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教学论文(6篇)

艺术设计教学论文(6篇)

第一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空间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一、教学改革的意义

高校《室内空间设计》类课程的改革与发展,适应快速发展的行业需求,强化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特别是施工图纸绘制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增强本科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更好地与社会实践接轨,提高教学质量。《室内空间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能够适应新时代的行业发展需求,不断地进行研究与探索,在课堂中不断补充新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目前,国内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空间设计类课程,主要涉及到四个课程。

二、明确室内空间设计类课程的定位和理念

1.定位。

对环艺专业室内设计方向就业形势以及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讨论,将室内设计课程类放在环艺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位置,并且把室内空间类课程主要设定在居住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餐饮娱乐空间设计这四门课程。原有的课程设计没有把这四门课程分主次,这在新的改革中把居住空间设计和餐饮娱乐空间设计作为主要课程,办公空间设计和商业空间设计作为辅助课程。

2.明确教学理念。

以往教师在安排课题时,常常是以“概念课题”为主,鼓励学生以创意为主。这样学生在进行课题设计时,作品表现往往只追求创意、个性,却忽略了作品的可行性。在新的改革中提出结合市场需要,以工程项目为主。新的室内空间类把居住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餐饮娱乐空间设计这四门课程的教学理念作调整,以实践工程项目为主。现以两门主要课程为例展开说明。

(1)居住空间设计——以小户型空间工程项目为主。

结合市场考察,如2012年引领家居潮流“宜家家居”推出了小户型居住空间搭配样板方案,其中面积主要是以35m2、55m2、65m2等小面积为主。所以在新的改革中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师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实践小户型居住空间设计工程项目为主。这样学生能明确设计方向,不再是天马行空地进行设计。小户型的空间设计锻炼学生根据室内空间功能的需要,合理的划分空间,准确地选择适合小户型的家具,使课程明确的与市场需要相结合。这样以实践工程项目为课题,对课程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以及就业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餐饮娱乐空间设计——中小型主题餐厅工程项目设计。

不管社会是如何发展,餐饮业总是在蓬勃发展。人们对就餐环境和氛围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的课程还需要不断地吸收新的设计理念和元素。餐厅的功能性、专业性、复杂性要求都比较高,这样对学生来说,接触到这样的项目,能让学生完整了解餐厅的设计流程、餐厅平面空间的划分、如何做到风格统一、餐厅的专业规范等。考虑到这个项目难度大,原来一个学生独立完成课题,现在进行了新的改革。第一,以小组为单位2~4个学生为一组,以搭配合作的形式完成课题。用手绘、软件的表现形式,把餐厅设计的内容表现出来。并做出相应的展板,最后以作品展的形式结课。把这两个方面作为考核学生的成绩。第二,结合学生的实践出发,学生对餐厅功能性、专业性、复杂性了解还是很模糊。教学方式上单靠课堂的案例图片讲解,不及在实践中考察更加直观有效。所以开展第二课堂,我们与柳州五星级丽笙酒店的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把丽笙酒店变成我们的第二课堂,让学生到丽笙酒店参观考察,请酒店相关负责人讲解餐厅设计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从课堂走到实践中去,这样学生能更加直观的学习。

三、合理安排室内空间设计类课程的课时分配

通过合理安排课时分配,可以有序地、顺利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够获取更多更全面的知识。原室内空间类课程课时安排:总课时为32课时,其中理论16课时,实践16课时。新的改革方案把四门主要课程课时作出以下调整:理论课时按原计划不变,实践32课时。因为空间设计类课程都是以实践为主,这样更加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四、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对室内空间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实行模块化的专题内容教学,主要以项目分析法以及小组实训教学为主。改变了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学的教学模式。项目分析法主要是教师介绍项目的内容,让学生自由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进行项目的讨论、研究、设计。教师进行实践部分指导。这样能让学生接触实践项目,提高学习兴趣,促进交流学习。

五、实现室内空间设计教学资源的共享

教师之间实现包括讲义、课件、实训教材等教学资源的共享。这样能够促进教师在教学上的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提高。

六、小结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行业的需求,对室内空间设计类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完善室内空间设计类课程的教学过程、强化学校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这样使我们的专业能与时俱进,立足社会,紧跟市场的需求,明确专业的方向、突出学生的特点,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作者:甘桂遥 单位: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第二篇: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平面构成课程教学

