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评价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学生评价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学生评价论文

学生素质评价学术论文

摘要:学生学术素质的评价一直是个难题,它不仅需要一个好的评价方案,还需要为评价方案构建一个与其契合的实施场景,否则再好的方案亦难发挥好的作用。在研究性课程中,学生学术素质的各个层面可以完美展现,这样的课程非常适合用作学生学术素质测评的场景。基于石墨烯相关研究性实验,创建了学生学术素质评价模式。该模式采用了“在基础分上加减”的简化计分方法,兼顾了可定量、公平、准确、易操作的要求,且遵从奖优罚过、最终实验结果不作为计分项等规则,可发挥良好的激励与导向作用,经适当调整后可试用于其他研究性课程。

关键词:学术素质;评价模式;研究性实验;学术能力;实施场景

“钱学森之问”揭示了中国教育的大痛点[1-2]。高校要想成为一流人才的培养基地,必须真正做好2个转变:由知识传授向综合素质培养转变,由知识考评向综合素质评价转变。评价模式极为重要,甚至是首要的。素质冰山理论以及长期的实践都告诉我们,知识与卓越素质间存在鸿沟[3-5],通过知识考评来评定学生的综合素质,如管中窥豹般有失偏颇,使人才的培养偏离准确的方向。学术素质是本科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6]。一个完美的学术素质评价方案,首先应该简单易用,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其次应该能真正考察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各个细分层面,客观而公正;第三,应该融入高层次的人才价值观,成为一个好的方向标,能指引学生前进,激励他们不断完善自我、挖掘潜能,进而走向卓越。然而在实践中发现,即使是完美的素质评价方案也可能难于发挥好的作用,因为学术素质评价方案的运作还需要一个与之契合的实施场景。在这个特定的场景里,每位学生都有足够多的、平等的机会展示其学术素质的方方面面,如果缺失这样的场景,素质评价很难做到有的放矢、客观而公平,其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很多高校已将研究性课程,例如研究性实验,引入至本科教育中[7-9],这类课程往往周期较长,涉及多学科交融、知识内容复杂、鼓励创新,所开展的研究有可能会出现意外或失败。研究性实验非常接近研究实战,不仅对学生学术素质的培养有重要价值,还非常适合作为考察学生学术素质的场景。那些以实验报告、知识重现性为依据的传统成绩评定模式已不适用于此类课程,必须做出变革。已有文献提出的评价模式有的因太过复杂而难于操作,有的因未设置实施场景以致测评不够全面、客观[10-11]。为此,以石墨烯相关的研究性实验为实例,构建了学生学术素质评定的新模式,该模式将综合素质测评方案与研究性实验融合,利用“基础分上加减”简化计分方法,并遵循“奖优罚过”“实验结果不作为考评项”等规则,使素质评价方案可定量、公平、准确、易操作,并有显著的激励与导向作用。

1研究性实验的特征与构成简介

本论文的实例涉及与石墨烯相关的一系列研究。石墨烯是当下化学学科的璀璨明珠,相关研究成果正为下一代储能电池、生物传感器、功能材料等科技领域带来革命性的进步[12-14],进而可能改变世界。该课程舍弃了传统意义上的讲义和教科书,学生通过文献研读和研讨确定研究方向与方案。研究涉及石墨烯的制备、功能化、应用以及各种表征。该课程是一场高强度的研究实战,需进行4天以上,期间会出现很多问题与困难,对学生来说是个大挑战。每位学生都有大量灵活运用知识、发散思维、大胆创新、克服困难的机会。

2学术素质测评方案的构建原则

2.1能全面考察学生的基本素养和学术能力

阅读全文

农业院校环境论新思索

本文作者:刘婷 吴鹍 黄懿梅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环境工程专业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作为一门边缘交叉性学科,其发展目标是解决不断涌现的各种实际环境问题。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已成为一门集自然、社会和技术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环境工程学科不仅研究水、气、固废、噪声等主要环境污染和公害的防治技术和措施,还研究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探讨废物资源化技术,以及对区域环境进行系统规划和科学管理,以获得最优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设置有环境工程专业的高校已超过300所。由于各高校的基础和重点学科存在明显差别,其环境工程专业发展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大多数理工科类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都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其本科生培养方案注重于对学生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的培养。

