题类型以工程设计、产品开发为主,比例原则上不低于80%,课题来源于工程实践、研究项目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85%。以“产教融合、校企联合、跨专业协作”为抓手,突出“真题真做”。为了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题目与工程实际的契合度,我们让学生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由学校与企业联合指导,从企业寻找题目。严格执行选题院系两级审核制度,严格审查课题的规范性、符合度、类型、来源等,重复课题原则上不超过两届,且应有所创新。学生自拟的题目须经指导教师认可,专业负责人审核,学院审批同意后方可执行。4.丰富课题形式。选题一人一题,实行教师指导性命题与学生自由选题、自主命题相结合,鼓励学生结合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国家级、省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高水平学科竞赛项目、“赛课计划”、学术论文、发明专利等成果及就业单位实际情况自行拟定题目。5.加强宣传指导。各专业要召开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选题指导。指导教师要介绍题目来源、工作内容及要求等,供学生选题参考。

(二)加强设计环节管理

1.规范任务书。毕业设计任务书应提供详细的设计参数或原始资料,明确设计内容及设计要求,指定的参考文献应与课题密切相关,且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尽量提供近三年的文献。2.做好开题工作。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开题报告,审定学生的总体方案和工作计划,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进度和质量,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分析解决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认真签署完整、详实的指导意见。3.加强过程指导。指导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过程指导和管理,对学生的指导可采用集中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每周指导时间不得少于2次,并认真填写指导记录。校企联合毕业设计要做好企业导师学生指导工作,形成固定的会议制度,每次企业导师见面交流指导,请做好见面交流指导会议记录(附件6)。4.严抓过程管理。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做好考勤记录,学生请假按学校有关管理规定办理,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考勤纳入评语和成绩中。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学术道德行为负有监督责任,应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必要时可取消其答辩资格。指导教师应坚守岗位,不得随意出差。确因工作需要出差时,必须经主管院长批准,出差时间超过5天及以上,应委派水平相当的教师指导。5.加强工作检查(1)检查内容包括纪律,设计进度,完成质量。(2)在开题阶段、设计阶段和答辩前进行多次检查与指导老师自查。(3)各系应加强对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并做好原始管理记录。(4)对于严重不遵守纪律,设计进度滞后,完成质量较差的同学将进行警告,整改后改善不明显的将延迟答辩时间,直至最终取消毕业设计资格。(5)专业系将不定期对毕业设计进行抽查。6.创造有效的学习环境场所,提供经费保障。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素质教育体系基地,让学生走进企业,以企业为主战场;以学校建立开放性实验室为契机,鼓励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自主性研究。

(三)严把答辩质量关

1.做好预答辩工作。学生参加预答辩时需提交毕业论文初稿及形式审查表,专业系组成的预答辩小组对初稿形式及质量进行初审。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审查质量,将学校毕业设计规范进行梳理,整理出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审查的76个关键点,首先要求学生自查,然后由指导教师与评语教师进行审查,凡达到3项及以上审查点存在严重问题的论文,将要求学生整改,并将论文将纳入延迟答辩环节。预答辩达不到学位论文基本要求的不准进入正常答辩。2.严肃答辩工作。采用按分组交叉实施的方式进行,避免指导教师影响成绩评定。在毕业设计答辩之前,由答辩组对答辩学生进行成果检查,毕业设计成果达不到毕业设计基本要求的学生,直接进入毕业设计延迟答辩环节,对继续完善毕业设计成果。在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过程中,客观公正给予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不能为了提升毕业率、授位率、就业率放弃了毕业设计质量要求的基本原则,做到“工作不缩水、质量不放水”。毕业设计总评成绩为优秀与不及格的论文,全部由答辩组进行重新审查,对有异议的论文进行修订成绩,以便各答辩组在成绩评定标准上,尽量减小差异性。3.规范答辩流程(1)毕业答辩采取各答辩小组间交叉评审与答辩,毕业答辩前,各系安排详细交叉答辩分组表。(2)对答辩成绩有异议者,可以向答辩委员会提出申诉,由答辩委员会最终审定毕业设计答辩成绩。3.严格成绩评定(1)总成绩权重:指导教师40%、评阅教师20%和答辩小组40%。(2)在第二阶段(设计环节)若有不合格的情况,则该同学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以不及格计。3.加强诚信检查。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提交论文定稿时进行,并将报告提供给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和相关管理人员查阅,无报告或重复率超标的不能参加答辩。

(四)重视资料归档及总结工作

1.完善资料归档。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全部资料(含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设计说明书或论文、图纸、磁盘、指导教师和交叉评阅教师及答辩委员会成绩及评语、答辩记录以及其他支撑材料)经专业系检查合格后,交学院统一归档,学院将安排教学督导对教学资料进行抽查。2.做好工作总结。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结束后,各系(中心)应做好工作总结,写出书面总结材料并于答辩结束后一周内送教务办,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将作为对各系的教学工作年度考核的依据之一。

