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质发展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职业素质发展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职业素质发展

职业素质发展范文1

本文分析当前职业院校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细化工作职责、创新教育方法、突出职业院校特色等方面提出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方法,以期完善职业院校素质教育机制。

关键词:

素质拓展;机制;创新;特色

一.素质拓展工作概念

素质拓展工作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以实行多领域课堂教学的第一课堂;第二部分为第二课堂辅助实践环节。

1.第一课堂主要指的是大学公共选修课。指高校在必修课之外设置的涉及多学科、多领域,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道德情操、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学生具有远见卓识、批判性思维、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体现学科交融、文理渗透的通识教育课程。

2.第二课堂辅助实践环节是指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结合专业理论学习、实践技能训练,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利用课外时间独立或在教师指导下参与学科竞赛、学术讲座、科研训练项目、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技术开发、社团活动及各类社会实践,取得学术研究成果,具有一定意义的智力劳动成果或其他形式的优秀成果,从而提升个人的素质能力。

二.素质拓展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素质拓展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学生能够根据个人职业规划,选择素质拓展项目,提升素质能力。不过目前高职院校素质拓展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第一,素质公选课课程比例不平衡,大多数高职院校社会科学类占比较大,艺术体育类和自然科学类占比较小;第二,质量监管体制需完善。目前高职院校素质教育过程中仍存在学生出勤率不高,教师责任性不强的现象;第三,教师对素质能力重要性认识不够。素质教育师资队伍是决定高校素质教育工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方面,一支思想信念坚定、教学质量优良的专间结合、功能互补的教师队伍,是落实素质教育计划的组织保证。

三.素质拓展工作问题的解决办法

1.加大宣传。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对素质教育的重视是提高素质教育效果的前提条件。可以通过宣传板、专题讲座、素质能力宣传周等形式加大对素质拓展工作的宣传。

2.细化素质教育机构工作职责。素质教育部是负责素质教育工作的主导机构,只有主导机构明确职责,才能更有效的实现规划管理。该机构的职能应明确为两大块:学科管理和教务管理。在学科管理方面,应成立学科委员会,对各个学科课程、社团的通识教育模式、质量进行把控监管。在教务管理方面,有专门人员负责课程管理、学分获取等教务工作。

3.以学生为主体,确定学生需求。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同样应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于素质公选课、实践活动的需求,进而调整工作方案,实现教育内容与学生需求,社会需求三方面最大范围的契合。

4.实现素质公选课多元化。联合兄弟院校扩大师资规模。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及需求,固定部分选修课,灵活设置其他选修课开课次数。扩大师资队伍,实现素质公选课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艺术体育类课程比例趋于平衡。

5.创新教育方法。开通网络课程、网络社团,使同学们可以通过上网学习相关课程,参加社团讨论等活动,最后以论文或答题的形式完成考核,获得素质拓展学分。网络课程、活动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其灵活性、新颖性受大学生喜爱,且节省了空间、人力、财力,但针对学生群体性,部分学生辨别能力不强,容易受不法分子煽动等特点,应指定专门的教师对学生的网上活动进行引导、教育。

6.突出职业院校素质拓展工作特色。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实现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伟大使命。要实现这一使命,职业院校也应在素质教育领域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在素质公选课中重视职业技能课程建设与质量提高,加强对职业技能类社团活动的指导,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证书,或者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并安排专业老师给予辅导,真正做到“以就业为导向,夯实基础、狠抓教学质量、培养本土高素质人才”。

四.总结

职业素质发展范文2

关键词:现代国画;发展;中等职业;素质教育;影响;分析

当前,我国许多中等职业院校均存在这样一个问题:过于重视学校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把相关的专业课程摆在学生学习的首位,而严重忽视了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造成中等职业院校艺术教育和专业教育明显失衡的情况。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国家教育部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戈(2001—2010年)》中确切提出“我国中等职业院校必须严格依照教育部相关的教学计划开设艺术类课程”。国画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艺术教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我们应正确认识到现代国画发展对中等职业素质教育的影响,并从中获得启发。

1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国画的意义

1.1国家传统文化传承的需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经过几千年时间的沉淀留下来的都是精华,因此中华民族被誉为世界东方艺术的发展重心,而国画则是中华民族艺术产物中极为耀眼的明珠。国画对作画的材料有着严格的选用标准,并且对作画的技法以及视觉效果也有着严格的标准。国画之所以能传承几千年并得到不断的发展,主要得益于艺术教育与艺术学习,经过代代传承,国画以日益惊艳的形象出现在世人眼中。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文化发展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国画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重视。如今,学习与研究中国画的人不再仅仅局限于学者,各级文化层面的人均对国画有着浓郁兴趣和热情,从而大大推动了现代国画的发展、传播,因此学习国画是国家传统文化传承的需要。1.2促进现代美育教育的发展:书法以及作画是我国许多文人景物抒情、净化心灵的途径,因此我国存有许多优秀的书法、绘画作品。比如我国著名唐朝诗人王维,不仅通过作诗来充实内心,还通过绘制山水画来修身养性。因此,对于中等职业院校来说,开设国画教育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但有助于学生认识古代文人的精神诉求和追求,还能够从情感角度出发为学生塑造健康、完美的性格,这其实就是美育教育的方法和目的,即利用情感感化学生,并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中等职业院校开设国画教育课程不单单需要教授学生相关的绘画技巧,还必须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作品之中蕴含的情感。总之,开展国画教育应当科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切实促进我国现代美育教育的发展。1.3促进学生良好造型素养的提升:我国中等职业院校开设国画教育课程的目的不能只停留在遵守国家教育部文件上,而应当使学生在国画教育课程中充分领悟精益求精的绘画精神,并充分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国画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经过一个较为漫长的学习和研究过程,注重循序渐进提升作画水准。基于此,学习国画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秉性,有助于学生严谨学习态度的形成。除此之外,由于国画对绘画技巧和手法的要求较高,所以学习国画能够有效的使学生的造型素养得到提升,进而有利于学生以后就职工作的顺利开展。

