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文化的历史渊源及特点分析

食品文化的历史渊源及特点分析

中华民族拥有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因为幅员辽阔,地理面貌多样,我国每个地域都有其代表的特色菜系;同时因为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拥有代表的食品文化。随着居民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提高,当前我国的餐饮食品文化市场呈现出日益繁盛的局面。从传统的饮食,到新兴的零食品牌,亦或是时令水果特产等等,都在市场上拥有其潜在的客户群体,也正是因为我国的人口众多,即使是再小众的食物,都有受众尝试。当前随着产业升级与转型,第三产业的比重增加,餐饮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各大菜系都在发力,同时又有许多饮食品牌,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许多品牌被淘汰,许多品牌兴起。同时在餐饮连锁品牌的竞争下,还有许多私房菜品、夫妻店的小馆子受到欢迎。正是由这些各式各样的菜品与店铺,形成了食品餐饮市场上竞争激烈的局面,同时为消费者提供许多选择与尝试。如果要对我国的食品文化及其市场进行探析,必须要了解我国食品文化的历史渊源,以及对我国饮食文化的潜在特点进行分析,这无论是对于饮食文化爱好者学习饮食文化,还是打造独有品牌都有非常大的益处。

1饮食文化的历史渊源

我国拥有丰富的历史记载,从历史中寻找饮食文化的渊源,将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角度。

1.1地理地域对食材的影响。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现三级阶梯特征,同时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等各种地貌形态丰富,横跨热带、亚热带、温带等,气候复杂多样。我国的河流大多数发源于青藏高原,同时湖泊水系众多。因为地域和气候差异,每个地方都有其适应生长的特色食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正是基于这种情况下产生的特点,不同的气候与地理环境,造就每个地区不同的饮食。在东南沿海地区,当地居民的主要饮食和收入依靠渔业,因此造就渔业发达,多海鲜烹饪。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江西等地,因为气候湿热,需要排解体内的燥热,故而这些地区的民众大多嗜辣。北方地区的饮食主要是食肉或者高淀粉食物,用足够的碳水化合物与脂肪抵御严寒,诸如青藏高原地区的牧民喜好吃酥油茶,就是因为这些食物中的热量能够应对高海拔的寒冷。通过以上一些地区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地理环境与地理气候对于一个地区饮食文化的影响非常重大,正是因为我国幅员辽阔,物种繁多,地貌复杂多样,造就如今繁荣的食品市场。

1.2多民族对于食品文化的贡献。我国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每个民族的独特烹饪方法以及地域食材等,组成了各民族独具特色的食品文化。其中以汉族为最核心的民族菜系,其他少数民族食物呈现出众星拱月的局面。汉族的八大菜系分别是川菜、鲁菜、粤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这八大菜系中,鲁菜口味以咸鲜为主,川菜口味以麻辣为主,粤菜口味以鲜香为主,苏菜口味以清淡为主,闽菜口味以香鲜为主,浙菜口味以清淡为主,湘菜口味以香辣为主,徽菜口味以咸辣为主。川菜的麻婆豆腐、鱼香肉丝,鲁菜的宫保鸡丁,粤菜的咕噜肉等菜品都是各色菜系的代表菜,它们成为餐桌上受欢迎的经典菜品。中餐最受欢迎、传播最广的当属川菜,在海外的华人华侨等将川菜文化带到全世界。除常见的汉族菜系,一些民族特色的菜品也受到欢迎,它们以独具风味与特色的烹饪餐饮,拥有了群体爱好者,如蒙古族的烤全羊,维吾尔族的大盘鸡、手撕羊肉,藏族的酥油茶,傣族的冬阴功汤,阿昌族的酸辣谷花鱼等。我们在去这些地区旅游的时候必然会品尝这些地区的食物,同时也因为餐饮产业的发展,这些少数民族的餐饮也在市场上受到一定的欢迎。

1.3传统文化中的食品文化。关于文学和历史当中描写食物的记录较早可以在《诗经》当中看到,在当时就有一些简单的食物烹饪,但是受限于技术限制,主要是以蒸、炖为主。同时也可以看到很多野菜作为了餐桌上的食物,如荠菜、莱菜、白蒿等野菜。其中相关诗句有《诗·邶风·谷风》中写到:“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这句诗明确地告诉我们荠菜是甘甜的。《诗·小雅·南山有台》写道:“南山有台,北山有莱。”莱,又叫藜,这里的莱指野菜灰灰菜。白蒿在《诗经》里叫“蘩”,《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诗·小雅·出车》:“仓庚喈喈,采蘩祁祁。”中华民族是个注重祭祀的民族,在对待先祖以及逝去的人中都会进行祭祀,古人相信祭祀能够达到先祖面前。通过壁画、考古、史书等可以看到祭祀当中的食物,马王堆出土的文物中很多食物依旧栩栩如生。进入唐宋后,诗词当中描写食物的内容更加繁多,日常生活进入书写,食物是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明朝,《金瓶梅》作为世情小说,已经有许多描写食物的内容,而清朝袁枚的《随园食单》是系统描述食物内容的书。

