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学前班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学前班教育

学前班教育范文1

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城区幼儿园数量和规模严重不足,入园难问题非常突出。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批农民进城打工,城区人口急剧膨胀,学前儿童数量猛增,城区幼儿园的数量和规模已不能满足幼儿入园需求,使得城区幼儿园班额大的现象十分突出。学习生活场所严重不足,户外活动难以开展。小学附设学前班是一个大的弊端。乡镇小学附设的学前班,条件有限,设施设备不达学前教育之需要,接纳人数不多,教师不核编制,任意招聘代课教师,致使许多幼儿无法授受正规的学前教育。又与小学班一起活动,课时不同,教学方式不同,管理混乱,难免出现安全事故。经费严重不足,办园条件非常简陋。

由于学前教育没有纳入义务教育管理,上级没有专项教育经费投入,县财政未纳入财政预算,导致资金投入不足,办园条件无法改善。城区幼儿园举债发展,设施较好但园舍面积不足,家长送幼儿破门而入,大班化严重,入园难问题突出。农村公办幼儿园因陋就简办园,教学场地不够规范,游乐设施不足,收取的少量费用还要上缴财政后再回拨80%,实在入不敷出。民办幼儿园的资金投入都是自己筹措,心有余而力不足,上级多次说要拨公用经费,可是至今未兑现。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关于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决定》的第四条规定“建立民办教育奖励制度。各级政府按属地管理对在发展民办教育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及办学业绩突出的民办学校给予表彰和奖励。村民办幼儿园达到60人及以上办园规模的,补助资金5万元,办学规模每增加60人,补助提高5万元。但是因为地方财政吃紧,其实不能兑现。

城乡发展不平衡。目前,城乡之间,不同性质的园所之间,办园水平差异较大。整体来看,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多,条件相对较好,农村优质教育资源少,条件相对较差。城市家庭经济条件相对好的,由家长陪同进县城或集镇入园,条件较差尤其是父母外出务工、由老人照看的留守幼儿,根本无法入园接受学前教育,农村孩子家庭经济困难,交不起入园费,只好呆在家里,等到七周岁才进入小学,成绩跟不上,终身发展受到影响。城乡发展不够平衡,学前教育差异较大。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结构不合理。公办幼儿园教师多为中小学教师身份,学前教育专业的反而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民办幼儿园多为自聘教师,基本上是未经过专业培训的大中专毕业生或初中毕业生,专业能力较差,教师队伍极不稳定,流动性大,很难保证学前教育质量。所有幼儿园不重视配备男教师,不利于幼儿性格的培养。

管理不够规范,缺乏科学保教方法。农村多数乡镇幼儿园及民办幼儿园管理不够规范,对学前教育的内容了解不够,没有教学计划,没有使用统一审定的教材,有的大中小班混编,严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教学方式上注重读、写、拼、算的学习,“小学化”现象十分突出,缺乏科学的施教方法,致使幼儿智力得不到良好开发。由于条件限制,幼儿户外活动不足,游戏在教学中没有得到有效实施,幼儿的保育功能被严重弱化。这些都扼杀了幼儿天真活泼的稚气和积极向上的求知愿望,影响了幼儿的健康发展。

发展学前教育的建议

深化认识,制定规划,落实各级政府的责任。学前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学前教育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事关民族的未来,政府要充分认识在新的历史时期学前教育承载的重要使命,把学前教育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公共财政支出进行统筹安排,把提高学前教育标准和质量作为改善民生的紧迫任务来落实,切实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各方努力、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要按照《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要求,尽快出台我县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明确发展方向,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各级政府工作责任,加快推进普及学前教育进程。抢抓机遇,争取投资,加快公立幼儿园建设。

要贯彻落实好《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关于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好国家和省的财政支持政策,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及乡镇中心幼儿园,在全县逐步形成以县幼儿园为龙头和示范,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以社会力量办园为补充,多种形式并举的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学前教育体系,确保适龄儿童都能够接受学前教育。整合闲置资源,合理布局建设规划。按照“以县城为示范,以乡镇为重点,以社会力量(个体)办园(班)为补充”的学前教育发展思路,建立起学前教育服务网络,乡镇要进一步整合现有的幼儿教育资源,确保每个乡镇至少建成一所标准化的公办中心幼儿园。要把学前班彻底从小学剥离出来,不搞小学附设学前班。利用闲置的小学场地举办村级公立幼儿园或者由社会力量(个体)承包办园(班),努力改善“入园难”的现状。

制定优惠政策,促进社会力量办园。我县目前虽然有不少民办幼儿园,但符合办园条件、质量较高的并不多,为缓解入园难的压力,政府在全面负责学前教育经费投入还有困难的情况下,应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执行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关于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决定》,本着“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整合现有资源,严格办园条件,科学布局规划,适当撤销、合并不具备办园条件的民办幼儿园,鼓励联合办园、规模办园和集体办园,提高办园质量和水平。制定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办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民办公助、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办优质普惠性幼儿园,为家长提供多样化、多层次选择。多措并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师资力量,将幼儿教师队伍纳入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继续教育规划,科学核定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通过向上争取幼儿园教师编制,从幼儿师范院校毕业生中招考,从中小学任教中的学前教育专业并有幼教特长的年轻教师中调配等途经,增加幼儿教师数量,以满足学前教育发展和需要。

学前班教育范文2

关键词:学前教育;钢琴教育;音乐素养;教学方法

一、学前教育钢琴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学前教育钢琴教学是儿童进行的最初级的启蒙教育和学校教育,是艺术教学的一部分。作为艺术类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钢琴教学有着其他音乐教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钢琴教学的弹奏形式、旋律、韵调以及所带来的音乐渲染力比其他音乐表达方式更加强烈。所特有的钢琴背景故事,许多都具有一定的励志性,如著名音乐家贝多芬的励志故事,这些励志性的故事可以为幼儿启蒙教育提供良好的素材,钢琴教学还可以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艺术感。音乐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而钢琴则是音乐界中的精灵。许多古典和现代钢琴曲不仅韵律优美轻灵,更是幼儿学前启蒙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乐观无畏的世界观等都具有十分典型的教育功能。目前由于学前教育的不均衡性以及地方钢琴教育资源的缺乏,部分学前教育钢琴教学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钢琴教育开展形式单一,无法真正发挥钢琴教学的特点和效能