四结束语

按照提出的解决思路及措施,在毕业设计中贯彻执行,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研究地位,采用自主探究式设计、专题研究设计等方法,使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掌握的知识更牢固更全面;构建了合理的过程监控体系及质量评价体系,既能使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也便于指导老师进行最终成绩评定。这些在毕业设计资料的规范性及答辩质量上表现得尤其明显。20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总人数146人,优秀人数8人,良好人数41人,不及格人数7人。优秀率偏低,不及格人数中,5人属于降级生,2015级不及格学生只有2人,不到2%,不及格率属正常范围。从毕业设计整体质量上看,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基本掌握了论文的写作方法,大部分学生能够遵守学校论文的写作规范要求,围绕任务展开工作,能够基本做到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数据详实,达到了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魏中林.面向2035的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J].高教探索,2019,11:5-8.

[2]施小平.试论高校毕业设计(论文)的全面质量管理[J].高教探索,2006,4:62-64.

[3]徐莉莉,赵升吨,王朝晖,等.卓越工程师培养中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保证体系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工教育,2012(16):25-27.

[4]王丽娜.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质量监控体系[J].教育现代化,2017,28:91-93.

[5]刘朋,向立明,姚鹏华.本科毕业设计质量分析与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45):207-209.

[6]张孝远,吴杰.电气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实验实践教学,2014,14:197-198.

[7]王殊凤,王颖.卓越工程师背景下毕业设计教学设计方法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17:122-123.

[8]任晓明,刘军.应用型本科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探索[J].实验实践教学,2014,36:161-162.

制造技术论文范文5

在机械制造工艺中,对机械设计进行合理化处理是确保机械产品质量的关键,而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扩大规模,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因此,应有针对性地对机械设计进行研究。从机械制造工艺流程入手,对机械制造工艺中的合理化机械设计进行系统分析和探讨,希望可以为我国的机械制造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

机械制造工艺;合理化;机械设计

1机械制造工艺流程

从整体角度来对机械制造工艺流程进行分析,机械制造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1.1制造程序

这一步骤主要是将原材料直接制作成半成品,处理重点是对原材料的材质及材料的利用率进行规划。对于机械制造企业来说,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重要位置,就一定要对材料的质量进行管理和监督,只有提升机械制造工艺原材料的利用方式,才能真正降低生产成本。

1.2零件定位

在零件定位中,可以运用多种定位方式,而技术人员采用何种定位方式也会直接影响零件的质量。为了提升零件质量,技术人员要结合定位方式与零件的加工需求,按照标准开展零部件的加工工作,这也是增加机械制造企业产品销量的主要手段。

1.3技术程序

这一步骤是将制造工序中已经获得的半成品直接加工成符合客户要求的成品,技术程序的加工要求更精细,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更高。

1.4加工精度控制

技术人员在对零部件进行粗加工后,还要对半成品状态下的零部件进行细加工处理,在处理过程中,加工的精度要求在于零部件的形状、尺寸及表面质量等因素,为了真正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技术人员需要利用误差控制措施进行合理选择,进而提升产品的精度。

1.5装夹

对零部件进行装夹是将零件直接固定在合适的位置上,在零件的装夹操作中,技术人员要保证零件固定位置的准确性,在确定好位置后,技术人员还要利用相关设计对零件进行深层次的固定工作。

2机械制造设计工艺的基本原则

2.1综合性

从本质层面来说,合理化的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属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二者本身所属类别是不同的,这种差异也就产生了工作中的误差。基于此,技术人员要将综合性作为整个机械制造发展的基本原则,在总结传统机械设计经验的基础上,将机械设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制造进行有机结合,以提升机械设计的整体质量。

2.2整体性

在对机械制造工艺进行合理化设计时,要先对机械设计的方案进行制定。在制定机械设计方案时,技术人员要遵循整体性原则,从机械制造工艺的整体入手,在确保各个部件合理的基础上,制定多个机械设计方案,从这些设计方案中选择最优的方案作为机械制造的最终设计方案。

3机械制造工艺中的合理化机械措施

3.1提高设计标准化

制造工艺的核心是机械设计标准化,也就是在相对统一的设计标准中,保证技术人员设计的机械零件结构、规格达到高度统一,在符合国家规定的机械制造标准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机械零部件的质量,这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技术人员在对机械制造工艺进行合理化设计时,一定要充分重视机械零部件的质量,按照国家标准实现标准化设计,以提升机械零部件产品的设计水平和使用性能,只有提升机械生产企业与机械产品的竞争力,才能真正提升机械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

