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执行的重要性范例

制度执行的重要性

制度执行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管理制度;企业发展;重要性

企业的管理制度是企业的行为规范,是企业为求得最大效益,在生产管理实践活动中制定的各种带有强制性义务,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各项规定或条例。管理制度是一个企业保持良好的工作规范、加强内部各单位间的沟通交流、增加工作透明度、提高工作效率的保障。企业要想达到创新发展的目标,如果没有良好的管理制度,就不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换句话说:一个管理制度混乱落后的企业,其规章制度的执行力肯定是薄弱的,这会使企业失去创新思维,使职能部分的效用不能充分发挥,最终也将无法更上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由此可见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一、管理制度是企业发展的保障

案例一:在宝洁公司,假如发展员工借助多开发票或者在与商的交往中接受好处,一经公司查证,不论涉及人员是什么样的职位,也不论涉及的金额是多少,只要是有这种损害公司利益或者形象的行为,所有涉及员工全部辞退。最大的一次事件,宝洁公司一共辞退了十三个品牌经理,这相当于整个中国区品牌经理的三分之二。尽管宝洁公司损失了大量的人才和资金,但是公司认为,维护诚实守信的价值观事大,其他事小,制度必须是刚性的。在企业管理中,要明确一个界限的划分,那就是公事与私事要明确划分开来,要理性的对待企业管理,不能在管理上收到个人感情因素的干扰。在工作中,员工之间就是工作于职位的关系,而不是掺杂个人感情因素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划分好这个界限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能有效的减少工作中的非理性的矛盾和摩擦,使组织的运行能够持续和谐。工作上的事情与私人的事情要有明显的界限,在企业管理上,要有刚性的管理制度,员工们在工作范围内职能是工作与职位的关系,处理问题也要用理性的角度去处理,这样才能体现出管理制度的公平公正,也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维持组织的和谐运行。案例二:唐朝李世民为帝时,有一年全国被判处死刑的囚犯一共有390人,年终时,皇帝准许这些死刑犯回家办理后事,并命令他们在次年的秋天自行回来接受刑罚。次年九月,全部死刑犯回归,无一人潜逃。这些死刑犯被李世民这种“公事归公事,感情归感情”的非人格化中所包含的人格力量所感化,才有了赴死的勇气。这就是“非人格化管理方式”的现实基础和心理依据。制度管人是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办法,它规避了企业领导的随意性,体现出用人、管人的公平和民主。只有健全的管理机制和有效的制度约束,把制度当做是全体员工的共同遵守的职业规范或行为准则。健全的制度是现代企业从业者应该积极去面对和遵守的,而不仅仅是去对领导指示的遵守。只有让各项管理制度成为企业管理中最强有力的管理者,才能使企业维持高速稳定的创新发展。只有形成这样的管理制度,才能对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管理制度是企业各职能部门执行力的保障

研究一些发展滞后的企业,就会发展其存在的问题。例如:企业产品质量的不达标,工作中追责制度不明确,产生的问题重复发生却得不到解决,对产生的问题追求不彻底,各职能部门相互推诿等现象。这些问题产生的关键还是企业的管理制度缺乏刚性。还有对企业队伍的管理浮于表面,只喊口号不抓落实的问题,甚至一些领导只是求得过且过。在管理观念上,主观愿望是希望从领导到员工自觉维护纪律、制度和规定,自觉提高工作质量,事实上恰恰忽略了人的自由度是最高的,恰恰忽略了人也是需要约束的。这样的管理最终导致的是事倍功半,甚至碌碌无功的结局。举个例子说,假如一个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而且已经出口到了国外,在国外对企业的形象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公司的管理高层说要按照工作质量责任追究制度追究出现问题的责任,但是过了几天,质量管理部的人却说没有人接到通知去追究这个事情。那么,这该由那个部门去追究?又该怎么走程序去追究?应该追求哪个领导的责任呢?怎么才能落实这个问题的责任追究呢?这么多的问题迟迟不见解决方案,说明现在的管理制度是有重大问题的,说明管理制度在管理人员的意识里面是比较淡薄的,尤其说明分管领导的责任是缺失的,说明部门的职能作用是未发挥的。之所以要用管理制度去管理企业。就是因为只要说服教育是没有办法去改变已经存在的一些习惯和陋习的。只有明确的用规章制度来硬性规定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能做的,要做到什么标准才是达标,才能让职能部门按规章制度运行。企业发展过程中,出了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除了问题却不按照制度是防范问题的方式,视管理制度于无物,忽视管理制度的约束力,只有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坚定职能部门的执行力,才能使企业制度得到有效保障。

三、管理制度是企业严明纪律的法宝

现代文明的发展和提高,促使现代企业管理回归理性。国内外的先进优秀企业都是这个发展过程。共产党之所以能打败国民党取得省级,主要就是因为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服从指挥,纪律严明的队伍。管理制度要想落到实处,行之有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形成一套由上而下的管理制度。企业的高层不应该仅仅是管理制度的制定者,更应该是执行者和遵守者。在管理制度实施的时候,领导人员要起到带头示范的作用,要第一个将管理制度落到实处。要坚决摈弃特权思想,在贯彻执行公司管理制度上,高层管理人员和领导者要起到标杆的作用,要做公司所有员工的主心骨。2.防患于未然。各分管公司的领导要理清自己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不仅仅要起到监督的作用,还要主动去找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会大大降低出问题系数,对即将产生的问题防患于未然。3.要维护制度的平等性。管理制度一旦制定完成,形成考核,就需要领导做到考核面前,人人平等。对于违反制度,不遵守考核标准的行为,要坚决抵制,绝不姑息。4.要落实监督责任制度。管理制度的制定,不能仅仅成为一种形式,而是要让管理制度切切实实的运转起来,要让管理制度成为员工好好工作的一种约束力、领导要起到监督自己部下的作用,要维护企业管理制度的威严。当然这也不仅仅是监督这么简单,而是考验员工是否是全心全意的为自己所在的企业而努力付出的。通过这些员工忠于职守的行为,让制度管理成为企业严明纪律的法宝,使其成为企业持续创新发展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J].刘大赫.才智.2011(02).

[2]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原则与措施[J].鲁兆国.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2).

[3]关于我国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的点滴思考[J].徐亚莉.新西部.2010(10).