学前教育的钢琴教育在学前教育开展起步晚。过去钢琴教育多是以兴趣班的形式进行展开,而正规学校教育则相比较其他发达国家有所延后。在教育形式上,许多教学方式还处于不断摸索的阶段。教学方式单一,只注重对幼儿学生的单一能力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基础能力、感悟能力以及协调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内容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从而无法真正发挥钢琴教学的特点和效能。

(二)部分学校无法正常开展学前教育钢琴教学

一方面是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性,使得部分学校无法获得足够的钢琴教学资源,在硬件资源方面和软件资源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地完善。另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学校高层对钢琴教学的不重视,在课程设置和老师配置方面无法给予必要的支持。有的学前教育班级虽然有了钢琴课程,但没有配置相应的音乐教师,使得学生在钢琴理解方面、兴趣培养方面、奏乐伴奏方面以及谱曲、识谱等方面缺乏专业的指导。

二、解决学前教育钢琴问题的途径以及教学方法

学前教育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钢琴教学的质量,也关乎着学前教育的成败。因此需要特别注意这些突出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进行解决:

(一)提高学前教育钢琴质量首先需要国家和相关教育部门做好顶层设计

提高学前教育钢琴质量需要国家和相关教育部门做好顶层设计,根据幼儿发展特点制定适合儿童钢琴教学的教学大纲,给予幼儿教师,特别是钢琴教学教师一定的教学指导。在顶层设计中,还需要着重考虑到教育资源的分配,对于一些缺乏钢琴教育资源的学校和幼儿园,可以倡导社会力量和教育部门力量给予一定的资源支持。此外,教育部门还可以设置培训课程,聘请优秀的幼儿钢琴教学专家对我们学前教育钢琴教师进行专职培训,使其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此外,教育部门对于学前教育钢琴教学宣传和考核也需要根据本地区特点制定统一的标准。国家和教育部门的顶层设计对于提高学前教育钢琴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采取全方位立体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前教育钢琴教学的质量

学习钢琴音乐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是对于学前班的学生来说,学习钢琴既是一门新鲜的课程,也是一门陌生的课程。因此我们教师在钢琴教学时,必须遵循一定的步骤和原则,首先需要从兴趣入手,引导学生尽快进入到钢琴教学角色中。学前班的学生对于陌生的事物比较好奇,善于模仿,性格处于可塑期,兴趣也处于挖掘阶段。在钢琴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于学生的这种特点,将一些简单的易于模仿的钢琴曲目放入到课堂当中,或者结合熟悉的儿歌如比较典型的动画歌曲等,将其与钢琴演奏相结合,以此来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模仿逐步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技巧。第二步就是夯实基础,在这个阶段,需要对学前班学生的手型、指法、钢琴曲的节奏、曲谱的理解和熟知以及演奏配合等基本功加以强化和训练,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设置一定的梯度,既夯实基础,又加大难度提升他们的基本功。第三步就是在夯实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让学生赏析名曲、学习和演奏过程中培养适合他们的音乐之路,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在此过程中,学前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作者背景资料、励志故事、歌曲的由来、韵律的节奏等对其进行进一步教育,使其能够更加深层次了解钢琴教学的教学特点以及意义,能够在陶冶情操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和弹奏欲望,从而不断提升他们的钢琴演奏能力。在此期间,我们要立足于“兴趣”,从基础做起,全方位立体式展开钢琴教学,从而提高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

(三)借助多媒体,完善教学方法

学习钢琴必须注重一定的方式和方法,课堂教学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特别是对于启蒙期的学前班学生来说。在培养他们学习钢琴的兴趣和提升他们的技能方面,我们还可以合理借助于多媒体技术,以多媒体丰富的图片资源、名曲欣赏等展开教学,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他们学习钢琴的兴趣。在课外练习上,我们可以利用即时通讯如qq群、微信圈等及时对他们课外练习情况进行指导,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有效解决。此外,对于他们演奏情况,也可以及时利用多媒体技术保存下来,然后让他们再次听,从中查找出所存在的问题,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可以有效提升钢琴教学的质量。总之,在学前钢琴教学中,首先必须挖掘和培养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然后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加以培养,利用多媒体技术等丰富教学方法和内容,使他们真正爱上钢琴课程,爱上音乐,为他们今后的艺术素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喻琳涵.儿童钢琴教学中教材使用的几点建议[J].黄河之声,2014(13).

[2]李羚.试论儿童钢琴教学中创造性问题[N].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11).

[3]董美晨.儿童钢琴教学策略探讨[J].黄河之声,2017(07).

学前班教育范文3

1.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

我县县城与乡镇之间、同县各乡镇之间发展差异性较大。我县县城与农村学前三年的入园率相差18%以上;一些经济条件较好乡镇建有3~4所合格幼儿园,一些较偏僻的乡镇一所合格幼儿园都没有。农村学前教育质量不高,办园理念陈旧,教育方式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对幼儿的后续发展极为不利。

2.学前教育管理乱象依然存在

目前,我县有对学前班和幼儿园的业务指导,农村学前教育管理总体上处于无为状态。由于办园赚钱的示范效应,使得开出租车的、搞建筑包工的、做生意的都来仿效创办私立幼儿园,把办幼儿园作为生财之道,全然不顾办学条件的约束。民办幼儿教师工资大多在1000元/月左右,三险一金没有办理,工作任务普遍较重,一般是一人包班,师幼比严重超标,远远低于国家标准(国家标准为1∶7),幼儿教师劳动强度大。

3.部分幼儿园安全隐患突出

由于部分办园者安全意识不强,安全教育和责任落实没有到位,造成部分幼儿园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隐患。如有的幼儿园就简办班招生,利用废弃的场地和房屋,或自行修筑几间民房就办起了幼儿园;有的建筑设计和设施安装不规范,多处有棱和锐角;接送幼儿的校车超载是普遍现象。

二、推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促进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显示,家长文化程度越高,对小儿的教育越规范,越有利于小儿的学前教育。家长文化水平是获得小儿家庭教育知识的重要基础,要普及高质量的小儿家庭教育,首先要提高家长文化水平,特别要提高农村女性的文化水平。因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母亲担当着主要任务。母亲掌握小儿教养知识的多少,是保证小儿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因此,要逐步提高农村女性的知识水平。