2开展国画艺术教育的对策

2.1思维应当认识到位:我国十分重视艺术教育,例如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注重“六艺”的学习,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里面不但涵盖了技能的学习还涵盖了艺术的学习。基于此,现代中等职业院校应当重视技能和艺术学习之间的平衡,继承我国古代教育的理念。我国现代中职院校中不但设有专业的技能培训课程,还设有相关的艺术教育课程,如美术、音乐等,因为曾有学者说过:缺乏艺术的教育是不成功的。除此之外,专业技能培训课程与艺术教育课程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存在一定的联系。比如,当学生充分掌握了国画的绘画手法和技能,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所以,当中等职业院校进行国画艺术教育的时候,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艺术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生热情和兴趣。2.2运用学分制形式:同许多专业的美术院校相比,我国中等职业院校所开展的国画艺术教育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相关的教学计划不够详细、学时较短、学生绘画基础较差等,这些问题都将严重阻碍国画教育课程的开展。所以,为了有效保障国画艺术教育课程可以顺利开展,中等职业院校应重视课程的相关设置。例如将学校的国画教育课程安排在新生的第一学期中,这样学生将拥有较高的学习热情;每一星期至少安排一节国画课程,且将教学计划详细化,便于实施;应用学分制的形式,这样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习动力。2.3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国画教育中,老师应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比如,在教学之前给学生介绍著名画家的相关故事,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国画的底蕴和内涵,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进行正式教学等。

3结束语

现代国画发展对中等职业素质教育具有很大的影响,中职院校开设国画艺术教育课程不单有助于提升中职学生的文化素养,而且还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正是因为国画艺术教育对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应得到充分的重视,从而推动我国中职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克松.2014年中国职业教育学研究述评与展望[J]-职教论坛2016(12)

职业素质发展范文3

一、提升医院职工职业素质能力的意义

医院职工的职业素质能力对于医院发展十分有利,其特点及意义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医院职工职业素质能力培养有利于职工综合素质的提升

为能够使医院各个方面的工作得以有效开展,需要保证职工在医院的各项业务及工作的开展中更好投入,因而对于职工的综合素质及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有效开展职工职业素质能力培养,可使医院职工的思想政治水平得以提升,也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业务技能,掌握工作方式方法,在此基础上也就能够使其综合素质有效提升,满足医院发展需求。

(二)医院职工职业素质能力培养有利于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有效提升

对于医院这一比较特殊的单位,医疗水平的提升是医院实现更大发展的基础,并且也是医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目标,而整体医疗水平的提升需要医院全体职工充分投入工作中。在有效开展及落实医院职工的职业素质能力提升工作的基础上,可使医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得以有效提升,促使其在实际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精力,这样一来也就能够使医疗工作的开展具有更好的基础,最终使医疗水平的有效提升,实现医院发展的目标。

(三)医院职工职业素质能力培养有利于医院改革的实现

通过对医院职工有效开展职业素质能力培养,可使医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得以提升,使其思想认识提高,从而配合医院进行绩效改革,在医院改革中投入自身的精力,从而保证医院改革能够得以更好实现,为医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与保障,使其符合时展趋势,最终医院效益得以提升。

二、当前医院职工职业素质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在医院职工的职业素质能力提升工作开展中,为能够得到满意的效果,必须要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充分认识,这样才能够选择针对性的措施及策略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就当前医院职业素质能力培养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而言,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对工作的重视程度比较低

目前,很多医院对于开展此项工作缺乏充分重视,未能够真正认识到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意义,对于在职业素质能力培养促进职工发展及医院发展方面的意义缺乏重视。由于在职工职业素质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视度比较差,在这一方面的投入也就比较少,许多工作的开展只是出于形式层面,未能够真正落实,并且由于缺乏这一方面的深入研究,导致职工的职业素质能力培养开展缺乏理论的依据及支持,不利于的职业素质能力培养有效开展。同时,这种错误的理念的存在也会影响医院职工在职业素质能力培养中的参与程度,导致医院职工的参与程度比较低。

(二)医院职工职业素质能力培养方法不合理

在医院职工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的实际开展中,科学合理的方法是关键。然而,目前的医院职工职业素质能力培养工方法并不合理。很多工作人员在对职工进行职业素质能力培养过程中仍旧以宣传说教式的教育为主。这种教育方式,不但会使职工感到反感,并且对于职工充分理解职业素质教育的知识及技能也会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导致医院职工的职业素质能力培养效果不佳,对于医院职工发展十分不利。

(三)医院职工职业素质能力培养开展缺乏有效监督

就目前医院的职业素质能力培养实施而言,除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之外,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缺乏有效的监督。很多医院对于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的开展缺乏有效监督,对于落实情况未能够充分把握,也缺乏考核,导致很多情况下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的开展都是为应付,并未能够真正发挥出职业素质能力培养应有的作用,职工的职业素质能力培养提升也就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医院整体发展受到影响。

(四)医院有关工作人员自身素质较差

在医院职工的职业素质能力培养开展中,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有关工作人员自身素质比较差,职业素质的知识水平比较低,思想素质比较差,这种情况下也就很难对职工进行理想的职业素质能力培养教育,还可能会对医院职工职业素质提升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新时期医院职工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及策略

(一)转变医院职工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理念

在新时期医院的职业素质能力培养实际开展中,为能够得到满意的效果,首要任务就是要转变培养理念。作为新时期的医院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对于医院内的职业素质能力培养应当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的开展对于医院发展及职工水平提升的重要性及意义,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使在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的实际开展中充分加强投入力度,积极研究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的开展,以保证的职业素质能力培养开展具有更好的基础与支持。同时,医院需要对职工进行合理引导,使职工也能够对相关工作加强认知,并且在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的开展中加强投入力度,使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的开展具有更好的群众基础,也能保证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的开展能够取得更加满意的效果。此外,医院需要将职工的职业素质能力培养工作作为医院各项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看待,这样也就能够充分投入其中,为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的开展提供更好的基础与保障。

(二)选择科学合理的职业素质能力培养方法

在医院职工的实职业素质能力培养际开展中,为能够取得更加满意的效果,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需要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医院内部的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改变以往的说教宣讲式方式,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方法开展职工的职业素质能力教育。比如,可选择多媒体方式向职工展示职业素质能力知识,这不仅能职工的参与兴趣及积极性得以提升,并且有利于职工更好理解有关的知识,实现其职业素质水平的有效提升。另外,可通过实际案例对职工实行教育,为职工树立榜样,增强医院职工的职业素质能力,为医院职工更好参与到医院的实际工作中提供更好的支持与保障。