制度执行的重要性范文2

1.1外部质量监督存在的问题

当前,质量监督人员的素质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同时呈现出参差不齐的情况,对监督工程的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随着国家建设的不断进步,水利水电事业的不断发展,工程质量监督会出现更多的新问题,这就需要质量监督人员能够学习更多的新知识,在进行监督的时候能够抓住重点,不出现任何疏漏。此外,还有些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只是习惯性的针对某个特点的工程点进行检查,对其他的工程段则只是例行公事的看一下,即使出现了问题因为专业知识的不足也不能够及时解决。以上这些都说明了提高质量监督人员专业素质的重要性。

1.2加强外部质量监督的措施

1.2.1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应该对水利水电工程的监督力度不断增强,采取考核制度,保证监督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控制好执行力度。监督人员应该在质量监督的过程中做到实时跟踪,及时地向上级报告工程的进度以及质量监督结果,上级领导也应该参与到质量监督中来,保证监督质量。对于工程监理部门应该规范他们的工作行为,只有达到了星级服务,才能够认定为具有专业水平的监理单位,并根据工程监理情况对监理单位进行评定,如果在监理的过程中出现了任何徇私舞弊的现象,那么必须给予一定的处罚。

1.2.2首先,质量监督单位应该根据自身发展的情况不断完善监督设备以及人员的配备,尽可能地提高质量监督质量。监理人员的工作作风直接关系到质量监督的公正性,所以必须对监督人员严正作风,禁止在实际的监督过程中出现包庇、隐瞒的情况,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好处理措施。其次,施工单位不仅要重视施工质量还应该把目光投放在质量监督管理上。此外,在进行质量监督的过程中,监督人员不能只凭借主观经验判断,还应该增强自身的技术水平,在了解工程项目的基础上,加大对质量监督的研究力度,对于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采取合理的措施,提高监督的质量。

1.2.3质量监督部门应该对内部人员的专业素质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并根据该情况做出科学的专业培养计划,并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一定调整,定期举行专业知识讲座,提高人员的质量管理理念和监督方法,定期对人员进行考核,没有通过考核的人员还需要进行专门的培训。作为质量监督人员除了要掌握专门的施工知识之外还应该对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有所了解,使得自己能够在施工的过程中做到科学监督,出现了问题也能够及时进行解决。

2水利水电工程内部质量监督

2.1内部质量监督存在的问题

2.1.1水利水电工程的内部质量监督制度不完善,内部质量监督的执行力度不够,没有对施工单位和施工现场的一切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①一些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缺乏项目法人行为规范,由于项目法人的责任制不健全,为了政绩违背建筑规律、违反施工程序,赶工期等现象,常常导致出现质量问题。②施工流程的质量监督落实不到位,没有做到对施工过程中的每道工序和流程的检查,既不能保证材料的质量,也不能保证施工构成中的半成品设备是否符合工程设计的要求,施工过程常出现抢进度的现象,不能保证合理的设计和工期。

2.1.2水利水电工程的技术质量控制管理不完善,施工技术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很大,所以对施工技术的质量监督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施工技术的质量监督环节比较重要,工作也比较细致,琐碎。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很多施工单位知识简单的按照拟定的施工技术图纸和计划执行,并没有经过严格的复核,实验和现场记录并进行整改,还有对相关的数据也没有进行归档和根据施工进度进行查看并进行技术分析和改进。

2.1.3竣工审核验收,工程后期,在进行竣工验收,是工程投入使用之前的全盘质量检查环节,尤为重要。在竣工验收环节中,常出现的问题是建立单位和施工单位相互配合,隐瞒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形成质量合格的检测报告,上交水利水电工程单位,水利水电工程单位对于质量的监督结果也常常不严谨,只是参照数据考核,进行评定,并没有严格管控检测过程和行为,造成水利水电工程的不真实质量评定。

2.2加强内部质量监督的措施

2.2.1要完善水利水电工程的内部质量监督体制,对现场施工的整个环节进行管控,保证整体的质量大关。①要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保证施工行为的规范化,保证现场施工的次序。还要规范施工单位的考核制度,只有达到施工标准的单位才能进行投标施工。加强投标的透明度,并严格施工单位的选择程序,避免虚假中标和陪标以及无证施工等现象的发生。②要完善施工流程的质量监督和控制,施工的流程和步骤要严格按照单元、分布、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只有通过质量评定符合施工要求的部分才能开始施工,对于不符合质量评定要求的环节要进行改进直至达到标准之后才能进行。

2.2.2要较强水利水电工程的技术质量的控制和管理。施工的技术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工程的质量好坏。施工技术的选择和制定过程比较繁复,要经过实地考察,反复研究,反复整改和最终确认技术图纸,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每日的技术数据的记录,并针对具体施工中的细节问题进行技术图纸的跟进,实现技术与施工默契合作,才能尽量避免技术问题造成的质量问题。

3结束语

制度执行的重要性范文3

建筑工程要想获得良好的投资回报率,就必须要保证整体工程的质量符合要求,也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够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多的保障。但现今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因此不断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水平就成为一项十分迫切的工作。作者从立法执法、人员素质、信息管理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现今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制定了解决方法,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

建筑质量;监督管理;问题;对策

在建筑行业中,人们一直非常重视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但现今我国的建筑工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且这些问题大都是人为原因导致的,因此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监管能够有效的降低问题的发生率。这便要求我们先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这样才能够为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有效的依据。

1质量监督管理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1.1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执法不严的问题

目前,我国相关部门已针对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现状制定了一些规定和标准,但其中还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和不足,很多细节性的内容都有待补充。不仅如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建筑市场相关的各种制度和规定也不够健全,因此建筑行业的市场非常无序。而且由于各项权责不明,因此在出现问题时也无法第一时间确定责任人,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才能够解决问题,可能延误正常的施工进度。

1.2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主体权责不明确

建筑行业的质量监督管理主体权责不明确普遍存在于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这些部门存在很多交叉和模糊地带。我国建筑质量监督部门主要以事业编制为主体,这些年来很多机构和部门都在进行改革,且监督的费用也一直在降低,没有基本的资金保障,建筑企业的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甚至都无法正常的开展工作。

1.3质量监督管理信息方面的问题

实际开展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时,一定要保证建筑质量监督者工作的公正性和透明性,信息网络化的重点就是实现各种信息的共享,并加快信息传递和沟通的速度。最好使建筑工程质量受到社会各个部门的监督,这样可以更好的保证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分析我国现今的实际情况不难发现,大多数房屋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部门都未设立完善的质量监督信息系统。

1.4质量监督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

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对象包括参建人员、设计方案等多个方面,因此一定要选择专业水平较高、经验丰富的人员来负责这项工作。可是,现今行业内的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并不符合这一要求,往往都是随意招聘一些人员来负责这项工作,这便无法很好的保证工作质量。

