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企业内部审计探析(9篇)

国内企业内部审计探析(9篇)

第一篇:企业经济责任内部审计风险识别

摘要:

经济责任审计,即是企事业单位经营承包人员或法定代表人在承包过程中或任职期间应该承担的经济责任的实施情况所开展的审计活动。企业内部审计主要是指企业组织内部开展的独立、全面的评价和监督活动,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合法性和适当性是其评价和审查的重点内容,从而促使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得以实现。

关键词:

经济责任审计;内部审计;侧重点;风险识别

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机构调整和负责人变动较大,在保证资产保值增值,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企业内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大有可为的。下面就开展经济责任内部审计的风险识别同大家交流学习。

一、开展经济责任内部审计的定位

经济责任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事务,企业经营互动的目标实现、合规合法、经济效益等方面是其审查的重点,其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企业风险管理能力、控制能力与流程管理水平,促使企业达到预定经营目的。所以,企业下属二级法人机构或部分领导人员是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开展经济审计的主要对象。

二、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方法的风险识别

(1)对法人单位或部门的行政领导,审计内容包括“一岗双责”,实施集团总部要求的经营目标为是经济责任设计的重点检查内容,同时对资产、损益、负债等方面的真实性进行科学评价;有无经营决策失误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否存在随意改变利润与成本,做假账的行为;是否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经济效益是否处于最好的历史水平;有无其他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问题等等。同时要关注该法人单位或部门安全活动是否规范,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

(2)主要审计方法如下:要根据审前调查,做出的审计方案,确定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方法,主要采用如下几种方法,或者几种方法结合使用。顺查法:基于经济活动出现的次序和会计核算的步骤,按照顺序分析与评价会计报表、会计账目、会计凭证等。逆查法:从经济活动进行的反向顺序,先对会计报表进行审查,发现存在的问题及不恰当的行为,然后再基于问题对报表、凭证、会计账目进行针对性分析与审查。抽查法:主要有随机抽样、等距抽样、PPS抽样3种抽样方法,从需要审计的对象中随机抽取一部分进行审计,基于审计结果,以此判定整个审查对象是否存在问题与不当之处。抽样审计与详细审计结合法:在实际审计活动过程中,审计人员基于企业内控机制同重要性水平评估的前提下明确审计样本,如果怀疑其中一个样本时,审计人员可以对其中一个样本的业务流程或拓展样本数量来进行全面的审计,总结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当之处。还有效益评价审计法、审阅法和分析法。

三、经济责任审计时间选择的风险识别

按照审计时间的不同,可以将经济责任审计分为事前经济责任审计、事中经济责任审计和事后经济责任审计。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开展的是其中审计(又称为届中审计)和事后审计(又称为离任审计)。时间选择不同,审计的内容和侧重点截然不同。

(一)届中审计侧重点的风险识别

届中经济责任审计包括例行的年度审计和不定期的临时性审计。届中审计主要内容是审查、评价法人单位或部门的年度经营状况、各项经营指标完成情况、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规性,以及盈亏的真实性等等。尤其要注意如果进行法人单位或部门年度考核兑现的审计,应同时检查营业收入、利润实现,以及工资、费用支付情况等方面内容。基于现实需要确定审计的重点,审查与评价的重点主要分为责任人履职情况和生产运营过程中是否出现违法违纪行为。审查的目的是为了引导责任人积极主动履行经济责任,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妥善处理问题,预防国有资产流失,稳定社会经济。

(二)离任审计侧重点的风险识别

离任审计即是领导干部调任或停止了经济责任关系,对在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所开展的审计工作。例如法人单位或部门租赁、承包合同到期后,重点审查与评价其经济活动的有效性、可靠性与合法性,从而总结分析法人单位或部门经济责任的履职状况,明确责任人需要承担的经济责任。离任审计侧重点是要核实法人单位或部门资产的安全、完整和资本保值、增值情况。具体审计工作内容是在任期内法人单位或部门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研制开发新产品、建设新项目等重大决策和相应的运营情况以及企业资产处置情况、盈亏的真实性、合法性,债权债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清理情况,以及有无经济纠纷、呆账、坏账等问题存在。

四、届中审计和离任审计经济责任界定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内部审计需要重点对法人单位或部门的财务收支情况、财政情况的具体情况、合法性与准确度进行认真分析。这一做法不仅有利于掌握企业真实情况,有助于继任领导对企业具体情况的了解,制定工作计划,尽快适应岗位;而且对离任责任人的经济责任进行了明确,对前后任的责任予以明确,改变了"新官不理旧账,旧官一走了之"的不良情况,有助于工作的顺利交接,确保企业稳定运行。同时更有助于干部队伍的管理,任职期间干好本职工作,避免短期现象的出现。具体审计工作中一般实施如下四个步骤:第一,要去伪存真,对损益、负债、资产等方面的合法性与真实性进行确定。第二,要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同同行业经营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横向对比,同历史最高经营指标进行纵向对比。如果被调查的部门或法人单位的增值保值指标,一般采用编制对比自查负债表的方式,把管理人员任职初期的资产负债情况同任职后期或经济责任审计初期的资产负债情况进行一一对比,从而总结分析出审计对象的资本增值、保值真实情况。第三,进一步调查分析对比的结果,重点分析引起的主客观因素。如果是因为被审计对象负责人的主观因素,增加了企业部门的经济效益,从而保值、增值了企业资本,因此这些都是被审计对象负责人的经营绩效。但是由于政策方面的支持,例如上级部门拨入、社会捐赠、优惠政策的享受等增加了企业资本,不得将其归功于负责人的经营绩效。若对比的结果是一个负值,需要对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若由于审计对象负责人失职或经营不当引起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从而造成企业资产减值,必须严肃追究负责人的经济责任。若由于外部环境的改变使得整个行业经济效益下降或亏损,从而企业资本出现减值现象,这不得将责任归结于负责人。第四,内审过程中一些较难把握问题的风险识别。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机构调整和负责人变动较大,有些业务发生的时间跨度较大,涉及到前后两任或几任负责人的经营期,责任界定的难度较大。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如何既要界定好经营者的责任,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又要划清前、后任的责任,保持企业经营的连续性。客观公正地鉴定了前后任的经营业绩和经济责任是我们开展经济责任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前提。例如,界定应收账款中的坏账与呆账。根据多年的审计工作经验分析得知,不管是前一任还是现任负责人,对于企业资产的完整、安全、增值和保值均具有无法推卸的责任。所以,不管是在什么时间段内出现的坏账或呆账,任期内的负责人具有管理的责任,应该对所欠债务进行清查,并进行相关证明。在审计过程中,针对上一任留下的应收坏账、呆账的责任划定时,需要对现任企业责任人对清欠应收账款是否进行了有效的处理作为判定的根据。

