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卫生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学生卫生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学生卫生管理

学生卫生管理范文1

【关键词】卫生管理专业;大学生;自我学习;成长;满意度;年级阶段

卫生事业管理人员的质量是卫生健康人才建设和更好地为保障国民健康提供有力支撑的关键[1]。党中央将“健康中国”作为国家战略,给卫生行业发展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同时也对制定并实施全新健康人才发展战略提出了迫切的要求[2]。《“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推进卫生管理人员专业化、职业化[3]。而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卫生管理人才教育与卫生事业发展有所脱节[4]。大学生自我学习与成长满意度也是国家对高校评估的内容之一[5]。因此,本研究在健康中国背景下,以首都医科大学为例,对卫生管理专业大学生自我学习与成长满意度进行研究,以学生为中心、以数据为依据,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了解学生对学习机会提供和资源投入的评价及其对取得成绩和发展状态的满意程度,总结医学管理人才成长规律,为构建卫生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1理论基础

美国学者B.J.Zimmerman从学习动机、学习时间、学习方法、学习的物质环境、学习行为表现、学习的社会性6个方面对自我学习进行了阐释。他认为,自我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学生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者能有效识别学校提供的资源和环境,并及时根据学习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做出调整[6]。大学生自我学习与成长满意度的定义可理解为:学生通过主动诊断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学习所需人际及物质资源,运用学习策略取得的学习成长效果与学习成长目标比较后形成的心理状态。本研究提取学生自我学习与成长中的感受为关键指标,调查卫生管理专业学生的自我学习与成长满意度,为医学管理人才成长和学校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2研究设计

本研究所用数据来源于首都医科大学某学院公共事业管理(卫生管理方向)专业2015—2018级本科学生,数据收集采用网络问卷的形式。调查问卷内容包括3个部分:1)一般信息:调查对象基本情况;2)学生对专业的认知;3)大学生自我学习与成长满意度的评价。调查问卷以范晓等人于2017年提出的《大学生自我学习与成长满意度初始量表》为框架进行设计,大学生自我学习与成长满意度量表主要包括了学习态度、学习环境与条件、学习成绩、发展状态4个维度[7]。要求调查对象根据实际情况对条目所述内容选择最符合实际情况的选项。选项分为完全不符合、不符合、基本符合、符合、非常符合5个级别,分别记1、2、3、4、5分。本次调查的调查对象为该学院公共事业管理(卫生管理方向)全体本科生,共计137人发放问卷;实际收回137份,其中有效问卷137份。大一41人,占29.93%;大二31人,占22.63%;大三30人,占21.90%;大四35人,占25.55%。年级分布较为均衡。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比较分析,能初步了解该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自我学习与成长的满意度。

3结果分析

3.1学习态度。3.1.1学习的主动性。该专业学生在学习的主动性A1-A9题平均值为3.47,9个题目中得分均值大于3的有8个,占全部题目的88.89%,说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情况良好。A6(我总是独立地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A7(我通常会主动参加课外活动)、A3(我总是能够坚持提前到教室准备听课)的均值较高;得分均值较低的为A2(我比较注重课前的预习)。该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A1-A9题得分的平均值,不存在组间显著差异,F=2.428,P=0.068。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边际平均值情况,发现四个年级的学习主动性存在波动性,呈现大一年级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强,大二年级有所下降,大三年级有所上升,大四年级又有所下降的趋势。3.1.2学习的求知欲。该专业学生在学习的求知欲A10-A13题的得分平均值为3.13,4个题目中均值大于3的有3个,占75.00%,说明学生学习的求知欲较强。其中A12(我经常自己查阅资料来判断和理解一个观点)平均分最高;A11(我经常对一些权威观点表示质疑)平均分较低。该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学习的求知欲A10-A13题得分的平均值,组间存在显著差异,F=3.367,P=0.021。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学习的求知欲边际平均值情况,发现四个年级总体呈现出大一年级学生学习的求知欲较强,大二年级明显下降,大三年级有所上升,大四年级进一步升高的趋势。另外,相较于其它年级,大二年级,学习的求知欲情况较为不足。A11(我经常对一些权威观点表示质疑)平均分最低,A10(我常常阅读与本专业有关的经典著作)、A13(我经常主动去听各类讲座)的均值分数低于3分。3.1.3学习的意志力。该专业学生在学习的意志力方面所涉及题目A14-A17得分平均值为3.07,4个题目中均值大于3的有2个,占50.00%,说明学生学习的意志力情况相对较好,但也有不足之处。其中A15(我总是努力克服困难完成课外作业)平均分最高;A16(我常常希望考试时获得一些投机)、A14(我常常因为一些社会活动影响学习)平均分较低。该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学习的意志力A14-A17题得分的平均值,组间存在显著差异,F=3.778,P=0.012。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学习的意志力边际平均值情况,发现四个年级呈现大一年级学生学习的意志力较强,大二年级稍有下降,大三年级有所上升且最高,大四年级保持在较高水平的趋势。另外,对于其它年级,大二年级A17(我经常对照学习目标检查学习进展)均分相对较低,且低于3分,说明大二年级学生学习计划性不足。

3.2学习环境与条件。该专业学生在学习环境与条件B1-B14题的平均值为3.49,14个题目均值均大于3,说明当前的学习环境与条件能够令学生满意。其中B3(我认为本专业任课教师教学质量多数令人满意)、B10(我对学生办公室的指导与服务感到满意)、B14(对学院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感到满意)平均分较高;B4(我认为目前本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能满足我毕业时的就业职业能力要求)平均分相对最低。该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学习环境与条件B1-B14题得分的平均值,组间差异极为显著,F=8.190,P<0.0001。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学习环境与条件满意度边际平均值情况,发现四个年级呈现出大一年级学生对学习环境与条件满意度较高,大二年级稍有下降,大三年级有所上升,大四年级又有所下降的趋势。另外,对于其它年级,大二年级学习环境与条件满意均分相对较低,B4(我认为目前本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能满足我毕业时的就业职业能力要求)分数最低。

3.3学习成绩。该专业学生在学习成绩C1-C7题的得分平均值为3.19,7个题目中均值大于3的题目有5个,占71.43%,说明学生学习成绩情况较好。其中得分较高的是C7(我满意自己参加的社团活动)和C6(我满意自己参加的文体活动);题目C4(我的外语水平符合预期目标)得分较低。该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学习成绩C1-C7题得分的平均值,组间存在显著差异,F=5.478,P=0.001。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对学习成绩满意度边际平均值情况,发现四个年级呈现出大一年级学生对学习成绩满意度较高,大二年级下降明显,大三年级明显上升,大四年级趋于平稳的趋势。另外,对于其它年级,大二年级对学习成绩满意均分相对较低,C4(我的外语水平符合预期目标)分数最低。