2.“公”“民”并重,正确引导民间资本

现在我县农村学前教育主要是两块,一是附设在农村小学的学前班,二是民办幼儿园。民办园有股份制的,也有个体的。很多幼教业主因为政府政策不明朗,不敢大量投资。政府应该制定一个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对学前教育的大胆介入,让办园者合法营利,同时也让他们看到赚钱的希望,让民办园业主放心投资。

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待遇

学前班教育范文4

本研究采用网络调研法,对发表在中文网络中的有关“中国15年免费教育”的新闻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者于2013年2月18日以“中国15年免费教育”为关键词,在香港大学教育学院,通过Google设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中文搜索引擎进行搜索。搜索条件:(1)语言:所有中文网页。(2)范围:中国内地各级政府官方新闻网。(3)时间:过去1个月。(4)排列:依关联性排序。(5)关键词:中国15年免费教育。研究者对排在前100位的新闻网页及其相关链接进行分析,其余网页和链接忽略不计。研究者试着排除无关信息和重复信息,对于重复报道的内容,尽量搜寻其原始报道网页,去掉转载网页;对于同一个案的不同报道,优先考虑各级政府官网、人民网、新浪网等权威网页,暂不考虑个人网页及博客。最后,研究者发现实施15年免费教育的县级案例共有12例,其中,陕西7例,山西3例,山东1例,新疆1例。因为篇幅问题,研究者选择分析率先实施15年免费教育的陕西省和山西省的各两个案例,且重点分析有关免费幼儿教育的内容,对其他阶段的免费教育问题暂不分析。

二、研究个案

(一)陕西榆林市

1.地区情况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端,能源矿产丰富,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等储量巨大,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其GDP仅次于省会西安市。神府煤田是全球七大煤田之一,也是近年来榆林市经济快速起飞的核心动力。全市2012年生产总值2707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66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0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3705元、7510元。榆林市下辖1区11县,神木县2012年成为西北五省第一个生产总值过千亿的经济强县,并且率先推出了15年免费教育,开全国之先河。自2013年新学期起,榆林市全境12个区县全部实施15年免费教育。〔2〕

2.免费教育政策

2013年,榆林全市实施15年免费教育政策,九年义务教育零收费(所有费用一概免除),高中免除三年的学费,学前教育免除保教费,其他费用仍需收取,而且只免除公办幼儿园的保教费,民办幼儿园则由政府给予一定补贴,差额部分仍需由幼儿家长补缴。陕西省幼儿园分为一类园、二类园、三类园。榆林市给予民办幼儿园的保教费补贴均按补贴给一类园的标准发放,即每生每学期450元,每学年合计900元。收费高于这一标准的民办幼儿园,在减去补贴数额后,差额部分仍向家长收取。可见,榆林市的免费幼儿教育并非是真正的全免费,更不是所有幼儿都免费。〔3〕

3.财政投入机制

榆林市实施15年免费教育政策所需的资金由市、县两级政府分担,根据各区县经济和生源情况,分担比例有很大差异。例如,神木、府谷、靖边、定边等富裕县,所需资金由县财政全额承担;横山县在2013~2015年间,所需资金由市财政补助40%,县财政承担60%,自2016年起,由县财政全额承担;榆阳区由市财政补助50%,区财政承担50%;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子洲等贫困县,所需资金由市财政全额承担。资助机制是:每学期开学初,由学校(含幼儿园)申报在校(园)生数,经教育局、财政局审定后,联合下文确认,补助资金由财政专户拨入教育局专户,再由教育局专户分拨到各校(园)。〔4〕

(二)陕西宁陕县

1.地区情况

宁陕县地处陕西省秦岭南麓,人口7.4万,2010年地方财政收入30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12元,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宁陕县共有中小学、幼儿园27所,教职工878人,学生近8000人。全县共有7所公办幼儿园,今年增建3所标准化幼儿园,达到10所。为了建设幼儿园,县政府从开发商手中收回土地,用作幼儿园的建设用地。〔5〕

2.免费教育政策

2011年宁陕县政府印发了《宁陕县学前三年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规定对在小学附设幼儿园(学前班)、公办幼儿园就读的幼儿免收学前三年保教费,对在民办幼儿园就读的幼儿按照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予以减免保教费,并对所有在园幼儿给予生活费补助,每生每天3元(全年按250天计算,即生均750元/年)。按县物价局审定,适龄儿童每月免除保教费90元,全年900元。宁陕县目前基本做到了营养改善全覆盖和学前三年免费教育全覆盖。2011年,受益儿童1400人,减轻群众教育负担约240万元。2011年学前一年入园率由上年度的93.4%上升到95.5%,学前两年入园率由上年度的84.1%上升到90.4%,学前三年入园率由上年度的74.6%上升到83.3%。〔6〕

3.财政投入机制

幼儿凭户口本报名注册。各公办幼儿园、小学附设幼儿园(学前班)经审核后将符合免费条件的幼儿的花名册和户口本复印件于开学后5个工作日内上报县教体局,并建档备查。县教体局、财政局核实情况后确认享受免费学前教育的幼儿名单,然后由县财政局将经费直接拨付到相关幼儿园。在民办幼儿园就读的幼儿若属于享受免费学前教育的对象,经审核确认后,也由县财政局将减免费用直接拨付到幼儿园。〔7〕

(三)山西左云县

1.地区情况

左云县位于山西省西北边缘,辖3镇6乡,人口14.8万,是全国闻名的优质煤生产县。境内煤炭储量约100亿吨,年产量可达l350万吨,煤炭工业是该县核心支柱产业。〔8〕

2.免费教育政策

从2012年春季开学起,左云县全县所有公办幼儿园和高中实行免费教育,对民办幼儿园和高中则实行定额补助。具有当地户籍、年满3周岁且在公办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的幼儿,可享受免费学前教育;具有当地户籍且在有合法办学资质的民办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的幼儿,可以免缴保教费、保健费、教学资料费。公办幼儿园的免费标准为:省级示范幼儿园每生每年1485元,普通幼儿园及小学附设幼儿园(学前班)每生每年742元。民办幼儿园为每生每年508元。〔9〕

