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范文1

高中课改历史科学生自我设计学习活动的实践,主要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启发学生充分借助现有的学习资源设计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注重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活动不再只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更多的是结合现有的学习资源以及自身的特点,设计适合自己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交往的主体不再局限于人与人之间的言语交流,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理解过程,是学生言语、肢体、思维与各种学习资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沟通和动态互动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成立“自主设计学习活动”学习小组

小组学习法、合作学习法中主要通过学生之间的竞争和协作,达到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逐步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和谐,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扩大参与面。在“自主设计学习活动”实施过程中,我们不是将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学习方式孤立开来,而应将各种学习方式完美的结合。学生方面,每班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成立4-5个“自主设计学习活动”学习小组。组内进行分工,确定小组负责人、资料搜集员、“自主设计”研讨员、设计方案撰写者、结题报告发言者等。教师方面,成立“自主设计学习活动”学习指导教师小组,对学生进行指导。

二、建立信息资源平台

通过学生搜集资料,进行设计、制作历史网页,并上传了大量课件资料、教案资料、学案资料、练习题资料等,实现师生历史资源的共享,交流历史学习的心得,教师答疑,师生参与互动和交流。

三、课堂情境创设研究

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动机产生,因此学生自我设计学习活动的实践非常重视在历史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使学生在生动的历史情境中习得知识。

四、课堂中自我设计学习活动的探索

1.自我设计问题式学习活动。如在新课改中坚持每堂课40分钟中留给学生5分钟时间进行问题探究,由学生对于学习过程中的困惑进行设问,师生合作解决。

2.自我设计探究式学习活动。教学过程中以课程标准为导向,运用多种教学资源进行小组合作式探究。由各小组成员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学习任务,教学形式上将大班教学、小组讨论、个人自主探究向结合,学生自主进行材料搜集,生生合作进行问题探究,课堂中进行展示竞争,各小组进和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打分及时反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五、进行研究性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论主张用探索法、发现法去探究知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发现问题而展开探究。这是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研究性学习并不是纯粹为了好玩而研究,而是根据教材的需要进行研究,是与学生学习同步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发现一些相对集中的问题这时可以组织进行探究,通过学生广泛查阅资料,进行讨论,形成一些看起来很幼稚的结论。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引导分析,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和“自我设计学习活动”小组负责人做好必要的观察记录。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动态和情感变化。组织学生通过观看影像资料、上网查询资料,学生写出观后感,读后感,进行展评,形成学生作品文集。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又极大开阔了学生眼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六、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机制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范文2

关键词:开放教育;引领式;在线学习;研究

一、研究背景

当前在线学习已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形式,电大作为开展远程教育的主力军在这一领域已经深耕近二十载,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积累了丰富的在线教育经验。但电大开放教育的质量依然受人所诟病,教学过程不能真实有效地发生成为影响在线教育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原本以师生双向信息交互为特点的现代远程教育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大量的教学资源网上闲置、使用率不高,学生容易游离于教学过程之外,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无法进行有效干预等现象还比较严重。事实证明,仅仅依靠优质的教学资源、先进的教学信息技术并不能保证有效学习的真正发生。引领式学习模式能够比较好地弥补传统的自主式在线学习模式的不足,能够有效地帮助学习者完成学习目标,提高网上教学的有效性,使网上教学过程得以落实。因此在开放教育教学过程中探索引领式在线学习模式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引领式在线学习模式概述

(一)什么是引领式在线学习模式

英国E-LearningCenter创始人JaneKnight女士将线课程模式分成了内容核心模式和沟通核心模式两大类,这两种课程模式分别对应着在线学习的两大模式———自主式学习模式和引领式学习模式。[1]两种学习模式的侧重点各有不同,自主式学习模式重视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以及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强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引领式学习模式则更注重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其核心在于教师对学习过程的设计、引领与支持。引领式在线学习模式在西方国家成人教育领域中比较常见,与此不同,我国自20世纪末大规模开展在线教育以来,自主式的在线学习模式占据主导地位。正因为当前在线教育教学过程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引领式在线学习模式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与重视,近年来我国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也日渐增多。我国学者秦宇认为,引领式在线学习模式是“在教师引导和带领下,学习者在指定时间内有目标、按计划地学习指定的在线课程内容,教师、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性学习活动是在线课程的主体,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2]

