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资源开发探析

学前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资源开发探析

[摘要]民族音乐资源具有多样性、文化性、民族性等特点,在学前音乐教育中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本文分析了学前音乐教育中的民族音乐资源开发背景,从丰富教育资源、传承民族文化、促进幼儿发展三个角度讨论了学前音乐教育中开发民族音乐资源的意义,将结合学生心理、注重家校联动、立足区域特色作为民族音乐资源开发原则,从扎根乡土、系统搜集、需求导向、创新应用四个维度提出了民族音乐资源的开发对策。

[关键词]学前教育;民族音乐资源;开发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教育事业的初始环节,学前教育肩负着重要的育人目标。艺术教育是学前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则是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音乐智能是幼儿成长中的主要智能之一,教育部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将艺术作为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五大重点领域之一。基于此,探索学前音乐教育的有效路径,促进幼儿音乐发展成为学前教育的重点任务之一[1]。然而,从学前音乐教育的现状来看,情形并不乐观,教育资源整体不足。因此,对民族音乐资源的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1学前音乐教育中的民族音乐资源开发背景

1.1核心素养成为指导思想

随着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教育目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逐渐从传统的知识、能力教育让位于更具系统性的素养教育,而核心素养是当前素养教育的指导思想。素养教育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素养为目标,其中,在素养体系中占据核心位置并发挥关键作用的素养为核心素养。根据北师大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我国学生核心素养由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并且,核心素养具有学科性与学段性相结合的特点。从学科的角度而言,不同学科受育人目标、育人内容差异的影响,在素养构成上有很大的差别;从学段的角度而言,同一学科不同学段的核心素养也有程度上的差异。对学前音乐教育而言,核心素养以音乐兴趣、音乐活动参与能力、基本审美能力为主。核心素养对学前音乐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开发民族音乐资源是推动核心素养教育的有效手段。

1.2校本课程建设如火如荼

课程资源是课程教学的物质基础。我国现行课程体制分为部级、地方级、学校级,前两者为统一开发的课程,后者是学校以国家课程为依据,结合本校学生学情而开发的资源。校本课程开发指的是学校开发课程资源的整个过程。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具有很大的自主权,这使得校本课程能够突破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内在的局限性,具备更为多元的呈现形式以及更为丰富的课程容量[2]。校本课程开发既关注到不同学生课程学习中存在的差异性,细化课程资源的层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也着力破除传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机械、僵化问题,发挥好各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在学生课程学习中的作用,特别是在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对接中,具备因时制宜的思路。从课程建设而言,零星的校本课程开发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课程学习需求,编纂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教材是提升课程开发系统性的主要工作。民族音乐资源的开发是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措施。

1.3传统文化传承任重道远

传统文化由中华文明演化汇集而成,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018年,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民族音乐资源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的传承情况并不乐观。民族音乐资源形成于乡土社会时期,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乡土社会是民间生存、发展的沃壤。特别是一些地域性非常强的传统音乐,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而课程资源开发是民族音乐资源传承的重要路径,具有组织性强、稳定性高等优势。

2学前音乐教育中开发民族音乐资源的意义

2.1丰富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是教育活动开展的物质基础。相比于义务教育而言,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着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素材性资源更是严重欠缺,这对学前教育的深入开展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探索新的教育资源的开发路径成为学前音乐教育的重点目标。民族音乐资源的开发在学前音乐教育资源,特别是素材性教育资源的丰富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使丰富的民族音乐资源成为幼儿音乐学习的资源,在丰富幼儿音乐学习视野的同时能着力推进园本音乐课程的建设。

2.2传承民族文化

民族音乐资源属于民族文化的范畴,是各民族儿女的精神家园。然而,当前包括民族音乐资源在内的民族文化传承现状并不乐观。一方面,不少民族文化有濒临失传的风险;另一方面,外来文化的传入在青少年儿童间产生了重要影响。学前音乐教育中开发民族音乐资源的开发对民族文化自身的传承也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以教育开发的方式创新民族文化传承路径,彰显民族文化的时代价值,从而克服民族文化的传承危机。

2.3促进幼儿发展

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一环,音乐教育不仅在幼儿艺术教育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也是提升幼儿文化素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民族音乐资源的开发在促进幼儿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促进幼儿的审美发展。民族音乐资源以民族性为基本属性,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如蒙古族音乐资源豪迈苍凉、苗族音乐资源欢快灵动,它们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审美发展。其次,强化音乐的德育作用。民族音乐资源内容丰富,且道德教化类音乐资源为数不少,对幼儿德育有积极意义。

3学前音乐教育中开发民族音乐资源的原则

3.1紧扣学生心理

对幼儿而言,民族音乐是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文学形式。一方面,幼儿在以往的生活中已经接触到大量的民族音乐,对民族音乐有一定的感性认知;另一方面,幼儿并未接受过系统性民族音乐训练,对民族音乐的性质、特征、价值等缺乏深刻的了解。为了进一步发挥好民族音乐资源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必须紧扣学生心理,做好民族音乐资源的开发工作。首先,开发学生感兴趣的民族音乐资源。民族音乐资源类型多样,从课堂教学的反馈来看,学生对故事类童谣的兴趣更浓厚,教师要将此类民族音乐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点。其次,围绕民族音乐开展交流讨论[3]。在开放式、讨论式课堂中,最容易出现课堂秩序下降情况。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积极发言的同时,要注意课堂秩序的维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还要对学生的发言予以必要的回应,在师生间形成互动。最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是学生思考的媒介,教师要围绕课堂教学的任务与内容进行精准提问。

