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专业范例

艺术专业

艺术专业范文1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构成艺术设计课程;问题;改革路径

构成艺术设计课程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多元化的背景对设计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艺术设计专业作为培养专业艺术人才的专业,其在构成艺术设计课程设置的过程中也应该迎合时展需要,对学生提出更加切合实际的要求,在强化学生理论素养的过程中提高其应用能力。但是部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构成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对于人才的培养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推动构成艺术设计课程改革已经成为当前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

一、构成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构成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学科,涉及美学、光学、色彩学等诸多内容,根据构成效果又可以分为平面构成、立体构成、材料构成、光构成等领域。在艺术设计专业发展中,构成艺术设计是一门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的艺术美感、强化学生的抽象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高校的构成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整体实践来看,其中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如,缺乏课程之间的知识交互。作为艺术设计中的基本要素,点、线、面、体、色、光在构成设计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是在实践教学中,一些教师对于这些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从美学角度进行设计与构建缺乏深入分析,导致知识交互存在障碍,影响了学生设计能力的发展;教学中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这是目前艺术设计专业较为常见的问题。部分教师在构成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基础的培养,缺乏对学生构成艺术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在装饰设计中缺乏对材料选用、搭配、加工等实践内容的引导,导致部分学生部分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存在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教育者应从新时期艺术设计人才的能力发展需要出发,对构成艺术设计课程作出改革规划。

二、艺术设计专业构成艺术设计课程改革路径

1.教学理念的革新

理念创新是艺术设计专业构成艺术设计课程改革的前提,其只有保持教育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才能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及时调整,进而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作出系统规划。在艺术设计专业构成艺术设计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坚持人本理念,将学生作为课程改革的主体,围绕学生构建构成艺术设计课程,凸显学生在艺术设计中的个性;其次,应注重生活化理念的渗透,从社会生活中选取合适的案例,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如儿童服装色彩设计、咖啡品牌的包装设计等,让学生在生活化的任务中灵活运用构成艺术设计理论。

2.教学内容的调整

教学内容是课程构成的主体,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教学内容能否紧跟时展步伐,直接影响着艺术人才素质的高低。因此,艺术设计专业构成艺术设计课程在改革过程中应注重教学内容的调整与创新。具体来讲,高校在构成艺术设计课程的设计中,一方面要打破以往课程之间“各自为战”的局面,增强不同构成艺术之间的交互性,为教学交流提供条件,进而引导学生培养整体的设计思维;另一方面要注重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性,确保课程设计满足由易到难的逻辑,以逐渐深化学生的理论素养,强化其构成艺术设计水平。

3.教学方式的创新

教学方式是知识传递的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在以往的构成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于利用理论讲授和示范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与学生开展互动,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方式的创新需要越来越迫切。基于此,高校教师应结合经验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推动教学方式的创新,如,根据色彩构成内容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分组对商品的礼品包装进行色彩设计。这样的设计过程打破了以往知识讲解的沉闷与僵化,让学生能够在更加广泛的课堂互动中培养自主设计能力,提升构成艺术设计效果。

4.教学交流的拓展

教育教学是一个互动沟通的过程。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不应该将自身的教学理念、实践能力局限在某一范围内,而应该积极展开交流,不断汲取他人的教学经验,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新颖的教学内容、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高校在这一过程中也应积极推进,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讨,使其在交流中相互补充和提高,不断提升艺术设计教学水准。

三、结语

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教育理念与课程内容应该不断更新。在艺术设计专业,构成艺术设计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性课程,不仅要在内容上作出调整,还应该保持教育教学手段和方式与时俱进,这样才能跟上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步伐,为人才的全面培养构建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赵琼.艺术设计专业《构成艺术》课程的教学方式研究.传播力研究,2017(12).

艺术专业范文2

教学内容、形式单调落后,无法跟上社会的需求。很多学校在进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时,学生从基本的理论课程到后续的操作技能课程都采取统一选课、授课的方式,弱化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同时受到传统教育体制观念的束缚,再加上近年来的课程改革以及课时压缩,教师在教学中多采取满堂灌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作为艺术设计类的专业来讲,在课程中需要对色彩、设计图案、立体空间等通过主观思维及实践操作形成多方面的认知,而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无疑会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巨大的阻碍作用。同时,很多院校在进行艺术设计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教材是多年前编写的教材,对现阶段的社会、市场需求缺乏一定的认识,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偏离社会需求方向,在求职的过程中也备受打击。

二、现阶段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进

1.加强对学生的要求,树立职业生涯教育思想

生源问题是现阶段无可避免的大趋势,因此,要积极改变学生的态度问题,加强对学生的要求,同时要树立职业生涯教育的思想。在教学中,首先要树立学生的职业生涯思想,让其对自身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正确分析自身的优缺点,进行职业定位,引导学生为自己树立目标和理想,加强学习的动力。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要求,要求学生针对每堂课的内容都有所思考、创意和总结,在不断的思考、总结中,逐渐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提高专业素养,并形成一定的创造能力和分析能力。

2.多样化教学形式和内容,紧跟社会市场需求

在教学安排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及特点进行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安排,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接受教学,并形成一定的专业认识。同时教学内容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如课程设计方面选择当前需求趋势最大的方向进行教学,在教学上多聘请校外专家对有关的潮流热点进行讲解分析,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放眼社会需求,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还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与有关企业签订实习基地协议,适时带领学生进行实践实习,一方面巩固所学知识,并让知识得到实际运用,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了解目前的行业发展态势,紧跟社会方向,对自己进行重新规划,加强学习。还应对教学形式进行积极的创新和改进,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或者实地设计等方式,多样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总结

艺术专业范文3

关键词:职业院校;艺术专业;艺术教育

一、职业院校艺术类专业教学定位

(一)职业实用性

职业院校在开展艺术类专业教学时重点针对职业应用方面来进行,与全日制本科高校不同,职业院校更注重学生动手应用能力的培养,对于人才的定位也是在职业工人层面。开展艺术类专业教学期间,职业院校更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对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比例,也是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基础上,更注重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归纳总结知识。对于艺术的产生以及艺术原理并没有进行深入探究,而是直接进行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训练,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到更多艺术类专业知识,能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不断总结,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通过理论学习来完善这一部分。职业实用性是职业院校艺术类专业开展教学中重点需要达成的部分,也是常规教学任务开展期间侧重研究的内容。