2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建筑工程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必须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工程的整体质量带来严重后果。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水平随之提高,但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建筑工程项目安全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常见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有:①重视建设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的立法、执法制度。第一,要重视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建设。要不断对我国现有的建筑法律法规、标准等进行完善,这样可以使建筑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有更为明确、科学的依据,并且需设立与之相适应的监督管理法律法规以及技术标准,这样才能够使整个工程施工更加顺利的完成。做好这项工作也能够为建筑质量监督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要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上的相关规定都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条例上的有关内容明确界定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应遵循的一些规范,即在遵守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的基础上,将第三方监督作为今后工作中的主要方法。并且要将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环境工程质量以及工程参建各方的质量行为作为工作重点,这样也有利于更好的贯彻落实质量监督管理的相关规定。第三,不断健全地方性的法律法规。要对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都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并主动配合市人大常委会来完成地方性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这样可以为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一定要做好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工作;②不断深入改革,做好监督,落实好权责到人制。工程监理单位的动态监管,可以有效威慑那些企图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单位,减少因为忽略施工过程而存在的安全隐患,将质量监管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要明确分工,使监理工作透明化,监理责任具体化,杜绝监理人员相互推卸责任,从根本上消灭工程倒塌、报废或重大的经济损失事故的隐患。同时,也能够促使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形成质量竞争的压力,从而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现今,我国的建筑行业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相关部门也慢慢能使到其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例如交叉监督的问题。现今,工作过程中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就是政府委托,并且要接受社会力量的监督,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工程的质量。但我国长期以来所积累的问题使得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质量无法得到很好的保障,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落实好责任到人制;③加强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系统,这样也可以使建筑质量监督管理机制更好的发挥作用。但是,在这项工作中,一定要积极的使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来进行管理监督以及检测工作,使信息系统中的各种信息都能够及时的互通有无。为了更好的提高网络信息监督管理系统的科学化、信息化以及网络化水平,要对检测设备的各项性能进行经常性的检测,以保证其良好的工作性能,这也有助于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效率。要大力推进建筑质量监督管理技术、设备的先进性,这样才能够促进建筑行业的长远稳定发展;④重视建筑质量监督人才素质培养。随着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运行,一方面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同时也要依靠掌握先进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的相关技术人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培养高水平的人才,只有为行业的发展储备足够的人才,才能够为行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并促进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更好发展。要想适应现今的市场环境,则必须保证每个工作人员都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并经常性的对其进行培训。

3总结

综合本文论述,由于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起步较晚,因此还有很多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必须不断的深入这方面的研究,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高监督管理的水平,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熊伟高.浅析建设工程监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2(22):85.

制度执行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会计制度;财务管理;重要性

引言

在会计政策体制管理下,需要依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改革优化操作,对内部实施快速调配管理,制定有内涵的会计工作标准。从整体发展的趋势,实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融合。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财务管理类工作,要完善会计管理的制度标准,重视整体会计管理水平的发展趋势建设。以有效地适应社会整体快速发展为基础,结合会计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调整会计理念和思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综合发展需求。研究其中的各类问题,从整体不利因素出发,分析如何优化,提升会计管理工作,重视会计制度和职责的划分。

一、会计基础财务规范的重要性

会计基础工作的实质是会计核算、会计服务。依据会计凭证、账务、报表、档案、电算、监督等条例,明确会计制度规范部署。按照发展进程要求,实施规范操作,确定基础工作的总体操作标准,以《会计基础规范》中的条例要求为基础,全面建立符合行业标注的制度,确定利弊关系,明确市场需求和市场导向,结合实际情况,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工作秩序,实现工作的正规化。我国财务管理的改革速度快,发展变革巨大。在财务管理中,需要明确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水平,重视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加强质量管理的完备操作。

二、财务会计管理目前存在的各类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变革迅速。重视社会的发展机制操作,以完备的社会实践操作应用为基础,注重前后管理,改革创新,落实会计中的布局规范操作。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操作意义。以有效的资产运作为基础,结合内外规范要求,做好防控管理,避免贪腐严重。依据财务管理的内容,分析其中的问题。结合实际要求,实施深入化的剖析,力求建立完善的改革思路,制定合理的会计基础优化方案。

(一)财务会计工作中的问题。受会计经济整体行业发展思路的影响,会计财务职能整体水平认识不清,财务管理工作起步慢,缺乏良好的发展机制。财务会计核算的区域划分不明确,缺乏正确的财务管理认识标准,这导致单位经济职能下的内部管理不到位,财务法律法规认识不清晰。内部财务管理无法得到有效的体现,辅助单位内部政策作用不明显,财务管理人员的引导工作缺乏价值意义。面对领导操作要求,需要结合实际真实数据信息,分析识别,重点研究财务管理中的不合理因素,分析财务管理与单位业务之间存在的差异化问题,分析导致与社会之间产生的不平衡问题。

(二)财务管理内部无体系化管理标准。在财务管理中,缺乏必要的体系化管理标准。在目前的财务管理制度发展作用下,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控制制度标准,财务管理条例不足,无法优化财务管理的岗位职责,人员分配不合理,奖惩机制不公平等问题,直接影响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财务管理制度流程不标准。财务管理缺乏专业的制度标准,财务人员无章可循,行为规范不足。现有的制度标准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其中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随意难度高,风险大,无法规避各类财务问题,导致财务拨款出现偏差,实际操作与账务不符。财务预算管理中,操作不当,内外混乱,制度超支,预算拨款透支,无法满足实际预算标准要求,导致资金使用率不足,资产损失大。

(四)财务专业素质不到位。财务专业性要求高,需要结合财务管理制度标准,明确实际执行操作流程。依据综合专业化素质水平建设,需要分析对财务管理直接影响的因素。在财务管理分配上,分析财务配置的各类问题,定期定时更新。老员工的综合会计应用能力不足,经验足,但无法紧跟社会的发展步伐。新员工对于专业技术的操作缺乏经验,无法快速地掌握与财务相关的新技能。在人员分配上存在不足,缺乏系统的衡量和考核,面对快速的发展状态,需要及时调控社会差异,满足工作需求,注重人才的平衡培养,结合相关的要素进行分析,调控工作需求,以顺应实际发展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出现贪腐问题,就会导致财务工作开展不力,无法作用到企业的财务经济调控管理上。

三、会计管理操作中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缺乏必要的规范性管理。财务会计管理中,侧重从相关要素出发,加强财务分配管理。充分考虑内外制度标准,结合单位会计制度进行合理的管控。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制度笼统,对于细节没有具体的规定。在实际的操作中,个别单位的制度规范形同虚设,会计人员的工作缺乏严谨性,对于操作的内容,标准落实不到位,没有指定合理的监督管理机制,缺乏保证实际标准的执行规范要求。

(二)会计操作缺乏专业性。在会计操作专业人才招聘过程中,只重视经验和成绩,对于会计人才的综合能力没有考核。社会制度政策的快速发展,会计专业要求发生变化,对于会计规范的需求越来越高。会计工作中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信息内容,如果专业性不足,知识学习更新水平不到位,就无法实现会计知识专业和与时俱进,缺乏对新事物的理解,无法接受新事物,综合技术水平能力弱,工作规范操作不足,服务处理不到位。面对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及早地分析会计的专业行为操作,重视会计工作的规范性应用。

