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初探

新媒体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初探

[摘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通信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新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新媒体不仅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还改变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同时,新媒体也给高校和高校教育工作者做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高校和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用新媒体思维打造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流阵地,充分运用新媒体搭建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平台,用新媒体语言更新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表达方式,提升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效果,从多方面、多维度推进新媒体与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深度融合。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在新媒体技术、新媒体平台兴起之前,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要通过课程教学、名家讲座、校园文化活动、主题班会、纸媒宣传等方式来实现,师生的参与度不高。而新媒体是备受大学生青睐的信息获取、社会交际的新方式,高校运用新媒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必然会极大地拓展受众群体[2]。新媒体使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及其理念向整体育人、综合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3]。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背景下,技术不断革新,逐渐产生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媒体形态,如先后出现的网络、手机短信,再到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广播、数字报纸、数字杂志、数字电影,以及随之出现的移动电视、触摸媒体等,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运营大致包括微信公众号及服务号、微博、QQ以及抖音、快手等平台。新媒体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传播速度快。者运用新媒体方式报道新闻,可以使得信息接收者(如读者等)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其信息传递的速度远快于传统媒体。二是互动性强。在传统媒体时代,者与受众的互动几乎为零,而新媒体传播方式是双向的,者和受众都可以成为信息的者,并且进行互动,而这是传统媒体所欠缺的。三是信息展现形式丰富。新媒体极大地丰富了新闻展现形式,如通过视频、直播等方式,新闻内容可以开展更直观、立体的宣传。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促使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以网络论坛、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深深地影响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如何把握媒体发展大势,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价值导向和精神传承的制高点,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发展,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4]。高校和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主动学习新媒体技术,及时了解和掌握新媒体的特征,探索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途径,把握主动权,积极占领新媒体教育新阵地。

一、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

爱国主义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仅促进了中华儿女团结一致,还激励无数中国人为国家富强而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前行。新时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理应对国家充满热爱之情。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深远地影响着个人、社会与国家的发展。当前,新媒体技术及其工具以信息海量、传播迅速等特点给大学生的生活观念及接受知识的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同时,新媒体的虚拟、开放、不易掌控的特点也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影响,再加上大学生自身合理辨别以及正确选择信息的能力不足,思维与心智尚不成熟,使得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如互联网中存在的拜金主义、消极主义等不良思想会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威胁,使得部分大学生缺乏爱国主义情怀、爱国意识模糊。此外,新媒体传播方式也明显区别于传统媒体,传统媒体主要采用单向传播方式,而新媒体更多的是双向互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高校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或多或少地存在新媒体使用意识不强、运用新媒体的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影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但是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给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诸多机遇。如新媒体的海量资源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内容和全新的教育途径,其便捷性也促进了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方式的现代化、灵活化和多样化,新媒体的互动性还提高了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在新媒体背景下,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在教育模式、内容、形式上呈现新的特点。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规避新媒体的负面影响,顺应形势发展需要,切实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实效,从内心深处转变教育观念,从实际行动上改进教育方式,熟知新媒体特性,趋利避害、发挥优势,运用新媒体思维、新媒体语言、新媒体载体,创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使爱国主义教育走进大学生、深入大学生,与大学生同频共振,从而培育和涵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运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把握的要点

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必须长期坚持。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使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高校深入开展新媒体视域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也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素养的提升和个人的全面发展,更有利于提振中华民族的精气神,为国家培养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材。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丰富了传播内容,增强了交流和互动性,对运营者各方面的素质要求也更高了。高校教育工作者运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有较强的文字写作能力、宣传文案编写能力,还要掌握多项技术(如照片和视频的拍摄、后期制作等),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其要充实新媒体运营所需的知识储备,还需要接受文案策划、平面设计、视频制作、文书写作和新媒体运营等方面的培训。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因势而变、因时而新,充分抓住新发展带来的便利。简而言之,其就是要创新教育形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渠道和手段,丰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多种形式宣传多种内容,用爱国主义的思想武装学生的头脑,促进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入开展[5]。高校教育工作者运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以创新的思维,与大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拓宽与大学生沟通的渠道。倾听大学生心声,了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清楚大学生需要什么,知道大学生喜欢什么,真正把握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找准爱国主义教育的着眼点和发力点,对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反映的焦点问题,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把网络变成传递信息、学习知识、交流思想的前沿阵地。二是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以正向的引导,发挥网络舆论的影响力,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加强主流思想的传播。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内容策划、组织和主题活动、开设专栏、设置网上留言栏、开展投票活动等,从大学生的视角出发,深入挖掘大学生的兴趣点,并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广大大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获取有效信息,产生情感共鸣,并自觉、主动地参与爱国主义教育。三是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放眼长远,将新媒体工作常态化,多方发力、汇聚合力,发掘、整合并充分运用有利资源,培育专门人才,落实专人负责新媒体的运营和管理。

