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自信下高校校园文化载体创新

民族文化自信下高校校园文化载体创新

摘要:民族文化自信对一个民族的发展壮大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民族文化繁荣兴盛。大学生是传承民族文化自信的主体,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生文化活动的主要方式,当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载体建设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那么在传承民族文化自信视域下如何创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载体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民族文化自信;视域;校园文化;载体;创新

一大学生传承民族文化自信的意义研究

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应有的一种基本态度,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1]。众所周知,思想建设是指引,任何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伟大思想的引导,目前中国社会进入新时代、新时期,全社会各阶层的思想建设固然占据重要地位,而思想文化建设的首位则应该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的传承必须依靠整个社会整个大众群体,而大学生文化自信是传承民族文化自信的主体。高校校园文化处在整个社会文化的前沿,在育人功能以及引领社会文化方向上起着重要作用,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是传承整个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环节,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所在。

二当今高校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校校园文化是指高校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慢慢积淀的反映师生共同理想信念的校园精神,包含三个层次即物质文化层次、精神文化层次和制度文化层次[2]。所谓校园文化建设载体,是以各种物质和精神的形式承载和传播高校校园文化的媒介和工具[3]。文化内容的影响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播的方式方法,因此校园文化载体建设至关重要。目前高校校园文化载体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整体发展不均衡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现实的建设过程中往往忽略了整体的协调统一,呈现盲目性、随意性的特点[4]。主要表现为:随着高校规模扩大,学校在硬件投入上快速增长,而具有学校特色和底蕴的环境建设较少,导致人文气息和文化内涵缺乏;高校缺乏甚至没有对校园文化的长远规划,缺乏完善制度的保障,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与内容缺乏科学规范;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往往为了简便操作实行粗放型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相似、建设形式的单一导致无法满足社会创新转型背景下大学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二)文化活动内容形式化

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一般是围绕国家大政方针、社会热点、学校主要工作等内容开展,缺乏与学校特色相结合,形成具有感染力的特色成果。校园建设不只是纸上谈兵,它需要系统建设与落地实施的结合,通过多种形式将校园的文化内涵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从认识到认同,再到接受,真正理解校园的文化意义。而目前许多校园文化活动缺乏对校园深入的研究、分析,缺乏对理念、精神、进行系统的特色打造,缺乏不同背景的个性化发展。

(三)网络载体发展迅速

网络文化载体发展迅速,以其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便捷性和隐匿性等特点成为大学生获取各种信息的主要渠道,成为校园文化从现实空间向虚拟空间拓展的有效载体。信息网络的普及也使高校内信息来源急剧多元化、复杂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巨大挑战。网络信息的多元化冲击校园文化环境,各种思想文化的聚集极易引导学生误入歧途[5]。

三传承民族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载体的创新路径

民族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涵,高校校园文化载体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只有在民族文化的指引下,校园文化载体建设才能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无限正能量。

(一)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基础工程,健全高校传承民族文化的保障机制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文化育人的重要体现,也是实施“三全育人”工程的重要载体。那么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贯穿三全育人理念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校上下各部门的密切配合,首先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将校园文化建设进行长远规划,专门出台系统实施方案,明确各部门的具体职责和任务,保证全校上下一盘棋,统一协调开展。其次,物质条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只有依托物质环境的打造,促进校园自然景观与人文元素的有机整合与和谐发展,才能营造出全面育人效果。再次,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效关键依托于两条主线:一是以教师为主线,通过教育、引导,将文化建设内涵植入学生内心;二是以学生为主线,通过学习、实践,将文化建设精神外化于行。只有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系统工程来设计、规划、实施才能保障高校传承民族文化不变味、不跑调、不停滞。

(二)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品牌计划,聚焦高校传承民族文化的特色项目

特色是文化的气质与活力所在。高校校园文化传承的是一所高校的个性气质与人文特征,底蕴丰厚还是青春活力,都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氛围中得以察觉。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着力发掘特色文化,打造品牌计划,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显性效果。加强高校文化建设的本土化研究,学校应该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生特点以及所在地区的发展情况,明确高校文化开展的理念和特色,例如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是一所立足垦区、扎根垦区的农业院校,是与垦区同根同源的北大荒精神创造者、践行者和传播者,且坐落在具有铁人精神的石油之都大庆,校园文化的建设理念就可以紧密围绕弘扬北大荒精神,强化王进喜能吃苦敢拼搏的铁人精神,以“专业竞赛”、“文化社团建设”、“北大荒人故事讲坛”、“垦区社会实践”等校园文化活动为代表,引领校园文化方向标,形成学校文化建设品牌成果。

(三)优化校园文化建设实施体系,构建传承民族文化自信的长效机制

校园文化建设不应该只停留在拓展活动内容、美化学校形象等方面,而是要做到有的放矢,深化责任意识,真正发挥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促进学风建设水平提升的作用。运行顺畅、科学合理的长效机制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这就需要高校不断加强制度保障,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体制机制,为校园文化发展保驾护航。从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有效性等方面出发,充分利用学生班级、寝室、社团等载体形成全面、全方位、全覆盖的实施体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红色教育进寝室,充分发挥气氛渲染作用。红色教育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红色教育与高校寝室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是营造校园红色文化传承氛围的有效途径;(2)文化研讨进组织,充分调动当代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高校学生组织在组织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学生干部数量也在不断增长,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更多地追寻时尚,针对传统文化的大讨论、大学习越来越少,因此,加强学生组织的文化研讨活动对于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3)实践服务进社团,充分发挥校园文化魅力真正促进民族文化的实践转化。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目前高校也在不断推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常态化。依托高校学生社团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将传统民族文化更多地带到社会各阶层中去,对于拓展民族文化的传承氛围、促进民族文化的实践转化具有重要作用。

(四)加强校园文化网络阵地建设,拓展传承民族文化自信的新渠道

新媒体具有传播范围广、保存时间长、传播数据量大、扩展性强、交互性与沟通性强等特点,它突破了传统教育工作方式在时间、空间上的局限,可以大大丰富高校教育工作的手段,提高教育针对性、时效性。校园文化利用网络能提高传播速度,扩大影响力,实现校园文化向虚拟空间的延伸。因此,高校务必加强校园网络文化载体建设,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一是牢牢把握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核心任务,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通过正面引导,积极探索建构校园文化建设网络引导的新模式,创新育人形式,深化育人效果。二是创建融思想性、知识性、创新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院两级网络平台,制作一系列文化主体鲜明、引领作用突出的微电影、微视频,积极推进网络文化载体的健康发展,为校院传统文化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范晓峰,郭凤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几点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6(07)

[2]邹晓青.高校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路径思考[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8):60

[3]陈爱民.“中国梦”与高校校园文化载体建设新探[J].广西社会科学,2014(5):194

[4]潘涛.文化哲学视域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微[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2):141

[5]雅致,温成涛.利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1(35):83-85?

作者:刘芳芳 王艳超 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