一、平面构成课程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重要地位

(1)有效促进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在欣赏艺术作品时,面对艺术家的抽象作品,经常能听到欣赏者这样的评价:作品画的是什么?想表达什么?真是看不懂。然而,真正的设计师或艺术家却能看懂抽象作品,甚至不少抽象类艺术作品卖出了天价。因此,抽象思维是艺术设计者必备的素质。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直观的设计理念注定无法成为经典,而融入艺术家抽象思维的设计会让人的感官受到冲击,产生联想。平面构成课程强调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在艺术设计中的地位,巧妙将人们对世界的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融合在一起,从而促进学习者抽象艺术思维的发展。因此,高职教师要认真思考平面构成课程对学生抽象艺术思维的影响,在教学时,转变教学思维,让学生的抽象思维借平面构成实现多元化发展。

(2)有效促进学生利用抽象思维进行抽象元素的创造及构成训练,实现多元化思维的发展。

在平面构成课程中,纯粹抽象与具体好像是矛盾的,但其实不是这样理解的。纯粹抽象是形态的抽象,脱离具象形式;具体是指形态元素的精神内涵深层次的具体性。在平面构成课程中,抽象元素的训练是循序渐进的,它需要学生建立在一定欣赏作品、设计作品之上,才能让艺术灵感和思维得以训练,最终成为优秀的设计师。

二、平面构成课程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1)纯粹抽象形态元素的开发与运用。

平面构成课程教材是学习的重要载体,根据平面构成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注重思维的转变。我们将传统教学中的点、线、面作为平面构图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训练基本功,并在保留传统手绘训练方式的基础上加了点、线、面元素肌理的情感表达,使学生在训练时能融入自己的情感,这也是将来成为一名优秀设计师所必备的素养。要让学生的思维进行转变,教师就要大胆地要求学生抛掉物象常态的概念形象,提取或创造纯粹抽象的点、线、面元素进行自由的构成训练,促进学生线性思维的发展,并能用抽象的眼光去看待作品、设计作品。纯粹抽象形态元素的开发与运用,要求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想象,巧妙融入时展的艺术气息、人文气息,使学生将来设计出的作品能够富有灵性。

(2)基本形的创造及构成关系的学习。

在平面构成课程中,基本形的创造及构成是课程基础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离、重叠、透叠、联合、差叠、剪缺、重合等组合方式,掌握基本原理。组合图形的组成变化规律相对较小,而且组合方式多为有规律、有顺序的变化,计算机软件工具中的复制、粘贴、旋转等功能让图形组合更快、更简单,同时,组成的效果即时呈现,学生能根据效果进行调整。计算机网络提供了丰富的图形组合素材,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素材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借鉴他人的想法,再融入自己的思考,从而让基本形的创造及构造关系能有自己的特色。

(3)构成的组织形式法则训练。

基本形是平面构成课程的基础,而构成的组织形式法则是设计作品的重要方法。比如重复、渐变、近似、密集、对比、发射、空间层次等,每种形式都有自己的风格,同时,组织形式还可分为规律性和不规律性。在构成平面课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不同形式所带给人的特定的视觉感受,从而学会根据不同的主题选择不同的构成形式。目前,计算机网络在艺术设计中作用明显,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利用各种构图软件。比如渐变效果,不少制图软件都提供了渐变效果,学生可以通过制图设计软件去感受。同时,计算机制图软件还提供了人工操作的菜单,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理念进行部分的修饰与加工,从而让图形构成更加生动。

(4)在平面构成训练中融入情感表达。

好的作品是有灵性和情感的,而情感是人特有的一种心理感觉。不同的人在欣赏作品时都会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既有好的体验,也有不好的体验。因此,在平面构成课程中,情感表达是很重要的一个学习内容。此阶段的学习,需要学生用手绘去表达,如依据不同的主题材料选择不同的纸张、工具、技法。在表现形式时,突破自己的思维模式,根据不同的主题选择一些或大胆或张扬或内敛的表现手法,使学生的情感融入其中。可以说,情感表达是赋予作品生命力的关键,也是作品能否成为经典的关键。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进行个性化的创作。

三、总结

总之,平面构成课程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对发展学生的设计灵感、设计能力有着重要作用。高职教师要认真研究课程特点,巧妙搭建平台,并利用信息技术等先进的设计工具引导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作者:徐超 单位:河南省工业设计学校