(三)加强监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监管

为了确保新时期医院职工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的有效开展,应当对此项工作加强监管。为能够得到满意的效果,需要保证职工的职业素质能力培养工作的有效落实,医院可以设置专门的工作监管部门,并且配备相关的工作人员,同时还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监管制度,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对该项工作的开展进行有效监管,及时发现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能够针对所存在的这些问题及时改进,从而使工作水平及质量实现有效提升,使医院职工的职业素质能力水平能够得以有效提升。

(四)提升职业素质能力培养师资的能力

就目前医院职工的职业素质能力培养实际情况而言,由于工作人员自身素质比较差,为能够实现该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应当实现工作人员素质的有效提升。医院内部应当对该项工作人员加强教育培训,以促使自身水平的有效提升,在此基础上促使其在工作的开展中有效投入,从而使职业素质能力培养工作的开展具有更扎实的人才基础与支持。同时,相关人员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需要起到表率作用,对于医院职工产生积极影响,为医院职工树立榜样,这对于医院职工职业素质能力水平的提升十分有利,使医院职工职业素质能力工作的开展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满足医院发展的实际需求。

四、结语

职业素质发展范文4

从教育的角度,素质一般认为应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社会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四个方面。根据素质的具体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需要,我们通常可以将它划分为基础素质和职业素质。基础素质是对作为“社会人”身份的要求;职业素质是在职业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素质,是对作为“职业人”身份的要求,内容包含了思想道德层面的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等,社会文化层面的职业交往、职业礼仪、团队合作等,专业素质层面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技能、创新素质等,以及身心素质层面的职业心理、职业性格等。在高等职业教育大发展10多年中,关于高职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随着实践的丰富和理论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对受功利主义理性观影响,以就业为目标培养“工具人”的批评越来越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开始更加重视学生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统一、个性发展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统一,更加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视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社会用人单位在人才选拔上,也更加突出对职业综合能力和素质素养的要求,而不再仅仅看重学生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水平。在这一宏观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也逐步从理论探讨走向实践应用,开始探索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适应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的素质教育实施模式。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为学生成长、成才和发展服务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教育,是综合考虑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个人发展需要的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素质高、能力强、技能优的高品质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在素质教育内容的具体安排上,我们认为,高职教育的一年级阶段,应以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为重点;二年级阶段,随着专业课程比例的加大,结合就业教育、创业教育,开始增加职业素质的教育内容;到了三年级阶段,学生面临顶岗实习和就业,就要以职业素质为主要内容。高职素质教育实施的三个阶段,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最终实现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二、高职教育阶段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方法与路径

不同的教育层次、教育类型,学生所处的不同状况和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环境,素质教育实施的目标、内容、载体、形式都应该有所不同。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初衷是源于对应试教育的纠正,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解决培养“工具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偏离问题,脱离片面强调专业能力、职业技能的误区,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职业素质的提升,实现价值理性的回归。

1.确定科学合理的素质教育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是由高职教育的特征和高职学生的特点所共同决定的,是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教性和职业性的双重特征。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相对较差,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控制力、意志力相对较弱。因此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就是要结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现实情况与个性特点,综合考虑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个人发展需要,确立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方面。

2.选择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强调产业、行业、企业、职业诸要素的融合,培养的是一线高端技能型人才。素质教育要服务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于学生的个性成长和职业发展,要与职业、岗位以及学生的特点相结合,重点是加强学生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的教育,加强敬业爱岗、责任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3.应用有效的教育载体

职业素质教育载体是联系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桥梁和纽带,能够承载、传导职业素质教育信息或内容,并服务于职业素质教育方法。职业素质教育载体既要具有行业、职业特色,又要贴近实际,能够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素质教育,可以采用富有行业特色的职业装、工号牌、企业形象标志系统等物质载体,运用职业发展规划演讲、职业礼仪规范大赛、职业素质拓展等活动载体,试行以总经理、财务总监等代替班委进行班级运行管理,制定班级口号、班歌、班训等文化载体。

4.采用丰富多样的教育形式

高职学生对深奥理论、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擅长于形象思维和做中学、学中做。职业素质教育要采用思想引导与行为管理相结合方式,避免机械的灌输和空洞的说教,可以以案例剖析讲座、职业素质课程、素质拓展行为训练、个体激励辅导等形式进行思想观念教育,并在技能训练、专业教学、实习实践中,融合开展职业素质教育。同时,要加强行为规范管理,按照行业、企业的纪律规范来要求学生,以组织讨论、触发思考、引导反省、促进升华的方式,帮助学生把行为转化成良好的习惯,并进一步内化为职业素质。

5.利用强大的行业企业教育资源

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是高职教育的特色和优势。职业素质教育要充分利用行业、企业的资源,包括优秀的企业文化、行业兼职教师、教育教学案例、实习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融入行业、接触岗位的过程中,实现教育的目标。

三、银领学院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具体实践

银领学院是由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和金融机构共同组建,独立设置的二级学院,统一、集中管理全部金融机构订单班级,学生全部是进入订单人才培养的大三学生。银领学院以职业素质教育为重点内容实施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完成向“职业人”“社会人”的角色转变,为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取得了显著成效。

1.以观念转变为先导

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要真正改变一个学生,必须从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开始。很多学生的行动不能落实到位,良好习惯难以养成,其真正的根源首先是思想观念上的问题,其次才是方式方法上的问题。银领学院通过订单班开学典礼、举办专题讲座、举行专项素质拓展训练及开设职业素质提升课程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转变思想观念、思维模式,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日常的技能训练、专业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地融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其教学目标不仅是培养职业技能、职业能力,同时也是在培养上进心、意志力、刻苦精神等职业素质;在职业礼仪教学与训练中,不仅重视外在形象的塑造,而且强调对人、对岗位、对职业的尊重,强调内在素养的提升。学生思想观念的改变,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职业态度的正确确立,是职业素质教育取得成效的前提。