五、要充分利用好其它形式审计的审计结果

例如我们开展的工程竣工决算专项审计,经营活动专项审计,化工原材料等物资采购专项审计,这些专项审计结果都可以被其中审计和离任审计直接利用和借鉴。在一定程度意义上而言,离任审计属于年度审计的一种延伸,年度审计中对负责人所取得的成绩是不是在离任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所发现的问题是不是在离任开已经有所改进或妥善解决,均是离任审计的重点内容。针对审计结果发现的问题责任不仅要求前任进行负责外,对于后任责任人而言也是一个需要管组、解决的重要问题,同样是年度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这种不断优化、不断提升的额额周而复始的循环系统,这种环境下,经济责任设计的结果才能充分发挥其重大作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子木 单位: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公司

参考文献:

[1]鲍国明.主编内部经济责任审计

[2]王艳玲.战略系统审计下的煤矿企业内部审计风险识别与应对[N].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11(28):147—149

[3]陈勇,张俊杰,李婧粼.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课题组.国有企业集团开展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实务探析——基于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和内部审计视角的思考[A].全国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优秀论文集2011[C].2012

[4]梁小琴.内部经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风险的防范研究——以高校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2,03(04):541—546

[5]陈尧.生态文明背景下基于优化的平衡计分卡的国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研究[J].时代金融,2015,04(23):200—204

第二篇:新形势企业内部审计作用提升

【摘要】

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企业内设机构,作用发挥是否充分,工作是否有效,主要是看其在履职过程中,是否利用自身业务优势,紧紧抓住管理层需要,真正为企业提高效益,防范风险服务,增加了企业价值。本文针对新形势下企业管理模式不断发展之后,有的企业内审机构被精简、有的被削弱或淡化的实际情况,结合国际内部审计准则及企业实际,就当前影响企业内审工作有效性的几个问题,阐述了几点思考和认识,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提高企业内审工作有效性,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提升;内部审计;作用

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企业内设机构,作用发挥是否充分,工作是否有效,主要是看其在履职过程中,是否利用自身业务优势,紧紧抓住管理层需要,真正为企业提高效益,防范风险服务,增加了企业价值。主要体现在审计的覆盖面、审计的时效性、审计发现问题的深度、审计报告的质量、审计结果的运用、审计信息被管理层采纳的程度等。内审工作是否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是内部审计生存和发展的前提。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企业形态和管理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各行业都出现了大范围的企业重组改制,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单位内审机构被裁撤合并、一些被逐步边缘化,使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不断降低。本文结合国际内部审计准则及企业管理发展,就影响企业内部审计作用发挥的几个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影响企业内部审计作用有效发挥的几个因素

(一)内部审计自身观念转变不够,职能定位没有跟上形势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管理不断改进,但许多内部审计工作重心及内容没有顺应形势,适时转变,仍然以监督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维护财经法纪为目的,有的虽有转变,但力度不大。从而使许多人认为内部审计与企业管理机制无关,把企业灵活经营与内部审计工作对立起来,甚至有的人认为审计是企业发展的“绊脚石”、“拦路虎”。出现这样的局面,有的是企业管理层合规意识不强,不愿意接受监督,因此限制内审机构发挥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内部审计人员自身定位不清,还是把自己等同于国家审计,过于强调监督职能,没有有效增加企业价值,主观上没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

(二)内部审计机构及职能弱化

一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重组改制等原因,弱化内部审计,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审计队伍的稳定。有的审计人员心理上存在内审机构精简及面临下岗等因素顾虑,有的审计业务骨干调离审计队伍,在职人员人心惶惶,积极性及责任心不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审计质量及审计效果。在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上,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从属于企业财务部门或其他与经营有关的职能部门,这种机制下,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缺少应有的独立性,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三)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由于内部审计起源于企业财务管理过程的细化,因此现在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中财务专业人员占大多数,而且大部分后续教育跟不上,知识结构不合理,理论研究气氛不浓厚,对新形势下企业管理理论、新型生产工艺流程、互联网技术等知识了解不多,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综合素质要求。从而导致审计工作方式僵化,审计行为不规范,手段落后,审计结果质量不高,建议缺少可操作性。

(四)内部审计结果运用不充分

由于受制度、利益等各方面因素的干扰,一些企业内部审计缺少后续跟踪和监督整改的权限,虽然查出问题,提出了建议,但是落实不到位,无人督促对其整改,不少问题是履查屡犯,内部审计难以发挥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

二、提升企业内部审计作用的措施

新的形势和环境下,内部审计挑战与机遇并存,要拓展生存及发展的空间,就有必要适应当前最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模式,采取有效措施,通过转变转化来适应新形势要求,以增加企业价值为核心,充分发挥部审计作用。

(一)转变观念,拓展审计思路和范围

企业内部审计转变观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审计内容上的转变。将以往以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及合法性审计,而代之以经营审计、管理审计,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确保资产保值增值。二是正确处理好审计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内部审计职能从“监督导向型”向“服务导向型”转变。将以往的注重查究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事项,查错防弊、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完整职能,转向针对企业经营合规管理、内部控制薄弱环节查找,提出有针对性,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推动企业实现既定目标,促进企业价值增加。三是内部审计工作重心由以经济监督转向风险管理及控制转变,帮助企业改善风险管理,将风险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

(二)面向企业内部,准确定位

内部审计是企业经营模式发展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阶段,基于受托经济责任关系而产生和发展的,因此内部审计必须站在企业内部管理角度,代表管理层对受托责任人实行经济监督,监督的主要目的也是为管理层改善企业经营提供有效信息,为企业内部提供鉴证、评价信息服务,确保企业经营战略、既定目标的贯彻实施。

(三)保持合理的独立性,有效履职

在企业内部的相对独立,对最高管理者负责并报告工作,是内部审计区别于其他职能部门的特点,这种设置可以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项目时,能够比较有效的摆脱利益关系的冲突,站在第三方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得出真实、客观、公正的审计结果,有效发挥审计作用。

(四)突出工作重点,提高审计质量

综合考虑企业管理需要、审计人员力量等因素,在保证审计覆盖面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充分考虑最高管理层的战略目标,由事后审计向事中、事前介入准变,挑选影响企业发展的重点问题以及企业内部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突破口,合理安排力量,在审计项目的深度和力度上下功夫,为企业经营管理堵塞漏洞,为最高管理层正确决策提供充分有效的信息,推动企业目标的实现。