(二)专业创新性

职业院校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的时间比较短,因此也更快的面临着就业压力。在校学习期间教师也会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来进行发散研究,专业创新能力可帮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意识,进入到工作岗位后也能够不断学习,补充自身专业知识掌握量。艺术类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的理论知识内容比较抽象,想要在艺术类专业领域中拥有更大的发展,还需要学生具备创新的能力。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创新角度来进行艺术设计,这样才能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艺术类专业人才。

二、职业院校艺术类专业教育现状

(一)课程体系设计存在缺陷

当前职业院校艺术类专业教育中,由于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导致教学效率受到影响,学生通过课堂所能够学习到的艺术类专业知识,并不能满足未来使用需求。在这样的课程体系下,学生虽然能够了解部分理论知识,但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结合上却并不理想,最终学生与教师在艺术类专业角度上的能力提升均受到阻碍影响。

(二)教材缺乏及时更新

教材内容长时间得不到更新,也是阻碍职业院校艺术类专业教学计划开展的重要因素。教材缺乏更新,也会影响到艺术类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课堂的学习学生并不能够掌握自身所需要的知识,逐渐导致职业院校艺术类专业教学与社会发展相脱离。教材构建应用中,并没有考虑学生在学习中的确实需求,自然使用效率也因此降低。教材是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主要参照的内容。如果学生在学习中,过于信服教材上的内容而没能创新学习,自然学习效率也因此下降。

(三)教学内容与艺术专业缺乏结合

教学内容与艺术类专业之间缺乏结合,既然职业院校学生在校期间也会学习理论知识,教学内容以艺术类专业之间相互结合。需要提现出艺术类专业的实用性,以及教学设计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类问题,教学内容设计中需要体现出艺术类专业的实践应用性,而这一点也正是当前所缺乏的,职业院校艺术类专业教学以及教育任务创新,需要重点侧重于教学内容与专业实践之间的整合。

三、职业院校艺术类专业加强专业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艺术课程体系构建,引入创新精神

职业院校艺术类专业首先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构建,引入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意识,通过这种学习方法学生能够养成终身学习意识。并通过课堂学习来掌握自身艺术专业知识中存在的欠缺内容,加强艺术课程创新体系构建重点要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角度来进行,将职业院校艺术类专业教学与社会人才需求相结合。艺术课程体系构建与创新精神之间的整合与研究,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将学生作为艺术教育的主体内容,职业院校艺术类专业中,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否可以得到提升,与教师教育观念相一致,实现职业院校专业教学与艺术教育的理论实践结合。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构成部分,是教育学的重要研究领域,课程体系合理与否决定了教育目的能否实现,构建专业、科学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将艺术课程纳入艺术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成为我国提高艺术教育水平的关键。艺术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因院校层次的不同而不同。艺术类高等院校以培养高层次艺术专业人才为己任,对毕业生的要求应是“专业精、知识面广”,可以将艺术设置为必修课程。对于师范或高职类学生,则可以选修课程形式进行艺术教学。

(二)选择与艺术发展相一致的教材

职业院校艺术类专业还该对教材进行重新选择,考虑艺术发展中对于教材内容的需求,教材选择应该结合社会艺术行业发展来进行,考虑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结合研究。教材内容与职业院校的存在相互发展的关联关系。教材内容更新后职业院校也能够拥有更多的发展资源,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专业素质以及技能水平可以达到用人单位的需求标志,进入到人才竞争阶段中自然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教材选择以及创新中不仅要考虑学生学习的自身需求,还应该通过教材创新选择来引导学生在艺术行业中拥有更为深入的发展。能够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深入完善学习内容,了解到艺术类专业学生未来职业竞争中的重点部分,将其作为在校期间学习努力的方向。无论是学习还是未来的艺术创新,都需要考虑学生在其中的重要性。教材创新后,接下来的各项教学任务进行将得到保障。有关于职业院校艺术类专业进行的各项控制任务,综合探讨出强化方案,将能够提升职业院校的整体质量。

(三)加强艺术类专业学生实践教育

加强艺术类专业学生实践教育,也能够帮助提升专业教学与艺术教育质量,实践教育,重点是通过艺术类专业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来完成的。理论知识学习阶段,学生对实践操作会形成一个理想的形式,艺术设计以及艺术产品构建中会存在很多突发情况,仅仅通过理论学习学生并不具备突发情况处理能力。通过艺术类专业学生实践教育却可以培养这种能力,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突发情况,随着问题产生了进行解决,能够避免艺术产品设计出现问题,艺术类专业学习便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接受实践教育中,能够适应这种学习模式,并主动利用课余时间来学习拓展知识,进入到更为高效的学习模式。艺术类专业实践教育也需要不断摸索创新,从社会行业发展的角度来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提升职业院校办学质量,职业类学校品牌质量得到提升后,也能在高校口碑营销作用下提升竞争力。

四、结语

我国的艺术教育教育研究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应积极引鉴国外艺术教育教学研究最新成果,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发展进程,把握教学对象特点,进行艺术基础研究、编制艺术教学课程体系和教材,丰富艺术教学实践,为我国艺术专门人才培养和艺术市场繁荣稳定发展奠定基础。未来职业院校发展中,也会重点强化艺术类专业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出更为高效的学习平台,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迪."互联网+"下高职院校非艺术类学生艺术教育创新研究[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8):0034-0035

[2]任雯.新形势下艺术高职院校器乐专业教学内容与模式的探究[J].艺术教育,2017(3):118-119.