3.2注重家校联动

家校合作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形式,能充分发挥家庭、学校两个教育主体的价值,备受学界关注。国外家校合作起步较早,英语中常见的表达方式为“home-schoolcooperation”或“parent-teachercollaboration”。美国高度重视家校合作,早在1964年便开启了MegaSkill家校合作项目,旨在发展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民族音乐资源作为学前音乐教育的重要资源,对家庭教育有较高的依赖性。因此,学前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资源开发必须坚持家校合作的原则,发挥好家长的辅助作用。首先,密切家校联系。教师要从音乐教育的目标、内容出发,进一步密切家校联系,强化家长会、家长接待日等在家校合作中的作用。同时,紧扣信息时代背景,将信息技术作为创新家校联系的重要手段,利用微信等社交工具组建家长群,向家长们布置阅读监督指导任务。其次,加强家长培训。幼儿自觉性普遍不高,家长参与能够起到监督、帮助的作用。不少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无法对学生音乐学习提供有效的帮助,鉴于此,教师要重视家长培训,而微视频是家长培训的重要媒介。

3.3立足区域特色

作为幅员辽阔的文明古国,我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根据费孝通先生的观点,“一体多元”是中华文化的主要特征,“一体”指的是文化内在的相同性,“多元”强调的是不同区域文化的差异性。从宏观的角度而言,我国以秦岭、淮河为线,分为南方、北方,南北方的文化习俗有很大的差别。从具体的角度而言,南北方的文化又可以进一步细分,如东南的吴文化、岭南的广府文化、西南的蜀文化等。乡土资源作为乡土文化的载体,天然地具有区域性特征。因此,幼儿音乐教育民族音乐资源开发要立足区域特色,从民族音乐的民俗学属性出发,重点开发具有强烈地方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音乐。

4学前音乐教育中开发民族音乐资源的对策

4.1以扎根乡土为前提

作为多民族国家,我国民族音乐资源丰富,各民族均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音乐资源。因此,扎根乡土,深挖本民族音乐资源就成为学前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资源开发的先决条件。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环境差异较大,不同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区域特色鲜明的乡土文化。学前教育中民族音乐资源的开发,一方面要凸显民族性,重点加强本民族音乐资源的开发;另一方面要彰显区域性,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音乐资源作为开发的主要内容。

4.2以系统搜集为重点

对教育资源的开发而言,完善的准备工作是先决条件,因此,必须以系统搜集为重点。首先,全面整理[4]。民族音乐资源是民族性音乐资源的统称,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声乐、器乐两大类,而声乐又包括各种类型的小曲小调乃至地方地区。器乐则为民族器乐,如蒙古族的马头琴、壮族的天琴等。学前音乐教师在民族音乐资源整理中要注重系统性。其次,去粗取精。教师要从学前音乐教育的目标出发,明确民族音乐资源选择的基本原则,以服务幼儿的审美发展和健康成长为目标,选择艺术水平高、思想健康的音乐,充分发挥民族音乐资源在幼儿艺术教育与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强化民族音乐资源立德树人的教育导向功能,提升学前音乐教育效果。

4.3以需求导向为理念

民族音乐资源在丰富学前音乐教育课程资源、强化学前音乐教育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民族音乐资源开发存在不少问题,很多教师在民族音乐资源开发中忽略了幼儿的需求,盲目地将自己认为合适的民族音乐资源作为学前教育音乐资源,这种资源开发方式弱化了民族音乐资源与幼儿音乐教育的契合性,影响了民族音乐资源的教育价值。基于此,民族音乐资源的开发必须坚持以需求导向为理念,使学前音乐教育成为幼儿成长、发展的防线。首先,以艺术教育为根本。学前音乐教育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因此,民族音乐资源的开发要以艺术性为基本导向,将具有民族审美特色的资源作为幼儿音乐学习的重点。其次,凸显民族音乐资源的教化功能。民族音乐资源,特别是适合幼儿学习的民族童谣多具有道德教育的作用。如广西来宾市忻城县的《麻雀鸟》以麻雀偷米遭到惩罚来诱导儿童不要盗窃,既充满童趣,又具有道德教育功能。

4.4以创新应用为手段

针对民族音乐资源应用方法单一、陈旧的问题,学前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资源的开发中要以创新应用手段为重点。首先,邀请非遗传承人入园表演[5]。民族音乐资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如皖南山歌《慢赶牛》,壮族天琴、侗族大歌、鲁西南吹奏乐等。学前音乐教师虽然有一定的音乐素养,但对民族音乐资源具有深厚了解的少之又少。对此,要高度重视非遗传承人的作用,广泛邀请各类民族音乐非遗传承人到校开展表演活动,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表演活动中感受民族音乐资源的艺术魅力、文化魅力。其次,深入民间观摩。民族音乐资源具有很强的民俗性,不少民族音乐资源与民俗活动紧密关联在一起。如扬州乡下逢年过节均表演《杨柳青》,幼儿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到民间观察民族音乐资源[6]。最后,以民族音乐资源为依托,开展幼儿音乐表演,以音乐实践的形式提高幼儿民族音乐资源的学习效果。

5结语

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审美教育的主要依靠。随着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学前音乐教育资源的局限性也日益明显,越来越难以满足学前音乐教育的需求。因此,立足地方音乐文化,融入民族音乐资源,成为推动学前音乐教育深入开展的客观需要。对此,幼儿园要重视民族音乐资源的搜集、整理、开发与应用,提高学前音乐教育的效果。

作者:王琳洁 单位:烟台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