(四)山西长治县

1.地区情况

长治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为人口密集县份,辖6镇5乡。县内煤炭储量34亿吨以上。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为185亿元,全县财政总收入为57.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120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1400元。〔10〕县内有幼儿园75所,其中县城有公办幼儿园3所,民办幼儿园2所,农村有公办幼儿园44所,民办幼儿园26所,还有小学附设学前班49个,未注册幼儿园6所。〔11〕

2.免费教育政策

长治县从2012年9月1日起,全面实施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免费教育,5万名学生受益。凡户籍在长治县的3~5周岁幼儿,无论在公办幼儿园还是民办幼儿园,均可享受3年免费学前教育。免费项目包括管理费、保教费、保健费、教学资料费,免费标准为:市级一类幼儿园每生每月260元,市级二类幼儿园每生每月180元,市级三类幼儿园每生每月110元,市级四类幼儿园每生每月60元,小学附设学前班免费标准同市级四类幼儿园,并免教材费每生每学期27元。目前全县在园幼儿11418名,一学年免除的费用共计1620万元。〔12〕

三、分析与讨论

(一)免费对象及免费程度

1.免费对象

除山西长治县基本做到户籍幼儿无论公办、民办一律免费外,其他3县市的免费幼儿教育政策主要面向公办园幼儿,并不面向全部户籍幼儿。

2.免费程度

陕西、山西两省四县市官方核准的幼儿园收费项目包括管理费、保教费、保健费、教学资料费、伙食费。山西长治县所有户籍幼儿除了需要按月交纳伙食费外,其他费用全免。山西左云县公办园的幼儿也类似山西长治县的户籍幼儿。陕西榆林市和宁陕县两地免除的是保教费,家长还需交纳其他费用。此外,陕西省两县市是按省一类园标准统一发放补贴的,而山西左云县实施的则是差别对待政策,即公办幼儿园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而民办幼儿园只补助保教费、保健费、教学资料费。

(二)可进入性、可支付性、可问责性和可持续性

就可进入性而言,除山西长治县外,其他三地免的只是在公办幼儿园就读的幼儿的保教费等,对在民办幼儿园就读的幼儿是给予补贴,家长还需补足差额。这令数量并不多的公办幼儿园面临更大的接收幼儿入园压力。以榆林二幼为例。作为省级示范幼儿园,该园目前在园幼儿500多名,所有能利用的房间都改成了活动室,也仍然一位难求。〔13〕因为教育质量较高且保教费全免,全市家长都想把孩子送进榆林二幼。那么,谁能入二幼?谁不能入二幼?目前尚缺少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招生机制。此外,神木县因为率先在榆林地区实行了免费教育,对周边区县产生了强烈吸引力,结果全县2万名在园幼儿中竟有三分之一来自外地,并出现县城饱和化、基层空心化现象。幼儿跟随父母进城上学,乡村幼儿园大量关闭。既然哪里都免费,家长当然会尽量送孩子去条件更好、教育质量更高的县城幼儿园。不经意间,免费幼儿教育政策推动了农村人口城镇化的进程。由此可见,没有数量足够、质量均衡的公办幼儿园,没有科学合理的学位分配机制,只是免除公办幼儿园保教费用的幼儿教育政策反而有可能削弱可进入性程度,影响社会改革进程,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不公平问题。就可支付性而言,除了山西长治县彻底解决了所有户籍幼儿的费用支付问题外,其他三地都只是部分解决了公办园幼儿的费用支付问题,对民办园幼儿则是发放部分补贴。众所周知,就现状而言,我国大部分县级地区民办幼儿园居多,公办幼儿园数量普遍不足。以榆林北部的贫困县绥德为例,迄今为止城区没有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有6所。又以榆阳区为例,全区公办幼儿园只有3所,民办幼儿园有154所,且民办幼儿园收费颇高。例如,大风车幼儿园(尚郡园)在榆阳区算中上等级的幼儿园,每年的保教费高达9600元,政府每年补贴给每位幼儿的900元不到其保教费的十分之一,远未能解决幼儿家庭的可支付问题。这背后还隐藏有财政投入效率与教育公平问题:是不是无论贫富,每位幼儿都需要这笔补助款?是不是无论公办幼儿园还是民办幼儿园,政府都应该一视同仁地发放补贴?研究者认为,内地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决定了免费幼儿教育政策必须增加公办幼儿园的数量及其覆盖面,政策要向普惠性幼儿园倾斜,以真正服务于更需要得到免费幼儿教育的人群。就可问责性而言,四地均没有为免费幼儿教育政策建立相应的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和问责机制。政府的职责不仅仅只是解决经费问题,更重要的是监管教育质量。

目前,四县市对免费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督、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和管理绩效评估等,都没有具体周详的措施。四县市农村地区严重缺乏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幼儿园大半是民办的,从教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教育质量差异极大。民办幼儿园教师待遇也偏低。政府财政投入的增加并没有自然而然地带来教育质量和管理效率的提高,免费幼儿教育政策必须同教师培养与培训、教师待遇提高、幼儿园监管等相关政策相互配合,才能实现幼儿教育量的普及和质的提高。可见,财政投入只停留在免保教费上是不够的,应该同时加大对教师专业发展和幼儿园质量监管的投入。就可持续性而言,除了陕西宁陕县外,其他三地都是能源型城市。现阶段,煤炭价格高,地方经济收入高,政府有能力实施免费幼儿教育政策。不过,煤炭资源枯竭后政府陷入财政困境、城市经济衰退的例子也很多。三地政府应该寻找更为坚实、持久的财政来源。而在攀比和从众心理的双重驱动下,周边贫困县市即使不具备相关财政条件,也不得不推行15年免费教育的现状更加令人担忧。例如,宁陕县竟然拿出近40%的县财政收入办免费教育,其勇气固然可嘉,但政策的可持续性却令人担忧。事实上,根据我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经验,对于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贫困农村地区来说,单纯以县为主的教育财政投入是很难维持的。研究者认为,幼儿教育经费可以参照“两免一补”的农村“普九”政策,根据省、市、县的具体财政状况,有层次、有差别地由中央、省、市对东部、中部、西部的县(市、区)进行补贴和中央转移支付,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可持续性问题。