3.4发展状态。该专业学生在发展状态所涉及的题目D1-D15平均值为3.55,15个题目均值都大于3,说明学生发展状态较好。其中得分较高的为D11(我能够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竞争)、D9(我能够顺利协调各种人际关系)、D4(我总是能够从挫折中及时调整)、D5(我能够正确地撰写专业文稿)、D14(我对自己的就业竞争能力充满信心);D15(我总是能够找到与众不同的解决办法)平均分相对较低。该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发展状态D1-D15题得分的平均值,不存在显著差异,F=1.208,P=0.309。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对发展状态满意度边际平均值情况,发现大一、大三年级学生对发展状态满意度较高,相对于大一年级,大四年级对不同题目的满意度差别趋于明显的情况。

4对策建议

4.1关注中间年级与关注两端年级相结合。通过调查发现该专业从大一到大四呈现:一年级学生自我学习和成长满意度较高,二年级下降,三年级上升,四年级趋于平稳的趋势。相对于其它年级,大二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环境与条件、学习成绩、发展状态4个维度的平均分都相对较低。这种情况符合众多学者提出的“大二低谷”现象[8-9]。大一年级学生处于新的环境和学习要求适应阶段,学校和教师对一年级教育投入较多,学生自我成长满意度相对较高。大四年级学生面临着毕业和就业的压力,学校和教师也会投入相对较多的精力帮助大四学生顺利走好迈向社会的第一步。而大二年级的学生在熟悉学校和大学学习要求的基础上,对学习环境与条件产生了自己的想法,对学习成绩和个人发展状态形成诸多迷茫和不确定[10]。这一年级阶段的学生是非常需要学校和教师给予较多的引导的帮助的。

4.2学生自我成长体验与成长方法传授相结合。虽然总体来说该专业学生自我成长满意度总体情况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学习态度方面,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不注重课前的预习,认为大学课程不需要“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部分学生因社会活动占用过多精力,削弱了学习的意志力。自我成长是自我意识的觉醒,是通过自由自觉的活动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11]。在内在学习动机激发下,大学生应该能够识别学校提供的资源和环境,并及时根据学习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做出调整,但外部的教育对自我成长有重要的影响,大学生自我成长阶段也需要教师积极传授“自我成长的方法”,例如大学生应该如何学习,如何合理安排社会活动和学习等影响大学生自我成长的重要问题。高校教师尤其是辅导员,应该针对这些问题,以主题班会或课下交流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学生卫生管理范文2

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是5S管理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管理制度是运用科学的、标准的方法对企业生产现场的各生产要素,包括职工、生产设备、生产工具、生产材料、加工方法、环境卫生、信息等进行合理的、有效的规划和协调,使其处于效率高、能耗低、平衡、安全、文明的生产目的。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是企业对生产第一线的综合管理,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实施,很大程度上体现着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它也是企业对生产第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非常有效且直观的手段,它是以通过各种形式如标语、看板、图表、电子屏等把文件上的管理制度直观的表示出来,以便任何人都可以及时掌握生产管理现状和必要的信息,从而能够快速的对生产方法,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措施。即使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相互不了解,但经过眼睛的观察就可以准确地掌握企业现场运作的情况,判断工作中的异常情况,这就可以实现自主的管理目的,使企业管理系统运行效率更高,节省了大量不必要的指示、命令、查询等,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

2高职大学生学生宿舍卫生管理现状

2.1生活物品随意摆放

学生宿舍的物品杂乱无章,随手放置不整齐,椅子任意摆放。衣服随意搭在桌椅上,写字台上电脑、零食、书籍随意乱放,个人物品柜内衣物堆积在一起,长期不整理。杂物堆积宿舍一角,卫生间的洗漱用品乱扔,毛巾横七竖八。床底、阳台上鞋袜到处都是,鞋架脏乱,满是灰尘等等情况。

2.2生活垃圾随意乱扔

学生宿舍里垃圾袋经常堆积成灾,宿舍里打包的餐盒太多,导致垃圾桶里装不下散落在地上,地上饮料瓶、零食袋,烟头等应有尽有。为图省事,把垃圾桶放在身边堆满垃圾,吃过的零食袋扔在桌面上,把垃圾袋、餐盒随手往阳台外扔,严重的影响到其他人或公共卫生。

2.3不重视个人卫生习惯

很多学生没有养成对个人卫生及时清洁的习惯,部分男生换下的衣服不及时清洗,桌椅上、床上床下、卫生间里到处都是脏衣服,甚至有的学生好多天不洗澡。刷牙,洗脸随意敷衍,起床后被子不叠,或者干脆卷成一团,从不拿到阳台上晒一晒,穿过的鞋子、袜子到处都是,加上吃过的饭盒,方便面盒子散发的味道,导致房间里充斥着异味空气浑浊不堪。

2.4不重视宿舍卫生细节

很多宿舍各种死角的灰尘和污垢从不清理,墙面上各种印记、贴画,阳台玻璃上乱涂乱画。卫生间地面水渍、污渍明显,有时上完厕所不及时冲洗,导致卫生间异味较大,宿舍蚊帐颜色,悬挂位置不统一。违反宿舍安全规定使用大功率电器,使电路老化,容易产生安全隐患,整个房间显得脏乱差。

3如何将企业生产现场管理应用在学生宿舍卫生管理中

3.1建立团队,确定机制

在学生宿舍卫生管理中推行现场管理,与企业中推行现场管理是有所不同的,不适宜完全照搬,但两者共通之处在于都需要专门的团队以详尽的计划持续不断的推进。因此在高校中,建立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由教师指导为辅的工作团队,持续在宿舍管理中推进现场管理。

3.2制定计划,完善资料

制定实施企业生产现场管理应用在学生宿舍卫生管理中的工作计划,主要是对项目成员每个月的工作计划进行的详细分工,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责任到个人,为了完善各项资料,不仅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还必须到企业现场进行参观学习。设计调查问卷,询问学生对宿舍管理意见,制订适合本院校的指导性文件。

3.3持续推进,加强宣传

从入学教育的第一课起,不断宣传,让学生无时无刻不沉浸在现场管理的浓厚氛围之中。日常的值日表、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时刻都在提醒着学生每天都不能遗忘宿舍相关工作。每检查必评比制度的贯彻,让学生形成自觉行动和习惯的同时,随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

3.4方法合理,不断完善

首先,可以采用运用现场管理有效手段———定点摄影的方法。通过拍摄宿舍现场的照片来直观对比优化改进前后的状况,照片能够很直观地再现当时的状态,简单明了、对比度强、改善效果明显。在宿舍现场管理推行的每个阶持续运用这种定点摄影的方法,立体的将现场情况以照片形式备案比较,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改进。在改进的前和改进后,以相同的角度、地点和位置进行定点摄影。这样做第一能够有利于对宿舍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跟进,将产生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及时解决,第二能充分展示实行现场管理后宿舍环境的改善情况。其次,大量制作出展示看板,图表,可以让学生看到现场管理推行的成果及实行前后的差距。最后,组织相关知识竞赛、现场管理演讲比赛等各种活动也可以提高学生对现场管理的关注度。

