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经济发展对中西文化的影响

近代经济发展对中西文化的影响

1、经济发展与中西文化之碰撞

中国当时的文人以谋国家富强,主张全盘西化的人绝不在少数,这与民族文化“内向的”“包容的”“中庸的”特征的似乎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人们焦急迫切的希望国家摆脱积贫积弱的心情,导致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英国哲学家罗素在其文章《中国问题》中专列了“中西文明比较”的一章,他的看法却似乎给人们带来了一些清新的气息。在他的那篇文章中哀叹欧洲文明病人膏育的同时,肯定了中国文明的某些光明面,寄希望于这些中国文明的优点能够得到保存,有助于拯救欧洲文明,并盼望中西文明的优点能够结合起来以创造未来的健康的新文明。但是罗素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仍旧是停留在道听途说的水平,况且他偏爱老子的清静无为而厌恶孔子的儒家学说,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总体估价并不高。他还明确主张中国的传统文化亟须变革,可见远非崇信“东方文化救世”者流。在此充分说明了东西文化的交流冲突是很自然的,也是在同一件事情之上,看法很是不同,有时甚至是意见相左也不得而知。人类历史的发展是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各个国家间文化的交流和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过程,这个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因为有不同,才会有创造的动力,才会有更深刻的意识的出现。对于文化来说,它不仅是个人的产物更是社会的产物,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巨大的力量。文化是社会的产物,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值得注意的是知识分子作为文化传播的主体,是先觉的人,在文化转型和变迁中担任着不可替代的角色。维新时期,著名思想家郑观应在与西方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也指出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的必要性。他在《南游日记》中写道:“余平日历查西人立国之本,体用兼备。育才于书院,议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练兵、制器械、铁路、电线等事,此其用。中国遗其体而效其用,所以事多杆格,难臻富强。”这些都反映了近代知识分子群的近代化文化行为。新式的知识分子,逐渐形成了分离于中国古老学科的新的价值系统,其知识结构也不再是以儒道学为中心的“学而优则士”的模式了,这是一个文化层的形成与创造的过程,一个为新文化事业,投身于新的目标而成长起来的新式的知识分子的群体。这些可以算是追求解放的历史,是摧毁政治抨击愚昧主义的历史,也是对明主和新文化的诉求。

2、总结

这些观念批判是突进式的,对当时的中国文化有重大实际的作用。先进的知识分子他们首先区分了政治,经济,民权的问题,将在社会问题中的经济问题归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经济生活是所有各种社会生活的基础”,强调经济基础的问题,当然此时的论述都比较简单,并没用深入到大众实际生活中,相对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次:启发了中国人民去思考明主的观念,对于国内的明主文化思想的启蒙发展有巨大的作用,是现代政治理念建立的一个基础。第三:他们的呼吁,是从古典文化想现代变迁的催化剂,属于不容忽视的助力之一。中国面对装备工业文明的西方经济与文化,积贫积弱的弊端暴露无疑,在这种情形之下,先进文化的碰撞,自强变革的尝试取得过不同程度的实绩。任何一种文化,都是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特定传统条件的产物。由于不同的情境,不同的条件,不同的人,它被传播和接受的程度产生的效果也不相同。然而任何学说一旦被教条化,程式化便会产生偏颇的缺憾。我们今日观史,就是希望在经济和文化的新角度,吸收东西方文化的精髓谋求二者的协调与互补,更加合理运用成败,创造性的发展未来。

作者:沈莉 单位: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