四、结论与建议

学前班教育范文5

1958年民主改革前的50多年中,西藏农奴制逐渐表现出与社会发展不适应,自然形态的学前教育主要由儿童所在的家庭承担儿童教育任务。正是由于家庭教育与个体成长的特殊关系,在正规学前教育机构产生前,与我国及世界其他地区和民族相似,西藏的学前教育主要存在于家庭中。藏族家庭存在相似的教育方式。如强调藏族儿童的道德品行养成等,婴儿期主要由儿童的母亲同时扮演养育者和教育者双重角色,直至儿童成长至三、四岁时,由其他家庭成员(如家中其他长辈及兄长等)承担。由家庭承担的学前教育打上这种特殊文化烙印。藏族独特的服饰文化和生活方式,促使其产生独特的哺乳喂养方式。依据现代社会的儿童教育理念,认为传统的藏族家庭教养方式带有感觉教育与情感教育元素。与其他地区相比,西藏的生活环境相对恶劣,生活艰苦,因而学前教育通过在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中形成了非常注意培养孩子在艰苦环境下的适应能力以及吃苦耐劳、不畏艰难的坚毅性格。虽然此阶段以家庭承担学前教育为主,但此时学前教育已有现代意义学前教育元素,如教育内容更体现以儿童为本的理念,涉及了重视游戏、强调身体、注重道德等方面,但是这些教养方式仍然具有封建社会教育的特征,如以家庭教育为主,教育内容包括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常识教育、身体保健等方面。以游戏教育为例,儿童的游戏伙伴既可以是家中长辈(如父母及保姆),同时也可以是年龄相当的同伴,游戏同伴通常是本家庭或亲戚、邻居的孩子,在贵族家庭中贵族儿童通常与家中仆人的孩子进行游戏,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有关社会角色扮演的游戏时,如主人和仆人身份、好人和坏人身份的扮演时,仆人的孩子几乎只能扮演仆人角色和坏人角色。贵族家庭中的儿童从小从游戏活动中体验贵族的生活方式,仆人的孩子则只能在游戏中处于从属地位。这种角色扮演的游戏,是西藏当时社会的缩影,在游戏中儿童学会认知和体悟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为其诶后扮演成人世界的角色提供经验。此外,重视礼仪教育是西藏家庭教育的传统,从儿童婴幼儿时期便开始,既有对传统礼仪的保存功能,同时又继续保存期不平等性,弱化教育的积极性。尽管没有现代正规形式的学前教育机构,但这不能说明西藏没有学前教育机构的存在。据记载,西藏最早的专门性学前教育机构是附设国立拉萨小学的幼儿班。在小学附设的学前班,虽然没有将学前班独立出来,但毕竟是学前教育机构的正规化的大胆尝试,且在教育内容上主要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规律制定和调整,更具有现代因素,但无正规的课程设置,后来此学前班停办。

二、时期迂回缓慢发展

民主改革在西藏历史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在民主改革的促使下,西藏产生了现代学前教育机构。时限大致为1959年—1984年。这一阶段,西藏学前教育在总体上大致分为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西藏现代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第二个阶段是西藏学前教育的曲折发展时期。运动在西藏地区相比于内地其他地区略显滞后,直至西藏地区进行了真正意义上改革开放(1984年)以后,西藏学前教育以非正规学前教育机构为主的格局略有调整,这一时期西藏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则经历了停办与恢复的过程。随着在西藏的结束,西藏的学前教育又开始逐步制度化。总的来说,这一时期西藏的学前教育是缓慢迂回发展的。

三、改革开放后迅速协调发展

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1985年后,西藏学前教育迅速协调发展。具体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办园形式多样化,民办、公办幼儿园遍地开花,民办园、集体园、公办园多种模式并存,特别是民办园在当前占据重要的位置。二是教育内容、教育方式逐渐现代化。如在语言教育中,从只重视母语或只重视通用语言的教育和学习逐渐转向重视双语教育并发展。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结构急剧变革,为满足更多家长需求,西藏一部分幼儿园专门开设英语课程,在这种语言环境的熏陶下,西藏地区儿童的语言能力得到巨大提升,其国际视野也得到扩展。

四、总结

学前班教育范文6

“幼小衔接”阶段是指儿童从幼儿园毕业到小学入学前半年和入学半年之后这一过渡时期。“幼小衔接”时期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用于幼儿园、小学教育之中,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修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在听觉、感受、联想、表现、创造等方面,它具有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通过音乐教育给儿童创造愉快的氛围而且能让儿童在愉快的音乐世界里陶冶自己和提高自己,不仅可以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而且可以在“幼小衔接”中的习惯养成、主动学习、心理过渡和多学科教学等方面起到积极的过渡效果。

关键词:

音乐教育;幼小衔接;作用

“幼小衔接”阶段是指儿童从幼儿园毕业到小学入学前半年和入学半年之后这一过渡时期。“幼小衔接”时期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点,同时为终身教育奠定了基石。近年来,“幼小衔接”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不少教育机构为了解决幼儿园和小学衔接的问题,开设针对小学入学前儿童的“学前班”。学前班大多是附设在小学内或幼儿园的大班,作为入学准备班。然而,这些“学前班”内容更倾向小学化忽视了在过渡时期,儿童在角色、身份、环境、关系等多方面变化中面临诸多问题。在教学中教师作为儿童学习道路上的引导者,在幼小衔接中怎样帮助他孩子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这将会对儿童以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孩子在学前、小学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发展阶段。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在儿童的身心发展上会产生一个过渡时期,这其中既保留了幼儿时期的一些特征,也拥有了学龄期刚刚出现的一些特征。在这个过渡时期,孩子从以游戏为主导的活动转向以正式学习为主导的活动。这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挑战,挑战的核心表现在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的环境变化和提高学习能力。音乐教育贯穿幼儿园、小学教育之后学习的各个时期,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环节。音乐教育注重个体体验和创造性表达,注重在愉快的音乐世界里让学生陶冶自己和提高自己,不仅可以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而且可以在“幼小衔接”中的习惯养成、主动学习、心理过渡和多学科教学等方面起到积极的过渡效果。