艺术专业范文4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艺术素养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分支,高职艺术专业学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激烈的竞争压力。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需要转变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从而将其转化为社会生产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专业技能,还应广泛涉略,要从各个方面提升自己,以便提高自身的能力和专业敏感性。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要想提高社会竞争力,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1.艺术素养的重要性

艺术素养决定着一个人的艺术修养,也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审美观。艺术素养对于高职艺术专业设计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它是体现艺术的活的灵魂。艺术只有具有灵魂,才富有潜在的价值。艺术素养对学生的再创造过程起着积极的作用。艺术素养通常在艺术活动中有所体现,学生可以通过欣赏和创作艺术品理解艺术,以便完成后期的艺术再创造。艺术素养需要长期的积累,又在一瞬间迸发,它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素养相对较高的学生的竞争力也较高,以长期的艺术鉴赏为基础而培养出的艺术素养是一种强有力的竞争力。高的艺术素养往往是创新的基石。在艺术领域中,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得到进步与发展。此外,由于艺术素养能够消除学生的紧张与恐惧,因此,它能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从而为他们提供机会与平台。艺术素养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体现,由于它是一种无形的存在,因此,通常不被重视。艺术素养正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所缺失的。艺术素养是学习之基、艺术之本,因而,它应当被学校高度重视,以满足人才的需要、社会的需求。

2.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艺术素养的现状

2.1学生的基础薄弱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难度相对较大,这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有着根本的联系。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他们的起点相对不高,选择设计专业的原因包括两种:一是由于在高考中成绩不理想继而转为艺术生,二是本身喜欢艺术,但只专注于艺术,文化课稍微欠缺的学生。对于前者来说,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文化水平都不足;而后者只注重专业学习,并没有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这些学生存在着共同的问题,他们的艺术素养远远不足,但却无从下手、安于现状,这使得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难度系数大大增加。

2.2教学模式单一

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得高职教育的弊端日益突显。由于社会的发展,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但由于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使得学生的艺术素养普遍不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强调专业技能和课内训练。由于社会的需求加大,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主要提高专业技能,他们认为只要提高了专业技能,便能符合岗位的需要。另外学校更加重视课内训练使得学生的课外训练意识淡薄,他们通常以市场竞争力为动力,主要追求专业证书,从而忽略了艺术能力、艺术品味以及艺术素养对艺术工作的重要性。

2.3师资力量不足

新课程要求教育应该实行素质教育,但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并没有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进行课程设置。教师自身资源的匮乏往往限制了教学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学体系不健全,从而对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不利。由于教师自身艺术素养水平的限制和学校对于师资建设的不足,使得学校的创新能力有限,陈旧的教学模式降低了学校的艺术水平,也加大了培养艺术素养的难度。

3.强化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艺术素养的措施

3.1加强个人的全面发展

加强个人的全面发展能够为提高艺术素养增色。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应该注重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着力于将艺术理念渗透到课程的各个方面,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对于学生个人来说,应该注重思维、品味以及审美等多个方面,注重追求素质与艺术的统一,从而加强自身的各项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艺术素养。

3.2创建和谐的校园艺术文化氛围

校园浓厚的艺术文化氛围能够感染和熏陶学生。加强建设校园艺术文化是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方式。在浓厚的艺术环境中,一方面便于举办艺术活动,增加艺术色彩;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艺术素养的提高。

3.3加强建设师资力量

教师在艺术素养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的艺术修养不足会使得学生的艺术水平滞后不前。要想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学校应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对于艺术的认识和重视,以便在艺术素养提高过程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4.总结

视觉素养包括多个方面,它不是简单的一种识图能力,还包括对图片的规划和理解能力。视觉素养是艺术素养的一种,要想提高艺术素养,不仅要从自身做起,还需要学校的鼓励、支持与配合。艺术素养的培养首先应提高学生的审美,并刺激学生积累多方面的技巧,从而提高自身的整体艺术修养。艺术素养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教师们应不断总结经验,从而提供更好的教育方针,为全能型艺术人才服务,以促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大力发展。

参考文献:

[1]邓中云.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路径与方法[J].美术大观,2016,(1):144-145.

[2]安佳智.浅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美与时代(上旬刊),2015,(9):123-124.

艺术专业范文5

艺术设计并非纯艺术,它以特定的受众为设计对象,不仅要求设计师具有艺术与人文的专业素养,并且需要设计师广为涉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具备综合性的知识结构。设计师在掌握艺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需要关注技术进步、社会变迁、理论创新、传播与管理等方面给艺术设计带来的新变化,形成宽广的文化视野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并有意识地培养创新思维,实现对知识储备的高效整合,如此才能够满足创意产业高度发展下艺术设计市场的需要。面对创意经济时代艺术设计发展需求,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方向必然发生转变,从纯艺术设计方向转向艺术、技术与社会文化全面融合的发展方向,以培育具有综合的知识结构,具备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为目标。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一)面向课程的创新项目训练

培养创新能力是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内容,它要求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为主线,贯穿所有的教学课程。在专业基础课、专业设计课、设计实践课中,以项目课题为中心,将专业知识讲授、专业技能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培养紧密结合,通过案例教学、讨论教学、参与式教学等方法营造活跃、开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引导学生进入创新设计思维世界,拓展创新设计视野,掌握创新设计方法。结合专业课程进行的创新项目训练是艺术设计创新教育的基础。首先,专业课程有固定的授课时间和授课地点,结合专业课程的创新训练因此具备渗透到日常教学中,面向所有专业学生的特点,这一特点保证了创新教育的普及度。其次,专业课程有专业教师授课,结合专业课程的创新训练因此实现了专业教师对学生创新训练的指导,从而保证了创新训练的实效性。

最后,创新训练拓展了专业教学的内容,专业教学不再局限于狭窄的专业视野内,而是与社会现实密切联系,变得生动而开放。在设计实践课程中进行创新训练不仅有利于强化教学与实践的结合,而且有利于创新训练的落地。打破常规的设计实践课的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对设计项目的各个环节开展实际的调研与实践。如带领学生到企业或市场搜集第一手资料,到大型装饰市场、产品生产与加工的车间、工程施工现场等地进行现场授课,与企业家、经营商户座谈讨论设计产品的发展趋势与市场反馈。通过社会调研和现场教学,使学生亲身参与设计、施工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直观的经验,真实的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由知识教学向职业教学的转变。

