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实训总结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学前实训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学前实训总结

学前实训总结范文1

经过5年的实践,我院的学前教育专业茁壮成长,在校生规模达1300余人,居全省学前教育专业之首和全国学前教育专业前列,教育质量、就业率、社会信誉均居我院和全省同类专业前列,展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活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学前教育专业的成功设置,给我们以启示:要不唯本科高校所为,不唯权威所云,注重社会调研,注重社会需求,注重自身条件。5年来,依据这一启示,我院成功设置了39个统招专业。

从一架钢琴到百间琴房———践行育人理念,加大投入,提升技能培训条件

1998年,我院学前教育专业设立之初,为自考助学,被人称为典型的应试教育。但这个专业的带头人孙汀兰教授牢记学院的“面向市场经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和“专业知识+现代化技能+精神面貌”的育人理念,努力将它们贯彻到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办学之初租赁校舍,办学条件简陋,学院为学前教育专业购置了一架钢琴,建立了形体房,不仅使学生们在两年间以高通过率获得自考文凭,还掌握了舞蹈、钢琴等技能。2000年,第一届毕业生被各幼儿园抢聘一空,这更加坚定了学前教育专业师生按照学校办学理念、育人理念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决心。转为高职学历教育后,学院和学前教育专业更加注重实习实训条件的建设、实习实训教学环节的落实、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学院在校内为学前教育专业建立了有百家琴房、多间形体房、画室的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艺术素质培训中心,建立了能容纳2000人可排练儿童节目、培养学生歌舞应用能力的实验剧场,还建设了双语教学实训室、幼儿健康检测与保健实训室、蒙台梭利教育实训室、电脑课件制作室等实训室,使校内实训条件达到较高水平。

学院注重校外实习基地建设,2001年学院和企业联合投资建设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基地,与山东省商业集团总公司共同投资400万元(各占50%股份)建立起山东英才银座双语艺术幼儿园。由于有先进办园理念、优秀的师资,这所幼儿园成立一年便成为济南最好的高档次幼儿园之一,现已在全省发展有6所分园,成为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和就业的主要基地。此外,学前教育专业还先后与山东大学幼儿园、山东师大幼儿园、山东省实验幼儿园等20所省级实验园、济南市儿童保健所等单位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这一切,保证了师生具有充足的高水平实习实训条件。由于毕业生素质高、能力强,学院同用人单位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因而学生的实习问题落到了实处。学前教育专业还探索出顶岗实习、轮岗实习、实习就业相结合等的实习方式。

呕心沥血八载,三代人共育英才———孙汀兰教授、杨文副教授和她们的教师团队

我院提出“名家治校、名师执教”的办学方略,在学前教育专业得到充分体现。该专业集中了孙汀兰、杨文、赵春梅等数位山东省内外名师。孙汀兰教授曾任东北师大、山东师大学前教育专业教授,是国内知名的学前教育专家和学术带头人,出版有8部学术著作,30余篇,8年来,一直是我院学前教育专业负责人和主要设计者。2006年,孙汀兰教授担纲申请山东省教育厅立项教学改革课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教学整合课程改革研究”,获得批准并得到教育厅资助。杨文副教授,是留学英国诺丁汉大学专修儿童英语教学法的中年教师,有长期在幼儿园讲授幼儿英语的经验,创造了“全息全感幼儿英语教学法”,被评为我国现代外语十大教学流派之一,出版有教材、录相带,其教学片由中国教育电视台向亚洲地区播发。她还提出幼儿教师“两专一化”的创新性理论(幼儿教师英教化、英语教师幼教化、幼儿英语教师专业化)。赵春梅副教授曾长期任幼儿园园长,现任山东英才银座双语艺术幼儿园总园长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指导教师。另外还有教授、副教授8名。学前教育专业从创业开始便占据了学术研究和教育的制高点,奠定了领先同类专业的基础。学院还注重为学前教育专业搭建具有双语水平、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梯队。目前,该专业有专业教师60余人(其中研究生10余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近10人),可承担全部专业课、技能课教学任务,同时还聘请20多位幼儿园长作兼职教师,定期来学院作报告、指导实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确保了较高的教育质量,在历年的学生抽样调查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师资配备、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均在96%以上。

“五学八法六能”与“一二三四五六七模式”———初见成效的人才培养与素质教育实践

我院提出“检验教学质量的标准就是就业”,要把就业工作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出理论够用,注重实习实训的原则。学前教育专业较好地贯彻了这些原则和要求。经过8年探索,学前教育专业探索总结了“五学八法六能”的人才培养模式。“五学”指学好专业基础课,有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管理学和学前课程论。“八法”指幼儿教学法、幼儿科学教学法、幼儿语言教学法、幼儿美术教学法、幼儿音乐教学法、幼儿教育教学法(综合讲授)、幼儿英语教学法、幼儿教育科研方法,是学前教育教师必须具备的八种基本方法。“六能”指乐理与视唱、钢琴与手风琴、舞蹈基础训练、素描与彩画简笔画、电脑课件制作、科技玩具制作六种基本技能。其中,“五学”是理论教学,“八法”兼有理论教学和技能养成两个方面,以技能为主,“六能”则完全属于技能养成。这种课程安排的结果,使得实践教学环节占到了课程总时数的53%,理论课程教学只占47%,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点。我院提出“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校训和强调“专业知识+现代化技能+精神风貌”的育人理念,就是要使学生形成自强自立、永远进取的良好精神风貌和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学前教育专业积极探索总结出一套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二三四五六七模式”。

