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传播下英语跨文化交流探究

新媒体传播下英语跨文化交流探究

摘要:本篇文章以新媒体传播为宏观背景,立足于英语跨文化交流,分析英语跨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新媒体在英语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中所发挥的作用,阐述具体的调整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高校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新媒体;英语;跨文化;交流

一、引言

近些年来,社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和进步,在这一态势的引导下,信息的市场化需求也逐渐增大。信息传播交流方式的更新,给人们的生活注入了更多的生机与活力,也给人们的交往和沟通带来了更多新奇的体验。其中,新媒体所发挥的作用尤为突出,在不同的领域都凸显出了自身的优势。例如网络新闻、公众号文章、抖音短视频等都可以在虚拟世界中获得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而人们在互联网这一平台上,也越来越依赖于这些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例如微博、QQ、微信及抖音等现代化的社交平台。以上这些也足以说明,信息传播和应用已然成为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在这种情况下,教育作为支撑社会运转的重要基础,也在新媒体传播的带动下,实现了多元文化的汇集,人们获得的知识变得更加广泛。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或者手机随时上网搜集全新的教学资料,聆听著名学府的名师教诲。不可否认的是,新媒体的传播也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明显的冲击,传统教学的弊端和不足在新时期也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对于学生而言,他们需要在更为复杂的信息中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以此来完善自身的跨文化交际素养。

二、新媒体传播下的英语跨文化交流能力 培养的必要性

(一)顺应时展趋势。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跨文化交流,主要指的是以不同文化环境为背景,以不同个体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为主的现代化信息传递形式。跨文化交流能力更加强调的是适应能力的提升,这里所说的适应能力涉及个体的情感,个体的社会行为,个体的思想认知等多个层面,只有具备足够的跨文化知识,才能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准确理解对方的意思与思想,打破沟通的壁垒和障碍。正因为如此,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结合才显得更加必要。英语知识积累的主要目的本身就是以实践中的交流为导向的,如果教师忽略了跨文化知识的讲解和传授,那么学生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也完全无法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会大大降低交流的效率和质量。再者,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一带一路建设的日益推进,也让我国与世界的交流变得更加密切。因此,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是顺应时展趋势的必然选择[1]。

(二)符合教学改革要求。在素质化教育和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在宏观上对课堂建设的要求有了更加明显的调整和转变,不再以简单的理论知识学习为本位,而是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这种变化也给教师的创新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途径。英语作为培养学生文化能力与交流能力的重要基础,应当受到高度的重视和关注,尤其在跨文化交流方面,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拓展自身的视野,了解来自世界各国的多样文化,让学生的人格变得更加健全和完善,向着更加复合型与实践型的方向发展。因此,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顺应素质化教育的基本需求[2]。

(三)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英语教育的目的在于知识的实践运用,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改革能够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把握英文知识的内涵和本质,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优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引导下,教师往往更强调让学生掌握特定的语法或词组,却忽略了对英语语言交流的引导,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即便学生掌握了某一方面的英文知识,但却无法将其与实际生活真正联系到一起,这就无法凸显出英文的实用性价值。与此同时,部分学生在英文交流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词汇十分贫乏,无法完全应对多样化的国际交流和沟通。正因为如此,教师才更应当在课堂上渗透跨文化交流的知识,让学生能够拓展自己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尤其国内的学生从小缺乏系统的语言环境,所以知识的积累并不够系统,具有十分明显的零碎性和分散性的特点,学生在英汉互译的时候往往会按照汉语搭配的结构去表达英语句子,这种习惯不仅会让学生陷入中式英语的怪圈,同时也会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遇到更多的阻碍和挑战,学生无法真正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也无法进行比较和辨析。

三、新媒体传播下英语跨文化交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与实践脱离。当下,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仍旧没有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脱离出来,并没有充分了解英语跨文化交流的内涵和意义,长时间受到传统思想的限制和束缚,所以也没有提高对这一领域的重视和关注,他们认为只要让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做到全面性教育即可,至于能否灵活运用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则是学生自己需要考虑的问题。正是在这种思想的限制下,许多教师也没有重视跨文化交际教学,没有针对这一领域做出合理的课堂设计和规划,导致学生缺乏有效的英语交际环境,打击了学生跨文化学习的自信心与积极性,最终使得学生英语运用水平十分有限。除此之外,即便是教师在课堂上引入了跨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学生更愿意把精力放在与课本相关的内容上,把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应对考试上。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参与英语交流学习的机会有限,所以学到的知识得不到实践应用。同时,部分教师开展跨文化教学,具有十分明显的形式主义色彩,没有把跨文化知识与英语课堂的教学内容深度结合到一起,导致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

(二)教学方法单一尽管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积累相当程度的经验和技巧,也会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教师在课堂上所发挥的作用是突出且无可替代的,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课堂的教学效果。只有教学方法得到了有效的拓展和延伸,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被有效调动起来。但不可否认的是,的确有许多教师没有注重对方法的改革与完善,过于依赖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即便是在面对跨文化知识的时候,也是以灌输式方法为主,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积累,让学生在重复性的训练中产生审美疲劳和抵触心理。这种生搬硬套的教学方法只会让跨文化知识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换句话讲,如果教师采取的方法过于保守且落后,那么学生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去死记知识点,他们会自觉忽略对这些理论的实际应用,也不会主动对概念进行练习。另外,部分教师仍旧把自己当作课堂建设的支配者和掌控者,忽略了对学情的考量,没有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也没有注重挖掘学生的反馈意见,只是凭借自身的主观臆断和以往经验来设计教学内容。