(五)充分利用审计结果,推动管理改进

有了高质量的审计结果,还必须结果充分落实运用,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审计结果运用过程中要利用好处理处罚和改进建议两方面的手段,一方面要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采取调整考核激励额度、收缴资金等方式,认真处理处罚,督促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及审计建议的落实,确保被审计单位全面、及时地纠正存在的问题,发挥威慑作用,另一方面要及时总结、提炼审计项目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进行深加工,做好综合分析,对企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发挥审计的咨询作用。

(六)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要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根据新的形势,不断调整审计队伍专业结构,补充管理、信息技术、法律等个个专业的人才,改变财务为主的人员结构,通过各专业的互补,不断提升审计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使企业内部审计在工作程序更加规范化、工作质量不断优化的轨道上前进。

总之,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使命就是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不断推动企业向战略目标迈进,及时发现和纠正企业管理控制环节的漏洞,发挥企业增加价值的作用。

作者:周文龙 单位:川庆公司西安审计中心

第三篇: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协同机制

摘要: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的现状,指出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监督效果等问题,并在此研究基础上,论述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会计师事务所、政府审计机关开展协同审计工作的必要性,提倡构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会计师事务所、政府审计机关的审计协同机制,以此来进一步提高审计监督效果,为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

国有企业;审计监督;协同机制

一、引言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巡视工作,截至目前,以派出中央巡视组的形式开展了8轮巡视工作,巡视了一百多个单位或企业,查处了部分大型国有企业,如:中石油、中移动、中国联通等,在发现的问题当中主要表现为部分企业高管、财务总监利用职权“吃里扒外”、“损公肥私”等造成了国有资产的重大流失,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在我们为巡视组取得的成果感到高兴的同时,不禁要问这些企业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的现状到底如何,为何没有起到有效的监督效果,怎样才能够让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得到有效运行,这些问题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

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的现状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体系也逐渐建立并开始逐步完善。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体系已组建了一定数量的组织机构,配备了相应的内部审计人员,但值得指出的是,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体系仍存在着不少问题,限制了内部审计监督功能的进一步发挥,影响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效果。

1.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权被弱化

关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权被弱化首当其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隶属层次较低,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审计监督效果;第二、部分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有所质疑,认为会计师事务所、政府审计机关的审计工作已经满足了企业的需求,没有对内部审计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

2.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缺乏有效的协同合作机制

在国有企业的审计监督体系中,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政府审计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扮演着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进行监督,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咨询作用,致力于为企业增值的角色;会计师事务所主要是对国有企业报出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和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运行进行监督鉴证;政府审计国有企业主要以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合法性为审计目标。由此不难看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政府审计在职能上存在交叉的地方,在审计监督对象和审计范围上存在重合之处。但是,由于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缺乏与外部审计进行有效协同合作的工作机制,使得这些审计监督主体往往是各自为政,很少出现互相合作,对同一对象反复审计同样内容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不仅严重浪费了国有企业的审计资源,增加了审计成本,影响了审计效率和审计效果,同时也给国有企业带来了不少困扰。

3.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缺乏有效、及时的信息沟通

众所周知,出于审计分工的需要,国有企业的审计工作主要由内部审计、外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政府审计)来完成,虽然其审计目标不一样,但是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仍然可以在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积极利用外部审计的工作,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但是现实当中,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缺乏有效、及时的信息沟通的渠道,没有能及时的分享各自的审计发现的问题,没有共享审计结果、审计建议。

三、构建国有企业审计监督协同机制的理论分析

从本质上来说,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扮演着国有企业内部监督的角色,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也将被赋予更多的使命,然而由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上述问题,已经难以满足这种需求,因此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应该探索一条新的发展道路。结合国有企业监督机制的发展史,如:国有企业稽查特派员制度、国有企业监事会制度、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制度等,不难发现:任何一种孤立的监督制度已不能满足对国有企业实现全面监督的需求,不能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实现有效的监督,不能有效的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因此,本文建议构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协同机制,在协同合作的理念指导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要加强与注册会计师审计、政府审计的协作关系,保持有效、及时的沟通渠道,整合国有企业的审计资源、降低审计成本,实现审计信息的共享,提高审计效率、审计效果。

四、构建国有企业审计监督协同机制的具体策略

1.明确内部审计部门的定位,强化其审计监督权

国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成立审计委员会、审计监察部、审计部等,但是无论是哪种形式,都应该在公司章程当中明确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和职责,内部审计部门应该由董事长直接领导,审计结果应直接向董事长汇报,至少每年出具一份内部审计鉴证报告,向董事长报告跟踪审计的结果以及审计建议落实的情况,此外,还要赋予内部审计部门与外部审计部门进行协作的权利和义务,从公司的制度层面予以充分的保障。

2.建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开展协同合作的工作机制

建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开展协同合作的工作机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国有企业应该通过制度化建设,建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协同监督管理规定,包括工作规定、具体准则、实务指南等,构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同合作机制,要明确内部审计部门与注册会计师审计、政府审计在协同机制当中各自的职责,突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协作机制当中的地位;第二、在具体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当中,要在协同理念的指导下优化其内部审计工作流程,这主要表现为:内部审计开展协同合作机会的识别,审计目标、审计方向、审计范围的确定,审计要素的配置,审计工作的具体实施,审计协同的控制与反馈,以此来提高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协同合作的工作效率。

3.建立并保持有效的审计信息共享渠道

首先,国有企业高层领导应该重视审计信息化建设,增加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预算,由内部审计部门牵头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负责建立并维护与外部审计的沟通渠道,这种渠道应该是计算机网络化的,以便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当然也要加强这种渠道的安全性,防止泄露;其次,结合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协同的需要,与相关软件公司开发审计作业软件,制定统一的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模板等;再次,还要建立联网审计协同网络,以便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及时调阅会计师事务所、政府审计机关当中与本企业有关的审计信息,并积极与会计师事务所、政府审计机关展开有效合作,实现审计信息的动态化;最后要不断引进、培养复合型的审计人才以及提高现有内部审计人员对信息化审计技术的运用能力,以便其更好的参与内部审计协同工作。

作者:杨国荣 单位: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梁欣欣,杨国荣.刍议国有集团型企业内部审计体系的缺陷与重构[J].财务与会计,2015(14):58.

[2]范钦.协同监督视角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机制研究[J].商业会计,2015(16):18-19.