学前实训总结范文2

“校企合作”是近年来提出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各类职业院校为谋求自身的发展,注重教学质量,寻求与企业合作办学,为企业有针对性的培养各类专业人才,教学过程中注重人才的实用性培养上。针对学前及初等教育专业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双方合作的方式途径,以此类专业在进行专业设置改革时给予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学前教育

随着近年来国家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把孩子送进职业院校,而不是挤在高考的独木桥上。学前教育在未来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幼儿园、早教机构、青少年培训等,较之其他就业方向,更受到学生家长的欢迎,近年来招生持续火热。越是在最热的时候,我们从教者就越应该冷静下来总结和探索这一就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问题,以适应网络时代瞬息万变的就业市场,让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有更强的适应能力。“校企合作”是近年来提出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关系。当今社会变化较快,生存竞争激烈,各职业院校为加快自身的发展,注重与专业设置就业方向一致的企业进行教学合作,为此类企业有针对性地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尤其看重对口专业人才的应用性培养上。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提供企业的实践工作机会,是学校与企业之间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校企合作”模式的应用能够应社会的需求与就业市场直接接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办学模式,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在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旧有模式中,强化的是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的过程,而实际教学效果中会因为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学生对专业认识不足、专业课程的开设等多方面原因使毕业生在实际就业中不能学以致用,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会有很长的适应期。针对学前教育这类需大量实践经验的专业来说,加强学生的见习实习工作,是新模式下改革探索的重点。建立校外实习实训与就业基地,与市内各大中小幼儿园、早教中心、培训机构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而对于各合作的单位,也可通过这种模式获得长期的优秀人力资源储备,与学校的合作也同时提升了各合作单位的教学氛围,是一种互惠互利,双赢的合作模式。充分利用此类教学机构提供的实习资源,学生把前期学校中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课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能够使学生迅速找到差距,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在探索学前及初等教育专业与各合作单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有很多的院校已走在了改革的前列,如“工学交替、联合培养、共同考核、双向选择”等模式。具体到将已接受一年以上专业培训的在校学生,分散到各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实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把自己融入一名教师的角色,从心理发生改变,通过跟班实习,可以在各幼儿园、早教中心、培训机构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将已学知识实践应用到教学中去,亲身感受学习教学方法、班级管理等等,加深对教育的理解,增加其责任心与使命感。这个过程后学生专业技能不足的情况肯定会出现,然后再回到学校继续学习时,会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求知,对专业课的学习势必更加认真。在学业考核过程中,实习表现也会在学分制中占很大的比重,合作单位有一定的给分权利,既能增加合作单位的合作认同感也给予了制约学生实习阶段行为表现的权利。在未来的就业中,实行双向选择的方式,学生既可对就业单位进行选择,而用人单位也可通过学生的实习过程中表现给予就业机会。这一过程也可总结为“学校教学+实习实训+学校教学+选择就业”的全程合作培养模式。

二、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一)共同研究课程设置。现有学前与初等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中,有很多是延续多年前固有教学体系所开的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变革,有很多课程已不适合开设。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对于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已基本普及到各幼儿园、早教培训课中。新设置的课程应以就业为导向,所授课程能够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变化。在设置新课程时,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并在课程初步确定后,邀请相关部门、用人单位的专家和参与者进行论证,以增强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课程设置中应考虑到实现教学与实践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研讨制订课程的教学计划、实训标准,这一过程中,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任务,而学生的实习、实训过程则由合作的单位完成,整个的教学及实践过程以学习结合实习实训为主,使学生能够紧跟时展步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新设置课程应具备以下特点:1.在课程内容上,以结合式教学为主,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情感认同、教学态度相结合。2.课程结构的设置以实习实训岗位对人才的要求为根本,所开设的课程,以实践工作中的教学任务来建立课程内容体系。3.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体现一体化,融“教、学、做”为一体,融入情境教学,既是学生也是老师,在教中发现问题在学中不断提高,教学相长构建新型师生、师徒关系。4.课程评价开放化,除了进行校内学分制,还将此赋分权利给予实习用人单位。

(二)共同完善实训室建设和编订教材。学校应参考用人单位实际工作环境,建立较为先进的蒙氏实训室、奥尔夫音乐教室、手工制作室、舞蹈厅、多媒体教室等,与各合作的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建设完善这一系列实训教室的建设。共同开发编订教材,加强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性。教材编订过程结合学生在实习实训环境遇到的问题,聘请学校的专业教师和用人单位共同交流研讨,针对本专业课程的特点,编写应用性强的教材。在编写改革的过程中,可以先从课程讲义逐步修改,根据实际教学的情况再正式出版。

三、加强与各实习实训基地的深入合作

(一)学前教育专业与各实习实训基地可互相邀请,开展一系列讲座、交流研讨等活动,用人单位可以学到最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校也可通过这一研讨过程反思教学内容。学校可定期派教师到幼儿园听课、学习,双方教师能够一起学习、交流,也可将专业教师送到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实践锻炼,以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

(二)双方共同申请专项课题、开发精品课程。把学校及各幼儿园、早教、培训机构的行业精英汇聚一起,共同进行专项课题的研究,把学校的理论知识与各单位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共同开发有针对性的精品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后的事业发展推向新高度。

(三)成立专门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可以根据本专业的课程设置,聘请学校的专业教师和实习实训基地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双方目标明确:1.以培养专业人才为目标,为毕业生未来的就业带来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的各类信息。2.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参与到专业教学课程设置的改革中,双方应按照未来就业要求制定课程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通过教学实践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及时指导调整计划,协助学校建立长期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四、开展技能培训和考证工作

对于近年来新兴的蒙氏教学、奥尔夫音乐教学、育婴师、营养师等课程,在幼儿园、早教、培训机构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学校应重视开展此类技能培训,让更多的同学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能够得到专业的技术部门认证的证书。同时对学校学业中必考的英语、普通话证书开展专项教学,保证通过率。鼓励学生参加社会音乐、舞蹈、美术等考级,充实自己的专业能力。

总之,对于学前教育这一热门专业的改革已势在必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比较成熟的人才培养方法应借鉴到改革中来,以促进专业的课程建设,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在学校与合作单位双赢的局面下提升整个学前教育的发展。

作者:原宇 单位: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冬梅.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合作探索〔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报,2013(03).