2.以行业、企业为依托

工学结合、产学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优势,高职院校具有利用行业、企业教育教学资源开展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有利条件。银领学院以订单培养的优势,和订单单位合作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引入订单单位优秀的企业文化,很大一部分课程交由行业内培训师授课,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接受职业熏陶。随后利用行业培训、顶岗实习的机会,在业务培训、实习实践的过程中,在职场环境中,在行业指导老师的直接带领下,进行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地点在学院和订单单位之间交替进行,学生经过实习实践,可以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在专业技能、职业礼仪、业务素质等方面的差距和不足,这样可以使学生回到学校以后学习,更加用心、更加刻苦。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运行,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业务技能,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养成了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实现职业素质养成的目标。

3.以开放合作为手段

产业、行业、企业要素的深度融入,是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基础。银领学院利用订单培养,确立了学生的“准员工”身份,不仅取得了引入企业的设备、师资、培训的便利,而且输入了行业、企业的标准、规范、文化,学生通过参加订单单位的职业技能竞赛、业务比赛、演讲比赛、运动会等职业活动,接受订单单位的企业文化熏陶。学生在开放合作、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实现了职业素质的提升。

4.以实践活动为平台

职业素质是理论性教育与实践性教育的统一,以实践性教育为主。职业素质教育应当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等内容,但这些知识性、理论性教育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能否依托于实践、走进实践。积极构建学生实践活动平台,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方式。银领学院以提升学生职业素质为中心,以学生职业素质量化考核和班级综合素质测评工作为抓手,构建了八大类学生实践活动载体,举办“我的职业•我的梦想”主题演讲比赛、“规划精彩人生,打造锦绣前程”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激活正能量,实现新跨越”微博展示、“学习、交流、感悟、超越”校友日活动、“提高身体素质,塑造团队精神”运动会、“提升职业素质,展示企业文化,展现银领风采”文艺比赛、“强化服务礼仪,展示职业形象”金融职业礼仪大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主题活动中,完成职业素质的提升。

5.以行为规范和素质养成为路径

职业素质教育需要思想引导和行为规范相结合,互相影响、同步推进。银领学院采用“职业化教育,员工化管理”的模式管理学生,对迟到、早退、旷课、课堂聊天等不遵守纪律行为,对男生留长发、女生化浓妆或过度佩戴饰品、上课趴桌子、玩手机等不文明行为,进行严格管理,对违反规章制度的学生以订单单位员工素质的要求进行严格教育。平时从细节要求着手,通过帮助学生培养下课后自觉关灯、放好凳子,开会带笔记本,主动问候老师等良好行为习惯,来提高学生素质。通过统一着职业装、挂工号牌等形式,营造职业氛围,培养职业意识。同时,通过教育引导,激发学生内在的自觉性、主动性,最终实现从行为操作层面为主的规范,进入到思想素养层面内化为主的培养,再转化到上岗前的职业行为、职业习惯等外显层面的表现。

6.以核心优势培养为成效

职业素质发展范文5

 