3.2运用绿色制造工艺

技术人员在进行机械设计时,要不断尝试引入新的设计理念,改进传统的设计方法。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认真贯彻落实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在此基础上,将机械设计与高新技术手段相结合。在机械制造企业运行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自身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关系,只有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才能促进机械制造企业的长久发展,企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在保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机械制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目前的机械制造工艺,技术人员要将工作重点放在绿色材料的使用方面,从原材料及生产工艺两方面入手,共同保证机械制造与设计的系统化发展。

3.3提升加工精度

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客观差异是一定存在的,技术人员应尽量减少客观差异,以提高机械产品的精准度为准则,分析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确定机械制造中存在的潜在因素,以降低差异,提高防范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工精度。提高机械产品的加工精度关键在于对夹具进行调整,技术人员应采用先进的测量工具降低误差值,确定误差产生的原因。目前,机械零件产品出现加工误差的主要原因在于机械内部应力、热变形及系统应力等,其中比较常见的是内部应力和热变形两大因素。提高加工精度的流程如图2所示。

4结语

机械制造工艺的合理化机械设计关键在于要有针对性地对机械设计进行分析,对机械生产过程进行合理分析,这两方面的分析都与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合理化要求有关,因此,技术人员为了保证机械设计的科学化和合理化,要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机械制造工艺的实际需求,系统性地分析各制造工序的注意事项,改进设计方法,根据工艺水平合理选择机械技术,保证机械设计与制造质量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更好地促进机械制造工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范丰.机械制造工艺课考核方式的探索[C]//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2013.

[2]说明[C]//2008年全国机电企业工艺年会《新兴铸管杯》工艺论坛征文论文集,2008.

[3]胡迎春.《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探索[C]//2014年4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4.

[4]关于印发2008年《新兴铸管杯》工艺论坛有奖征文获奖论文名单及证书的通知[C]//2008年全国机电企业工艺年会《新兴铸管杯》工艺论坛征文论文集,2008.

[5]倪森寿.《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课程设计》改革的实践与思考[C]//2006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2006.

[6]张志恒.先进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工艺[C]//2007年全国机电企业工艺年会《星火机床杯》工艺创新发展绿色制造节约型工艺有奖征文科技论文集,2007.

[7]叶文华,马万太.双语CAPP中机械制造工艺语言机器翻译研究[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2003.

[8]王文,陈云升.一种新型车床回转夹具[C]//第八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2011.

[9]王秀梅,王友林.试论增强《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的实践性教学[J].淄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01,(03):103-104.

制造技术论文范文6

【关键词】船舶;焊接;缺陷;质量管理

1引言

船舶焊接技术是现代化船舶制造中一项关键的技术,要想保障船舶航行的设备安全,就应该在实际船舶的制造中,加强对船舶制造中的技术应用研究,只有保障了船舶制造中的技术应用,才能够将船舶制造实现安全性管理。为此论文进行了船舶制造中的焊接技术应用研究,通过对焊接技术中的缺陷分析,从而进行了提升船舶焊接质量管理的办法,并且进行了船舶焊接质量管理的注意事项分析,希望通过论文的分析,能够全面提升船舶焊接中的缺陷管理,加强船舶焊接中的质量管理,从而全面提升船舶航行的安全性。

2船舶焊接中常见的缺陷类型其缺陷形成原因分析

2.1焊接气孔

焊接气孔,是在船舶焊接缺陷中经常见到的一种缺陷,之所以会出现焊接气孔,是因为在实际焊接的过程中,熔池中的气体没有完全溢出,熔池就已经凝固,因此这种背景下,就会导致成型的焊接缝中,出现孔洞,这些孔洞在实际船舶焊接缺陷中,是以表面气孔和内部气孔两种形式而存在的[1]。由于气孔的存在导致船舶焊接的横截面减少。降低了船舶焊接中的接缝处安全强度,同时由于船舶焊接中存在气孔,使得在实际船舶焊接过程中船舶的美观性受到了破坏。按照我国船舶焊接缺陷的要求规定,在实际船舶的焊接作业中,外板以及仓口是不允许存在气孔的,在其他位置的焊接中允许存在的焊接气孔个数不能超过两个。

2.2焊接夹渣

当焊接作业完成后,焊接接缝中存在的杂质被称为焊接夹渣。由于焊接夹渣的存在在实际船舶的焊接中,会直接影响到焊机的密度和强度。因此在船舶的焊接中是不允许存在焊接夹渣的[2]。在实际焊接作业过程中,如果发现出现了焊接夹渣,应该及时进行夹渣的处理。保证在船舶焊接表面不存在夹渣。一般情况下出现焊接夹渣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在实际焊接中焊接的坡口处理不干净;二是在实际焊接过程中处理多层焊接时,对通道内的杂质处理不干净;三是在实际焊接过程中,焊接的材料质量差,导致焊接的途中掉落在熔池中。四是由于焊接的操作较快,使得焊接熔池中的杂质没有足够的时间筛离出熔池。