学前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技能大赛;教学改革;以赛促学;意义作用

在高职院校改革中,学前教育专业顺应时展,符合近年需求,而培养技能突出,一专多能的优秀学前教育学生尤为急切、重要。检验督学的职业技能大赛是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一个良好载体,一个创新的有效途径。职业技能大赛不仅是学生的比赛,也是教师教学创新发展的检验。如何以竞赛促改革,如何以竞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水平,如何以竞赛与社会接轨,更多的要求学习的实用性、创新性。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提醒我们高职院校的教师们必须开始研究,开始总结。

一、技能大赛提高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实践指导能力

每个高职院校为了提升师资素质和业务水平上不惜重金,想尽办法。只有德才兼备的教师才可能会培养出优秀的学生,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但这个水除了更多表现在理论,课本之中,而高职缺的是具备学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验和能力,技能资格的老师。各学院通过对专业下幼儿园锻炼,全国培训,聘用幼儿园优秀教师等,但总体效果一般。别的兄弟学校教学方法和形式固然会有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我们不能照搬,需要结合校情去融合改造,这个牵扯面广,短期成效弱。去幼儿园实践锻炼,经常会因为实践原因走形式,学校放假,幼儿园也放假,再则考虑到教学管理,部分幼儿园接受教师进院也成了形式摆设,在真正的管理实践过程中,很少让教师真正参与。外聘的兼职教师虽然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但他们的精力重点不是放在自己学校的教学工作上,并不会有那么多时间去将自己的经验与实践转化在每一天的教学细节上。职业技能大赛的出现,是为学生创设的,也同时为培养教师教学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二、技能大赛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

对于职业技术学院首要重技能,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职业技能大赛可以促使我们在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与创新。学前教育专业在技能分为四类:语言技能、舞蹈技能、音乐技能及美术技能。以“音乐技能”为例,它主要是包含了儿童歌曲演奏与弹唱。最基本的要求是需先熟悉儿童歌曲里面的歌词和旋律曲调,然后可以大胆歌唱与演奏各类儿童歌曲,弹唱一定要准确,对音准和节奏的要求,需要更准确地表达出来,并富有一定的情感。首先引入学前教育技能的比赛,可以调整设置课程,有了高质量、多参与,就会有更多的响应、影响性,高职类学前教育专业中的技能比赛就像一个方向标,比赛的内容更能真实和准确地反映本专业在社会中发展的一个趋势和前进方向,所以技能比赛起了引领的作用,这样让我们更及时地调整学生学习课程和课程理念设置,在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上,更加明确,更加务实,更多的中靶心,培养出合格地、优秀地幼儿园教师和学前教育专业方向研究人才。而技能大赛的实践过程,也会让学生对未来的学习目标和发展及方向更明确,促使在课程的设置上更具备职业的实用性。所以在课程设置中,应该正确认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锻炼之间的关系,不能只重视理论学习而忽视了实践学习能力,应该注意课堂内的教学与课堂外的实践相结合,用赛促教,接受新的社会信息,创新、大胆的建立起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综合性的职业技能课程设置体系。同时,应该确实加强对学生的实践学习课程的设计和安排,例如在学生的见习、实习环节课程中同时包括毕业设计课程中。接着,推入专业技能比赛,可调整教学的内容,应注意其中调整的严谨和有效性,将学习的课程内容,和学生学习的专业技能主要程度,和社会需要,允予开设调整。这样可分有侧重点,免去浪费过多的时间在理论书本上,多放在实践技能的学习、培训上。例如,可减少在对舞蹈身韵的涵义上的了解和深究,而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身韵特点、技巧练习等。

三、技能大赛推动实训基地的建设

高职类院校的实训基地是学生实践学习最基础、最重要的平台,也是技能教学中的基本条件。学前教育既具有专业性和特殊性,又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专业学习更是离不开实验实训。在实训室的各方面建设过程中,可以由专业技能大赛为契机,夯实学前教育教学改革中硬件设施的条件。我校在近年参加职业院校比赛时所建琴法实训室,可以用专用软件控制每台琴的监管,点击单独听取每个学生的练习,并可进行单独指导和语音通话。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投影,将老师的弹奏手型投影成像,学生对照模仿。这些设施是学生更易学,老师更容易管理。

四、技能大赛促进“校与园”合作

学校和幼儿园合作是学前教育专业建好实训基地,跟踪行业发展和更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首先技能大赛需要学前教育行业的参与,技能大赛中需要可以邀请行业专家,幼儿园优秀教师参与指导和评判等工作,比赛过程也需要吸纳行业最新要求,创新思维等;技能大赛本身应走向行业中,在幼儿园的课堂上,进行说、唱、舞、画,在幼儿的面前,直观的进行,还可听取行业专家的技术指导,与幼儿园优秀教师的进行座谈,了解行业的岗位能力需求,为专业建设和学生培养搜集宝贵的经验资料,同时竞赛也可取得相应的效果;学前教育用人单位也来越关注技能大赛,一些幼儿园和教育机构纷纷主动与举办院校联系,参与技能大赛的举办。行业单位可以亲临比赛现场,选拔自己需要的最优秀的技术能手。

五、结语

高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不仅是为学生的技能展示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更有利于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知识的相互交流学习,检验学生的职业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是学生专业技能知识掌握的有效证明,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的充实和提高。通过不同层次的技能大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可以有力的推动教学改革,夯实实训基地建设,推进校与园深度合作,最终满足社会发展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吴岩.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定位的几个问题[J].教育研究,2005(05).

