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工艺论文范例

制造工艺论文

制造工艺论文范文1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实践性很强且内容大多枯燥、难懂。这对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无形之中给专业课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因此要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教学方法的改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目前,国内教育专家在探讨这一个问题时提出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激励式教学法、引新式教学法、开发式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兴趣式教学法等等。这些方法的共同点都是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培养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特点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如工程制图、机械零件和机加工工艺装备等。同时又要求学生具有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出现,传统的加工制造方法被许多先进工艺所取代。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苦练基本功,加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新颖性,加快实践教学的步伐,及时掌握最新的理论研究和发展动态。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应该说是一种挑战,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这种教学方法提供了可能。多媒体教学的建立为这提供了技术支持。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大了教学信息量,使教学效果更加直观。通过建立虚拟网络实验室,使得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种教学模式由传统的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和教师“静态”教学转变为一种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和教师“动态”的教学。通过这种交流,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

二、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考核体系

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强调考核学生的能力,实现课程考核向过程考核的转变。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整个教学过程与之相适应,考核也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考核中心,考试不再局限于闭卷一种形式,而是采用开放灵活的考试方法,比如考核成绩可以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35%创新思维及能力35%。同时,每个部分又由理论和实践组成,其中理论成绩占40%,实践成绩占60%。在平时成绩中,理论部分可以由课堂提问、作业、考勤等获得,实践部分可以由平时实训、实验的能力获得。期末成绩中,理论部分由基本理论考试获得,实践部分由技能实训操作获得。创新思维及能力成绩中,理论部分可以由专题讨论等形式获得,实践部分可以由生产实习报告、体会等形式获得。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估体系指标是衡量教改成功的关键因素。考核指标的出发点必须结合本专业的实践教学特点,充分体现素质教学和实践能力教学的情况,考核的核心是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要注重考核反馈,现在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注重考核,不注重反馈,其实考核的目的是要重视反馈,通过反馈来是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使老师反省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讲解来是学生能够更好的减少错误,学生在反省中找到原因,改正错误。

三、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创新素质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学生不仅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这些理论灵活应用于实践中。实践是知识的源泉,实践性教学对于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起重要的作用,因此,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使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向实际能力的转化,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培养。为此,在教学中,每章都从最基本的应用实例出发,由实际问题入手通过技能训练引入相关知识和理论,由实训引出相关概念及相关加工方法。首先是教师提出学习的内容、目的、要求及其他相关事项,学生自主学习有关内容,再通过自己动手做的方式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获得相关技能的训练。这种在教师指导下,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交互进行,对学生自主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本课程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的接触生产实际。例如:参观实验室、陈列室、工厂车间、开设实验,进行多媒体教学,组织现场教学等等,不断积累实践知识,激发求知欲。如机床工件的装夹方法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现场进行装夹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容易掌握不同形状工件的装夹方法。对渐开线齿轮的范成,可组织去工厂现场参观齿轮加工,对插齿、仿形加工过程进一步加深理解。对减速器的结构分析及装配,可使用生产实用减速器进行结构分析、拆装实验等。只有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丰富,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能力,具有较高的创新素质,成为领头的创新者,才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培养出创新素质的人才。

四、总结

制造工艺论文范文2

在机械制造工艺中,对机械设计进行合理化处理是确保机械产品质量的关键,而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扩大规模,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因此,应有针对性地对机械设计进行研究。从机械制造工艺流程入手,对机械制造工艺中的合理化机械设计进行系统分析和探讨,希望可以为我国的机械制造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

机械制造工艺;合理化;机械设计

1机械制造工艺流程

从整体角度来对机械制造工艺流程进行分析,机械制造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1.1制造程序

这一步骤主要是将原材料直接制作成半成品,处理重点是对原材料的材质及材料的利用率进行规划。对于机械制造企业来说,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重要位置,就一定要对材料的质量进行管理和监督,只有提升机械制造工艺原材料的利用方式,才能真正降低生产成本。

1.2零件定位

在零件定位中,可以运用多种定位方式,而技术人员采用何种定位方式也会直接影响零件的质量。为了提升零件质量,技术人员要结合定位方式与零件的加工需求,按照标准开展零部件的加工工作,这也是增加机械制造企业产品销量的主要手段。

1.3技术程序

这一步骤是将制造工序中已经获得的半成品直接加工成符合客户要求的成品,技术程序的加工要求更精细,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更高。

1.4加工精度控制

技术人员在对零部件进行粗加工后,还要对半成品状态下的零部件进行细加工处理,在处理过程中,加工的精度要求在于零部件的形状、尺寸及表面质量等因素,为了真正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技术人员需要利用误差控制措施进行合理选择,进而提升产品的精度。

1.5装夹

对零部件进行装夹是将零件直接固定在合适的位置上,在零件的装夹操作中,技术人员要保证零件固定位置的准确性,在确定好位置后,技术人员还要利用相关设计对零件进行深层次的固定工作。

2机械制造设计工艺的基本原则

2.1综合性

从本质层面来说,合理化的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属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二者本身所属类别是不同的,这种差异也就产生了工作中的误差。基于此,技术人员要将综合性作为整个机械制造发展的基本原则,在总结传统机械设计经验的基础上,将机械设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制造进行有机结合,以提升机械设计的整体质量。

2.2整体性

在对机械制造工艺进行合理化设计时,要先对机械设计的方案进行制定。在制定机械设计方案时,技术人员要遵循整体性原则,从机械制造工艺的整体入手,在确保各个部件合理的基础上,制定多个机械设计方案,从这些设计方案中选择最优的方案作为机械制造的最终设计方案。

3机械制造工艺中的合理化机械措施

3.1提高设计标准化

制造工艺的核心是机械设计标准化,也就是在相对统一的设计标准中,保证技术人员设计的机械零件结构、规格达到高度统一,在符合国家规定的机械制造标准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机械零部件的质量,这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技术人员在对机械制造工艺进行合理化设计时,一定要充分重视机械零部件的质量,按照国家标准实现标准化设计,以提升机械零部件产品的设计水平和使用性能,只有提升机械生产企业与机械产品的竞争力,才能真正提升机械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

3.2运用绿色制造工艺

技术人员在进行机械设计时,要不断尝试引入新的设计理念,改进传统的设计方法。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认真贯彻落实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在此基础上,将机械设计与高新技术手段相结合。在机械制造企业运行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自身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关系,只有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才能促进机械制造企业的长久发展,企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在保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机械制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目前的机械制造工艺,技术人员要将工作重点放在绿色材料的使用方面,从原材料及生产工艺两方面入手,共同保证机械制造与设计的系统化发展。

3.3提升加工精度

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客观差异是一定存在的,技术人员应尽量减少客观差异,以提高机械产品的精准度为准则,分析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确定机械制造中存在的潜在因素,以降低差异,提高防范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工精度。提高机械产品的加工精度关键在于对夹具进行调整,技术人员应采用先进的测量工具降低误差值,确定误差产生的原因。目前,机械零件产品出现加工误差的主要原因在于机械内部应力、热变形及系统应力等,其中比较常见的是内部应力和热变形两大因素。提高加工精度的流程如图2所示。

4结语

机械制造工艺的合理化机械设计关键在于要有针对性地对机械设计进行分析,对机械生产过程进行合理分析,这两方面的分析都与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合理化要求有关,因此,技术人员为了保证机械设计的科学化和合理化,要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机械制造工艺的实际需求,系统性地分析各制造工序的注意事项,改进设计方法,根据工艺水平合理选择机械技术,保证机械设计与制造质量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更好地促进机械制造工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范丰.机械制造工艺课考核方式的探索[C]//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2013.