我校的资源环境学院准备新设环境工程专业,在环境工程的人才培养方案上不能照搬理工科类大学,一定要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并发挥现有优势,找准适合自己的立足点。安排在第七学期末开始的毕业设计(论文)是环境工程专业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理论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和检验,也是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毕业设计(论文)辅导环节对学生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决本学科领域的实际问题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和研究观念,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传统;3.使学生在方案设计、材料调查与搜集、工程绘图、理论计算、实验研究、数据处理、外文阅读、使用计算机、查阅文献、经济分析、工具书的使用、文字表达等基本技能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鉴于毕业设计阶段对于本科生培养的特殊重要性,本文就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设置安排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希望能为我校环境工程新专业的建设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和理工科类院校不同,农业院校的环境类专业一般都源于土壤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等学科,其本科课程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以土壤、农业化学和农业生态资源等专业的知识体系。因此,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在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安排上,也应与一般的工科院校有所不同。从目前来看,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比较单一,重实验轻设计。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专业本科生毕业只有毕业论文可做,而无毕业设计的内容供学生选择。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一般建设较晚,在师资、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方面和工科院校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在工程设计及应用的教学、科研方面,农业院校环境类专业的基础显得更加薄弱。因此,目前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尚难以开展对学生进行毕业工程设计的指导;同时,由于学生们受专业课程设置所限,他们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与工科学生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因此很多学生也不愿意选择他们感觉更为吃力的毕业设计工作。然而,目前环境工程本科生就业的去向主要还是与环保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等相关的公司和企业,而诸如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监测站等事业单位现在大多都呈人才饱和状态,可接受的本科毕业生非常有限。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工程设计能力方面的弱势,在就业时与工科院校同类专业的毕业生竞争时就处于明显的劣势。因此,有必要通过毕业设计来加强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使他们能够具有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所需要的基本工程设计基础和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扭转我校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时面临的不利局面。

2.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未能充分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尚未充分体现农业院校学生现有知识体系的优势。与工科院校相比,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专业的历史沿革、学科组成和行业特性上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为了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竞争力,需要在毕业论文(设计)这一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上充分体现农业院校的特色与优势。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照搬工科大学的方法,而应走有生态特色的办学之路,培养出可投身于农村环境污染防护的人才。农业院校一般都具有生物、生态学科的优势地位,毕业生相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具有更扎实的生态学知识。此外,当前环境工程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工作,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又在其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可以考虑让一部分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时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的工作。这样一来可以发挥农业院校学生生态学基础扎实、生态知识结构较全面的优势,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二来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并适应市场需要,为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特别是农村地区环境评价的单位输送可用人才。

3.毕业论文(设计)立题与实际联系还不够紧密,约束性题目难以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由于教师设计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未能全部追逐科技前沿或来自于实际的工程项目,部分题目陈旧甚至经年不变,摆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些旧知识旧问题,使得设计成果没有实用价值和科学意义。这在一方面打击了某些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使得某些本来就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认识不足的同学更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对工作应付了事。

阅读全文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答辩探析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陈述论文观点;二是回答答辩组成员的问题。在论文答辩过程中,首先是向答辩小组成员介绍论文,这部分是可以通过精心准备进而实现流利表达的,是有准备、有计划、非即席的。实践证明,只要下足够的功夫,观点陈述(presentation)部分都能够顺利完成。其次是回答问题,答辩组成员提问的目的是考查论文作者对论题和与论题相关的研究了解多少,对涉及的相关知识掌握多少,做了多少调查研究,有时甚至就是考查答辩人提供的论文是否是自己完成的。这一部分的问题是参加答辩的学生无法预料的,是能够全面考查一个学生听、说、译等综合语言能力的。这一部分的问答恰恰反映了交际能力的本质特征——突然性。