(二)引领式在线学习模式的基本特征

与自主式在线学习模式不同,引领式学习模式更突出教对学的引领作用,强调教与学的教学交互。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学生学习自由度相对受限引领式在线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自由度是相对受限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学习进度的自由度相对受限;二是学生学习内容的相对受限;三是学习路径相对受限;四是学习目标的设定权受到限制。自主式在线学习模式学生可以自定步调,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内容与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有多种路径可选择。而引领式的在线学习模式中,学生拥有的自由度则相对有限,必须按照统一的学习计划和进度学习指定的学习内容。也就是引领式学习模式采取的是“固定周期式的大同步小异步方式”,即“在整个远程课程学习期间,学习者的整体学习进度由指导教师控制,特定时间段内必须学习指定的课程内容,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同时,学习者在指定的时间段内则可以自由选择时间进行学习。”[3]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在学习中的自由度由全部学程缩短到特定的学习时间和学习阶段中。除此之外,学生在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路径的选择、学习目标的设定等方面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都受到了相应的限制,都必须按照教师事先的设计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2.注重学习活动设计在引领式在线学习模式中,学习活动设计更为突出,学习路径体现得更为鲜明。自主式在线学习模式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学生面临的学习路径是多样化的,但这也意味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学习内容选择、学习进度的安排、学习的自我监控与元认知等方面需要具备更高的水平。如果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自主式学习模式所提供的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反而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巨大障碍,学生面对诸多学习资源反而会茫然无措,从而造成学习迷航;也有学生不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设计有效的学习路径,使得有效学习始终不能真正开始。引领式在线学习活动包括自主学习、主题讨论、在线答疑、作业、测验、成果分享、评价反思等,活动的主体由单纯的学生主体变为教师学生组成的共同体,学习活动也由学生自主学习变为教师引领下的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教师对这些自主学习活动以及协作学习活动的引领与参与,促进学生主动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3.教师的全程参与引领式在线学习模式强调的是对学习过程的引领,这种引领体现之一就是教师在学习活动中的全程参与。与自主式学习模式相比,引领式学习过程是预先固化的,这也就要求教师对整个学习过程有预先的整体设计。除了参与学习过程设计,教师的参与还体现在对学习过程的引领中。教师一方面要引领学生按照预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完成周期性学习任务,并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与反馈;另一方面还要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向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与咨询服务。教师通过对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的引领,与学生共同参与学习,形成学习共同体,从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深度、有效地参与,从而实现有效学习的真正发生。4.小规模化教学与自主式学习不同,引领式学习在注重个体化学习的同时,更注重群体学习。它在教学进程方面实行的“大同步小异步”的教学要求,使得其教学组织形式更倾向于组班教学。在学习活动为主要核心的学习模式设计思想指导下,为保证学生的深度参与,小组协作学习、专题讨论、评价反思等活动必然对人数规模进行一定的控制。因此为保证良好的学习效果,远程教育的规模经济理论在这里并不适用,引领式在线学习过程更多地倾向于采用小规模化的教学。

三、开放教育中引领式在线学习模式设计

(一)设计原则

1.体现“双主”教学原则“双主”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主导———主体”的有机结合。自主式在线学习模式过于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忽视。而引领式在线学习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小异步”阶段内学习的充分自主性,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设计、生成过程中的“以学生为中心”以及各种学习交互活动中;另一方面,教师的主导地位在引领式学习过程中也得以充分确立,这体现在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大同步”阶段内对学习资源、学习进度、学习评价等方面的引领与监控。正是在教师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地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才得以充分发挥,有效的学习才真正得以实现。2.注重学习活动原则引领式学习与自主式学习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前者更注重对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参与,“教师、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性学习活动是在线课程的主体,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4]。这就意味着学习活动的设计成为引领式学习模式设计的核心内容,要从学习活动的导入、组织、评价、支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设计。学习活动设计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其目的是要“让学习者主动参加学习”(简.维拉,2007)。3.促进学习绩效原则引领式在线学习模式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有效学习的真正发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绩效。学生的学习绩效不仅仅体现在学习结果上,还取决于学习行为、学习素质,也就是学习模式的设计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为目标的同时,也要促进学习行为、提升学习素质、调适学习心理。既重视认知结果,也关注心理促进;既重视即时绩效,也关注未来绩效。4.适用性原则对引领式在线学习模式进行设计时,其前提是要做好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及学习现状分析,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确定合适的学习任务,选取适用的学习资源,选择实用的学习工具和学习技术,创设科学的学习活动,使得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活动、学习环境与学生的需求及实际学习能力相匹配,保障学习效果的最优化。5.动态性原则学习过程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在模式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习发生各要素之间关系,对学习资源、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活动等在设定预设性内容之外,还要为生成性内容留有余地。