[2]说明[C]//2008年全国机电企业工艺年会《新兴铸管杯》工艺论坛征文论文集,2008.

[3]胡迎春.《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探索[C]//2014年4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4.

[4]关于印发2008年《新兴铸管杯》工艺论坛有奖征文获奖论文名单及证书的通知[C]//2008年全国机电企业工艺年会《新兴铸管杯》工艺论坛征文论文集,2008.

[5]倪森寿.《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课程设计》改革的实践与思考[C]//2006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2006.

[6]张志恒.先进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工艺[C]//2007年全国机电企业工艺年会《星火机床杯》工艺创新发展绿色制造节约型工艺有奖征文科技论文集,2007.

[7]叶文华,马万太.双语CAPP中机械制造工艺语言机器翻译研究[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2003.

[8]王文,陈云升.一种新型车床回转夹具[C]//第八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2011.

[9]王秀梅,王友林.试论增强《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的实践性教学[J].淄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01,(03):103-104.

制造工艺论文范文3

[关键词]“六位一体”;机械制造工艺学;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我国制造业“由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发展战略的确定,以发展机械制造技术为核心的目标更加明确。理工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教育,更要注重思想德育教育。《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因此,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要适应科技发展和党的号召,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实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以学生为中心,以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立足“思政育人”和“知识传授”。

一、思政下“六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含义

为了适应我国制造业迅速发展的需求,响应国家“课程思政”的号召,培养大批素质高、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较强的综合型人才,机械类核心专业课程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要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任课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挑战自己,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于是本论文提出了思政下“六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所谓思政下“六位一体”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将“看、听、说、练、行、思”六位一体,“思”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并在线上和线下的教学环节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机械制造工艺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教授过程中要理论联系生产实际,需要观看相关加工视频,讲解大量的生产案例,还要进行生产实习等。“六位一体”教学模式就是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将各个教学环节进行组合,并在组合中创新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六位一体”教学模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学生,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辅助教学,把控整个学习过程,师生协作共同完成整个教学育人的环节。整个教学环节其实是一个循环的过程,环节中的“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贯穿全过程。

二、思政下“六位一体”教学模式在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中的实施

(一)“看”

“看”从教学角度来说是一个预习的过程。“看”的教学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本校的机械制造工艺学采用的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教学中充分利用了学习通、智慧树和MOOC等上的优质课程资源,课前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进度和内容,提前准备好预习资料(课件、视频链接、预习题或讨论题等),利用QQ群、雨课堂或学习通预习任务和资料,学生根据教师的任务,自主完成预习任务(观看视频和课件、与同学讨论、线上答题自测等),预习中发现问题并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学生带着问题再学习,试着自行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线上反馈给任课教师[1]。通过“看”这个教学环节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和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2]。这里的“看”不只是预习的过程,也是实现课程思政的重要环节。由于课时有限,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中。教师课前向学生推送优秀的文章和视频,学习强国就是一个很好的思政平台,可以借助学习强国中的“看人物”“看科技”和“看文化”等模块来弘扬中国精神。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些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通过学习强国中的劳模故事、劳动故事、工匠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技能报国之心[3]。

(二)“听”

“听”是一个教的过程。“听”实施过程如图2所示。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反馈情况,简单知识一笔带过,重难点知识重点讲解。线上以雨课堂答题和观看学习通本校优秀课程教学视频为主。教师根据课上学生反馈和雨课堂线上答题反馈出的难点,采用交互式教学,学生课上分组讨论,教师协助指导,最后进行总结评价。机械制造工艺学项目(案例)教学同样采用交互式教学,以分组讨论为主。课堂教学和线上教学都应重视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思政元素的挖掘对教师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思政元素既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又要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教师授课过程中将挖掘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通过“三寓三式”方式无痕融入相应的课程教学内容中,以此培养学生在爱党爱国基础上的职业认同感、职业责任感、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和时代使命感[4]。将思政融入教学才能真正做到让“爱国、爱党、爱人民、爱自己”的思想入学生的脑、入学生的心。机械制造工艺学挖掘出的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如表1所示,课堂思政具体实施途径有:(1)引用历史及经典故事、名句。(2)具体的加工案例。(3)学习强国学习、优质课程、网络等线上的视频及文章。以机械加工表面质量为例,此章挖掘出的思想政治元素如下所述。1.冷却和润滑,可提高表面质量。但切削液和润滑液会对人的健康和环境造成影响,以此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健康意识和法律意识。2.热处理,会影响表层金属物理力学性能。但热处理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加热对环境造成影响,以此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3.振动和噪音,对人和环境不利,以此要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环保意识。4.高速切削和合理的刀具参数会影响加工表面质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安全意识。5.提高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措施。措施很多,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说”

“说”就是让学生发声,是一个教学反馈的过程。依据教学内容,教师可安排课前讨论、课中讨论或课后讨论,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讨论题目或自己提出的问题,自行分组讨论,5人左右一组,在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组长记录讨论结果,课上按组进行汇报,汇报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讨论也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讨论可以在课上进行,也可以课后通过QQ、雨课堂、学习通等平台线上进行,但是线上讨论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回复和指导。讨论加深了学生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激发了学习兴趣、表现欲,增加了勇气和自信心,增强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为例,对机械制造工艺学讨论课的实施情况做以下简要说明。1.讨论课内容:在熟悉各种常见加工方法的基础上,为指定零件的各个表面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案及所使用的机床、刀具和夹具等。2.讨论课实施途径: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成员不超过5人,每组一个题目,组内成员协作讨论,共同完成讨论任务。3.讨论课成绩评定方式:每人编写一份讨论报告书,按组答辩。

(四)“练”

“练”是一个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教学反馈的过程。“练”的是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主要包括课前预习线上自测、课堂雨课堂答题、项目(案例)教学、学习通单元测试、期中测验、期末测验和课后作业等,如图1、图2所示。教师通过“练”对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评价,评价结果可以用分数或等级表示,用此来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练”也是教师自身评价的一种方式,能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及时调整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更好地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五)“行”