1毕业论文答辩的常见问题分析

1.1对毕业论文答辩认识不够

在毕业论文指导实践中,我们经常碰到一些英语专业的学生要进行毕业论文答辩不是很理解。有些同学认为论文写好了就应该完成任务了,答辩有些多余。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学生们对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够。

1.2对毕业论文答辩准备不足

对芙语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在毕业论文答辩中经常会出现以下问题:①论文简介思路不清晰,表达不流利,甚至较多语法错误等问题;②回答问题环节对论文内容不熟悉,抓不住问题要点,基本概念或理论的内涵理解模糊;③答辩PPT制作粗糙、结构不清晰,不仅没有起到辅助答辩作用,还可能会给整个答辩表现减分。

1.3对毕业论文答辩缺乏临场经验

阅读全文

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监控方法探究

摘要:毕业设计是湖南省高职院校各专业必修的综合性实践课程。结合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中毕业设计的相关数据,指出了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监控的研究视角、范畴、方法等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构建并逐步推进“双质共治螺旋提升”的毕业设计质量监控方法,管理质量加教学质量依托校本毕业生数据中心,强化毕业设计的教学过程管理可追溯性。

关键词:毕业设计;质量监控;高职

湖南省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抽查结果,既是评价学校办学水平、专业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也将作为国家和省级职业教育重点建设项目申报、遴选的重要依据。①始于2015年,启动高职学生毕业设计抽查试点,抽点关注学生毕业设计成果的质量,有利于推动学校强化毕业设计的质量意识,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坚持以“两查三赛”为核心,编制了19个专业大类的毕业设计指南,包含我院编制的公安与司法大类毕业设计指南。《2019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提出并逐步完善了“由学生成长成才、学校办学实力、发展环境、国际影响力和服务贡献力构成的‘五维质量观’及其第三方评价的指标体系”。[1]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诊改)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院由“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型发展。②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外研究现状。职业教育源于西方,最早确立实践教学研究重要地位的是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做中学”。影响力较大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模式主要包括“教育评价之父”R.W.Tyler的行为目标评价模式(单项封闭系统)、斯塔佛尔比姆(Stufflebeam)的综合评价CIPP评价模式(C背景、I输入、P过程、P成功评价,意在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过程,为了改进)、克龙巴赫(Cronbach)教育评价观(评价的重点放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只关心目标到达的程度)、以古巴(EgongGuba)等人“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国外教育评价过程由封闭转为开放;评价内容从片面到全面;评价功能由单一转为多元,再进一步发展到全方位评价;评价手段由定量转为定量与定性结合,再进一步到收集多方信息,进行解析论证,作出价值判断。总体来看,国外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监控采取了监控主体多元化(如德国主张监控主体是“企业”),多监控和评价对象全面化、监控与评价手段科学化、监控与评价过程动态化等特点是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中比较常见的。

(二)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学者主要从毕业设计选题、设计、答辩等环节给出各种方法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桂文龙提出从论文谈高职毕业设计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马文姝等提出高职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并行的质量保障体系;栾奕娜等提出了“两级三层”的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段向军等提出从毕业设计选题、双师协同等方面加强校企协同育人,优化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并行机制;李常茂等从毕业设计执行阶段、检查阶段和处理阶段三个方面探讨了PDCA管理模式在高职毕业设计管理中的应用;魏欣提出基于L/S模式的高职毕业设计的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鲍风雨和栾燕提出通过内环和外环的控制与评价,保障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张会琴等[2]提出引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PETOE)到毕业设计,通过轻结果重过程,适用于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通过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运用比较研究和实证分析的方法,从研究的视角、范围、方法、信息技术分析,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研究视角较为单一。早期校内质量监控体系成果,未能突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多方协调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与反馈体系研究,其借鉴性不强。近期诊改缺少建立与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相适应的多维质量监控体系,未能及时修订教学质量保障相关配套制度。2.研究范畴存在局限性。已有的研究多基于某个专业的毕业设计质量监控研究范畴,缺乏适应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学生毕业设计监控模式研究,缺乏由行(企)业、学校、学生、第三方机构作为质保体系的共同主体,开展内外互补的毕业生质量“画像”监控体系,并且实证研究相对匮乏。3.研究方法相对保守。已有的毕业设计质量监控方法研究缺乏如何利用云技术进行“一站式”云服务过程监控,帮助提高高职生毕业设计管理信息化水平,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的操作和管理,缺乏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使毕业设计质量监控更加实时、动态、有效等研究。

