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

艺术设计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理论的综合性学科,社会、市场、经济、文化、科技等因素的变化会改变艺术设计的审美标准.进而影响设计成果产出。从某种意义上讲,艺术设计是设计者表现能力、感知能力和想象能力的集中体现。优秀的艺术设计者往往不仅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能力,还拥有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精神世界,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然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设计课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合作.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协同育人模式,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艺术设计领域的需求。这就要求积极推进艺术设计专业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改变当前学生普遍存在的文化理解缺失、价值取向偏离等问题。由陈平编写的《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论》,是我国研究艺术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特殊性的一本重要著作。书中对艺术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系统探究,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历程、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特色方法、合力保障等问题的研究,探讨了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思想政治理论修养现状、成长内外部环境与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现状等问题,并提出了“四名”教学、案例教学、职业法律法规教学、特征考试、双誉型师资队伍建设等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当前艺术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书中指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长期存在文化课水平偏低、自我意识突出等问题,加上学生往往更加重视专业课学习、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价值难以得到有效发挥,部分学生出现缺乏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人生观与价值观偏离等问题。相比其他专业学生,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往往拥有更强的感性认知,使得他们普遍对专业课程具有更浓厚的兴趣。其中,审美意识教育、传统美学思想、艺术价值评价等教育内容包含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可以将两门学科相结合,在专业课教学中穿插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更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成效。为推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书中提出了以下几点可行性对策建议一

其一,转变既有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丰富、课程种类繁多,但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在思想素质上的要求具有共通性,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往往不足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因此,需要转变既有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依托艺术设计专业知识构建“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发挥专业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价值取向、行为思想,推动艺术设计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协同。

其二,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以专业知识教学和思想价值引领为逻辑起点,从知识、情感和行为三个维度确定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应为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观念影响作用,在开展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民族审美的理解,增强学生爱国爱家情怀,实现爱国主义教育。

其三,革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首先,应将艺术设计专业课内容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如通过分析五星红旗的设计美学,理解其中的深刻寓意,加深学生对红色意象的认知,并在此过程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其次,与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在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等课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设计主题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用设计美学表达价值观的方式,从而在具体的项目设计中渗透价值观。再次,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引人企业对员T.道德素质的一般要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自觉遵守职业法律法规,增强对岗位的适应能力。最后,与社会公德教育相结合,在社会实践等课外教育活动中,引导学生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守法纪,实现专业知识和社会公德共同发展。?

其四,改革思想政治考核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应纳人艺术设计专业考核中,占20%左右的考核成绩,并采取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在形成性评价中,应邀请企业内专业人士,以企业标准进行教学评价工作,并与学生互评、教师复评共同构建起考核体系。考核指标主要包括精神品质、价值取向、团队协作能力、集体精神、自我奉献精神等。在过程性评价中,应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考核,考核标准包括学生是否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否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此外,学校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社会志愿服务,进入社区或企业开展社会实践。而社会实践可以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指标之一,根据其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和成果进行评价。

作者:龚明婵 单位:湖南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