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外活动范例

英语课外活动

英语课外活动范文1

(一)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与拓展,可以解决课堂教学时间不充足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多亲身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有更多运用英语来进行交流与交际的实践机会。学生在丰富的课外活动中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闻,同时可以让学生将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将学生带入一个宽广的学习与运用平台,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亲身去体会,去感受,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更加利于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化地成长

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不同的优势与特长。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可以让学生尽情地展现自我,让教师可以更加全面而客观地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优势与特长,这样更加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能够让教师兼顾学生智力、能力及个性心理特征的差异,制订个性化教学方案,以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化地成长与发展。

(三)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课外活动一般以学生群体活动为主,让这些独生子女有了更多与同学进行接触与了解的机会,通过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来共同完成活动,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团结的力量,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达到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与协作能力的目的。学生在互助活动中感受着英语学习的乐趣,体会着合作的乐趣,这样更加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开展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

小学生活泼好动,难以长时间将思维集中于某一个事物上,因此在课外活动的开展中同样要避免单一化,而是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段与不同的教学内容来设计多样的课外活动,这样才能不断满足学生的需求,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主体性与主动性。

(一)英语兴趣小组

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来组成不同的兴趣小组,如演唱组、朗诵组、表演组等。各小组设组长一名,主要负责本兴趣小组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同时各小组成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鼓励学生多参加其他兴趣小组,这样更能促进学生形成多种兴趣、多种爱好,更加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如爱好唱歌的学生可以参加歌唱组,学唱更多的经典英文歌曲,在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带来身心上的愉悦,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其他兴趣小组,以促进学生多种智能结构的发展,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英语竞赛活动

小学生有着较强的好胜心与荣誉感,为此我们可以开展一些竞赛活动,以满足学生的好胜心,激发学生的荣誉感。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学生为了在竞赛中取得成功,会在活动前进行积极的准备活动,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开展书写比赛,看哪个学生的英语书写最规范;识记单词比赛,看哪个学生所掌握的单词既牢固又丰富;朗读竞赛,看哪个学生的朗读最有水平等等。当然教师不仅要评出最优胜者,同时还要设立进步奖,这样才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激励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三)角色表演类活动

小学生有着极强的表演与模仿天赋,为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舞台剧,来让学生进行表演。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在表演中学习,在表演中提升。如选取经典影视剧片断,让学生为不同的角色配音;或是选取对话片断来进行表演,抑或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创作成剧本来进行表演。这样的活动更具趣味性与交际性,更能激起学生学习英语与运用英语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实现语言知识的不断内化。

(四)办英语手抄报

这样的活动更具综合性,所涉及内容广泛,更加利于学生英语知识的丰富与增长。手抄报可以设计不同的栏目,如PoemandFolkRhymes(诗歌),Knowledge(百科知识)等。这是学生学习的新天地,同时也是展现学生个性的舞台。学生可以就此展现自己的个性与特长,了解西方国家关于政治、文化与风俗等,利于学生英语知识视野的开阔,可以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与世界联系起来,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富有个性化地发展以及英语水平的整体提高。

(五)举办英语晚会

这是一个集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文体活动,可以在节假日与周末举办。活动内容有唱歌、小品、演奏、猜谜等。所涉及内容广泛,能够给予学生最大的展现自我的机会与平台,促进学生展开相互交流。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享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愉悦学生身心,又能促进学生用英语来展开交流与互动,更加利于学生素养与能力的整体提高。

三、结语

英语课外活动范文2

杜威活动课程理论突出兴趣,重视经验,强调探索。杜威指出“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和象征。我相信,兴趣显示着最初出现的能力。因此,经常而细心地观察儿童的兴趣,对于教育者是最重要的。”因此,教师设计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兴趣和动机,通过一系列由学生组织的活动,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探究能力,发展兴趣爱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健康人格。加德纳认为,“每一个人都是具有多种能力组合的个体,而不是只拥有单一的、用纸和笔可以测出的解答问题能力的个体。”“一个人可能在任何一种智能上都没有特殊的天赋,但如果所拥有的各种智能和技艺被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说不定他或她在担任某一个角色时会很出色。”学生特点各异,教师有意识地开展课内外活动,将会发现学生其它方面的英语学习优势,甚至能培养出不同人才,如英语演讲家、英语歌手、英语编剧、英语表演者等,让有不同才能的学生在英语这块学习园地尽展所长。

