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困境

新媒体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困境

【摘要】当前,新媒体信息传播环境对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让高校大学生陷入了理想信念困境。大学生是新媒体的主要使用者,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定型关键时期起着重要作用,能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效果。基于此,文章分析了理想信念教育困境,探究了教育过程中的主要机遇,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办法,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理想信念教育水平。

【关键词】价值观念;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生;高校

新媒体背景下机遇与困境共存,高校利用新媒体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一方面能克服新媒体对高校学生价值观念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能开拓新的教育方式。由此可见,分析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如何克服新媒体的负面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1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信念教育困境

1.1价值冲突

新媒体背景下,主要依赖于网络传统信息内容,能让信息交流突破时空限制,增加信息流通的自由度,方便人们信息交流。但与此同时,也让信息交流处于不确定状态,难以把控信息传播内容,各种负面价值观念充斥于网络之中,缺乏必要的安全屏障。分析我国新媒体背景下网络上流通的几种负面价值观念,主要包括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精致利己等多种负面价值观念,让大学生在使用新媒体过程中逐渐受到影响,冲击其原有价值观念,让其失去判断能力,抵消了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成果[1]。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念影响是双向的,其价值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冲突,如果不能加以善用,将会使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在新媒体中逐渐迷失、倾斜。

1.2乐教冲突

当代大学生能通过新媒体多渠道、多内容的获取信息,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业余生活,但也容易让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中失去自我。在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可以发现大学生无论是完成作业,还是查阅各项专业课程资料,都离不开新媒体。新媒体成为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部分大学生由于自控能力不强,甚至出现新媒体使用成瘾的现象,形成依赖心理,逃离现实社会,导致学业与娱乐之间出现冲突。许多学生沉溺于虚拟的网络社交、生活,不去思考学业、毕业、就业等客观存在的事实问题,经常逃课,学业荒废,致使大学生对未来生活失去信心,人生价值观念出现偏差。

1.3虚实冲突

新媒体让信息交流突破了时空限制,让双方信息交流也更加真实,在现实社会的基础上建立了虚拟空间。在虚拟空间中,人们可以无限地接近现实生活,完成生活中信息交流、购物等行为。但虚拟空间毕竟与现实社会之间有着不同,传递的各项信息可真可假,并具有一定隐匿性。大学生在虚拟论坛社交中,可以随意说出个人观点,展现出完全不同的一面,甚至成为“网络红人”,收获大量的粉丝,获得一定的满足感。虚拟社会满足感与现实社会受挫感,进一步加大了虚实冲突,大学生难以在虚拟与现实中进行转换,甚至影响大学生的正常社交活动,导致大学生在现实社会中无法与他人进行正常交流,不愿意参加校方所组织的各项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增加了高校理想信念教育难度[2]。

2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信念教育机遇

2.1信息平台

新媒体背景下,给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诸多困境,但也不可否认新媒体的作用,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新的信息教育平台,成为新的文化传播之地,克服传统理想信念教育中主动性不足、信息传播面窄、契合性差等多项问题。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教师可以主动出击,通过新媒体信息平台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行引导,完成师生之间的教育交流。结合近年来高校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状况可以发现,大学生主要使用微信、QQ、微博、高校论坛、豆瓣、天涯论坛以及电子图书馆等诸多信息交流平台,完成信息交流与工作,这些平台也是大学生的主要思想阵地[3]。高校教师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完全让这些信息交流平台服务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解决价值冲突问题。

2.2师生交流

大学生有着独立的思想意识,对事与物有着个人观点与看法,抵触直观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形式,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又是脆弱的,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这也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意识的矛盾之处。高等教学不同于基础教育,师生之间的关系离散性更强,彼此之间交流减弱,高校教师很难把控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动态,无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完成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基于此,高校教师需要从课上延伸到课下,走进大学生业余生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走进大学生就需要了解大学生,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对师生之间的交流密切度有着较高要求。新媒体能加强师生之间交流,给予师生交流新渠道,打破师生交流壁垒,让彼此之间加深了解,为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

2.3创新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长期教育工作,不能通过短短的课堂教育就能起到良好效果。高校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仍然要以专业课程内容为主,并根据教书育人要求开展相关教育工作,导致理想信念教育形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十分有限,甚至流于形式化,大学生对此教育形式抵触心理较强,难以发挥其主要作用[4]。新媒体突破了时空限制,也将教育、娱乐与网络相接,教师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时也应该创新教育形式,借助新媒体构建多样化教育平台,从多个角度给予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理解、响应,融入学生娱乐与教学生活当中,让理想信念教育更具实效性。

3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信念教育策略

3.1强化教育辐射

大学生是新媒体社交软件的主要使用者,并在新媒体上构建了庞大的社交空间,充斥着大学生多样化价值观念。但总体来看,大学生所创造的社交空间尚处于无序管理状态,有着多种价值观念,大学生在交流信息的过程中也容易被其中的负面价值观念所影响。因此高校应该借助新媒体信息交流平台,占领大学生社交空间道德制高点,通过正向价值观念引导,扩大教育辐射范围,掌握教育工作中的主动权,通过悄无声息的理想信念教育宣传,引导大学生思想意识,实现多样化教育工作[5]。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联动学生宣传部对相应平台进行管理,一方面清除极度负面的观念,避免负面价值观念对高校大学生的荼毒;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对此发表意见,提升大学生的辨析能力,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也能解决新媒体价值冲突问题。

3.2提升媒介素养

新媒体的到来是大势所趋,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无法通过隔离新媒体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工作[6]。教师要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让其具备媒介信息辨析能力,面对多种不同信息能做出正确判断。在开展新媒体教育过程中,高校教师可以结合专业课程知识,引入适当的教育素材,引导大学生对各种素材进行辨析,以此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媒介素养涉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应该在专业课程之外进行培养,引导学生多种多样的活动进行实践锻炼,让学生通过高校新闻活动、交流聊天、社团活动等形式,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

3.3构建新型团队

高校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首先要提升教师理想信念教育水平,通过新媒体教育学习活动改变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渠道[7]。其次教师需要尝试使用新平台开展相关工作,并通过课题研究、校本教研等方法不断提升教师应用水平。最后高校应该设立新媒体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小组,由高校教师进行引导,联动学生会成员参与其中,共同对新媒体网络环境进行巡视,引导谈论话题。

4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新媒体应运而生,加快信息交流,改变了人们的意识状态,给予了高校大学生信念教育新困境,增加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难度,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念。高校教师要善于把握新媒体所带来的机遇,通过信息平台实现多样化理想信念教育,让大学生在日后的成长之路上能坚持个人理想,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荀雪霞.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有效路径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4):92-93.

[2]王化明.新媒体时代下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8):223-224.

[3]吴昌福.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9,27(12):103-106.

[4]徐海鹰.新媒体时代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向方法的探讨[J].传媒论坛,2018,1(12):102-103.

[5]张晔.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文化传播与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现代交际,2019(4):1-2.

[6]张锦,吕鹏,丛树胜.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8(8):123-124.

[7]施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探析[J].记者观察,2018(8):144-145.

作者:周旭 单位:重庆财经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