3.5建立试点,全面推行

选取一批的宿舍为试点,按照企业现场管理办法进行整改,使学生宿舍标准化,规范化,对学习和生活用品归类放置,整理物品摆放整齐。进行大清扫活动,针对宿舍卫生,责任区进行全面清扫,保证宿舍干净,整齐。加强对个人卫生检查力度和对宿舍安全教育的宣传。通过定点摄像等方式对开展活动前后进行对比,宣传试点宿舍进行情况,作与未试点宿舍对比,不断改进,全面推行,让学生接受并实行新的宿舍制度,进而全面开展大清扫,覆盖所有宿舍,教室,实训室,责任区等,联合学院正式出台相关措施,建立更完善的监督制度,不定期的进行宿舍卫生检查,发现并解决在新政策推行后的各种问题。

4避免活动推进走入误区几个关键点

学生卫生管理范文3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基层就业;卫生管理专业

1引言

推动大学生就业工作对于促进经济发展与完善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做好大学生基层就业工作是加强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好大学生基层就业工作,积极引导大学生在就业中奉献知识才干,这既是拓展就业渠道的重要措施,又是推动基层工作的必然要求。卫生管理专业大学生承担着加强卫生管理、提高社会公共卫生水平的重要职责。基层是公共卫生管理的薄弱环节,做好卫生管理专业的基层就业工作,能够为基层卫生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完善社会公共卫生管理体系,提高社会整体卫生健康水平。因此,本文将探析卫生管理专业基层就业现状,并根据现状,提出具体的优化措施。

2高校大学生基层就业价值

2.1高校大学生基层就业有助于实现大学生人生价值。高校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有助于大学生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实现人生理想。当前,基层工作蕴藏着大量的职业发展机会。但是,长期以来高学历人才并没有向基层进行流动。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基层工作的机会不断地增加,但是该层次的高专业人才却相对不足。在这一情况下,大学生到基层工作,将能够凭借专业知识与水平,获得基层职业发展机会,实现自我的价值。当前,乡镇、街道等基层对公共卫生管理具有大量的需求,特别是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基层公共卫生管理的短板更为凸显。这为卫生管理专业学生发挥自身作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2.2高校大学生基层就业有助于推进基层工作。高校大学生到基层工作能够为基层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带动基层工作的发展。受制于人才资源,基层工作实施面临较大的困境。大学生到基层工作,能够为基层工作注入先进的知识与技术,专业知识与技术融合到基层工作中,能够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与管理优势,进而带动基层工作的发展。卫生管理专业学生到基层工作,能够为基层带来先进的卫生管理理论与工作模式,实现基层公共卫生管理优化,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卫生管理服务。

3高校大学生基层就业现状

3.1基层就业职业能力教育薄弱。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往高校将大学生职业教育的重点立足在到机关单位以及知名企业就职的基础之上,在价值塑造与能力培养上,并没有积极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在这一情况下,一些大学生对到基层就业工作存在错误的认识。另外,由于缺乏立足基层工作的职业能力训练,一些大学生缺乏到基层工作的知识与能力,这导致了基层工作的人力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

3.2学生能力难以满足基层工作需要。高校大学生到基层就业除了具有学校层面制约因素外,还具有大学生自身的因素。一些大学生的能力难以胜任基层的工作。相较于到机关单位与知名企业工作,到基层工作对大学生同社会公众的沟通与交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大学生专业知识广度不足,这使得他们专业知识能力难以契合基层工作的需求,难以在基层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

3.3基层就业政策保障力度低。导致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工作动机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政策保证力度不足。目前,政府并没有为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提供充分的政策保证。待遇差、职业发展空间小等现象,成为基层就业大学生常常面临的困境。因此,优化基层政策环境,是提高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重要前提。

4高校大学生基层就业工作优化策略

4.1高校构建基于基层就业的职业教育体系。高校应该根据基层工作的需求,优化职业教育体系。一方面,高校做好到基层工作的职业道德教育。高校可以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基层工作的价值,强化他们的使命感,提高他们到基层工作的动机。针对卫生管理专业学生,高校可以向他们介绍到基层从事卫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价值,激发他们的使命感,在思想上推动他们到基层工作。另一方面,高校要做好立足基层工作的职业能力教育。高校可以针对基层工作重视知识应用、关注知识广度等方面的特点,设置相应的课程,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能力。高校可以根据基层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特点,开设基层公共卫生管理的相关课程,加强卫生管理专业学生知识教育。同时,高校还可以组织相关领域讲座,丰富卫生管理专业教育的形式。比方说,高校可以邀请具有基层公共卫生管理经验的专家莅临学校讲学,拓展卫生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视野。

4.2大学生要提高基层就业能力。大学生要增强基层就业能力,使自身毕业后可以更好地融入基层工作。大学生要认识到基层工作的意义。大学生认识到基层工作职业机会,意识到基层工作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认识基层工作的重要价值,为实现就业能力自我提升提供思想基础。同时,大学生应该围绕基层工作的需要,不断地完善自身的能力体系。大学生可以增强专业应用能力,掌握利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技巧。这便于大学生能够根据基层工作情况,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寻求问题的有效解决。比方说,卫生管理专业学生可以了解基层防疫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便于他们在今后工作中,能够将相关的法律知识应用到基层防疫工作之中。另外,大学生还可以利用专业实习的机会,到基层进行专业实践。卫生管理专业学生可以利用专业实践机会,到基层的卫生站进行实习,了解基础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在实践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基础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知识需求,为专业学习提供方向指引。

学生卫生管理范文4

(一)学生公共卫生安全意识淡薄

公共卫生的安全意识是通过高校的卫生教育进行宣传的,目前民办高校普遍对公共卫生安全知识的教育工作重视不足,在这种基础上,淡薄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是民办高校发生公共卫生危机的严重隐患,一旦发生大面积的集体疫情、或者遇到严重的其他危机事件时,很难进行有效的自我救护,造成疾病疫情的大规模扩散以及群体性恐慌事件。特别是很多民办高校学生在进入高校的校园之后,失去了父母和亲人生活上的关怀,部分民办高校学生对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视程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他们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淡薄。