1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儿童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我国,孩子们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儿女成龙成凤,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了小学的“起跑线”上,怀揣着对儿女的期待把孩子送到“学前班”,引起了“学前班”热潮。然而,学前班作为入学准备班,片面地为了提高学生成绩,让学生在进入小学后不掉队,教学内容主要是小学一年级的教材内容,教学方式也沿用小学教小学生的方法。这种状态就像给孩子“喂饭”,老师和家长把知识点和难点“喂”给学生,而不是让学生主动地“吃”,引导学生怎么样去“吃”,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违背了儿童的发展规律,不利于儿童日后的发展。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儿童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儿童养成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音乐教育以音乐为载体,以审美为核心。它不仅可以培养儿童正确的审美观,而且还可以让儿童独立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让儿童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找到乐趣。优美动听的乐曲中蕴含了文学的美、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自然的美景,聆听并学习可以给儿童带来心理和听觉上的愉悦。音乐课堂注重师生的交流和学生的音乐参与活动。在气氛活跃的音乐活动中,儿童通过不同的乐曲获得音响感知,再通过对乐曲的音响感知后得出自己对乐曲的理解的过程能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也能让儿童独立去思考,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在音乐活动时,处于“幼小衔接”的儿童都积极参与,全身心地进行创编,运用节拍、旋律和舞蹈动作,结合生活观察经验创编出音乐作品。一些儿童通过自己的尝试找到节拍的强弱联系,思考作品的效果,从而掌握节奏的强弱规律。在活动过程中,音乐教师会留给儿童独立思考的时间。儿童的创造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出来,儿童只有掌握这种能力才能适应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学习。案例一:在给儿童讲解全音符、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时值的课堂上,先让儿童模仿水牛的叫声(哞—),猫咪的叫声(喵—),小狗的叫声(汪—),敲门的声音(咚),雨点的声音(滴答)等,这些声音与儿童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儿童获得了感性认识,了解到了这些声音的长短,激发了儿童自主学习的欲望“这些声音的长短该怎么表示出来呢?”,从而引导儿童在自己的探究中掌握了知识。案例二:在让儿童以下雨和青蛙作为素材创编舞蹈的活动中,教师先引导儿童形象的用手做出下雨点的动作,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儿童播放a段音乐,让儿童思考怎么把动作加入到音乐片段中,儿童完成了小雨点的创编动作,表演给教师看。之后,教师用谜语“绿衣服,白肚子,吃害虫,冬休息,夏劳动。”让学生来猜“青蛙”引入。教师给儿童播放关于青蛙的视频,让学生模仿青蛙的动作。给学生播放b段音乐,让儿童进行动作创编。儿童完成了这两段音乐的创编之后,把他们分为两组分别扮演小雨点和青蛙,播放音乐让儿童进行表演。整个活动过程中,儿童沉浸在欢快的学习探索之中,在独立思考和探索中把自己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创编的动作融入音乐中,亲身体验激发了儿童的自主探索能力,使他们乐于在学习中独立思考。

2通过音乐教育消除儿童在“幼小衔接”中的消极情绪

儿童在上幼儿园的时候主要任务是游戏,而小学教育和幼儿园要求是不同的。当儿童进入小学,学习就成为了儿童的主要任务。儿童在面对考试成绩不理想和回答问题错误之时难免会有挫折感和沮丧感。音乐教育能使儿童在音乐活动中,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其次,在音乐活动中,儿童相互配合,互相帮助,有利于得到新的友谊,建立团队精神。儿童在小学教育中的学习压力较大,而音乐教育为他们提供了表达的窗口。消极情绪的及时宣泄让儿童的心灵得到释放,有利于儿童正常人格的形成。案例一:在音乐活动中把一个班的儿童分为几个小组,在表演中,组员配合默契的小组将获得教师给予“小红花”的奖励,每个星期选出获得“小红花”个数多的小组为优秀小组,同时为获奖小组中的组员颁发荣誉证书和小奖品。通过这种形式,让团结互助意识在儿童得到强化。案例二:音乐欣赏活动是指通过聆听音乐,获得审美享受的音乐活动。定期开展舒缓儿童压力的音乐欣赏活动,活动前发给每个儿童一张白纸,教师为学生播放优美抒情的音乐,引导儿童随着音乐,放松自己,让儿童在舒缓轻松的音乐环境中,把自己心中的烦恼写在教师之前发的白纸上。通过儿童对音乐的感知,用音乐作为引子,把自己的烦恼和压力写在白纸上,在儿童宣泄完不良情绪之后,儿童在美妙的音乐中放松身心,不再对难过的事所纠结。儿童通过音乐欣赏活动,不仅能接触到优秀的音乐作品,开阔他们的音乐眼界,丰富他们的音乐经验,而且还能发展儿童对音乐的感知、理解、欣赏和审美能力。美妙音乐有助于儿童消除不良情绪,使儿童得到生理和心理的平衡,达到心理健康的效果。案例三:在音乐活动中,优美的音乐为儿童提供了轻松的氛围,儿童在这种氛围中学习从而使他们放松身心。每个儿童的天赋和能力不同,但他们在音乐世界中都能培养自信心。在儿童才艺展示和游戏中,通过展示,由之前的扭捏、羞涩再到热情、自信地全身心投入。这使儿童逐渐树立起自信心。

3通过音乐教育让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幼儿园阶段,教师会全面安排儿童的学习和督促儿童学习,但小学阶段与幼儿园阶段不同,小学阶段要求儿童拥有自主学习能力,认真听课,在学习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国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儿童在3至12岁是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在此期间,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因此,在“幼小衔接”时期培养儿童的良好学习习惯,十分重要。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儿童在各方面的全面发展,适应小学教育。音乐教育具有游戏性,“幼小衔接”阶段的儿童还没有明确的学习概念。儿童音乐活动是在音乐背景下,按照音乐要求的游戏。这种游戏性的活动,既让儿童了解了知识,也让儿童得到了快乐。活动过后,儿童会问教师,下次玩什么。音乐教育的“游戏性”为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奠定了基础。在音乐活动讲解完要点时,就是儿童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浓厚的时候。教师利用儿童爱玩游戏的天性和对时间的把握,对儿童的行为习惯提出要求,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儿童在音乐活动轻松、活泼的氛围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案例一:在音乐活动过后,儿童很开心,此时,教师要求儿童把音乐活动中的道具整理好放回到道具箱中。把写有编号的小道具按分类放好,把头饰、铃铛、小鼓等放在规定的盒子中。此时,教师提醒儿童,道具数量都是一个人一个,如果儿童没有整理好而遗失了自己用的道具,那么下次在活动中就没有道具。这样一来,儿童就会认识到保管好道具才能参加活动。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儿童的倾听能力和管理能力。案例二:音乐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儿童参与的,有组织,有步骤的活动。在“拔萝卜”的音乐游戏中也是一样。首先,儿童要认真的听教师的安排,哪个孩子扮演“萝卜”,哪个孩子扮演“拔萝卜”的老爷爷,哪个孩子扮演帮助老爷爷拔拔萝卜的老奶奶、跑来帮忙的“小弟弟”、围观的“小花猫”、“小老鼠”和“小黄狗”。然后教师再分别给扮演这些角色的儿童示范,让儿童学习怎样表演。这是“拔萝卜”游戏的关键。如果儿童没有认真听教师的要求,将会无法在游戏中扮演角色,体会游戏中的快乐。当别的孩子在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时候,由于自己没有认真听老师要求,无法参与在游戏中,是一件很沮丧的事情。在游戏的表演中,教师要求表演的儿童互相交换角色扮演,让儿童互相观察交换角色的小伙伴在表演时动作有没有做错。如果小伙伴在交换角色的表演中,做错了动作,其他儿童也会进行提醒,并给做错动作的小伙伴以正确的示范,这更让儿童认识到在活动中认真听讲的重要性。这种游戏类型的音乐活动很好地促进了儿童形成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将会渗透到儿童以后的学习当中。

