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博物馆导视系统设计探究

民族音乐博物馆导视系统设计探究

摘要:博物馆作为收藏和保护文物的重要场所,对当代社会宣传教育、进行社会科学研究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调研,对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的导视系统现状进行分析,并发现存在的问题。针对如何改善问题,如何更好的使民族特色与新媒体技术融入导视系统,为促进民族音乐文化及广西民族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提出系统的改良策略。

关键词:导视系统设计;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广西民族特色;新媒体导视

在典藏与展示文物的同时,博物馆还发挥着文物研究功能,为公众提供知识和文化教育,被誉为国民教育的“第二课堂”。报告指出,党和国家在关注文物保护利用的同时,也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给予高度重视。博物馆中的导视系统作为文化中的一部分,有着引导、说明、指示的作用,是环境布局的重要环节,也是营造风格、塑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的主导下,现已成功建立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一方面能够传承与宣扬广西民族的音乐文化,另一方面能够探究国内南方少数民族和东南亚民族之间的音乐文化,在发掘两者共源性的同时,还能增进我国同东南亚诸国之间的音乐文化交流。然而博物馆的导视并没有展现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对此进行设计策略研究,用崭新的形式表达民族文化,将传统与现代设计融合创新。

一、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导视系统设计的现状及分析

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广西艺术学院南湖校区的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于2018年开馆,统共收藏的藏品超出1200件之多,除了乐器实物和乐谱手稿以外,所涉内容还包括了传统歌本以及音像资料等。随着博物馆越来越受到各地学者、游客的关注,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现如今需要一套更为系统、更具民族特色的优秀导视系统设计。根据作者的实地走访调研,发现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的导视系统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乏信息识别性

导视系统的设计意义就在于如何更有效地传递消息,信息是否被识别和认知,受众是否能接收到都将直接影响到导视系统的功能发挥。标识的设计应该简洁明了,在各种条件下都能轻松辨别,使得受众易于尽快准确地理解信息。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导视系统在材料的应用选择上,选用了亮面不锈钢材质,经过抛光压制过后的面板呈镜面效果,在视觉上有稳定端庄、突出华丽高贵的美感等特点。但在与整个博物馆环境的结合上,镜面与背景大理石板的色彩相近,容易造成反光不易辨读。其材质也具备维护困难的缺点,这就导致场馆内部分材质因陈旧老化而脱落,呈现导视标识缺失破损的现象,严重影响观者识别信息的效率。

(二)缺乏地域特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对一个地区而言,博物馆最能直接展示当地的历史文化风貌,博物馆能体现出不同地域的精神文化厚度。纵观国内外优秀的博物馆导视设计,都是巧妙地运用民族地域特色与博物馆内外的环境、馆内藏品相融合,而如今国内大部分博物馆导视设计都给人以严肃呆板,缺乏新颖设计与生命力的感受。广西素有“歌海”之美誉,在听民歌、唱民歌中了解本民族生存、发展的历史,也体现了广西人善于享受生命快乐的智慧。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作为承载着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的场馆,根据实地考察走访,三个展厅的陈列珍品都展现着浓郁的地域特色,有共性也有差异。而现有的导视设计所具备的仅仅是满足观者最基本的识别功能,既没有展现广西民族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也没有体现其音乐博物馆与音乐相关的主题。

(三)缺乏体验感与互动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导视系统与声光电等新技术结合,使得形式更加丰富和多元化。视觉元素也从单一的平面图形符号演变到立体多变的形式。多媒体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为未来式导视系统提供了许多新的可能,延伸出了终端信息导视系统以及便携式终端导视。例如北京798艺术区的导览应用设计,游客可扫描二维码下载艺术区APP应用,实现通过线上虚拟导览视图参观798艺术区。个性化的地图可帮助游客准确直观地掌握路线快速找到当天展览,也为游客解决行车路线的问题,为游客的出行提供便利。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的导视系统设计仅仅是停留在基础导视的功能上,忽视了传统与现代科技的创新结合,会导致游客在参观的过程中缺乏体验感与互动性。

二、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导视系统设计改良策略分析

(一)构建系统化的导视系统

在同一个导视系统中,形象的设计风格、元素和色彩是要保持一致的,这样能提高信息连贯性和系统整体性,给予人们在识别上的便利。在一套完整的导视系统中,标志设计是导视系统设计的灵魂,同时导视系统也是标志的形象外延设计。对于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来说标志设计是思想精髓,在进行导视设计时也要遵循标志设计的风格与设计理念,保持图形辅助符号与文字符号相统一。对导视系统设计而言,环境艺术设计与之存在紧密关联,导视设计存在于环境当中,承载着环境中的信息,所以导视系统的设计也要与周围空间完美融合,图形的造型、选材都要与博物馆藏品相呼应,与大环境相适应。根据每一单元展厅的主题提取其代表性乐器元素进行解构再设计,通过现代几何的设计风格打造简洁、易辩识的新图形符号,以新形式演绎民族精神、民族内涵。