阅读全文

工程管理专业学实践教学质量提升路径

摘要:学年论文是高等院校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本文以工程管理专业为例,从主客观方面分析了影响学年论文质量的因素,提出了通过指导环节重构来提升教学质量的路径,同时,要根据专业特点,严把三关来控制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年论文;质量提升;路径;策略

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学生在具备系统的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等知识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针对复杂的工程问题,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对策,并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这当中,离不开文献研究、信息分析综合、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等能力的培养。学年论文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其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写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近几届的学年论文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的写作质量参差不齐,写作水平普遍不高,距离工管复合型综合人才的培养目标仍有不少差距。因此,分析影响学年论文写作质量的因素,认真思考解决问题的路径对策,有助于提高学年论文教学质量。

1影响学年论文质量的因素分析

1.1客观因素

开课学期和时间安排。在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学年论文为一般必修课程,学分为1分。文献检索与学年论文1安排在第4学期,学年论文2安排在第5学期,学时数均为1周。但实际上这一周的实践教学,是穿插在学期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利用上课学习之余的空闲时间进行的。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布置学年论文写作任务呢?给学生留多长的写作时间合适呢?从以往来看,指导教师一般会在学期结束前1-2个月布置论文写作任务,进行论文写作指导。这个阶段同时也是各专业课程考试或是课程设计相对集中的阶段,学生常常无暇顾及学年论文的写作,有些学生就随便从网上找一篇敷衍了事。而一篇好的学年论文,从选题到最终定稿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特别是学年论文1,是大学阶段论文写作的开始,对于一群初次接触学年论文写作的大二学生来说,如果没有经过系统的长时间训练,想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学年论文,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1.2主观因素

阅读全文

毕业考评模型中艺术设计论文

一、综合性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考评存在的问题

1.教学层面

由于综合性大学在毕业考评上学科间存在的差异,导致毕业考评的形式和内容多元化,统一的标准难以适应艺术设计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又要求学生将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结合起来,达到艺术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以及使学生能够深入地对一类问题或一个问题进行方案构思、设计创作、模型演示、效果展示等全面体现,以往的结果考评侧重了学生论文撰写能力和毕业设计的效果,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培养却显得不足,也不能为整个教学体系的最终环节注入新的活力。

2.学生主观层面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均占有教学资源不足和教学条件的制约,毕业生往往对毕业论文的写作认识程度不够,出现选题范围过大或过小、学术性不强、创新点不突出、抄袭现象严重等问题,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毕业设计虎头蛇尾,预想高过实际设计的目标,展示效果欠佳,实物模型的设计制作草率粗糙,如何来规避这些问题和增效值得深思。

3.管理层面

毕业论文与设计课程设置在第八学期,这个时期对于学生来说由于在校学习、社会实践、择业就业存在很多时间上的冲突,在心理上容易产生较大波动,不利于写出优秀的毕业论文和创作毕业设计,往往顾此失彼。由于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一般需要进行图像、图版、实物、模型等形式的展示,在各评价指标分层制定的同时,学生能否得到一定程度的经费支持,也是从这个层面探讨的问题之一。

阅读全文

研究生学术论文署名应注意的问题

研究生学术论文的作者署名和单位署名,不仅体现了论文著作权的归属,也便于编者与作者、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联系。下面就研究生学术论文的署名提出几点思考,以期减少因研究生学术论文署名而带来的误解、矛盾或纠纷。