(二)面向科研的创新项目训练

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学生独立设计的科研项目都是科研创新项目训练的内容。一般而言,教师科研项目具有项目来源稳定,立项基础坚实,研究经验丰富,项目资金保证等优势。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是学生和教师双赢的选择。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可以获得科研项目研究的经验,对科研项目的选题、论证,科研方法的使用,科研过程中问题的解决,科研成果的总结与推广等方面有实践认识,从而为其今后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提供帮助,并有助于加深其对职业的认识,促进其职业规划的完成。对教师而言,学生加入其科研项目,能为其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在基础资料收集和整理,社会调查数据获取,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工作中得到学生的协助,在科研项目进行中获得学生非定势思维的帮助等。学生独立设计的科研项目是具有较高水平的创新训练内容,反映了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独立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的能力。学生科研项目的独立设计一般来自于个人特长和专业特长的基础,兴趣是很好的老师,职业是谋生的工具,在个人兴趣和职业追求的双重刺激下,学生科研项目更有利于教育个性化的实现。学生科研项目有其优势也存在问题,囿于经验不足可能造成科研项目运作失败,囿于专业知识不足或视野不够开阔,可能造成科研成果的科学性不够严密等问题。基于此,学生科研项目训练一般需要教师的指导,并注意项目运作过程的监控。

(三)面向社会服务的创新项目训练

面向社会服务的创新项目主要包括教师的社会实践项目,学生的创业项目和社会公益项目。工作室是教师社会实践的平台,艺术设计工作室借鉴包豪斯的师徒制工作模式,通过教师带领学生承担社会服务项目的形式,共同参与社会实践。工作室制的优势在于专业针对性强,工作模式接近职场,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等。学生创业一直是高校教育鼓励的方向。学生利用在校机会进行创业训练和尝试,能为其毕业后独立创业提供经验。学生创业项目训练最需强调的因素是可行性,脱离实践的创业计划只能是一纸空谈。在学生创业训练中需要多专业教师的共同指导,需要进行大量的社会调查,因此它具有拓展学校教学空间和内容的优势,也因此具有较高的难度。学生从事社会公益项目也是创新项目训练的内容,这些项目可以增强学生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增进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公民意识。

二、项目实例

首先,帮助她准确定位花店的经营项目。如果开一家普通花店,需要做的主要是选择店面位置,购置设施,采购商品,上架销售,成本核算等。衡秀秀并不满足于此,她想将所学艺术设计专业与花店经营结合起来,开一家时尚特色花店。对此,指导老师通过自己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专业知识,启发她寻找“花”文化的源头。她先想到了花的产地是云南,云南最有特色的文化是东巴文化,而东巴文化对送花有自己的传统。在古老的东巴,花是专门用来赠送给尊贵的客人的,而特别尊贵的客人来拜访的时候,主人会亲自下田采下自己种的花送给客人。在这里,花表达的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主人对客人一片真诚的心意。通过对东巴“花”文化的梳理,衡秀秀明确了花店的经营定位,即销售饱含真诚心意的花卉产品。

在这一定位下,指导老师又辅导她进行了具体产品的设计。衡秀秀设计的产品将花与人的心意联系,通过照片或DV记录花从种子,到发芽、生长、开花的全过程,将这一纪录连同花卉一起卖给买花人,这一产品传达了卖花人对买花人的心意,使买花人感受到独享、尊贵的心理体验。此外,应买花人要求,还可以制作传达买花人对收花人的心意的视频,通过记录买花人参与种植、培育、采摘鲜花的过程,表达买花人对收花人的重视、珍爱的真诚感情。创意花卉产品的设计完成,表明衡秀秀对花店的经营已经有了深入的思考,花店因为定位独特而具有成功的基础,其余要做的只是经营经验的积累和产品的不断完善。衡秀秀在此立意基础上,完成了“巴巴地里”花艺手工坊VI设计作品,为自己未来的花店设计了品牌形象。通过对学生创业项目的辅导,指导老师发现学生囿于专业知识和社会经验的不足,对创业项目设计的思路不开阔,思考深度不够,教师需要积极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打开他们的眼界。

三、总结

艺术专业范文6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就业创业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院校的毕业生就业问题越发突出,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特别是近十年,随着高校扩招规模的不断增大,每年毕业的本科生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和量级。我国的经济增长自2014年进入新常态,同时就业环境也日益复杂起来。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和人才结构的变化,正在从“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全面迈进,尽管就业市场上对于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但是对于毕业生而言,不仅要和同期毕业生竞争,还要同具有工作经验的往届生竞争。面对越来越纷繁复杂的就业环境,具有高端技术和核心能力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往往能够无往不利,而缺乏足够的专业技能的毕业生通常则会就业市场上受挫。应用型高校是针对社会需求,培养相应高素质、技术专精人才的高等院校,在教学课程设置上,对于人才培养的方向往往有很强的指向性。艺术设计是设计学大的学科门类下的分支,由于方向和分支不同,它又包含了许多子学科。如环境艺术设计、平面设计、视觉传达,产品设计等,在信息时代下是具有高实践意义和市场价值的应用型学科。但是由于不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师资力量不尽相同,在艺术设计的专业课程设置上也存在差异,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一些高校培养出来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不能掌握较高的专业知识,不能够拥有核心的专业素养,这就给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一方面,艺术设计在市场中的人才缺口较大;另一方面,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更多的是拥有较高专业水准实用性人才。供需双方的能力和需求不对等,是现今阶段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和就业市场存在的最大问题。如何能够提高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创业能力,不仅在于政策的帮扶,更重要的是通过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为用人市场培养拥有实用价值的高素质艺术设计类的技术人才。

一、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方面的现状

(一)缺乏核心竞争力,初次就业问题大

艺术设计专业自1997年被设立本科招生以来,经过25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教育教学体系。但是近些年来,由于高等院校扩招,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录取人数也逐年增加。从人数上的提高并没有提高艺术设计行业的教学标准,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艺术设计行业的教育水平的均值。这就导致了很多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没有能够在学校学到足以傍身的知识和核心技能,导致了大中型的设计公司不愿意招聘这些学生。因为一旦招聘了专业能力不足的学生,相当于从新培养,需要公司付出巨大的精力和资源。在这部分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自身专业水平较低这方面的认识不足的情况下,同时又缺少正确的就业观念指导,这又导致他们自视甚高,不愿意俯身低就,直接造成的问题就是自校园毕业而出之后,初次就业的问题较大。初次就业难,初次就业不能满意,又会引发以下两种连锁反应。第一种情况是就业周期长,自学生走出校园之后,由于初次就业困难,导致他们就业的周期被延长,加大了家庭的压力,消磨了自身的意志,同时丧失了对自己的信心。第二种情况是离职率高,由于初次就业不能够达到自身满意的工作条件和薪资待遇,所以对于自身的不满情绪会被放大,在不得志的心理引导下,会造成较高的离职率。离职之后客观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于是又陷于就业周期长的问题之中,最后给自身和家庭都带来沉重的压力。如何能够通过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本科课程学习,让学生掌握核心知识,储备足够应对就业的专业素养,是艺术专业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缺乏专业兴趣,就业质量较低