“行”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练”的升华。“行”主要指项目设计、课程设计、校内(外)实训等。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行”就是利用工艺理论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实施情况如下。1.机械制造工艺学项目设计:设计某零件指定工序所使用的专用夹具。2.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设计某典型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3.机械制造工艺学实训: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工厂。项目设计和课程设计学生分组进行,教师集中指导,组内分工协作,按照设计任务要求提交相应资料,结束前以小组进行答辩。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工厂,学生在校内实训中心完成课程的实践活动与动手操作活动,还要去企业实习,熟悉不同产品的生产过程,验证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5]。“行”的实施过程中要穿插思政教育。例如,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导学生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和流程进行(工具摆放、使用和借还,工作场地的布置和打扫等)。通过“行”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使学生具备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作风和敬业的精神;具备务实、求真,不断进取,敢于创新挑战和超越自我的精神;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六)“思”

“思”就是思考,它是一个求知、探索的过程,它存在于“看”“听”“说”“练”和“行”的每个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如图1所示。“思”是学习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增强学生的思考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中使学生产生疑难,通过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习不断进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结语

制造工艺论文范文4

机械工业是福建省“十二五”计划期间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福建省紧紧把握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目标,围绕机械制造这个支柱产业,以海峡西岸优良的天然良港为依托,加快临海战略型机械产业及机械产业集群的发展。机械产业及其产业集群发展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依托。经过几年有效的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培育发展一批具有强竞争力的企业相对集中的机械制造新兴产业,涌现一批初具规模的海西机械产业及机械产业集群重点区域。

适应海西机械产业发展,精简制造类课程,强化课程体系建设

为了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机械制造产业发展要求,课程体系的建设是强化教学目的的关键,长期以来,高等院校机械专业制造类传统课程主要有:《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设计》、《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工艺学》、《机床夹具》、《机械制造工艺学》、《工程材料与热处理》等专业课程,这些课程内容丰富、系统性强、衔接性强。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理论系统学习、课程设计,初步具备刀具设计、机床设计,工艺分析及规程编制、夹具等工装设计的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具有宽知识面、创新和跨学科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机械类专业的培养体系中,单纯的工程设计及制造能力的培养已不足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为了拓宽机类、机电信息类和管理类的知识,课程体系中增设了数控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管理经济类课程,这些课程的增设为学生培养全方面素质提供了条件,但挤压了传统机械制造类课程的课时空间。

为了适应学科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需要,我院从90年代开始陆续对制造类的课程进行体系建设,根据课程的内容和特点,重新规划设置制造类基础课和核心课,经过充分论证的基础下,参照兄弟院校的经验,结合特色专业点建设要求,将《工程材料与热处理》、《金属工艺学》(热加工部分)合并成一门《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专业基础课,课程学时为60;将《金属工艺学》(冷加工部分)、《特种加工》、《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设计》、《金属切削机床》合并为《机械加工工艺基础》专业基础课,课程学时为50;将《机床夹具设计》内容合并入《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形成新的《机械制造工艺学》专业核心课,课程学时为60。同时,为了配合理论课程的学习,在制造类实践课程体系中,设置《工程训练》4周,《机械认识实习》2周,《工艺课程设计》2周,为了强化工艺分析和工程实践能力,将《工艺认识实习》和《毕业生产实习》相结合,将毕业实习定位为以工艺为主的《工艺生产实习》,实习时间为4周。在这样的培养体系中,《机械制造工艺学》作为制造类核心课程,在学生掌握了工程材料、公差、刀具、机床、金属冷热成型的基础理论前提下,它侧重于机械制造工艺系统内在规律的研究,同时对基础理论作了适当的延伸,并结合生产实践的知识,充分地培养学生扎实的工艺分析,设计能力及一定的开拓创新能力,符合大工程机械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优化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模块化、层次化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内容可优化为四个模块,第一、理论授课模块,主讲授机械制造过程中影响加工质量的各种因素及制定加工、装配工艺规程的有关原则和分析计算等。第二、实验模块,主要通过学生动手实践的方式,在专用的实验设备的基础下,强化对工艺过程中一些工艺参数、工艺规律的理解。第三、工艺生产实习实践模块,要求学生在生产现场了解机械制造过程的生产特点、组织形式、管理模式、以及具体刀具、夹具、量具、机床等装备,锻炼学生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认知能力。第四、工艺课程设计模块,利用教师科研中、工艺生产实习中一些典型的工艺零件,作为课程设计的对象,分析零件加工工艺特点,编制合理的工艺规程,合理设计一些重要工序的工装夹具及完成相关计算等。通过课程设计直接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在课程内容四个模块的教学组织上,按前述的时间顺序安排教学,同时遵循“理论—实践—再实践”的方法论来组织教学,在理论学习中增强实践感知能力,在实践中体会真知。在理论授课模块中内容安排上,围绕“工艺、成本、效益”原则展开,在保证加工零件质量效益的前提下,采用科学合理的工艺,使得生产成本最小化。因此将课程内容可以进一步细化为五个子模块,依次为工艺基础知识模块、机械加工质量模块、加工工艺规程模块、装配工艺模块、制造新工艺、新方法模块。

工艺基础知识模块主要指机械制造过程中生产规模及工艺特点、工件的六点定位原理、粗精基准概念及选择原则、机械加工工业过程的基本概念等;机械加工质量模块主要指机械制造过程中,影响工件加工精度、表面质量的各种工艺因素及其控制工艺措施等;加工工艺规程模块指制定一个零件完整工艺规程的过程及相关工艺尺寸链计算等;装配工艺模块指机器装配工艺过程及相关装配尺寸链计算;制造的新工艺、新方法模块指现代制造工艺理论和方法。在5个模块的内容衔接上,采用三个典型零件(凸轮轴类零件、变速箱箱体零件、连杆零件)为例子,首先分析零件加工表面工艺特点、在分析工艺特点过程中引入讲授工艺基础知识比如六点定位原理、工件的夹紧以及工序、工位、工艺系统等基本概念,其次,根据三个典型零件的加工要求,制订合理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在这个过程中,引入工件的加工方法选择、工艺路线的安排、工艺规程制定及相关工艺尺寸链计算等内容,同时在加工工艺规程制定中,分析各种因素对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影响,以及控制这些因素的措施和方法,紧接着通过机器装配,把三个零件装配到发动机,在这个过程中,引入讲授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装配结构工艺性分析、装配精度分析、装配方法、装配尺寸链计算等,最后,利用一个PROE软件完成零件几何建模、工艺分析、加工及工艺规程制订,通过这样一个完整过程,展开介绍一些先进制造新工艺、新理论、新方法。这样,通过一些典型零件的制造过程,把理论授课5个模块的内容有机地衔接起来,在衔接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掌握工艺基础理论知识和典型零件的加工、装配工艺流程。

实验教学模块含4-6个学时,主要安排2-3个实验内容,依次为:典型夹具的分析及绘制、活塞销的加工误差统计分析、CA6140车床主轴回转误差测量、磨床磨头的动态特性测试分析。通过实验模块的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对影响加工误差和表面质量的工艺因素的理解,进一步掌握零件加工误差的因素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以及掌握工艺系统动刚度概念。工艺生产生产模块是课程理论授课结束后,集中到学院的两个生产实习教学基地实习(湖北十堰二汽实习基地、中国洛阳第一拖拉机制造集团实习基地),通过在发动厂、装配厂、工装厂、模具厂、油嘴油泵厂、工程机械厂、收获机械厂等基地分厂的车间实习,完成实习手册的记录、一张夹具装配图的绘制,一个工艺专题报告、一篇实习心得体会。其中实习手册的记录要求包含各个专业厂的指定典型零件的工艺流程、工装夹具等设备的详细内容。工艺课程设计模块主要是根据在生产实习期间,指定一个典型的拨叉类零件为对象,编制其工艺规程、选择一道工序的工装夹具设计、一份设计说明书等。课程的教学内容模块化,各个模块内容相辅相成,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每一个教学模块的内容、特点、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p#分页标题#e#