第三篇:信息技术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创新

一、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艺术设计的范畴十分的广泛,它可以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一个传单的设计大到一个建筑的设计风格,都需要人们对其进行艺术方面的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发生的改变。在不同的时代,人们对美的定义也是不同的,而艺术设计与人的审美观念是密不可分的。好的艺术设计必定是以大众的审美观念为基准的,因为艺术设计本身存在的价值便是愉悦人们身心。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的开发和利用也在不断的加深,信息技术正在慢慢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为传统的产业带来变革。而对于艺术设计的教学来说,只有做到与时俱进才能真正达到好的效果。艺术设计的核心便是要紧跟时代的潮流,不断创新才能真正做出好的艺术设计。而信息技术作为当前社会发展的核心,可以为艺术设计教学提供大量的信息支持,这对艺术设计教学是十分重要的。而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艺术设计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增加,社会对艺术设计的整体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提高艺术设计的水平,成了当前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工作的重心,要培养的高素质的人才就要依靠教学的创新。依靠互联网可以极大的提高艺术设计教学课堂的效率,并显著提高艺术教学的质量。所以对于艺术设计教学来说,引入信息技术是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

二、当前艺术设计教学的现状

在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并不是很好,由于艺术设计本身特性的限制,我国很多的高等院校造这方面并没有很多的教学科研成果,这使得我国艺术设计教学的创新一直处于停滞的阶段,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普遍不高。而现在艺术设计教学现状是教学的内容比较单一,学生缺乏艺术的思维。艺术设计可以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艺术设计不仅仅是一门设计科学,还是一门教会你不断体验生活如何在生活中找寻灵感的学科。艺术的设计元素大多来源于生活本身,所以设计者对生活的把握至关重要。生活中的元素是十分丰富的,但当前地多数教师忽略了这一点,单一的教授教材上的知识,教学的内容较为单一。这样单一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种抹杀。只有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生活,在生活中找寻灵感这才是一个设计师应该具备的素质。此外在教学中过多的穿插实践类的内容也会让学生的艺术思维慢慢的丧失,一件好的艺术设计作品是需要设计者不断的思考改进的,要用艺术的思维深度思考艺术设计的每一个细节。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艺术设计教学创新方法

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如何更好的利用互联网,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是艺术教育创新的核心内容。艺术设计可以极大的丰富人们的生活,艺术设计中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所以艺术设计的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与课堂,而将信息技术引入艺术教育的课堂之中,可以极大的丰富课堂的内容提高教学的质量。

(一)丰富教学的内容

设计的灵感大都来源于生活,一位合格的艺术设计师通过对生活的感悟设计出好的作品。所以生活信息的摄取是否广泛,是一个艺术设计师能否设计出出色作品的关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地的人们的距离正在逐步拉近,世界各地的信息也在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传递。通过互联网可以让学生和设计师更好更快的把握时代的动态,对当前的流行元素和大众审美有更清晰的认识。人们在网络上分享对生活的感悟,同样可以为设计师带来设计的灵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这一理念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同时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对课堂的内容进行丰富,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二)拓展教学方式

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是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并没有对学生的相关的能力进行培养。而引入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可以极大的简化教学的步骤,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表现方式,直观的对相关的知识进行讲解。这样不仅可以简化教学步骤,还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的知识,提高课堂的效率。此外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与实践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艺术设计本身就是一项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需要设计师对生活有足够的感悟,才能在生活中找寻设计的灵感,设计出好的作品。通过课堂讨论交流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生活和艺术有更深刻的了解,这对学生设计素质的培养是十分关键的。

(三)制定教学计划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艺术设计理念

在整个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学计划的制定至关重要。要将新时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完美的融合到传统的教学之中,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要把握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之中的分量。多媒体教学对于艺术设计教学来事是一种高效的辅助手段,但并不是艺术设计教学的全部。教学过程中要有主次之分,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为目标,通过设立课题的方式让学生自主的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最大的优势,便是教师可以依靠信息技术实行虚实结合的教学方法。艺术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十分抽象的工作,需要设计者将内心虚幻化的东西,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物品实际化的表现出来。所以虚实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完善的设计理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以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