2基于课内外活动的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实践路径

2.1课内活动与高中英语教学

课堂是集中教学,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重要场合。纯粹的知识传授很容易使学生生厌,失去学习兴趣。笔者利用课前几分钟,以学生兴趣为前提,有效设计课内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2.1.1课前英语演讲

演讲的主题可与单元话题有关,亦可涉及时尚话题(明星轶事、流行歌曲、新书、影片介绍等),演讲者还可分享励志美文或介绍自己的特殊经历。演讲者事先查阅资料、整合资料并理解记忆。笔者通过实践得知:英语课前演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自信心、口语表达能力,扩大知识面,还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真正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英语的机会。

2.1.2学唱英语歌

曾有研究表明: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思考更积极,感知更敏锐,记忆更稳固。从心理学上理解,唱歌是以听觉感知为主的形象记忆,而歌词和旋律又可激发人的情绪记忆。因此音乐对语言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笔者利用这一理论尝试着让学生边学唱英语歌,边累积词汇量。学生下载歌曲和歌词,将歌词制作成幻灯片,每首歌在高频词汇处设8~10空。每周一歌,前三天学生反复听、跟唱,第四天公布答案,核对计分,纳入小组考核。很多学生得益于这个活动,英语学习兴趣日益浓厚。2013年的英语月,学生们虽然处于紧张的高三复习,但对英语月的热情丝毫未减。笔者建议学生选曲《Roar》,学生们在舞台上尽情歌唱,洒脱舞蹈,正好消除他们因繁重学习压力带来的烦恼,歌词传递给观众无限正能量,还能自我激励。能在离开中学最后时刻展现自我,赢得极高评价,这无疑会提高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让学生自主选歌学歌,也能提升他们的欣赏水准以及语言能力。

2.2课外活动与高中英语教学

课外活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给学生提供展示特长的机会,使他们在被肯定的学习环境中激发潜在的英语学习动机,在语言实践中提高语用能力,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2.1Project展示

《牛津高中英语》的project教学环节,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小组成员间分工合作。笔者在高一每一单元都让学生进行Project展示。在成果展示前,给学生一个星期的准备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紧张激动又积极,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在完成Project的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学习风格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在分工时,小组成员根据其自身水平认领任务,这样既尊重了学生个性和差异,又使每个学生都有创造发展的空间,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以发挥,并获得成就感。在整个过程中强调分工合作,既要让每个学生有事做,能有各自的闪光点,又要培养团队协调合作能力。学生们的表现欲、求知欲以及上进心在展示时刻表现得淋漓尽致。接到课题后,小组成员坐到一起讨论展示的形式、展示的内容以及各自的任务和职责等,接着他们就会通过各种途径查找信息,如上网、到图书馆、请教老师或专家等。如果是要做调查的话,他们会制作问卷,进行实地调查,收集问卷,统计分析问卷结果并给出可行的建议等。学生分工合作的过程,让他们成了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参与语言实践,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学间互相借鉴、启发,形成主体交互的思维网络。合作的过程让他们懂得关注他人,学会尊重与谦让,悦纳他人。因而,小组分工合作的成败也决定着该课题成果的成败。

2.2.2英语短剧表演

英语短剧表演是学生的必修课。表演前需要学生仔细研读剧本,品味人物的台词,领会角色的内心世界,悟出该用何种语音语调传情达意。学生通过研读理解剧本体验情感,通过表演表达情感、体验生活。因此英语短剧表演能够提升学生的作品理解与表达能力。笔者要求学生精心准备,认真排练。既有必演剧目(课文内容),也有自选节目。表演完后,评出最佳男女演员、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道具等,此活动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小组间暗中较劲,充分准备,力争做到最好。学生们的热情、智慧和幽默会在这些活动中展露无遗,此活动能增强班级凝聚力,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融洽同学之间的感情,学会合作互助。

2.2.3英语月

笔者所在学校每年12月为“英语月”,活动旨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让英语学习由课内延伸拓展到课外。为学生创设和提供“用英语”的舞台,完全符合《新课标》理念并能贯彻《牛津高中英语》的编排思想。每年“英语月”,活动主题和形式都有变化。现已成功举办五届,有英语歌唱大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才艺秀等。不论是哪种形式,学生的表现欲和集体荣誉感都很强烈。

