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范例

农村电商

农村电商范文1

建设现代化农村物流体系,既能满足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又能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有力支撑。然而,目前我国农村电商的发展状况并不理想,其中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就我国当前的情况而言,农村物流发展前景广阔且具有后劲。因此,如何建设现代化农村物流体系,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新课题。

1研究背景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和物流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有利于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冲击,国内很多企业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到391981亿元,比上年下降3.9%。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52566亿元,下降4.1%。而电商行业从中抓住机遇,以迅猛发展的劲头逆势高速增长。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从我国的一线、二线城市,再到边远的山区,无一例外都掀起电商拉动经济的热潮,门店到家、直播带货等新兴产业不断崛起,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例如,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的村民便是利用电商直播带货的方式,使得当地的鹰嘴蜜桃获得广阔的市场,鹰嘴蜜桃产业成为当地的优势产业,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典型代表之一。电商直播带货实现了商业销售的从“人找货”到“货找人”的转变,这种转变的实现,有赖于物流行业的支持。电商行业的发展,有效激发了社会对于电商物流的需求,因为电子商务产业的高速发展同通畅高效的物流系统是相辅相成的。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革新,使得社会生产方式、货品买卖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物流业也由此有了广阔的发展前景。2019年9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印发《关于支持推进网络扶贫项目的通知》,支持贫困地区推进网络扶贫项目建设,让贫困地区群众在互联网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这在为物流产业带来了强大推动力的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现阶段许多传统物流企业更多地从战略实施上提升对物流的重视程度,主动进行经营与综合服务的改革,以提升企业的综合效益。

2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物流业受到了国家和民众的高度重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农村电商物流业的发展状况却不如人意[2],城乡发展的不均衡,也制约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2.1基础设施不完善,制约农村电商物流业的发展

2.1.1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我国农村的物流业起步较晚,且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目前,农村的物流运输工作比较简单,常用交通工具是临时性质的货运车,多为公路运输。虽然大部分地区已推广“村村通”公路,但是其覆盖范围还较有限。部分农村地区由于道路崎岖,交通不便,运输速度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作为当地农民赖以生存的特色农产品,其配送对仓储、运输等设备的要求较高,前期投入巨大,使得各农村地区的网点设置困难,使得农户不得不在乡镇一级的站点送货、取货。同时,由于物流环节的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的跟踪,从而影响到产品的售后服务,制约着农村电商和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

2.1.2农村电商物流体系有待完善

首先,物流业由于地方保护等因素受到了制约,我国尚无相应的管理制度,物流网点的落实也未到位。与此同时,企业的管理体系尚不完善,物流网络运行能力也较弱。其次,目前的物流基础设施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流服务要求,由此可以看出,现行的服务体系仍存在着诸多限制因素。最后,物流组织体系建设也较为欠缺,相对于国际目前的标准而言还比较落后。2.2物流行业发展不规范,物流专业化程度较低

2.2.1物流行业发展不规范

农村物流组织缺乏相应的标准规范,其工业布局状况和一般的现有产能,使得流通不合理的情况时有发生。此外,一些公司还存在着管理混乱、员工法律意识薄弱、服务态度差、信用制度缺失等问题。规范有序、诚信为本、热忱服务的市场尚未形成,物流行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行业发展有待规范。

2.2.2物流专业化程度较低我国农村物流专业化程度较低,一是指专业性强的企业数量少;二是指专业性强的企业规模小。目前我国自货自运车辆占社会运输车辆的70%左右[3],呈现分散且各自发展的态势,难以形成规模专业化的发展格局,运输服务绩效差,资源浪费严重。此外,物流企业普遍存在服务水平低、费用高,难以充分满足消费者对物流服务的需求。

2.3人才资源匮乏,物流企业创新水平较低

2.3.1农村电商物流人才资源匮乏

由于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大多数人才更愿意留在发展前景好的城市,而留在农村的村民没有过专业培训,只能聘请公益人员或物流公司。如此一来,投入成本高,对于农村电商和物流业的发展相当不利。加之物流人员的服务态度欠佳、快递损毁或丢失的情况并不少见,这大大降低了农村居民网购的意愿,也使得当地特色农产品不能及时交付到消费者手中,从而制约当地电商和物流业的发展。

2.3.2物流企业的创新水平较低

相当一部分农村物流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对技术创新的认识不够,对科技带动企业发展的认识不足,在资金投向上没有把科技开发当作大事来抓。重规模抢速度,轻技术含量,看重企业当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导致技术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大部分中小物流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不具备优势,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导致企业缺乏自主开发能力,创新水平较低。另外,信息的缺乏、市场调查与预测分析不够,致使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没有反馈至企业的管理层,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和创新战略决策,使企业失去了许多创新发展的机会。物流企业还缺乏适合技术创新的人才成长的机制,没有形成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监督与约束机制。

2.4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物流经营成本较高

2.4.1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

虽然我国冷链物流整体水平处于上升趋势,但是仍存在专业水平低、运输规模小、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中国传统的物流商业模式着重于最基础的仓储、运输等,对于货品的配送、畅通和加工、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重视度不够,而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尤为薄弱。现阶段我国的物流网络并不完善、行业信息化并不健全,尤其是中小企业,信息技术不成熟,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尚未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体系化服务,难以实现合理分工和有效衔接,成为抑制我国农村现代化物流发展的瓶颈。

2.4.2物流经营成本较高

首先,中国的物流经营成本普遍较高,在GDP中占有很大比重。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2021年社会物流总费用16.7万亿元,占GDP比重为14.6%。而在2020年,美国物流总成本占GDP比重为7.4%。从整体物流成本对GDP的比例来衡量物流绩效,占GDP比重越低绩效越高,代表着物流产业越发达,可见我国物流业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一个规模化的物流供应链网络需要企业花费大量精力维护。为了满足顾客对物流及时性的要求,电商和物流企业在配送产品时,除开必要的周转以外,还有很多不必要的重复、辗转、倒流的费用,经过多次周转和流通,物流成本必会大幅上升,使企业的经营业绩下降。其次,由于农村地区大多是销售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成本也更高。据了解,冷链配送的成本占客户单价的30%~40%[5],此外,还会受原材料、电力加工、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

3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策略研究

从上述现状分析可知,要实现农村电商物流的高质量发展,可以从完善物流体系,提升运输服务水平;整合生产要素,加强政府宏观管理;引进物流人才,加速企业转型升级;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现代化农村物流体系等方面入手,带动农村电商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

3.1完善物流体系,提升运输服务水平

首先,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关键在于做好县城、乡村物流站的规划工作,货运站是电商物流的接口,而物流站点是发展的重要基石,建设从乡村到县城,从县城向乡村的物流配送系统。其次,还要对设施进行统筹与安排,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做到物尽其用。最后,可以通过提供技术补贴、引进先进的方法来提高农村的物流技术,使得农村电商物流行业得到稳健有序的发展。要建立高品质的现代物流运营体系,必须将优质服务贯穿于整个供应链。同时,还应将物流服务落实到末端,不局限于县城地区,更要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有服务,农产品运得出,消费品进得去[6],实现便民惠民物流服务全面到位,让当地的特色新鲜农产品高效快速送达消费者。此外,还可以建立科学、合理的物流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对物流服务进行实时评估,以保证服务质量;增设物流质量管理方面的课程,持续物流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使物流体系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做到高效便捷、流畅准确。

3.2整合生产要素,加强政府宏观管理

整合物流行业生产要素,促进物流服务专业化。一是要抓好物流效能资源整合,实现整体运作,从而实现成本下降,效益增长,促进企业发展进步。二是要抓好企业资源的整合,建立起以企业为中心的物流系统,共享物流资源,使整个行业的产业链更加合理、协调。三是要抓好区域间的资源整合,先发展的带动后发展的,统筹好京东、中通等物流资源,连接区域间的交流通道,创建高效、便利的物流服务机制。与此同时,要使物流业得到可持续发展,宏观上,政府应对农村的电商物流发展精确施策,进一步改善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条件,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在GDP中的比重;微观上,建立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充分调动物流业的生产要素(包括运输、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以及相关的物流信息等环节),建立统一、高效、权威的部门协调机制[7],建管并重、长效运行,消除行业和地域壁垒,营造并维护好物流业的市场环境,提升物流业的监管水平,提升物流业的增值能力。实行有效举措,如减税降费的政策,降低物流业的运行费用等,助力物流企业降本增效。政府也可通过对农产品开辟绿色通道的方法,带动农村电商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物流业的发展。此外,利用我国农村具有特色的供销社和各个客运站,落实并扶持几家企业作为试点基地,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带动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快递站扩大业务覆盖面,从城市走向农村,从而促进农村物流站点的建设与发展。

3.3引进物流人才,加速企业转型升级

第一,建设学习基地,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制定科学适用的绩效考核制度,为物流工作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第二,健全人员管理制度和薪资体系。积极开通各层人员的晋升渠道,充分调动其从事农村物流业的积极性。第三,搭建沟通平台,推行人性化服务,注重员工的各项需要,提升员工的认同感。第四,企业应清楚员工的个人情况,人尽其才,同时帮助员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促进其得到充分发展。第五,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强化专业人才培养,引进并留住有发展潜质的优秀物流人才。

3.4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现代化农村物流体系

与农村电商物流业相配套的信息化建设不容忽视。要实现农村物流的现代化,关键是要把信息化建设摆在首位。强化交易主体的电子商务意识,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可以培养专门的电子商务人才。同时,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落后农村地区的电信设施升级和电网改造,提升互联网的普及程度,开发适合农产品和农资产品流通的电子商务平台,引导和加强B2B模式的电子商务交易在商贸流通中的应用,为构建城乡统筹下城乡双向流动的电子商务体系和现代化农村物流体系营造良好的环境。此外,应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建立农村物流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加大对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节点的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资金支持。引导和支持电商物流企业、快递企业、邮政物流、第三方物流企业等大型物流企业向农村地区延伸服务网络,促进大型物流企业与商贸流通企业、农业生产企业的合作,共同布局农村物流服务网络,推进农村物流信息化建设。