改革实践环节,增强课程工程性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结合生产中遇见的工艺性问题来教授工艺理论知识,从生产的实际引入工艺的理论知识,通过理论知识的讲授,即分析了问题,又解决了问题。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不仅促进了课程设置的改革和教学内容的更新,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缺陷,使理论授课内容和工程实际相结合,这不但巩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知识结构以及对知识的掌握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进行扩展,同时又能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工艺能力,提高了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质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制造学科也不断向前发展,出现一些新工艺、新方法,在生产实际过程中,出现新现象、新问题,如何分析这些现象以及对新现象规律的总结,探索未知领域的知识,是科技工作者努力的方向,作为机械类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培养其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的能力也是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因此,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活动,我们在课程实验环节中,将一些与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相关的科研课题,如主轴回转误差测试分析、机床导轨误差补偿、机床热变形等,都通过实验环节,让学生利用实验装置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工艺知识,或验证书本上学过的理论知识。在整个实验环节中,也可以老师人为事先设计一个综合性实验,让学生应用多个课程的知识,通过实验的方式去完成。因此,通过实验环节的改革,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培养其科学研究的兴趣,提高其综合能力。

工艺生产实习与工艺课程设计都是课程实践教学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了提高二者教学效果,将工艺生产实习与工艺课程设计相结合,使其内容相互渗透。在课程的系统的理论授课完后,紧接着安排四周的工艺生产实习,让学生在系统学习了工艺基础理论知识后,及时投入的一线的生产现场,在实践中进一步去掌握工艺理论知识。实习结束后,安排两周的工艺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对象来自实习车间的一些典型零件,这样就把两个教学活动穿插起来,互相促进,通过这样的内容衔接,课程设计不在是纸上谈兵,而是贴切实际,实习不再盲目,无所适从,把课程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进行四周的实习活动后,对工艺有个深入的认识,能在生产现场中学习到各种大批量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流程、工装设备的设计制造过程等,这样在后两周的课程设计中就会如鱼得水,把生产实际与书本知识结合起来,设计出合理的工艺规程与装备。

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为达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应根据教学模块内容及课程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启发”式教学,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在传统的“填鸭式”授课方式中,老师不顾学生的接受程度,把所有理论授课知识点一股脑地全抛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效果显然不符合现代的教学要求,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讲授中积极应用“启发式”教学方式,所谓的启发式教学,即在一定的条件下,由教师启发学生自己动脑去发掘尚未掌握的知识,寻找尚未知晓的事物。采用启发式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教师的启发下,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掌握所学的知识,这样,在师生教与学过程中,营造出生动活泼、相互交互式教学情景,提高了教学效果。以工程为背景,采取“解决问题”式授课方式由于课程具有工程性的特点,工艺理论的知识都是来自于生产实际,都是对生产实际的工艺规律的归纳与演绎,因此,在传授工艺知识点时,采用“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能更好提高教学效果。如在讲授每个理论知识模块开始前,都以工程实际的例子为切合点,引导学生去分析工程实际问题,启发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已知与未知之间建立联系,设置多个中间环节问题,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使教学过程如同师生共同攻关,当一个个中间环节问题被解决时,问题的答案就油然而生。

应用“解决问题”式教学方法,教师传授的知识点就渗透到每个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既锻炼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又增强的工程设计能力。实践证明,“解决问题”式的授课方式,符合学习思维的一般规律,能更好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增强其思维能力、工程创新能力。授课内容组织上,采取“类比法”教学方法课程内容虽综合性,但有序,具有相辅相成的特点。为了使学生能更快更好理解、掌握新知识,并加深、巩固旧知识,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采用“类比法”的教学方式,即前后知识点的相类比方式。通过比较,把前后知识点导通,这样就能从工艺基础理论知识引申到机械加工质量、加工工艺流程编制等知识点。同时也能从机械加工精度的知识点,反过来复习机械加工工艺流程编制等知识点。因此,在授课内容组织上,采用“类比法”的教学模式,能使得学生全面系统掌握课程内容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视频录像等由于具有直观、逼真、形象等特点,越来越多地应用在课程教学中,尤其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被广泛地应用,并起到传统手段所无法起到的作用。笔者根据多年来,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中实践,归纳如下:在授课过程中,应用动画演示的方式,能直观、生动讲解工艺知识点,做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六点定位原理、各种夹紧机构说明、调整法加工说明等知识点都应用动画演示的方式,效果良好。教学录像穿插说明,能在课堂上传授一些生产现场的实践知识。比如一些加工工艺如研磨、绗磨工艺、一些典型零件如连杆、变速箱等零件工程实际的工艺流程现场加工情形,都通过在课堂讲授过程中穿插进来,这样在讲解理论知识时,增强了实践性,工程型,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利用网络学术资源,在授课内容上及时更新机械制造学科发展的新知识,在课程讲授过程特意安排几个课时,请相关科研老师,以学科讲座的方式,让学生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以及交叉学科的发展前景。同时,也鼓励学生自己利用网络资源,查阅文献,构思小论文,选择优秀的同学并上台交流,提高了教学效果。根据特色专业的培养计划与培养方案,积极编写教材与辅助教材。利用多年的定点实习基地建设,及科研课题研究,我们整理出了一套课程教材及辅助教材,如自编《机械制造工艺学》、《工艺课程设计题库》、《工艺生产实习指导教材》、《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等。通过这些教材的编写,使得课程教学更具有针对性。#p#分页标题#e#

建立以校企合作为纽带的校外实训基地

企业为学生《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的实习、课程设计等提供实习场所和实验设备,提供设计课题;企业为学校提供优质的兼职教师,如国内外各著名大学工科系的许多教授都是从企业聘请;企业给学校以相应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支持。企业成为学校教学的有机延伸,学校则成为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库,学校的专业教学同企业的技术要求密切结合,使教学目标更明确,教学效果更好。试行先企业实践,后理论学习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先学习理论知识,后参加企业实习,用实践验证理论的教学模式,突出了实践在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作用。学生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通过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了解企业的技术水平、岗位的技术要求和职业素质要求,在实践中认识到理论技术学习对今后发展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教学和学习,有利于学生巩固专业思想,提高学生理论学习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积累研究和实践经验,提高《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制造工艺论文范文5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品;IP;经济价值;产业发展