4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儿童对其他学科的兴趣

音乐是一门知识综合性体现较强的学科。在音乐教学中灵活地把文学、美术、体育、舞蹈等知识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创新能力,能更好的体现音乐教育的价值。例如,在教学中把语文融进音乐教学中,既可以帮助儿童理解文学作品,又能培养儿童对音乐欣赏的兴趣,提高欣赏能力。案例一:让儿童欣赏《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时,配以朗诵张若虚的同名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再配上一幅有江、有月、有花的江南水乡山水画,优美的旋律加上深情的朗诵、一目了然的美景,就能很好的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在这种由声入情、由情入景、再由景生情的引导下,既加深了学生对歌词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案例二:让儿童《精忠词》、《梁祝》、《阳关三叠》等音乐的同时,教师为学生讲述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梁山伯和祝英台凄美的爱情故事和唐代诗人王维把诗人送友人西出阳关时的伤感等等这些创作背景。不仅可以丰富儿童的文学视野,也能让儿童在故事的背景之下更好的理解音乐。综上所述,以音乐教育为铺垫,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既可以缓解他们在“幼小衔接”阶段中的不适应所带来的焦虑,又将学习“授之以渔”,从而顺利的完成小学教育中学习任务。在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中的音乐教育有助于引导儿童从心理上完成“幼小衔接”的过渡,为儿童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金鹭 单位:信阳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曹理.普通音乐教育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0,02.

[2]潘朝玉.早期教育与非智力品质的培养[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03).

学前班教育范文7

1家庭对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的影响

家庭对于儿童的幼儿教育是起基础性的。在学前期,孩子的生活、学习等方方面面都和其父母或其监护人息息相关。他们的对幼儿教育的看法会直接影响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行为。下面通过分析父母或监护人对“你认为孩子读书重要吗?”、“教育孩子只是幼儿园的责任?”、“你觉得孩子的真正教育应当从什么阶段开始?”这三个问题简要分析其对留守儿童造成的影响。绝大部分的监护人都认同孩子读书很重要,仅8%左右的监护人认为孩子读书是一般重要的。这说明尽管当地经济落后,监护人对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是明确的的,这也正面说明了该地处于客家地区崇文重教的良好教育氛围。

同时,对于“教育孩子只是幼儿园学校的责任”这一问题,监护人的回答也出乎意料。77.9%的监护人同时认为对于孩子的教育,家庭也同样负有很大的责任。这一观点自然对于留守儿童的幼儿教育有着积极作用。但是也有22.1%的监护人认同“教育孩子只是幼儿园和学校的责任”这一观点。孩子的基础教育是由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等方面组成的。这种“教育孩子只是幼儿园的责任”的观念必然会造成其孩子家庭教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产生不良的影响。78.8%的监护人认为孩子的真正教育应当是从幼儿园开始的。18.3%的留守儿童监护人认为孩子真正的教育应是从学前班开始的,仅有2.9%监护人认为孩子的真正教育是从一年级开始的。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家长赞成其子女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这对于留守儿童的入园率起着重要作用。数据显示,36.7%监护人基于保障孩子的安全而让小孩读书,29.4%监护人则处于九年义务教育是政府的要求,55.0%监护人则是希望孩子考上大学以找到好工作而读书,同时98.2%监护人认为小孩读书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受监护人主观因素和当地经济社会的客观因素影响,监护人基于何种原因而送小孩读书是因人而异的。但是,我们并不把监护人认为影响小孩读书的原因与送小孩上幼儿园的原因等同起来。然而,监护人所考虑的原因,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留守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或义务教育的时间、质量等,监护人,尤其是父母,应当明确小孩读书的原因。

2.讨论与建议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解决,需要社会、政府、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应重视社会、政府、学校和家庭的四个相互关联对于孩子的教育的作用、并认识在相互协作的环节,这四个环节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共同给予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关心和帮助。

(1)经济方面:和平县应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旅游产业化,促进经济增长,进而减少因外出务工而导致严重留守儿童问题。

(2)政府方面:为了促进河源市和平县贫困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的发展,政府需要切实增加对学前教育投入的力度,特别是再贫困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服务机构。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相关的政策,切实履行政府职能。农村留守学前儿童问题实质上是这些孩子在家庭教育、保护和亲情上缺失的问题,要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通过法律、政策和制度的不断完善保障农民工和留守学前儿童的合法权益。

(3)家庭方面: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多种方式促进留守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留守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教育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从孩子的家庭教育做起。一是向留守学前儿童父母宣传父母关爱对留守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二是建立父母与孩子、幼儿园的联系纽带。帮助留守学前儿童父母建立孩子成长档案,随时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三是改变留守学前儿童监护人的教育观念。转变老年人只重视身体健康,不重视心理沟通交流和兴趣培养的观念。