4结论

笔者针对我国农村地区电商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在分析了我国农村电商物流行业发展中的问题之后,笔者提出必须从完善物流体系,提升运输服务水平;整合生产要素,加强政府宏观管理;引进物流人才,加速企业转型升级;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现代化农村物流体系等方面入手,从而提升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农村电商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胡倚婷 阮涵 梁昌嘉 熊祖娟 曾艳英 单位: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农村电商物流现状篇2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习惯足不出户就可以购买全世界各类产品,并且在快捷配送背景下,可以无障碍获得商品,以实体或者个体方式经营的农产品销售形式逐渐被市场经济所淘汰。也就是说,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到农村或者市集购买当地特色农产品,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在传统销售方式之下已经不具备市场优势。这两年来兴起的农村电子商务形势从根本上使得农村社会环境发生转变,农村经济发展得到长足的进步,在信息化环境之下,农民之间懂得发家致富、享受生活。农村电子商务帮助农民拓宽销售渠道,将曾经受到地理位置限制、交通运输限制、生产失效限制的各类农产品以及农副产品走向全国客户,直至走向世界,带动农村当地经济水平进步,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距离拉小,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央政府多次文件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推动农产品向全国甚至全世界销售,在政策上提供便利,资金流通上提供支持,可以说中央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一路“绿灯”,力求解决农户在发展电子商务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农村电子商务最为重要的一环便是物流运输方面。从目前数据统计情况来看,尽管各地农村都在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工程,但是部分农村的物流体系并没有构建完全,整个物流体系环节存在不顺畅的情况。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面积大且分散性强,各个村落之间无法形成一个整体,农产品分布也比较松散,收集和运输的成本远超过预估利润。从近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超过20%的农村居民不满足目前农村物流运输形式,将近一半农村居民不能实现无障碍发货及收货。而且农村交通不发达,主要运输方式多为汽车,速度较快的运输方式不适用于农村路况,这就造成出现农产品运输时间过长的线性,导致许多注重时效性的农产品无法从原产地走远,只局限在小范围之中销售。面对这些问题,众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提出自己的主张,张诚等人将政府减贫作为出发点,研究电商和物流之间的协同演化,确保电商与物流发展共同进步;文宗川等学者也是从协同发展的角度研究农村物流与电子商务之间的关系,力求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点,使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不会受到物流运输的限制。以上两种研究均较为深入,但是并没有提出有效措施和今后发展目标与方式,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开展分析,探索农村电商物流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方向。

一、发展农村电商物流的重要性

我国疆土辽阔,物产丰富,尤其在很多农村地区拥有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但销路局限在当地,而电子商务打开了新销路,使农村的产业结构更多元化,农村经济得到升级。电子商务在农村发展不但需要物流方面的搬运工作人员还需要货物管理人员,这些工作都由大量农村居民完成,所以发展农村电商能够为农村居民创造更多创收渠道,吸引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回到家乡、建设家乡,将创新的思想和营销模式带回农村,实现家乡共同富裕。发展农村电商物流还能够缩短城乡距离,使城市居民的选择更加多样化,同时使农村居民了解和享受城市现代化产品,达到双赢的目的。对于农村当地政府来说,发展农村电商物流符合国家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规划,拉近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使得信息化与现代化在农村得以充分融合,促进农村走向多元化,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农村当地企业来讲,使得农村电商物流得到充分发展,能够带动地方企业经济效益提升,扩大企业销售范围,提升企业在行业之间的综合竞争力,为企业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对于农村本身来讲,发展农村电商物流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一种全新的渠道,有利于成立更多乡村企业与手工业作坊,为农闲在家的村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发展农村电商物流能够整体拉动农村经济,将从前农村中不能远销的产品销售到全国甚至世界各地,使得农村居民收入提升,农村整体生活水平得到质的飞跃。

二、农村电商物流存在的困境

(一)基础设施不完善

多种外部因素影响农村电商物流发展,其中部分农村道路尚未得到修缮导致运输困难,影响电子商务的优势无法在农村地区完全发挥。交通运输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目前农村地区交通设施建设并不先进,甚至有些地区还没通公路,导致农村居民参与电子商务的体验并不好,消费行为上需要付出比城市居民更多的精力甚至更多的物流费用,销售行为上也因为交通设施不便利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造成销路不畅。同时想要在农村发展农业市场的城市企业也会因此望而却步,不能形成良性循环。相对城市物流建设而言,农村的物流技术水平较低,基础设施也较落后。比如运输设备和加工工艺不够先进,导致新鲜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损耗较大,成本增加,品质却被降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电商发展。

(二)货物配送困难

由于农村地广人稀的特性,运输量小,中转站多,运输出现断层,上下级地区配送服务联合性较差。物流方面配送成本较大,且快递市场垄断现象严重,民营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在农村难以形成完整物流体系,中国邮政的时效性又较差,导致配送效率提升不上去。目前,面向农村居民无法做到快递送上门和上门揽件,面向城市居民无法及时送达损耗量较大的易腐农产品,双方满意度均较低。

(三)信息化水平低

目前,农村信息化水平依然较低,且个体电子商务分布稀疏,每个环节不能做到顺畅连接。农村地区的互联网基础设施铺设面积并不大,成本也较高,直到移动网络普及之前拥有计算机的农村家庭基数较小,使用计算机进行网上购物的农村居民则更少,导致农民缺乏使用信息技术的相关能力,不能及时、准确获取市场信息和物流信息,无法适应市场现代化发展变化。

(四)经济效益低

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单户农产品产量较低,生产规模不够大,不能满足网络供应要求,并且宣传与加工、包装等过程都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对农村居民来说投入大、收益低,影响农民参与发展农村电商的积极性。商品销售中产品质量是重中之重,而为了保证农产品质量和产品供应稳定,在种植管理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资金进行维护。由于农产品的时节性,短时劳动力需求较大,大部分农村居民资金又较为紧张,缺少投资的动力。且农产品受天气状况影响较大,除了自然灾害影响,应对日常低温需要采取建造大棚等措施又是一笔大项支出;农产品的易腐性对运输和仓储设备要求较高,物流体系的不健全和物流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导致农产品运输过程中损耗量较大,物流企业与农民的成本与经济效益均不成正比。农产品大多平均价格较低,虽随着经济发展也在逐步上升,但是远远不及种植和运输过程中所需的人工等费用,导致种植农产品的经济效益越来越低,大部分农村居民不愿意继续从事农业活动,物流企业投入也过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

三、促进农村电商物流快速健康发展的路径

(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谋求农村电商发展首先需要物流系统完善,确保交通运输所需各类设施。现阶段,农村发展电商物流可以将科学规划引导作为重点内容。国外农村物流建设已经比较完善,各方面需求已经基本得到满足,物流体系逐渐完备。但是,反观我国,农村电商物流发展较为缓慢,甚至部分农村物流已经停止发展,整体处于较低技术水平。为解决我国农村地区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各地政府应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落实建设资金,加快农村道路建设速度,基于当前电商物流市场,根据农村地区的特点,科学规划物流体系,升级传统市场,从而吸引社会资源的投入,鼓励农村居民与电商企业合作,实现供求对接,推动农村电商物流发展。我国地域广袤,尽管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农作物,但是,各地气候和地理环境差异较大,农作物生长习性不尽相同,同时运输距离过长难以保证产品新鲜度,导致消费者满意度不高。因此,政府扶持需要因地制宜,发挥当地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快速接入物流网络,调动农村地区居民参与电商、发展电商的积极性;并采用现代化先进技术推动农产品从销售、包装、储存到运输等环节的建设,除了对农产品本身的加工和包装技术进行改进,运输过程中还需引入专业运输设备,保证产品质量和新鲜度,降低损耗,保障买卖双方权益;整合市场资源,增设服务站点,扩大物流网络辐射范围,填补农村物流网络空白,打造农村电商物流集散中心,并在税收等方面进行适当减免优惠,协调农村居民生产生活,逐渐形成完善的农村电商物流体系,实现高效运转。

(二)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

农村地区与城市物流信息不对称,为发展农村电商物流与城市物流对接,需要各部门协作配合,共同提高农村物流的接洽能力。首先要在当地建立更多的通信基站,保证有线和移动网络的顺畅使用。然后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搭建物流信息平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当地农村居民能够获取全面、完整的相关物流信息,从卖家到买家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利用传统通讯方式进行宣传,让农村居民通过多方渠道及时获取信息,提高服务水平,积极影响农村电商物流发展。农民、物流企业以及消费者都是农村电商物流的参与者,实现追踪物流信息能够满足所有参与者的需要。建立信息数据库,改善数据中心布局,构建完善物流信息配送体系,减少物流成本,以吸引更多资源投入,各电商和物流企业形成良性竞争,从而使农村电商物流建设得到加强,扩大农村电商规模,实现资源最大化。

(三)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一要多方共同发展农产品新销售渠道。以新常态作为基础开展多方位战略改革,从供给侧改变农村电商物流运输方式,发展多类运输渠道,不仅改善陆运交通,同时发展海运与空运,使得运输方式能够满足目前快速供销需求,确保销售渠道与运输渠道都能够符合当前农业生产与产品经营未来发展的方向,销售是农业供给的基础动力,也是推动农产品质量发生质变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结合多方位发展,能够调整农业生产现有产业结构。综合发展电商平台、农业生态旅游以及农业文创产品销售平台能够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实现经济长期有效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村民生,为更多农村居民提供致富机会。不必考虑物质限制,即可构建以上平台,但是这些平台却注入更多文化元素,使得农产品更加具有文化,能够提升销售价值,在销售过程中,这些具有特色的农产品更加具有吸引力,销售速度更快,由此形成较为立体化的供给侧营销链。二要综合实体与虚拟销售模式开启全新零售渠道。目前,改革农村零售方式主要采取创新式供给侧改革,农村个体经营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经营模式。随着互联网发展壮大,线上经营被越来越多群体接受,所以将线上与线下经营模式相结合,有利于农村个体经营产品的销售,以我国某著名电商品牌为例,该品牌近两年在城市及乡村已经铺设超过两万家线下便利店,结合在线店铺,连接线上与线下农商店铺,扩宽经营渠道,使得农村传统店铺经营规模得到扩大,为农村开设零售经营模式的商户创造更多收入。线上农商零售店铺的优点就是可以设置虚拟库存,这样降低商户库存压力,同时还能直接为乡村当地需要商品的居民直接服务。经数据显示,这种销售渠道在部分乡村试行,已经为当地小规模经营的店铺带来较大收益。三要合理使用新媒体推动零售渠道扩宽。形式多样的新媒体近年来推陈出新,农村电商以各类新媒体平台作为基础,加速农村产品的销售,同时还能拉近商户之间、农户与顾客之间的距离,以此为基础推广销售农村产品。目前,乡村政府会主动与当下较为流行的平台主播合作,利用直播平台销售当地特色农产品,开展助农直播活动,这就是利用目前最具有发展前景也最被顾客接受的直播销售形式扩宽销售渠道。这种销售方式使得农产品、农户以及客户之间的关系被拉近,实时将农产品的质量展示给有购买欲望的客户,客户也可以在线直接与销售商家沟通,农户、客户之间信息平等,避免商品销售出现问题,提升客户对于商品的信任。这种平台的销售模式,进一步为农产品打开销路,使更多位于偏远地区、质量较高的农产品被广大人民群众熟知,为农产品电商销售扩宽渠道。