四、在新媒体传播背景下培养英语跨文化 交流能力的措施

(一)考虑主客观情景。交际能力在本质上是信息交流技巧的鲜明体现,强调的是双方都能够在沟通的过程中充分理解彼此的意思,理解彼此想要表达的内涵。但不可否认的是,无障碍的完美交流状态在现实生活中是极少存在的。对此,个体就应当充分考虑到交流中的主客观场景,尽可能体会对方的意思。例如,在与西方友人沟通的时候就要从换位思考的角度分成人为与客观两种类型。以欧洲人为例,德国人更加注重时间,具有较为严谨的性格特征,因此在交流的时候也应当充分尊重对方的文化习惯,要保证守时赴约,彰显出自己的礼貌和修养。就意大利人来讲,他们的时间观念就相对较弱,所以在部分非正式场合下,如果事先了解了有关的背景,对方也不会感到被冒犯。

(二)注重对话交流。这里所说的对话交流,也是双方交流模式的又一称谓,双方能够在这一模式的引导下直接展开对话,并且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彼此的不同之处,然后接受这些文化中的差异。也就是说,在对话交流的环境下,双方的地位是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也能够在交往的过程中保留自身的性格与特点。采用这种交流方式,无论是对话的哪一方都能够针对彼此所处的交际环境和文化氛围作出思考,彰显出双方的道德修养。另外,对话的交流方式能够调节双方的差异性,调节固有的文化偏见和民族优越感,让整个沟通能够符合自身的需求和期待[3]。在新媒体的引导下,对话这种交流方式会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让个体从自我立场出发,承认对方文化和对方的存在。例如,在国际性交流论坛上,来自不同国家的网友,也会在留言区发表自己的评论,针对某一社会现象或者是热点话题阐述意见和看法。而网友在浏览的过程中也会发现更多新奇有趣的观点来增长自己的见识。

(三)注重移情和换位思考。学会移情才能更好地开展跨文化交流,这是跨文化交流的基础所在。只有懂得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才能够充分了解双方的意思和思想,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效率和质量。通过移情,个体能够充分感受到对方的情绪,这也是发扬自身优良品德的鲜明体现,只有真心实意换位思考,才能够有效化解冲突和矛盾,尽可能减少沟通中出现的障碍或误解。并且,当面对对方特定的行为或者语言的时候,个体也应当懂得辩证思考和看待,要从对方的性格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入手,这样才能够做出更加全面且客观的判断。除此之外,个体也应当懂得用冷静的思维去对待跨文化交流中的各种挑战,用更加积极的态度与他人展开交流和对话,要避免先入为主的观念,避免让自己的刻板印象和消极情感影响感情的升温。再者,对话双方要充分理解彼此的逻辑和思维方法,确保对话的进行能够建立在平等且坦诚的基础上,这样不仅可以消除文化间的隔阂,同时也能够打破思维定式和固有印象。

五、新媒体传播对英语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带来的启示

(一)在实践中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必须要充分认识到跨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和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的过程中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从多个层面吸收跨文化知识。除此之外,学校也应当注重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和优化,要让教师充分了解国际英语交流的前沿成果,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同时,学校也应当利用多种现代化的途径多向学生普及跨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要把实际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作为切入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跨文化知识并有效运用。

(二)利用新媒体资源调整教学方法。在新媒体的引导下,英语教学的形式已经实现了新一轮的拓展和延伸,教学手段也凸显出了多样化的特征,对此,教师也需要在实践的时候推动自身跨文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发展,为学生营造更加轻松开放的学习环境。例如,教师可以直接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课件,为学生设定多样化的场景,让他们的思想和情绪都能够得到感染,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教师也可以在网络上搜集不同类型的文化场景,带给学生更加直观的视觉冲击和体验,让学生形象感受国内外文化发展的差异和区别。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微课教学的形式把跨文化的知识制作成短视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把握好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突破瓶颈。

六、结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升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顺应新媒体国际化传播趋势的应有之策,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本篇文章通过对话式交流方式、主客观情景的考量和移情与换位思考这三个角度论述了新媒体传播下跨文化交流能力发展的方法和措施,充分结合了英语知识实践运用的必要性,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能够作为相关学习者的参考依据。但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应当如何抉择,仍旧需要个体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决策。

参考文献

[1]秦婉如,韩丽娟.基于新媒体传播下英语跨文化交流分析[J].中外交流,2019(38):39.

[2]陈颖.新媒体传播环境下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评《新媒体传播学概论》[J].新闻与写作,2020(06):115-115.

[3]匡文波,武晓立.跨文化视角下在华留学生微信使用行为分析——基于文化适应理论的实证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3):116-127.

作者:王婷婷 单位:郑州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