(二)学生公共卫生安全知识不足

目前民办高校的学生对公共卫生的基本常识了解的比较少,对如何防范公共卫生危机更是知之甚少,在这种情况下,民办高校学生的公共卫生知识的缺失往往给高校的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带来严重的问题。所谓公共卫生安全知识是指应对公共卫生危机、公共卫生是事故的必要的防范知识和基本的卫生常识。通过笔者的实地调查,目前在我国的民办高校,学生的公共卫生安全知识掌握情况不容乐观,超过60%的学生认为自己只有最基础的公共卫生安全知识,对于如何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没有经过充分的考虑。另有64.7%的学生坦诚自己在学校中从未接受过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对民办高校的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工作不了解。

(三)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危机应急预案未得到有效实施

所谓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危机应急预案,是指民办高校在处理和处置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的过程中,事先拟定的用以在紧急时期进行有效处置的既定方案。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危机应急预案能够在发生突发性公共卫生危机的时候帮助民办高校有效的控制事态发展,保证民办高校正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但是从目前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国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危机应急预案的制定虽然比较完备,但是在实施方面,很多民办高校并未对现有的高校公共卫生危机应急预案进行有效的执行,造成了民办高校在公共卫生危机的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四)民办高校公共卫生管理职能不明确

我国民办高校公共卫生管理涉及多个方面,既包括公共卫生危机预案、制定和实施,也包括高校在处置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的管理机构、辅助部门等设定。目前我国民办高校普遍有公共卫生危机预案,但是在高校公共卫生管理的具体职责划分上,存在比较大的问题,高校公共卫生管理职能混乱,高校在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没有清晰的思路,造成了目前在高校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中,缺乏统一的综合管理协调机构。

二、解决我国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的对策

(一)做好高校学生公共卫生危机教育与预防

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事先预防,预防为主的思路是管理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工作的中心思路,加强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工作的措施很多,其中重要的方面即是加强对民办高校学生的公共卫生教育,通过教育普及高校公共卫生危机的应对知识,使民办高校学生在公共卫生危机发生是成为一个独立的应对个体,推动危机的尽快解决。应急教育的教育在于普及应急处置知识,包括在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危机爆发时如何进行自救和他救,通过常见的应急知识教育,帮助民办高校学生树立危机应对和防范的意识,在公共卫生危机爆发时,能够冷静面对、妥善处置。通过课堂授课、课下活动等形式,对民办高校学生普及应急教育,并加强训练和演练,做到防范于未然,提高民办高校学生应对危机的意识和能力。

(二)做好周密的公共卫生危机应急预案

在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中,制定科学周密的公共卫生危机应急预案对于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而制定科学周密的公共卫生危机应急预案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又可以细分为机构的设置和预案的制定两个方面: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危机预案的制定是高校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的软件。预案的制定,要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高校卫生工作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要结合民办高校的具体情况。

三、总结

学生卫生管理范文5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医疗卫生需求的多元化,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卫生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提升卫生管理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与知识水平。本文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针对新形势下卫生管理专业人才知识与能力的需求,提出了人才培养对策。

1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人才培养不能与时俱进

改革开放以来,医疗体系、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急需掌握现代卫生管理知识的全方位卫生事业管理人才。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很多医学院校对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界定、培养模式的确立没能与时俱进,总体思想的把握不够准确,培养出的知识储蓄型专业人才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卫生改革人才的需求。

1.2专业特色不明显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专业目录中还没有卫生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多数院校只是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方向而开设,其专业特色不明显的问题愈加突出。⑴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模块以“公共基础课+基础课+专业课程”为主,缺乏人文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没有相对系统的课程,管理专业课程也不能自成体系。由于受总学时的限制,一些专业课程只开设应用性的课程,不开设相关基础学科,各课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没有凸显卫生管理专业交叉学科的特色,导致学生的基础理论面窄,知识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与能力不强,社会适应性差。⑵教材内容陈旧,脱离实际形势,更新速度较慢。目前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教材重复编写现象严重,各学校教材使用混乱,更新慢,最长使用年限长达10年。近年来卫生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政策、法律、法规等相继出台,几乎改变了卫生领域原有的格局。但由于教材内容本身的滞后性,新的改革、新的思路很难迅速在教材中得以充分体现,使学生不了解当前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改革状况,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⑶师资力量薄弱。多数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任课教师资源不足,有时一个教师身兼几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没有时间巩固专业知识、进行课题研究。专业老师中半路出家、或新近毕业的居多,普遍存在对卫生事业管理缺乏整体认识,更缺乏实际的专业实践技能和教学经验,造成学生专业理解上的困难和对专业发展方向的盲目。

1.3专业实习没有量化的评价标准

目前卫生事业管理的实多在医院行政职能科室或卫生行政部门,在实习过程中与实习结束后缺乏质量跟踪和评价体系。如何评价实习生学到了哪些技能、达到什么样的层次,如何用一个量化的标准来衡量实习生,这些都应成为实习中的重要内容。由于缺乏标准或缺乏评价程序,实习生没有一个具体的目标,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社会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知识与能力的需求分析

用人单位的调查主要在医院和卫生行政部门进行。

2.1卫生事业管理人才的知识需求结构

用人单位对所需人才应具备知识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得到的结果依次是管理学知识、医学知识、卫生法学知识和其他知识。不同性质的单位对人才知识需求的比例有一定的差异。医院对人才所拥有的管理知识、医学知识和卫生法学知识的比例分别为35%、30%、18%,说明医院要求不仅要懂管理学知识,而且要懂医学知识和卫生法知识。卫生行政部门对人才的管理学、医学和法学知识的需求比例为40%、21%、24%,表明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不仅要有医学知识背景,更要懂管理知识和卫生法学知识。

2.2卫生事业管理人才的素质能力需求结构

⑴医院方面

理解执行能力。能理解并结合医院实际贯彻执行国家的政策法规。评判能力。熟悉疾病的类别及特征,能够进行疾病的合理检查诊治和基本评判分析。组织管理能力及医患沟通能力。对内,医院目标计划的制订,组织活动的开展,各部门机构的协调与沟通,突发事件的控制与处理;对外,既要有稳妥处理事件的方式方法,更要有联通卫生行政部门、医院与其他单位的公关交际能力。

⑵卫生行政部门方面

分析决策能力。能理解并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政策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订符合地方性的政策,为当地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宽松的卫生管理和执法环境。组织管理能力及撰写报告能力。能解决所属地部门之间、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以及社会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对卫生管理提出建议、协调关系、解决问题,不断学习、管理创新的能力。