[2]陈炳和.技能大赛对高职人才培养的价值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09):36~37.

[3]朱方鸣.高职院校实施“访问工程师”制度的意义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7(14):60~61.

[4]许宁.全国化工技能大赛的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6):43~44.

学前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人才培养;教育;素养

一、高度重视入学教育,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中职学校的学生生源为刚刚毕业的初中学生,对于刚刚踏入一所新的学校的他们来说,陌生的环境、同学、老师、专业等等,学生所产生的焦虑情况、各种不适应症接连迸发。因此,做好新生的入学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可以开展校级、系部、专业组等不同级别、不同具体方向的专业教育、养成教育专题大会,系部还可邀请幼儿园园长或行业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使学生深入了解学前教育专业以及未来的就业岗位需求,明确今后努力学习的方向,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专业组还要对学生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文明礼让等细节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任课教师课利用课堂三分钟,将思政内容融入教学,不断渗透。

二、结合实际情况,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指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因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既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也是学校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的基础性文件,决定着专业教学内容的方向和总结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是保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依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冀发〔2019〕2号及《河北省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经教研组反复研讨,调整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学生下园实践的时间划分为三次,逐次深入。第一学期开展为期一天的教育见习,第三学期开展为期一周的保教实习,最后一学期则开展为期一个学期的跟岗实习,使学生在实践、认知、实践、再认知、再实践的过程中达到实践与学习有效结合的目的。同时,将加强师德教育,完善课程体系、调整课程标准作为该专业当前重点解决完成的任务,严格执行国家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标准,提升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水平。

三、深化园校合作,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校企合作作为一种特殊的办学模式,旨在通过学校与企业双方力量的联合,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要的新一代应用型人才。深化园校合作的内涵,密切联系合作机构,学校可通过下园调研,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用人单位的实际用人情况,参考合作单位的意见和建议,调整教学计划,同时,还可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课程标准,主动适应社会变革和人才培养需求。

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实践内容融入教学

职业教育不同于义务教育,它更加着重培养学生的是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将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还要将职业岗位需求与专业技能有效结合,使学生一毕业就能够更快、更好的上手,进而融入职业岗位。然而,当前很多学校的专业师资队伍整体偏年轻,不少年轻教师一毕业或者并没有从事相关行业就来校任教,只是一味的将自身所学的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但对专业实践内容或岗位的需求了解少之又少。因此,要加强教师队伍的社会实践能力,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统一组织教师深入幼儿园或相关行业进行一定时间的社会实践,并要求教师认真填写实践日志及实践总结。教师可通过社会实践,调整授课内容,使授课内容更、加贴切岗位实际需求。

五、修订学生技能考核标准,促进学生技能素质全面提升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技能为要务,因此,在重视学生实习实训等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及时合理地建立、运行课程考核标准,事关我们的教育成果,影响到学校长远发展,因此,构建一套科学、具体、操作性强的过程控制规范,从而应用于学生实践教学、实习实训课程的成绩考核,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对专业的长远发展起到重要意义。学生技能考核标准的修订,应广泛发动所有专业教师参与其中,根据不同技能学科的特性,集思广益,或可将该项目列为教研课题,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明确目标,做出方案,应用于教学实践。通过的各种考核标准,作为教学常规,必须让学生了解其内容,懂得其意义,在具体实施时,可否依照标准,采用实习实训指导教师评价为主,结合学生互相评分,班主任提供建议,参考社会或实习的幼儿园方面的意见等,从而尽可能对学生的考核成绩作出更加客观全面的评价。

六、注重阅读,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通过阅读使学生形成善良的品德、开阔的人文视野、独立的思想意识,形成健全的人格,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提高未来幼儿教师队伍的素质,为省赛的终身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学校图书馆可以开展阅读指导,主动组织学前专业的师生参与图书的采购推荐和相关图书现采工作。通过举行不同形式的活动,对学前专业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帮助其建立正确的阅读理念,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提高专业素养。总之,学前教育作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教育工程,要求教育者不仅要有专业的教育技能,更要有较高的综合素养。作为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机构,我们深感肩上的使命、责任的重大。我们应积极对接国家教学标准,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娟丽.基于“素质冰山理论”下的高职学前教育学生素养探析.科技视界,2019.02.

[2]范清锁.中职学前教育音乐专业学生素养实训教学探讨.职业,2018.03.

学前实训总结范文5

一、实践教学体系内涵

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狭义上,它是指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围绕一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一系列专业课程的安排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如见习、实习、课程设计、社会实践等,并且两者之间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以实现学前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的教学内容体系。在广义上,实践教学体系是指由一定的实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管理、以及一定的教学设施或条件综合形成的一个整体。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合作,以实现实践教学体系制定的目标。

二、专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实践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实施不到位

在专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其虽然设置了整体的教学计划,并且对其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的课时量都做出了具体的安排,但是在其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实施不到位的现象,具体表现在:1.在一些专业技能的实践教学上还是能够得到比较完善的实施的,但是在涉及儿童心理发展、学前教育原理、幼儿教育活动指导等内容的教学实施上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其教学模式仍然遵循传统的教学方式,即灌输式的教学,缺乏实践性的教学。2.专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中缺少如保育类一类课程的安排,而关于保育的实践教学是几乎没有。3.实践教学方式不够多样化,教师在其教学中占主导性的地位,主要是由教师来示范指导学生,而学生自主进行组织策划各类幼儿活动的实践却少之又少。