四、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设计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艺术设计的标准也在提高,这就就给艺术设计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信息技术引入艺术设计的教学当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艺术设计的真谛,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教育方法的创新,一定可以为艺术设计这一领域带更加光明的未来。

作者:袁贝诺 单位: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第四篇: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艺术设计课程现状及教学策略

一、课程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广而不精

目前,贵州师范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以版式设计、色彩基础与艺术设计软件教学三大部分为主线,涵盖PPT版面设计、广告艺术设计、网页美工设计、UI设计等内容。以上教学内容的制定主要参考借鉴平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希望在课程结束后学生能从设计美学角度进行数字媒体作品的创作。但以上教学内容的安排忽略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艺术基础,一味追求教学内容的专业性与宽泛性,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通过课后反思发现,教学内容安排过于宽泛,无重点目标时教学效果较差,认真分析其课程内容不难发现导致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即教学内容未经同化吸收就将平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内容平移为数字媒体专业的艺术设计教学内容,同时过多地依赖版式设计教学,忽略对艺术设计基础语言与艺术形式的学习。

2.教学目标不切实际

能否实现教学目标是课程结束后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目前教学效果的反思发现,现阶段制定的教学目标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如教学目标要求课程结束后学生能独立进行平面设计,包括广告艺术设计、网页美工设计等,且要求设计作品达到专业水准。此教学目标在忽略学生艺术基础的同时,颠倒人才培养目标,是不科学的。此外,教学目标还要求学生使用Photoshop软件制作及处理各种数字化平面艺术作品,该目标也较难实现,原因一是Photoshop软件教学需要教师对大量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制作;二是Photoshop软件学习是一个长期过程,学生需要大量时间进行操作训练,非一蹴而就之事。就目前教学时限而言,不具备较好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的条件。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切实合理,不可天马行空,应参照人才培养目标及相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3.学生艺术思维薄弱

在作品设计过程中,部分学生不能较好运用艺术设计思维将所学知识贯穿作品中。通过作品评议发现,仅有少数学生能领悟并较好地运用艺术设计形式于作品中,多数学生依旧认为艺术设计为无意义的排列组合,未能意识到艺术设计语言中点、线、面及色彩等在平面艺术设计中的作用及对人认知层面的影响。

4.课堂教学时间短

目前,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艺术类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有色彩基础、版面设计及艺术设计软件基础三部分内容,共64学时,平均每部分授课时间为21学时。课堂教学时间短,各部分重点内容无法进行深入剖析讲解。同时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了解、吃透并掌握知识点及知识点间的相互关系,影响课程教学效果。

二、教学策略

深入分析现存问题可发现造成教学效果较弱的主要原因,一是课程忽略艺术设计原理的教学;二是由于学生艺术基础薄弱缺乏对所学知识的正确认识与理解。因此,要强化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效果,必须对课程做出调整,首先,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对艺术形式美的认知、理解与运用能力。

1.版面设计的调整

首先,调整后的课程内容安排必须满足社会生产需求;其次,教学内容的调整应以增强艺术设计基础语言、原理及形式法则的学习为主线,即将平面构成中的核心内容融入本课程教学活动中;最后,学习内容应有所重点、有所突出,使学生掌握平面艺术作品设计的普遍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将平面构成元素引入教学内容。试想在学生不具备对艺术设计语言、形式法则有一定认识的情况下进行版面设计教学,并要求完成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例如,在网页美工设计中,通常将按钮等元件视为点或线元素,如不对点、线、面进行教学,学生无法理解将按钮元件视为点或线背后的原理,更无法理解由视觉元素引起的视觉现象与效应,从而简单地将平面设计理解为无意义地将各种图片、文字、色彩堆积在一起,造成作品艺术性较低,导致学习积极性下降。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点、线、面、构成法则等平面设计语言及形式学习。

2.色彩基础的调整

色彩基础教学内容的调整思路与版式设计调整思路相同,调整后课程内容必须满足社会生产需求,本段不再进行复述。在调整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增强色彩构成基础知识及原理学习;其次,以应用为主,强化数字色彩知识及色彩搭配原理的学习与使用。

3.软件基础的调整

Photoshop软件教学的调整有两条思路,一是在学时不变的基础上简化教学内容,只对简单工具的使用进行讲解;二是为软件教学划分新学时,作为平面设计实验课时。笔者倾向于第二条思路,主要原因为实验课程能加入更多实用的、常用的软件知识,有更多时间对软件应用进行深入详细的讲解,同时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消化的时间,为后续课程奠定好软件基础。