三、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探索

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6]。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运用新媒体推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和路径的多样化。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抓住典型事件,善于运用身边人、身边事的鲜活案例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同时,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通过课堂主渠道、“互联网+”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充实且富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中,让大学生感悟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与意义,自觉践行爱国主义情怀、投身爱国主义实践。高校教育工作者还要创新爱国主义教学思路与方法,树立科学教育理念,真正做到以大学生为中心,使其养成不断学习和反思的习惯,将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落到实处,充分运用新媒体优势,营造新媒体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的浓厚学习氛围,以更好地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一)用新媒体思维打造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流阵地

高校教育工作者借助新媒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确立新媒体思维。一是爱国主义教育应该延伸到大学生的身边。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者主导爱国主义教育过程的传统思维,把大学生置于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地位,真正站在大学生的立场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联系,让爱国主义教育更接地气、更贴近大学生。二是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抓住大学生眼球。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利用好大学生参与度高、广泛使用的新媒体平台,改变单一文字推送的传统模式,用新媒体技术优化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如利用抖音、微信等平台组织大学生制作爱国主义教育专题短视频等。三是爱国主义教育应该融入大学生生活。借鉴新媒体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跨界思维,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各种力量和元素,建立多主体协同、全方位推进的浸润式爱国主义教育体系。

(二)用新媒体载体拓展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传播平台

全方位推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需要高校和高校教育工作者搭建多维立体的新媒体平台。一是高校要建设好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平台是课堂教学在新媒体空间的延伸,也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最具实用性和广泛性的新媒体形式。高校应当推广慕课、翻转课堂、微课、智慧树等网络教学平台,倾力打造一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线上教学精品课程,并面向大学生持续开放。二是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运用好新媒体社交平台。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统筹考虑微信、QQ、BBS、微博、直播平台等新媒体社交平台,重点建好大学生广泛使用和普遍参与的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社交平台,将其拓展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三是高校应加强新媒体宣传平台建设。高校应运用新媒体建设“微党课”“微团课”等宣传教育平台,发挥新媒体的即时性特点,把握时代热点,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将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国家大事、前沿理论等即时传递给大学生,鼓励大学生进行感想交流、观点碰撞,并对其加以正确引导,从而抓住有利契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升新媒体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参与度。四是高校要管理好新媒体宣传平台。高校要建立校园新媒体信息的分级机制,结合自身实际,出台切实可行的校园新媒体管理办法,制订通俗易懂的新媒体信息传播行为准则,明确具体操作流程,规范信息审核,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推进校园新媒体技术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及时剔除易诱发网络舆情隐患的信息,及时回应大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发挥好宣传平台的舆论引导作用。

(三)用新媒体素养提升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效果

高校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力量,高校教育工作者是否具有较高的新媒体素养决定了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效果。因此,高校要注重提升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新媒体素养。一是高校要强化新媒体理念,增强高校教育工作者运用新媒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动性。高校要采取多种措施帮助高校教育工作者认清借助新媒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必然性,厘清新媒体给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理性地看待、客观地分析,从容应对新媒体给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的各项考验,在各类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自觉运用新媒体。例如,通过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活动、运用新媒体达成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共识,召开师生座谈会,让高校教育工作者感受到大学生对新媒体教育方式的诉求。二是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加强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多措并举、多策齐下,增强运用新媒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能力。高校要加强对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培训,提高高校教育工作者新媒体素养和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力,增强其使用QQ群、官方微信公众号、校园论坛、贴吧和网络教学平台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能力。如高校对高校教育工作者进行PPT设计、短视频制作、图文编辑等新媒体技术专题培训,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PPT设计大赛、短视频制作大赛、微电影拍摄大赛等活动,增进高校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在新媒体上的互动交流。三是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增强在新媒体空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引导力。高校要经常性地组织高校教育工作者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提高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政治敏锐性和信息鉴别能力,使其能够对校园新媒体传播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如图文信息等,进行把关和逐级审核,增加有效供给,为爱国主义教育营造良好环境。四是高校应组建和培育专门团队,专攻新媒体技术。高校应培养和发展新媒体的“话事人”“风向标”“领航者”等,把舆论主导权牢牢抓在手中,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力。

作者:朱艳 单位:盐城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