第四篇:水利工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水利工程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由于水利工程较之一般工程建设项目更为复杂,施工难度大,建设周期长,所需建设资金量非常大,然而,受制于企业情况不同,部分水利工程企业内部审计较为薄弱,应从企业自身出发,分析内部审计开展不力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症结,并加以改进,加强水利工程企业的内部审计,合理配置项目资金,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提升水利工程项目质量。

关键词:

水利工程;内部审计;审计方法

一、水利工程企业加强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分析

1.水利工程企业加强内部审计是水利工程自身的需要。

水利工程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项目,大到“南水北调”项目、三峡项目,小到居民生活用水,下水管道铺设等,既关系到国家发展重大布局,也关系到每一个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系工程质量的好坏与社会民众的幸福生活指数息息相关。而水利工程程较之一般工程建设项目更为复杂,施工难度大,建设周期长,所需建设资金量非常大,必须要加强水利工程企业内部审计,进而加强对企业资金的管理,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升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效果。

2.水利工程企业加强内部审计是水利工程企业自身的需要。

随着经济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已经从防洪、排涝、供水和灌溉等传统工程项目向综合利用地区水土资源,将水利工程与现代商业、农业和旅游业等其他产业相结合的新发展道路。随之而来的是,原有的企业模式发生了变化,由原有的单纯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向股份制、集团式现代企业方向发展,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必须要对自身经营情况进行审计,水利工程企业也必须通过内部审计,加强对工程资金的监督,保障企业自身合法权益,避免不法分子利用水利工程进行经济犯罪等行为。同时,通过对水利工程的事先、事中、事后审计,进而对单位的内部管理提出客观合理的评价意见,提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和方向,为单位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二、水利工程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问题

由于水利工程企业目前发展并不平衡,部分企业已经建立了内部审计制度并设置了相应机构和人员,但是有相当部分企业并未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已经设置的企业很多内部审计机构也没有发挥相应职能,内部审计制度仍然停留在纸面上,机构和人员形同虚设。实施了内部审计的水利工程企业往往只是对财务的检查、监督,对内部审计的评价和服务职能并未真正发挥。具体而言:

1.机构自身的缺陷。

水利工程企业的内部审计大多是由财务部门兼任,并未设置真正意义上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职能履行上缺乏独立性,对财务管理的监督往往陷入“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尴尬境地,内部审计的延伸职能也无从发挥。

2.人员素质的制约。

和机构设置相类似,内部审计人员往往也是由财务管理或者监察人员兼任,财务管理人员忙于日常财务工作,没有时间去学习、履行兼职的审计工作;监察人员大多为非会计审计专业出身,相关专业知识基本为零,很难履行好内部审计职责。

3.审计职能的短板。

水利工程企业的内部审计开展,目前还仅停留在对日常财务管理和水利工程项目的检查和监督,大多以已经发生的财务事项为被审对象,重点审查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通常是对会计科目进行逐笔审查或根据建安工程预算定额的编制顺序逐一的全部进行审查,审计方法陈旧,职能较少。并未涉及到以综合效益为重点的涉及多职能、多领域的新型内部审计。

三、水利工程企业加强和完善内部审计的建议

1.建立健全内部审计体系。

首先强化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建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赋予相应的审计职能和权限,配备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审计人员,并通过培训、进修等手段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其次,建立新的内部审计制度,对水利工程的整个建设周期实施跟踪审计制度,加强工程项目的中间监督,变事后监督为自始至终的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问题。再次,丰富审计业务内容,根据水利工程特点,在传统财务审计基础上增加经济效益审计、内部控制审计、专项内部审计和环境审计等。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国民关注的重点问题,水利工程上的环境审计愈发显得重要,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处理好保护水质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将水利工程真正建设成为利国利民的工程。

2.结合水利工程自身特点,采取多种审计方法。

水利工程上的国家专项资金门类多样,如防汛经费、水保资金、农水资金等,都必须纳入审计范围。水利企业内审部门要在水利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控制、监督作用,并根据水利项目的不同特点制定相适宜的审计方案。

(1)详查法。

详查法是按照国家或行业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的编制顺序或施工的先后顺序,逐一进行审查的方法。详查法可以对工程各方面进行细致的审计,审计的效果较好,要根据水利项目的不同环节有选择的采取这种方法。如水利枢纽工程、水利工程复杂、造价高和国家水利资金项目等。

(2)抽查法。

水利工程在涉及农村水利,如灌溉、防汛等工程,往往是由许多个相类似小型工程组成,工程琐碎庞杂,通常可以采取抽查法,随机抽查部分有代表性的水利工程,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审计效果。

(3)核对法。

水利工程由于其自身特点,部分工程在实施上必须按照标准图纸施工,如水土保持工程,在审计此类工程上就必须采用核对法,比照定型图核对审计。具体而言,根据水土保持工程情况,编制工程预算和决算造价,进行对照审计,对工程不同部分单独审计。核对法审计工作较为简单,耗时短。

(4)对比法。

在对一项水利工程具有相似程度的标段进行审计时,可以采用对比法,对比相似部分工程情况,将造价差异极大的进行单独全面审计,可以迅速找到审计疑点。

3.将内部审计制度和其他内部管理制度相结合。

内部审计制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更好地推动企业发展,在企业具体实践中,在执行内部审计制度的同时,辅之以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提升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果,认真对待内部审计的评价,作为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参考,推动水利工程企业更加科学、健康地发展。

作者:吴云云 单位:南京城市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凤云.浅议建立健全水利工程内部审计体系[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3)

[2]赵璐.水利工程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11(31)

[3]谢宁.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审计的几点思考[J].审计与理财.2009(06)

第五篇:PDCA循环施工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探讨

摘要:

本文采用PDCA质量控制模型,通过将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控制循环体系(审计PDCA),内化到组织经营的质量控制循环体系(组织PDCA),在推动组织经营效率提升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而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又将进一步推动组织经营效率的改进。以此为基础,本文对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作了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PDCA循环;施工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一、基于PDCA循环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应用PDCA循环质量管理原理,一方面,通过对内部审计工作的PDCA循环管理,从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步骤中,通过综合应用控制图、统计分析表等质量管理工具及科学管理方法,从组织、项目功能、人员等方面不断加强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控制,总结经验,发现现有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输入下一个PDCA循环计划,改进解决现有的问题,提升内部审计水平。通过PD⁃CA不断循环、动态往复,环环相扣,从而促进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阶梯式上升。同时,PDCA循环不仅可以在整个审计工作中开展,也可以在每一个子环节中开展,通过对内部各个环节、要素的PDCA质量控制,实现质量效率的不断提升。各层次的单周期循环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形成动态集成化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管理体系,促进审计工作质量的持续螺旋上升。另一方面,PDCA循环也被广泛应用于组织与项目的质量管理,作为促进组织与项目运营质量持续提升的重要手段,通过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四个步骤,不断加强对组织与项目质量控制。在这其中,内部审计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手段,特别是随着审计功能的不断强化和拓展,在提升组织与项目运营效率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而内部审计既立足企业内部,相对于外部审计可以更有条件介入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客观性。因此充分加强内部审计在组织与项目质量管理中的作用,将内部审计管理嵌入组织与项目PDCA循环中,在不断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管理,提升审计质量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加强对组织与项目的审计管理,促进组织与项目的经营效率和效果不断提升;而针对组织与项目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又将进一步推动内部审计工作不断完善,二者相互作用,协调推动,促进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不断改进和组织与项目运营效率不断提升。在组织与项目的审计管理中,传统的内部审计往往是“死后验尸”,即在组织流程或项目结束后才进场审计评价,检查和发现组织和项目运作中存在的问题,这种事后评价的方式显然不能有效控制组织与项目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协助改进组织与项目的运行效率。虽然审计评价对问题的总结,可以促进后续组织与项目运营效率的改善,但由于评价反馈的滞后性,使得对组织与项目运营效率的促进变得弱化,降低了内部审计评价的促进效率和效果。现代内部审计理论要求内部审计要更加深入地参与组织与项目运营的全过程管理,在计划制订(P)、过程实施(D)、分析检查(C)、整改落实(A)等各个环节,都要加强内部审计的评价与监督,确保组织与项目高质量、低风险运行。

二、施工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目前,现有的大部分施工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在系统性及协调性上均有待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主要是以工程项目的事后审计为主,对于工程项目的招投标阶段、施组方案优化阶段等的事前审计介入不够,造成无法将内部审计管理深入到项目的各控制环节,从而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审计模式,也无法通过全过程、全方位对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的审查,进一步提出改进项目管理的建议和措施,这就给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造成很大的风险。鉴于此,契合内部审计职能的发展,施工企业应进一步着力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建设,运用动态集成化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原理,将内部审计管理的职能进一步前置,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工程项目立项、招投标、合同管理、施组方案优化和项目施工及过程中财产、物资管理的监督检查作用,逐步形成以“事前审计为基础、事中审计为重点、事后审计为保障”的审计模式。事前审计主要是对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的投标认价情况、中标后上交利费指标的确定、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计划、项目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成本设计(预控)方案、内外部经济合同的制定情况、项目经营承包抵押情况进行评审。事中审计主要是对项目成本设计(预控)方案的纠偏情况、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情况、各类合同履行情况、对项目工期进度及安全质量执行的情况进行审计。事后审计是指工程竣工结算后,对工程的经营效益进行的最终审计。通过审计,可以对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贡献做出公正的评价,同时根据项目经营承包抵押的情况,对项目人员进行奖罚及经济兑现。

三、施工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关键控制点分析

具体来说,在工程项目具体经营管理中,内部审计质量控制PDCA循环介入工程项目经营管理的不同阶段。

(一)计划阶段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点包括

1、项目立项环节

一是项目立项环节的可行性研究是否充分,是否充分考虑当地的施工环境;二是可行性研究缺乏充分的分析论证,项目决策就缺乏可靠依据,可能造成项目难以达成预期目标,甚至失败。

2、招投标环节

一是业主设置苛刻条件,投标单位恶性竞争,可能会造成中标方的相关承诺实际上不能兑现,给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带来风险隐患;二是技术方案不明确,工程概预算方案不充分,可能造成项目招投标价格失控。

3、合同管理环节

一是是否订立合同、是否存在未经授权对外订立合同、合同对方主体资格是否达到要求、合同内容是否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二是合同全面履行或监控是否妥当;三是合同纠纷处理是否妥当,是否会损害工程项目的经济利益及企业形象、信誉。

4、施组方案优化环节

一是施工方案是否详尽,内容是否全面;二是施工方案是否具有技术先进性和经济节约性,是否履行了严格的比选程序;三是公司现有资源能否满足施工方案要求,工人的操作水平是否满足施工方法的需要;四是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是否能满足工期要求,确保按期交付;五是是否很好地执行了交底制度,使相关人员充分了解。

(二)实施阶段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点包括

1、建设施工环节

一是业主结算付款是否及时,资金是否及时到位;二是成本预算是否充足,是否充分考虑成本(如通货膨胀因素,资金借贷成本,安全投入成本、环境保护成本);三是管理人员是否缺失或不到位;四是分包商是否有资质;五是是否达到既定的技术标准;六是不可抗力的因素是否导致延误或超支。

2、工程设备物资采购环节

一是是否通过招标或询价方式,采购成本是否高于市场成本,或采购的物资设备是否满足需要;二是是否制定合理的采购预算,是否造成施工材料不足或积压;三是采购管理验收或保管是否妥善,是否造成损失或丢失;四是对重要及技术性强的设备是否经过采购业务的论证、决策和审批。

3、成本费用控制环节

一是人工费用控制;二是材料费用控制;三是机械费用控制;四是其他直接费的控制。工程所发生的工程水电费是否存在超支现象,有无节约措施。工程水电费、生产工具用具使用费、二次搬运费、冬雨季施工费用等是否及时完整地计入到工程成本。五是间接费用控制。六是分包费用控制。分包合同额是否依据预算制造成本的测算确定,有无超出预算制造成本核定的范围的情况;分包工程款的结算是否及时准确,结算款项是否按期计入分包工程成本。对于已完未结算的分包工作量,是否按期预提计入当期成本,有无遗漏和多计成本现象发生。

4、财务管理环节

一是是否挤占挪用工程款;二是是否违规支付款项;三是是否拖欠农民工工资;四是大额付款是否有规范的审批手续。

5、工程造价结算环节

一是造价结算是否属实;二是工程结算是否滞后;三是结算审批是否及时,或审批程序是否规范。

6、工程竣工决算验收环节

一是是否及时编制竣工决算资料;二是项目是否及时进行验收;三是是否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设计标准逐项验收,是否履行必要验收程序。检查阶段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点包括:(Check)针对各环节的全面检查。处理(Action)工程项目后评价环节:一是资料收集是否齐全,是否建立档案;二是项目考核评价依据是否充足;三是项目整改措施是否落实;四是责任追究是否落实。