2.3焊接裂纹

焊接裂纹是船舶焊接中一种比较严重的焊接缺陷,在焊接过程中,由于焊机的不全面,或者是在实际焊接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焊接融合时间,因此出现焊接缝隙间断和突变情况。焊接中出现焊接裂纹,对整个焊接的质量是非常有影响的,要想全面保障和提升焊接的质量,就应该在实际焊接的过程中,加强对焊接中的裂缝强度处理,只有处理好焊接中的裂纹才能够保障整个船舶焊接的结构不受到影响。因此在实际船舶制造焊接技术的应用中,一定要注重对焊接裂纹处理,只有保障了焊接中的裂纹处理是完善的,才能够全面提升船舶焊接的质量安全[3]。

3船舶焊接质量管理办法

3.1焊接处理前期准备

在进行船舶焊接施工作业之前,要及时进行船舶焊接的前期准备工作,在准备工作中要加强对船舶焊接中的原材料审核,同时要按照实际焊接的需求对焊接过程中要运用到的技术和焊接中需要的工艺数值匹配进行分析。只有保障了船舶焊接作业中的工艺数值对应,然后才能够按照专门的焊接工序去进行焊接作业的施工。一般情况下,船舶焊接作业的工艺参数对应如下表1所示:

3.2焊接途中的技术应用

在船舶焊接过程中,应该实施动态的焊接工艺监督,保障在整个焊接的过程中,焊接技术的应用是规范的,同时在焊接的过程中,要注重对焊接电流以及焊接保护设施管理,例如在实际焊接中有些焊接是需要借助稀有气体进行焊接的催化剂处理,这就需要在实际焊接的过程中进行专门的焊接护理。同时在船舶的焊接中要注重对焊接工序的掌控,不要将焊接的工序弄混,这是保障焊接作业管理实施的重要性保障之一。为了保障整体的焊接作业稳定性,需要在焊接的过程中进行专门的焊接抽烟检查,如果在抽样检查中发现存在缺陷,应该及时针对缺陷进行管理,只有保障了缺陷管理,才能全面提升焊接的质量。

3.3焊接过程中的缺陷处理

3.3.1防止裂纹产生

在焊接过程中,为了防止裂纹出现而进行专门的措施处理,在实际措施的处理中要针对焊接的材料以及焊接中涉及到的焊条进行充分的选择,只有保障在实际焊接过程中对焊接的材料和焊接工序充分明确,才能够全面提升焊接的质量。裂纹的防止要进行专门的焊接材料清洁,同时在焊接的过程中,要对焊接设备进行及时的预热处理,保障焊接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3.3.2防止焊瘤出现

在焊接过程中为了保障焊接的工序不受到影响,因此在实际焊接作业中要进行专门的焊瘤预防管理工作,只有保障焊接中不会出现焊瘤,才能够使得整个焊接过程中的船舶表面是光滑不受影响。因此在实际焊接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专门的焊接技术处理,例如处理焊接中的短弧以及焊接的停留时间等。

4强化船舶焊接质量管理的注意事项

在船舶焊接中,由于船舶焊接中的缺陷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因此在实际焊接过程中,需要对焊接中的质量管理要素进行管控,从而在质量管理的控制中全面提升船舶焊接的质量。一般情况下,船舶焊接中要注意的质量管理事项有以下几点:①加强对焊接工人的技术培训,提升焊接工人的工作能力;②加强焊工质量安全管理意识,建立安全质量监督管理体系;③加强焊接设备的运行状况检查,保障焊接设备的安全性工作;④建立维护保养制度,指定专门的人员进行负责;⑤对焊接材料的筛选要严格;⑥按照焊接材料的特性进行专门的焊接设备应用;⑦严格按照焊接施工工艺进行施工管理;⑧强化焊接作业环境管理,杜绝违章环境管理;⑨加强对焊接中的缺陷处理,保障焊接的质量。

5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船舶航行事业飞速发展中,要想全面提升船舶航行的质量,就应该在船舶制造过程中,加强对其制造中的焊接技术进行管理。只有在焊接技术的管理中,全面提升了船舶的焊接缺陷检查,才能够全面而又有效地进行船舶的质量管理。论文在实际研究中,主要针对船舶焊接中的四种缺陷,以及四种质量管理办法和强化船舶质量焊接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分析得知,要想全面提升船舶焊接的质量管理,就应该在实际焊接中不断地对焊接技术和焊接质量提升,同时要在焊接的过程中,加强对焊接中的注意事项管理,只有全面实现了焊接质量管理控制,才能够彻底解决船舶焊接的缺陷问题。

【参考文献】

【1】卢意,曹元军,朱艳.船舶焊接中的缺陷与防治措施[J].装备制造技术,2015,03(07):160-161.

【2】卢意,曹元军,朱艳.船舶焊接中的缺陷与防治措施[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5,02(01):61-62.