3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建议及对策

3.1转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⑴明确专业定位,培养目标与现实相结合。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定位于主要培养在政府卫生事业管理部门、医疗机构、医保机构、有关科研机构和院校从事实际管理和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是一个以医学、经济学、管理学、卫生学、法学为学科基础,集多学科为一体的专业。各院校应根据社会需求,在制定专业培养模式时大力提倡知识“宽口径、厚基础、广人文”,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不仅要求毕业生的医学知识较丰富,而且要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技能;具有质量管理、统计分析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熟悉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制度;具有较强社会调查与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⑵优化课程设置,建立新型教学内容体系。在保证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知识系统完整的前提下对医学类课程进行整合,用较少的学时完成医学知识教学,增进医学类课程的融合,提高教学效率。专业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和人文艺术修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专业基础课程应以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实践能力为目的,合理制定核心课程,保证培养人才能满足社会基本要求。同时,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开设相关课程实现卫生管理人才的个性化。开设特色课程,如卫生政策研究理论和分析、卫生管理新进展、医疗市场调查与预测等课程,对学生了解最前沿的卫生改革发展相关信息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与科研能力。选修课也要占有一定比重,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

#p#分页标题#e# ⑶合理制定实习评价标准,加强基本技能培养。从学校和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出发,从学生的出勤和纪律,论文写作的条理性、逻辑性、严谨性和科学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人单位对实习生满意度等方面制定实习评价的量化标准,在实习过程中和结束后评价学生的实习质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保证实习、见习的基础上多鼓励、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法律宣传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提高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基础,坚强基本技能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和素质,如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等;鼓励学生走出学校,参加社会活动,如开展接触社会的卫生管理实践,进行社区卫生服务专业调研,参加卫生下乡活动等,培养关注民生、贴近民众的应用型卫生管理人才。

学生卫生管理范文6

关键词:学校卫生;管理;对策

1工作现状

据“全国卫生监督信息报告平台”统计,截止2018年12月31日,我市共有各级各类中小学校587所,其中高中32所,初中230所,小学319所。在校学生79.28万人。卫生室(保健室)321个。卫生技术人员和专兼职保健教师889人。近年来,市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机构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公共场所管理条例》、《生活饮用水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要求,全面开展了学校卫生监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2存在主要问题

2.1传染病防控管理

个别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传染病防控安全意识淡薄。部分学校制度不健全或制度不能落实[1]。《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城市普通中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和普通中学设卫生室,按学生人数六百比一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学生人数不足六百人的学校,可以配备专职或者兼职保健教师,开展学校卫生工作”。我市中小学校卫医室(保健室)配备数量仅为标准的二分之一(321/587),卫生技术人员和专兼职保健教师平均数为在校生的千分之一(889/79.28万)。导致学校的卫生管理工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2]。全市没有建立学校卫生工作目标管理机制、巡查考核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学校卫生工作则更多停留在文字上。虽然大部分学校都有相应的卫生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普遍存在涉及范围不全面,规定内容不规范等问题。使得学校卫生管理工作难以落到实处[3]。

2.2生活饮用水管理

生活饮用水安全隐患主要存在于农村学校。部分自建设施供水的学校,因卫生条件不符合要求无《卫生许可证》。部分采用分散式供水方式供水的学校无相应的消毒设施。虽然我市学校大多给学生提供开水,但供应量达不到每个学生每天500~600mL的需要量。部分学校多年来坚持对校内生活饮用水开展检测,但在检查中发现检测项目不全,尤其是缺乏对变动性较大的细菌学项目检测,《检测报告》对学校饮用水管理的参考作用实际效果不明显[3]。

2.3教学、生活环境管理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中,“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是学校卫生工作的四项主要任务之一。大部分重点中、小学校学生人数多,教室和宿舍少,人均面积不符合卫生要求。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之间距离小于2米,教室内横向、纵向通道小于0.6m。部分学校课桌椅为一个型号。部分学校教室照明灯不足9盏,安装高度、方向不符合卫生要求。全市所有学校均未开展教室空气质量检测。多年来,学校教学建筑、环境噪声、室内微小气候、采光、照明等环境质量以及黑板、课桌椅的设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学校是否按照有关规定为学生设置厕所和洗手设施;寄宿制学校是否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洗漱、洗澡等卫生设施,卫生部门一直未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测。多年来,学校开展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的分数和学校的升学率[4]。即使个别情况下,卫生部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也未得到很好的落实。

2.4学生健康管理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学校应当建立学生健康管理制度。根据条件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卡片,纳入学生档案。学校对体格检查中发现学生有器质性疾病的,应当配合学生家长做好转诊治疗”。各县区在落实此项工作中,出现体检项目和标准不统一、资料收集和分析不统一的情况。有些学校即使开展健康体检也不建立管理档案,有些学校甚至不开展学生健康体检工作。从而导致学校不能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

3对策

3.1组织宣传培训

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的宣传培训力度。通过会议、讲座等手段,使学校、学生及其家长了解和认识的学校卫生工作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使学校卫生工作的参与者普遍树立“健康至上”的观念[5]。

3.2强化责任意识

卫生部门是学校卫生的监督指导者。要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开展监督检查,进行技术指导。同时加强与教育部门的联系,争取教育部门配合。教育部门是学校卫生的管理者。要把学校卫生列入目标管理进行考核,积极协助卫生部门监督指导,认真对待存在问题,督促学校落实整改措施;学校是学校卫生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在各级行政部门和社会力量的支持和配合下,学校也应该改变传统应试教育中“重成绩、轻体质”的教育模式。建立完善各项学校卫生管理制度,依靠自身条件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和设施,杜绝学校卫生工作停留在口头上、书面上的现象,真正将卫生工作纳入到学校教育体系中来,为学生提供更卫生、健康的成长环境。

3.3依法开展监管

虽然我国现行的学校卫生法律体系尚需完善,但现已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和卫生标准也未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应在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和范围。尤其是对各个学校的教学环境卫生及传染病防控等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控制,对没有达到相关规范质量标准的学校要依法进行处理,并督促其落实整改。对在学校卫生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或者个人,各级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依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参考文献

[1]钟辉.郭中起.杨金锁.闫力建.河北省学校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管理对策探讨[J].动物医学防制,2014,30(2):234.

[2]丁玉荣.学校卫生监督的现状与发展[J].健康前沿,2017,26(3):267-267.

[3]杨绪刚.商丘市学校卫生监督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中国卫生产业,2015,(1):14-15.

[4]张帆.学校卫生监督工作问题与对策[J].世界最新医疗信息文摘,2015,75(15):176.

学生卫生管理范文7

1.1主要研究内容

本次调查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河北省私立幼儿园的营养卫生方面的制度建设与执行情况.(2)私立幼儿园的在园幼儿营养卫生现状的测查.(3)河北省私立幼儿园食品卫生设施配备情况考察.(4)河北省私立幼儿园相关从业人员的资质、营养卫生等专业知识等方面的调查.根据以上调查分析,对河北省私立幼儿园的营养卫生状况做出综合评价.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与实地走访相结合

利用学生假期对幼儿园的园长、炊事员、保育员、教师等相关人员进行调研,深入了解河北省私立幼儿园的营养和卫生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也通过部分地市的教育管理部门发放并收回部分调查问卷.