在上文中笔者论述了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处于中等位置的毕业生,他们没有足够的核心竞争力,一部分也没有端正的就业态度,所以初次就业苦难较大。学生在本科课程学习中,缺乏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完全没有学到专业内容,这部分学生毕业后,会转而从事别的工作,事实上造成了艺术设计专业就业质量较低的问题。在一些例子中,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转行从业保险、银行、销售等行业的例子屡见不鲜,纵然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数量年年增长,毕业生人数年年提高,但是市场上对于艺术设计的需求仍然呈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在本科课程的学习中缺乏专业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有在高考时只为通过艺考降低文化课备考压力,但是更多的问题应该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找寻。如果能够从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改革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即便学生入学的时候没有足够的学习兴趣,也可能在四年的本科学习中转变态度,学到应有的专业内容。

(三)没有足够的应用能力,自主创业水平较低

在论述了毕业生中的中等水平学生和专业能力较低的学生之后。还要客观地认识到,在每年向社会输入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中,有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他们拥有较好的专业技能,也有足够的专业理论知识储备,但是在真正的人才市场中,这部分毕业生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尽管专业能力强、专业素养高,但是优秀毕业生缺少实践方向的应用能力,对于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将设计转化为产品,缺乏清醒足够的认识。一部分优秀毕业生自恃专业水平过硬,果断自主创业,往往由于对于市场经济没有深刻认识和理解而受挫。在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的过程中,他们往往迷失方向。如果能够在艺术设计的课程中导入切合实践内容的应用部分教学,则能够更好引导学生们将理论落实,将专业落地。

二、学生就业创业视野下艺术设计专业教改的总体方向

通览我国艺术设计专业的开设与课程改革,对建构具有社会实用性的艺术教育专业要求越发具体,对于建构艺术设计学生所需要掌握的美术综合知识结构的思路十分明晰。在教学实践中,对艺术设计专业划分越来越明确。一方面,艺术设计专业从近些年上走出固有的以理论课程知识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实践教,将学生狭窄的知识面进行了有效拓宽,对于设计理论与设计实践问题的结合上产生了较为具体的要求,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果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较,原有的课程设置变动较大,这就需要有整体的教改目标和教改路径。在就艺术设计课程的教改问题的有效性路径问题进行阐述之前,需要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对学生就业创业的意义更加明确,只有在思想意识上重视艺术设计对于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重要性,才能够在教学改革中更有方向。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能够更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对于艺术设计实践的理解,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毕业生在艺术设计的实际操作中更有心得和体会,能够更好地帮助毕业生就业。具体到应用型高校而言,应用型高校的领导层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应该正确树立正确的艺术设计教改意识,从专业化教学的课程目标逐渐走向艺术通识教育和艺术设计综合化的课程建构,从思想上体现出针对学生就业实践的艺术类学科应用属性的多元化。随着艺术设计专业的时代性发展,必须跟随着时代的脚步进一步发展对艺术设计应用的认识和理念上的更新,真正做到与纯美术学科进行区别与联系,甚至主导推进以艺术设计为核心、对其它学科建立学科联系进行学科交流。艺术设计的教改应该贯彻落实教育部的要求,一切以学生出发,采取了适宜的教学方针。观念上的更新是教改的基础和前置条件,从环艺设计到视觉传达专业,对素描、图案等课程加以设计理念的内容重组。改变传统注重学生造型能力的塑造。对于素描、基础图案、水粉、装饰画、设计课程的比例有规律的重组,在穿叉交错中使得各自孤立的课程相互之间产生联系,形成多点开花的新局面,更加有利于美术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专业设计课之间的衔接。同时能避免课程内容的过于重复和空白,使学生建构合理的课程知识体系。考虑到学生基础和专业知识比例的架构之外,从淡化理论专业课程在总的教学课程中的设置,明确在艺术设计课程中的技能教育,从学生进行艺术设计时的思考能力、应用能力、表现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强化,认真思考实现培养设计人才真正需求的正确路径。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处着手,在时展激荡的潮流中,能够让艺术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在校期间更多地了解艺术设计市场的真正需求,目的在于加强学生对于社会实践的理解,使学生不至于钻研理论而脱离实际。有着接触社会、联系实际的进阶目标,向着增强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方向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让学生带着思考和对于实践的认知,去企业进行毕业创作实践。其中最大的意义在实际运作中锻炼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三、学生就业创业视野下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改的解决路径

一般应用型高校要承担为社会用人缺口培养专项人才的任务。在人才培养方面,应用型高校较之普通高校更重视毕业生离校后走入社会的工作实践。简而言之,毕业有用、用能胜任,这就是应用型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所追求的目标。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那么应用型高校在教学课程的设置方面,就更要贴合教学目的而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关课程内容从而到达期待的教学成果。对于应用型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而言,理论方向的研究和学习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则是在设计实践方向的教学,因为这才是学生毕业后就业的关键所在。所以探讨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影响,就显得很有意义。对照现阶段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方向存在的三种问题和现状,通过对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有针对性的提供解决方案和解决路径。

