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融入思政教学的研究

民族文化融入思政教学的研究

摘要:民族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既符合时代要求,也符合课程建设需要和现实要求。实践课教学是体现思政课实效性和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必要环节。该文试图从广西民族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新角度,解决目前高职院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方面的困境,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民族文化;思政课;实践教学

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是其独有的、珍贵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广西作为多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区域民族特色。将高等教育资源与地区民族文化相结合,能使思政课彰显民族性,富有地方特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还能增强广西高职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其自觉承担传承广西优秀民族文化和广西地区脱贫攻坚的伟大历史任务[1]。

1把广西民族文化融入高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时代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文化自信,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在“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也明确指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等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各领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对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肩负着使大学生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继承精神血脉的重任[2]。

1.2课程建设要求。笔者及课题组成员作为思政课一线教师,近年来一直在努力推进高校思政课堂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完善,尝试制作了慕课、直播课、线上课程等多种形式的课程,拓展了教学的方式和资源。在这一过程中,笔者深刻体会到在现今信息化、多元化的文化大背景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易,要形成教育实效更是难上加难。积极推进高校思政课堂教育教学改革,丰富并充实思政课堂的教学资源,可以提高学生对思政课堂的关注度与参与感,增加学生对“四个自信”的认同与共鸣,从而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3]。

1.3现实要求。“95后”高职学生思想开放、个性强,善于接收各种信息尤其是网络信息,但分辨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较差;积极乐观,但更注重自我,集体意识较为薄弱;乐于展现自己,但缺乏行动力和持久力。高职学生的这些特点迫切需要思政课加强引导功能。实践教学指在理论教学之外,教育实施者为使受教对TheScienceEducationArticleCollectsNo.34,2020SumNo.514象更深入地掌握理论、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受教对象的理论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而有组织开展的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是完整的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有针对性、有效果而又接地气的实践课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打破学生对于思政课枯燥、理论性强、无实用价值等刻板认知,真正体现思政课的实效性和育人功能。

2广西民族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状和困境

桂林旅游学院教师撰写的《广西高校思政课对本地区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与思考》一文显示,绝大多数高职学生认可在思政课教学中增加民族文化内容:“高校在教学中对于广西民族文化资源的利用较少,因此同学们对于教育意义更深的文化内容所知甚少,对地方文化以及家乡传统文化的传承责任意识比较弱,学习地方文化的自主意愿比较低。”大部分高职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理解多局限于美食、服饰、风俗等日常生活层面,对其他方面知之甚少,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等。笔者调查了南宁市五所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活动开展情况,结果显示:各高职院校都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也保障了课时和课酬,但对广西民族文化的开发和运用程度不一,实践教学效果也不一。主要体现为:(1)实践教学形式较单一。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实践活动以校内实践为主,部分高校的实践课程没有详细的规划和设计方案,未能体现广西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校外实践多是参观博物馆、纪念碑等与民族文化相关的场馆和建筑,学生能真正参与和发挥的空间不多,容易流于形式。(2)实践教学的评价机制不够完善。部分高校的考核方式比较简单,主要打分者为教师,缺乏师生互评和生生互评的激励机制。(3)缺少对高职思政教师民族文化知识的培养。不少思政教师本身就不熟悉民族文化资源,也没有参加过系统的、常态性的文化类培训活动,因此无法做到整合本土文化资源、形成资源库并用于教学。(4)普遍存在思政教育校内联动不够完善、校外合作联动机制缺乏的情况。思政教育多是思政教研室单打独斗,没有形成各部门、各单位的合力。

3广西民族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新探析

思政课是实践性和实效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将广西民族文化资源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以开放式实践教学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探索式”学习,使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才,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

3.1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结合专业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方式。根据安德鲁·伯拉德的课堂师生互动理论,“资源驱动”的教学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西民族文化资源包括少数民族文化、广西的红色历史、八桂改革先锋等,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我们开展结合教学内容的特色主题实践活动提供了充足素材,如唱一首“革命歌曲”、制作一部“家乡美”作品、举办一次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变化社会调查等实践教学活动,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伦美德精神,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大学生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要充分体现学生专业的特色和特点,把职业能力培养、专业技能与思想素质提升结合起来。例如在讲授“四个全面”内容时,让学生了解和关注广西区内精准扶贫工作的政策和动态,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为家乡脱贫出谋划策;在讲授“美丽中国”内容时,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南宁市湿地公园的建设、“百里邕江”河道的治理等,引导学生从关注“小我”开始,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工作和学习,勇担时代重任,在人生道路上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3.2运用网络资源,与时俱进,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网络作为文化传播平台,因其便捷性、丰富性对“95后”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可以作为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在互联网时代,学生会用、用好互联网资源,能够增强其未来职场竞争力。而如何引导高职学生运用好网络资源,成为思政教师的必修课。教师可以开展由学生自主制作的“我心目中的思政课”微电影大赛、大学生讲思政课、“身边的感动”vlog、时政表情包设计大赛等,让网络资源真正为我所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3.3贯彻课程思政理念,创设共建模式,培养学生做文化传承人。对于广西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家乡的历史发展进程与其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提高对于广西民族文化的认知,可以加深学生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以及对于家乡发展的关注和参与。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打造的油纸伞、剪纸、侗族木建筑等“大师工作室”,让学生了解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参与非遗传承,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设计和制作广西文化图腾产品,把专业学习和家乡发展紧密结合;思政课与团委合作,定期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学生接触广西的传统音乐、茶艺、文学作品等,并成立了白裤瑶猴棍舞队和舞龙舞狮队,使学生真正成为文化的传承者,对于广西民族文化的传承有了更多主动性和自觉性。

3.4依托广西思政平台,打造资源库,实现资源互助和共享。目前,不少作为思政课教学基地的博物馆和纪念馆均设置有数字展厅。这些实践教学基地能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历史和民族文化,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如昆仑关战役纪念馆采用VR实景,让参观者能有沉浸式体验,真切感受战争年代的残酷和广西军民的英勇伟大;广西民族博物馆经常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高职院校师生普及广西地区民族服饰、技艺等知识。广西思政平台汇集了地区内各高校的思政人才和思政资源,针对高校存在的师资不足、校外联动机制缺乏等问题,广西思政平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运用资源库、慕课建设等形式,促成各高校资源和师资的优势互补,打造更多的校外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广西拥有优秀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我们要秉承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积极开发和利用,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和优势,以学生为中心、以专业为特色,将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落实到思政教学中。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2]韦雅莉.陕西本土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创新研究[J].高教学刊,2019(13):34-36.

[3]葛岩.广西高校思政课对本地区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与思考[J].智库时代,2018(46):55-56.

作者:周晔 单位: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