四、会计制度管理措施分析

(一)转变思路,重视知识更新发展。依据财务管理的操作流程,实施合理的规范,明确实际运用的操作行为要求。注重会计制度的规范融合,确定知道思路。单位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理念,转变思维,注重新形式、新方法、新思路的提升,加强财务管理工作规范效率的融合。重视会计工作的结合与应用,加强会计数据资料信息的调控,明确工作重点好,加强会计规范操作,提升财务工作效能。注重完善财务综合知识内容,加强会计规范宣传匹配建设,以提升财务管理综合意识规范,不断加强财务定期培训管理,对财务管理的各类知识点进行分析融合。结合财务管理的操作要素,制定合理的规范性操作方案,以提高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制定完备的财务内部管理制度。依据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制度要求,结合财务制度标准,重点分析加强资产监督管理的条例。重视提升财务资产管理的综合利用度,结合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制度要求,重点分析会计基础工作内容,注重优化其规范操作流程,重视流程的流畅操作。对会计管理进行加固融合,明确制度标准,对财务管理系统进行规范操作。制定完备合理、合法的财务管理标准。按照制度内部的管理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财务管理的标准和要素。充分认识财务管理的职责和内容划分。依据工作重点,运用会计基础规范操作,制定合理的财务报表和数据分析标准。重视自身综合资产和收支情况的规范要求,结合专业化的监督管理条例,明确收支分配标准。以最大限度的标准,提高资产管理的使用效率,避免可能出现的各类浪费问题。依据财务管理的制度标准要求,分析内部制度操作的规范性,建立完备的检查方案。

(三)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规范要求。财务管理操作中,需要对整个财务管理的要素和状态进行分析,重点分析财务管理的作用和标准。依据社会经济市场的快速发展,不断提升财务管理的各项素质,明确财务管理下的相关知识,不断更新财务技术知识,提升专业技术经验。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对财务、法律法规有清晰的认识,严格遵照相关的会计制度规范准则要求操作。在会计人员分配上,需要严格遵照实际需求要素,实施专业的财务会计考核。实施优化竞争上岗管理机制,注重专业技术的熟练,对人才进行阶梯管理,保证人才分配合理,无断档,建立完备的考评机制,激发会计人才的良性竞争意识,促进会计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制定培训操作中,可以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学习,从规范要求财务知识、法律法规入手,从整体财务管理的模式上出发,分析如何适应社会的整体发展需求,强化财务信息技术的应用。依据财务管理的标准,掌控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充分运用各类网络信息工具,依据各类技术要求,提升专业素质水平建设。在财务会计体制改革的发展中,重视内部管理的职责划分,逐步规范管理制度标准,落实会计准则规范,不断促进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依据单位管理的重点要素进行分析,落实会计工作发展要求,依据会计管理的要素,分析制定完备的制度标准,明确企业发展的需求,建立符合实际要求的规范标准。结合企业发展的系统关系,对成本、收益、投资、利润等要素进行系统类别分析,重视资金流向的管理,专项专人专用,提升会计管理的专业性。依据企业的会计制度标准要求,严格遵照财务管理工作要求,不断提升财务管理的专业性素质建设,重点实施财务的内部控制管理,建立标准化的财务监督管理条例,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性操作。在会计管理中,领导需要转变现有的思路,重视单位管理层级的融合分析。依据会计工作的实际操作,实施宏观和微观下的综合研究,重视明确会计管理制度的规范操作应用,制定合理的管理基础操作。依据相关观念,结合实际本质操作要求,严格遵照要素执行,满足当下会计管理的需求。重视单位规范管理的流程分析,结合会计制度优化,确定实际规范操作要领,以正确的操作方式融合、提升,保证员工符合事业发展和制度规范操作的认识要求,提高综合知识的理解度,以准确有效的会计管理思路,提升会计融合操作应用实施效果。

(四)重视会计制度操作的创新与提升。按照会计制度操作标准,结合会计人才和会计时态的需求,分析符合企业发展的会计准则规范要素。明确会计管理的基础方式,重视会计制度的融合与应用。在会计制度标准下,实施技术操作的创新应用,提升会计规范要素的操作合理性,制定完备的提升方案,确定操作流程和技术形式,满足当下的企业财务建设管理需求。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产业快速发展中,随着企业发展需求可能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包含人员技术问题、专业操作不足、规章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为了适应会计操作的管理规范要求,需要不断加强会计规范操作流程,完善管理制度的标准要求,不断提升会计管理的效率,推动社会会计的规范化操作,明确制度标准,适应当下的操作规范,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推动整个改革发展的操作需求。

参考文献

[1]马蓉.如何规范管理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J].财经界(学术版),2014(35):240.

[2]程勇.经济新常态下的会计基础工作问题与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6(22):122–126.

制度执行的重要性范文5

随着现代医疗卫生服务的新常态,现代医院正逐步向精准化、质量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医院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随着现代管理理论向医院管理的有机渗透和融合,现代医院管理理论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需要,也是新形势下医疗改革的需要,对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目前医院管理制度存在问题的现状分析,提出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基本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医院作为提供健康卫生服务的主体,是保护人民群众健康的基本保障。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2016年,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国小康。要着力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努力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督制度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因此,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国家实施长远目标的要求,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含义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指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维护公益性原则,着眼全民共享目标,在新型的公共治理框架下形成的政府、所有者代表与医院之间责任和权利关系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是建立在医院功能结构科学合理的基础上,能够有效改进医院管理,提高医院运行效率,保障医院公益性质的符合行业发展规律的一系列医院制度的总和;目的是实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事分开、管理科学,既包括外部层面科学筹划政府治理制度,也包括内部层面系统构建医院的法人治理结构和运行管理制度等。

2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2.1相关法律缺位

在医院管理过程中,尽管有一些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作为法律依据,但是上述法律法规只针对于医疗机构某一方面的行为,我国尚没有一部专门的医院管理相关的法律。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公立医院性质模糊,定位不明确,从根本上导致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上位法”缺失,导致在实际操作中“无法可依、无章可循”。

2.2医院监管缺位

新医改实施以来,公立医院改革一直强调管办分开,但实际上,政府作为公立医院所有者,对行业监管和运行监管所有职能采取“一手抓”,政府权力集中,没有真正做到管办分开。从监管效果来看政府主要对医院进行日常的行业监管,但缺乏以财务与经济运行为重点的运行监管[1]。

2.3配套政策不到位

国家虽然鼓励多元化办医和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市场,但由于政策不明晰以及相关的配套政策不到位,公立医院仍然占有主导地位。我国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虽然机构数量基本相当,但公立医院拥有80%以上的医疗资源,提供85%以上的卫生服务量,在整个医疗市场中,民营医院和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市场发展缓慢。