1.2.2统计分析法

用统计学原理配合统计软件的使用,对调查取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更科学更准确的结论.

2调查结果及分析

2.1问卷发放和收回情况

在河北省邯郸、秦皇岛、张家口、沧州、石家庄、邢台、廊坊、衡水、承德、唐山、保定11个市的城区、乡镇2个层次的共110所私立幼儿园发放问卷共110份,收回有效问卷87份.其中城区幼儿园46所,乡镇幼儿园41所,其中城区包括市区和县城2个区域,乡镇包括城乡结合部、镇及村级区域;大型幼儿园(>150人)38所,中型幼儿园(50~150人)31所,小型幼儿园(﹤50人)18所.

2.2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2.2.1河北省私立幼儿园持证情况

(1)幼儿园持有卫生许可证情况卫生许可证是单位和个人从事食品生产及餐饮店的经营活动,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后,发给的卫生许可凭证,有注册备案的许可证号,在幼儿园的卫生管理中它是必备的资格证之一.在被调查的87所私立幼儿园中,持有有效卫生许可证的有69家,持证率达到78.2%.其中大、中型幼儿园持证率较小型幼儿园高,三者持证率分别为92.1%、83.9%和44.4%,三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小型幼儿园的持证率最低,存在一定的卫生安全隐患.此外,46所城区幼儿园持证率达到95.7%,乡镇幼儿园的持证率仅为61%,二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89,P﹤0.01),其中乡镇小型幼儿园的有效卫生许可证持证率最低,仅为37.5%.(2)保教人员持有效健康证情况根据《食品安全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规,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公共场所服务,化妆品、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等专业生产,有毒、有害、放射性作业,幼托机构保育这五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拥有健康证.在87所私立幼儿园中共检查在岗人员1230人,其中1076人持有健康证,持证率87.5%.其中,大、中型幼儿园持证率显著高于小型幼儿园,三者分别95.2%、86.7%和47.7%,三者之间差异显著(P<0.01).此外,与卫生许可证情况相似,城区幼儿园持证率高于乡镇幼儿园,大型、中型和小型幼儿园均是如此,二者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238.2,P<0.01).(3)食品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证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创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厨师证现更改为中式烹调师,是我国的一个职业资格证书,共分5个等级,是从事于烹调、炊事有关职业的资格证书.营养师是通过严格营养基础理论学习和专业临床营养技能修炼,能够指导人们在饮食、预防疾病、辅助治疗、预防亚健康、健康管理等领域,并能够设计好方案和跟踪服务的营养专业人才,在营养师法立法中,将以获得资格证书为合格上岗.在87所私立幼儿园中共检查炊事员211人,其中142人持有厨师证或中式烹调师资格证书,持证率67.3%.其中,大、中型幼儿园持证率显著高于小型幼儿园,三者分别85.3%、57.7%和16.7%,三者之间差异显著(P<0.01).此外,城区幼儿园持证率高于乡镇幼儿园,大型、中型和小型幼儿园均是如此,二者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32.0796,P﹤0.01).在87所私立幼儿园中公共营养师持证率为41.4%.其中,大、中型幼儿园持证率显著高于小型幼儿园,三者分别65.8%、35.5%和0%,三者之间差异显著(P<0.01),其中18所小型幼儿园均无营养师,在调查中发现,小型幼儿园尤其是乡镇小型幼儿园的炊事人员均为业余人员,园内无人能够进行幼儿营养调配和指导.此外,城区幼儿园持证率高于乡镇幼儿园,大型、中型和小型幼儿园均是如此,二者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9.22678,P﹤0.01).综合而言,大型幼儿园及城区幼儿园持证率高,而乡镇幼儿园尤其是乡镇小型幼儿园持证率较低,存在一定的营养卫生安全隐患.无论是卫生许可证、健康证还是职业资格证书,是机构准入、人员入职的基本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机构健全和人员素质水平.

2.2.2卫生管理组织及制度建设结果

对河北省87所幼儿园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卫生管理制度总健全率为62%,其中,大型幼儿园健全率高为84.2%、中型61.3%、小型16.7%,三者之间方差分析结果差异显著(P<0.05).此外,相比较而言,城区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健全率高于乡镇,二者分别为84.8%和36.6%,二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21.3894,P﹤0.01).在调查中发现,幼儿园对于卫生消毒和隔离制度的建设较正规,而健康检查制度、和安全防护及检查制度大多数幼儿园均未设立.卫生保健档案的建立对于保障幼儿园卫生安全保健以及保障园方与幼儿家长的沟通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大多数幼儿园卫生保健档案并不健全,相比较而言,儿童健康档案、接种预防登记和交接班登记档案建设比较全备,但是98%的幼儿园没有设立儿童健康档案和常见病登记,尤其是乡镇幼儿园.从营养卫生管理组织角度看,与公立幼儿园不同,大部分私立幼儿园均未有晨检惯例,而此项检查无论对于儿童健康还是对于手足口病的早期发现都是至关重要的,却未引起绝大部分私立幼儿园的重视,仅仅在疾病高发期会有临时的组织,无法起到达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此外,56%的私立幼儿园每年有2次的视力、听力和牙齿检查,但是没有肝功检查,其中大型幼儿园占到80%,中小型幼儿园情况更差.调查还发现,乡镇幼儿园尤其是小型乡镇幼儿园终年没有任何健康检查活动,更不必说每日检查.各级私立幼儿园不重视保健室的建立以及专(兼)职保健医的配备,因此,幼儿园在幼儿突发疾病及幼儿意外发生时必然会变得被动,严重的话会延误孩子治疗,严重影响孩子健康和安全.综上所述,83所私立幼儿园的卫生管理组织、制度执行程度不尽相同,城区幼儿园以及大型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比较健全,卫生保健档案比较完备,营养卫生管理组织水平较高,但仍需进行儿童健康档案和常见病登记,并每年进行肝功检查,以确保儿童健康及加强园部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2.2.3幼儿园保教人员营养卫生知识掌握和个人卫生现状

对400名从业人员进行有关卫生知识、餐具消毒程序等内容进行提问,并观察其工作衣帽、头发、指甲等个人卫生状况是否符合要求.调查结果显示,城区幼儿园个人知识问答合格率高于乡镇幼儿园,二者之间个人知识存在明显差异(χ2=41.6513,P﹤0.01),城区幼儿园个人卫生合格率也显著高于乡镇幼儿园(χ2=9.20459,P﹤0.01).此外,从办学规模上看,大型幼儿园、中型幼儿园和小型幼儿园个人知识问答合格率分别为65%、55.3%和32%,三者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个人卫生合格率分别为66%、54.7和46%,但是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可见,城区幼儿园对从业人员个人素质要求较高,表现为卫生知识掌握较好以及注重个人卫生,而乡镇幼儿园保教人员在卫生知识方面尚需加强学习,注意卫生习惯养成。