四、结论及建议

将内部审计管理嵌入施工企业工程项目PDCA循环,通过内部审计PDCA质量管理循环与施工企业工程项目PDCA质量管理循环的相互作用,以及各自内部不同层次PDCA质量管理循环的相互促进,形成动态集成化、螺旋上升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促进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不断改进和工程项目运营效率、效果持续提升,从而实现施工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全面提升的根本目标。

作者:于玲 单位:北京城建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杨鸿运.内部审计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应用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2(10):44-47

[2]高洁.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对策分析[J].现代会计,2010(2):53-54

[3]曹群耿.内部审计的PDCA循环工作法[J].审计广角,2011(7):56-57

[4]鹿丽.田丽娟.浅谈内部审计控制机制[N].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59-61

[5]高明波.浅谈PDCA循环法在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审计理论与实践,1999(9):12-13

[6]王景.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问题研究[J].财政监督,2013(10):69-71

[7]杨洁.基于PDCA循环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综合评价[J].会计研究,2011(4):82-87

第六篇: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浅议

[提要]

近年来,我国的审计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审计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企业自我约束机制,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做出巨大贡献。但是,我国的企业审计从机构设置、工作重点、审计范围、规范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企业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

审计;经济体制改革;独立审计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近几年来,变换会计师事务所的现象在会计报表的审计中经常出现。特别是在证券市场的业务范围里,经常可能出现“炒鱿鱼”或者“接下家”的状况,更甚于有一些会计报表的审计在同一年度里多次或数次出现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现象。这是因为其前任注册会计师和后任注册会计师缺少交流沟通造成的,这种情况极易导致审计风险增加,也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注册会计师事业在我国进入了快速规范和发展的时期。独立审计准则的主要体系是以20世纪80年代初期会计师事务所以及80年代中期审计师事务的建立为标志,设立会计师事务所是顺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的历史趋势。在中国,由于这两种事务所通常是由政府部门或者行政单位筹建,并且一般都挂靠于某些行政单位或部门,因而“独立审计”难以定义,通常习惯称为“社会审计”。审计准则是将审计实务中被公认为公平完善的案例进行概括总结形成的原则。即使它不具有法律的强制性,但是在从事审计业务时,审计人员也务必遵守此项规范。通常情况下,我们将审计准则分为三类,分别是政府审计、内部审计以及民间审计。政府审计准则是对政府审计过程监督的标准,内部审计准则是对内部审计行为监督的标准,民间审计准则是对民间审计过程中的行为进行衡量监督的标准。虽然他们所规范的目标各不相同,但是介于三者之间存在的相同之处,因此各个审计准则间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研究的意义。

通过制定并实施审计准则,为审计工作的规范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助于实现审计工作的规范性,有利于公正的衡量及评价审计的工作质量,因而提高社会广大民众对审计事业的支持和信任。通过制定并实施审计准则,有助于避免不公正控诉或指责现象的发生,切实保护了审计部门或人员的权益,有利于培养人才和推动审计理论的研究进程,为改革开放的顺利发展及审计事业的蒸蒸日上奠定了基础。

(三)研究的内容。

本论文综合运用各种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阐述了我国审计准则体系完善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介绍并分析了我国审计准则体系的现状。又通过国内外的案例分析,提出了对我国审计准则体系完善的建议。

(四)发展历程。

我国审计准则的发展已经历30年的沉浮。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恢复注册会计师之后,伴随1990年12月和1991年4月证券市场在深沪地区陆续开张,我国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事业愈加重视。由于在证券市场成立初期并未有独立审计准则对注册会计师进行引导,因而显现出较多违规违章的审计行为,例如影响较大的“原野”“琼民源”、“红光”、“银广夏”、“科龙”等事件,给中国注册会计师事业带来了巨大的不良冲击,也给市场和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但是这种情况也促使了独立审计准则的形成与前进;并在1996年1月1我国财政部于1995年12月26日颁布的首个《独立审计准则》正式施行;于2003年4月对《审计报告》准则进行了修订,并在2003年7月1日执行;于2006年2月15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颁布,并在第二年的1月1日开始施行。第一个《独立审计准则》的产生。深圳“原野”案发生在1992年,它是我国政府追究注册会计师行政责任的第一例案件,被称为我国上市公司的首个审计要案。原野公司的全称是深圳原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它是一家中外合资的上市公司,而且是第一批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五家企业之一,盛极一时,被业内追捧为“股王”。该公司成立发展期间违反多项国家法规,然而为该公司进行验资和审计工作的多家会计师事务所却在原野公司自1987年成立到1991年五年期间出具并通过了76份验资报告和查账报告。注册会计师作为社会的“经济警察”,对该公司存在的重大犯罪行为未提出任何异议,帮助该公司高层人员将国家财产占为己有,对公众造成非常不利的社会影响。1992年9月18日广东省财政厅本着查清事实的原则,对涉案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了处分。此案件发生后,中国证监会于同年11月正式成立,财政部也相应颁布了《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及《查账规则》。上述案件披露出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很多问题,并且可以看出是否具有审计准则直接关系到审计事业能否健康稳定的前行。这些案件发生之后,经过一番努力,财政部终于于1995年12月26日颁布了第一个《独立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计才由原来的“查账”改为“审计”。第二个《独立审计准则》的修订与调整。1996年另一起震惊全国的金融诈骗案件浮出水面,挂靠于财政部的中华会计师事务所(海南分所)由于为中水(海南)长城国际投资集团(以下简称海南“琼民源”)出具虚假审计报告,虚假收入约5.66亿元,对深圳股市的影响约28亿元,因此中国证监会将此事件定义为“严重虚假陈述行为”。“琼民源”事件成为中国证监会成立后首例对注册会计师进行行政追究的事件,也成为中国证券市场上首例进行刑事诉讼的“造假案”。上述案件披露了事务所挂靠制度中存在弊端以及不健全的审计准则对审计工作的负面影响,以此推动了自1997年至1999年注册会计师“三清一改”制度及2000年先后有18项年会计师事务所在全国范围内的体制改革。1999~2003年期间,对“独立审计具体准则”予以修订。在这段时间,同时又显现出一批标志着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业迈入成熟的事例:1997年深圳中华会计师为“苏三山”事务所提供年度审计服务业务,由于无法确认其收入因此所出具的非标审计意见被定性为第一起案例;1997年重庆会计师事务所为“渝钛白”提供年度报表审计服务业务,由于财务费用应计入的利息为8,064万元与少计入的利息费用743万元出入严重,所出具的审计报告成为我国第一例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1997年普华大华会计师事务所为“宝石电子”提供年度报表审计服务业务,由于无法正常评估该公司的存货成本计算是否具有合理性,因此所出具审计报告成为我国第一例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以上审计案件标志着我国注册会计师社会责任意识逐渐增强,也标志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业已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对修订和完善《独立审计准则》也具有积极意义。1996年4月,第二个《独立审计准则》的。曾名噪一时被称为中国“国企改革一面红旗”的郑百文,成为河南省第一家上市公司以及郑州市首家上市公司。据统计显示,该企业资产收益率和经营规模在沪深两地都名列首位。但是好景不长,在1998年和1999年两年间每股分别亏损2.54元、4.844元的郑百文,创下当年之最,银行债务共计25亿元。因此,中国证监会展开对其深入调查,发现企业内部存在虚假上市以及上市公布虚假信息等一系列违规行为。2001年证监会决定对郑百文公司及涉案人员进行相关行政处罚。与此同时,也对为该公司出具1997年年度审计报告的郑州会计师事务所,(已注销)进行了相关责任处罚并对外公告。此次事件对我国证券市场具有重大的影响,中国证监会首次对独立董事进行了依法处分,使得监管部门清醒地认识到作为独立董事充分显示出注册会计师与独立董事进行深入沟通的重大意义,应具备强烈的责任感。“银广夏”在年度财务报告中存在上报虚假利润的行为。2001年8月“银广夏”的财务舞弊案件浮出水面,经有关部门查证,财政部于2002年决定撤销为其提供审计服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与此同时,司法部门也对其签字注册会计师进行了相关刑事追究。“银广夏”事件发生后,诸多投资者损失惨重,由此形成法院接受因“虚假陈述”而导致投资损失案件的开始。“银广夏”事件出现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开始对审计准则进行全面的反省,痛定思痛地决定对国际审计准则进行学习借鉴,开始全面系统地对审计准则进行修订。科龙电器于2004年4月19日在年度报表中报出6,000万元巨亏,其后证监会以涉嫌违反证券法规为名对其进行立案调查。2005年8月经查实,发现科龙电器所披露的财务报告和事实严重不符。次年7月4日,中国证监会对科龙电器和相关人员依法进行了处罚。科龙事件发生后,中国证监会对为其2002~2004年期间进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的德勤会计师事务依法立案调查,经查证,认定在审计过程中存在大量审计程序不充分、不适当、未发现科龙现金流量表重大差错等问题。中国证监会针对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行政处罚召开了听证会,却一直未做出实际性的处罚。作为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其在专业方面完全有能力发现科龙存在的问题,却一再纵容。“科龙德勤”索赔案无可置疑成为我国诉讼时间最短的虚假陈述案件。注册会计师行业在经历了各种违法案件的重大影响之后,相关政府机构以及审计行业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和审计准则进行了新的反思。终于在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在北京举办了关于审计准则体系的会,共有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得到颁布。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会中,正式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进行了改名,更改后称为“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全面充分地体现我国审计准则向国际审计准则并拢的勇气和想法,更加深刻地显示出注册会计师在维护社会公众利益方面的决心。通过上述重大违规审计事件的发生显示出利弊相成,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的形成是违规案件的产物,它是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中的权威,也是注册会计师在职业生涯中必须遵守的规范。独立审计准则的形成与发展是各行各业人士间利益博弈的产物,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提高了注册会计师职业操守、确保了审计工作公正公平的进行。