(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各地政府应针对农民进行相应的网络知识培训,使没有计算机基础的农村居民学会计算机操作,通过电脑和手机进行网络购物以及网店销售;培训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农民电商与物流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相关人才,提高人员素质,对接农村与城市,建设现代化新农村。高等院校应开设相关专业,与电商及物流企业合作扩大专项人才培养规模,结合理论与实践,向农村地区输送农学、电商物流学以及管理学的全方位人才,提供技术支持。政府也应设立资金、住房补贴等专项政策,鼓励和吸引年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开发农村市场,为农村地区注入年轻新鲜血液,共同推动农村电商物流行业发展。

作者:马萌 单位: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农村电商物流现状篇3

农村地区是电商物流发展的蓝海,但相较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思想观念等各个方面对于电商物流的发展都不够完善与现金。当前,各类新兴的电商概念不断清晰,为解决农村地区电商物流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具体解决路径,给农村地区电商物流发展带来了新希望。

一、我国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的现状

(一)农村地区电商物流需求量不断增加,发展前景广阔

从相关的数据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农村地区的网上交易额达到了8945.4亿元人民币,农村地区的网络销售额达到了1588.7亿元人民币,随着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头部电商企业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下沉及战略布局,农村地区的网店达到了832万家。这些数据的出现说明了农村地区的电商物流需求量较大并且处在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因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农村地区的电商物流从单一邮政转向多元快递

在农村地区的物流发展中主要依托邮政开展各项物流业务,并且其发展较早,具有资深的多自身的独特优势,由于国家支持,邮政物流体系具有较为完整的体系,覆盖范围较广普及率极高。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广大农村地区,邮政物流由于体系和规模较大,导致时效性较长,物流发货速度较慢,难以满足当下的电商交易需求。这样的短板导致各大电商物流也开始向农村地区下沉,处在农村地区的人有了更多的选择,进一步加快了物流速度,提高了用户的网购体验。(三)农村地区电商企业规模化程度较低首先,头部电子商务企业在农村地区几乎处于垄断地位,例如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在农村地区接受程度较高,并且阿里巴巴针对农村地区的电商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措施,这使得其他电子商务企业难以在农村地区发展壮大。其次,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得物流企业的发展跟不上步伐,由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大多数物流企业无法将客户订购的产品及时配送。最后,农村地区和城市之间的消费市场有着较大不同,消费观念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些因素的存在都导致农村地区的电商难以呈现规模化的发展。

二、我国农村电商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地区思想观念落后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与农村地区人们对于电子商务接受程度有着密切关系,换言之,农村地区的思想观念直接决定了电子商务行业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大多数农村地区由于地缘因素和经济因素等影响,导致村民上网率较低,加之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偏低,在网络交易中,由于无法面对面进行实际沟通,使得其购买和消费意愿较低,大多数村民依然趋向于面对面实体交易。

(二)物流信息闭塞,流通渠道十分单一

农村地区受经济发展条件、地缘因素经济因素综合影响,出现信息闭塞、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大多数农村地区甚至没有互联网,物流运输也主要通过邮政业务,并且大多数物流无法送到村民手中,只能送到集镇上的统一存储点,村民要拿到自己订购的产品,还需要到集镇上进行收取,这直接导致村民的网购意愿较低。加之农村地区地处偏远,物流时效性较长,进一步影响了农村地区居民的消费欲望。

(三)服务缺失

服务缺失体现在基础设施不健全,在农村地区大多数物流缺乏基本的管理体系,物流网络不够发达并且配送成本十分高,快递市场秩序混乱,大多数处于集镇垄断经营。其次,农村地区缺乏复合型电商人才,大多数农村地区农村居民文化素养不高,网络应用和知识等能力不足,而拥有综合性能力的人才也难以在农村地区下沉,这些综合因素都导致农村地区服务缺失,影响了电商物流的进一步发展。

三、我国农村电商物流发展提升策略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首先,在法律方面,要针对电子商务制定适用于农村地区的法律法规,强化对农村地区的物流行业监督,确保网络购物的安全,增强农村地区居民对于网购的信任,同时,利用法律手段构建电子商务发展的内部外部环境。其次,在政策方面,要不断加快电商物流行业组织制度的完善,就农村地区的电商物流运输而言,应当健全商品储存与商品流通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物流的体系化发展,关注物流配送的时效性。

(二)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要加大财政扶持,政府首先要成立专项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网络建设,加强农村公路建设,为电商发展和物流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在加大资金投入的过程中政府应当发挥领头作用,促进与各大企业的深化合作,引入企业资本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此深化农村电商行业。二是应当深化税收扶持。实行国家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措施,针对农村地区的电商物流企业制定优惠税收政策,通过政府的税收政策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为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同时,针对农村地区电商行业的企业及个体,提供相应的税收优惠。三是应当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物流园区,从内外部构建和谐的电子商务环境。通过电子商务园区的建设改善农村地区商品的存储和运输,并且带动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发展,辐射电子商务物流园区的产业。四是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加大信息化的物流管理,利用信息化的方式提高物流管理的实效性,同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对市场信息资料进行收集,通过分析及时对各类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三)创新合作,协同发展多种物流模式

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偏远农村地区的物流主要靠邮政业务开展,但邮政业务受体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保证物流的时效性,影响了农村地区电商物流的发展。基于此,应当加快物流企业之间的创新合作,协同发展多种物流模式,在现代物流发展中,充分发挥自营物流、企业加盟第三方物流、共同配送的共同优势。以农村地区的农产品为例,在发展农村电商的过程中,农产品保鲜期短,如果不能保证物流的时效性,则会影响电商物流发展。针对这样的现实问题,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协调各种物流模式的优势,提高物流速度。例如,在集镇集散中心和农村地区,可以规划专用运输模式,打通农村地区和城镇集散中心的距离。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第三方物流配送协调自营物流完成村一级的配送服务,这样的方式可以减少在农村地区的物流站点建设。

(四)优化结构,促进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现代物流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了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提高了物流的信息化水平。在农村电商物流发展过程中,也要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进行管理,才能够加快物流电商的发展。具体来说,首先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物流信息网站建设,打造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网络平台,加快信息传递与共享。其次,利用基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出现的物流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各类先进的技术,加强对物流电商的信息管理,和各类信息的收集,通过对信息数据的分析发现农村地区的电商物流短板和电商物流发展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才能更好地促进电商物流的发展。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引进新兴人才,引进优秀人才进入农村地区推动电商物流的发展,为此,政府和相关企业应当优化人才待遇,确保优秀人才能够在农村地区留得住、待得下。四、结语综上所述,农村地区的电商物流发展迅速,也是电商物流发展的重要方向,当前,农村地区受限于地缘因素和经济因素等,在发展电商物流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因此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农村地区物流电商的发展,从而以电商物流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城乡经济差距,更好地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地区居民增收。

参考文献:

[1]王兵,陶忠良,朱莹.关于发展农村电商的对策与建议[J].浙江农业科学,2016(06).

[2]曹建平.浅析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现状与对策[J].北方经贸,2015(05).

农村电商范文2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重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年)》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9.2万亿元人民币,占同期GDP的38.6%;同期数字经济增速是GDP增速的7.1倍。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最为活跃的领域,数字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不断加快、加深融合,特别是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数字信息技术在广大农村广泛应用,助推农村电商蓬勃发展。商务部大数据监测显示,2021年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0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增速加快2.4%,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4221亿元,同比增长2.8%。在众多农村经济产业中,农村电商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新亮点,在重塑产业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数字经济对农村电商的影响效应对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和实现共同富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数字经济和农村电商逐步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与此相关的学术研究也逐渐多元化。现有文献关注了数字经济对城市高质量发展[1]、中国对外贸易发展[2]、中国制造业发展[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4]、跨境电商规则升级[5]等的影响机制与促进效应。也有文献关注了数字经济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如陈一明(2021)研究了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机制[6];沈费伟(2021)阐释了数字乡村内生发展逻辑[7]。关于农村电商的研究,董坤祥等(2016)以遂昌、沙集两种典型农村电商集群发展模式为例,分析了农村电商发展的阻碍因素,并给出了对策建议[8];史修松等(2017)基于对江苏淘宝村的调查,研究了农村电商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与空间差异性[9];汪兴东(2020)评估了70项农村电商上行扶持政策文件的政策效应[10]。这些研究成果为本文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参考,但尚不能回答数字经济对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的促进效应究竟如何、数字经济对农村电商发展的促进效应是否具有空间异质性。在实现共同富裕长远目标背景下,研究数字经济对农村电商的影响效应有助于充分释放“数字红利”、带动农村地区居民创业增收,有效推动农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因此,本研究拟利用2013—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以数字经济为核心解释变量,运用双重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实证测度数字经济对我国农村电商的整体影响效应和区域异质性,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农村电商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建议。

二、数字经济促进农村电商发展的理论机制

(一)数字经济夯实农业基础,促进农村电商产品供给不断优化

数字经济凭借数字虚拟空间,促进数据、技术、管理、知识要素与传统土地、劳动力要素相互耦合,为人才、土地、资本等各种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加速流转以及平等交换提供新平台,进而唤醒乡村沉睡资源,激活农业附加价值[11];其次,数字信息技术促进农村产业之间的连接,构建出相互协作、综合协调、多元共进的产业结构体系,使得农村地区的要素资源供给能力突破生产可能性边界,原有生产要素重组创新,形成新的生产要素,进一步实现乡村跨域式流通[12];此外,农村电商作为农产品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表征,在其信息流转与产业运营过程中,数字经济搭建起公开透明的信息交易平台,提供了大数据收集、分析和处理的条件,从而促进农产品供给结构转型和资源配置优化。

(二)数字经济打破信息壁垒,促进农村电商交易主体快速匹配

数字经济衍生出的网络购销平台能够精准对接供需信息,切实解决小农户“卖难”“卖差”的困扰。一方面,数字技术实现了传统信息的数字化转换,能够改变农产品流通的传递方式。同时,依托宽带、光纤等网络基础设施进一步跨时空传递即时互动、零边际成本的数字化信息,并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归一化储存,将全国各地的资源有机整合,凭借信息在虚拟空间的自由流动性,实现农产品与多样化市场零距离、零障碍的高效匹配[13]。另一方面,基于不同种类的网络购销平台,一些创新性高、备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厂家,通过线上平台能够迅速被其他潜在合作商家所熟知,更易以较低的成本扩大上下游产品的相关生产与服务。同时,与之相配套的线下物料配送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使得线上销售的产品能够迅速配送到消费者手中,有效提升产品供应规模。