(二)实践教学条件不充分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实施的条件上,专科院校还不够完善。第一,缺乏足够的硬件设施。对于条件稍微好点的专科院校来说,在训练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训室的建设上,还是能够满足学生们的实训需求的,如基本的手工室、书法室、琴房、舞蹈实训室都是有的。而可供更进一步的技能训练的实训室或者功能室大部分的专科院校内是缺乏的,如涉及游戏指导技能、环境创设技能、婴幼儿照护技能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的实训室。实训室的建设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第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不够强。专科院校的很多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从大学刚毕业后就进入了工作阶段,他们对幼儿园的具体实践活动还不够了解,再加上他们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几乎是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缺乏一定的幼儿教学经验,因而在其教学中,很多只局限于纸上谈兵,其实践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第三,实践教学的时间太短。在专科院校的学前教育实践教学中,只为技能类的学科安排了平时的技能训练外,其他的学科除了在课上的学习,其他时间几乎没有要求,这是不能够在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

(三)实践教学管理不完善

专科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很多老师只是将其实践教学作为一种任务去完成,很少去关注学生有没有吸收进去,缺乏对实践的教学管理,而且学校也没有安排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对实践的管理是实践实施的保障,是强化实施过程效果的必要环节。但是在很多专科院校中就缺乏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没有对实践教学过程实施监控,最终造成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一直达不到理想的状态。因此专科院校要十分重视对实践的教学管理。

(四)缺乏一定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第一,在评价标准上不够规范化和全面化。在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评定的时候,教师往往只是按照自己的要求去评价学生,没有统一的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和依据。第二,在评价方式和主体上不够多样化。学生的实践成绩一般就是运用百分制的评价方式,任课老师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对其进行打分,及格就能获得学分。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成绩也只是由学校单方面地进行打分,学生只需要将实习体会记录在表格而上就算完成实习任务了,而这些都只是流于形式的表面功夫。第三,实践评价只是重结果轻过程。对学生的实践情况学校只是进行终结性的评价,而往往会忽略掉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实践情况或者是存在的问题,这种缺乏过程性的评价体系是不当的。

三、专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途径

(一)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专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是为了培养出专门针对幼儿学习和成长进行教学服务的人才设置的一门应用型的专业。在《课标》中,对三年制的专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课程设置的要求采用学分制的方式,规定最低必须修满40个学分,最低总学分为60分,两者都不包括教育见习和实习。根据最低60个总学分来计算,总课时量为1080个。根据这些课时量来看,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不应该只是局限在理论知识上,还应该包括一定的实践课程,这也正是《课标》所规定的。但是在二者教学课时的安排上,大多专科院校还没有能够做到协调,实践教学是普遍的薄弱环节。为了改善这种现象,学前教育专业应该重新安排其课程,在比例上以及在教学目标上,都要突出实践教学,从而保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提高。

(二)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要想全面地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学校必须为学生提供设施齐全并且功能完备的实训室,并且包括室内和室外的。在实训室建立之前,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和分析学前教师专业技能的构成,从而为学生确定一定的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校内实训室的建设。校内实训室的建设,不仅需要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类课程实践的需求,而且更要注重学生薄弱的实践环节的实训室的建设,如幼儿园教育活动模拟室、幼儿行为观察或游戏室等,从而为学生提供完备的实践条件,促进学生多方面实践能力的提高。在校外实训室的建设上,主要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见习和实习机会,在体现学前教育专业自身特色的同时,要体现多样化的特征,从而建设出具有特色校外实践基地。从而形成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首先,将实践教学管理的要求写进教学制度里面,如学生见习、实习制度、活动记录手册等,并且要求全体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和学生公共执行,从而以此作为依据来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促进实践活动的有序进行。其次,加强对实践教学过程的监督和指导,这是实践教学活动高效进行的保证。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校可以派专人全程监督和检查实践教学过程,在课程结束之后,将检查的情况如实反映给教学老师,从而让教师对自己的实践教学中做的到位的地方以及不足之处都有清楚的了解,从而在以后的实践教学中加以改进。第三,建立起完善的学生见习、实习的反馈机制。学校要对学生在校内实训以及校外见习、实习的过程以及结果进行总结和反馈。在毕业生参加幼儿园的工作后,也要对他们进行走访,收集毕业生的教学情况并且对其进行深刻的分析,这将会成为学校将来进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四)建立实践教学评估机制

学前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PDCA循环;多媒体技术;产科护理;护理实训;满意度

产科是临床重要科室,其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护理实训教学是改善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教学过程。PDCA循环是对问题进行持续性改进的管理模式,可有效改善管理质量[1-2]。目前科学技术逐渐进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也逐渐增多,其可通过文字、图像、视频等为教学过程提供技术支持。为明确PD-CA循环和多媒体技术在产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运用价值,本研究对产科护理专业学生护理实训教学中运用PDCA循环结合多媒体技术,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18年12月在产科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60例,均为女性,教学过程均由相同教师进行,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结合组(n=30)。其中对照组年龄17~19(18.2±0.6)岁,结合组年龄17~19(18.1±0.6)岁。两组学生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实训教学,由教师讲解实训相关内容及操作步骤,由学生分组训练,再由教师点评。结合组则在护理实训教学中运用PD-CA循环结合多媒体技术:首先由教师根据学生教学前理论和操作技术考核成绩实施分组,保证每组学生整体水平相当,在各组内选择一名组长,配合教师进行相关实训工作。制定计划(Plan):在每次实训教学前3天,由教师提前通知学生实训内容、目的、要求等,并指导每组学生在组长协调下进行自学、小组讨论,并拟定护理计划,在实训前1天将护理计划交给教师,由教师进行评定和审核,并给予指导。执行计划(Do):实训课时,由教师进行集体演示,随后由学生以小组形式执行护理计划,执行过程中教师需联合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音频视频等进行病例模型预设、讲解,由学生根据视频中预设的病例,在实训模型上进行实训操作,操作时进行录像,并由教师在巡查过程中记录存在的问题。检查(Check):实训结束后分组观看实训录像,集体讨论存在的问题,并将讨论结果汇总给教师,并由教师实施集中点评,完成护理计划评价及评分。处理(Action):课后开放实训室,由学生进行再次实训,并将结果汇报给教师;并组织学生进行此次实训状况的讨论,总结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在下次实训时进行改进。