(二)构成要素

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学习资源以及学习环境是构成远程教学过程的四大要素,也是引领式在线学习过程的基本要素。除此之外,构成引领式学习过程还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规定性要素,这是学习过程能否实现“引领”的重要支点。1.学习任务在引领式的学习过程中,学习任务是学习过程的核心要素之一,学习目标的制定、教师对学习资源、学习活动乃至整个学习进程的引领都要通过学习任务的设计、分解以及引领体现出来。在引领式学习中,学习任务的设计必须紧扣学习目标,并与学习进程相融合。2.学习活动引领式在线学习活动中,学习活动主体是线性有序的,这种线性设计与排列体现了学习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过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为了考虑学生的个别化学习需求,在基本的学习活动序列的基础上,还有学习活动的分支性设计,将学习活动细化,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实现个性化学习。3.学习规则引领式学习教师对学习活动的参与度更高,控制力更强,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得更为明显。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引领除了要对教学设计进行全方位考虑、精心设计外,其引领作用能否真正完全实现还需依靠学习规则的制定和执行。学习规则是引领活动能否实现的重要前提。4.学习评价学习评价根据评价主体不同包括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根据评价功能也可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学习评价活动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评价主体更加多元,评价方式更加多样,与学习任务结合也更为紧密,教师通过对评价活动的引领,让学生对自己学习活动不断进行自我调控与反思。

(三)引领式在线学习的基本过程

1.学习导入阶段在此阶段,教师要将一系列教学准备性文件在课程开始前呈现给学生,包括学习导航图、教学大纲、教学进程安排、课程内容要求、课程学习规则、学习评价方案等,学生通过阅读学习这些文件,明确学习要求,了解学习框架,生成努力目标。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分组、相互交流与认识,为课程学习开始进行破冰热身。2.学习活动组织开展阶段任务引领:教师在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阶段性教学目标,并创设教学情境,确定教学任务,并向学生。学生在教师的任务引领下,明确学习任务,形成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分为预设性任务和生成性任务两种,预设性任务是在前期分析的基础上设计的基础性的、预测性的任务,生成性任务则是在实际的任务引领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需求所设计的更为个性化、针对性的学习任务,是对预设性任务的补充。资源引领:结合学习任务,教师对所有的学习资源进行选择、整合,确定各种学习资源的学习路径,明确各类学习资源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的资源引领下,进行在线学习。学习资源是学习内容的主要载体,主要类型有教材、文本资料、电子教案、视频课程、音频课程等。同样,学习资源也分为预设性学习资源和生成性学习资源两种。前者是根据预设性学习任务整合的基础性的、相对固化的学习资源,后者则根据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习结果以及学习反馈而增加的补充性的学习资源。活动引领:与自主式学习不同,学生不是自行对各种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而是在教师事先规划好的路径、进度下进行学习。在引领式在线学习中,体现教师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创设学习情境,组织学习活动,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学习交互,通过各种学习交互,打造学习共同体。学生就是在教师的活动引领下,开展各种协作学习与自主学习活动。这里的学习不仅仅包括针对学习任务的问题解决式学习,也包括元认知层面的策略学习等。3.学习评价阶段引领式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提交作业、作业展示等形式,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及时完成作业点评与反馈,学生针对反馈意见及时进行修改或进行总结反思。教师对整体学习成果进行汇总总结,并进行整体总结性评价。四、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1.找好“教师引领”和“学生主动性”二者之间的平衡点。在引领式学习过程中,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与“教师为中心”是完全不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支持者和评价者,教师通过对学习资源、学习任务、学习活动等的引领,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完成指导框架下的自主学习过程,这才是“教师引领”的目的和实质。所以,在对教师引领过程进行设计时,应避免引领过度,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留有空间与余地,在学习进程上做到“大同步小异步”,重视生成性学习资源和开放性学习任务在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方面的作用。2.虚拟学习环境的选择与创设应当围绕学习模式的本质来进行。虚拟学习环境尤其是学习平台对引领式在线学习过程能否顺利实现至关重要,虚拟学习环境的选择、创设应当以适用、易得、实用为主。虚拟学习空间是在线学习活动开展的前提条件,但学习活动的实质却不会因虚拟学习空间的不同而改变。如当前的引领式在线学习普遍采用Moodle平台,但这并非意味着引领式在线学习必须在这种平台上才能开展。因此在学习模式设计的过程中,选择何种平台与环境必须充分考虑实际的技术条件、学生媒体使用偏好以及是否适合学习模式本质的达成。3.学习过程设计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还要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的建构,如学生的心理适应、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以及自我效能感、学习反思等心理过程及情感过程。任何一个真正有效的在线学习行为,必有特定的学习心理过程的支持。因此,在引领式在线学习活动中,能够帮助学生获取良好的认知效果只是目标之一,促进学生学习心理的发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才是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2]秦宇.引领式在线学习模式[J].教育信息化,2005,(11):37-39.