(三)数字经济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农村电商交易规模持续扩大

数字经济因其信息传递便利性,能够减少农产品交易的“鞋底成本”,打破产品上下行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拓宽数字经济的信息优势覆盖面,推动农村电商交易规模持续扩大。数字经济催生的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如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将过去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农户、中间批发商、经销商等连接起来,打破多环节、高成本的流通模式,使得市场信息能快速准确地传达到各个节点[14],有效解决了农产品传统流通方式中信息获取难、信息传递慢、运输成本高的问题。此外,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的结合可以为农户及时提供理财、应急贷款、农业保险、教育基金等金融服务,整合农户“零散化资金”,增加额外收益,增强抵御金融风险能力,降低融资成本,保障农村电商资金供给,持续扩大农村电商生产规模。

(四)数字经济创新消费模式,促进农村电商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电商平台等消费渠道的多元化引发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传统的标准化和批量化生产模式受到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挑战,小众需求被收集反馈成为新产品研发决策依据,客观上形成了消费者全过程参与的新生产和消费方式。数字经济有利于扩大消费者市场,提高消费质量和水平,引发新的消费热点,为生产和消费创造动力。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技术可以为居民提供基于网络的消费信贷,释放居民消费潜力,缓解消费者流动性约束,提高网络便利化服务水平,使得农村居民生活方式便捷化、消费体验多样化[15]。

三、模型构建

(一)模型选择

为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的影响效应,本文采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探究。数字经济影响农村电商发展的因素众多,不仅包括可观测到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等,也包括发展理念、消费意愿等不可观测因素。采用双重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可以降低不可观测性因素对农村电商发展的影响,进而提升模型整体的估计效果。具体模型如下012contro litititiiit Ecommerce deco(1)其中,Ecommerceit为i省份t年农村电商发展水平,用各省(区、市)淘宝村①数量衡量;decoit为i省份t年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用数字经济发展总指数衡量,实证过程中涵盖数字经济基础dbasit、数字经济应用dappit和数字经济创新dcreit三个维度,并分别进行回归;controlit为控制变量合集,包括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政府财政支持水平、农村物流运输水平等4个具体指标;0为截距项,1为数字经济对农村电商的拟合系数,2为控制变量的拟合系数,i为个体固定效应,i为时间固定效应,it为随机扰动项。

(二)变量说明

1.被解释变量。本文的被解释变量是农村电商发展水平,用各省(区、市)淘宝村数量(tb_vil)衡量。2009—2012年,农村电商处于发展初期,电商技术和时机等各方面尚未成熟,各地淘宝村数量基本无变化;自2013年以来,由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淘宝村在全国范围内扩张趋势逐渐增强。因此,本研究以2013年为起点,用淘宝村数量作为衡量各地农村电商发展水平的指标。

2.解释变量。本文的解释变量是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总指数(deco)及数字经济基础水平(dbas)、数字经济应用水平(dapp)、数字经济创新水平(dcre)三个维度同时作为量化指标。基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②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具体要求,借鉴蔡知整等(2021)[16]的研究成果,从数字经济基础、数字经济应用和数字经济创新三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数字经济基础是指数字经济应用的基础设施,是农村电商发展的基本保障。本文选取互联网宽带端口数、移动电话户数、固定电话户数、软件业务收入、电信业务量共5个正向指标综合衡量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数字经济应用是指数字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实质体现,反映数字技术在实体经济中的渗透深度与覆盖广度。本文选取有电子商务交易的企业数、企业网站数、电子商务销售额、电子商务采购额、快递业务收入这5个正向指标综合衡量数字经济应用水平。数字经济创新是开展数字经济应用的技术支撑,是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本文选取R&D人员全时当量、R&D经费、企业专利情况、技术市场交易额、新产品销售收入5个正向指标综合衡量数字经济创新水平。本文参考王凯等(2020)[17]的研究成果,采用客观赋权法中的熵值法对各指标进行赋权,以增强测算结果的可靠性。在计算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三个子系统指标权重的基础上,进一步测算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总指数(deco),测算结果见表2。

3.控制变量。(1)农村居民收入水平(outc)用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衡量。农村居民消费支出能够反映农村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后,可以购置手机、电脑、摄像机等设备,更加有利于农村电商经营规模的扩大。(2)农村人力资本水平(sch)用乡村初中学校数量衡量。乡村初中学校数量越多,说明农村居民受教育机会越多,从而越容易掌握开展农村电商经营活动所必须的基本技能,越有利于农村电商的可持续发展。(3)政府财政支持水平(gov)用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中“农林水”支出衡量。一般认为,政府财政支持水平越高,越有可能改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以及农村电子商务培训等。但也有学者提出,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往往对溢出性不高的农村地区投资偏好较弱,且更偏向于基础设施建设等绩效较为明显的生产性领域,对农村电商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甚至产生负面影响[18]。(4)农村物流运输水平(len)用邮路总长度中农村投递线路长度衡量。农村地区远离城市布局相对分散,货物收发多有不便。不断提升的农村物流运输水平,能显著改善农村电商发展的物流配送条件,降低物流成本。

(三)数据来源

从数据的可获得性与完整性原则出发,本文选取2013—2020年除港澳台地区及西藏以外我国的28个省(区、市)(内蒙古、青海在研究范围内无数据)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数据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EPS数据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以及阿里研究院,部分缺失值采用插值法进行补充。为避免伪回归,在不改变时间序列性及相关性的前提下,对各省淘宝村数量、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政府财政支持水平、农村物流运输水平进行取对数处理,以获得平稳数据;对数字经济发展总指数及3个子系统指数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

四、实证结果

(一)核心解释变量的测算结果

基于熵值法,测算出2013—2020年我国28个省(区、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具体结果见表3和表4。结果显示,2013年,我国广东、江苏和浙江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海南、宁夏和青海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为靠后。2013—2020年间我国28个省(区、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整体大幅上升态势,其中,江西、海南、宁夏增势迅猛,增长率分别为247.03%、266.96%和307.52%。广东、江苏和浙江等多数东部地区省份地理位置相对优越,经济发展基础更好,商品贸易发达,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更为完善,数字经济应用相对广泛,数字经济技术创新更加活跃,因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更高。综上,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呈现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级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

(二)整体影响效应的基准回归结果

基于stata15.1软件环境,实证研究得到数字经济对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的整体影响效应。(1)列结果表明在不加入任何控制变量情况下,数字经济发展总指数每提高1个单位,农村电商发展水平就相应提高0.983个单位,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第(2)列加入控制变量后,数字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对农村电商的影响效应仍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5第(3)~(5)列中详细考察了数字经济三个构成维度对农村电商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基础、数字经济应用及数字经济创新三个维度均能正向促进农村电商发展,其影响系数分别为1.183、0.912和1.121,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其中,数字经济基础维度对农村电商的促进作用最强。这是因为随着“数字中国”理念的提出,数字基础设施逐渐在农村地区推广普及,为农村电商提供了强有力的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和网络基础设施,进一步助力农村电商高效发展。整体回归结果表明,无论是数字经济总指数还是数字经济三个不同的构成维度都能够正向促进农村电商发展。从各个控制变量看,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的影响效应均显著为正,说明两个变量均正向促进农村电商的发展,这与预期结果一致。政府财政支持水平的影响效应系数为负,这可能是因为一般财政支出中“农林水”支出数据无法准确分离出“农业”这一单项,且我国对于农业发展的财政支持一般用于实体经济,农村电商尚未成为财政政策重点扶持的对象,因此政府财政支持对农村电商的影响效应为负。农村物流运输水平的影响效应为负,可能原因在于我国西北及西南地区因疆域广阔和地势险要,使得农村地区物流运输线路的修建和完善存在一定困难,电商销售产品难以上行下达,从而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村电商发展。

(三)稳健性检验

1.内生性问题。农村电商作为农村产业数字化表征,是数字经济在农村实践的多元化表现形式之一,二者或存在内生性问题和反向因果问题,本文从两个方面阐明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第一,二者指标数据来源和统计层面不同。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由不同维度的多种指标根据熵值法综合测算得来,而反映农村电商发展的淘宝村数量来源于阿里研究院,二者来自不同的数据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是全国范围的宏观衡量,作为综合指数对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发展进行实证回归。第二,参考程秋旺(2022)[19]对内生性问题的处理方法,本文采用解释变量滞后一期再次进行回归,根据回归结果,数字经济发展总水平取滞后一期值,其对农村电商的影响效应仍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这与前文基准回归结果一致。

2.稳健性检验。本文采取双侧缩尾处理和剔除直辖市两种方法对实证过程进行稳健性检验。第一,对所有变量进行前后1%的缩尾处理,调整样本容量后重新进行回归;第二,因直辖市的经济和政策发展优势,为保证结果普适性,本研究剔除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4个直辖市后再次进行回归。回归结果显示,两种检验方式下,数字经济对农村电商的影响效应均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本文研究结果具有稳健性。

(四)异质性分析

为探究数字经济对农村电商发展的影响是否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本研究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及西部三个区域,不同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农村电商发展的影响效应也不同。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农村电商的影响系数分别在5%和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影响效应依中部、西部、东部地区递减,说明数字经济因其便利性和共享性能够为不同地理区域的农村电商产业提供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支持,从而带动我国农村地区电商产业协调发展。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农村电商发展的影响效应显著但系数不大,可以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来进行解释,东部地区本身已经具备了相对发达的市场经济水平,其产生的数字经济红利对东部农村地区进行了资源反哺,因此东部农村地区虽然也同样完善了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扩大了农村数字经济技术应用,但其对农村电商发展的促进效应并不如中西部地区明显。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影响农村电商的促进效应显著,但影响系数相对较小这可能是由于我国西部地区受物流运输、气候环境等条件限制,农村电商发展基础薄弱,而数字经济发展因其便利性和共享性能够有效突破时空限制,一定程度上解决西部地区因地理因素和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农村电商效率低下、交易成本高等问题,从而提升西部地区农村电商发展效率。

五、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数字经济已经渗透到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发展农村电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本研究基于2013—2020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的促进效应,主要结论如下:

1.数字经济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农村电商发展。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总指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三个主要评价维度、全国整体效应和分地区效应等多个层面检验,该结论均成立。数字经济基础、数字经济应用和数字经济创新均能促进我国农村电商发展,其中数字经济基础对农村电商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强。

2.数字经济对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的促进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数字经济对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的促进作用依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递减。

(二)政策建议

根据以上研究结论,为进一步释放数字经济对我国农村电商发展促进效应,助力乡村振兴,提出以下建议。

1.加快推进数字中国与数字乡村建设。要持续加强大数据、5G通信等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地区网络覆盖范围和网络普及质量,改善农村居民的上网条件;要加强数字技术创新,引导数字技术企业加强创新基础能力建设,推进数字技术产业化,鼓励发展商业数字科技;要重视数字技术在农村的应用推广,支持利用电子商务大数据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推动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优化农村电商运营环境。

2.制定地区差异化农村电商发展促进政策。东部地区要持续发挥现有优势,进一步优化财政支持,鼓励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支持方式,增加财政支持数字经济发展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由中央财政资金引导带动社会资本,进一步促进农村电商发展;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要提高农村地区教育水平,完善农村地区人才培养机制,丰富互联网教育资源,培育更多数字时代“新农民”;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与相关机构和厂商联动,加强宣传培训,培养农民使用数字信息的意识和技能,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引导农民主动融入数字经济,主动参与农村电商经营活动。

参考文献

[1]孙哲远,宋锋华,李翔.数字经济对城市发展效率的影响及对策——基于全国70个主要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J].企业经济,2021,40(11):126-135.