(二)突出广西民族文化特色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壮族的主要聚居地,追溯历史可以发现,广西壮族拥有较长的发展历史,有着自己灿烂的文化艺术,而且在历史长河中逐步构成了独具一格的文化特征,除了花山崖壁画以外,享誉中外的文化特色还包括壮族的铜鼓和民歌等等。从工艺品来看,除了织锦、陶瓷与芒编以外,具有显著特征的还有刺绣以及竹编等,广西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学与舞蹈也流传至今,丰富多样的音乐文化更是传唱不衰,以上种种共同构成了当地与众不同的文化精粹。结合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的实际情况,在打造民族地域性导视设计时,借鉴壮锦纹样与铜鼓造型材质作为设计参考,并对其文化价值进行分析。1.壮锦纹样的借鉴意义。纵观我国四大名锦可以发现,壮锦早已占据一席之地,属于壮族独有的文化遗产,既有利于传承和发扬民族精神,也有助于强化与推崇民族自信。广西各族人民在发展中创造了独一无二的壮锦,也通过劳动实践衍生出多元丰富的纹样,彰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最真挚的情感,既关注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也在充分结合物质和精神的基础上承担着文化记忆。据了解,除了几何纹、植物纹与人物纹以外,壮锦纹样还含有字纹以及动物纹,其中几何纹在壮锦纹样中的占比最大,造型凝练、简洁美观,主要构成元素是点、线、面,强调单纯而抽象之美,与现代设计中强调运用轮廓、块面的写意风格有异曲同工之意,在塑造博物馆字体与导视图形设计上融入壮锦纹样元素,使图案造型更加生动丰富。2.青铜材质的借鉴意义。除了视觉之外,触觉在导视中同样有着重要的感知作用,通常人们大多数都是通过这两种感觉去感受材质的内容。在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陈列的珍贵藏品中,步入第一单元展厅便可看见大量青铜乐器——铜鼓、羊角钮钟、烟墩大鼓等。相比较而言,铜鼓在文化遗产中的代表性最为突出,也是能歌善舞的壮乡人钟爱的乐器之一,向世人展示了铸铜人令人叹服的智慧与精湛的技艺,如今它不仅是一种精美的艺术品,也是壮族文化的名片。铜鼓主要的铸造材料包括铜、铝合金与锡,除太阳纹、乳钉纹和云纹以外,鼓面常见的纹饰还包括翎眼纹、游旗纹以及栉纹,有着古老而深刻的内涵,图像纹饰大多通过反复出现或者交替出现的方式展示构图或者形象,体现出浓烈的艺术成效,也能提高装饰布局的艺术性与合理性。运用青铜材质制造导视系统标识便于塑造丰富的纹饰,不仅与场馆内的青铜乐器相互呼应,迎合了博物馆建筑外形的风格,又能烘托出古老而神秘的氛围感。3.增加新媒体技术在导视系统中的运用。参与性在新媒体导视系统中尤为重要,观者可在参与期间全面领略博物馆独有的文化特质与精神风貌。新的导视方式的设计思维更加倾向文化的关怀,更加关注受众的心理需求,这是设计理念的根本性转型。打破了人在导视系统面前的被动地接收信息,进而挖掘个人需求进行情感体验。建立移动终端导视系统,将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内的众多藏品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储存、管理、展示,以图片、文字、声音形式呈现在移动终端导视系统界面上,实现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双向互动,观众根据自己的需求可以轻触藏品界面更加全面了解展品的信息。导视系统易于掌握,简单操作,符合当今快节奏的生活要求,又能让用户产生愉悦的体验。

三、结语

对于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导视系统的改良设计与研究,是基于现有的博物馆导视系统缺乏地域性特色,基于拥有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自信,要更加重视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基于对优秀导视系统案例的学习与借鉴。本文提出的设计改良策略,是根据标志设计延伸出与其风格相一致的系统性导视,融入体现民族内涵与特色的壮锦纹样,结合现代新媒体技术打造线上虚拟、线下动态表现形式的导视系统。满足参观者在快速识别导视标识的基础上,让其感受瑰丽的壮乡文化与浓郁地民族特色风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历史长河积蕴了夯实的文化软实力,处在信息时代的设计师们应当科学合理利用互联网设备,在关注本土导视系统设计的同时也要放眼于国际化,学习国内外优秀设计案例并汲取精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推陈出新,使设计跟得上时代的脚步。

参考文献

[1]段雨云,苏亚飞.校园导视系统设计研究——以武昌工学院为例[J].流行色,2019,(2).

[2]肖勇,梁庆鑫.看!导视系统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3]史墨,倪春洪.标志与导视系统设计[M].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4]余晓光.新媒体艺术冲击下的城市导视系统设计[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

作者:杨新怡 单位:广西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