[3]李丹,王秀珍.“引领式学习”模式在教师远程培训中的研究与实践[J].2012,(09):88-89.

[4]王俊祥,赵呈领.引领式在线学习设计与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1,(09):59-61.

[5]俞显.引领式在线学习活动设计及成效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4.

[6]高峻.基于引领式在线学习模式的网络课程设计与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范文3

关键词:少较多学;意义;初中数学

一、“少教多学”的内涵及意义

1.“少教多学”的内涵

“少教多学”教学策略是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是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满堂灌教学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强调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这种教学策略还原了教育的本质,对教师和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2.“少教多学”的意义

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通过启发式的因材施教,创造了学生最大限度的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和条件,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和创新,提倡深度学习和独立学习,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质疑思辨的能力。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少教多学”教学策略的教学设计过程和学习指导过程也锻炼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业务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

二、利用“少教多学”教学策略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表面上看比较简单、平淡、具体和易懂,有些内容甚至有刻板的感觉,但是通过“少教多学”教学策略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予以奇异、规律、实质、抽象和时代化的感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而“少教多学”教学策略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笔者认为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创设真实而复杂的问题情境,为“多学”提供动力支持

“少教多学”教学策略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创设好真实而复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有探索的精神和动力。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布置课前预习任务和明确的问题解决目标,要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和课程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作为学习情境,为“多学”提供动力支持。

2.设计合理而丰富的学习活动,为“多学”提供思维空间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直接动力,是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学生对已经很熟悉的知识和完全陌生的知识都很难有兴趣,因此要实现“少教多学”就要把新知识点和已有的知识点结合起来,设计好章节间知识的逻辑形式,设计好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设计好能合理的、丰富的、易感知的、可操作的和锻炼思维的课堂学习活动,让学生有“跳起来才能摘到桃子”的感觉。

3.采用客观而多元的评价方式,为“多学”提供积极反馈

学习活动离不开学习评价,学习评价作为学习的反馈,要客观并且多元化。“少教多学”的学习评价既要评价学生学习知识量的多少,也要评价学习效率,还要评价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情况,如情感的投入度、学习的积极度、合作交流的热度等。教师要采取自评与互评、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书面评价与口头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等多种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少教多学”的学习评价要多用表扬和鼓励的语言,还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

“少教多学”反映的是现代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强调教学重心从“教学内容的数量”向“教学的质量”转移,强调师生交互的效果。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独立性是“少教多学”的出发点和基础;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形成有效学习,是“少教多学”的实质和核心。在具体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地设计教学活动和有效积极地进行学习指导来发挥“少教多学”教学策略的最大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艳.初中数学“自主探究”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探索[J].长三角:教育,2012(08).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范文4

关键词:网络环境;自主学习;评价

一、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过程及现状分析

自主学习的系统研究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但其思想在很早之前就被人认识到了。国外自主学习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提出,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做一名“知识的催产婆”,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适当的帮助引导,学生应具有较大的学习自主性。国外关于自主学习的主要成果大部分集中在自主学习的定义与内涵、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自主学习模式的建构等方面。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国内教育界开始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此,对于发展学生学习独立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开始发展。直到20世纪90年代,关于自主学习的系统研究才真正开始,从初始阶段主要对国外研究成果的介绍引进和培养国内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研究,直到今天,国内一些学者出版了很多论著,国内的教育工作者也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深入开展了“自主学习”教改实验。

二、网络环境下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设计

随着信息获取方式的多样性和大学生学习兴趣个性化的逐渐体现,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自主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由教师主导,在教师的高度组织和规定的教学计划下,由教师制订学习计划,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实现学生的学习步调一致,但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却是一大障碍。面对日益重要的自主学习,教师应采取怎样的指导策略才能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自身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协作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学习者是认知主体,应参与到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对自主学习目标进行设置的具体策略如下:

1.学习目标设置策略。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自主学习目标可以分为两部分:基础学习目标和自主学习目标。前者是按照大纲要求,面向整个学生群体的基本学习目标,主体是教师。而后者是学生个体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身特点制作的个性化学习目标,主体是学生。

2.学习资源设计策略。学习资源的设计包含基础资源设计和自主学习资源设计两个方面。前者是为了达到基础目标为全体学生学习准备的资源,后者是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持,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条件,后者是前者的延续和扩展。

3.学习活动设计策略。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活动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学习者的独立学习活动,与他人进行交互的协作学习活动,成果展示活动。三者相互关联,缺一不可。

4.学习评价设计策略。学生的评价和反思是自主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得到全面准确的评价结果,评价主体需要多元化,包括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相互评价。

三、应用案例

为了验证这种混合教学模式是否适合日常的课堂教学,在此以Photoshop课程中“图像合成”一节的教学模式为例进行实践教学应用和教学效果分析。

1.确定教学目标。掌握图像合成的基本方法――抠图,学会利用Photoshop来更改图层模式以及学会两幅不同图像的合成。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2.教学过程。(1)课堂讲授阶段。通过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在多媒体教学中,通过结合烟火制作的例子,讲解演示关于案例的基本思路:分别找一个烟花图片和夜景图片,利用Photoshop让学生根据操作把烟花投放在夜景图片,利用学生的兴趣,引出这个操作是利用Photoshop改变图层模式和蒙板等实现的。通过具体操作,让学生了解如何更改图层模式和添加蒙板。(2)引入任务,提出问题。通过示范讲解,让学生了解这个课程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出学习欲望。接着提出问题情境:让每个学生寻找自己喜爱的夜景图片,自己制作烟花,将其合成。最后让作品完成以后上传到教师的作业文件夹,进行评价。(3)自主操作学习和协作学习阶段。在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查阅网络资源中的基本知识,也可上网查找图片素材,同学之间也可以通过实际或者网络交流心得体会。教师在学生中充当答疑解惑的角色,对操作有误的学生给予指正,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4)教学效果评价。在课堂教学快要结束前,抽取一个学生演示其作品,同时教师在旁边对其演示操作步骤进行点评。学生也可以在观看过程中通过点评讨论完成知识的归纳总结。演示结束后,教师可以对部分作品进行评价,同学之间也可相互进行评价。通过讨论,学生基本完成教学目标,对于有疑问的学生,可以在课后继续进行线上学习,直至完成要求。

参考文献: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范文5

[关键词] 网络平台; PBL;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3- 0096- 03

1 引 言

随着高等教育深入改革,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当前教育的首要问题。很多高校在教学中都尝试了问题导向(PBL)学习法。PBL是一种由问题来领导学习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之前,先抛给他们一个问题,学生必须在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之后,才可能具备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思考教学内容,推陈出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因此,在教学中探索PBL教学法,对转变现行的教育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具有实际意义。随着科学知识的急剧增长,要适应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高校学生必须具有极强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而PBL教学法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重视对知识的管理,而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在PBL教学法中应用信息技术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大有裨益[2-3]。

2 基于问题导向(PBL)学习法的实验教学网络平台的设计

2.1 网络平台下开展PBL的优势

网络平台环境下的PBL在保持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优点的同时,还具有一些传统PBL所不具备的优势,可以弥补一些传统PBL的不足,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得以更顺利地进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网络平台环境中学习资源获取途径多样、资源内容生动丰富。

(2) 网络平台环境能为学生提供一个逼真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 网络协作平台便于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协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师生、生生交互的平台。

(4) 网络环境下,大大节约了从收集资料到问题解决、成果展示的时间。

(5) 网络环境下,评价更为方便、有效。

2.2 教学网络平台的设计

良好的教学网络平台的设计,是提高学习效果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教学平台主要设计出以下几个模块,如图1所示。

(1) 学习园地。教师可以学习资料和教学内容,进行资料分类、添加资料、删除资料、修改资料。

(2) 学生管理。教师可以对学生分组进行管理,可以增加分组、更新分组名称、删除分组及学生管理。

(3) 学生学习管理。教师分配学习任务,控制学生访问权限,管理学生学习。

(4) 教学数据管理。教学数据管理是维护教学网络平台的数据和管理学生学习的数据。能够实现添加数据备份数据、恢复数据、删除数据。

(5) 学生教学平台操作。在“学习资料”中可以选择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进行下载;在“实训任务”中可以查看到任务内容、问题、实训成绩;在“信息技术”中可以对小组及个人知识进行共享、上传、下载、浏览。