[2]姚战琪.数字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影响研究[J/OL].财经问题研究:1-13.[2021-12-16].

[3]杜传忠,管海锋.数字经济与我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基于中介效应与门槛效应的检验[J].南方经济,2021(12):1-20.

[4]李晓钟,李俊雨.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22(2):77-93.

[5]单浩耘.数字经济视野下跨境电商企业的升级策略研究——评《跨境电商与国际物流》[J].商业经济研究,2021(13):193.

[6]陈一明.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创新[J].农业经济问题,2021(12):81-91.

[7]沈费伟.数字乡村的内生发展模式:实践逻辑、运作机理与优化策略[J].电子政务,2021(10):57-67.

[8]董坤祥,侯文华,丁慧平,王萍萍.创新导向的农村电商集群发展研究——基于遂昌模式和沙集模式的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6,37(10):60-69,111.

[9]史修松,魏拓,刘琼.农村电商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与空间涉及差异研究——江苏淘宝村的调查[J].现代经济探讨,2017(11):118-1254.

[10]汪兴东,熊彦龄.农村电商上行扶持政策效应评估——基于熵权法的文本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4):218-226.

[11]王胜,余娜,付锐.数字乡村建设:作用机理、现实挑战与实施策略[J].改革,2021(4):45-59.

[12]周立,李彦岩,王彩虹,等.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产业融合和六次产业发展[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3):16-24.

[13]王胜,余娜,付锐.数字乡村建设:作用机理、现实挑战与实施策略[J].改革,2021(4):45-59.

[14]张在一,毛学峰.“互联网+”重塑中国农业:表征、机制与本质[J].改革,2020(7):134-144.

[15]焦帅涛,孙秋碧.数字经济发展与消费升级联动的机理及其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21,40(12):84-93.

[16]蔡知整,苏小东.数字经济场域下农村经济的契机、障碍及策略[J].农业经济,2021(7):35-37.

[17]王凯,徐琳瑜.珠三角地区城市节能绩效差异化研究[J].环境保护,2020,48(21):45-50.

[18]雷根强,蔡翔.初次分配扭曲、财政支出城市偏向与城乡收入差距——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29(3):76-89.

农村电商范文3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电商;发展模式;运营体系

一、引言

党的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多的政策开始向农村地区倾斜。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农村电商经济也由此产生并不断发展,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使得农产销售难题得以破解,农产品电商发展体系不断健全。由于农村电商起步发展时间较晚,因此限制性因素还相对较多。首先,农村电商缺乏专业化人才,广大农民电商意识较差、过观念落后,参与率较低;其次,物流配送体系还不健全,很多乡村还没有开通物流服务,因此降低了农村电商的发展热情;第三,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较低,在集约化、品牌化、规模化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第四,网络覆盖率较低,使得农村电商的普及难度较大。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主要发展模式

(一)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从2006年开始的土特产和生鲜产品开始探索网上交易,其品牌化的运营程度不断提升,比如顺风优选、义乌模式、沙集模式等模。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模式所销售的主要产品是农产品、土特产、生鲜农产品等。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处于“信息服务”阶段的农产品电商时代,以电子商务平台为依托开展农产品交易,实现了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这一模式的产生有效缓解了农村就业和创业难题,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农村电商1.0模式。从2013年开始,各大电商巨头开始将目光转向农村市场,农村电商时代也由此正式开始产生和发展。在广大农村,通过各种宣传使得网络购物的知名度大大提升,但此时限制农村电商发展的基础设施还较为落后,各项配套设施和支付手段都不成熟,所以农村电商仅处于1.0时代,其代表主要是农村淘宝和京东下乡模式。农村电商1.0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各电商巨头通过广泛的宣传在农村跑马圈地,其模式主要是“在线交易”的电商时代。但是这种简单的“品牌宣传+产品销售”的方式还难以实现对农村市场的有效开发,对于振兴乡村经济发展的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三)农村电商2.0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农村电商迎来了2.0模式。2014年,淘宝依托于菜鸟网的物流体系开始了千县万村计划,而京东也紧随其后建立了线下服务配送安装等相关服务体系,苏宁将原有的200多家加点维修服务店转变为农村消费者提供维修服务和下单以及退换货的服务中线。农村电商2.0模式主要是B2C模式家电等工业品下乡,该阶段也因此被称为“服务电商”时代,其主要特点就是集销售、维修、服务、退换货等各类服务为一体的农村电商模式。农村电商2.0的核心业务不仅是线上交易,而是围绕农村线上线下多种服务体系,沿着产链条从前端的交易不断进行延伸。

(四)农村电商3.0模式。在移动互联网不断普及下,本地化、社群化生态圈逐渐产生,也就开启了农村电商3.0模式,在微信和微博等社交工具的推动下,使得农产品O2O模式快速发展。在加大电商巨头调整发展思路的同时,本来生活、宅急送、我买网、美味七七等电商平台也逐渐加入,借助微店、PC互联网、地面服务站、旅游展览等一体化的本地生态圈电商新模式实现对农村电商市场的全面拓展。同时,依托于四大服务平台,逐步开展代客订单、产品销售、物流配送以及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农村金融等多种业务。另外,农村电商3.0模式还帮助农民进行产品的包装和策划,打造知名度较高的农特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的附加价值,逐步推广和完善农村电商生态服务体系,对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运营体系构建的策略

(一)分层级设立运营管理体系。在农村电商运营体系中,要设立县级运营中心负责全县农产品电商的管理,设立乡镇级农产品集散地,同时要以村为单位设立农产品汇聚网点,通过分层设立农村电商运营管理体系的方式建立一套完善的农村电商物流体系。同时要充分鼓励电商企业强化与邮政支局、供销社、村邮站、便利超市以及快递企业分支机构等合作能力,使得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及各类设施能够实现全面共享和无缝衔接,建立健全农村电商发展的县、乡镇、村三级配送体系,确保农村电商的高效发展。另外,要全面强化农村电商运营管理,根据三级部门设定相应的权限,充分协调各方关系,降低农村电商的运营成本并提升效率。

(二)打造全渠道电商模式。要在县、乡镇、村设立电商服务中心,进而打造出线上下单、线下体验、服务到家的全渠道电商模式。首先,可以使得消费者能够在服务站内体验产品和服务,并实现线上下单,将在线交易模式转变为服务体验,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要为消费者提供京东代买、淘宝代购等开放服务的接口,使得乡镇电商服务中心成为电商平台和农户之间的纽带。其次,要提供生活电商服务,比如养老金、水电煤、互联网理财、社保、贷款、农村金融等服务项目,最大程度上为农民生活工作带来便利,进而可以吸引更多的农村客户。第三,要做好售后的维修和退货等服务工作,为农村电商的发展解决后顾之忧,获取农民的理解和支持,以此构建出能够贯通城乡的电商服务平台。

(三)强化电商人才的培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依赖于专业化人才,在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人才短板日益显现,因此必须要通过建立农村电商人才培训中心的方式强化对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农村电商是“互联网+农村”,更是“互联网思维+农民”,具有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应用能力的人才是支撑农村电商不断向前发展的关键。所以,政府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搭建人才培训平台,出台鼓励大学生下乡的政策,充分依托于各大电商巨头的培训资源,定期开展对涉农企业、合作社工作人员以及农民关于电子商务实际操作和理论传授等方面的培训,全面提升农村电商参与主体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全面推进农村电商的发展。

(四)设立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在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要成立创业孵化中心,充分鼓励返乡青年和大学生回乡创业,从内部培育和外部引进农村电商的创业带头人,以人才创业来支撑起农村电商创业服务体系。根据实际情况在各乡镇建立电商创业孵化园,借助京东、淘宝等多个平台进行电商创业,同时要强化对村镇电商服务站的管理,重点进行村镇物流服务创业,拓展农特微商创业活动,以优质的服务促进和带动创业,为农村电商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建立强有力的人才储备。另外,在创业孵化基地设立和运营过程中,必须要强化政府部门的作用,以此获取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确保创业孵化基地能够持续有效运转。

(五)构建营销和品牌推广中心。打造农产品品牌和强化营销不仅是农村电商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意。通过构建完善的营销和品牌推广中心能够提供培训孵化、技术支持、产品营销、品牌建设、金融信用等各类服务,同时要成立产品中心、订单中心、质量追溯中心、客户服务中心等,针对于网络消费需求的特点,推出个性化、品牌化的特色农产品,充分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同时,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支持农特产品的品牌培育和宣传推广,逐步建立农产品的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推动农产品的标准化建设,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在包装、制冷、加工以及配送等方面要做好网络营销渠道建设,全面实现农产品的线上线下联合营销模式,构建出紧密结合的供应链条。

(六)建立电商信息服务平台。互联网时代也是信息时代,确保信息畅通是农村电商发展的重要基础。政府部门要坚持从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出发,建立实现工业品下行、农产品上行的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农村电商信息服务平台能够充分对接城乡发展,为乡村振兴带来更多的机会。同时,要对物流快递行业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优化,完善市场运作的合作机制,通过有序的竞争合作来实现农产品物流运输的快捷性,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推动市场的流通能力。另外,各级政府部门尤其是乡镇政府要充分鼓励农村电商企业充分参与到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和管理中,使其能够真正服务于农村电商的发展,为其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

四、结语

本文主要对近年来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的几种重要模式进行分析,认为可以从分层设立运营管理体系、打造全渠道的电商模式、强化专业人才培养、设立创业孵化基地、成立营销和品牌推广中心、建立电商信息服务平台等方面出发全面优化农村电商运营体系,使其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雷园园,王昀,张龙.乡村振兴下农村电商发展模式的解构与重构:村赶街模式”的单案例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20(8).