3教学效果

基于课内外活动对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有助于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积累和提升,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笔者发现中学阶段热衷于参加英语课内外活动的学生不仅在英语能力竞赛、PETS、高考等考试中成绩优秀,而且自信大方,进入大学、走入社会后各方面发展都很好。因为中学开展的各种活动锻炼了他们良好的综合素质,形成了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养成了主动思维、大胆实践的语言学习习惯,为学生终身英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其次,很多课内外活动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无论是个人还是小组活动,学生都为能站上舞台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成功时他们有成就感,受挫时他们会流泪反思。所以,无论活动的成败,都会对学生有一种无形的潜在的教育作用,对活动参与者有自我教育和对观众会有外部感化作用。在刚刚结束英语月才艺秀展示活动后,很多学生在周记里描述了对上台表演的同学的胆识与才艺的羡慕,遗憾自己胆子太小,水平不如人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下一次上舞台的机会。参与者也在心里反思自己的表现,盘算着下次活动自己该如何做得更加完美如意。只要能总结反思,我们的活动就会越办越好,对于教学效果的作用就会越好。最后,教学相长,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开展课内外活动,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在设计、指导开展高中英语课内外活动时,势必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信心,最大限度地发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教师的活动驾驭能力、教学艺术、教学能力都会日益成熟、进步。师生双边活动融洽,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佳境界。我们学校一批年轻老师热心科研教改,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内外活动时,肯花时间,愿花心思,所以在专业发展路上日益成熟。

4结语

英语课外活动范文3

研究领域

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性质特点等问题学界还存在不同的看法,但对这一学科研究领域所涵括的基本内容的认同是趋于一致的。围绕着“教什么”、“如何教”、“怎样学”这样一些基本问题,与对外汉语教学有关的科研涵括了语言本体、教学法、语言习得、文学文化、教材分析与编写等不同领域。这些实际上相互联系的内容在学科发展建设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如何,对外汉语教学界是有不同看法的。杨庆华(1997)就曾提出对外汉语教学“主体研究”和“本体研究”的观点。[2][p.3]那么对外汉语教师在实际的科研活动中整体的关注点、侧重点在哪里呢?在接受此项调查的2298位教师中,研究范围包括教学法的最多,为1244人,占54.1%;其次为语言本体,为1086人,占46.5%;以下依次为文学文化979人,占42.6%;语言习得904人,占39.3%;教材编写与分析406人,占17.7%;其他领域120人,占5.2%。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的各相关领域内,属于“教什么”的语言本体、文学文化研究,属于“如何教”的教学法研究,以及属于“怎样学”的语言习得研究都受到了专职教师的重视。其中教学法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超过半数的教师都把教学法纳入了自己的研究领域,这也体现了本学科与教学实践关系密切的特点。教材分析与编写属于综合以上各方面的应用性研究,也成了当前的一个热点,这应当是与当前汉语国际推广的大形势密切相关的。

研究成果

为了解对外汉语专职教师在相关领域内的科研成果情况,我们统计了教师在2007年到2009年3年间发表学术论文、主编或撰写学术著作、主编或独立编写教材以及主持科研课题的情况。统计发现:总计1929名接受此项调查的教师最近3年平均4.05篇,最少的为0篇,最多的为30篇。在主编或撰写学术著作方面,总计952名接受此项调查的教师最近3年内平均主编或撰写学术著作0.56部,最少的为0部,最多的为6部。在主编或独立编写教材方面,总计914名接受此项调查的教师最近3年内平均主编或独立编写教材0.43部,最少的为0部,最多的为7部。在主持课题方面,总计1225名接受此项调查的教师最近3年内平均主持课题1.24个,最少的为0个,最多的为12个。在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方面,总计934名接受此项调查的教师最近3年内平均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0.59个,最少的为0个,最多的为10个。从数量上看,科研成果是可观的,但教师个体间差异较大。从教师职称、年龄、所属高校类别等方面看,教师群体间也存在差异。下面以教师的情况为例:不同职称教师在方面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F=112.43,p<.001),且正高职称教师均值(M=7.13)最高,平均7.13篇,最多30篇;初级职称教师均值(M=2.07)最低,平均数2.07篇。最多12篇;均值有随职称升高而升高的趋势,显示职称越高的数量越多。不同年龄组教师在方面也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F=33.42,p<.001),1960—1969年出生的教师均值(M=5.18)最高,平均5.18篇;1980—1989年出生的教师均值(M=2.55)最低,平均2.55篇。不同类别高校教师在方面,985高校、211高校和非211高校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F=11.07,p<.001),3类高校教师人均数量由高到低排列是:非211高校(M=4.24)、211高校(M=3.66)、985高校(M=3.22)。教育部属、省属和其他部属院校教师之间也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F=5.03,p<.01),3类高校教师人均数量由高到低排列是:省属(M=4.14)、教育部属(M=3.61)、其他部属(M=2.81)。综合以上数据和分析可以看出:在科研成果方面,虽然从整体数量上看对外汉语专职教师的科研成果不少,但教师个体和群体间差异较大。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减少这种差异,促进教师在科研上共同发展提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专职教师对科研活动的兴趣和关注度

兴趣和关注度体现了教师对科研的态度,并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密切相关。对外汉语专职教师对科研的兴趣和关注度如何呢?