2.4医院相关利益方制度不完善

主要体现在一是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方面。我国公立医院多数推行以省为单位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普遍存在流程不规范,招标设计不合理、公立医院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寻租等问题,导致招标价格高、供给可靠性低、药品质量得不到保证;二是在医保制度方面,主要表现为医保付费改革滞后,医保机构缺乏专业人才。医保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的谈判机制需要完善,医保付费支付设计不当导致医疗机构行为扭曲[2]。

2.5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

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法人治理机制是国家治理能力的具体体现[3]。目前我国部分已实施法人治理的医院,内部权力制衡体系大多形同虚设,还不能完全真正发挥决策和监督作用。政府的职能还没有完全转型,对公立医院实行大包大揽和直接干预,导致医院没有成为真正独立的法人主体,没有自主经营权。医院对于自身运营中所涉及的人、财、物等没有实际的管理权,使医院在日常运行和管理中存在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3]。

2.6人事制度改革缓慢

医院作为事业单位,现有人事编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院发展[4]。一方面,事业单位编制内的员工把编制当做“铁饭碗”,工作有惰性;而一些医院非编制的员工与其工资待遇有差距,没有完全实行同工同酬,不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编制制度束缚了人才的流动,不能适应市场化需求。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也开始改革,推行取消编制,但进展缓慢,大部分地区和公立医院还未落实到位。医院内部的岗位设置、人员晋升等制度相对落后,医院招人与用人机制不灵活。《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相对滞后、部分不适应时代需求的条款修订迟缓,也影响了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继而影响了医疗行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2.7薪酬制度不合理

我国公立医院薪酬制度设计不合理,无法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医疗服务价格的制定不能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医疗服务定价过低,医务人员的收入大部分来源于药品加成[5]。医院内实行的行政化管理,大多实行按职称、按级别管理的工资制度,绩效工资占比较小,不利于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另一方面,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完善,绩效考核中绩效工资的发放与医务人员工作量与业务收入挂钩,导致医务人员过分追求病人就诊量,病人满意度不高,开大处方行为仍然难以杜绝。

3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思路和途径

3.1完善以政府为核心的外部管理制度

3.1.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逐步完善我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相关“上位法”。建议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尽快出台《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法》以及《医院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将各方面政策文件上升到法律层面,使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1.2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通过政府治理推动医院管理体制的完善领导、管理和保障是政府治理的大核心。医院管理体制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权责统一。国家卫生计生委是委属(管)医院的出资人,应履行出资人职能,参与各委属(管)医院的管理决策;地方各级地方政府应成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对医院管委会进行部分授权,代表地方政府作为地方医院出资人履行职责;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层面,应设立医院管理中心,职能与医院管理委员会对应,作为其日常办事机构[6]。

3.1.3实施管办分开,明确各方监管职能

要推进公立医院行业监管和运行监管分开。在组织机构上讲,就是要设立专门机构(如管理局、管委会、医管中心等)代表政府履行部分职责。因此,建议卫生行政部门主要负责对医院的行业监管,医院管理中心等专门机构主要负责对医院的运行监管。加强以公立医院财务安全与经济运行为重点的运行监管,实施全成本核算、总会计师、第三方会计审计监督等制度,强化审计监督,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效。

3.1.4明晰医院产权,建立多元化办医格局

随着公私合营(PPP)模式在医疗市场的应用,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也逐步推进,随之而来的是医院内部治理结构的进一步。未来,公立医院可以探索产权制度变更,做到“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7]。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对医院进行融资,建立公私合营的股份制公立医院。促进医院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多种产权形式共存的多元化办医格局的形成。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定行业管理政策,为公立医院和其他产权形式的医疗机构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3.1.5积极推动“三医联动”机制

强化国家医保、医保相关制度的保障作用,促进三医联动,从加强三医联动的角度做好医改顶层设计,加强“医疗、医保、医药”有效衔接,相互制约。医保作为患者医疗费用支付方,要发挥好主动权,加强医保对医疗服务行为的引导与监管,推进多种支付方式改革。鼓励医院、医保与医药企业三者间进行谈判与合作,引导合理用药和适宜治疗,控制医疗费用过快上涨,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进而逐步提高保障绩效。

3.2完善以法人治理为核心的医院内部管理制度

3.2.1完善医院法人治理制度

落实医院法人治理应建立治理结构和完善治理机制。建立四层的法人治理结构,即股东会、理事会、监事会和医院管理层法人治理结构,分别代表医院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四者相互独立、相互监督,相互联系,相互制衡。使公立医院具有独立经营的能力,成为真正的独立法人并进行高效率的运作,最终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效率[7]。

3.2.2改革医院人事制度

深化医疗改革的内容之一就是人事制度改革。一是逐步推进公立医院编制改革,创新公立医院编制管理方式,探索编制备案制,弱化编制集中管理,强化编制分级和动态管理,最终逐步取消编制;二是完善岗位设置,变编制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推行医院全员聘用合同制,通过公开自主招聘、考核上岗等规范医院人事管理,不断加强医院人才队伍的建设。

3.2.3探索科学合理的医院薪酬制度

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薪酬制度和体系。要以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为宗旨,以完成社会公益目标任务为前提,以工作岗位、风险度、工作量和强度等因素科学合理地确定薪酬等级,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一是建立稳定的薪酬投入保障制度,逐渐提高院薪酬水平,充分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二是改进医务人员工资结构,打破按职称、按级别管理的工资制度,改为岗位工资制度;三是以公益性为导向,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蔚晗,吴雨静,王丽丹,等.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研究综述[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34(1):28-29.

[2]吴登丰.公立医院药品供应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1.

[3]闵锐,汪琼,张霄艳,等.我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保障机制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10):10-12.

[4]王元元,丁宏.安徽省城市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路径的探讨与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22-123.

[5]方鹏骞,罗桢妮.湖北省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制定的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6):408-411.

[6]逯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创新探索[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06.

[7]方鹏骞,张霄艳,谢俏丽,等.中国特色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与发展路径[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10):4-7.