[2]曲恬立.精准扶贫下的农村电商发展[J].财经界,2020(7).

农村电商范文4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电商发展;法律问题

电子商务是使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和通信手段进行商务活动。农村电子商务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的发展,调整了农村的经济结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转型和进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提高农村的生活水平,促进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1]。

1农村电商存在的法律风险

1.1农村电商交易产品价格和质量法律风险。一个商品的价值变化会导致市场上价格的变化,具有一定的价格规律。而网上交易的商品价格不定,无法更好地总结商品的价格规律,在农村电子商务中这个问题尤为突出。比如:交易中的食用油,由于原材料和加工手法的不同,导致价格上存在差异,而消费者无法更好地辨别商品的好坏,最终可能花高价却买到了不符合标准的油。同时,网上交易会存在许多漏洞,导致监督部门无法更好地进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商品的实际价格。农村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风险:首先,大部分农村电子商务的经营者为个体农户,进行小规模经营,出售自己种植的农产品,但是在经营过程中缺乏安全意识和质量管理意识,无法更好地保障产品的质量,导致商品出现质量风险。其次,部分经营者缺乏道德意识,以次充好,弄虚作假,缺乏责任意识,无法保障销售物品符合标准要求。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无法营造一个良好的电商环境,可能会产生柠檬市场效应,进一步阻碍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1.2农村电商交易主体资格法律问题。调查可知,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主体有:个体农户、农民合作社、农村企业。在实际交易过程中,个体农户所占比重较大。对于一个农村企业来说,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公司注册,并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而对于个体农户和农民合作社来说,缺乏相关机制的管理,不需要进行经营者的注册,只需在不同平台进行售卖即可,在一定程度上无法保障产品的质量,在实际交易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由于不受法律制约,无法对个体农户和农民合作社进行管理,当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犯时,无法更好地解决问题[2]。

1.3农村电商交易电子合同法律问题。在2005年,我国颁布的《电子签名法》中指出,电子签名与纸质签名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而在农村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电子合同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电子合同流于形式。即使相关规定中赋予了一定的法律权益,在实际交易过程中,由于产品的特殊性,导致在购买过程中缺乏购物凭证,尤其是相关平台微商式的销售过程中,缺乏对消费者的保护。其次,在农村电子商务中存在点击合同的交易。点击合同只能由商家或平台制定,而消费者必须点击同意才能进行购物。许多点击合同可能存在一些法律漏洞,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消费者的购物权益,增加了消费者的购物风险。点击合同缺乏一定的制度管理,不受法律保护,当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无法维权。最后,在农村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许多条款缺乏真实性与安全性,无法更好地维护消费者的权益,由于缺乏一定的技术支持,导致电子合同会被他人有意盗取并修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3]。

2防范农村电商法律风险的对策

2.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进步和发展,必须不断完善交易过程中的法律法规,加大管理力度,提高销售人员的法律意识,进一步维护消费者的权益。要求相关部门必须出台政策,保障农村电子商务的安全运营。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维护消费者的购物权利,防止其受到侵犯。加大对交易过程中证据的管理,进一步提高交易过程的安全性,保障农村电子商务能够在法律的监督下,更好地进行商品售卖。

2.2健全农村电商监管体系。为了更好地保障农村电子商务的交易安全性,政府必须加大管理力度,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范电子商务行为,发挥法律的监督作用和制约作用。不断完善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大对销售者、消费者、物流、平台等多方面的监督和管理,净化农村电子商务环境。要求经营者明确自身的主体资格,并通过网络对商品进行信息注册,确立其自身的法律地位,使相关法律能够更好地落实。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经营过程的管理,保障商品的质量,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对出售的产品进行监督,尽量减少纠纷,出现问题时应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3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只有不断完善信用体系,才能进一步保障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安全环境。可以利用农村的风土人情,进一步发挥隐性信用,提高经营者的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相关部门必须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进一步提高经营者的信用度,进一步保障经营环境的安全与可靠。要建立相应的信息数据库,将经营者的信用数据和信息上传到数据库中,进行存档,消费者可以查看经营者的信用度,以保障交易过程的可靠性。除了政府加大监督和管理力度外,还要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加大对经营者的培训力度,提高经营者的责任意识,制定完善的信用标准,保障信用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性。

2.4发挥政府服务职能。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农村电子商务进行指导,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注重对经营者的培训工作,使经营者获得更多的经营信息和经验。在服务过程中,可以结合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更好地发挥政府职能。可以通过培训班、讲座的形式,向经营者讲解相关基础经营知识和法律法规,不断培养电子商务人才,进一步提高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和专业水平。加大对经营产品的监督和管理力度,不断完善检测体系。由于部分经营者在出售商品的过程中缺乏对商品的检测,导致许多商品不符合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所以,政府部门必须重视对商品的检测工作,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政府应更好地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工作,打造农村品牌。农村品牌的打造,不仅能够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各个经营者确定自己的经营品牌时,将会减少销售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和侵权行为。

2.5提高经营者的法律和道德意识。只有不断提高经营者自身的法律意识和职业素养,才能够更好地消除经营过程中的法律隐患。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平台对职业道德进行宣传,使经营者认识到职业道德在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应开设相关培训班,进行法律知识的宣讲,提高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可以建立相关的惩罚机制,对销售过程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不断加大管理力度,维护农村电子商务环境。

3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农村电子商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容易产生交易风险,应加强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管理,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伍自强,程媛.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电商发展法律问题研究[J].电子商务,2019,(01):39-41,56.

[2]李鲁,李剑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电商高效化发展的路径探索[J].价值工程,2019,38(06):62-64.

农村电商范文5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电商;产业集群

1引言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总书记提出,“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之一,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然而在大力振兴乡村的这几年,我国农村电商存在发展数量和质量不均衡的现象。如何结合农村电商产业发展实际,促进农村电商产业集群发展,加强农产品产业链建设,进一步激发四川经济活力,还有待深入研究。

2四川农村电商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问题

2020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79万亿元,占全国网络零售总额的15.3%,其中四川农产品网络零售额304.19亿元,累计培育涉农电商企业6263家,带动31.8万人口就业,网络零售店铺数量进入全国前十,电商企业密集度进一步提高,但仍存在一定问题。

2.1农村电商规模效应不高,没有形成集群优势

农村电商产业集群的优势在于能够实现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各地电子商务产业由原来的单打独斗逐步向集群化发展,“淘宝村”“淘宝镇”“孵化基地”“产业园区”“创业中心”等多种形式显现,农村电商的发展也为众多地区脱贫摘帽贡献了力量。以淘宝村为例,纵观近5年全国各省淘宝村、镇数据,四川省总量虽位居前十,但根据逐年增减变化数量趋势(表1)可知,由于地方重视程度的加大,四川省内淘宝村、镇数量逐年稳步增加,农村电商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有所提升,但与全国其他省市对比并不突出,地方资源优势没有完全转变成经济优势,也没有在原有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明显资源优势的产业集群。

2.2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同质化严重,创新意识弱

“十三五”期间,四川省通过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带动,认定“三品一标”农产品5729个数量居全国前列、西部第一。但由于地形地貌原因,四川农村地区各类农副产品的分布总体较为零散,品类集中且质量参差不齐,以2020年为例,四川农产品网络零售额304.19亿元,农产品分布行业在水果与茶饮两大类,占比农产品网络零售总额的56.9%,排名前10的热销农产品中,水果与茶饮就占据8项。农特产品较少且同质化严重,品牌创新意识较弱,加之地形因素不利于运输和保鲜,甚至比其他地区的农产品更缺少竞争力,这为电商产业集群发展增加了阻力。

2.3基础设施落后,产业链不够完善

道路、网络、物流等基础设施是电商发展的前提条件,完善的物流渠道更是电商活动开展的保障。区位与地形地貌的约束,加之起步晚、发展较慢等原因,四川农产品产业链并不完善。一方面,农村电商对主要农产品的保存与运输要求更高,而四川农村地区地广人稀,单一的网点不能保证货物及时、准确送达,物流网点布局难度较大,增设网点则会使得成本不断加大,网点范围限制,致使省内基础设施和物流建设不够完善,没有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产业链体系。另一方面,四川农村电商在“十三五”期间,较多采用的是“农户(贫困户)+电商平台”模式,多是单打独斗、个体经营,产销分离且销售渠道不稳定,产业链不连续,影响辐射范围较小,产业集群效应小,对区域经济整体带动作用较小。

2.4专业人才缺乏,产业化发展后劲不足

农村电子商务因其行业特殊性,需要专业人才储备,特别是掌握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仓储、营销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四川农村,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整体文化水平不高,青壮年多数外出务工,留下的大多数都是中老年人思想固化,文化程度较低,缺乏此类专业技术人才,虽然乡村振兴战略契机下,部分农村青年开始探索新形势下农村电商发展方向,但大多都是单打独斗,缺少专业运营团队,使得省内电商发展既缺少带头示范效应,又缺少中坚力量。

3对策与建议

3.1普及电商集群观念,激发产业群规模效应

农村电商市场上,农民、农户作为供需市场主体,集群化观念的普及与推广有助于农村电商产业的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后,在地方政府激励与带动下,农村电商的发展需要向集聚式发展,即区域内同类型农户成立品牌联合发展,形成了形成产业集群,达到规模效应。对广大新农人普及产业集群规模效应的观念,让其清楚不仅要追求电商企业规模和数量的增多,更要利用好乡村振兴背景,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重视地方农产品品牌带来的集聚效应,利用优势资源,集群化发展农村电商,采用推广淘宝村,建设创业园区,打造特色小镇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辐射文化、科技、旅游、生态等乡村特色产业,推动农村电商产业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激发区域经济发活力。

3.2打造特色品牌,推进农产品品牌化的发展

促进农村电商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省内各区、县需要因地制宜,结合区位优势与资源特色,克服农产品在生产、加工、包装方面同质化情况,打造符合电商特色的农副产品,创新地方网销特色品牌,在品牌建设上,要体现标准化、特色化,提高川内农产品附加值,消费扶贫助力乡村振兴,创新营销理念,形成竞争优势,获取客户认可。