(一)专职教师对科研的关注度在所有接受调查的教师中,大多数教师经常关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只有极少部分教师不太关注。在总计2318名接受此项调查的教师中,1397人表示经常关注外汉语教学方面最新研究动态,占总数的60.3%;表示关注情况一般的为830人,占35.8%;表示很少或从不关注的分别为89人、2人,占3.9%和0.1%。不同年龄、职称、院校类别的教师群体间对科研动态的关注度存在差异,但差异不大。在不关注最新研究动态的原因方面,专职教师主要是出于客观方面的原因。在总共1250名接受此项调查的教师中,分别有45.6%和44.1%的教师认为“没有时间”和“最新研究动态不易获得”是他们不关注科研动态的原因。另有16.5%和11.8%教师把原因归为“没有太多有价值的科研成果”以及“不太需要”。

(二)专职教师对科研的兴趣调查表明,在所有接受调查的教师中,对科研很有兴趣或较有兴趣的教师占大多数。在总计2303名接受调查的教师中,分别有879和1012人表示很有兴趣和较有兴趣,分别占总数的38.2%和43.9%。表示“一般”的为360人,占15.6%;表示不太有兴趣或没有兴趣的分别为47人和5人,占3.9%和0.1%。在整个专职教师群体中,不同职称教师对科研的兴趣存在差异。以“对科研很有兴趣”的教师比例为例,正高职称教师最高,为60.8%;副高职称教师次之,为42.8%;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教师人数比例则相对较低。

(三)科研兴趣、关注度越与科研成果的相关性教师的科研兴趣和关注度与其科研成果是否存在相关性呢,我们以教师的数量为例进行了分析。统计发现对最新研究动态关注程度不同的教师在数量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F=6.84,p<.001)。如果剔除样本数量过少的对科研动态“从不关注”的教师,经常关注的教师人均数最多(M=4.29);很少关注的教师人均数量最少(M=3.32);均值有随关注度的降低而下降的趋势,显示越关注科研动态的教师的数量越多。教师的数量与其科研兴趣是否存在关联呢?统计发现对科研兴趣不同的教师在数量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F=25.41,p<.001)。如果剔除样本数量过少的对科研“没有兴趣”的教师,对科研很有兴趣的教师均值(M=4.95)最高,平均4.95篇;对科研不太有兴趣的教师均值(M=1.83)最低,平均1.83篇;均值有随兴趣度的降低而下降的趋势,显示对科研兴趣度越高的教师数量越多。综合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对外汉语专职教师普遍有兴趣从事科研活动,并对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最新科研动态保持关注。不同类别高校、不同年龄、职称、专业背景的教师都普遍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较为关注。客观因素对教师关注对外汉语教学最新动态的影响最大。科研以外的工作或生活压力较大导致没有时间,以及获取科研信息渠道不畅通是影响教师关注科研动态的主要负面因素。也有部分教师在主观方面对对外汉语学科研究成果的价值及实用性不认可,因而不关注最新科研成果。研究表明,教师的科研兴趣和关注度与其科研成果是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的。#p#分页标题#e#

