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政策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思考

医改政策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思考

摘要:

新医改政策的颁布落实,意味着我国医疗事业改革进入到全新的阶段。该政策回归公益性,强调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应当担负的职责义务,提高投入力度,加快构建统一的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从而为每个人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为了满足新医改政策的要求,医院应高度重视医疗服务成本管理工作,努力寻求有助于增强医疗服务效率的方法手段,不断调整完善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激发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保证服务水平及效率监管作用。

关键词:

新医改;公里医院;内部审计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具有四方面的特征:首先,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将卫生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作为了主体部分,将医院及其所属机构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等作为了客体部分;其次,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涵盖了真实规范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以及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实际效益;此外,发挥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由医院主要负责人指导内部审计机构与审计工作者的工作,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及相关部门之外;再有,明确强调内部审计机构与内部审计工作者进行审计工作过程中,要充分贯彻落实相关的内部审计准则。

一、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风险大,质量低

在我国社会性质的影响下,医院性质一直处于公益组织与盈利组织之间举棋不定,而为了保证达到预期的利益目标,医院常常对管理力度进行不断的变通调整,这就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内部制度的强制性,法规建设意识薄弱。虽然我国已有一些医院针对此情况实行了相关的规则制度,但与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还相差甚远,发挥不了应有的控制作用。由于医院缺乏内部审计法规体系和制度体系,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风险,阻碍了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现阶段,多数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只负责优化处理财务活动的后期事项,忽视了准确预测和详细分析导致财务风险的因素,所以难以全方位的监管事前预测、活动过程及活动后期活动的事项,无法及时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无法为医院管理层提供强有力的决策依据,最终影响了内部审计质量。

(二)内部审计人员构成不合理

为了实现内部审计现代化目标,就必须有一批政治素质、专业素质过硬,熟知现代管理、计算机等知识以及审计技术复合型人才。然而目前,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构成还满足不了内部审计与医院医疗改革深化发展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一,内部审计人员紧缺;大部分医院中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数量只有一两名,这完全达不到我国内部审计机构的平均水平。内部审计人员的紧缺将严重阻碍了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运行。二,内部审计人员构成专业过于单一;内部审计工作除了内部人员的参与外,还需要有其他专业人员的参与。多数公立医院认为内部审计岗位只是财务人员岗位轮换的中转站。大部分内部审计人员之前都从事的是财务方面的事项,只具备财务专业水平。当前,随着内部审计独立于财务审计之外,朝着风险管理方向发展,内部审计人员构成专业的单一性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稳定有序发展无疑将造成不小的影响。而导致此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公立医院并非是为了自身更好的发展而自发性的组建内部审计,这就使医院部分领导缺乏内部审计意识,认为内部审计机构只是为医院等级评审工作服务,对强化医院经济管理和提升经济效益毫无作用。

(三)内部审计范围过窄

多数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只具备了事后监督功能,只服务于财务收支审计,防范违规行为,但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经营业务量的增加下,各医院将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竞争,对医院内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有了更高的要求。单一的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很少注重为医院效益提升服务,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同时内部审计工作还忽视了管理审计与效益审计两项工作,满足不了现代医院对内部审计的要求。

二、新医改政策下加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对策

新医改政策明确指出,公立医院在强化自身工作的基础上还应通过高标准、高要求,探索新的审计理念、突破审计职能,同时加大对经营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事项的监督和评价力度,从而为医院管理层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

(一)构建规范统一的风险评价体系

医院内部审计必须准确的识别职能领域、风险领域、风险要素,以及重大的审计结果,要和风险问题相对应。所以,一套具备共性标准、行业分类标准、项目补充标准原则的风险评价标准体系不可少。这三个标准原则是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要求内部审计工作者侧重于风险因素较大的领域,保证内部审计水平和质量。此外,内部审计工作者应和管理层积极的沟通协商,共同分析评价标准体系是否具备规范性、导向性,从而确保评价结果发挥应有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二)培养一批复合型内部审计人员

构建一批业务水平及素质都很高的复合型内部审计人员,对新医改政策下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开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实际培养过程中应从各方面着手进行,构建一套完善高效的培养体系,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技能与管理水平。首先,应构建行之有效的多专业引入机制;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职能不仅涉及面广,而且对人才也有多样化的需求。专业单一的内部审计人员,很难促进内部审计功能的发挥。其次,应保证内部设计人员的良性循环;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人员要具备各方面的能力,为此,医院应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积极开展职业资格考试、交流、轮岗等各项活动,丰富内部设计人员的知识面,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确保他们熟知更多的技能,从而具备较高的判断能力以及问题的处理能力,为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服务。

(三)科学扩大内部审计范围

当前,公立医院必须扩大内部审计工作范围,除了要涉及财务收支审计等事后监督领域外,还必须对医院各项工作起到综合监督的作用,逐步向效益管理方向迈进,如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实施院领导离任审计,找出其任职时不规范的行为,并提出相应的科学建议。通过扩大内部审计工作范围,促进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的全面发挥,从而奠定内部审计在公立医院中的地位与权威性。

(四)健全内部审计组织架构

内部审计不仅是医院内部控制中的核心部分,而且对医院内部控制的运行又起到监督作用,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当前,要想将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方面的监督、评价作用全面发挥,就必须尽快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公立医院应严格按照《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的要求,建立规范的内部审计机构,确保其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能;同时配备足够的审计人员,将内部审计本有的监督职能、评价职能以及服务功能淋漓尽致发挥,最终促进公立医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提升。

(五)强化后续跟踪审计

内部审计并不只是揭露问题,更重要的是根据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以此促进公立医院有条不紊的发展。内部审计工作关注审计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是否落实到位,是否转化为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实际行动,是否解决了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压力。所以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应做好后续跟踪审计工作,对存在的问题有效整改,为健全机制体制提供保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实施,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应注重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两方面,这是现代医院管理的实际要求。新医改过程挑战重重,作为内部审计人员,应充分的掌握了解外部环境,并根据当前的改革形势不断的调整和完善自己,切实发挥内部审计工作在医院效益方面的作用,从而推动医院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臧海鹏 单位:莱西市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林志琼.加强医院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2期

[2]张志伟.当前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年02期

[3]沈文立.推进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发展的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5期

[4]郭旭.加强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研究——以医疗卫生系统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2年30期

[5]唐胜明.关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思考[J].财政监督,2009年14期

[6]张笑蕾.浅析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N].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