制造技术论文范文7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新一代互联网协议可实现互联网地址容量的大规模扩充,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等先进技术可解决长期困扰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内容、版权、营运等问题,可按需服务、广泛接入、快速配置、移动互联、按量计费。数字内容可通过标记语言、标识符、元数据等进行组织和。数字期刊将成为学术期刊主要出版形态。论文成为“传播元”,凸显“去期刊化”特点。传统纸本期刊的印刷方式将向即时、灵活的按需印刷(on-demandprinting)方式转变,以便更好地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数字期刊并非纸本期刊的PDF化,其论文内容和形态将更加丰富(可含音频、视频、动画、可计算数据、可分析图表、可运行实验等),网页将是期刊内容的主要呈现形式,利用可扩展标记语言对论文内容进行结构化标引和描述,使论文的形式更加灵活,且满足跨媒体出版需求(如网络、手机、电子书、数字电视等渠道的应用),为文本挖掘、语义出版提供基础,可加快出版流程、提高出版效率。数字期刊还可为论文附加资料(研究过程、工具、数据、分析过程等)的与利用提供方便。数字内容中每一层次的信息都可作为具体的知识单元被解析、描述和重组,并可与其他知识单元进行动态、个性化关联,期刊和论文成为支持复杂知识发现的知识工具。

2.科研信息化环境下多种出版模式共同服务于学术交流和传播

在科研信息化环境下,学术出版已动态嵌入整个科研生命周期,围绕数据展开相应活动,在此过程中,多种出版模式相互交织,共同服务于学术交流和传播。大数据时代,在数据密集型科研范式下,数据加工、组织、等一系列出版活动将发生根本变化,学术出版将实现数据与文献的充分融合。要将庞大的动态数据集合起来供科研人员使用,必须依赖统一的技术标准、互动操作协议与相应的制度规范。通过数字对象标识、开放资源定位协议、资源描述框架、元数据获取协议等,可实现信息对象的标识、定位及交互使用。语义出版是一种新兴出版形态,代表着数字出版的前沿。语义网将“推送信息”转变为“拉取信息”,将“知识管理”转变为“管理知识”。学术期刊将从发现内容向操作内容演变,“智能化”论文可“发现”读者。语义出版具有内容结构化、数据融合化、信息可视化、对象关联化、阅读个性化特征,将大量由单个用户独立完成的信息搜寻和文献整理分析等活动转移给了出版系统,可减轻科研人员的负担,提高科学交流效率,推动学术出版商从文献提供者向知识服务者转变,实现个体知识的社会化和知识共享。语义出版较传统出版过程更加复杂,涉及出版流程的各个环节,对期刊论文从词、篇章、内容的逻辑结构三个层面进行精确、完整分析,使读者以结构化方式快速、准确获取期刊提供的信息内容,可实现“一次制作,多元”。可视化有助于实现出版内容增值,可视化技术运用大量高清图像、视频、Flash应用等多媒体方式代替传统的文字或二维图表呈现文献数据,使原本单调的线性叙述方式被一种更富于层次感的文献结构所取代,可带给读者全新的阅读体验。学术出版更加注重互动交流,博客、社交网络、在线社区等平台可为学者分享信息和评论提供便利;学术维基更加注重学者的价值诉求并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保证其应用价值,封闭的同行评议机制逐步向作者、评审人、编辑之间开放互动的方向发展。

3.多指标和多维度评价构成新的期刊和论文评价机制

目前的论文评价从内部关注来源期刊的影响因子,从外部关注被引频次,“以刊评文”过于片面。随着网络传播的普及和用户参与度的提升,论文被阅读、下载、转载、推荐、标记、评论等“使用行为”可被跟踪、记载、统计。利用文本挖掘技术,通过对引用内容的语义分析,可揭示施引者的引证动机、态度、性质、深度等,对单篇文献质量与影响的微观评价将更为客观公正。替代计量学作为传统评价方式的有力补充,可反映论文获得在线关注的强度,若根据应用情境对替代计量指标和数据源进行细分,可反映论文的社会影响力和学术影响力。通过观察论文在数据库检索网站、参考文献管理网站中的下载量、下载率、被引量、被引率,在开放存取平台上的浏览、下载、链接次数,在学术社交网络中博文、标签、阅读、讨论次数等,挖掘各种类型的论文利用数据,实现更丰富、开放、迅速的影响力评价。基于同行评议的开放定性评价和基于计量指标的科学定量评价相结合,“引用评价”与“关注评价”相结合,客观公正、开放透明的多指标、多维度评价将形成新的期刊和论文评价机制。