引言

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转变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时代在变化,需求升级导致消费升级,消费结构的演变带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我们正处在第三次消费结构升级转型的进程当中,人们一改过去只为功能买单的消费状态,现在,人们还为体验、服务、情感买单。正是在这样一个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之下,文化创意产业才有了蓬勃生长的优渥土壤。中国拥有五千年的丰厚文化,把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创意产品中的有生力量,是有巨大经济收益的思路。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

(一)研究方法:对于文创产业发展的理论研究,显然还未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需要借鉴地使用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的概念。因此,本文关于文创产业发展的理论思考,使用最基础的“总结归纳”,从文化创意产业的性质特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动因,及统计等角度做一粗浅思考。因此,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案例研究法和归纳法。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典型的文创案例的分析研究,论证文化创意产业在当今时代焕发出的巨大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服务价值,以此来指明当前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的方向所在。

二、文化创意产品的概述

文化创意产品从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参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文化创意产业是由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知识产权共同构成的。文化创意产品是将文化资源以创意的形式展现出来的现代社会的产品,也是将精神层面的概念进行物化之后形成的产品,这需要设计师在有形与无形之中把握文化的内涵,将其转化为当代生活中具有创意和实用价值的产品,进而成为具有高附加值的商品。文化创意产品目前还没有科学系统的官方分类。但参照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文化创意产品,可将其分为如下三类:工艺美术品类;文博文创产品与艺术衍生品类;影视与动漫文创产品类。

三、案例研究

本章通过3个文创案例的分析,来阐述文创的经济价值。

(一)迪士尼:迪士尼每创造出一个新的角色形象,除了电影票房,由这个角色形象开发的一系列文创衍生品所带来的利润,是迪士尼公司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迪士尼推出动画电影《冰雪奇缘》,同时推出了一系列周边文创产品。其中的爱莎公主裙在一年的时间里,仅在美国就销售了300万条,直接带来4.5亿美元的营利,超过了北美总票房,如图1。

(二)故宫:火热的故宫文创,把博物馆里的一个展品变成一个手机吊坠、一个小包、一把扇子等,这时候功能发生转变,展品变成附着历史、艺术、文化的商品,可以大量复制,让更多的人拥有,可以融入进人们的生活中。因此,文创产品把单一的观赏价值变为了多元的商业价值+使用价值+观赏价值。且故宫的数据显示,2016年开始,故宫的文创商品销售额超过故宫门票的收入,如图2。

(三)掌生谷粒:掌生谷粒是台湾十大文创品牌之一,品牌主营产品是大米。这个品牌凭借独特的农家形象产品包装、动人的品牌故事和品牌理念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在情感和温度加持下,传统平常的事物呈现出新的内涵、新的形式感和新的价值,一袋两公斤的大米六十多元的售价也得以被市场接受,如图3。

(四)案例小结:通过上述的案例分析,不难发现,文创产品并不便宜,但依然销售火热,原因正是消费升级。过去人们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买单,现在人们为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买单。正是文化创意产品独具文化和情感加持的特点,使得产品拥有了附加价值,人们愿意接受功能之外的溢价。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消费升级的时代背景,所有文化性、精神性、无形性的东西,才会在今天这个时代越来越焕发出经济价值。

四、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思维方法

(一)逻辑闭环思维:当前中国文创产品设计的整个大环境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面对某一IP元素,设计师没有真正解读到其文化内涵,只是机械地将一些视觉图案印在包、本子、明信片、冰箱贴等各种产品之上。这样的文创产品,其文化流于表面,创意也稍显不足,没有真正触到当代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所谓逻辑闭环就是要考虑和解决一系列的问题,这个产品的受众人群是谁,人群的特点、需求、审美、痛点是什么,这个产品怎么传播,在什么渠道、什么样的环境背景之下展现给消费者,在购买前、购买时、购买后的使用阶段分别与用户有哪些交互,存在哪些触点,如何在每个触点中让用户体验达到最佳。一个文创产品的设计绝不是进行简单的视觉元素贴图,而是在这样一个严密的逻辑闭环之下被定位出来的。唯有这样,文化创意产品才是真正能够触到大众精神需求的、有生命力的产品。

(二)“软”、“硬”结合思维:“软”文创还可以跟更多的“硬”产业密切结合。比如,全国各地的地铁、新建楼盘都大同小异,但是加持上不同的文创内容,可以打造出不同的玻璃、钢铁、地铁、地产。让文创走进城市地铁,既贴近地气,真正与市民生活融合,又可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城市地铁文化。具体可以如何融合?比如,大到地铁站点、车厢内部的装饰,小到候车椅扶手拉环的设计,都可以融合文创。

(三)基于制造工艺的供应链控制思维:设计师要在现有的制造工艺范围之内进行创意设计才是有意义的。一个IP元素就能衍生出成百上千种品类的文创产品,而这背后对应的是庞大的供应商网络,这对供应链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文创项目中,供应链的管控最好能由设计团队来承担,只有设计师充分了解当前的生产技术和制造工艺,才能最大程度减少从设计到生产之间的沟通成本。因此设计师应该有意识地在实战项目中去积累自己的供应链渠道,逐步形成一套自己充分了解和熟悉的衍生品品类供应矩阵,从而提高设计工作的效率和商业成熟度。

五、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之路

(一)政策支持:2014年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2017年文化部了《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7年年底,上海市了“上海文创50条”。可见在政策层面上,从国务院到文化部再到地方政府,层层都在出台相关政策要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二)实践探索:整个国家社会的大环境开始越来越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因此很多高校、科研机构会成立相关项目,去尝试着探索这条道路。例如,同济大学有“设计丰收”项目,华东理工大学则有“设计立县计划”。“设计丰收”是把乡村加持上设计,他们在探索能否把农村的乡野体验、闲置空间、艺术事件、传统手工艺、生态农业全部加持设计创新,进行重新整合、改造,看农村能不能焕发出新的气质和体验,让城市人更愿意到农村休闲度假,从而带来经济效益。很多地域拥有当地的传统技艺和传统文化,这些技艺和文化本身具有非常高的价值,但由于缺乏与市场对接,缺乏创新资源的进入,逐渐走向没落。“设计立县计划”就是让设计师了解这些技艺与文化,通过设计师的设计,让走向没落的传统技艺再次回到人们生活中,并被赋予更高的价值。

(三)产业升级:制造产业升级链路的四“O”模式是:代工生产(OEM)—原创设计生产(ODM)—原创品牌(OBM)—原创策略管理(OSM)。OEM生产也称贴牌生产,中国的大量OEM企业亟待转型,而OEM转向ODM,最行之有效的便是注入设计创新的力量。一些传统的代工生产企业可以运用逻辑闭环思维,分析产品受众人群需求,找到市场空缺和触点,实现功能和形式的创新和升级,实现自主品牌建立,打破贴牌生产和来样加工低利润模式。江苏省宝应县小官庄镇被称为“东方圣诞礼品之乡”,其玻璃制造技艺主要运用于礼品的生产,占全球很大市场份额。由于缺乏原创能力,大部分都是按图纸加工,订货商更关注生产成本。为了让小官庄镇的礼品玻璃制造更具有市场竞争力,设计立县的团队提出:加强对国外圣诞文化的研究,开发适合西方文化生活形态的产品,从被动的来样加工(OEM)向主动推出新产品(ODM)跨越。这便是文创设计思维帮助企业实现从OEM向ODM跨越的典型案例。