科研压力

科研压力大的现象在目前中国高校中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对外汉语专职教师的所面对的科研压力情况如何呢。在总共2293名接受此项调查的教师中,有1613人认为工作中最大的压力来自于科研,占70.3%;46%的教师认为压力来自于职称晋升,占第二位;17.6%的教师认为压力来自于教学,占第三位;分别有8.5%和4.6%教师认为压力来自于考核和指导学生,比例上居于最后两位。由此可见对外汉语专职教师科研压力普遍较大。在教师科研压力产生的主要原因里,居于前三位的原因是难、科研项目与课题申请难、科研时间不够。调查中分别有50.9%、47.9%和47.3%的教师选择了这三项;居于末位的原因则是“科研成果不被认可”,只有1.6%的教师选择了此项;选择“无压力”的教师占2.5%,比例不大。对不同类型高校教师的调查分析显示:985高校、211高校和非211高校都是把科研压力归因于难、科研项目与课题申请难、科研时间不够三项的教师比例最多,但位序稍有不同。985高校选择“科研时间不够”的教师最多,占61.2%;其次为“难”和“科研项目与课题申请难”,分别占55.6%和45%。211高校则是选择“难”的教师最多,占49.7%;其次为“科研时间不够”和“科研项目与课题申请难”,分别占49.1%和38.8%。非211高校教师选择最多的三项依次是“科研项目与课题申请难”、“难”和“科研时间不够”,分别占50.3%、50.2%、44%。从教育部属、省属、其他部属3类高校看,也是把科研压力归因于难、科研项目与课题申请难、科研时间不够三项的教师比例最多,但各类高校间位序稍有不同。教育部属高校选择“科研时间不够”的教师最多,占59.8%;其次为“难”和“科研项目与课题申请难”,分别占55.9%和41.5%。省属高校则是选择“难”的教师最多,占49.7%;其次为“科研项目与课题申请难”和“科研时间不够”,分别占49.6%和44%。其他部属高校教师选择最多的三项依次是“科研时间不够”、“难”和“科研项目与课题申请难”,分别占48.9%、46.8.2%、44.7%。值得注意的是其他部属高校选择“无合适的科研团队”一项教师的比例相对其他类型院校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占31.9%。

英语课外活动范文4

关键词:英语口语;学习兴趣;情境;课外活动;交际能力

英语是一门国际通用语言,英语沟通离不开口语。但是从多年的教育观察来看,英语多数还停留在书面教学的阶段,学生的口语能力很差。有的学生虽然英语成绩优异,但是口语交际能力却很差。英语最终的教学目的就是沟通与应用。所以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也是英语教学中一项很重要的任务,下面笔者就这一话题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与体会。

一、更新教学观念,重视口语教学

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我国中考体制的影响,初中英语教学一直都把词汇和语法知识作为教学的重点,却严重忽略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基本不会说、不敢说、不想说。其原因是学校和教师不重视英语口语交际教学,当然教师自身在英语口语交际方面的学习和研究缺乏投入,甚至害怕加强口语交际训练会影响英语文化考试成绩。而实际上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所以我们教师首先应正确认识、统一思想,明确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为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初中英语教学,全面提升初中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观念,着力于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积极探索训练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常抓不懈地对学生进行跟踪训练,努力使初中生在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上有质的突破。

二、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努力为初中生创造丰富的语言情境,以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位初中生都融入到英语学习的氛围中,鼓励并创造条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机会开口去说。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英语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的最主要的场所,所以英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用英语组织好课堂教学,让学生置身英语语境去感悟。其次,新授课英语教师应积极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中,要经常开展各种简短的口语交际活动,问题设置要有层次、有梯度,努力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比如:在“问路”教学中,我把教室布置成美丽的湖滨城市城市———洪泽,在不同的位置标出我们熟悉的不同名称,让学生置身于生活情景中,然后自选喜爱的角色,模拟问路和指路过程,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再如:8A第七课Sample(A)可让一位学生扮演Doctor,另一位学生扮演Helen,也可让学生根据课文自编对话。此外,我们还可以创设借书、买东西等生活情景,把教室变成图书馆、超级市场、邮局、饭店、公园、工厂、农场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但为学生创设了熟悉的生活化情景,也有了丰富而详实的谈话内容,切身体会英语口语交际的实用性,从而唤起他们说英语的欲望。另外,复习课应采用多媒体等视听设备,多渠道地提高学生兴趣。教师应利用多媒体等设备巧妙地把所需复习的短语、句型等用情节把他们串起来,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想说、爱说。这样一来既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又激发了他们复习课文的兴趣。这样,复习课就不再是单纯的习题课,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感官设备,创设真实有趣、生活化的语言情境,激活英语课堂气氛,增加语言信息量,让学生在实践中复习、运用,从而实现强化提升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三、开展课外活动,促进能力提高

英语课外活动范文5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外实践;通识教育

1引言

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要,在英语教学中必须注重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培养学生文化感知力和提升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课外实践作为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课外实践如何跟进,如何很好地与课堂教学接轨,并体现出课外实践的特色与发挥应有的功能,就显得特别重要。