二、我国审计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监督政府工作的队伍中。

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纳税人享有知情权,可以获知政府将公众的钱用在何处。JosephEugeneStiglitz认为,政府是公共信息的创造者、控制者和拥有者,社会公众获取公共信息的数量基本取决于政府愿意提供信息的数量。各国实践显示,政府审计在破除当下格局中起到监督的重要影响作用。综上所述,政府审计的透明度是人民群众能够参与并了解政府审计工作进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行政体制的改革,大批非机密的政府要务得到公开,社会公众切身实地的感受到机制改革带来的收效。与此同时,我国的审计公开制度虽然有了明显发展,但是还是存在很多弊端,例如审批程序不规范、公告内容不明确、审计过程不透明等,极大地阻碍审计公开职能的发展。显然,这样的政府审计透明度并未达到社会公众的期待。

(二)我国内部审计较晚起步,不可避免地出现分布不均衡现象。

虽然内部审计在大型政府机关、国有及企事业单位皆有分布,但是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还存在盲点。

三、解决对策

(一)转变态度,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

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管理当局。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应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努力为内部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树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检查、鉴证、评价等职能作用。

(二)在机构设置上,审计部门的设置应高于其他各职能部门,在业务上向审计委员会负责并向其报告工作,在行政上向总经理负责并向其报告工作。

对于规模较小不设审计委员会的企业,审计部门应对董事会负责,并在业务上接受监事会的指导。这种双重负责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内审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在内审队伍构成上,应从单纯的财务人员向具有综合知识和能力的多元化高素质人才的组织结构发展。

随着内部审计由财务领域向经营和管理领域扩展,审计机构在人员构成上也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要有懂财务及审计的人才,还应配备精通企业各项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使内审机构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应从事后审计转向事前及事中审计,将查处违规违纪审计转向内控制度审计和绩效审计。

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内审的作用将不仅限于事后监督,更多的是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它将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把企业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五)完善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体制,进一步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六)内部审计应从单一靠内审机构人员的力量向与外审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一方面加强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另一方面与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机构签约,由其提供职业内部审计服务,从而提高内审的效率与质量。

作者;张阳 单位:西安外事学院

第七篇:企业内部控制内部审计规范化建设

摘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其促进企业内部审计规范化建设的作用,其次指出了企业内部控制失控的几种表现,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促使内部审计更好地发挥其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关键词:

内部审计;内部控制;规范化建设

在现代审计体系中,内部审计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是企业内部的独立评估活动。而内部控制是企业防范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必须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从而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化建设,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

一、内部审计在促进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内部审计是促进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化建设的基础

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化建设必须有健全的内部组织机构作为支持,以使其能够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同时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而内部审计部门相对独立,当发现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问题,就会通过审计程序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告,高层管理人员会针对审计部门上报的问题,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加以不救和改善,从而确保企业能够正常运转,而不会蒙受任何损失。由此可见,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规划化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二)内部审计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企业内部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查漏补缺,防止这种舞弊和欺骗行为的发生,确保企业的财产安全,而这同样是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

(三)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能够促进内部控制的合理化与科学化建设

由于内部审计是相对独立的,所以,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是比较公正公平的,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具备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做出相对科学颗粒的决策,在选用审计测试技术和方法上也能够做到合理适当,从而为领导层提出更加科学、全面的意见。也就是说,内部审计能够促进内部控制实现合理化和科学化的建设,对企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表现