1.3观察指标

①分析两组教学效果,在教学前后进行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由未参与此次教学的2名教师进行评分,取平均值为最终成绩,每项总分均为100分。②分析学生教学满意度状况,使用学校自制满意度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师生关系、学习兴趣、教学形式、能力提升,每项均分为满意和不满意。

1.4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xˉ±s)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构成比和等级资料比较,以频数(f)、构成比(P)表示,采用Fisherχ2检验;均由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α=0.05。

2结果

2.1教学效果

教学前,两组学生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两组学生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成绩均较教学前显著提高(P<0.05),且结合组教学后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教学满意度

结合组对教学中师生关系、学习兴趣、教学形式、能力提升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学前实训总结范文7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类课程;评价体系

教学实践中的评价,指的是针对课程的特点和组成教学的各个要素,通过收集和分析课程实施过程各方面的信息,科学的检测和判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是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益等方面进行判断和评定的过程。“克隆巴赫区分了在评价时要做出的三类决定:(1)关于改进课程计划的决定;(2)关于有关人员尤其是教师和学生情况的决定;(3)关于课程计划管理情况的决定。不同的决定会导向不同的评价方案。”[1]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对课程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反馈,将教学活动中的各方面信息及时而有效地返回到教师,可以敏锐地发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验证每一门课程从备课到授课到课后反思是否有效,制定的教学目标,选择的教学内容与授课方法是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实操能力相适应,二是促进,每一次的评价是为下一阶段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提供经验,并作为一种积累,使音乐教学活动产生最优化的效益,让音乐类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得到发展,应用和推广。

一、构建适应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类课程的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教育者在对评价对象作出评价决定时,必然会反应出某种基本的取向,在音乐类课程的评价体系构建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是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评价,目的是要提供证据以便确定如何修订课程计划,而不是评定课程计划的优良程度”[2],音乐类课程以学习弹奏、演唱等实践技能为主,每项技能都分为多个学习阶段,每个学习阶段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随着时间的累积和训练难度的加大,才能逐渐掌握某一项技能,在课程的阶段性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收集具体而详细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进度以及自身水平,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地掌握某一特定的课程内容,指导课程实施者反思课程计划修订过程中的不足。总结性评价,这是一种事后评价,“目的是要获得对所编制出来的课程质量有一个整体的看法,通常是在课程计划完成后,并在一定范围内实施后进行的,它的焦点放在整个课程计划的有效性上”[3],音乐类课程学习的有效性,旨在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掌握一定程度的音乐基础知识,是否能够掌握一项及以上的音乐技能,是否能够设计并实施学前儿童的音乐活动,从而反思课程的编制与实施是否合理。

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类各门课程的评价标准

(一)《音乐基础》课程

1.课程性质与内容简介

《音乐基础》为必修课程,是将乐理、视唱练耳、声乐、学唱儿歌等内容重新整合,根据学前专业的要求和幼教专业的特点,使学生初步了解构成音乐的要素,掌握基本音乐理论知识,学会运用视唱练耳基本技能进行读谱,划拍、视唱、听辩等音乐活动,学习基本发声方式,学唱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必须掌握的儿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未来的幼儿园教师更好地了解音乐,感知音乐并喜爱音乐,为今后的音乐教学实践活动奠定良好基础。

2.课程评价体系

(1)学习任务:乐理与视唱练耳:音符、节奏与节拍、音程知识、读谱识谱相关技能、调式(西洋大小调、民族调式)、和弦、两升两降调式内的视唱。声乐:讲解发声方式,元音训练,较为简单的中国艺术歌曲和中国民歌。儿歌:幼儿园领域活动指导小、中、大班的所有儿歌。以上内容分三个学期完成。

(2)评价目标(含知识、能力、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应掌握基本乐理知识,学会识谱、读谱、划拍视唱,掌握基本的声乐发声方式,学会运用读谱视唱、听辨等开展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听辨能力,增加感性经验。能力目标:初步理解音乐各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积累儿歌曲目,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和发展音乐审美能力。素质目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视唱、听音训练;发展音乐听觉和记忆,掌握正确的音准、节奏和基本的情感表达能力,能视谱即唱一般的音乐作品片断,能听辨简单的节拍、节奏型、音程等音乐要素。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音乐读谱视唱技能与弹奏能力。

(3)评价内容

课堂评价:评价学生在学习中是否掌握乐理知识,是否自主构建音乐基础知识体系,是否掌握基本的视唱练耳相关技能,是否注意联系学前专业的特点和幼教实践活动,是否能够把学到的技能真正用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课后评价:按时完成并加强课后的练习,及时复习巩固视唱练耳技能,对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与效益及时检查,评价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积极性,把讲授、练习、视唱,听辨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否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阶段性评价:采用小测,抽查视唱曲目,儿歌表演唱等测试性方式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反馈:每学期期中与期末的教学座谈会,学生反馈教师教学情况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4)评价周期:三个学期,以乐理知识的学习作为阶段性评价的节点。