制度执行的重要性范文6

(一)制度的概念

制度即管理制度,它是组织或企业为实现一定目标、宗旨和目的,而制定的要求组织及成员共同遵守的各种规范准则,它是维护组织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和确保组织实现终极目标的根本保证。

(二)制度建设的内容

制度建设的内容包括企业发展的宗旨、使命以及发展的终极目标,同时还包括企业精神,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以及企业管理活动全过程的规范,是维护公司一切生产经营秩序的基本准则,协调企业内外关系的基本遵循。

(三)制度建设的原则

制度建设首先要体现企业的宗旨、使命、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的战略性原则;其次,要体现企业管理所涉及的各方面进行规范和指导的可操作性原则;再次,必须体现法治精神,具有合法性原则,体现民主、公平、公正、公开的合理性原则,责权利对等原则,体现人为关怀、集体智慧和与时俱进理念的原则。最后,要体现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和阶段稳定性原则。

(四)制度建设的误区

制度建设的误区主要表现有违反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不合法合规,缺乏民主,责权利不对等,显失公平和公正,权利就是制度,制度执行没有可操作性,制度制定朝令夕改,执行、监督不严,制度出台万事大吉等。如果不纠正认识误区,制度制定的初始就已经形同虚设,制度执行和监督根本无从谈起。

二、不折不扣做好制度执行

(一)制度执行的重要性

执行是制度的生命。制度只有彻底地不折不扣地执行方能实现企业的目标、使命、宗旨和理念,否则再宏伟的战略规划布局、再健全的制度,只挂在墙上或者摆在桌面,只能是一文废纸。万科地产王石曾说“企业最缺的不是制度,而是制度的执行”。海尔集团张瑞敏曾说“制定一项好的制度不宜,能够坚决执行则更重要。管理能否到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规章制度是否真正落实到底”。美国通用公司CEO杰克•韦尔奇曾说“执行力决定着企业和个人的成败,无论对于企业还是个人,任何成功都必然是执行的成功,任何失败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执行的失败”。由此可见,企业要发展,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企业战略布局规划,坚决执行管理制度。

(二)影响制度执行的原因分析

执行是从目标出发达成结果的过程,需要组织上下一致贯彻,人员、制度、流程、文化等方面都有可能影响执行力问题。但从制度的执行层面分析,影响执行力的主要原因归结起来有:

1.制度设计不严谨。制度的设计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程序,体现集体智慧和意志。而有些制度在制定的初始就违背了制度制定的原则,不是内容违法、违规,就是显失公平、公正,或者是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冲突等,这样的制度从诞生之日起,就已经丧失了制度执行的意义和积极性。

2.制度没有操作性。有些制度不健全,没有覆盖工作全局,或者是制度内容过于宏观、抽象,表述含糊不清,缺乏具体操作和指导,遇到实际问题执行起来束手无策,无法实现用制度管人、管事。

3.缺乏有效监督考核评价。人浮于事、消极怠工、应付差事、报喜不报忧、营私舞弊等等现象都是执行不力的表现,原因是企业的监督职能缺失,缺乏系统考核评价依据,致使执行不力者违规成本低,不能及时发现、遏制和给予惩处。

4.领导没有带头执行。领导干部带头执行是制度执行的关键。凡是要求职工做到的,领导干部必须首先做到。但实际上有些企业,规章制度到了领导身上就失灵,有变通,不严格遵守和执行,久而久之,打击了职工遵章守纪的积极性,影响了制度的权威,要求彻底执行也就成了空话。

5.制度没有稳定性。制度如同组织的行动纲领和指南,企业的基本理念、价值观、发展目标、基本规范在一定时期和阶段具有极大的相对稳定性,只会随着企业经营发展的内外环境变化不断加以完善,而不会朝令夕改,否则影响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导致制度执行者迷失方向。

6.用人机制有问题。有些企业制度很健全、奖惩措施很严厉、考核办法也很精细,但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屡禁不止。这种现象是由于误将责任心不强、政治觉悟不高、道德品质差、业务能力不强的人放到重要岗位,结果就会出现执行不坚决、不彻底、打折扣,应付差事,不但自身不能遵规守纪,传递正能量,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而且还会影响和削弱身边其他人员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这样的人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巨大损伤和破坏。

(三)如何提升制度的执行力

制度只有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方能发挥制度的作用。制度制定后,如何确保制度彻底、不折不扣地执行下去呢?重点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做到制度的宣传和职工培训。制度制定后,要对企业成员广泛宣传,答疑解惑,理清思路,统一思想,涉及复杂的、专业的内容还需进行辅导、培训,惟有如此方能为后续顺利执行创造条件。

2.领导带头执行。领导是制度的首要制定者,也是第一责任人。因此凡是制度规定的,领导干部首先要带头不折不扣地执行,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带头做制度执行的表率。

3.合理的选人用人。人是制度执行的关键因素。运用竞争机制,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去,发挥应有的作用是选人用人的基本原则。只要能够胜任和满足岗位工作要求即可,设定过高、过低用人标准都不合适。蒙牛集团总裁牛根生曾说“有德有才破格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才无德坚决不用。”只要人选合适了,就等于打通了制度执行的通道,铺平了道路,为后续顺利执行奠定了基础。

4.运用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优秀的员工也需要不断激励。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永恒的法则。为了确保企业制度强有力地执行,就要对各岗位人员的工作不断进行激励,实行优胜劣汰。激励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薪酬激励、晋升激励、荣誉激励、榜样激励、培训激励、情感激励、事业激励等。无论何种激励,都是确保企业队伍执行的积极性、主动性的有效手段,确保企业政令统一、行动一致,运转有效。

5.塑造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员工信心。企业文化是企业制度执行的润滑剂和推进剂。企业要重视和培养企业文化,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先进的文化教育人,以榜样的力量鼓舞人。把企业精神、行业传统与优秀的中华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妥善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利益关系,教育引导职工树立“企兴我荣,企衰我耻”的思想,形成共同的价值理念和追求,进一步增强企业凝聚力,增强员工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企业和谐发展。

三、加强对制度执行力度的监督检查

(一)影响监督检查工作质量的原因分析

没有监督检查就无从了解制度执行情况,无法发现和解决问题,更无法对执行的偏差进行纠正。影响监督检查工作质量的原因主要有:

1.企业监督机构不健全,监督职能缺失。监督机构缺失或者根本就没有监督检查职能。在此情况下,制度的执行和监督就如同运动员兼任裁判员,监督检查形同虚设。

2.企业管理的架构设置缺乏制衡和约束。责权利不对等,权力缺乏制约和监管,导致监督检查无法深入企业活动全过程。

3.对监督检查工作重视不够。传统思想认为只要不出事就是正常。其实监督检查是一种工作机制,也是重要的管理手段,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对企业活动的全过程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经营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

(二)如何实现有效监督检查

有效的监督就是按照责权利原则对企业制度贯彻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反映客观情况,积极为解决问题提供决策意见,通过各种考核、激励机制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正常开展,实现更好地发展。实现有效监督检查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完善监督机构的设置,增加权责利三者之前的均衡和制约。大力营造监督检查氛围和文化,增强监督检查意识,将监督检查工作覆盖经营管理管理工作的全过程,自觉接受监督。

2.严明监督检查制度,建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设置、执行,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可以杜绝人为感情因素影响监督检查的结果。