(一)牢固树立应用教育的思想,建立综合化的专业与课程结构

纵观我国高校中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大多都是按部就班,从理论出发,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本世纪初,艺术设计的教学改革方向发生了变化,对专业知识进行架构转向以专业子方向为基准,对专业科目内容进行细分。这种细分有利有弊,对于细分专业,固然能够有效的区分不同种类的艺术设计子方向,让教学更有针对性,但是同时也导致了课程知识面过于狭窄等问题。为了让综合化专业与课程结构有机结合,笔者建议应该从主观意识出发,对综合化的专业与课程内容进行连接和设置,能够有效地突破在有限的局域知识框架内,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实践点击。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化专业和课程结构,能够有效地促进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转型,通过艺术设计教育课程设置的改革,丰富学生的学识和专业视野,开拓设计专业的教学思路,旨在通过倡导艺术设计学科的教学内容多元化。以顺应当下阶段社会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要牢固树立教育服务于应用的教育价值观念,以学生为本,从教育的主题内容出发,区别艺术设计与纯美术的教育方法,采取多样灵活的课程设置,有针对性地对每一个子专业学科进行基础课、专业设计课和实践课的课程,避免出现过多的重复教学内容,同时也尽量能够填补教学内容的空白。以应用教育的思想观念,淡化专业课程结构中不符合社会现实和设计实践的内容,对只局限于书本的内容进行扩充,突破原有的知识架构,面对设计本身,以课程作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有效抓手,以教学为路径,使学生更快掌握具有理论意义且能够落地的专业知识。这样的教学改革方法避免孤立地看待艺术设计学科,有利于充分调动本校的师资力量,通过多元化综合性的教学内容充实课堂,在理论体系课程的基础上,穿插实践课程时代,更好地发挥教学的纽带作用,以学生毕业后的个人发展为最终落脚点,脚踏实地地进行教育教学。在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和紧密联系生产实践之外,还应该更多的将目光放置在如何应对客户的设计要求,更加注重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不断提炼出核心方法,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改革,推进书本理论与生产实践的交融,增强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以理论学习为例,在传统的“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的理论教学中,应当丰富“当代美术前沿”“设计学原理”等课程,在枯燥的理论学习之外,应该设置相应的课程作业以便于学生对理论问题有更深入的研究。又如在传统的造型课程之外,应该设置部分设计实践环节,让学生们逐步、有序、分阶段、有层次地对设计实践进行积极探索。

(二)改善教学的软硬件条件,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一些应用型高校的设计专业教师中,对于传统教学观念的保守相当严重。事实上,如艺术设计之类的专业,从观念和意识上是日新月异,从风格到样貌上是灵活多变。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抱残守缺,滞后的设计理念得不到更新,那么当他们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一瞬间,已经注定是被淘汰的理论和程式。加强师资队伍是进行教学改革的根本,没有适合的师资队伍、没有一支与时俱进的教学科研团队,那么教学改革也无从谈起。针对时下艺术设计飞速变化的新局面,对于相当一部分老师而言,存在思想准备不足、自身懈怠或是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严重问题,直接导致了设计训练机械化、教育教学死板化、生搬硬套的说教和拘泥不变的灌输,让学生失去了对于设计创新的动力。认知错误导致根深蒂固的教学方法一成不变,让学生在毕业后难以适应市场上对于新型设计创作和设计理念的要求。教师队伍经年累月的教学观念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虽然改变这种局面会有阻力,但是也要努力尝试从建立老中青师资力量和完整的教师梯队做起,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逐步淘汰落后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对于艺术设计而言,软硬件则是教学中的有力武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教学设备方面,学校也应该加大投入,引入新的软件进行绘图大大提高设计成品的效率,引入硬件进行学生成果展示,能够让学生和老师教学相长,同时激发学生之间良性竞争。许多院校并没有注意到相关问题,虽然开设了相关的科目但是依靠现有的教学设备无法保障教学环节的正常开展。一方面受限于经济条件等诸多问题,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学校领导层的决策意志。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现状,校领导层应该从认知高度审视全局,把握进行课程改革的最佳时机,通过引进师资、更新教学设备等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善教学的软件和硬件设备。在更新和改善了教学的软硬件条件之后,也要培养教师利用这些新的教具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三)充分利用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和爱好

艺术设计中的所有专业,都需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从理论角度出发最终落实到实践才是艺术设计的终极目的。而学习理论的最大意义则在于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开阔设计视野,对于设计观念的发展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但是理论学习是枯燥的,如何通过在理论学习中引导学生的兴趣爱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重点要点。笔者认为,应该充分利用课堂。课堂是学生吸取知识、汲取营养的主要路径。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从主观上更加主动的接受知识、这就需要在教学改革中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爱好,通过对学生积极性的培养,让学生们主动探索、自我学习。在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和教学设置方面,在原有的学分制的基础上,增加工作室制、课题制等模式,将原有的单一模式变成混合模式,加以灵活运用,因材施教,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大大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也能够激发他们设计创作的热情。对于学习优异、实践突出的学生应该予以褒扬,以激励他们能够更加努力,取得更大的进步。

四、结语

艺术专业范文7

一、民办院校艺术设计特色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特色办学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战略,在人才培养的竞争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各高校为了把自己打造成为品牌院校、特色院校,对建设特色专业都提出了新要求。民办院校作为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亦不例外,纷纷提出了“办特色专业,办特色院校,办品牌院校”的教育理念。未来社会是富有挑战性和竞争性的,对人才综合素质,尤其是对实际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设计专业能否培养出符合时展需求的、具有良好设计思维与技术素质的人才,这是专业教育的首要任务。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更新艺术设计教育观念,改革原有的以绘画造型为基础、以培养“美工师”式设计为目的的教育培养模式,建立新形势下以多种基本语言为基础,强化专业性、实践性、职业性,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设计创造能力为目的的特色专业教学体系,以便适应市场多元化的人才需求。

二、结合民办院校自身的特点打造艺术设计特色专业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学科特色和优势,要根据自身对设计领域中某一方面的爱好来制定教育的方向或者专门为某一产业办学。如美国艺术中心设计学院的主导专业是汽车设计;克兰布鲁克设计学院的主导专业是家具设计;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设计学院则有重视通用设计的传统。罗德岛设计学院、纽约的帕森斯设计学院、时装技术学院等,都有自己独特的重点学科。笔者认为,中国民办院校特色办学首先可以从课程结构和专业方向两个方面体现出来。

(一)课程结构上的特色。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观念强调要在众多学科融合的基础上来推动设计教育的发展,要把设计教育真正置于一个大学科的背景之下,真正认识到艺术设计专业的多学科性、交叉性。因而,这个学科特点必须在课程结构上得以体现。在教学体系中不仅要重视艺术设计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注重其他与设计紧密相关的,诸如文学、美学、哲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相关方面的知识。强调其地位与作用,将相关学科知识纳入必修课程体系,而不是选修性质的。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在公共课程、理论课程方面,积极倡导大设计概念,开设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课程。“设计”,从广义的概念上讲,它实际上是一个文化的创造问题。一方面,一个时代的设计文化是对当时整个社会文化背景,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状况、工业化水平、国家文化政策、人们审美修养与国际的交流等方面的发展的直接反映。另一方面,一个国家的设计文化也是与其民族的设计历史、民主特色、社会观念与审美思维方式等特性密不可分的。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千姿百态,具有特定社会文化背景和多民族性,决定了我国设计教育的特殊性。所以要创造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民办院校艺术设计模式,既要积极引进并消化发达国家的设计教育模式,又要尊重传统、结合传统,正确地理解中国的灿烂文化。当今国内设计教育,偏重于技法训练,传统文化和人文素质的教育课程所占比重较少,这导致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缺乏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文化底蕴和人文素质不高,设计作品往往千篇一律、墨守成规,没有吸引力。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对文化教育的课程重视不够。综合性民办院校可在文化教育课程尤其是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课程形成自身优势与特色。以下围绕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课程进行的设想:

第一,针对不同设计专业的特殊性,可适当补充设置一些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课程,丰富知识传授的理论框架,完善理论知识的传承性,尤其是对于传统文化中外在形式下的思想、意境等环节应作比较深刻的探讨、讲解,作为重难点展开剖析,力求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清“本质”,领会和掌握传统文化中的精粹。

第二,专门开设一门或几门案例课程。为了避免枯燥、乏味,致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过程中,应多结合实例进行知识传授,让理论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事例的展开当中,积极鼓励学生互动,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遵守知识接受循序渐进的特点,科学地开设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课程。因此,除了集中设置课程外,还应该让传统文化分散、分流到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在专业性的理论和原理讲授当中,应有意识地将传统文化适当地渗透到每门课程甚至每堂课当中。并且结合专业定期举办一些讲座、论坛,以此来丰富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紧扣专业的基础上来学习传统文化,增加学习的兴趣。

第四,抓住一切时机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之中。在每门专业技能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老师应适当、适时地结合本门课程的技术特点,将传统知识贯彻到技能的传授当中。可以设想出多种传统文化与本门课程的切入点,使两种知识可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是解决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学会懂得如何合理和恰当运用传统文化的最好方法。

除了上述的方法之外,还有其他的方法适合传统文化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运用。总之,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尽快树立起传统文化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地位,尽快完善起我们的教育体系,逐步树立、强化今日的学生、明日的设计师的民族意识和地域意识,在未来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冲破“全球化”设计思维的束缚,在世界设计领域中留下深远的影响。

2.在专业课程方面,要对一些传统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如平面构成和图案课,在内容和形式上有许多共同之处,可以考虑整合为一门课,既可取长补短避免重复,又可缩短教学课时数。另外,要吸取国际上先进的设计教育观念和方法,结合我国实际,开发出一些既具有时代精神,又符合设计发展规律的课程。如新概念素描、民间艺术研究、设计语言、设计方法论、文字艺术图形创意、视觉符号学、视觉心理学等课程。

(二)专业方向上的特色。根据教育部专业目录规定,所有设计学科被统一归于艺术设计学科门类之下,因此艺术设计成为了一个专业覆盖面极广泛的大概念。以视觉传达设计为例,它又可分为广告、包装、商业美术、印刷品等设计方向。民办院校在艺术设计办学方向上应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和学校自身的优势,有所侧重,办出自己的特色。在特色办学上,意大利的设计教育值得借鉴。意大利的设计教育非常普及,五花灯的设计方向令人瞳目结舌,有橱窗、玩具、玻璃、珠宝、陈列、文具、皮具等。一双意大利制的皮鞋要经过十几道设计工序绝不是传说。正是这种办学,使意大利的设计在世界上赢得了极高的荣誉和地位。#p#分页标题#e#

三、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艺术设计特色专业教学模式

民办院校的艺术设计多数沿用了传统美术或工艺美术教学模式,重课堂教学,不重社会实践;重虚拟课题,不重设计开发。这容易造成教学与实践的严重脱节,高分低能的现象,与艺术设计学科高速发展的现状极不相称。可以尝试通过以下两方面建立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与设计开发一体化。教学与设计开发一体化,就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打破传统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校门,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对设计开发的各个环节进行调研和实践。教师要经常带领学生到企业或市场去,在商品超市或施工现场等进行现场授课和设计分析,让学生在社会实践的一线摸爬滚打,参与实际设计开发的全过程,并从中得到锻炼。教学与设计开发一体化可分出以下四个层面:理论讲授: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并结合部分现场教学。将理论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单元,各单元又紧密与设计开发过程有机结合,这样既可发挥理论对实践环节的指导作用,又可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并通过布置思考题的办法进行考核,促使学生系统掌握理论知识。确立课题:设计课题的确立,不应采用虚拟课题,应在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范围中,让学生走入社会去联系和争取课题,还可以现阶段报刊设计征稿、社会设计交流或公益活动为课题进行实际的设计开发。市场调研:这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企业实态,设计现状的调研,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的设计取向,从而掌握科学的定位设计方法。在这个阶段要求学生写出较为详细的设计调研和设计定位报告。设计展开:在经过有实际意义的市场调研后,设计的展开就变得顺理成章,轻松自如了。在设计展开过程中,前期为创意阶段。要利用相互启发的教学方法,通过大量的创意草图练习,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后优选设计方向。后期为正稿制作阶段。在这个阶段,要引导学生去发现与解决设计中所涉及的材料和加工工艺的条件限制,提高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在一体化教学进程中,要充分利用分数的杠杆作用,将成绩的考核与各个实践环节紧密结合,改变重设计正稿,不重设计开发过程的传统评分的办法。在正稿制作阶段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法,减轻学生作业的强度。

(二)科研与社会实践一体化。如何处理好教师的科研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一直是民办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难题。笔者认为,应该转变观念,把教师的社会实践活动纳入科研项目的技术服务范畴。鼓励师生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为社会提供有偿技术服务,以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有偿技术服务所得可以作为科研经费入校,作为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要改变艺术设计专业科研仅靠文章纸上谈兵的现状。学校要为艺术设计专业科研与社会实践的一体化创造条件,提供政策上的优惠。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通过成立研究所或企业实体的方式,在加强技术监督与统一管理的前提下,为教师的科研实践提供相应的法律和经济上的保护。

四、艺术设计特色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与学生培养

(一)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专业特色。所谓“双师型”教师,指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创新改革需要“双师型”的教师,以提高艺术设计专业的竞争力。教师是高校教育活动的主导,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所以教师素质和自身的特色是实施特色教育的关键因素。艺术设计专业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双师型”教师。