4.移动数字出版将促进传播内容与渠道的深度融合

期刊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内容,也取决于能够实现有效传播的渠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8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92.5%。移动上网常态化,通过移动终端阅读论文已成为获取学术信息的重要方式。移动数字出版融内容、技术、网络、平台于一体,具有强大的交互性优势,在以“内容”为核心的出版架构上添加了“社交”的要素,具有方便快捷、智能精准、即时互动等特点,可针对读者需求提供个性化信息订制服务,可分析读者阅读行为进行信息推送服务,缩短传统的出版渠道,促进传播内容与渠道的深度融合。目前,移动数字出版主要有四种发展模式:内容提供商主导型、平台服务商主导型、网络运营商主导型、终端制造商主导型,未来将是内容提供商、平台服务商、网络运营商、终端制造商各司其职、合作竞争、均衡发展。为适应移动阅读的需要,期刊的出版内容将进行重新聚合、筛选、挖掘、整理,内容服务、用户体验、版权保护将受到更多关注。

制造技术论文范文8

 

1引言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本应该成为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理论结合实践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的最后一次机会,但就目前情况而言,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教育受诟病最多的环节。多数作者指出,严进宽出的通识教育大背景,学生背负就业考研压力不愿耗时过多,毕业论文监管和考核制度不够严格等问题,造成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每况愈下[1][2][3]。甚至有作者预言,废除本科毕业论文环节是早晚的事情[4]。因噎废食无疑是无奈之举;等待教育背景改善、学生调整心态、监管机制到位还需时日;而在现有条件下做好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则是每一位指导老师都应该思考的一项技术活。本文从分析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类型入手,找出最适合本科生水平,并且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在研究课题上有所作为的选题。应用“填空式”指导方法,力求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质量相对较高的毕业论文。   2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类型分析   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分类可以有很多种,可以从研究对象来分,也可以从研究方法来分,还可以从研究思路来分,但每一种分类,都不能完全包括所有选题。本文从选题主要的研究工作角度,以常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整理了近四年以来我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将选题类型分为以下几种,其中每一类型的数量和比重见下表。   2.1理论综述型   这类选题研究对象是理论本身,如“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研究”、“制造业零库存运作研究”、“国际物流的阻碍因素分析”等。这类题型是在本专业建立之初最为常见的论文题型,第一年50%以上的题型都属于这种类型的。由于研究对象过于空泛,相关研究仍然停留在理论阶段,而实际应用水平参差不齐,相关案例和数据很少,因此论文很难与实践相结合,以本科生的理论水平,很难在这种宏观的理论上获得新的结论,只能在阐述理论的基础之上,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很多学生直接抄袭,几乎没有自己的观点,写作速度虽然很快,但内容很难达到预期水平,有的学生写到最后没能得到指导老师的认同,只得重新修改题目。从趋势图中可以看出,这类选题日渐萎缩,说明越来越多的指导老师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   2.2对策建议型   这类题型主要就某一物流类产业或经济现象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发现问题,提出发展或改进策略,如“医药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第四方物流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市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现状与策略分析”等。这类选题也比较多,三年来占25%,很受学生欢迎。究其原因是因为物流作为一个新专业,指导老师也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想通过这类研究来了解实际产业的物流运作情况和相关数据,而学生喜欢选择这类题目是因为题目看上去很容易理解,没有陌生的理论和方法需要从头学起。要写好这类题型学生要掌握第一手资料,而且是指定地点的相关产业数据,地方统计年鉴很少此类数据,因此这类数据一般较难以获得。在数据获得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现状及问题分析往往是论据不充分,提出的策略也是人云亦云。而现在的网络资料下载相当便捷,很多学生都是东拼西凑,“剪刀”加“浆糊”完成了毕业论文,如此粗制滥造往往不能体现足够的工作量,质量也难达上乘。随着专业开办时间的加长,指导老师和学生都意识到这类选题写完容易,写好很难。目前这类题型一般是为照顾考研的、实习地点较远的学生准备的。   2.3调研报告型   这类选题一般以某个具体的公司为例,对其进行物流运作、物流成本管理、库存管理、运输管理等的现状进行分析,与第二类选题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是以某地区某产业为研究对象,而调研报告主要以某具体公司为例,如“顺丰快递发展战略研究”、“江苏邮政发展现代物流策略研究”、“邮政快递与申通快递的运作管理比较研究”等。