3问题及讨论

3.1学前教育资源短缺,入园难造成办园门槛较低

河北作为人口大省,学龄前儿童有近230万人,公立幼儿园的数量达到6434所,入园、在园儿童151.29万人.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精神,各级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促进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与措施,河北省加大投入,实现学前教育毛入学率65.78%,但仍有近35%的学龄前儿童无法入园接受学前教育.学前教育资源短缺,加之政府投入的不足,催生一批私立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形成了市、县、乡、镇、村学前教育服务体系,以及公办、民办、集体办等多种办园模式,为适龄学前教育儿童的入园提供保障.但随着学龄前儿童入园数量的增加,乡镇级、村级幼儿园的数量激增,私立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呈现数量激增,私立幼儿园数量的扩张,带来了办园资格审核门槛降低,保教人员、幼儿园食品加工人员无证上岗等问题的出现.

3.2资金短缺是私立幼儿园营养卫生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幼儿园经营者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不愿意过多投入资金,仅靠保教费收入支付日常一切开销,还想尽量多的获得投资回报.因此,不得不最大程度地压缩一切开支以降低成本,导致在幼儿园日常运作中出现一些营养卫生和保健方面隐患.主要表现为卫生管理和保健管理不规范,卫生条件差,卫生消毒设施设备简单,保育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

3.3私立幼儿园卫生管理组织尚不健全

健全的卫生管理组织是保证幼儿园卫生制度的健立及其落实的先决条件.在此次调查中发现多数民办幼儿园没有设立专门的卫生管理组织,其中包括很多大型民办幼儿园和城区幼儿园.大中型私立幼儿园设有保健室并配备有专职保健医生以及有资料柜、常用消毒液、体温表、手电筒、暖水袋设施,小型私立幼儿园上述卫生设施不健全.所有私立幼儿园存在的共性问题是未认真履行各项卫生保健工作,卫生保健制度不健全,卫生保健登记不完整.

3.4民办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幼儿园管理条例》第十八条明确规定:幼儿园应当建立卫生保健制度,防止发生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流行.河北省将是否具有营养卫生制度和卫生保健档案作为幼儿园准入条件,并且在幼儿园评估标准中也将二者列为评估项目,其中,卫生保健制度应包括:(1)一日生活制度;(2)健康检查制度;(3)卫生消毒制度;(4)传染病管理制度;(5)安全防护和检查制度;(6)食品、药物管理制度;(7)膳食管理制度,卫生保健档案应具有:(1)儿童健康档案(入园体检表、保健手册预防接种卡);(2)预防接种登记;(3)传染病登记;(4)常见病登记;(5)晨检登记;(6)出勤表登记;(7)交接班记录;(8)事故登记;(9)膳食管理登记;(10)工作人员健康状况登记.通过对河北省87所幼儿园调查结果显示,卫生管理制度总健全率为62%,其中,大型幼儿园管理制度健全率位居榜首,为84.2%;中型幼儿园达到61.3%;小型幼儿园具备卫生管理制度的单位不足二成,仅为16.7%.同级别幼儿园相比较而言,城区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健全率高于乡镇,二者分别为84.8%和36.6%.此外,我省民办幼儿园普遍缺少健康检查制度和安全防护及检查制度,这对于防范传染性疾病和突发事件非常不利,在日后建设中应该尤其加以注意.调查中还发现,已建有的卫生保健制度也没有落实到位,尤其是对于小型和乡镇幼儿园基本形同虚设,园内既没有专门组织和机构检查监督其落实情况,也没有专门人员组织实施.

3.5私立幼儿园保教人员资质、卫生安全意识和知识能力有待提高

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私立幼儿园缺乏专职保健员,保教人员素质较低,具备医学知识背景的卫生保健人员比例较低.此外,幼儿园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较弱,这些专业知识不足、素质较低的保健人员无法履行和胜任私立幼儿园的营养卫生指导工作,也无法胜任幼儿传染疾病的隔离防控工作.

3.6私立幼儿园食品加工场所基本卫生设施有待加强,食品卫生加工程序尚需规范

在所调查的87所私立幼儿园中,城区幼儿园所基本卫生设施齐全率达到为67.4%,而乡镇幼儿园齐全率仅为31.7%.在食品处理区面积、功能区设置方面,城区幼儿园有30所达到卫生部颁发的2005年10月1日实施的《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要求,其中大型幼儿园16所,中型幼儿园10所,小型幼儿园4所;乡镇幼儿园只有10所合格,合格率仅为21.7%.可见,城区幼儿园,尤其是大型城区幼儿园卫生设施建设较齐全,而乡镇幼儿园和小型幼儿园该方面较差.最后,私立幼儿园在该方面的共性问题是刀具生熟分离、冷藏冷冻食品生熟分开、加工用具设施及台案整洁、饮食原材料购物台账建立及索证等方面做得不到位,存在严重的幼儿卫生健康隐患,应该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4结语

学生卫生管理范文8

关键词: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培训;现状

0引言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正逐步深化,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及《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对医院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的发展和医疗服务能力的竞争都要求医院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方法更加职业化[1]。本文在简要概括国内外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现状的基础上,对职业化培训存在的问题做一总结,并探讨其重要意义,希望引起重视以进一步推动我国医院管理事业的发展。

1国内外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现状

发达国家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制度相较国内更为成熟。美国医院院长由董事会任命,要求如下:(1)获得MBA、MHA或MPA的学位;(2)如担任大型医院院长则要求有10年以上的相关管理经验;(3)在职过程中需要参加继续教育,需要不断接受“人力资源”“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课程的培训。而德国医院管理体制最大的特点是设立了行政院长、医疗院长和护理院长模式,三类院长在秘书的协助下各司其职:(1)行政院长负责管理整体运作,要求经济学、管理学、商学或者法学专业毕业且经过两年医院管理相关培训才可任职;(2)医疗院长则由资深医生担任,需要经过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研究生课程教育;(3)护理院长的任职要求是必须通过医院管理强化教育[1-2]。新加坡医院的管理模式和我国类似,也是由行政管理人员和临床工作人员两部分组成,但主要负责人还是由纯行政管理人员担任。其中大多数拥有管理学的专业背景,而在各科室中心则配备除了业务负责人外的行政管理人员负责日常工作[3]。目前我国医院管理人员相关制度还不够规范化。公立医院较为“重医疗、轻管理”,多数公立医院管理人员的晋升基于其临床业绩,且大部分存在业务、管理“双肩挑”现象。因此,缺乏实际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知识、理论成为这类管理人员工作中的短板,在管理过程中,他们一般采用的是简单式、粗放型、经验化的管理模式[4]。由于我国卫生管理相关专业开设较迟,目前此类专业毕业生还处于医院管理层次的中层或初级,他们在校过程中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并且实习过程与临床学生不一样,在医院时间较短(轮转科室)或甚至在非医院等单位实习,不足以了解整个医院的运作模式,并且卫生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后职业化培训体系还未建立,倒是其管理或决策有一定的盲点,可能会使医院运作模式出现漏洞[5-6]。