2大学英语课外实践教学存在问题及创新课外实践体系探索

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实践可以为学生提供课堂以外的丰富学习手段和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将学生至于语言实践中心的位置,学生可以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全方位体验英语、感受英美文化。然而,调查发现,高校在进行大学英语课外实践体系建设和活动设计时还存在诸多亟待改革或解决的问题。1)实践体系不完善,活动形式单一。有高校领导认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是课堂上的任务,课外实践属于学生兴趣使然的自发行为,没必要进行成体系的规划和有组织的活动,导致大学英语课外实践沦为了学生课外活动的一种可有可无的形式。2)只注重语言能力的提升,忽视通识能力的培养。由于活动设计者对课外实践功能认识角度的差异,很多活动设计者或活动组织者认为大学英语课外实践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语言能力,促进交际能力的发展,而对语言承载的内容和可以通过内容学习过程使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忽视,对学生可以通过语言完成活动过程提升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也没有引起重视,课外实践成了语言训练的另外一种方式,而不是思维训练和“人”的培养手段。3)缺乏有效的课外实践评价手段,难以吸引学生积极性。有效的评价手段是引起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的前提。然而,由于课外实践活动规模较大、参与人数较多,如果没有有效的评价手段和评价模式体系,教师很难对每一个参与的同学进行有效的过程性形成性评价,导致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不能很满足学生预期的期望,学生在活动中很难找到成就感。大学英语课外实践教学是学生通过参与相关课外活动,利用相关学习资料,在与老师和他人进行交流、讨论和相互帮助下获得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的过程。这符合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学生主体性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实践课程的要求。此外,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也是学生自我实现的过程,这符合“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实践课程的要求。由此可见,要解决高校课外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应以合适的理论为指导,构建理论指导下的课外实践模式和评价体系,使课外实践跟进课堂教学,发挥应有的育人功能。

3大学英语课外实践创新教学模式分析

课外实践是教师依据教学理论和学生学习需求开展的有组织、多形式的实践教育活动,旨在以活动形式配合课堂教学,完善学生语言知识与文化体系,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大学英语课外实践活动与学生自发组织的课外活动有所不同,它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一部分,是高校英语教学资源整合的手段和提升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方式,符合高校学生英语学习客观规律的要求,是大学英语教学育人的一种有效途径。总体而言,大学英语课外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1)语言技能与通识能力配合发展原则;2)有组织、多形式原则;3)满足不同需求与个性化发展原则;4)以学生实践为中心的原则;5)配合课堂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原则。具体来说,要解决上述问题,满足学生需求,实现学生通过课外实践对知识形成深刻理解并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大学英语课外实践体系可从以下方面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课堂以外的丰富学习手段和内容,可有效提升英语学习空间和展示舞台,对学生完善自身知识和文化体系,提升基于大学英语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大学英语课外实践中,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实践活动,老师则可以根据活动方案对学生的每一步实践学习进行监控和指导,通过记录学生实践的每一步完成情况,以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实践效果进行评估,对优秀的实践成果进行展示,提升学生参与和学习的热情。同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有效指导,解决问题并鼓励进一步实践,从而使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都能同时实践活动获得能力的提升,满足社会和自身发展需求。

4评析与启示

《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认为通识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有效的思考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做出恰当判断的能力及辨别价值的能力,旨在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识教育白皮书》指出通识课程旨在使学生深刻理解人类文明,尤其是中国文明,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承者。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卓越的文本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写作能力,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多学科视角、交叉学科思维、国际化视野和批判思维能力,使学生具备现代公民意识和素养,建设性地参与公民社会。学生通过通识教育课程学习可以更清楚的认识并将自己视为人文、观念和价值传统的产物可以对其言行的伦理角度进行理解,从而为批判性地和建设性地应对社会变革和进行公民参与做好准备。同时,《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是大学英语人文性教学性质的具体体现。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学是通识教育性质的。学习英语有助于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培养国际意识,提高人文素养。大学英语课外实践是大学英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讲,大学英语课外实践的属性也应该是通识教育性质的。在课外实践中,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课外活动,完善自身知识和文化体系,促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大学英语教师设计课外实践活动时,不但要使学生通过使用语言在完成活动的过程提升文本阅读能力、书面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要培养学会利用英语学习和交流先进的科学技术或专业信息,使学生具备多学科视角、交叉学科思维、国际化视野和批判思维能力,从而增进对人类文明及不同社会文化的理解,提升文化思辨能力及判断价值能力。实践证明,多维度、多层次的第二课堂活动可以:1)为学生提供丰富真实的学习资源;2)为学生创建浓厚的外语学习氛围;3)为学生拓展英语学习方式,实现学习资源共享、信息互动、学习多元;4)激发学生参与外语学习的实践与对外语学习的信心;5)提升学生文化感知与文化批判意识;6)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7)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终生学习能力。有意义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体现,这同时表明大学英语课外实践教学是通识教育性质的,大学英语课外实践的开展是大学英语践行通识教育的有效方式,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5结束语