当前,面对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和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价值观以及就业形势的发展需要。金融危机迫使现代企业更讲究用人求“实”不求“高”。学历并非越高越好,企业看重的是个人的实战能力,因为对于企业来讲,既掌握专业技术理论,又有专业技术经验,能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者就是人才。因此,高校教育如何结合就业市场和学生自身的特点来加强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职业素质,增强就业能力,提高就业质量,是高校教育应该深刻反思和积极应对的问题。   一、加强高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职业素质是指个人从事某种职业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职业者对社会职业认知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面对当前金融风暴的影响,高校教育应充分利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社会的优势,在学生中渗透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教育与培养,树立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这是当前转变教育观念,顺应经济形势需要的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职业素质培养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职业素质的培养能够帮助大学生拓宽知识面,提升职业素质,掌握岗位技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职业素质培养是社会经济职业发展的需要   金融危机下,行业竞争更为激烈,许多岗位职业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劳动岗位的地域空间逐渐变小,行业特征也不像过去那么鲜明;专业完全对口的岗位越来越少,职业变动的可能越来越大;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更新周期加速,复合程度提高;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些特征将使高等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根据当前市场经济职业发展的需要调整职业发展方向,以主动适应社会变革,谋求更大的人生发展。   (二)职业素质培养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国自从市场经济发展以来,市场竞争日渐激烈。尤其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众多企业将按照国际化标准模式进行管理,对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来全面,这样企业才能适应新的国际竞争形式发展。新时期企业对人才选用的职业标准也从单纯注意专业变化到注意综合素质,要求职业者不仅应有良好的文化基础,有过硬的岗位技能和能力,还应有良好的职业品质和继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这将成为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职业对劳动者和人才的普遍要求。因此,要想赢得竞争,必须有足够的实力和能力。高校、社会、大学生三者之间的一个最为重要的交汇点是“就业”,就业能力直接反映出高校办学效益、大学生竞争能力、社会对高校的评价及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的评价参数。   (三)职业素质培养是迎接知识经济创新挑战的需要   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最根本还是要靠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其基础还在于教育。我国在应对这次金融危机中,采取的重要措施就是内需拉动,抓基础建设和民生问题。教育乃民生之首,就社会需求来看,百姓手中的钱最愿意投入的还是教育。因此,我们应当有理由相信,金融危机的冲击将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一次重要的历史性机遇。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精髓和核心,知识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更是以创新为基本动力。企业的兴衰成败、实力强弱首先在于知识的拥有和创新能力,取决于是否善于进行知识管理和积极推进知识创新。谁能拥有更多更高级的知识和科技,谁就会获得最高的经济回报和经济效益;谁能不断创新以满足社会需求的知识产品,谁就会掌握竞争优势,赢得发展和进步;因此,培养大批具备良好职业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现代化人才,是时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四)职业素质培养是高校人才教育培养工作的需要   高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以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为指导,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学生既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又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安心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渗透职业教育思想,着重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的培养和专业技能及职业能力的提高,真正落实大学生职业教育,使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职业素质培养是学生在校学习的重要部分,高等院校必须大力推进职业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创设职业素质教育的环境和氛围,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知识面宽广、人文修养较高、道德情操高尚、理论思维能力强、创造能力和适应能力强、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   (一)职业素质培养体系构建的原则   由于各类职业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对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员有着特殊的素质要求,即使是同一职业的不同岗位,对劳动者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时,必须围绕其所学专业的不同特征,在教育教学中构建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当然,有些职业或岗位所要求的某些具体职业素质是可以到毕业后在实践中才学习和培养的,但我们对全部职业的基本素质要求却是相同的,而且是在职业教育中就需要培养和加强的。因此,在进行培养内容的构建上应体现以下几个原则:   1.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加强高等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是应用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深化应用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构建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培养模式,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等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把教“书”转变为教“能”,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进行高等教育专业、课程和教材的调整与改革。#p#分页标题#e#   二是根据职业发展需要,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强化职业技能培养和就业导向的教学支持,全面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是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为技能训练提供广阔的天地。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行发展,开展校企合作进行优势互补,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职业变化的能力。   2.与职业岗位要求相联系   坚持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推进“双证制”的实行,实现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效融合,培养符合未来劳动市场所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和劳动者。   (二)职业素质培养的主要内容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对就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依据职业技能培养目标及相关岗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高等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五个方面。学校可以在学生大学生活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设职业指导课程,比如,可以在大一阶段开设择业指导课,大二阶段开设创业指导课,大三阶段开设就业指导课,这样使职业指导渗透在职业教育的每一个环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便于把职业素质培养落实到实处。在安排职业指导课程中,还可以将职业素质培养分为科学的工作方法、如何完成您的工作、时间管理的技巧、商务礼仪与职业形象、沟通技巧、业内人际关系、团队协作训练等不同模块进行讲授,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职业素质,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三、高等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途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高等院校对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注重课程教学与职业素质培养的紧密结合,创设实践环境,完善教育方法,在强化专业知识素质教育的同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一)注重专业课程教学与职业素质培养的结合   课程教学改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着眼点,高等院校应提高对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重要性的认识,专业课程设置要与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相结合,不仅要教会学生有关专业的基础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解决专业问题的技能。因此,在课程教学中要围绕提高大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改进课堂教育,注意拓宽课程知识领域,充分调动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作为潜能的理论知识通过社会实践转化为现实才能,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职业技能。同时,提倡教学相长,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职业素质教育,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关注课程在学生品德、情操、价值观上的涵育与引导,扩展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素质的教育。授课教师还应加强言传身教,培养敬业精神,增强服务观念,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帮助学生摆正心态,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所以,专业课程的教学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是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运用能力,因此,在教学方法方面,应大胆改革创新,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教学的尝试,把职业素质教育与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教学实践中转化为能力,从而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增长学生创新能力。为此,教师可采取模拟训练、案例教学、讲练结合等方式,充分利用辅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中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大量运用案例教学,将学生的思路,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引入课程案例教学的实践中,并针对案例提出相应的思考问题,通过师生共同分析导出课程的一般原理,并揭示其带有普遍指导性意义的内在规律来。这样的教学安排既使学生容易理解,也可以促进课程理论的学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良好实践环境与职业技能的提高   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关键在于学以致用,在对学生职业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善于创设有利于拓展学生职业技能的实践环境,使学生能够在教师创设的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较充分地展示自身个性,口头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社会交往的能力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另一方面要加强职业训练,通过组织学生外出参观、社会服务,职业技能、素质拓展和创业大赛等活动,让学生在社会的真实环境中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充分发挥教学第二课堂活动、社会第三课堂的作用。通过学校顶岗实习、社会调查、勤工助学、青年志愿者等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增长才干,培养学生的职业应变能力和职业岗位应用技巧,缩短职业岗位的适应期。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科学安排、统筹规划,使学生在大学的不同阶段循序渐进地掌握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学校生存立命的基础就是培养人,培养人的首要问题就是就业,否则就难以谈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为更好地应对金融危机,提高学生就业质量,高等院校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意识,以学生就业为切入点,加强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和职业素质教育,站在生命线的高度上来分析研究问题,探索新思路和新措施,制定和完善职业指导工作新措施,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指导,使大学生接受到最适合自己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确切地了解所选职业的特点、职业素质的要求,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为他们事业上的成功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开端。

职业素质发展范文6

关键词:民航院校;职业素质;创新实践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新时期民航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了强化科教和人才支撑的重要性,为建设民航强国指明了方向。实现民航强国战略构想,人才队伍是关键,民航院校肩负培养民航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民航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成效如何,直接决定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进而对民航行业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产生影响。因此,为保障民航行业的持续安全和快速发展,民航院校以民航行业需求为导向,构建职业素质教育体系,进一步做好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工作至关重要。

1明确民航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目标

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任何一所民航院校均应根据中国民航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因时因地制定职业素质教育工作的目标。这个目标要经过科学的论证,并能够体现本校的特点和教育资源的优势,即体现可行性和独创性,才能有效推动职业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实施。民航业的高速发展,迫切需要大批具有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法制意识,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一定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继续学习和岗位适应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明确民航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目标,有利于提升民航院校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对满足学生成长成才、就业创业的需要,满足民航及区域经济建设特有专业人才需求,为建设民航强国提供人才支撑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民航院校应本着“育人为本,以德为先”的理念,以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为先导,以科学文化素质为基础,以职业技能素质为核心,以职业发展素质为拓展,以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为保障,通过有效的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使毕业生成为符合民航行业标准的准职业人,这就是民航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目标。

2构建民航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

2012年7月8日,《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强化科教和人才支撑”的措施和“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强化民航院校行业特色”的要求。培养高素质民航人才,推进民航强国建设,为建立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化民用航空体系提供人才支撑是民航院校神圣而光荣的使命。民航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是:通过构建民航职业素质教育的理论课程体系、活动实践体系以及保障机制,形成德育为先、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民航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

2.1系统规划民航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

将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列入人才培养方案,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课、心理健康课、就业指导课外,学校还开设“当代民航精神”“民航职业道德”“民航强国战略”“民航持续安全理念”“民航行业文化”等课程,开发《民航职业素质培养方案》《民航职业心理素质培养方案》《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实施手册》等配套方案;辅以几十门内容广泛、综合性较强的公共选修课;同时结合民航名家讲坛等专业专题报告,构成民航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通过该课程体系的构建,让学生对行业的职业素质要求及职业道德要求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打下理论基础。