3.结语

学前班教育范文8

①幼儿园数量不足,公办幼儿园少。按照国家全日制幼儿园编制计算,师幼比应为1∶6-1∶8。据调查,2011年汕尾市3岁~6岁儿童共105988名,按照国家编制比例要求,汕尾市共需要至少13221名幼儿教师。而目前汕尾只有144所幼儿园,1594名幼儿教师,远远不能满足所有学前儿童的需要。为满足幼儿入园的需求,有的幼儿园实行大班制教学,从而导致幼儿园教学质量下降;有的幼儿园则顺势提高保教收费,从而导致“入园贵”问题出现。可喜的是,汕尾市幼儿园的数量正在逐步增加,据统计,2011年已新增幼儿园11所,2012年已报增幼儿园22所。在幼儿园增加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经费不足,编制不够。为应付这一局面,一些新增幼儿园主要采取的做法是对小学附设的学前班进行改制,从小学划拨一名教师作为幼儿园负责人,享受国家编制,从而这所幼儿园就成为了一所公办幼儿园,而幼儿园中其他教师则基本上都没有编制。这和政府的重视程度是有很大关系的。

②幼儿教师结构不合理,专业化程度低。汕尾地区幼儿教师共1594名,全为女性教师,缺少男性教师。在学历层次上,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很多教师学历提升的方式主要是采取函授、电大教育的形式,此类学历含金量不高,同时很多教师在提升学历时就读的专业也极少为学前教育专业。一方面是因为汕尾的继续教育中缺少学前教育专业,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化要求不高。在教师职称上,幼儿教师评定的是小学职称系列。另外,汕尾市幼儿教师科研基础薄弱、科研意识淡薄,以统计到的数据来看,至2011年为止,本地区共主持或参与省级课题共三项。

③学前教育办园方向出现偏差,小学化倾向严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里明确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在汕尾很多幼儿园里,即使有幼儿专用教材,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却采取教师讲、幼儿听,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管理方式上,整齐划一;幼儿游戏几乎都是幼儿的自主游戏,较少教学游戏。在幼儿园的兴趣班中,美术、唱歌、绘画等兴趣班偏重于追求艺术活动的结果,仅仅关心幼儿的作品是否达标,而忽视幼儿美育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这种过分强调表现技能技巧的偏向不利于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会导致幼儿失去信心,产生无能感,害怕或讨厌艺术活动,或只会机械地服从或模仿成人,完全违背了幼儿美育的宗旨,因此必须加以纠正。学前班的小学化倾向尤为严重。很多学前班以集体教学为主,作息时间、课程安排、教室布置等都仿照小学一年级的做法。很多家长和教师认为这样能减少幼小之间的差别,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准备。而事实上,小学的教育内容有很多抽象的书面知识,幼儿难以理解,因此在学习中只能较多地采用机械记忆和死记硬背的方式,幼儿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导致幼儿“厌学情绪”的产生,影响到他们将来的发展。再者,即使幼儿能理解小学的内容,但进入小学后,他们发现教师讲的内容自己都会,就会觉得上课没新鲜感,于是开始养成做小动作、随便说话等不注意听讲的坏习惯,而到后面接触到新知识时,这些不良习惯再想纠正已经很困难了。所以,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准备,不是提前教给幼儿小学的知识,而是提高幼儿的入学适应性。

二、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情况

①培养力度不够。根据汕尾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汕尾市计划从2011年起三年内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00所。这就需要大量的学前教育师资。从2011年对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的调查中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只有26%的学生毕业后一直在幼教机构工作,而46%的学生毕业后从未在幼教机构中工作,还有26%的毕业生在幼教机构工作一段时间后,最后也转行了。这说明幼教师资流失非常严重,受各种原因的影响,学生不太愿意进入幼儿园工作。同时,据调查,目前汕尾地区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学校共8所。其中有一部分学校是在2011年后开始进行招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到2013年才开始有毕业生,因此尚不能满足当地当前对学前师资的需求。

②培养层次不高。全市8所学前师资培训学校中,仅汕尾职业技术学院从2011年开始招收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30名,其他学校招生层次全为中专。在2003年时,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开始招收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但由于各种原因只招收了三届,共培养大专层次毕业生69人。根据统计显示,69人中没有1人在汕尾从事学前教育事业。由于汕尾职院学前教育大专招生是面向全省,就业也是面向全省,所以很难保证2011年开始招收的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来能否会进入汕尾的学前教育机构中工作。

三、相关对策建议

(1)政府提高对学前教育重视程度,设立学前教育管理机构,配备学前教育专职干部,将幼儿教育机构统一纳入教育部门管理。目前,造成学前教育市场不规范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明确的指导和监管,由于没有专职的管理机构,部门之间出现了相互推诿的情况。1997年,国家教的“关于印发《全国幼儿教育事业“九五”发展目标实施意见》的通知”(教基[1997]12号)里明确提出:“各级政府应重视教育行政部门中幼儿教育机构的设置,教育行政部门内应设有幼儿教育机构或配备专职干部”。2006年广东省教育厅《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幼儿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是幼儿教育工作的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各级各类幼儿园的管理。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配备专职幼教干部和管理人员,负责审批和管理幼儿园。乡镇要设有幼教辅导员,可以由中心幼儿园园长或在中心小学增聘一名副校长兼任,专门负责全乡的幼儿教育管理和业务指导。”2011年,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关于加快我省学前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粤府〔2011〕64号)“:学前教育以县为主,县、乡镇(街道)分级负责,教育部门归口管理……各级各类幼儿园实行属地管理,由所在地县(市、区)教育部门统一规划、统一审批、统一管理。”因此,政府部门应该提高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在教育部门设立学前教育科室,配备专职幼教干部,将幼儿园统一纳入到教育部门管理。

(2)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提高幼儿教师待遇。学前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是终生教育的奠基阶段。当前,无论是社会还是家长,都希望有更多高素质的、具有专业水平的幼儿教师从事学前教育工作。而汕尾目前连公办幼儿的编制数量都不能保证,其他的投入就更没有了。这导致很多幼儿园为保证成本的收回而降低非在编幼儿教师的待遇,或招收不合格的幼儿教师,降低保教质量,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幼儿师资流失严重,幼儿保教质量越来越差。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保证幼儿园教师的编制数量,并逐步提高幼儿教师待遇。

(3)加强管理,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幼儿园去“小学化”的落实除了靠规章制度的监管外,广大的幼教干部、幼儿教师以及幼儿家长,乃至整个社会都要认真学习,革新教育观念,端正对学前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