2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培训的必要性和意义

在我国,相较于临床医生而言,医院管理人员接受相关培训的机会较少。很多学者也提出医院管理人员应和医务人员一样进行职业化的教育和培训[7]。目前“医而优则仕”现象还是很普遍的。但临床医生关注的是患者个体,管理人员应不仅关注个体,还要兼顾整个组织系统[8],一名合格的医院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人力资源管理、医院药事管理、医疗业务管理等方面的系统理论知识,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9],所以医院管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对医院整体系统和医院职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1提高管理执行力和人员综合素养

医院管理人员在执行管理任务时需要建立在掌握医院整体运行情况的基础上操作。例如医务工作需要及时传达、处理上层安排,承办琐碎事务保证医院工作联系运转;比如人事工作需要统筹兼顾,仔细了解全院人事安排,人事布局要考虑到年龄、专业分布等各方面因素等[10]。通过培训,加强人文社会科学与医学、管理科学的相互渗透融合,是医院管理人员在日后的管理和经营工作中所必需的;多元的知识体系架构才能让其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培养责任心、上进心、职业道德、法律意识、沟通协调能力等[11]。综合提高医院管理人员业务能力解决医院实际问题。

2.2利于部门沟通及医院可持续发展

医院是个庞大的体系构架,部门多、环节多,沟通不畅难以避免[12]。现代医院管理理念则是需要多部门协同合作、密切配合。职能部门和临床科室之间加强了解和沟通,从医院的整体利益出发,正确处理好关系保证工作流程顺利进行。通过职业化培训这一平台,培养与医院全面工作接轨的有效的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具有发展潜力的管理后备人才所必备的[13]。同时培训过程有利于发现管理人员的特长,尽最大可能地发挥其专业,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使医院在转型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职业化培训还有利于储备医院管理人才,使管理队伍的职业化建设稳定、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14]。

3实行职业化培训存在的问题

3.1缺乏政策支持和规范化培训制度

199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行,但截至目前,我国尚未树立医院管理人员的培训理念。医院更加重视临床科室非管理人员[15]。卫生管理专业学生的从业培训体系尚未建立。卫生管理专业的发展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其重在培养为卫生事业管理服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在掌握一定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基础上,系统地掌握卫生管理理论方法和技能,在毕业后成为既懂医学又会现代化管理的专门人才。近年来,卫生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逐年增多,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还未出台相关培训政策,有些医院的培训也未起到实际效果。许多卫生管理专业毕业生与其他非临床医学院校专业人员一同培训或者无培训直接入职任用。在人员调动方面的管理不善,常会出现打乱轮转培训的计划;有的医院对卫生管理专业毕业生不安排轮转培训,直接分配到科室做一些无法培养毕业生认识理解医院管理的工作,甚至部分医院对毕业生无科室轮转的安排,使其在机械化工作岗位上多年从事千篇一律的业务,不利于管理思维的培养和管理经验的积累。

3.2选拔制度与职业化要求不一致

医院领导的选拔、培养和任用多属于组织部门,而多数医院又隶属于卫生行政部门。隶属关系的分割导致医院管理人员的选拔任命和考核存在误区。只关注学术成就而非管理才能,致使管理人员“双肩挑”责任重大,顾此失彼。医学人才荒废专业,管理人才则因无学术成果得不到重视,如此极大地制约了医院的发展。

3.3医院管理职称体系的缺陷阻碍职业化发展

我国目前发达省市对医院管理人员基本都设立了管理职称体系,但薪资等制度配套尚不完善。其工资和生活待遇相较临床工作人员一般较低,管理人员不可能没有后顾之忧。有调查显示,管理人员按行政职务套改的增资额明显低于按专业技术职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的人员。

3.4传统观念制约发展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医院里最重要的当然是医院生其他技术人员。重业务、轻管理的现象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这种观念也大大制约了医院管理队伍的发展和规范。而管理工作应和临床业务同样作为医院的中心工作被人们重视[16]。

3.5培训效果缺乏量化考核

目前,虽有卫生管理相关培训机构的出现,很多医院对管理人员也进行了继续教育培训,但仅利用医院现有资源,开展的培训方式没有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管理人员自愿接受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培训内容主要限于管理知识技能的学习,缺乏相应有效的量化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

3.6培训体系尚未建立

从事医院管理人员培训的工作人员目前还是行业外教师居多,其难以了解医院在管理上真正存在的问题。而部分医院管理工作出身的培训人员则处于经验型管理理论授课模式中,普遍对卫生管理专业特点及培训要求了解不够。无论是管理培训的理论课还是实践课程都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难以真正解决医院管理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4意见和建议

4.1上下一线共定制度

建议政策制定部门深入临床管理工作,建立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培训制度。制度的内容不可空洞、缺乏实际操作性。这就需要政策制定者实际接触医院的管理工作,并且医院管理第一线的工作人员也可将政策意见汇总以供制定者完善制度条例。在上级管理部门和下级一线实际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制定出相对完善的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培训制度。

4.2职业化培训个性化

建议制定个性化医院管理人员培训方案,根据其学历、经历等情况将培训内容做出不同的安排,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也满足不同岗位的需要。比如临床工作人员转至管理岗位后的培训内容需要更侧重管理的方法、人际关系的处理等,卫生管理专业的管理者则更需要对临床工作增强了解,对接不同科室,正确解决实际问题,最终达到各类型管理人员都能胜任岗位的目标。

4.3重视管理统一选拔制度

“医而优则仕”长期以来占据中心思想,这种传统观念应得到摈弃。拥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从事管理工作势必分割他的精力,影响其专业进一步发展,这也是医院和患者的损失。医院管理人院需要由职业化人才担任。

4.4建议职业化培训终身制

职业化培训过程为优秀的医院管理人才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使其多了展现才能的舞台。每一个管理人员都应该在规范化和标准的基础上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间断地接触最新管理理论,更新知识库,并尽可能通过轮岗、外出调研等形式到其他单位甚至不同城市的医院管理岗位体验实践管理技能。

4.5提高管理人员培训积极性

医院管理是一门对理论和实践要求均很高的专业,医院管理人员接受培训的积极性如果不高势必得不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应细化其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建立与职称以及薪资相关的奖惩制度,完善机制,激励约束以提升管理人员积极性和满意度。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