(5)评价方式:以师生互评为主,主要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成果。

(二)《琴法》与《学前儿童歌曲弹唱》课程

1.课程性质与内容简介

《琴法》与《学前儿童歌曲弹唱》同为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必修课程。琴法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键盘乐器的基本演奏技能,使学生熟练弹奏并储存一些曲目,课程内容包括钢琴基础训练、钢琴曲目弹奏、基础即兴伴奏知识等。通过训练,能使用正确的手型、指法弹奏音阶、琶音、和弦、练习曲、小型乐曲,通过弹奏不同体裁、风格的乐曲,使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感知音乐的艺术形象,拓展音乐审美视野,具有正确理解、分析和表现音乐作品的能力。《学前儿童歌曲弹唱》的实训内容包括伴奏与弹唱基础知识,伴奏和声与音型的设计与使用,儿歌正谱弹奏与分析,两升两降之内的儿歌伴奏编配等。音乐技能课程符合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学前教育专业相关岗位群的职业要求。

2.课程评价体系

(1)实训任务

《琴法》实训任务为:1.基本乐理和各种基本弹奏技能。2.强化基本功和手指独立的训练。3.综合训练与技巧性乐曲的强化训练。《学前儿童歌曲弹唱》实训任务为:第一学期:(1)钢琴伴奏与弹唱基础知识。(2)设计、编写并弹奏歌曲伴奏和声与音型。(3)弹奏与分析儿歌正谱。第二学期:(1)为两升两降之内与民族调式的儿歌编配伴奏。(2)踏板的功能与运用。

(2)评价目标(含知识、能力、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音乐技能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应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技能,能用正确的手型、指法弹奏乐曲,具备感知与弹奏小型钢琴作品的能力,熟知钢琴伴奏与弹唱的基础知识,学会为儿歌配置和声并选择合适的伴奏音型,掌握儿歌弹唱的练习方法,弹奏并分析不同调式、风格的儿歌伴奏正谱,积累感性经验。能力目标:弹奏不同难度和体裁风格的钢琴作品,理解并掌握钢琴伴奏的基本知识与编配方式,在训练中学会为儿歌编写伴奏并弹唱,积累音乐语言与伴奏经验,培养和发展音乐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音乐表达、弹奏、编配伴奏等能力,具有良好的艺术素养及教师职业素养等方面的素质。

(3)评价内容

课堂评价:1.评价学生是否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与积极性,是否将钢琴基础训练作为教学的重点,是否能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弹奏,是否掌握伴奏的基本知识,是否能用学到的方法为儿歌编配合适的伴奏并弹唱,是否能将学到的儿歌弹唱技能运用于幼儿音乐活动中,是否能够把学到的技能真正用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2.评价教师是否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是否将训练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成实训任务以及如何验收学生的学习成果。课后评价:要求学生必须加强课后练习巩固课堂上学习的内容,以便于在下次课堂上反馈练习成果,每天应确保练琴的时间和效率。阶段性评价:采用一对一回课,阶段性分小组弹奏,期末考试,习奏会、技能比赛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学反馈:同《音乐基础》课程。

(4)评价周期

《琴法》课程:三个学期,前两个学期为必修课,第三个学期为选修课,即对钢琴演奏有兴趣的同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技巧提高。《学前儿童歌曲弹唱》课程:两个学期,第一个学期主要评价学生是否掌握基本的编配知识,是否积累了大量的儿歌正谱弹奏经验,第二个学期评价学生是否将技能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5)评价方式

针对课程技能型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设置的评价方式,以学生在课内的自学,分小组讨论交流,一对一个别回课指导以及习奏会、技能比赛等综合性活动等相结合。

三、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合理地运用评价体系

根据当前福州地区学前师资的音乐技能存在的问题,除了进一步优化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更贴合幼教工作实际之外,合理地运用好评价体系也有助于学生在就学期间明确自身在每个学习阶段已达到了何种水平,还需要何种改进,关于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合理地运用评价体系,笔者认为,一是要制定详细的分级测评表,将学习内容由低到高进行分划,分点明确每一级别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来确定期末考试分数,让学生真正地学有所长。二、在合适的时间运用评价体系,既可每节课评价学生上一节课的学习成果,也可通过小测,习奏会、技能比赛等方式考查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成果,还可通过访谈、座谈会等方式请学生对教师的授课进行评价,提出建议以促进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三、每次课程评价应形成具体的书面报告,并提出预设性的可行性的调整建议。

四、结语

总之,探索构建适应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类课程的评价体系,能够简化音乐学习的抽象带来的困难,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评价积累音乐技能,获得学习的满足感,提高学前师资的艺术培养质量,从而能在幼教工作中自如、有效地开展各类音乐活动。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8:150.

[2]同上,153页

学前实训总结范文8

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是提升体育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育创新精神和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有比较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可以借鉴。体育教育专业学前方向针对学前儿童的体育教学,构建有针对性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促进高等师范院校学前体育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构建体育教育专业学前方向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内容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4个方面,探索如何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实用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学前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高等师范院校学前体育专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体育教育;学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随之逐步深化。但在现有的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学前方向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人才培养规格亟待明晰,特别是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高度重视的情况下,如何提升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前方向师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体育教育专业具有应用性要求高、实践性强的特点,如何强化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成为关键,鉴于目前普遍存在高师院校体育教育学前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缺乏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和将实践能力等同于技能训练等问题[1],改革对促进高等师范院校学前体育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问题的提出