大学英语课外实践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空间的延伸,是学生进行英语输出训练的有效方式。开展基于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大学英语课外实践活动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料和拓展多渠道的英语学习方式,并可以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实现,是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时可以实现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和多元学习。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还可以塑造和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还可以激发和提高学生深度参与英语学习的兴趣、意识和能力,为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通过英语课外实践在实现语言能力提升的同时达成通识教育目标要求,体现大学英语课外实践教学通识教育属性。

参考文献:

[1]哈佛委员会著,李曼丽译.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M].教育部最新版,2017

[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委员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识教育白皮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4]丁福聚,何敏.通识教育背景下BCL理论在大学英语中的研究与实践[J].校园英语,2018(11).

[5]邓琪.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实践[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英语课外活动范文6

在设疑启智中营造创新教学氛围是教学模式创新的首要内容。英语课堂的教学包含多层步骤,只有按照一定的信息结构,层层递进,才可以使学生一步步深入探究英语的学习技巧,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或者某些语言材料设计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思考题,使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分析得到相应的答案,通过学生间的互相交流、讨论、辩论使问题得到升华,加强学生求异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灵活性较强的问题,使学生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发挥自身的创造力,以此调动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训练其独特的思维能力。只有当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他们才会愿意参与到互动讨论环节,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所以,教师为了营造创新教学的氛围,应该多多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注意自身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也需要加以注意。

(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过程

为了可以使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观察、思考问题,教师需要多多鼓励和引导学生突破自身的思维定势,对于质疑的问题敢于“sayno”,提高自身求异的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当组织者的角色,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敢于将自己的思考过程与同学分享。教师对于大胆地提出问题以及勇于发表意见的学生应该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在问题分析的过程中加强自身理解语言内涵能力,勇于说出自己的见解。学生通过热烈的讨论,对于英语知识的理解以及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发展学生的个性

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发展个性的基础。师生之间建立亲密融洽的关系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发展自身的创造力。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要只以成绩论高低,对于学生的闪光点要善于挖掘,及时鼓励学生,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风趣的课堂语言,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自由宽松的课堂上可以理解语言、掌握语言、运用语言,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

(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语言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语言,使学生掌握归纳语言学习的规律,使课堂教学得到高效的完成。例如,在语法结构的教学中,“therebe”和“have/has”的用法有一定的难度,初中学生对于汉语中均表示“有”的两个结构不能清晰地辨别理解。为了成功地解决这个问题,加深学生的记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收集含有“therebe”和“have/has”结构的例句,自行归纳总结,通过自主学习的过程发现“have/has”表示“拥有”的意思,而“therebe”则表示“在……有……”的含义。教师不断地创造机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语言规律。

(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运用创新型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利用多媒体授课已经成为现代课堂必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利用其直观性的特点,使图像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有趣的音频资料拓展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在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时候,教师也可以把自己的创造力融入其中,通过自己的理解,启发学生思考,为学生的创新学习添加思维引导。

三、在英语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不仅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在英语课外活动中也需要抓住时机提高。英语课外活动是帮助学生灵活、自由地运用课堂知识进行英语交流的一种教学形式,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教师可以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为依据开展适宜学生个性发展的活动,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同学生一起布置英语活动室,设计学生喜爱的“EnglishCorner”。英语角内添加HouseholdCorner(生活功能区),ReadingCorner(阅览功能区)和Audio-videoCorner(视听功能区)三个区域供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学生可以在这里自编自演英语小品、制作个性的英语报纸、设计英文的个人主页等,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可以在不断运用英语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运用能力,达到英语创造的目的。

四、结束语

英语课外活动范文7

由于隐形课程内容较为广泛,且形式多样,可能会涉及到学校正式课堂外的一切教育活动的形式,甚至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因此,会对学生的家庭以及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此种影响是多元化的,通常会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显现出来。由于隐性课程属于文化的范畴,因此,其形式不会受到科目内容的限制。在开展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形成的教学氛围与讨论氛围等,都属于隐性课程的一种形式,隐性课程会随着各种学习状态产生变化,增强学习效果。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隐性课程的设计与利用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隐性课程的重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入隐性课程,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升教学质量。

