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的世界意义反思

民族文化的世界意义反思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璀璨的明珠。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广西深入学习贯彻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基本形成系统完备、地域特色鲜明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1.梦圆时刻

时至今日,一提起2016年7月15日的那一天,崇左市宁明县文化局文物管理所所长朱秋平依然心潮澎湃。那天,朱秋平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的第40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见证了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申遗成功的历史性时刻。为了进一步宣传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突出价值,扩大左江花山岩画的国际影响力,按照国家文物局要求,并应世界遗产大会组委会的邀请,广西分别组成国家、自治区、崇左市三个层面的政府代表团,另外还有专家代表团和广西电视台派出的电视直播小组共30人前往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参加第40届世界遗产大会。朱秋平记得,7月15日那天,世界遗产大会按计划于上午9点40分开始,但为了能提前进入会场,中国代表团成员都早早起来并匆匆吃了点早餐,赶在8点半前到达设在伊斯坦布尔的会议中心,做好迎接花山申遗历史性时刻的到来。会议的第一个议程就是审议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申遗项目,相关人员正在陈述花山申遗项目的报告,电视大屏幕上,水光潋滟的左江,安静地从五岭以南的山间逶迤而过,壮族先民骆越人在左江两岸叩石垦壤,生生不息,神奇而美丽的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栩栩生动。朱秋平屏息凝神地倾听各委员发表的意见,专家说的都是外语,朱秋平大多听不懂,而同期声又正好没有中文,他满怀信心而又忐忑不安,两个手心都捏着汗。时间的沙漏一点一点地流淌!终于,10点20分,主席台上响起了掌声,中国代表团团长刘曙光站起来向大家挥手致意,台下也响起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朱秋平知道,那一刻,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花山申遗成功了,广西人追了整整13年的梦,终于圆了。中国代表团全体成员喜极而泣,眼角带泪,眉梢含笑地接受其他国家朋友的祝贺,然后到会场门前的大厅拉出横幅,高呼着口号,举行小型的庆祝活动。现场的广西代表纷纷与国内的直播小组连线庆祝,好消息瞬间传回祖国,国内一片欢腾。满怀喜悦的广西代表团激动地载歌载舞,整个伊斯坦布尔充满了中国式的欢乐。花山申遗的成功,实现了广西世界文化遗产和中国岩画类世界文化遗产两个“零”的突破。随之吸引了国内外游客前来一睹世界文化遗产的风采。仅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崇左市接待游客2309.23万人次,环比增长25.88%;实现旅游总消费215.54亿元,环比增长37.5%。花山景区接待游客179.12万人次,环比增长27.55%。作为遗产核心区的宁明县,对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明显增强,全县接待游客总人数和旅游收入大增,游客满意度同比、环比均稳中有升。而其实,对广西人来说,申遗的惊喜并不仅仅是花山。花山申遗成功同一年的11月30日,以“壮族霜降节”等为代表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实现了广西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零”的突破。广西成为该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的5个保护省区之一,天等县成为国家10个保护单位之一。申遗的成功,对于树立广西文化自信有着特殊的意义,也提高了人们对于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

2.文化流觞

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生不息的血脉。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除了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壮族霜降节”作为“二十四节气”扩展名录项目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外,还有灵渠、海上丝绸之路•北海史迹、侗族村寨•三江侗族村寨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广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1059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6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68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个、名镇7个、名村9个、历史街区1个,中国传统村落161个;甑皮岩遗址为华南地区唯一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4处文物保护单位列入国家大遗址名录。登记国有可移动文物961951件(套),其中珍贵文物40705件(套)。有刘三姐歌谣、侗族大歌等52项部级非遗项目,762项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完成了壮族三声部民歌、壮族歌圩等部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以及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等数字化记录工作,并且正在开展更多的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截至2018年10月,共采集图片约1.8万张、视频资料1400小时、文字素材19.2万字,为广西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建立起数据库、基因库。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传习所、生产性保护基地、生态保护区“五位一体”保护传承体系正在构建,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区、壮族文化(百色)生态保护区、苗族文化(融水)生态保护区等7个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先后建立起来。近年来,广西已建立起国家、自治区、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各项保护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同时,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推动民族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扶持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钦州坭兴陶等民族文化和民间工艺品牌,不断提升广西民族文化产业竞争力。流光逾迈,薪火不灭。绚丽多姿的广西民族文化,不断地璀璨着世界文明的星空。

3.走向世界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专家巴莫曲布嫫作为专家组成员全程参与了“二十四节气”申遗工作。她认为,广西天等县作为代表性社区,积极参与了该遗产项目的申报工作和《二十四节气五年保护计划(2017-2021)》的制定;由此带动相关社区切实做好“壮族霜降节”各方面的保护工作,是今后履约工作的重要内容。一要挖掘和彰显“壮族霜降节”之于相关社区和群体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二要在“可持续发展”的语境中进一步完善针对项目本身的具体保护措施,以确保其存续力,并对潜在的风险形成预警机制,以便从节气讲好广西故事,促进“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民心相通”,从推动民间的人文交流。关于后申遗时代花山岩画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朱秋平认为,文物保护原则是花山岩画开发利用必须坚守的一道防线。必须坚持“抢救第一,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以颁行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管理条例》规范花山岩画遗产的全面管理。同时,做好花山岩画文化景观遗产区中长期发展规划,从实际出发,避免“高大上”的盲目投资,做好遗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村落改造,结合当前农村扶贫工作,大力发展沿江村落农家乐观光农业旅游项目,扶持村民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项目,运行花山水陆旅游环线,使花山旅游形成一个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态势,打造一批简约而不简单的乡村文化旅游项目,由近及远,由低到高,不断营造花山文化的旅游氛围。杜绝重开发轻保护,甚至只开发不保护,或以保护之名行开发牟利之举的错误行为。重大旅游项目必须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进行广泛听证,才能付诸实施;必须符合遗产管理相关规定,力求做到准确预判,避免投资浪费。自治区党校二级教授、广西先进文化发展促进会副会长陈学璞认为,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是广西第一个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而“壮族霜降节”是广西第一个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花山和“壮族霜降节”申遗的成功,使“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壮文化一下子进入了世界的视野。他建议,应该在当下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把文化遗产作为地方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推动广西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从而在“双创”方针的指引下进一步拓展“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路径。在推动整个广西旅游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作者: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