3.3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储备,组建专业电商团队

农村电商的发展,有利于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增强农村地区的吸引力和发展潜力,将原有的传统农户吸收转变为新农人,壮大农村电商人才队伍,是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储备的有效方法。一方面,可以从农村自身实际出发,开展电商知识培训,帮助大家掌握电商技能,培养新农人思维,打造电商致富带头人,先富带后富;另一方面,加强招商引资与人才引进,在自身发展成长的基础上,引进具备新技术、新理念的青年人,组建专业电商团队,激发区域集聚效应,助力新农村建设,进而反哺当地乡村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形成规模效应。

3.4完善产业链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农村电商范文6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发展路径

1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电商发展现状

1.1运营主体培育较为困难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数超过了10亿,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71.6%,虽然如此,农村电商的发展水平依旧不高,具体原因在于受传统经营模式的影响,农户接收信息的时效性较差。对于农村居民而言,其接受电商业务的水平不高,农产品电商的交易率急需提升,而目前的农村电商企业多数是以传统农产品商贸为主。从对现有农村电商企业的了解中可以看出,农村电商是由家庭农场及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转变而来,而这些电商企业往往比较擅长传统的运营模式,对电商运营模式的认识不够深入,同时也没有相关的运营经验和管理经验。这就需要农村电商加大与电商平台的合作,同时还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引导。在地方层面而言,往往较为关注龙头企业,对农村小型电商企业的关注度不够,也没有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导致农村缺乏专业的电商人才。因此,对于农村小型电商企业而言,没有能力借助农产品来拓宽电商渠道,同时整合种植结构和农产品品种的实力也远远不够,这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村电商的发展。

1.2农村电子商务市场运营方面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随着电子商务产业的蓬勃发展,给农村电商产业带来了诸多的机遇,农村电商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也有一些问题,如电商重复性建设问题,在农产品中,有的产品保质期短,储运成本非常高,对运输也有一定的要求。农村电商企业倾向于发展容易储存、容易配送的干货类产品业务,这就出现了经营范围相同、渠道来源相同等电商重复性建设问题,经营模式的同质化成为农村电子商务市场运营中的主要问题,也是现阶段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直接影响着农村电商企业的发展。

1.3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存在问题

目前农村电商物流配送的问题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农村物流体系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大多农村电商企业都是选择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进行农产品的运输;第二,农村电商企业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在物流配送上选用通用的物流模式,而由于农产品自身的特性,对农产品的物流运输有别于一般物品,而这与通用物流模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1.4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

现阶段,农村电子商务中存在着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的现象,从根本上影响了电商的健康发展。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营销,没有面对面的选品,关键要有过硬的农产品为依托,农产品的质量必须过关。农产品有的是出自农户,其规模小,较难形成统一的标准,因此常常因为农产品品质与描述信息不一致而产生退货和赔偿问题,这将严重影响农村电商的发展。发达国家具有较高的农业水平,在食品监管方面更为严格,导致消费者宁愿高价购买国外产品,而不愿意为国内标准化程度低的农产品买单。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在电商平台购买农产品的多为白领,该类人群更加看重的是产品的品质,对健康生活有着较高的追求,所以农村电商平台中农产品的标准化体系亟待建

1.5农村电商人才匮乏

目前,我国农村电商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而农村电商人才严重缺乏,导致了农村电商的发展受限。农村电商的发展,对电商人员的要求不仅仅是掌握农产品的相关知识,同时还要具有营销技巧及电商技能,而在农村严重缺乏具有综合专业能力的人才。即便是对农户进行培训,由于农户的文化水平所限,接受新思维的能力不高,对于难度大的专业知识也无法掌握,导致电商人才的匮乏,直接影响农村电商的发展。

2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电商发展路径

2.1注重对农村电商运营主体的培育

在农村电商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政府与企业的合作,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进一步完善农村电商体系。由政府牵头,让龙头电商企业进入农村,为农村电商传授专业的知识和电商经验,不断提高农村对电商业务的认知水平。与此同时,龙头电商企业要将电商产业的发展理念和相关技术作为重点进行推广,并以农村现有电商知识的认知为出发点,以电商技术的培训和实践为依托,制定与农村电商发展相吻合的电商模式,最终提高农村电子商务企业的运营水平。在农村电商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开展金融相关服务,助力电商企业的发展,另外,政府部门要适当给予一定的扶持,不断鼓励引导农业大户参与到电商发展中。对农户的资金需求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为金融机构与电商企业之间搭建合作的桥梁,为电商农户提供必要的金融资金。在农村电商企业信用度问题上,相关主管部门可以增设农村电商信贷部,采取有效措施为农户增信,另外,要建立第三方信用评价体系,最大限度控制金融风险。

2.2不断优化农村电商市场运营模式

现阶段,农产品供给过程中,由于其自身的一些因素所致,仍旧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供应规模跟不上、产品品质无法保障等。在此情况下,相关主管部门可以采取整合农产品供给端力量的手段,为农产品的生产及需求市场提供对接平台。以相关支农、惠农的优惠政策为根本出发点,不断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实现农产品生产经营模式的创新,从而为优化电商市场运营模式奠定坚实基础。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先进优势,将其融入农业生产中,以实现农产品向高品质发展的目标。对于农村电商经营者来说,通过互联网的优势,对网络订单进行整合,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不断探寻集约化经营的发展道路,而这对于降低经营成本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最大化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可有效降低农产品的成本。

2.3建立并完善农村电商物流体系

第一,构建完善的农村电商物流服务质量标准,只有在统一的物流服务质量标准下,农产品的品质供应质量才能统一,同时有必要对农产品品质进行分级和归类。对于果蔬类产品,要加强对保鲜技术的利用,积极推广冷链物流,不断加强农产品包装和运输中的管理控制工作。要不断完善农村电商的分类和编码标准体系,以国家相关标准为基础,对农村电商物流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编码,以方便客户后续对物流环节的追溯。与此同时,要严格规范电子商务交易中农产品信息的表述标准,使农产品信息描述更加准确和全面,以便于消费者更加直观地了解。第二,不断加大农产品第三方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在农产品生产者和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之间,农村电商企业起到了搭建桥梁的作用,可促进上述两者的合作,确保采摘后的产品能够及时进入冷链物流系统,以最大化地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

2.4推动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建设

推动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建设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针对农产品销售过程中的标准化问题,相关管理部门要给予一定的重视,并要进行宏观把控,对农产品销售企业及农户的农产品进行严格的管理控制,以不断提高农村电商相关产品在行业市场的核心地位。在此过程中,政府应与行业协会、农业市场相关机构等制定不同类别的农产品的生产质量标准,为电商企业的销售提供一定的标准依据,从根本上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最大限度地规范电商市场。第二,针对农村电商企业的农产品销售,要进一步加强农产品信息的管理。构建农产品供应链中各个供应环节的信息追溯系统,对农产品电商销售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控,保证产品都经过质量体系认证,同时要确保消费者对各环节信息都能检索查询,最终提升农产品在电商平台销售中的公信力。第三,加大对农产品品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对农产品销售品质开展定期检测,保障到达消费者手中的农产品具有严格的品质。如对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对养殖类产品排查兽药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等等。

2.5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养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不断加强对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发挥人才的最大化作用,不断引导更多的村民享受社会进步发展的成果,具体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地方政府应起到积极带头作用,为电商平台和农村优秀电商企业构建合作渠道,与地方农业高校及具有电子商务专业的高校进行合作,双方积极探寻建立发展本地特色的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建立农村电商人才资源库,对电商人才、有潜质的人才开展跟踪式培养,对人才发展的各个阶段给予帮助和支持。针对农村电商发展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地方政府应全力协助解决,为农村电商的稳步发展保驾护航。第二,在农村开展电子商务培训班,鼓励和引导农民参与到培训中,同时也为有志返乡进行创业的人员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另外,对于政府体系中的有关人员,要定期开设研修班,以政府人员发展实际为出发点,精心设置培训课程,其中包含电商规则的解读、电商行业发展态势、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等,以能够协助政府对农村电商有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以专业、科学的角度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并由此来提升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下,发挥农村电商的最大化价值。

3结语

农村电商范文7

关键词:职业教育;农村电商产业集群;解释结构模型

目前,关于职业教育与农村电商产业集群联动发展的研究并不多。邓德艾[1]利用职业教育在职业培养、就业培训和创业指导上的功能优势,从师资流、资金流和物资流三个维度为职业教育电商精准扶贫提供保障。陈孝强[2]结合十堰山区农村电商发展现状与问题,立足十堰地方职业教育,探索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创新实施路径,包括产教融合与校地合作、农产品电商平台与地方产业结合等,探索出适合地方产业发展的特色创新之路。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学者们基本得出相同的结论:职业教育与农村电商产业集群相互关联、互利共生,两者的联动发展也是他们作为理性主体的必然选择。其不足之处是,学者们的研究大多站在理论层面,没有对两者的联动程度深入探讨,缺少必要的经验分析和实证检验。同时学者们并没有对职业教育与农村电商产业集群融合对策提出的依据进行深入探讨,缺少必要的理论分析。因此,本文将从解释结构模型出发,开展湖南省职业教育与农村电商产业集群联动发展的对策研究,有据可循地提出相关对策,为其联动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1职业教育与农村电商产业集群联动关系分析

1.1职业教育为农村电商产业集群提供人才支持。农村电商是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它优化了农产品的供应链,重构了农产品的产业链,极大地释放了农村电商对乡村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和倍增作用[3]。农村电商产业集群指立足农业生产基础,发挥区域产业优势,将处于特定空间领域的相关生产、经营、销售及配套服务的企业,以特定的网络组织形式集聚而成,进行一定电子商务活动的产业综合。因此,发展农村电商需要懂农业、商业、物流、市场营销、信息技术等知识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1.2农村电商产业集群带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农村经济的从业人员绝大多数受教育程度低,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科技人才数量少、技术结构不合理、专业团队缺乏等问题。新形势下农村电商产业急需一批具备网络推广、市场数据分析、产品价值定位等技能性的人才。职业教育需以此为依据,促进人才培养对接产业需求。

2职业教育与农村电商产业集群联动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及解释结构模型构建

2.1解释结构模型。解释结构模型法(InterpretativeStructuralModelingMethod,ISM)认为复杂的系统由若干子系统要素组成,学者可以结合知识、实践及计算机软件的辅助,构建多级递阶层次结构模型。由于它的便捷性,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系统工程中[4]。其分析步骤如下:(1)确定系统的构成要素集T,其中Tii=(1,2,…,n)表示系统中的第i个要素。T=T1,T2,…,Tn{}。(2)根据因素Ti和因素Tj之间的影响关系,确定邻接矩阵A=aij()n×n。然后确定各要素间的可达矩阵P。可达矩阵P根据公式(1)确定。