(一)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

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外语教师应当按照教学的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外语课堂教育属于一种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师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学工具与教学手段来实施教学。例如,教科书、多媒体以及黑板等,使用这些工具与手段能够使教学的内容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此明确学生学习的要点,理解知识。此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使用图像、声音等形式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的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在课外活动中增加隐性课程

英语课外活动通常范围较广,形式多样,但却不能够轻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英语与其他课程不同,涉及的内容需要通过第二种语言来展示,因此,在开展课外活动时,教师可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意愿等进行编组,综合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小组活动能够通过表演以及阅读等方式进行,也可采用收看英语影视以及英语晚会等形式。使用这些方式能够消除学生在学习显性课程时的不自信,在不知不觉中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三)利用英语教材中的隐性课程

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关键,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英语教材除了学习辅助读物、教科书以及指导用书外,还可以包括计算机软件、图书资源以及录音光盘等。此外,教材中的隐性课程还包括了下列两方面,第一是文化意识,第二是思想道德。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英语教材在提供学习材料的同时,也能够向学生介绍外国的文化,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文化,培养跨文化意识与交际能力。因此,外语教师应当从教材入手,寻求文化信息,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极少,使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到西方文化,提升学习兴趣。

目前,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德育因素,能够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同时,还能够使学生通过感知与理解学习,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此外,还能够培养学生积极肯定的情感,充分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素质。

三、结语

英语课外活动范文8

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学生语言技能的重要内容,英语教学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升学生的交流和交际能力。为此,本文对英语口语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索研究,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

英语;口语教学;策略

通过日常教学发现,由于缺乏相应的语言环境和人文环境,尽管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言知识技能,但是要想让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交流和交际中,很多学生常常感到无从开口,甚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因此,要想发展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就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的口语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搭建良好的训练平台,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1.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良好自信心

1.1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即兴趣,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喜欢上英语口语课程。比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实物、身体语言、动作表情、简笔画、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感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并通过口语交际获得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树立学生自信心,提高纠错意识

有些学生很要面子,一旦在口语表达中出现错误,就是感到“losingface”(没面子),于是导致学生不愿意开口说英语。为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课堂实践活动,对于学生在口语表达中出现的错误不一定非得“逢错必纠”,更不能指责和批评,而是耐心指导和纠正,通过因势利导的方式让学生明白语言的精髓。不管学生的表现怎样,教师都要给予恰当合理的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说好英语口语的自信心。

2.培养英语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思维习惯,首先要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所谓“英语思维”指的是排除本族语言干扰,直接用英语进行思想、判断与表达的思维能力。用英语思维进行表述,可以使学生免受母语干扰,进而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习惯。当学生运用英语思维进行主动接受和输出信息后,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思维能力,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TeachinEng-lish”(用英语教);二是“ThinkinEnglish”(用英语思考)。由于我国学生缺乏相应的英语学习环境,所以有意识地使用英语教学,可以增加学生接受和输出的机会,从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作为英语教师,要坚持在语言情境中呈现英语句型,尽量避免母语的介入,让学生通过英语思维接受语言知识,逐渐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尽量采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用以前所学的英语来教学新知识,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此外,教师要充分借助身体语言、多媒体技术、简笔画等方式说明语言内容,帮助学生搭建英语和直接事物之间的桥梁,培养学生英语思维的持久性。所以,不管是课文的引入,还是背景的介绍,抑或是提问和练习,都可以用英语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反复的听说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思维习惯。

3.通过多彩课外活动,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英语课外活动,不但可以丰富我们的校园文化生活,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英语知识,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的表演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搭配,通过以强带弱的形式进行“Topicshow”,还可以编排会话、小品表演等活动,鼓励学生自编自导,通过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可以使学生通过竞赛和比赛,锻炼自身的听说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此外,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播放一些英文影片,让学生感受真实的英语氛围,还可以组建英语角、组织英语晚会、开展英文歌唱比赛、英语朗诵大会、英语短剧表演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从多方面训练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让学生从中获得快乐和成功,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范围,而是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加强英语和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总之,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最好的办法就是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引导学生经常接触英语、听说英语,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作者:张美玲 刘建美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十中学 淄博市张店区大张学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