1.艺术设计在社会上有很大的需求,客户公司也普遍渴求人才。学校可以实行教产结合、多位一体,教师参与艺术设计职能学习和工作流程,在实践中通晓实际的设计业务流程和技术方法,积极主动参与社会的实践。

2.外派教师到实践单位学习进修,更新知识、强化技能,掌握实践环节,整合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能力,掌握所教学科的实践运用,包括计算机美术设计技巧、设计生产的流程、工艺技术操作的流程和预算成本编制。

3.鼓励成立各种工作室、公司实体,接触市场,参与竞争,获取实践的信息和经验。提升、拓展教学实践基地、工作室。较为有特点的是设立教学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与社会接轨的机会,也能为创新教学提供环境。

艺术专业范文8

一、过度教育的概念及过度教育带来的问题

(一)过度教育的概念

弗里曼(美国教育学家)1976年提出过度教育的概念,弗里曼观察到在20世纪70—80年代美国大学毕业生和专科毕业生的收入差距急剧缩小,其中,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学生在低于自身学历水平的工作岗位上进行工作,教育学家弗里曼将这种现象称“过度教育”现象。

(二)过度教育带来的问题

“过度教育”现象在中国呈现的主要问题表现,为现阶段大学生毕业就失业的现象。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相关部门为了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及缓解就业压力等层面的考虑提出实行高校扩招计划,自此中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模式开始向大众化教育模式过度和转变,中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张,高校毕业生人数由紧缺到过剩只用了20年不到,增长率远远超过国民GDP的增长速度,导致社会无法合理给与相应的工作岗位,直接导致高级人才的资源浪费,间接带来社会不安定和谐的因数。

二、当前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过度教育存在的危害与问题

(一)艺术专业大学生认识学习、主动学习,灵活学习能力差的问题

艺术专业学生高中期间,为应付专业考试,天天模式化的高强度训练。虽然看似试卷分值提高很快,实是机器化的死记硬背,真正认识与理解并不太多。再加上为了高考而考试的选择性的偏科,以及为成绩而成绩的学习目的,与成绩及加分无关的就直接放弃,结果就造成认识和学习知识的目的有较大的问题,直接导致进入大学学习中,在没有老师严格监督下就不知道怎么去学习也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

(二)艺术专业大学生知识面狭窄的危害

对于艺术专业方向的学生,认识学习能力、主动学习能力,灵活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学习思维能力,如果艺术专业方向的学生在学习思维能力上无法自主创新,他所设计出来的作品也将永远只是模仿别人的思维方式,直接导致危害到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间接导致艺术创新落后于同时间别的国家的同龄人。

(三)对专业认识度模糊,学习兴趣进取精神不高的危害

高中的学习期间,过度的应对学习和忙于高考,对大学的各个专业优缺点缺乏相应的了解与认知度。当进入大学课程后便会出现相应的两种情况:其一是选对了相对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专业,学习热情度比较高;其二是在进入专业学习过程中,发现选择的专业与当初的想法有比较大的出入,学习热情及兴趣骤降,其中第二种情况所占居多。

(四)不同区域不同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导致的管理问题

今天的高等院校,大到相同专业小到同班同学,整体的综合素质都会出现参差不齐现象。相关现象产生最大原因是学生生源的差异。相同一所大学的相同专业的学生均来自全国各地区域,有教育发达地区和教育欠发达地区的差别,因此,相同一所大校录取的相同专业的学生虽然成绩相差不会太大,但是,综合素质及学习能力却有明显的差异。而同一个专业的学生整体素质如果出现较大的差别,会直接导致给相关任课教师在教学管理中带来相当的难度,与此同时,也会很大的影响教学进度与教学效果。

(五)学生自理能力差,身体综合素质不高的危害与问题

当今,我国大多数家长认为“考试成绩好,前途肯定好”,重心点只关注孩子的成绩好坏。为了尽可能让孩子有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大多数家长包揽了一切事务。其结果直接导致学生自理能力较差,综合素质成绩很难达到同一时期国外相关国家的整体标准。在新时代新社会环境中大学生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也需要综合的品质及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里素质。在最近十年来,全国各地高校屡见学生一步步将自己的道路越走越窄,最后导致悲剧的发生。因此,提高我国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十分迫切的需求,也是和谐社会的基石。

三、艺术专业方向教育衔接的问题与意义

(一)“知识衔接断层”初高中、大学教育衔接不强的问题

全国各地艺术专业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上,存在“知识衔接断层”走倾向。大学教育、初高中教育都拥有自有相关体系,不同时间段的教育部门都以各自为中心,因此,就造成初高中、大学教育分别在目标、目的等方面有各自的要求。在不同的教育阶段,部分科目及内容存在反复和知识脱节的现象。初高中艺术设专业考试、与大学基础课程理解能力及学习目的跨越过大,造成后阶段学习衔接的困难,也没有为未来大学的生活学习和接受新知识做好相应的准备。

(二)应试教育、模板教育是各个初高中教育的主要问题

就我国初高中教学管理而言,升学率及录取率,是大部分初高中的最主要的指标,也是衡量初高中好坏的唯一标准,为此,导致综合素质等课程被占用的现象。对于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及主动学习能力培养,也几乎没有,直接导致初高中学生高分数,低能力。

(三)教育资源衔接断层的问题

农村与城市,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衔接断层,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的教育资源衔接断层,导致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合理,农村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学生受教育的资源较少,长此以往,本地教育培养能力较弱,外来人才有不好引进,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拉开差距,间接带来社会不安定的因数。

(四)培养综合全面发展的艺术人才的意义

现今我国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由大到强的转变,以后,也会需要大量的、综合型的优秀通用人才。因此我们不能片面地认为,只有分数达到优异,才能成为好的人才。相对而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因此,对待每个不同的学生,应该妥善处理阶段性与系统性之间的关系。

四、大学教育中艺术专业基础教育衔接的目标

(一)定位培养理念

核心理念是以培养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从新定义现阶段大学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培养当代大学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及岗位胜任力转变。为此,在现今的大学课程体系中,学生知识结构方面要具有前瞻性和各科学科交叉性。

(二)基础教育模式的从新理解与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