(四)城市转型:由腾空的厂房、码头、仓库、民居等转化而成的文化创意园区,越来越多地涌现在各大城市中。伴随着我国城市产业转型战略更广泛和更深入的实施,城市有更大体量的工业空间在不断释放。且“创意城市”理念兴起以及当代城市空间与创意相互借力升级,将这些释放的工业空间变为文创园区是工业城市向创意城市转型的最佳选择。创园区或是强调空间、人才、产业的融合,或是强调空间的创意规划,具有很强的品牌化升级导向。放眼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往往高度集聚于城市,好莱坞的电影业、麦迪逊广场的广告业、米兰的时尚业、东京的动漫业、柏林的设计业等均是文创空间品牌化升级的典范。利用文创园区的空间将文化创意产业在城市中高度聚集起来,集中打造城市的文化特色和产业特色,在国际竞争中交付出一张独具特色且漂亮的城市名片,是未来中国城市转型的方向所在。

六、结语

在人民大众物质生活日益提高的今天,人们不再满足于基础的产品功能消费,于是逐渐兴起了体验消费、服务消费和情感消费。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文化创意产业得以沃土蓬勃发展,文化创意产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人们生活当中,人们愿意为一件产品附加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付出更高昂的价格。但同时,文创火热的背后,也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真正好的、能触动到大众的文创产品要求设计师从逻辑闭环思维、“软”、“硬”结合思维、供应链控制思维出发,完成从IP内涵挖掘到产品设计再到生产交付的一系列工作。此外,我们还应该具备更高的格局,文创设计思维和文创产业发展是中国部分制造企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的方向所在。

参考文献

[1]杨慧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

[2]田青芬.台湾文创产业的发展及其向大陆延伸的趋势[D].南开大学,2013.

[3]王兴全,王慧敏.破局“千园一面”的文创园区品牌化升级模式[J].中国软科学,2017(05):78-91.

[4]陈曾.从故宫文创谈我国文创产业的创新之路[J].设计,2017(19):68-69.

[5]刘静.文化创意产业格局下的工业设计思考[J].设计,2017(03):90-91.

制造工艺论文范文6

【关键词】汽车设计能力;研究性教学;汽车设计;车辆工程专业

汽车设计能力是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很多学生到毕业时仍然不具备所需的汽车设计能力,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汽车设计工程师。本文从学生—教师—学校—社会这一教育生态系统全局性的视角,探讨通过研究性教学改革,提升学生汽车设计能力,为我国汽车工业培养出高水平的设计人才。

一、我国车辆工程专业学生设计能力现状与改革的必要性

(一)当前车辆工程专业学生设计能力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车辆工程专业学生的汽车设计能力尚存在以下问题需要解决[1~2]。1.基本设计能力不扎实。部分学生不具备扎实的基本设计能力,例如,进行汽车设计时,出现汽车机构分析错误、绘制图纸不符合国家标准等。这是因为学生在学习《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先修课程期间,没有意识到该课程与汽车设计能力的联系,没打好扎实基础,致使后续学习《汽车构造》等汽车专业课时,费时费力。2.汽车设计产品实用性差。部分学生勉强完成一定的设计任务,但是,要么所设计的汽车产品制造工艺性差,要么不符合人机工程学、不方便使用,汽车设计只能是纸上谈兵,不能实现产品批量化生产。其原因是学生主要学习课本知识,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脱离实际,不清楚所设计产品能否符合制造工艺性、人机工程学、工程伦理等多方面需求,脱离市场需求。3.汽车创新设计能力薄弱。很多学生进行汽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时,以模仿前人已有设计为主,很难有自己的独特想法、进行产品创新设计、进一步提高产品性价比。其原因是学生创新意识薄弱,缺乏足够的创新设计实践,没有形成创新设计的习惯。

(二)进行研究性教学改革提升学生汽车设计能力的必要性。为了解决当前我国车辆工程专业学生设计能力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性教学改革提升学生汽车设计能力是十分必要的。研究性学习重视学生的研究能力、推理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系统性地提高汽车设计能力,为我国汽车工业贡献力量,实现自我价值[3]。

二、研究性教学提升学生汽车设计能力的途径

汽车设计能力提升是日积月累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大学阶段时间上不断线努力,通过各课程协同研究性学习、学生—教师—学校—社会这一教育生态系统协同努力实现。通过进行汽车设计能力提升规划、研究性汽车实验与实习教学、《汽车设计》等专业课程的研究性教学、研究性毕业设计等各阶段贯穿研究性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浓厚专业兴趣和自信心,显著提升学生的汽车设计能力。

(一)进行汽车设计能力提升规划。大一新生入学后,学校安排高水平的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汽车设计能力提升规划。例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给大一新生开设新生研讨课,由专业教师们给学生讲解大学的知识体系以及成为一名汽车设计工程师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对汽车专业的热爱,清楚汽车设计的重要性,树立目标,明确大学阶段重点学习哪些课程,在各个阶段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等。汽车设计能力提升规划帮助学生制定恰当的、可持续性的学习计划。

(二)进行研究性汽车实验与实习教学。通过研究性汽车实验与实习教学,学生将汽车设计的相关理论与汽车实际应用有机融合。例如,汽车实习教学包括汽车拆装实习、汽车驾驶实习、汽车制造工艺性实习等。在进行汽车拆装实习时,学生熟悉汽车基本构造、拆装顺序,教师结合一些重要构造让学生研究性学习,学会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例如,观察零件的形状和尺寸的特殊性,分析其设计目的。进行汽车驾驶实习时,学生熟悉汽车的使用方法,教师布置一些研究性的题目,例如,如何设计转向系统实现汽车转向性能好;为什么要避免猛踩制动踏板;急速转向时,车身姿态有什么变化。训练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解决问题。通过研究性实验、实习教学,学生更明确汽车设计与汽车使用、汽车制造、汽车性能之间的联系。

(三)进行研究性汽车专业课程教学。《汽车构造》《汽车设计》《汽车理论》《汽车电子》等是车辆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这些课程是有机联系的,共同构筑了学生的汽车设计能力。由于汽车组成复杂,课程内容多,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抓住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汽车设计》针对重要的汽车子系统按照设计目标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的顺序,引导学生分析设计目标是什么,如何进行总体设计,如何进行关键部件的选型与主要参数设计,如何进行零部件的详细设计。给学生赏析知名工程师的设计实例,邀请企业知名设计专家来作报告、与学生交流。

(四)进行研究性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通过研究性的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系统地训练学生进行一定的汽车结构设计,具有独立设计能力,并能进行学术交流、完成学术报告。每届指导的毕业设计题目与时俱进,例如,当前智能网联汽车是研究重点,选题适当选取智能网联汽车的设计。指导教师不局限于学校教师,还可以聘请企业工程师做学生的第二指导教师,增强学生的汽车工程意识。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指导,使学生结合未来工作需要选择合适的题目。在毕业设计全阶段,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多思多问,查阅资料、确定研究重点、完成开题报告、确定设计要求、进行总体方案设计、详细设计、规范制图、完成格式规范、简明扼要的学位论文。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的考核、成绩评定要重视学生的设计能力,尤其是创新设计能力,学生能凝练创新点,体现自己的创新设计能力。

