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手法融入戏曲中对文化产业影响

艺术手法融入戏曲中对文化产业影响

摘要:戏曲艺术延续至今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戏曲能够有今天的发展,其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汲取其他艺术的优点,将其为戏曲所用。经过时代的洗礼,戏曲艺术需要新的内容来丰富自己,而那些经历过岁月检验的艺术则是很好的参考。所以在不断的实践中,许多不同的艺术手法与戏曲艺术相互融合,从而对戏曲文化产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戏曲与其他艺术的借鉴融合下,戏曲艺术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在舞台,设计,内容,声腔等方面精益求精。汲取精华之后的戏曲艺术内容更加凝练、有吸引力,声腔的运用,舞台舞美的设计,道具的使用,都会有质的飞跃。本文就戏曲艺术的融合发展进行研究,分析戏曲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借鉴发展,对其融合发展的未来进行讨论,希望对戏曲艺术研究更加深入。

关键词:戏曲艺术;其他艺术;融合;发展

一、戏曲艺术的发展现状

戏曲艺术是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文化象征与标志之一,象征着中华璀璨文明的源远流长。在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消亡论”和“高峰论”。戏曲艺术也不例外,戏曲艺术的发展也正经历着一段转型时期。随着现代科技与戏曲艺术的融合发展,戏曲艺术仿佛少女剥开了面纱,人们瞧清楚她的真实模样后,她转而与科技联手。但是科技在戏曲艺术上的渗入却有些莽撞,戏曲抓住科技的先进,营造强烈的视觉与听觉效果,吸引观众的目光,却忽视了自己本身内涵和底蕴的珍贵。这直接造成部分戏曲作品徒有其表,而内无精髓,使得戏曲失去了自己原有的样貌。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对戏曲产生了误区,很多县市取消了戏曲艺术剧团的表演机会,当然没有了表演的机会,剧团也失去了发展的资本,这样一来,很多剧团面临着被迫解散。人们近距离感受戏曲的机会也逐渐减少,戏曲无法走进人们的生活,也无法得到人们的认可,受众群体范围缩小,使得戏曲应该重新思考发展的方向。当然,戏曲最大的市场还是在农村。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农村逐渐跟上社会步伐,群众生活也逐渐奔向小康。物质生活满足的同时,他们也寻求着精神世界的丰富,戏曲便是一个重要部分。戏曲具有观赏性,娱乐性,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乐趣。在中国经历了疫情的肆虐后,很多剧团也被迫停止了表演,戏曲行业再次遭遇阻碍,这更促使戏曲行业积极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想让戏曲艺术走进人们日常生活,得到广泛的关注,还需要其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其他艺术的融合发展就是其中一种重要途径。

二、戏曲艺术与其他艺术的借鉴发展

在新时代,戏曲谋求创新发展,学习借鉴其他艺术是一种重要方式。艺术与艺术之间的相互融合,会使得艺术的延展性,容纳性更好,让艺术精益求精。

1、戏曲声腔与民族声乐的融合发展

戏曲的声腔艺术来自于我国很多山歌,小调,以及说唱艺术的基础上,戏曲的民族化使得声腔也具有些许民族韵味。在民族声乐中,戏曲的声腔可以说是非常好的借鉴。例如戏曲演员在对唱词的处理中,最基本的就是“字正腔圆”,咬字要清晰,而民族声乐也需要做到这一点。戏曲中有一种说法叫做切音,所谓切音,就是将一个字的音延长,但要将其字头、字腹、字尾的音都吐露出来。这样的唱法既能让咬字准确,又能让这个字充分诠释情感,让观众细细品味这个字,以达到表演目的。这种戏曲中的演唱办法就很适用于民族声乐的演唱,让歌曲内容更加悠然。另外,戏曲中的“喷口”字,这需要吐字时增强力量,利用力量来增强音量。喷口字力量强,有爆发力,能给观众以听觉冲击。在民族风格的歌曲中可以运用这样的技巧来进行强调,以表达强烈的感情。节奏型润腔也是民族声乐借鉴戏曲声腔之一,我们在听戏曲时,可以发现戏曲中声腔的节奏变化是比较讲究的,往往是逐渐快速,或者突然快速使得戏曲表演过程有起伏变化。这样的方法,对于民族声乐来说也是适用的。节奏的变化会让歌曲有情感变化,更有感染力。