三、结语

要达到改善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最终目的,教学工作者首先应以积极态度调整教学内容,使其凸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特点并符合职业要求;其次,教学工作者应着重培养并提高学生对艺术设计美感的认识,并通过大量优秀教学案例增强学生的艺术设计意识。

作者:耿楠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第五篇: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思考

一、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毕业设计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用于考察学生的设计水平和综合素养。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容易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是近年来该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整体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具体来说,教学质量滑坡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监管机制不科学,教学方式有待创新

虽然各艺术院校都出台了针对毕业设计课程的管理规章制度,但很多院校对于这些规章制度的执行和监管并不严格。具体来说,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毕业设计涉及的各环节的检查制度并不完善,导致管理制度无法发挥实际效用,不但答辩如同走过场,相关教师也对不达标的毕业设计也存有姑息迁就的态度,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此外,很多院校的艺术设计毕业设计教学依然采用传统方式,使得学生的毕业设计间大同不异、缺少新意,难以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

2.毕业设计教学与实践环节联系不紧密

艺术设计专业对实践的要求非常高,以操作性强著称。这就是说,学生的毕业设计不能只有优质的创意,一些项目还需要具备实际的可行性。但现实情况是,就每年各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毕业作品而言,真正能够能投入实践的并不多见。具体来说,毕业设计教学与实践的脱节不但在体现在毕业设计的选题上,同时也可以从设计过程中体会到。学生常常在毕业设计初始时对选题存有很多想法,但最终却很难真正找到适用的课题。亦或者,学生的选题质量相对突出,却超出了自己完成课题的实际能力。当然,还有一些学生对毕业设计持有的态度不够严谨,资料收集不力,考察、调研不当,导致毕业设计主旨不明、内容空泛。

3.学生自身对毕业设计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毕业设计课程一般在大四下学期开展,这一时期的很多学生都处临就业、考研状态中,缺少全力以赴处理毕业设计的精力。大多数人仍然将主要的时间用于他们所认为的更重要的考研、找工作上。故有些学生在处理毕业设计作品不够投入,出现怠慢情绪,先是设计进度跟不上,最后敷衍了事,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此外,在过去的几年里,国内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严重滑坡,间接影响了艺术设计专业毕业作品的总体质量。

4.师资力量有待提升

高等院校扩招不但直接导致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下降,还引发了很多其它问题,比如最重要的,教师数量的紧缺。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很多院校的老师必须一人指导十数个学生,同时还要负责日常的教学与科学,必然会力不从心。此外,当下很多高校的教师队伍趋于年轻化,部分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甚至是博士、硕士刚毕业,缺少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学经验,对学生的选题或指导过程要求过高,超出了学生的实际能力范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进程。

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实施的方法途径

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有必要展开教学改革以寻找更加适用的教学方法。对此,各院校应结合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和自身的办学实践,对课程教学改革采取针对性措施:

1.强化对毕业设计教学的管理与监督

毕业设计教学的规章制度需要得力的监管才能够真正发挥效用,各院校应建立学校、院系、教研室的分层监督机制,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抽检,同时将抽检的结果详细记录并保存起来。定期检查可分为三个步骤,即初期、中期及后期检查。其中,初期检查主要用于毕业设计选题阶段,用来审核课题申请和开题报告的可操作性;中期检查多采用院系抽查的方式,主要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进行,用以监督选题的完成进度;后期检查则在毕业设计作品完成以后,主要用于把关毕业设计的考核过程,对毕业设计质量、答辩及评分情况展开监督。不定期检查多由院系组织进行,一般是对毕业设计进行抽检,抽检内容包括指导老师的工作记录、学生的考勤等等,用调节和规范毕业设计教学的整体过程。