三、结语

学生设计能力的提升依赖于学生—教师—学校—社会这一教育生态系统各个要素共同作用。学校建立良好的研究性教学平台,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汽车企业为学生提升设计能力提供学术交流、实践的场地、机会,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都会促进学生设计能力提升。多年的研究性教学改革证明,进行汽车设计能力提升规划、进行研究性汽车实验与实习教学、进行研究性汽车专业课程教学、进行研究性毕业设计,很好的帮助学生提高汽车设计能力,为未来汽车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崔庭琼,范健文,杨磊,刘梦.《汽车设计》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才智,2018,20:153

[2]文少波,臧利国.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汽车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教育,2018,7:49~51

制造工艺论文范文7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应用;探究

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得到很大的发展。机械自动化设计技术指的是在进行机械设计制造时引入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产品连续自动化生产,无需人为操作的自动化大规模生产,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力资源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缩短生产周期,改善生产环境等等。所以机械自动化技术可以大大带动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升级改进,是未来机械制造的重要技术发展手段。

1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的应用现状

1.1信息自动化

目前机械设计制造行业,信息自动化设计的内容主要有产品的数据库管理和工艺辅助设计。通过辅助工艺设计设计实现多项设计就是信息自动化的一个目的产品中包含不同的数据库,数据信息是基础产品设计的附属物,通过数据库归纳和总结不同的数据信息,利用数据信息分析各项指标来指导未来生产,为生产提供更多的可用信息。

1.2生产自动化

机械生产自动化技术是将整个自动化系统设计引入生产的各个环节,一步一步制造机械工件,完成各项重复性的机械组件制造工艺。生产自动化在制造过程提升生产精密度,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减少劳动生产强度,节省人力资源成本。

1.3集成化

集成制造在系统工程学理论指导下,组合和精简化所有制造环节,让全部企业参与生产链条,优化各种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实现机械制造最优化生产。计算机运算功能的不断强大,集成运算得到大规模的发展,通过整合网络技术及数据库系统联合控制机械设计制造的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了集成化的组合模式,制造新产品,开发新技术,节约制造成本,提升科技含量。

1.4智能化

人机一体化的机械制造设备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的渗透已经在企业生产制造中发挥很大的作用。智能化系统制造行业中,人机交互合作,减少人工控制,节省人力资源的投入。智能化机械设计制造实现了高效高质量的生产需要,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经济效益。下图是一个智能工厂实例,利用互联网技术及互联网管理思维与智能工厂柔性制造管理标准,组合智能设备APP平台(手机端)、智能工厂管理平台(PC端)、智能监管平台,实现生产现场管理作业网络化、智能化、移动化,实时采集生产数据,精准分析生产进度,智能化管理生产决策,实现生产过程的集成化与智能化,最大程度地提高生产经济效益。这种智能化的人机生产组合提升了生产自动化,大大发挥企业的实用性价值。

2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的优点及发展趋势

2.1机械设计制造中应用自动化技术的优点

分析目前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现状,主要由以下优点:(1)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企业在机械设计制造中应用自动化技术,大大提高机械设备生产过程中设备的信息处理效率,使其自动化调整,提升产品质量,减少人工成本。(2)完善安全性能,企业在机械设计制造中利用自动化技术,可以全面实时诊断和分析设备运行性能故障,确保维修人员及时对出故障的设备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维护,保障设备稳定持续运作,提高机械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3)减少成本,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使用,不仅优化设备内部结构,减少设备能耗,保障设备简易操作,操控人员对整个生产过程科学管理,减少了能耗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推到企业的经济与生态环境共同发展。

2.2机械设计制造中应用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1)机电一体化趋势,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不断精进,机械设计制造一定会与计算机技术、机械技术相结合,让自动化更好服务于机械设计制造,实现机电一体化。不断完善机械制造的生产结构,使得机械制造在机械生产过程中高效高质量完成,提高机械制造的经济效益。(2)虚拟化趋势,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虚拟化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走向之一。未来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将虚拟化技术融入其中,通过构造虚拟化机械产品模型,明确机械的构件和参数,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合理化的机械设计制造。如目前的智能化机械工厂,未来的机械设计制造工厂会更加智能化、数字化、虚拟化,实现虚拟与现实有机对接实现虚拟现实。(3)生态化趋势,节能环保一直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宗旨,工业制造过程中要避免甚至减少破坏生态环境的事情再次发生,推动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要不断贯彻落实“节能环保”理念,设计符合环境需求、绿色无污染的机械产品,最大可能的降低机械设计制造的成本,实现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向生态绿色方向发展,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经济可持续发展。

3结语

本论文探究了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的应用现状,总结出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的优点,建设性地预估了未来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的发展将会是机电一体化、虚拟化、生态化,促进机械设计制造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守澎.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探讨[J].黑龙江科学,2016,01(10):38,67.

[2]李昊.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6,07(11):276-277.

[3]李春刚.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7,01(07):270.

制造工艺论文范文8

关键词:标准;选择;人员组成;资料审查;过程控制

1标准的选择

(1)一般在石化企业的设计标准执行SH标准或者API标准,个别特殊设备可以执行有经验的厂家标准,或者DIN标准,不能不写标准,这样对招标会很不利,无统一的标准,不利于技术报价,也不利于评标。(2)标准执行的深度,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标准,不能完全套用API标准,例如,某些装置属于改扩项目,占地面积本就有限,如果执行API标准,机泵底座就相当大,所有我们选择参照API标准制造,适当增加底座重量,即保证刚度,又满足现场布置。(3)案列一:笔者所在项目,有一批OH2泵,某外资企业,选用了标准API标准底座,结果现场布局受限,无法放置。为此,笔者专门组织设计方、厂方召开三次了协调会,厂家多次调整底座,才满足设计布局。即使这样,设备到货时发现厂家底座还是有缩小空间。原来是厂家设计人员为了减少工作量,将底座全部标准化,未根据机泵实际大小做出调整。

2供应商的选择

(1)首先,得确认招标模式,是采用公开招标还是邀请招标,由于目前国内厂家的制造水平参差不齐,从本项目看,采用邀请招标能有效控制制造质量,但是,需要做好相关保密和备案工作,避免厂家串标风险和审计风险。(2)前期厂家的调研尤其重要,供应商选择的策略和定位,是选择进口、合资还是国产品牌,在做概算时需要确定厂家定位,否则,在详设时很容易超概,哪怕同等材质产品。通常同一产品合资品牌的价格是国产二线品牌价格的2倍,如果选进口设备的,还需计算关税。(3)典型的案例二:SMPO项目的3台磁力驱动的齿轮泵,概算40万,实际采购时根本买不到产品,因为目前国内无厂家生产双屏蔽套磁力齿轮泵,最后,按照进口泵头,国内配套电机,价格比概算超了3倍多。