(6) BBS。学生可以在BBS上进行交流,主要交流学习知识的方法,如技巧、经验、直觉、感悟和诀窍等。

3 教学网络平台在PBL教学法中的具体实施

3.1 教师的角色定位

(1) 教师是学习环境的创设者。在这一角色中,教师的主要活动有:① 创设问题情境; ② 提供资源; ③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2)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与学生是一种认知师徒的关系。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培养学生思考、质询的能力及元认知能力。

(3)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管理者。① 确定学习目标,选择教学策略的指导;② 对信息资源利用的指导; ③ 对网上探究、协作、交流的指导和管理。

(4)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评价者。无论是在传统课堂开展的PBL学习活动中,还是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的PBL学习活动中,教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就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者,以保证下一次的学习活动得以更好的开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5) 教师既是研究者又是学习者。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教师面临着来自于迅速更新的知识和学生的更大的挑战[4]。

3.2 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

教学网络平台在PBL教学法中的应用要依托校园网络、Internet网络,建立以知识搜集与知识共享为主体的教育教学体系,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以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共享与创新的最终目标。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过程中,能否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能否实现知识的有效共享、吸收、创新,是衡量平台效果的标准,也是网络平台应用于PBL教学法的核心。网络平台能够在PBL教学法中顺利、高效地应用离不开相应的架构要素,主要是指人、网络、系统、互动、目标等。其中人包括学生及教师;网络指局域网或互联网;教学系统是课程的载体,在某种程度上可决定信息技术在PBL教学法中应用的成败。信息技术在PBL教学法中有效应用要注重以下3个环节:

第一,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对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创建和共享知识库。信息技术的核心任务是根据应用PBL教学法的实际需求,通过知识的收集、筛选、整理和加工,将个人知识共享,满足师生阅读、下载需求,这样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系统充分挖掘知识,使知识利用程度最大化。

第二,依托完备的教学系统,在课程内容设计过程中要体现吸引力、生动性、参与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

第三,共享是关键,创新是根本,能否顺利实现知识的共享和创新,是信息技术能否在PBL教学法中有效应用的关键。要提供多种形式的同步(如小组讨论)或非同步(如BBS)的沟通方式,拓宽知识交流的渠道,营造一个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的良好氛围,促进知识的交流、共享和创新,实现知识的创造与整合。

3.3 基于问题导向(PBL)学习法的实验教学网络平台的应用

本研究以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为例,对化学工程与工艺2009-1班的学生使用PBL教学法,以检验PBL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3.3.1 提出问题

在实施PBL教学法的时候,任课教师向学生们详细介绍PBL教学法,使学生充分了解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以及优势,根据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精心设计问题。这些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前沿性、拓展性和潜质性。

3.3.2 小组讨论,收集学习资料

小组讨论是实施PBL教学法的重要步骤。让学生主动学习,如何使小组成员彼此协调合作,如何收集学习资料,小组成员集思广益,找出问题的症结,最后产生对问题分析方向的认识一致性[5]。每个小组成员必须明确自己目前有什么,我想要什么,为了得到我想要的我需要做什么,然后通过读书、上网查询资料,将对解决问题有用的知识上传,共享。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通过相互交流,达到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

3.3.3 学生个人知识管理

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① 有目的、有选择地获取知识,有意识地去主动学习,掌握相关的学习工具和技巧。② 有针对性地存储知识。③ 建立适合自身的知识库。④ 多去运用自己的知识,用实践检验自己的知识。

学生个人知识管理不是简单地选择进行充电,或是重新按照以前的方式学习其他知识,要能理解学习的动机、社会的需求,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不能只是进行阅读上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找到知识增值的有效方法,建立长期的发展能力。个人知识在于知识资本得以体现和增值,使我们不仅懂得积累知识,更要懂得知识的运用和衡量其价值。从宏观上讲,以市场为导向的这种知识结构调整是有一定道理的,也能使人才的供需得到更好的平衡,但就个体而言,更需要结合自己的优势来安排,个人知识结构也与之配合,才能最有效地发挥潜能。