3.聘用第三方管理机构。第三方管理机构具有专业性、客观性的特点,可以排除人为因素干扰,通过第三方管理咨询公司、审计机构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全过程、重要部门和环节进行考核、检查、审计、客观分析和评价,从而达到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提供决策建议,实现企业健康发展的目标。

4.引入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软件。现代化的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手段,软件的强大功能已经广泛运用到企业经营管理当中。企业可通过软件的强大功能实现对企业经营全过程的掌控和监督。

四、结论

制度执行的重要性范文7

本文对影响医院财务会计质量的几个重要制度进行了梳理,具体来说包括:第一,财务审核制度:包括财务审核制度重要性、注意事项和相关改进建议;第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性、主要问题和相关改进措施;第三,会计稽查制度:包括会计稽查制度的概况、问题和不足、相关原因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

医院;财务会计;制度

一、财务审核制度

财务审核制度对医院的财务会计工作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基础的工作,医院财务审核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医院财务管理的水平。对医院来说其财务审核主要包括对外采购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合同审核,职工薪酬发放的审核,员工相关费用报销的审核等。因此,医院的财务审核制度需要注意几个方面:第一,要建立相关严格而科学的审核程序,让财务审核按照相关程序和流程进行。第二,对于相关的财务审核人员一方面要配备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另一方面对于审核人员的个人素质包括个人作风和责任心也应严格要求。第三,在医院财务审核的过程中应积极主动地与其他部门保持沟通,保证相关项目的真实情况得到反应。对于医院财务审核制度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本文在此提出了相关的建议:第一,对于财务审核制度除了建立严格科学的审核程序以外,还可以加强事前的监督工作,保证相关的财务会计工作都能够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以保证审核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二,对于财务审核人员也要严格挑选,以选择适合审核岗位的相关人员,这就要求不仅需要财务审核人员具有财务会计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有严谨的办事作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洁身自好的人格品质等。第三,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经融入了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医院的财务审核制度也需要与时俱进地实现电子化的操作,一方面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准确性和及时快速查询,同时对参与财务审核的双方人员来说都可以突破实际和地域的限制,大大节约成本提高效益。

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医院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也是医院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目前来看,我国医院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还存在着一些缺陷,本文在此对相关问题进行了一些梳理,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第一,从观念上来说,医院从管理层到执行层还没有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起一个统一的重视。而内部会计控制的实行需要自上而下的各方都加以重视和努力,而如果相关意识较为薄弱或者不够重视,那么在执行的时候就一定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最终损害医院的利益。第二,医院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立还不够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随着财务会计制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而医院的财务会计制度的发展也是经历了一个过程到今天才逐步完善起来,所以医院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发展还不够成熟,在不同级别的医院间差距也较大。第三,相关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人员能力和素质也有待提高,内部会计控制既需要专业的财务会计知识又需要责任心、认真的工作态度。通过以上的分析,本文就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出了以下的改进建议:第一,从观念上加强对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视程度。这既需要管理层加强重视程度,从相关管理的思路和执行的方案上把内部会计控制最为一个重要的议题;另一方面也需要相关的执行人员从观念上认识到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这样在执行的时候就是真正的按照相关制度办事而不是一纸空谈。第二,加强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和监督的力度。一方面可以引进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保证内部会计控制科学执行,使得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减少障碍,实现一体化的财务会计路径;另一方面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加强监督力度可以保障医院的内部会计控制既能积极主动地开展起来也可以保障执行的效率和效果。第三,提高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执行人员的综合能力,既要包括专业的财务会计知识,又要包括个人品质和工作精神。可以在医院内部定期组织学习活动,加强教育和交流,培育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的工作责任心,为内部会计控制打下基础。

三、会计稽查制度

医院的会计稽核工作指的是医院的会计负责人员带来相关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对医院日常经营过程中的会计资料进行审核和核对,而这些日常经营而产生的会计资料主要包括一些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报表等。医院的会计稽查工作相比其他企业来说有一些特殊性,主要就是医院的会计资料即涉及长期的药物和医疗器械购买,又涉及医院每天都会产生的大量的账务。目前来看,医院会计稽查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就是要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科学合理地进行,最终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目前,医院会计稽查工作主要的问题是:第一,会计稽查模式相对落后,具体来说就是现阶段我国医院的会计稽查工作还处于很原始的阶段,工作的重点也就是对相关凭证进行复核,报表审查等工作,而没有一些事前的稽查。第二,医院会计稽查工作执行能力不够,现阶段很多医院的会计稽查工作还只是一个形式,而并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务,发挥会计稽查的真正作用。第三,医院会计稽查的力度和范围有待加强,结合上述第二点,很多医院对的会计稽查工作只是当做一种形式,因此在会计稽查实施的时候,无论是稽查力度还是稽查的范围都很欠缺,没有真正地做到会计稽查工作的职责。因此,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对完善和加强医院会计稽查制度的相关建议如下:第一,改善现有的会计稽查模式,即在现有的事中和事后稽查模式的前提下,同时加强对事前的一些稽查,真正的保证全过程的会计稽查工作得以实现。第二,完善医院会计稽查的共内容,现有的医院会计稽查工作主要针对的是一个凭证和报表的核对,在此基础上还应结合医院自身的特点加强对医院重点项目的稽查以及绩效、风险等方面的稽查工作。第三,加强稽查力度,真正达到会计稽查工作的目的而不是走走形式。

作者:肖沛 单位: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财务科

参考文献:

[1]陈小花.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09(10).

[2]廖银花.关于加强会计电算化下会计稽核的探讨[J].媒体时代,2015(06).

制度执行的重要性范文8

关键词:医疗器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预算控制

一、医疗器械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企业的战略目标能否预期实现的首要条件,一套适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减少企业的管理成本,增加企业的凝聚力,逐渐行成企业的一种文化,从而增加企业竞争力;降低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风险;当企业行成一定规模后,必然是人员增加,营业额增加,投入也一样会增加,企业的风险也随之增大,企业也从一开始的人管人,慢慢变成制度管人,内部统一控制制度也将随之产生并需要有效的执行;同时规模越来越大后,股东及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由于精力有限,专业不同,将不能更加有效管理企业所有的业务,只能通过增加管理层级来增加管理,此时内部统一控制制度就应运而生,企业内部的统一管理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可以增强企业文化的行成,并可以使新进员工在不了解企业的情况下,通过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尽快的融入企业,适应自身岗位,了解岗位职责。