2.2搭建民航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活动实践平台

学校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广州志愿者学院、人文素质教育基地、企业文化实践基地、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心理素质拓展基地为主体,以入学教育、军事训练、参观交流、拓展训练、企业见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为内容,搭建民航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活动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科技人文、职业心理等方面素质,提升学生的社会活动实践能力与服务水平,满足民航各专业岗位的职业素质要求。

2.3健全民航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

学校通过构建职业心理素质教育体系、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体系、素质教育工作绩效考评体系、教师队伍人才培养体系以及搭建各种宣传平台,健全民航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使民航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能顺利进行,让整个教育过程更为清晰,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过程中发挥出重要作用。通过每年举办学生工作专题(案例)研讨会来提升工作队伍的整体理论水平,并以省部级研究课题为核心,相关科研项目为支柱,推进职业素质教育发展进程,从而很好地将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结合起来,更为有效地指导职业素质教育工作。

3设计实施民航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具体方案

在进行民航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民航院校应坚持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民航所需人才为宗旨,针对行业特色和学生特点,开发并实施专业模块式、阶梯层进式、素质板块式的职业素质教育具体方案。

3.1开发并实施民航各专业(群)职业素质培养模块

学校深入行业企业调研实践,深刻理解和把握行业标准及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以行业企业用人标准和岗位要求的技能素质为标准,以学生职业素质养成为抓手,研究、制定并实施针对具体专业(群)的学生培养、教育、管理办法,细化工作标准,全面打造基于行业标准的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模式[1]。基于行业标准,依据民航各岗位胜任特征,开发飞行驾驶专业、航行管制专业、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民航运输专业、安全检查专业、空中乘务专业等各专业(群)职业素质培养模块,开发各专业(群)职业素质培养方案,根据培养方案分别开展具有专业职业特征的素质教育活动。依托专业(群)开展职业素质教育,力求教育特色鲜明、行业特色明显,为企业输送符合岗位需求的专业人才,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在机务维修、安检、空乘、空保等专业(群)分别试行“准机务人”“准军事化”“岗位专业化”等管理模式,使广大学生在文化知识的积淀、积极职业态度的养成、正确做事方法的掌握、团队意识和纪律观念的增强等方面有较大的提高,进而为适应行业企业的专业岗位要求奠定坚实的基础。

3.2凝练并实施阶梯层进式的职业素质教育方案

学校在实施专业模块式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时,针对教育规律和学生特点,凝练并实施阶梯层进式的职业素质教育方案,即大学一年级注重基本职业素质的培养,大学二、三年级注重专业职业素质的培养,大学四年级注重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每个阶段重点不同,但培养过程是相辅相成的。开发民航各特有专业(群)的职业素质教育方案,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和专业培养定位,按培养周期划分为若干阶段,明确各阶段的工作目标、内容和要求。这种阶梯层进式的职业素质教育有效保证了职业素质教育逐层深入、有序培养,实现了职业素质教育的系统化和全程化。

3.3设计并实施素质板块式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方案

学校围绕着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职业技能素质、职业心理素质、科技与人文素质等五大素质板块构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各专业培养方案都针对这五个板块明确具体培养措施。在育人的全过程,积极开展职业素质教育实践活动,营造具有民航特色的校园育人环境,全面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敬业精神、诚信品质、社会责任感、服务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确保民航院校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

4建设民航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工作管理与保障机制

为促进职业素质教育工作整体化、科学化、可持续发展,民航院校应建设科学的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工作管理与保障机制。

4.1形成系统的民航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素质教育管理架构

职业素质教育工作队伍应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院)长直接领导,包含三个层次的职业素质教育工作队伍,即管理和职能部门层、辅导员层、学生干部层。管理和职能部门层由学生工作处(部)、院(系)、团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学生资助中心以及宿舍管理中心等职能部门组成,主要从各自分管的领域着手进行职业素质教育工作。通过对学生各种组织机构的建设,学校搭建学生的自我管理平台。学生干部机构层包括学生会、宿舍管理工作学生委员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生委员会、社团管理机构等,主要工作是协助各职能部门和辅导员组织、策划和开展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这一系统而紧密的管理架构能够强化民航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素质教育工作的管理动力机制。

4.2采取灵活的职业素质教育工作管理手段

在制度建设方面,学校应探索实施学生安全日报制度、胸卡制度、心理危机预警和监控制度;飞行、安检、空管等专业准军事化管理制度;学生“成长日志”制度等。在学生管理方面,学校应鼓励各种学生组织机构进行自我管理,大胆创新;要求学生党员干部深入学生群体推动学校各种制度的落实,保障各项活动的有效开展。这些管理措施的执行,能够使职业素质教育工作运行得以有序发展,形成严谨守纪,积极进取的整体风貌,体现出民航不同岗位人的职业风采。

4.3建设基于行业标准的职业素质教育工作的考评监督机制

民航院校应建设基于行业标准的职业素质教育工作绩效考评体系。推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学生工作考核评估办法》《辅导员管理考核办法》《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条例》和《优良学风班评比办法》等制度。为保障考评监督机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民航院校应在校外政府职能部门、行业、企业中聘请技术骨干、专家等作为兼职导师,组建各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对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监控。

5营造民航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文化环境

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事业成败,而决定队伍素质的是文化[2],建设民航强国,要靠民航人才队伍,要以先进文化为统领。当前,民航业正在大力弘扬和践行当代民航精神,行业精神文化氛围浓厚。因此,民航院校应随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和民航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通过合作与交流,将校企文化深度融通,育民航精神、行业文化于校园文化之中,彰显行业特征明显、专业特点突出、国际特色鲜明的民航校园文化特色。

5.1校园文化应凸显民航行业文化特色

民航文化是维系民航安全以及高品质运行的关键影响因素,校园文化必须根植于民航行业文化,必须与民航企业文化深度融通,必须努力影响和引领民航文化。民航业以航空运输为主业,这种航空运输方式决定了所有从业人员务必时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务必时刻给旅客和货物提供优质的服务,务必时刻牢记人(飞机)与人(货)之间的和谐相处。民航院校为了培养学生“持续安全、优质服务、和谐民航”的行业意识,把以安全文化、服务文化、和谐文化为内核的民航文化、精神品格内化为学生的良好民航职业素质,要将这种意识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特别是校内实训充分模拟民航企业的生产现场,严格按照安全管理要求和行业服务标准来进行;校外实习让学生直接到民航企业的相关岗位上,熟悉实际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并提升服务水平。