3.3.4 知识共享

知识共享即学生个人的知识分享,它是指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将自己的知识贡献给其他成员,并在与其他成员的交流中,把别人分享出来的对自己有用的知识为己所用。知识共享过程是螺旋式的上升的过程,即在“分享”—“吸收”—“再分享”—“再吸收”的循环中进行知识共享和创新,从而促进问题的解决。知识共享流程如图2所示。

4 解决问题情况总结和评价

网络环境下的PBL学习活动的评价以过程性、形成性评价为主,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贯穿着学习活动的始终。评价活动在每一阶段的学习之后进行,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三者结合起来,评价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全班聚集在一起面对面地评价,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相互评价。在评价之后,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撰写反思报告,以改进下一次的学习。

4.1 评价的原则

在对网络环境下的PBL学习进行评价设计的时候,应当根据以下原则进行。

(1) 评价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与提高。评价应把重点放在如何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上,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各方面能力发展和提高的状况,并通过分析指导,提出改进计划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2) 注重学生学习具体过程评价。PBL的学习评价应关注学生问题解决活动的过程、小组合作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关注学生在问题解决活动的各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提问、寻求答案、理解、合作、交流、创新和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3)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并重。在网络学习环境下,学生解决问题、建构知识的过程是一个隐性的过程,我们要判断学生的能力是否获得发展,仅靠一系列的定量评价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知识能力形成的过程是无法量化的,因此,我们只有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才能达到评价的目的,促进学生能力更好地发展。

4.2 评价方式

(1) 评价量表得分。评价量表涉及3个方面的评价:能力提高、合作情况、学习态度方面。评价将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三者相结合,学生得分 = 自评 × 20% + 互评 × 20% + 教师评价 × 60%。

(2) 最终作品评价。小组的组长将问题的最终结果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写成材料。作品评价中学生的得分也由3部分组成:学生得分 = 评委分数 × 60% + 小组自评分数 × 20% + 小组互评分数 × 20%,在最终评价的时候,我们还要求学生将小组展示的主要内容和优缺点进行描述。

(3) 知识获取的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应用情况。在知识积累方面需要考察的是其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包括与社会需求的契合程度,另外也要考虑其深度与广度的平衡;在知识应用方面,则需要考察面对实际问题时,其解决的方法,是单一地从学科方向中找到答案,还是能综合应用,把不同学科的知识动态地组合应用。

5 结 语

基于网络平台的问题导向(PBL)学习法具有优势,在实验中,网络环境下的PBL学习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学生的知识获取情况有显著差异,网络环境下的PBL学习方法对学生成绩的提高有显著影响。但是,在网络环境下实施PBL教学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如硬件、软件资源、教学成本、教学时间、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水平的限制和影响等。因此,我们需要克服这些障碍,加大宣传力度,争取获得来自各方面,特别是教育管理层的广泛支持,组成教师协作团队,对教师进行指导策略和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的培训,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使得这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实施和推广。PBL教学法比传统的教学方法需要更多的课时量,对教师自身能力有更高的要求,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只要有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不断提高,能培养出适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我们所做的就是有价值的。

主要参考文献

[1]沈丹阳. 远程教育自主学习的信息技术模式与策略[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1):141-142.

[2] 张华. PBL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10-13.

[3] Savery J R,Duffy T M. Problem-Based Learning:An Instructional Model and Its Constructivist Framework[J]. Educational Technology,1995,35:31-38.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范文6

【关键词】主题活动教学评价策略和方法

一、教学评价

完整的评价体系应包括四个工作环节: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设计评价工具;收集和分析反应学习情况的数据和证据;明确促进学生发展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前两项是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就需要完成。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评价的内容与标准,设计和制作相应的评价工具。评价工具是收集评价资料的直接依据和手段。评价工具通常以评价表的形式呈现,既反映学生学业成绩,又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

二、教学评价方法

1.以教为主的形成性评价,一是收集反映课堂教学效果有关信息资料,二是根据信息资料反映的教学状况做出及时反馈。

2.以学为主的形成性评价。采用的是自主学习策略,依靠学生的自主探索、自主发现,以学为主与以教为主的形成性评价有很大的不同。它包括小组对个人和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评价内容包括三个方面: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过程做出的贡献;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主题活动教学”,围绕教学主题以学生活动设计和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有一定的作用。如何对学生的表现和成绩做出评价,根据教学评价方法,设计了两个教学案例在教学中进行尝试。

案例一:八年级“Ifyougototheparty,you’llhaveagreattime”围绕“Gototheparty.”“学生进行聚会安排”主题活动。教学设计进行到第3个课时,每个小组都基本完成了最后设计。课堂上安排一项活动,八个小组轮流欣赏其他小组的设计,对每个小组做出评价。