二、医疗器械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无预算或无相关内部控制制度

很多由小企业慢慢成长起来的销售型医疗器械公司,股东和高级管理人员由业务型人员转换过来担任或同时兼任,在他们的理念中崇尚销售为王,预算是浪费时间与精力,内部控制制度更认为是实际销售中的障碍,他们认为内控都是纸上谈兵的大道理,不能为给企业带来即期的经济收益,他们过多关注公司的销售,觉得销售是为公司开源,却忽视了企业内部控制是节流的重要手段,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基础,这样的观念会严重的阻碍企业快速持久的规模化发展,长久以往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风险。例如:会议费用:医疗器械行业每年都会组织行业内的专家,对此的产品以会议的行式集中讨论,以此来进一步了解产品在市场的疗效与客户反馈,这些会议的成本都需要在前期做好会议预算,以便预测产品达到多少销售额时产生的会议费用才不会导致入不敷出,避免收支倒挂;采购订货:由于医疗器械行业的性质,往往为了拿住权,会按照厂家的要求月底或是年底无销售计划或是与前期销售不成比率的押货,导致公司资金缺乏,库存积压,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

(二)预算不能有效执行,制度形同虚设

企业往往在年初制定预算时信心满满,必须严格执行,当预算执行一段时间后,或发现预算会造成一定的困难时候,就会通过“仅此一次、下不为例”等等这样的词语来绕开预算,因为预算的本身就是内部控制的一种手段,忽视了预算的重要性与严肃性;另外企业的相关制度不能一如既往、一视同仁的有效执行;往往月初执行一个样、月末执行另一个样,主管执行一个方式、总经理执行另一个方式。例如:预算在年初额度充分时不予控制,随意使用,当到年度后期会发现有些必要的支出不得不支付时,预算只能超标;内部控制也是不能一贯执行,没有维护制度的严肃性。

(三)预算与实际差异未能进行分析与考核

不能有效对预算与实际执行的差异进行分析归纳,制度执行的偏差事后进行及时调整,或是预算与制度的不合理地方修正,导致预算或制度的执行反而是影响了企业的效率与效果,与最初制定的初衷相违背,并且预算与制度的制定不是一成不变,他们是一个事前--事中--事后不断调整与修正的动态过程,事后奖励与处罚不能并重,导致相关人员对违反制度和超预算没有敬畏之心,觉得违反制度或超预算与遵守制度和控制预算对个人没有影响。

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

(一)制定与企业各项业务相匹配的流程控制制度

企业内控包括两大阶段,为制定阶段与执行阶段。作为从小企业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往往制度欠缺,几乎没有,我们这种医疗器械企业要想加强内部控制,首要任务领导管理层要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理念,再建立企业一些基本的规章制度,并且这些规章制度在制定时需要和企业的实际业务相匹配,这些制度要简单适用,不宜复杂,这样的制度在执行时管理层及员工能够更容易接受与落实,避免空置高阁,形同虚设;对于不按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事项,追究责任人责任,轻则警告、考核,重则罚款、赔偿损失,甚至开通公司或是追究法律责任。

(二)加强预算管理制度建设

所有的事情都有“预则立,不预则废”,充分体现的预算的重要性,对于企业而言,事前预算更是尤为重要,企业的事前预算相当于将企业在未来一段期间内将要达成怎么样的经营状况做一个模拟财务模型,通过后期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与实际的对比分析,发现企业存在的不足之处,进一步修正公司相关制度,逐步使公司制度越来越健全,相关执行也越来越规范,使企业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最大化的开源节流,只有有效执行企业相关制度与政策才能保证预算有效达成,与预算实际执行的来进一步分析企业的当下内外部情况,选择企业下一步计划,从而怎么样去有效执行计划,使之尽可能达成。

(三)加强对预算执行管理考核制度建设

企业的预算达成若没有对应考核制度的配比,预算也将行同虚设,所以企业必须在每个阶段对预算的达成情况进行事后分析与考核监督,分析达成预算的除了要分别给予奖励、处罚外,还需要进一步分析预算制定是否合理,对于达成预算的,分析是否为预算设置过于简单,或是市场变化导致的预算达成,不能达成预算的,除了分析执行预算人员的主观因素外,还要分析其它客观存在的因素,必要时调整预算,除了保证预算的刚性,也要体现预算柔性一面,让预算更多的是企业的一面镜子,更是未来市场的一个风向标。对于预算超标的部分严格控制在预算范围内执行,特殊需要超预算执行的走特殊审批流程,在进行绩效考核,做到奖惩分明。

(四)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

企业有效的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前提,需要与制度体系对应的控制体系及相关操作流程也要同步进行建设,让公司的员工了解自己相关工作流程有标准,有规范参照,同时也有约束的标准,从而让企业员工更积极地执行企业内控制度,慢慢变成一种习惯,日积月累,就造成了企业独特的文化,也将是企业独有的竞争力。企业管理人员应该从企业的内部战略发展和外部环境变化来进一步分析,加强内控体系的建设,逐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从而确保企业长期战略目标与短期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五)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

首先,以制度为中心进行执行管理。领导者应首先支持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带领执行,对企业的管理应坚持“以制度为本”作为执行相关事务的参照本,在医疗器械企业控制制度的执行事项上,既然企业有一套可执行的内部控制制度,那就必须不打折扣的执行,才能够促进企业控制制度的顺利执行,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其次,以制度制衡权力。通过对制度的有效运用实现把权力放进制度的笼子里,企业不管是职权还是人权都需要进行权力与责任相分离,并受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制衡与监督。由于医疗器械企业没有太多的核心技术与无形资产,要想加大企业的竞争力,就应将权力进行进一步的划分,以此来提升内部管理效率,增强企业文化,避免在实际工作中出现权力滥用、以权谋私等事件,给企业带来风险与不确定。

(六)加强内控监督,建立风险防范体系

医疗器械企业事中、事后的内部监督与企业长久发展息息相关,这也是保障企业内部控制是否能够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措施建议为:成立一个专门监督部门比如审计部,审计部门主要工作职责便是对企业日常各项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更加高效的促进各部门工作有序进行。这样能及时发现企业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弥补企业内控体系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另外,还要逐渐构建全面的公司风险防范体系,通过实践加与理论相结合进行辨识与评估,辨识企业重大风险,评估企业所能承受的重大风险程度,有针对性的制定企业的重大风险应对策略,逐步建立起信息化管理控制系统,从而实现对企业重大风险的时时管控,以此来促进企业的健康高效持久的发展。

四、结语

在目前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环境下,企业面临着越发复杂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对于我们这种没有核心技术的医疗器械销售企业来说,企业想要获得长久稳定的发展,除了要及时根据市场变化做好应对措施以外,还需要通过内部控制来强化自身管理,提升管理效能,来面对市场变化,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才能有效的抗击风险,针对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自身问题,需要做到及时诊断及时修正,采取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行成企业特有文化,才能立与多变市场中保持不败之势。

参考文献

[1]刘念英.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解析[J].商场现代化,2018(16).

[2]景玉双.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