2.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发展师资力量

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一般采用单纯的导师制,一个指导老师负责约10个学生,导师则多由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教师担任。从导师的角度来看,受日常工作的限制,他们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往往难以真正应对毕业设计指导。对此,笔者建议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采用导师工作室制教学方式。导师工作室制教学有利于师资力量的整合重组,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并提升专业教学的水平,推进教育朝个性化、精英化发展。从国内艺术设计专业已有的导师工作室制教学来看,其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通过该方式培养的学生通常都具备较强的设计能力和综合水平。具体来说,导师工作室应由以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充当带头人,再由5个左右的优秀的讲师、助教和硕博士生充当主要成分。导师工作师制采用师生双向选择的方式,各工作室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研究方向和教学计划,并在合适的时候公布近期研究成果。这种工作制度既强调学生的自身努力,也有利于导师忧患意识的发展。工作室成立后,导师结合专业方向和教学实来制定选题,学生们则根据自己的专长选定课题。在不同导师的指导下,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将得到极大的发展,导师的指导水平也会充分发挥效用。需要注意的是,在指导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导师与学生间的沟通互动,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3.加强校企合作,拓宽教学实践

艺术设计以实践性突出著称,为了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应当在实施导师工作室制的同时强化校企合作。比如,可聘请知名设计师或业内专家来校开设专题讲座,或者将合作企业的实际设计项目发展为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让学生全程参与方案构思、草图绘制及后期制作的过程,让他们在实践中升华自身的设计理念,进而懂得,设计不是设计师的个人行为,它同样需要实践的证明的和大众的认可。

作者:张胜利 单位:衡阳师范学院美术系

第六篇:环境艺术设计概论课程教学改革

一、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改革初衷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属于环境设计专业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授课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理论部分比较多的地方学生会分神;部分学生对于教师所讲述的内容不能系统地理解和接受;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相关增强学生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教学环节由于学生特点的不同,各个班级有不同的表现:有的班级可以很好地和教师互动,有的班级则积极性不是很高,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学生的专业基础相对薄弱,理论类知识的专业素养不够;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和学生的互动,互动的内容应该既有一定的挑战性还应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保证学生在积极互动的基础上有所收获;教师在互动的时候应该根据班级和学生的特点选择互动的方式和方法,保证每个班级的学生都能对理论类的课程建立起自己的认识,并保证相关学习任务的完成;在积极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地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语言表达和团队的合作能力。

二、环境艺术设计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初探

(一)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及群体交流的能力

理论类的课程,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大都采用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方法,导致部分学生由于缺少一种责任感而缺少了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间接地降低了学习的效率。很显然,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在制约着我们当代教育的发展,需要进行改革,并在改革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环境艺术设计概论课程中,本人采取的是构建主义教学方法,即提出一个问题或目标,由学生组成小组共同来解决。问题的难度要适中,小组的人数不能过多,保证每一位同学都有展示的机会。例如:在讲授建筑风格样式这一章节时,首先给学生一个系统的引导,要求学生根据样式的内容进行分组,各个小组通过资料的查询找出其相关代表作品,下一次上课的时候就随机抽取各个小组中的某一位成员进行该风格的讲解。这种教学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锻炼了他们自主学习、语言表达及团队合作的能力。为了防止个别同学由于学习态度散漫不能很快地融入到这个教学环节中,我们可以在最初上课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帮助大家慢慢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在创新教学环境的引导下,优化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提高基础课程教学的系统性和实践性

由于理论内容相对比较多,传统教学缺少实践的具体应用,对后面专业课的展开不是特别有利,故而在这里提出进行多学科的交叉,以提高理论类课程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园林这部分知识的时候,介绍完设计的方法和步骤以后,以学校中的某一块空地作为实践的目标,进行重新的规划和设计。在这个阶段学生没有太多的专业知识的积累,作品不会特别的到位。但就结合所学的内容进行整个设计步骤的实践和体会来说是很有必要的,能让学生学以致用,这也与我们学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了起来。

(三)转变教学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框架

好的教学效果和水平来自于不断的教学积累和实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积累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和困难,需要教师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不要因为暂时的困难而退缩。同时,环境艺术设计已经成为了一门集合了环境学、几何学、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等学科的综合设计专业。因此,还应该让学生掌握与环艺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在今后的设计中,以增加设计作品的内涵与深度。为了达到丰富学生知识框架的目的,在上课的过程中向学生推荐相关的书籍,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给学生留出专门的时间进行阅读交流,锻炼其写作能力。督促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框架,提高其今后设计作品的内涵和深度。

三、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作为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基础核心课程,应根据专业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研究方向,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顺利从专业基础课向专业设计课过渡。并引入相关学科的知识和生产实践,与理论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陈风焕 单位:西安培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