2、戏曲与话剧的相互融合

戏曲与话剧诞生时期相近,便相互做了参照。话剧一开始学习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而后五十年代,戏曲也学习了这一体系,这对戏曲是一大帮助。在这一体系的学习下,戏曲的内容更加深刻,演出过程更加完整。抗日战争爆发后,话剧与戏曲的结合更加紧密,很多新文艺工作者与戏曲艺人一起进行戏曲创作,并提出话剧民族化和戏曲现代化的重要性。建国之后,尊重民族艺术的优良传统这一理论的提出,使得话剧更需要向戏曲学习。话剧还没有完全学到戏曲的民族性,虽然生活气息很浓郁但是还是略显稚嫩。

3、戏曲艺术与钢琴艺术的相互吸纳

钢琴艺术可以说是西洋乐器中非常常见又顶级的艺术种类,但中国的钢琴艺术却与钢琴这一概念大不相同。中国钢琴艺术其核心是指中国钢琴曲的创作。钢琴艺术与戏曲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可以说中国钢琴艺术与戏曲艺术的融合是循序渐进的,迂回反复的。最开始钢琴艺术对戏曲的吸纳是在接近于戏曲唱腔的民族声乐上,钢琴曲《流水》是借鉴古琴曲《流水》,又受云南民歌的启发。而《巴蜀之画》的出世,也是基于不少民歌的铺垫,例如《割草歌》《弦子舞》等。其次是对曲艺艺术的吸收,众所周知,在东北,二人转作为地方戏曲是非常著名的,钢琴曲《二人转的回忆》就是以此为素材进行创作,获得了一众好评。除此之外,钢琴艺术对于地方特色戏曲也有所吸纳,钢琴曲《卖杂货》取自《广东音乐主题五首》,其中加入了广东特色小调《梳妆台》,然后是吸收戏曲相关音乐作品的精华,《湘累》中用的是京剧曲调、唱腔元素,最后则直接学习戏曲,在《社戏》中有很多来自江南戏曲文化的缩影。相反,戏曲对于钢琴艺术也有所融合借鉴。最开始戏曲艺术对钢琴艺术的学习在于演员用钢琴练声,之前戏曲演员在学习时都有一个必经的步骤叫“吊嗓”。在解放之后,很多剧院引进了钢琴,用以演员的“喊嗓”。从这之后,演员和学员们不再用京胡,板胡,或者鼓板这类民族乐器进行伴奏,而是改用钢琴伴奏,这对于演员,学员的发声练习有很大的帮助,能够让他们学会正确的发声方法。戏曲表演的演员需要进行基功和武功的训练,钢琴伴奏能够大大提高他们的节奏感,音乐感。川剧变脸大师彭登怀运用钢琴伴奏来进行戏曲教育,获得了喜人的成果。戏曲乐队的伴奏也吸取了钢琴艺术的优点,在解放过后,戏曲乐队引进钢琴,形成了两种编制——“混合乐队”和“联合乐队”,例如现代京剧《红灯记》、交响京剧《大唐贵妃》,其中都有对钢琴的引用。

4、戏曲与斯氏表演体系的融合

在戏曲发展过程中,斯氏表演体系和布莱西特对其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斯氏表演体系的影响更深一些。斯氏表演体系的加入使得演员的演技有了很大的提高,让戏曲表演的水平大幅上升。著名导演焦菊隐评价戏曲中的舞台动作的进步是斯氏表演体系的一大贡献。演员在表演时会有一些形式上的动作,学习表演时会学到很多表演技巧,所以很多演员在演绎故事情节,人物角色时,就会按照套路来表达。但是在这种形式下的表演,是毫无内心的投入。斯氏表演体系指导演员舞台角色的心理活动需要与外在形体动作形成统一。斯氏中所注重的舞台动作,正是戏曲艺术和演员表演需要的基础。更多戏曲中所吸收的斯氏表演体系体现在演员创作中,其六个过程分别为“意志”“探索”“体验”“体现”“汇流”“影响”。从“意志”开始,斯氏要求演员熟悉作品,了解作者,对作品有一定的熟悉度,才能进行自我创作。在戏曲中,戏曲演员根据斯氏的指导,需要先去熟读剧本,了解作者的意图,只有发自内心的喜欢这部作品才能激起其创作欲望。在“探索”中,有自我创作的欲望就需要收集一些文字资料,对作品的背景深入了解。斯氏表演体系中说到,演员应该真正在舞台上,而不是好像在舞台上,他们不应该是在表演,而是在生活。所以在自我创作中,“体验”生活,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这样可以更多的了解角色,故事的环境背景,更好地去诠释。演员在自我创作中需要,对角色的动作进行设计,反复试验,因为是要演绎给别人观看,所以所设计的动作要符合人物,符合情节。当体验与体现“汇流”,戏曲演员就可以很好的“由内而外”“从外到内”完成表演过程。最后则是影响观众,就是俗称的演出效果,让观众在戏曲中身临其境,有所思考,则是戏曲的教育意义。