这类题型要求学生要深入了解该企业的内部运作以及相关数据,找出问题或其中值得借鉴的做法。有作者专门就这类题型做过研究并实践[5],认为这类题型不仅能让学生到实践中应用理论,还能促使学生到所研究的公司就业,未尝不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问题是社会对于本科生的研究认同可能性很小,常常抱有轻视及不配合的态度,在缺少校方搭建正式平台的基础上,学生很难靠单枪匹马的力量获得有用的资料;而让校方出面搭建平台,由于学生众多,为每一个学生搭建平台耗时耗力,且不见得能得到企业的配合。所以这类题型想写出新意更是难上加难。目前选择这类题型的学生都被要求先获得数据,之后再提交开题报告,以保证有内容可写。   2.4理论创新型   这类题型一般紧跟前沿理论,专门研究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难题或理论界探讨较少的主体,选题不可谓不新,如“废弃物流与再制造业整合研究”、“基于循环经济的绿色物流研究”等,三年来占10%。这类题型要求学生做一些理论上的创新,找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难的是现在本科生毕业时面临就业考研等压力,真正用于写毕业论文的时间不超过两个月,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搞懂这些前瞻性理论,并找出符合自己水平的研究题目,恐怕有些强人所难。这类题目往往难于下手,学生找不到努力方向,最后不得不改题目或打打擦边球。但因其选题较新,答辩时容易得到老师们的理解,一般结构合理、格式正确即可通过,作为对前沿理论研究的鼓励与宽容,所以这类选题比重有上升趋势。   2.5理论应用型   这类题型一般用来研究一些与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相关的中观层次物流管理类的问题,如需求分析、互动研究、协调性分析、产业集群测度等,并结合具体区域或产业进行分析,如“常州市物流需求分析及实证研究”、“江苏省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互动研究”、“江苏省物流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分析”等。这类题型由于已有研究较多,有很多可以借鉴的研究成果,有的已经标准化成为一种可以直接使用的方法,只要搜集数据,加以软件分析模拟,即可获得有用的结论。数据来源主要是国家或地方政府的统计数据,以及上市公司公开的数据,这类数据相对比较容易获得,并且数据来源权威,可查性好,防止学生捏造数据。这类题型一般会有相关的硕博士论文可供参考,但本科生的理论水平决定了文章的基本结构,应该侧重理论应用,而不是原创或解析。这就要求学生会应用一些测度模型,必要时能进行软件仿真;并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论水准,能理论联系实际,要有自己的研究成果,体现了本科毕业生合理的工作量要求。这类选题在三年中平均占20%,2012届占到29%,呈上升趋势。随着专业的发展,每年需要更新毕业论文选题,现实迫使指导老师准备一些可以重复使用,又可以防止抄袭的论文题目。而这类题目修改产业或者地域限制,即可变成一个新的课题。而且就现有的教学条件而言,从学生的真实水平出发,理论应用型的论文既可以让学生有所作为,又不至于抄抄了事,属于学生能力范围以内的事情,并且可以多次使用而不会导致重复。因此这类题目越来越多地成了指导老师出题首选。#p#分页标题#e#   但这类选题也有其难点。要达到一定的理论深度,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对理论有较为深入的理解。而经管类理论真正应用到实践中时,都需要进行定量化[6],这必然要求学生能了解一些模型和算法,并能使用一两种模拟软件,将模型和算法能用实际数据模拟出来。纵观各大高校经管类专业课,将计量经济学、软计算方法等以模型和算法为主的课程设为必修课的很少,部分学校设为选修课,但学分制选课制度下,很多学生首先考虑的不是课程的有用性,而是先考虑考试的容易通过程度,这类学科往往难度较大,很多学生都放弃选择该类课程,学院也未作任何强调。以常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与定量化有关的课程只有计量经济学,作为选修课程对经管类学生开放,但三年来真正选修该课程的学生不到100人,每年平均不到35人。而以计量模拟软件为主的课程则根本没有。本文基于以上分析,针对理论应用型选题,为了解决现存的难点,提出“填空式”指导模式。   3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填空式”指导模式   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进入状态,找准努力方向,并且杜绝抄袭的可能,写出有一定理论深度和实践价值的毕业论文,指导重点在于帮学生快速解决定量化论据支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这就需要指导老师先想好题目,并大致提出提纲,指出学生在此过程中每一步需要做什么。就像是指导老师拟好题目,留下空白,学生进行“填空”一样,我们称这种指导模式为“填空式”指导模式。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结合笔者指导经验,具体过程如下。   3.1指导老师前期准备   指导老师将题目向学生公开之前应该对该论文的大致结构做到心中有数,并且能准确估量论文题目每个阶段的主要工作,以便在每个阶段都能明确指导学生的努力方向,鼓励他们朝正确的方向深入研究。只有指导老师明确路线、成竹在胸,才能将对理论理解不深且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随时拉回正确的轨道,少走弯路。以“江苏省物流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选题为例,按照一般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论文逻辑,该选题至少应该包括四部分:互动关系理论介绍及文献综述,互动关系模型建立,互动关系实证分析,结论与建议。