5.2校园文化应体现民航专业文化特点

民航院校应研究学校不同专业,特别是民航特有专业形成的文化,用专业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使学生成为民航特有专业的准职业人。为了使学生成为民航特有专业的准职业人,学校应按照民航生产单位对飞行员、管制员、机务员、安检员、乘务员等专业人员的要求来培养学生。机务专业学生统一佩戴胸卡,穿着实训工服,恪守“敬业爱岗、诚信务实、遵章守纪、认真负责、严谨规范、精益求精、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机务作风。飞行、管制、安检、乘务专业学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规范穿着制服,外化于形、内化于心,养成基于行业标准的职业形象、职业心理、职业能力、职业思维、职业交往与职业习惯。

5.3校园文化应突出行业国际化特征

民航业是国际化行业,民航院校要通过国际合作、引进留学生、开展国际交流活动等,营造国际化特色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具备国际化视野,成为国际化人才;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情况下,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境外和国外就业;在众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提升民航院校学生特有的良好国际文化素质和国际沟通能力,充分体现多元、包容、合作、开放的校园文化氛围。

6打造民航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教师团队

民航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成效如何,师资队伍的素质、知识和能力是关键。民航院校应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按照“以学习追求知识,以知识提升能力,以能力促进工作,以工作创造业绩”的思路,以“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为目标,按“政治坚定、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要求,打造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教师团队[3]。

6.1组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智囊团”

民航院校应以专业为单位,聘请企业专家、专业带头人、教学督导、辅导员等组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形成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智囊团”,为开展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活动提供决策指导;激励专业课教师参与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全专任教师(含民航专业、思政、人文、体育等)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的考评机制。

6.2培养职业素质教育专项领域的专家

民航院校应努力发掘职业素质教育工作队伍中具备某项素质教育领域专长的人才,并进行专家化培养,使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职业技能素质教育、职业心理素质教育、科技与人文素质教育、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组织策划、困难资助、突发事件应对等工作领域的一批行家能手脱颖而出,使之成为“政治工作师、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学业指导师、生活指导师、专业指导师、行为训练师、活动策划师”,在职业素质教育的各个领域中不断创造新的工作业绩。

6.3鼓励教师从事职业素质教育改革与学术研究

民航院校在大力推进职业素质教育工作的同时应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以各种改革尝试、学术研究促进职业素质教育工作的水平不断提升。应根据本校的职业素质教育工作目标,制订鼓励教师进行职业素质改革与教学研究的政策与措施,以此进一步促进职业素质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发展,激发教师从事职业素质教育实践与研究工作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吴万敏.行业标准与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90-291.

[2]李飞龙.安全文化与实施:从“安”到“全”[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10.

职业素质发展范文7

关键词:产教融合;学生职业素质;策略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致力提高学生职业素质质量,深度探究培养学撒谎呢过职业素质的策略。在高职教育过程中,要坚持“产融结合,校企合作”,体现了高职教育的跨界性。产教融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

一产教融合下职业素质的重要性及涵义

(一)职业素质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不仅可以提高教育核心竞争力,还顺应了教育发展的时代趋势。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责任。职业素质就是职场人在工作过程中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工作做好的一种素质。它主要表现在一个人的职业意识、技能和态度等等[1]。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是指学生对社会有一定的适应生存能力,也就是职业发展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有利于学生全方位地发展。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如果高职教育脱离了行业、企业的参与,就无法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那样学生就会面临难就业的问题,企业也会因为人才招聘问题影响公司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之下,“产教融合”模式应运而生,打破了这一尴尬局面。应该通过产教融合,促进高职教育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推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的需求完美契合。

(二)思想政治工作在产融结合下的重要性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正在积极展开产教融合活动,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刚好符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与此同时,应该加强现代学徒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等问题,为社会培养品学兼备的人才,把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过程中是大势所趋。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和企业需求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故此,高等职业院校不管是在课堂教学活动,还是在社会实践过程当中,都应该突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以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除此之外,不少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不仅突出了技工教育的实用性,还最大程度上满足了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

二产教融合下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策略

(一)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树立学生职业观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更是重中之重[2]。就目前的现实状况而言,产教融合的模式有很多,一般分为企业协助、校企联合等实体合作等模式。在高职教育过程中,大部分是以学校为主导,高职院校应该把专业的实际应用作为背景,把工作需求和市场规律作为向导,通过各个行业的实际情况展开针对性教学。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不单单是靠学校及老师的努力,还需要企业、行业的技术精英以及学生的共同参与。高职教育是国家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国家经济产能发展的重要手段。1.制定目标体系。根据目前形势来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专业教育结合不密切。这在高职教育阶段是一个普遍寻在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已具备的职业素质缺乏坚实的专业根基[3]。企业、学校应该从各行各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成立专门的岗位机制,依据岗位工作的不同需求、操作流程,建成不同的课程体系,让学生更加科学、准确地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具有专业性、实用性。根据企业用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课程目标,以满足不同岗位的需求。制定目标体系时,应该包括教学培养目标,技能培养目标等。2.制定课程标准。依据各个岗位的不同要求,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这是实操训练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知识、培养专业技能的关键环节。学习课程的设置往往不能满足培养学生特定职业素质的要求,职业素质的培养不仅需要课堂知识的掌握,更需要专业技能的实践。职业素质和美和课程都有说不尽道不明的关联,把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培养高职学生特定职业素质加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职业素质和岗位的核心竞争力。