3询价文件语言的选择

在询价文件和技术协议中要明确执行标准,并建议询价对国产厂家采用中文询价文件,对国外厂家采用中英文模式,因为国产厂家的设计人员英文并一定好,对全英文询价文件理解与设计方的设计意图可能存在差异,最终造成合同执行差异。案例三:SMPO项目K-5301/2风机技术谈判,设计院仪表专业未参与,厂家按照工厂标准模板的调动调节阀报价,但开工会时,设计院仪表提出不满足专利商要求,要求厂家按照气动阀门供货,造成合同变更。造成以上变更的重要原因是设计文件为英文,厂家未能全部通读和理解,技术谈判时各专业参与不全。

4设备谈判人员的组成

(1)仪表和工艺人员一定要审核询价文件,SMPO装置动设备设计变更较小,得益于工艺技术人员的参与,每次收到设计询价文件,动设备专业主动发给电气仪表和工艺人员进行核对,尽管做了大量工作,但是,部分厂家在合同执行阶段还是发生了偏差。(2)案例四:SMPO项目出现了屏蔽泵合同签订后变更事件,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项目组不同专业对标准的选择未达成一致,认为不满足DEP要求,这在技术协议签订前并未要求厂家执行DEP标准。(3)案例五:SMPO项目循环水池循环水泵在合同执行中也存在较大的分歧,原因是厂家未细读询价文件,而技术谈判时,由于仪表专业未参技术交流,厂家在未做澄清的情况下,按照其工厂常用做法进行报价,觉得PLC可以按照其工厂标准模板的控制系统就可以,但是,在后期资料审核过程中,设计院仪表专业提出整个装置的控制系统必须统一为西门子300系列。虽然责任在厂家未细看询价文件,但厂家为了减少损失,多次找各种理由提出变更申请未得到通过,造成设备被延迟交货。因此,建议在后续项目开展谈判时,除设备专业人员外,例如,工艺和仪表其他专业的人员在技术谈判和技术协议签订前,各专业要明确本专业的规范和要求,不得拔高要求,也不得放低要求。其他专业必须参与厂家报价技术方案审核,并提交意见,不得因未参加技术协议签订,就在报价结束后提出各种要求。

5资料审查

本项目资料审查总体良好,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设计采用的主体专业负责制,即所有的机泵资料均由主体专业分发给土建、结构和配管专业,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机泵专业的特殊要求可能未传递到其他专业。(1)案例六:本项目中出现了VS5泵罐体法兰水平度不满足机泵厂家提出的底盘水平度要求。原因是VS5泵是安装在罐体上的设备,由于机泵厂家的找正找平要求底座水平在不大于0.18mm/m,而罐体制造是按照GB150的要求法兰水平度为3mm/m。最后,项目组只能协调对罐体法兰进行现场加工以满足机泵安装要求。(2)案例七:本项目有不下10台机泵出现密封冲洗管线与工艺管线冲突,最终造成现场更改。其主要原因就是厂家未把资料返给设计院,或者是设计院设备专业未把相关文件传递给其配管专业,中间的某个环节出了漏洞。

6设备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在设备制造过程中,发现有些厂家的资料不能按时提交,有的厂家制造工艺未按业主要求执行,例如,合同中规定采用锻件,厂家实际制造过程中采用了铸件,有些未经设计和业主同意就私自变更材质,主要有以下情况:(1)由于设计院询价文件要求多,很多技术协议中仅规定了参照API某要求或者GB某某要求。但是,有些制造厂商投标部门和项目执行部门是分开的,设备制造厂谈技术协议和技术报价阶段的人员和后续项目合同执行人员没有交接清楚,或者项目合同执行者不能理解合同要求。通过与设备制造厂的后期项目执行人交流了解,他们很多人只看技术协议正文部分,对于附件根本没关注,甚至业主作为技术协议要求的一部分附件也未传递到项目执行人员手中,造成最终出品与业主要求存在差异。例如,在本项目中,业主仪表专业要求所有的压力变送器前带隔离用的两阀组,所有的仪表除厂家自带铭牌外还要采用悬挂项目统一的位号牌,仪表上部需有防雨罩。这个要求对仪表专业是很关键的一部分,但是,这些又未作为技术协议正文的一部分,只是将项目组的仪表规定让厂家及设计院及业主在上面签字作为技术协议的附件之一。建议在后续项目中,把仪表和电气专业关键部分直接写进技术协议正文,在技术协议中注明本技术协议共有多少页,提醒厂家项目执行人员关注。(2)另一种就是一些规模制造较小的企业,投标部门为了获得合同,业主询价文件的任何条件均敢响应,甚至不熟悉本单位是否有相关制造工艺,或者干脆秉着先拿下合同、后变更的侥幸心态。案例八:某个高速泵制造厂,明明在其产品不满足NASHr的情况下,在改变转速和其他的工艺的情况下,随意更改技术方案。幸好笔者发现了前后两版方案的差别,拒绝其参与投标。(3)第三种就是设备制造企业质量体系出问题。尽管在项目投标前,已经对供应商短名单进行了审核,但是,由于某些原因企业突发经营困难,人员离职或者调整,项目资料未进行交接,造成前后资料不能衔接。案例九:哈尔滨某泵业公司由于资金紧张,机泵制造过程质量未按照技术协议要求进行控制,存在大量焊缝不合格现象,巡查人员发出了整改通知,但是,厂家质量体系已经运行不健全,强行进行发货。最终货到现场后,只能进行现场整改。

7加强设备监造

在设备制造过程中,派驻项目工程师或者委派监造公司进入生产厂进行设备监造,对监造人员进行面试和考核。考虑到费用问题,项目组可以先对厂家进行筛选和分级处理。例如,某些厂家制造能力较强、信用度好,可以由项目组派项目签订技术协议的工程师进行出厂前的随机抽检。对一些新入围或者企业规模较少的企业,可以采用驻场监造和出厂前按100%见证模式。无论是节点抽检,还是驻场监造,检查内容一致,主要是检查是否严格按照合同执行。检查设备厂家的材料报告,泵设备制造的焊接质量和承压测试报告,必要情况查看测试过程,测试计量器具是否经过校验合格,对最后的出厂机械性能测试一定要进行抽检。案例十:本项目就发现有某知名企业声称其均内部测试合格,但是,业主工程师到场抽检时发现由于厂家订单较多,测试时间未按照技术协议要求的进行测试2个小时,仅仅测试了10分钟,其有部分机泵未能按照计划组装,更谈不上内部测试。

8结语

本项目机泵到货的质量相对笔者之前经历的其他项目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还存在部分缺陷,但未出现明显的设计缺陷和制造缺陷,得益于设计院的设计人员是非常有经验的设计师,并且项目组从招标方式和设备厂家选择、出厂测试均进行了有效控制,减少了残次品设备进入现场,是项目执行成功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彭海霞.化工装置招投标管理程序[D].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工程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