实践教学作为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和主要突破口,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特殊作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创意创新的创业能力。《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强化实践育人环节。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学前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习惯养成的开端,学前体育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幼儿身心健康、兴趣培养和意志品质的形成。因其所处时期的特殊性和本身存在的专业特点,在现有的体育教育人才培养规划方案基础上,加强对学前方向人才的培养,构建以提高幼儿体育教师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为主线,技能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应用型学前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满足当前幼儿园对幼儿体育专业教师的综合性需求。

2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2.1学前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构建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中起到引导作用,是指通过拟定的实践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认知能力、动作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达到相应的水平或标准[2,3]。认知能力是指通过实践教学帮助学生对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获得某种感性认识,鼓励学生在实践中结合所学理论进行反思、拓展和创新,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其获取幼儿体育教育改革的新政策和新信息。动作技能是指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其从事学前体育教育工作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即根据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设计合理的体育教学活动方案;抓住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充分利用情景教学、器械资源、体育游戏等进行教学活动的能力;主动自我提升和教育反思的能力。情感态度是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幼教观,培养其认真、细致和耐心的工作作风,认识到幼儿体育对提高幼儿意志品质、团结合作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性。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旨在将认知能力、动作技能和情感态度进行有机融合,培养学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整个幼教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为学生终身教育和专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2学前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应以目标体系为出发点,摆脱以往实践教学时间较短,内容和形式过于单一,理论和实践教学严重脱节等问题,紧密围绕提升学生认知能力、动作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将学前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内容落实到操作层面,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1)课程教学模块,在现有课程体系上重视理论性,突出实践性,强调发展性,逐步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形成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具体包括:通识类课程、专业类课程、师范类课程和毕业论文课程。专业类课程不仅涵盖学前儿童体育课程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还包括体育教育训练学不同专项技术动作教学,如结合专业课程和市场需要开设10余个课外项目课程,依难易程度划分为C、B、A三级,逐级推进学习并考评,规定最低毕业标准为2A、4B,达到A级的学生不仅能进入专业选修班,课余时间还可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到合作幼儿园或小学进行实践教学。师范类课程实践包括师范生基本技能,课堂教学的设计与评价、课外活动组织教学等[4]。毕业论文课程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研究能力为目的,以当下学前儿童体育的热点议题为探讨内容,成为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运动技能和解决幼儿体育实际问题的能力检验环节[5]。(2)实训教学模块,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产学研合作创新基地,实现校企合作,为教育见习、教学实习、顶岗实习创造条件。为了让学生增强职业感性认识,分别在一、二年级下学期组织为期1周的“下园”教育见习,观摩优秀幼儿体育教师示范课,初步熟悉教师工作步骤,为毕业实习作好铺垫。为巩固专业能力和检验学生学习成效,在四年级上学期进行为期8周的毕业实习,引导学生用校内所学知识指导实训教学,不断总结实际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升工作体验。(3)活动实践模块,活动实践是调动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和提高应用能力的基本途径,其主要形式包括专业竞赛、资格培训、参观活动、社会实践等。如定期举办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提高学生师范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内容包括教案设计、课件制作、教育问答和模拟授课4个环节;裁判员和教练员资格培训是对学生体育职业资格的提升和认定,能全面提高运动技能、执裁能力和竞赛指导能力,推动学生快速融入社会,增加自身工作经验;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大型体育活动,指导学生进行赛事组织、管理、裁判等工作,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3学前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构建

构建系统的实践教学考评体系是检验实践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快速提高实践能力的主要手段。完整的实践教学考评体系应改革仅通过课程考试来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一传统考评方法,增设课外项目等级考核、竞赛活动和论文评比等多种途径的以实践应用能力为考核重点的考评方法。在考评方案中规定考核项目、方法、标准及成绩评定办法。重点加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的指导和考评,校内实训以报告和成果的形式展示,并由专业指导教师评定成绩;校外实习采取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其中教师评价由幼儿园和学校指导老师联合考核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最终考核成绩评为“优秀”者将颁发“优秀实习生”证书,评为“不合格”者将实施补充实习,从而提高学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2.4学前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构建

(1)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实践教学质量提升的根本。加强“校园”合作力度,共育“双师型”教师。有计划地安排校内有承担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师到沿海地区幼儿园进行实践进修、做访问学者;鼓励专业教师到幼儿园开展实践教学科研课题的研究;聘请实践经验丰富、能力强的幼儿园园长、幼儿园体育教学名师、特级教师到学校作为兼职教师,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或担任实践指导教师。打造一支善于将扎实的专业知识投身于实践教学中,具有现代教学理念、创新精神,幼儿体育实践教学能力强的高素质实践教学师资团队。(2)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优质的实践教学条件和实践教学基地是保障实践教学高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在校内建立学前体育教育专业体育技能实训中心、模拟幼儿园活动室、幼儿体操活动室、体育游戏教学和实践教学教具研发室,整合资源开设裁判实践课堂,为学生进行常规化赛事的筹备、组织和执裁创造条件。在校外建立学前体育教育见习中心,着力建设一批省内、外学前教育实习基地,把产学研合作创新基地的建设作为新形势下实践教学的重点工作,把幼儿园实践教学基地发展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建立与实践教学基地的双赢模式,有效提高学生的实习质量。

3结语

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前方向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重点工作。针对学前体育应用性要求较高和实践性强的学科特点,大力发展实践教学是顺应学科发展、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需要的有力保障。因此,如何在传统实践模式上加以改革,通过卓有成效的建设路径,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前方向学生社会竞争力和推动学前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作者:张学龙 单位:长沙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官瑞娜,贾玉霞.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模式探索[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2):133-136.

[2]杜燕红.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课程•教材•教法,2013(2):92-96.

[3]王建华,唐敏.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幼儿教育,2010(15):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