跟学生讲清楚基本结构之后,即可进行下面的“填空”。   3.2“填空式”指导过程   指导老师做好上述准备之后,拟定的题目相当于给学生留下了一系列空白,需要学生自己去填补。按照论文进行过程的时间顺序,这些空白可以总结为“精通一项理论,学会一种方法,掌握一门软件,了解一个产业”。   3.2.1精通一项理论   “精通一项理论”是指论文开题前,学生应该对所应用的理论有相当的理解,知道其来龙去脉、适用范围、以及目前研究现状和应用情况。以“江苏省物流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选题为例,用于衡量互动关系的理论目前常用的有两类:投入产出理论和协整回归理论,这个阶段要求学生深入理解这两种理论,并做学习心得汇报。国内绝大多数本科院校都配有较高的电子资源信息平台,可以方便地查找到相关的理论研究类论文,了解理论前沿。深入自学一两门制定的理论对现在的大学本科生来说,完全可以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完成。指导老师只需在期间定时见面,倾听学生的学习心得,解答他们的疑问,帮助他们找到最合适的学习文献,指引他们向课题需要的方向学习即可。   3.2.2学会一种方法   在深入理解理论之后,理论如何应用就要学习相关的模型或算法。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汇报,指导他们就其中一两种方法深入研究。以“江苏省物流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选题为例,学生应该掌握投入产出模型与协整回归模型的建模过程和模拟条件。一些复杂的模型对于没有专门学过计量类课程的经管类本科生来说有些难度,但本科生重在应用,而不是原创,可以找一篇相关的应用类文章让其研究透彻,然后依葫芦画瓢用到自己的研究课题中来即可。一些模型应用的时候还需要自己设定参数、甚至改头换面,这些都可以通过查阅专业文献而获得,或者结合实际情况自己设定。对经管类本科生来说,学一门纯粹的计量方法课程确实有难度,但为了完成毕业论文而深入学习其中一种方法还是不成问题的。在这个阶段学生容易退缩,觉得太难而放弃,特别是一些惧怕数学公式的学生经常这样做。指导老师要经常与学生见面,探讨其中的难点,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无法解答也应指出寻找答案的方向,切不可全部推给学生,否则学生难以继续研究。   3.2.3掌握一门软件   建立模型之后,还需要学会一些模拟软件进行数据模拟,以得出最终结果。仍以“江苏省物流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选题为例,投入产出模型只要收集好数据,在excel软件中即可获得最终的答案,协整回归分析则需要使用Eviews等计量类软件模拟。很多经管类的本科生都没有系统学习过一门模拟软件,殊不知现在的社会都要求直观、简单,就像很多工科类学生都要求会画图软件一样,计量模拟软件已经成了经管类毕业生职业生涯的必备技能。而现在的模拟软件由于模块化设计非常成熟、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加上网络有大量学习和借鉴的资源,学习使用起来早已不像C语言那样艰难,甚至现学现用都来得及。这一有利资源保证了学生们在短时间内可以恶补模拟软件,并尝试解决课题上遇到的问题。必要的时候,可以请熟悉该软件的老师开个临时补习班,本专业就是采用这种方式,补习2-3次课,为学生们进行模拟软件扫盲。   3.2.4了解一个产业   有了上面三个“硬件”作保障,毕业论文的最后一个空白就是要寻找相关数据,进行模拟,并且根据模拟结果进行解释,找出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个过程需要了解相关产业。这里的了解产业是指从中观层面寻找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政府的统计年鉴、产业数据,以及上市公司资料,而不是微观层面的每个企业的现状,相比较一些具体的、个别的数据要容易的多。以“江苏省物流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选题为例,江苏省五年一次的投入产出表在网上即可搜到,协整回归分析需要的数据来自历年的江苏省统计年鉴。除此之外,一个产业(通常还有地域限制)的发展环境、发展历史、先进或者落后的原因,也需要学生进一步考察,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指导老师应该尽自己所能所知,告诉学生资料来源,让学生可以尽快获得数据支持。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填好这四个空之后,因为结构早已确定,学生自己研究的成果已体现在建模过程、数据模拟以及策略提出等阶段,接下来的成文过程已不需要操太多心,只需在学生递交初稿和完成稿之后,严格把关一些细节问题即可。#p#分页标题#e#   4结论   考虑到学生们的兴趣及长处不一,本专业每年都会选择不同类型的题目供学生选择。但实践表明,选择理论应用型选题,并在指导老师“填空式”指导模式带领下学习和研究的学生,最后都能交出一份结构严谨、有理有据、图文并茂的毕业论文。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写理论应用型选题的学生都选择了“毕业环节学到了很多知识、做了很多事情”,因而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此外,为了让学生能静心投入到毕业论文研究中,从2012届开始,我校经管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撰写日程提到了第七个学期中后期,此时毕业实习尚未开始,因而争取到了学生潜心研究的宝贵时间。   当然,理论应用型选题虽然较好地锻炼了学生的研究及查阅文献的能力,但对于一些惧怕数学,或者对此毫无兴趣的学生,还是应该尽量避免。此外,会有读者质疑,这类选题无法让学生深入实践,无法到实践中求真知,笔者认为,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在时间上是同步进行的,完全可以把这种锻炼放到毕业实习中去完成,而毕业论文应该更多地锻炼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理论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