1作者署名

1.1署名惯例

研究生学术论文的作者署名要依据国际学术论文署名的惯例,依据作者对论文的贡献大小排序,一般原则如下:研究生作为实验的具体实施者,又是论文的执笔者,可以作为论文的第一作者;研究生导师作为资深研究人员,是研究生课题的设计者、实验研究的指导者,并帮助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和撰写论文,可作为通讯作者,列在排名的最后一位。第一和最后一位作者之间的作者排序可以根据对论文的实际贡献大小进行排序。为防止产生不必要的误解或纠纷,可以在实验开始前,就论文作者的署名顺序进行讨论,并签署书面协议。上述署名方式的合理之处在于:①研究生及其导师在科研活动中,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目前国内的学术管理和评价体系下,研究生署名为第一作者,导师署名为通讯作者,较为合理;②研究生作为第一作者,可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研究生的成长、科研人才的培养和学科发展;③作为导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甘为人梯,根据论文的实际贡献决定署名次序,不与学生争抢论文的第一作者;作为学生,尊重导师,有感恩之心,有助于培育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工作氛围,避免或减少纠纷和矛盾。

1.2署名责任

在论文上署名的作者除了分享成果的荣誉外,重要的是要对论文成果的真实性等方面负有责任。如果在论文中没有特别的分工说明,发表的论文的一旦出现了问题,如出现数据不实、剽窃、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时,所有作者都要承担相关责任。现在有些刊物在发表前让作者签名,说明阅读过并同意中的数据和结论,有些刊物是规定通讯作者可以代表所有作者。还有些刊物要求明确说明每个作者的责任和贡献,如谁收集的数据、谁设计的实验、谁实施的实验、谁参与讨论、谁进行的数据分析、谁执笔等。

1.3不规范署名

阅读全文

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及提升

摘要:本科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知识的综合检验。通过构建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为例,运用2007-2017届毕业生论文质量的数据,测算出毕业生论文质量得分。对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后发现,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足是制约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通过加强通识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有助于提升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逻辑思维能力;通识教育

本科毕业论文是对大学四年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以及综合素质的检验。尽管重视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质量,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训练学生的批判思维、提升学生的学术水平以及创新精神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但是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压力持续存在、学校相关制度缺失、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以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存在,导致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滑坡[1]。总的来说,影响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原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2]。原因在于教师缺乏必要的指导、学生主观重视不够[3]、答辩过程流于形式、学校监管不到位等[4]。为此应该明确指导教师和学生的主导和主体作用[5],重新构建毕业论文工作运行、监管和管理系统[6],从多维度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7],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现有文献对于我们理解和认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滑坡的原因,以及提升的措施有着重要的帮助,但是尚未触及问题的要害和核心。因此,本文拟从通识教育的角度来分析如何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问题,试图丰富现有文献。

一、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

为了改变现有文献大多从定性的角度来评价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做法,首先需要构建一个较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再结合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选用评价方法,从定量的角度来客观地评价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并分析各个影响因素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程度。

(一)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依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全面性、专业性和应用性的三个原则,在综合刘倩、董芳、于瑞卿[8]以及王红梅、李宏伟[9]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出包含选题质量、写作质量、综合能力和答辩质量四个一级指标;选题的科学性、选题的难度、论文内容、论文结构、论文格式、研究能力、技术能力、个人陈述、回答问题九个二级指标;前沿性(X1)、实用价值(X2)、与培养目标的吻合度(X3)、难易程度(X4)、工作量的大小(X5)、选题范围的大小(X6)、基础知识的运用(X7)、语言表达(X8)、创新程度(X9)、结构是否具有逻辑性(X10)、结构是否完整(X11)、写作框架是否合理(X12)、格式规范性(X13)、排版的美观性(X14)、研究方案的设计(X15)、研究方法的选取(X16)、查阅文献能力(X17)、外文文献使用能力(X18)、计算机操作能力(X19)、思路清晰度(X20)、内容熟练程度(X21)、表达流畅程度(X22)、是否切中要害(X23)、问题剖析准确度(X24)以及基本功扎实(X25),二十五个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