(二)工学交替教学方式,深化学生职业观

如今,许多高职院校采取“工学交替”的教学理念,将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在产教融合模式之下,学校和用人单位根据各自的目标要求,制订了不同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以达到深化学生职业素养的目的。1.构建面向岗位的课堂。在产教融合的视角之下,学校开设了直接面向岗位的课堂。这些课程的开设以实际工作过程中的要求为主要内容,意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学生学习课程项目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培养专业技能、提高职业素质。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整合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4]。教师应该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以身作则,采用多种教学模式,选用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这种驱动式的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上的局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个性化教学的开展。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了专业技能的掌握能力。学生是社会发展的的驱动力,其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的模式,要加强学生职业态度、职业素质的培养。不仅锻炼了学生自主思考的逻辑能力、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2.工作过程中融入实训。产教融合视角之下,学校和企业根据实际工作中需要的岗位,搭建真实的操作流程及情景,通过实际的操作过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快学生课堂理论知识的转化速度,以及操作过程中的岗位需要的技能应用能力。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通过所学专业技能,在与他人协作过程中,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加深了对科学精神的理解,还锻炼了技能应用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3.工作岗位上的实习。教学和工作岗位的无缝衔接离不开工作岗位上一对一的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在遇到自己不会、不懂得地方可以及时问下前辈,这直接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对于自己尚未了接的内容及时做下补充,在真实的实习环境当中,学生可以更好地和感知企业文化以及人文关怀,提高责任意识以及职业素质。

(三)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彰显学生职业观

产教融合视角下,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要在多样的职业环境、社会发展进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企业用人要求、社会发展趋势的角度入手,共同建造完整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1.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目标。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要把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质作为目标,把提高学生社会应用力作为主要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培养职业素质的内容,涵盖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人际关系等方方面面,缺一不可。2.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完善。学校要注重培养教师职业素养,教师吸收这也素养的这一内涵,才能清晰、准确设置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5]。企业要根据具体岗位要求、社会发展趋势,结合每个专业的自身情况,和学校一起展开工作,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学校要对毕业生定期回访,看学生在实际过程中,遇到哪些新的问题,是教学内容没有涉及到的,及时完善教学内容,健全教学体系。总之,该体系的评判需要学校、学生、用人单位三者共同进行。综上所述,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培养,与学生日后的就业生活息息相关。产融合作是提升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素质重要教学方法,它可以解决企业在用人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企业输送优质人才。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现代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李琪.基于产教融合的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分析[J].时代教育,2018(12):49.

[2]付锐,余建海.工匠精神下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研究[J].职教通讯,2017(14):4.

[3]李卫东.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素质评价体系的建构[J].新商务周刊,2018(4):207-208.

[4]于华艳.高职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融合培养研究与实践[J].科技视界,2018(25):112-113+123.

职业素质发展范文8

关键词:电子信息;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现状与课改

为国家、社会以及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型人才,一直以来都是全国各大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学生的文化修养、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也一直都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重点目标。《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提出:“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1]”由此可见,教育部门对于人才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视程度和培育高职人才职业素质的重要性。

一、职业素质的主要含义

职业素质(ProfessionalQuality)是从业者对于所要从事职业的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它主要体现在职业爱好、专业水平及职业情况等几个方面。影响职业素质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水平、积累的经验、所处的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身体状况等[2]。一般来说,本人的职业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从业者在该行业所处的社会地位,普遍来看,职业素质越高的人,其获得成功的机率就越大。同样的道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对以后步入工作岗位就会越有利。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教育部门和社会企业之间针对职业素质这一问题达成了共识。他们认为,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应该具有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社会的能力,应该精准地把握好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行情并且应该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二、探索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道路

在当今世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越来越趋于终身化和整体化。以美国为例,依据一个著名的纲要文件《联邦职业指导纲要》所指出的,每个公民在自己的职业道路上必须逐步达到三个目标,分别是自我认知、教育与职业能力扩展和职业生涯[3]。无独有偶,德国“双元制”院校也将时间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职业元素纳入到教学当中来,与此同时,也更加注重了学生的自我发展与创新能力[4]。除了这些西方国家,国内也在持续探索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道路,它想通过有限的学时来开发学生无限的职业发展潜力。例如,国内著名的IT类职业教育学院北大青鸟就为一些即将离开象牙塔去工作的青年开设了职业导向训练课程,简称COT课程,它主要帮助学生明确就业方向,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强化学生阶段性的训练目标,意在通过训练是学生提前适应工作状态,提高职业修养,培养就业能力。此外,还有一些专业院校,专门开设面试礼仪培训课程,使学生身临其境,真实地感受面试环节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类问题,此时,老师将会教给学生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该面试礼仪课程培训,学生就会更加适应面试的节奏,面对面试人员提出的各类问题也能轻松对答,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竞争能力。

三、电子信息类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现状与培养实践

电子信息类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现状不容乐观,但是由于现在社会各界都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素质,所以院校内也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关于高职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受教育水平、积累的经验、所处的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身体状况等都是影响职业素质的原因[5]。从当前的社会经济趋势来看,电子信息行业发展势头正足,这就表明需要更多的可持续发展的有职业素质的专业人才。高职院校的学生属于形象思维结构类型,这种思维结构类型的人更适合在做中学。基于这个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实践。

(一)培养学生的职场礼仪

教师通过对一些基本的礼仪常识进行讲解与示范,帮助同学更好地了解礼仪知识。在课堂上,教师会拿出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亲身实践,教师再通过学生们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加以指导,以增强学生作为一名准职业人的职业素质。

(二)管理应职心态,掌握求职技巧

高职学生在毕业来临之际一般会选择工作、自主创业或者追求更高的学历。对于想要就业的学生来说,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前,内心往往会产生焦虑、胆怯和不自信的心态。那么怎样去管理好心态并且掌握好必备的职业技巧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就极为重要。例如,院校内可以开展模拟面试环节的活动,举行工作简历制作大赛等,借此提高学生的职业潜力。

(三)增强校园文化建设,培育职业素质氛围

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营造一种良好的职业素质氛围。这就要求教师们言传身教,在平常的教学和生活中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学生潜移默化中受到教师的职业修养的影响。

四、结束语

随着电子信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但是对于从业者职业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我们一定要树立起良好的职业榜样,明确自己的职业需求,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在今后的从业道路上越走越好,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娄玉花,徐岩松,徐公义.高职学生深层学习方式的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1(10):81-84.

[2]刘爱春,许晓静,沈佳.旅游类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状况研究——基于对10所旅游类高职院校学生的调查[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11):40-43.

[3]李君.自媒体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培育研究——基于微信使用现状的调查[J].职教论坛,2017,54(11):16-20.

[4]马莉,马应魁,傅继军.基于学生竞赛的高职考试改革研究与实践——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考试改革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26):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