三、多种艺术手法融入戏曲艺术中

对文化产业的影响多种艺术手法融入戏曲艺术势必会对戏曲艺术的发展造成一轮冲击与推进。戏曲艺术的多元化推进,其主要目的则是突出戏曲的主体和思想。在戏曲这个产业中,不仅仅只是戏曲本身,还有很多因素,例如观戏者,科技等。戏曲文化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外部的变化导致其产业发展受阻。从微观来看,戏曲本身有了编导艺术的加入,会使得戏曲剧本更精彩,让故事情节更加跌宕起伏。戏曲的演员也需要更多的关注,表演艺术的融入,会使得戏曲演员不再拘泥于以往的表演技巧,表演艺术会为他们带来很多诠释不同人物性格的方式,从而提升他们的演技,是戏曲的精髓更能够展现给观众。从小的方面来讲戏曲的表演中有很多唱腔,曲调的变换,民族音乐,西洋音乐等艺术的加入,让戏曲的曲调内容焕然一新,推动戏曲行业进行改革。从宏观来看,目前很多戏曲的受众群体在于老一辈的戏曲迷,年轻群体很少。而编导艺术是现代影视艺术的基础,更容易抓住当代青年人的眼球,从而扩大戏曲的受众范围,使得更多年轻人喜欢戏曲,投入戏曲产业,为戏曲文化贡献一份力量。放眼全国的戏曲剧院,拿全国十大京剧院团来说,只有一个院团并入公司,而其余九个院团仍需要国家的资金补助。可见我国戏曲文化产业的生存仍然是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虽然国家保护着这些文化院团,但是这并不是长久之计。这不仅仅是国家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更是戏曲文化产业需要突破的问题。如果戏曲的内容不再像原先那样传统而单调,能够与青年人的生活接轨,让青年人对此产生兴趣,从而关注这个行业,更多的人愿意在这个行业消费,则院团就会获得更多收入,解决了生存问题才能更好地使产业转型。此外,中国最优秀的戏曲专家大多都在国有院团中,如何取长补短,让戏曲精而再精,这也需要与其他艺术种类优秀的专家进行学习借鉴。还有一点,戏曲文化的产业链较短,极少数院团会对戏曲进行衍生物的生产。如果学习影视艺术那样,将戏曲歌词中的内容或者与戏曲作品相关的内容做成周边,延长产业链,可以使戏曲文化在人们心中留存的印象更久一点,让抽象的艺术具象化。如今国力雄厚,戏曲文化学习剪纸等民俗文化走出国门,利用自身文化优势,树立文化自信,抓住国家强大的好机遇,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自身魅力,为之后在国际上持久的发展发出信号。我国的戏曲文化具有区域性的局限,如果戏曲文化向其他文化学习,不再自产自销,寻求文化本身的消费属性与价值,则戏曲产业的发展前景会更加广阔。戏曲艺术在融合发展中不断前进,不断革新,在吸收其他艺术精髓之处时也发现很多自身的不足,取长补短,让戏曲文化更上一层楼。

四、结语

在艺术的发展中,需要创作者不断地为传统文化灌输时代精神与力量,为传统文化增添优秀的文化因素,让古老的文化丰富起来,永远有活力的活在时代的长河中。而要想让文化与时俱进,需要创作者不断学习,不仅仅是这一领域的知识,也要广泛涉猎其他文化,有时文化与文化之间的融合可能就是不一样的惊喜。人类社会有着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艺术也有。很多艺术逐渐落寞,若能够逐渐被发现,并利用起来,取其精华,能够很好的救活很多艺术技艺。

参考文献:

[1]石峰.浅谈戏剧的现状及发展[J].当代戏剧,2010(04):44-45.

[2]柳华方.戏曲声腔艺术在民族声乐演唱训练中的吸收与借鉴[J].临沂大学学报,2001,023(005):91-92.

[3]安葵.为了艺术的拓展——中国戏曲与话剧的互相借鉴[J].戏曲研究,2000,000(001):P.28-36.

作者:曾令东 单位:陕西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