例如,第一小组设计的PART得到的评价是:活动内容丰富一项满分20分,得15.7分,该项得分为15.7/20。以此类推,其他各项算出各项得分相加,总评分76.5/100。小组同学和教师的评分之和的平均数是最后得分。在案例中,主题教学活动即将接近尾声,安排学生之间的评价活动,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参与讨论和决策,允许与被评者就制作、内容等进行提问、交流和讨论。教师本人穿梭于各组之间对各个组的设计做出自己的评价,每组同学在下课时就可以得到老师和其他小组同学评价的结果。趁热打铁安排的评价活动,使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连接得更加紧凑,及时得到了其他同学和教师的反馈意见是非常有帮助。

案例二:八年级“Ifyougototheparty,you’llhaveagreattime”安排“Becomeanathlete人物辩论赛”活动。

案例三:对手所选择的人物对社会的影响谁的更大。学生有3周的准备时间。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可以请家长参与评价。

“展板”长方形空白硬纸板,介绍人物的生平、事迹的主要评价和看法。格式和内容大致要求是左侧部分为观点阐述和人物生平事迹介绍区,中间部分为标题和图片,右侧部分为参考文献区和结论。从表中可看出,学生的准备活动每完成一阶段,都会得到及时评价,每个阶段打出分数,有助于学生认真对待每个阶段的活动,使活动的质量和最终的顺利完成获得保障。在评价单上,每个阶段每项活动的分数主要是老师给出,空白处需要学生、教师共同合作填写。

学生准备阶段的活动主要在家或学校,“展板”的写作、绘画、剪贴、制作,要在家里在家长的协助下完成,家长是学生这一阶段活动的见证人,请家长参与评价过程,保证评价结果更加客观真实。

根据要求,两对辩论对手时间和程序如下:介绍所选的重要人物(2分钟)、双方辩论(1分钟)、辩手相互提问和听众向辩手提问2分钟分别陈述自己的结论(半分钟)。聆听、提问和评判的过程,是一个更易发现他人优缺点并反思自己表现的过程。多方人员参与的评价使主题活动中对学生的表现和成绩评价得以扩展。

三、启示与讨论

表现性评价的优势在于1.它是在学生学习完一定的知识后,通过让学生完成某一实际任务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表现性任务和对表现的评价。有别于传统的纸笔测验评价,是对学生能力行为进行直接的评价,强调的是能力。2.表现性评价是一种很好的评价方法,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它也是对学生在真实情景下运用知识和技能能力的一种评价方式。它能够测量出纸笔测验所不能测量出的技能,包括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学科间内容整合的能力,以及决策、交流、合作能力等。表现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完成任务时的具体行为表现的评价。同时也是对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最好的鼓励和评价。3.表现性评价是新课程评价首倡的新的学生评定方式,它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创造性、主体性。为体现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及时性及作用,评价贯穿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之中,成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

我在教学中有时会使用表现性评价,感觉效果不错。在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参与学生学习评价,不仅可以促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打破任课教师的垄断和权威,增强教学的民主氛围。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而且也体现了主题活动教学中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一个重要特点,即评价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他/她的成果(作品)上。

在使用表现性评价时,常遇到的问题或困难是教学时间有时把握不好、教学资源利用不够是最大的难题。以“句型操练”为例。首先,要确定句型的内容及学生的能力范围,然后设计好主题任务要求、让学生明确任务、制定详细的训练的内容,以好带差,以差生的进步鼓励中等学生,把对学生的评价融入教学和学生活动的过程之中,提供一个进行教学管理和监测并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学习活动的低质量或无法完成。

明确而清楚地界定表现的评价标准是成功实施表现性评价的关键。表现性评价是一种全新的评价方式,它代表了一种全新的评价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将给整个教育带来变革,但是表现性评价尚有许多领域需要进一步地研究和探索。表现性评价要以真实世界的情境呈现来激发学生的实际表现,教师要能在评价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做好导演的角色,善于组织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如果缺乏组织引导,教师容易失去对教学过程的把握。

作为一线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多视角、多主体、多元化的评价,才能更好地实现新课程的改革,了解各种评价方式,实现素质教育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老师,终身学习是最关键的。

参考文献

[1]《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试用教材》――教育技术培训教程

[2]《新课程典型课案例与点评》魏立明徐笑梅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