2.2职业教育与农村电商产业集群联动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职业教育与农村电商产业集群的指标体系构建是将两业融合的基础且重要的课题。根据专家访谈、市场调研,确定职业教育与农村电商产业集群联动发展的影响因素如表1所示。

2.3建立邻接矩阵。根据上述解释结构模型的实施步骤,通过专家深入探讨,分析14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邻接矩阵如表2所示。如果Ti对Tj有影响,则该表中的相应位置为1,如果无影响则为0。

2.4建立可达矩阵。邻接矩阵加上单位矩阵,再计算满足公式(1)的可达矩阵P,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2.5计算可达集、先行集与共同集。根据公式(2)、公式(3)和公式(4),总结出职业教育与农村电商产业集群联动发展各影响因素间的可达集、先行集与共同集如表4所示。

2.6层级划分。根据公式(5)和公式(6),结合表4可知,起始集B()T=T9、T13{},终止集E()T=T2、T5、T7、T8{}。选出最高等级的要素条件T2、T5、T7、T8{}之后,将此要素在可达矩阵中去除,进行下一等级要素的确定,得到第二层次的终止集E()T=T3{}。剩余要素全部安排为第三层次。最终得到的层次化可达矩阵如表5所示。层级化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从表5和表6可以看出,根源因素为T2、T5、T7、T8{},中间因素为T1、T7,表层因素为T9、T13。也就是说,根源因素在农村信息体系的构建和农村电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其次是农村电商的职业教育投入和复合型人才规模等问题。可据此提出职业教育与农村电商产业集群联动发展的对策。

3对策

3.1落实农村电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学校、企业、村镇三方合力,由专业教师、企业电商专家、村镇农产品骨干组成团队,校、企、村共同搭建育人载体,校企共同建设实训场地。积极开展电商项目运营、网店运营维护、农村电商品牌培育等各类电商培训,培养农村电商技能人才,为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支持。

3.2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技术人才培养升级。依托农业美食节等活动,精选特色标志性农产品。职业教育加大数字化技术人才培养升级,制定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面向职业教育与农村电商产业集群联动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政行校企多方联动,创新营销模式与网络销售方式拓宽网络销售渠道。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可复制的方法与模式,以形成规模效应,推动品牌农商走向世界,最终职业教育与农村电商互促,达到双赢效果。

3.3深化产教融合,优化高职教育农村电商人才供给能力。宏观上职业教育与农村电商产业集群深度融合,微观上企业与职业院校无缝对接。一方面加强与地方政府、电商产业园区合作,建立“资源共享、人才共育、责任共担、利益共享”联动办学机制,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另一方面深化校企合作,探索建立校企双主体治理结构,保证企业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地位,吸引企业加大人力、财力和物力等资源投入,提升学生岗位实践技能和职业综合素养。

3.4加快农村信息体系的构建。紧紧围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产地加强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强化产地市场建设,深入推进品牌强农,建设更加畅通有效的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紧紧围绕推动数字乡村发展,抓好规划落地,突出建设重点,加快科技创新,建设更加先进适用的农业农村信息化体系。

4小结

本文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教育与农村电商产业集群联动发展的策略,基于解释结构模型分析了联动发展的表面因素、中间因素和根源因素,从而提出了落实农村电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技术人才培养升级、深化产教融合和加快农村信息体系的构建等措施,以期促进职业教育与农村电商产业集群同步推进、联动发展,共同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邓德艾.武陵山片区电商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提升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9):31-37.

[2]陈孝强.职教服务乡村振兴模式下十堰农村电商创新发展路径[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4(3):24-27.

[3]王伟,黄婉芬.广东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发展现状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8(4):74-75.

农村电商范文8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农村;电商物流

前言

总理曾经指出在解决农业供给侧问题时可以借助农村电商,而在之后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更是着重强调了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应将物流服务网点逐渐延伸到农村中,使得农产品在产销上变得更加稳定。由此能够看出来,中央政府对于电商物流以及整体的发展都给予了格外重视,还肯定了物流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然后,农村物流整体发展较为缓慢,直接影响了农村电商的发展,对于农村经济发展也产生一定的限制,也是各个地方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就针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农村电商物流发展遇到的困境

(一)缺乏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发展缺乏动力支持根据邮政局所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乡镇快递覆盖率达到了93%(2019年底),然而因为农村电商物流发展时间很短,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正处于起步建设阶段,在全国一年以后超过7成的农村并没有电商配送站点,在设施上一直都处于不完善的状态[1]。之所以出现此种情况,主要原因在于:(1)农村的人口居住地不集中,农产品的种类较多,规模化程度较低,不论是在物流供给还是需求上都较为分散,而且运输线路较长,再加上农村道路级别较低,交通设施也较差,物流分拣依然靠人工,造成农村物流整体技术水平相对很低。(2)农产品多为生鲜产品,容易发生腐烂与损耗,但是农村物流在各个环节中缺乏及时性,效率也相对较低,此则造成物流成本较高,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造成农产品的销售与发展变得非常困难。

(二)物流企业混乱,资源共享不到位。为了能够进一步开发农村市场,各个电商企业应当开发出相应的物流平台,例如菜鸟网等等,而且农村地区中的物流小企业也应当不断加快在本地市场中的开拓。然而,企业间虽然既存在合作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竞争关系远大于合作关系,如此则导致企业间缺乏信息共享平台,对于运力资源的整合也不到位,造成资源共享程度较低,不利于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通常情况下,在电商物流发展较好的地区中物流公司也更多,呈现出扎堆的形势,在物流网点建设上也存在重复现象,运力资源也出现了重复安排的情况[2]。但是,在一些较为偏远的乡村中,物流企业一般都难以顾及,不仅在服务站和网点上非常缺乏,而且还缺乏基础设施与人力资源。所以,在物流资源上的分配不均匀,没有对各方面资源进行有力整合等等,这些都严重限制了配送效率,如此则需要在电商配送、成本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物流缺乏信息化水平,全程跟踪无法成为现实。在农村地区网络技术相对而言较为落后,在部分地区甚至存在网速慢、信号弱等问题,物流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产品通常都是由第三方物流进行配送,不论是消费者还是商家都难以利用网络及时获得物流信息,也难以对货物进行监控,常常出现货物丢失、送货迟延等问题。现阶段,我国为了能够促使物流产业获得更加良好的发展,已经在偏远的农村地区构建智能物流,利用无人机进行货物的运输,然而因为投资成本过高,天气、技术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导致当前还难以正式投入使用,需要企业和相关研究人员要在此方面上投入更多的时间,争取尽快实现规模化应用[3]。

(四)物流网点不足,配送成本高。根据当前农村电商物流整体情况来看,只有邮政能够将商品配送到所有的自然村,而其他的物流公司则无法做到这一点,很多物流公司只能够配送到乡镇中,消费者需要亲自到点中取货[4]。由于农村订单相对来说很少,而且也较为分散,利润率过低,并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企业在农村中的布局不论是在时间投入还是资金投入都很高,并且盈利相对而言很慢,造成物流配送网点很少,农村居民在收发快递时都非常不方便,还存在非常高的空载率等各种问题,物流的“最后(初)一公里”都成为农村物流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限制了人们在网络购物上的热情,没有将农村消费潜力彻底释放出来,严重阻碍了农村电商的发展。

二、供应链管理视角下的农村电商物流发展分析

(一)整合共享网点资源,将各种资源的应用效率提升,实现链式管理。为了能够对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应当成立一个管理协会,该协会主要是对当前所有的网点进行规划与管理,物流企业则需要向所属网点收取租金。对于管理协会,其主要是负责对网点以及相关设施进行管理,并根据每个物流企业每年在邮件上的收寄量占比情况支付相应的维护与使用费用,主要适用于网点的运营以及租金的支付功能,由于设施与网点都是共同进行使用的,能够大大降低在物流网点以及基础设施上的重复投入,从而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也能提升设施以及网点的使用率[5]。当对物流信息共享池进行构建时,需要对每一名快递员所负责的区域进行划分,促使乡镇到每个村落之间完成配送工作,而且物流企业也会将进行配送的快件信息全部输入到共享池中,将同一个村落或是附近村落的快件共同构成一个快递包,然后再由各个区域中的快递员对其进行统一配送。通过采取规模化的配送模式不仅能够降低所产生的配送成本,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升配送效率。

(二)农村众包物流信息平台的创建,切实发挥闲置资源的作用。在农村地区,存在通行班车司机等各种闲置的运力,在构建众包物流信息平台时,能够对此类人员的便捷性进行有效利用,让其能够“兼职”成为一名快递员,这些人员可以进行实名注册,然后缴纳一定的保证金与押金,便可以从平台配送池中抢单进行配送,如此则能够赚取配送费用,用于补贴日常的收入[6]。并且,去往乡镇、县里面上班的人员以及通行班车的运力则能够得到有效发挥,充分体现出了共享经济的作用,还能够有效降低在资源方面的浪费,如此则能够有效提升快件在配送时的效率,从而有效降低物流企业在配送时所产生的费用,能够实现多方共赢。

(三)建立牵引式电商平台,达到产需精准对接。在构建牵引式电商平台时,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合作,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将人们对于农产品的需求情况进行分析与判断,然后根据所得到的分析结果对农民进行指引,使其能够实现精准生产,如此能够有效避免因为农产品种植和生产过于盲目而造成供需之间的失衡。并且,对于农民在扩大生产规模上也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如此能够使得农产品在邮寄上呈现出规模化,从而降低物流企业的经营成本[7]。另外,消费者和农民之间也可以通过电商信息平台在信息上实现互通,构建相互之间的信任。对农民来说,利用信息平台能够将农产品的具体生产情况出来,消费者则可以借助信息平台了解农产品种植、生产以及制作的过程,若是对农产品感到满意则可以直接进行预订,减少中间环节,使得农产品在生产结束以后便进入到流通的环节中,如此能够有效降低在存储农产品时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同时还能够保障农产品的品质。

(四)借助中心法,确定农村服务站点位置。将乡镇作为基础单位,对村落地理位置信息进行确定,对每个村落在电商平台上的购销情况进行统计,然后借助中心法对农村服务站点位置进行确定。根据相关计算公式,将所有村落的地理位置信息和购销量全部代入到公式中,以便对每个配送点位置进行确定,还需要对此位置进行可行性调研,再根据当地物流服务站点的具体情况,合理增设新的服务网点,同时还应当将原本利用率较低的服务网点全部删除,除了对网点覆盖率给予一定保障,并且还要保障每个物流服务站点本身的有效利用率,以便能够有效降低物流在收寄与配送环节上所产生的物流成本,从而大大提升快递在配送时的效率,促使广大用户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体验。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