2食品文化的潜在特点

通过从地理地域环境到多民族特色,再到传统文化当中的饮食文化内容对食品文化的历史渊源进行阐述,对于食品文化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于食品文化的潜在特点进行分析,必将更加深入且多角度地展现出其潜在特点,并且用这些特点助力如今的饮食市场。

2.1品牌化。餐饮想要做大做强,集成规模化发展,统一品牌食物的味道,让餐饮能够为更多人接受,扩大影响力,在市场上取得一定的发展地位,就必须开始品牌化的建设。品牌化,是指对产品或服务设计品牌名、标识、符号、包装等可视要素,以及声音、触觉、嗅觉等感官刺激,以推动产品(或服务)具备市场标的和商业价值的整个过程。品牌化,是创建和培育品牌的起点,也是品牌管理者的常规性工作。近些年来可以看到,餐饮的品牌化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就。以目前国民度很高的“海底捞”为例,除了表示性的品牌标识符号,更出圈的是其服务态度。“海底捞”主要以服务态度为卖点,在这里让顾客感受到全方位的服务,在等位区时候提供水果、零食、美甲等服务,在餐位就食的时候,服务员会密切关注食客的需要,感受到人性化关怀。如果是一个人食用“海底捞”火锅,则给顾客在就餐位对面放下一只玩偶小熊陪伴。如果是来“海底捞”过生日,员工会送上生日蛋糕与祝福。乃至食客吃完离开,如果服务员知道食客对于某样小吃念念不忘,还会送给食客带走。正是如此,在“海底捞”品牌化的过程当中,服务成为最大的亮点,进而在食客心中建立出“海底捞”等于服务好的观念,故而受到市场和食客的追捧。

2.2电商化。日常零食、水果也是组成食品的重要一环,以前受限于信息的传播流动,同时因为交通不够便利,许多地域的特色零食和水果无法进入更广泛的市场。因为电商网络的构建,配套物流的完善,许多地域特色的食物开始被更多人知道,一旦形成热潮便会受到追捧,比如四川的果冻橙、山东的大樱桃这类水果,而藏区的牛肉干也是广受欢迎。电商化平台的运营,为我国居民品尝到各地的特色美食做出了突出贡献。有些零食品牌甚至出现了电商化后转向实体店售卖的情况,其中以“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百草味”等零食品牌为例,它们作为目前互联网极具特色的新兴国民零食品牌,因为依靠电商化的浪潮,取得不错的商业成就。随后“良品铺子”开始线下布局,主打二三线城市,迅速铺开。同时“百草味”“三只松鼠”等进入了商超。它们给传统食品文化提供了新的思路,不需要仅仅局限于线下+广告的推广模式,可以从线上入手,依旧可以做大做强。食品的电商化如今已经形成一种新的食品文化,人们在电子商务平台上购物,同时在不同社交平台,诸如微博、豆瓣、知乎等专区设立了分享站点,在这里可以将好吃、实惠的食品进行分享,彼此推荐。

2.3传播化。在如今互联网的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没有良好的传播推广渠道,很多好吃的食物最终陷入寂寂无名的境地,借助大众媒体的信息传播,可以帮助食品更好地破圈。回顾我国的广告史,从民国时期的海报宣传可口可乐,新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电视广告投放,特别是新闻联播和春晚前的酒品广告,开启了我国的广告史辉煌的一页,随之而来的食品广告有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内容,许多食品品牌因为广告受到热捧,也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广告语,比如“香飘飘奶茶,一年卖出可绕地球两圈”,汇源果汁广告“过年喝汇源”。但是随着电视广告的式微,互联网成为新的传播媒介,它具有传播迅速、范围广、针对性强等特点,同时利用网络红人带货成为了新兴趋势。其中喜茶利用互联网的传播性,把奶茶做成了网红,旗下很多款奶茶都在互联网有热度,其深谙饥饿营销的方式,每次推出新品都在网上掀起热度。同时诸如湘菜的“文和友”“炊烟黄牛肉”等,都是利用互联网网红和明星的推荐,成为长沙地标性食物代表,它们以长沙为立足点,开始向全国扩张的道路。纵观这些品牌的发展,无不抓住了传播化的特点,迅速抓住食客的胃口,同时它们自身质量过硬,拥有良好的品质,不是昙花一现,而是在不断做大做强。

3对食品文化未来的思考

通过对食品文化的历史渊源以及潜在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我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因为拥有众多的人口,以及经济快速发展下居民收入和可支配水平的提高,又因为许多年轻人受限于工作的束缚,没有时间烹饪,故而餐饮市场呈现出不断火爆的局面。这些年有许多餐饮食品品牌建立,同时也有无数的品牌倒下。进行食品文化有关的创业,注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无论是传统品牌中餐,亦或是私房菜,更或者是特色食物售卖等等,这些都需要从业者对于我国的食品文化有所了解,同时又对当前市场有敏锐的嗅觉,才可能有不错的发展。

作者:雪梅 单位:兰州城市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