(一)不重视内部审计

企业管理层不注重内部设计,特别是中小企业,管理层往往认为只有大型企业应该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由此表现出管理层对于内部审计缺乏正确的认识。目前,在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员工抵触内部审计工作的现象,不仅不合作,甚至表现出了畏惧心理。受这种文化环境的影响,企业要想顺利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是很困难的,而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化建设难免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二)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健全

在大型企业中,基本组建了审计委员会,由其直接向董事会上报审计结果,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相对健全,但是,有些大型企业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不强。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往往是按照大型企业的模式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然而,在企业部门或者经理的影响下,独立性很差。

(三)专业审计人员配备不足

从国内企业目前的实际状况可以看出,内部审计人才严重缺乏,现有的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与能力普遍较低,有的缺乏基本的审计理论知识,有的只精通某一方面内容,难以更加深入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四)缺乏先进的审计理念

内部审计工作不仅具备较强的建设性,而且涉及广泛的服务范围。但是,现阶段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所处层次相对较低,一般不涉及风险审计与管理审计和风险,在管理制度、法律政策和社会环境等其他方面更少。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工作难以有效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化建设。

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提高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

企业应该充分重视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一般来说,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能够确保企业实现权责分明和互相制约。这就需要各企业应该进一步健全内部控制机制,为内部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提供保障。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在确定内部控制可信赖度的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成本效益和内部控制有效性这两方面内容。另一方面,应该充分利用内部审计机制,向管理者反馈相关信息,从而为管理者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促进内部控制规范化建设提供依据。

(二)强调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

各企业为了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应该专门设立一个审计委员会,直接由董事会领导,其主要职责就是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审查和监督,并开展、调整内部审计工作等,其中,内部审计机构重点应该做好监督工作,即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当内部审计在监督检查过程中找出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则需要报告给有关部门。而董事会与审计委员会应该领导内审机构进行审计工作,审计委员会还应该负责审计业务和审计协调的呢等工作。由于内部审计机构拥有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或董事会报告的权利,所以,在内部审计机构设立时,必须要确保其地位高于其他的职能部门,从而为审计工作的独立开展创造便利,保证内部控制的顺利运行。

(三)培养并引进专业的内部审计人才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不仅仅是财务领域范畴的工作,而是衍生到了管理领域与经营领域,所以,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提高专业素养,实现多元化。因此,各企业不仅要培养原有的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培训和继续教育等手段增强他们的专业水平,还应该从外部引进一些优秀的审计人才,通过内外部人才的交流与沟通,使全体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

(四)加强对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

企业内部审计计划的建立应该是有序进行的,一般包括日常审计、阶段审计、季度审计和年度审计几种形式,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内部审计,都应该认真做好审计监督,确保内部审计的落实,而不可以流于形式。因此,企业应该不断提升审计监督的质量和效率,一旦在监督检查中发现任何违纪违规的行为,必须进行严格惩处,从而将审计监察职能充分发挥出来,通过高效的内部审计工作,来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化建设。

总而言之,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化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各企业应该提高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强调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培养并引进专业的内部审计人才,加强对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从而促进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化建设的实现。

作者:武明仙 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信息中心

参考文献:

[1]李建辉.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作用的探讨[J].中国外资,2012,11:186-187

[2]卫蕾.内部审计在铁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作用的探讨[J].上海铁道科技,2012,03:9-10

第八篇:企业内部审计与管理会计探讨

【摘要】

内部审计离不开利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工具,其中包括管理会计的方法和工具,而管理会计的全面发展也进一步推动和促进了内部审计的发展。它们互为基础,相互联系,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文章认为,应从内部审计和管理会计内部协同效应、协同提升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水平、树立基于辅助价值链服务导向的管理理念、管理会计信息的适配度等方面提升内部审计和管理会计耦合度,实现企业价值增值。

【关键词】

内部审计;管理会计;价值增值;耦合关系

一、引言

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2014年我国内部审计部门促进增收节支11860亿元。内部审计在促进企业加强风险管理、改善内部控制、提升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目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前我国企业正处于转型期,企业需要进行管理创新,增强价值创造力。内部审计和管理会计都有一套符合我国企业发展的管理方法和工具,也是我国企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二、基于价值增值的企业内部审计和管理会计耦合关系内涵

所谓耦合,现代汉语词典(2005)的大致解释为:不同的现象之间,由于特定条件而使它们有机结合在一起来共同发挥作用。内部审计的定位应该是管理加效益。加强管理和提高效益应该是一个组织永恒的话题(李金华,2007)。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内部管理,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预算、内部控制、管理决策和业绩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管理会计已从单纯的记账发展到参与企业决策,实质上是利用财务会计资料,运用管理会计工具参与企业管理活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进而帮助管理者实现企业战略和企业目标,实现企业价值增值。内部审计和管理会计的目的都是为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改善企业的经济效益,而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价值增值。但是它们的管理方法不同,内部审计主要通过评价和咨询,而管理会计通过各种管理会计工具如量本利、全面预算管理、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等,将会计与业务结合,建设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体系,为企业加强管理和提高效益提供支持。内部审计是管理控制的组成部分,基本作用就是促进企业增加其提供的财务信息可信度,有效地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可见,管理会计是内部审计控制和监督对象之一,最终目的是让企业管理层作出正确的决策,保证企业实现目标,进而实现价值增值。

三、如何提升基于价值增值的企业内部审计和管理会计耦合关系

内部审计离不开利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工具,其中也包括管理会计的方法和工具。而管理会计的全面发展,也进一步推动和促进了内部审计的发展。内部审计与管理会计一样,都受众多经济理论和管理理论如协同理论、战略理论、受托责任理论和价值链理论的影响,使它们互为基础,相互联系,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提升企业内部审计和管理会计内部协同效应,促进企业完善内部控制

内部协同,其创始人哈登认为,企业相当于一个独立的系统,协同就是指这个系统中的各部分加强沟通相互协作,构成了一个微观个体所不具有的新结构特征。由于企业各部门的协同作用产生了内部协同效应,使得企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内部协同发生效应需依赖于企业内部各职能、业务部门以及各要素间的协同。要实现内部审计增值需要企业内部协同支持、人力支持、技术支持和财力支持,内部审计只有和企业内部其他部门协同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促进企业增值目标的实现(张白,2014)。内部审计在注重独立性的同时,兼顾内部协同。企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各部门只有加强沟通、相互协同,才能提高企业的效益,创造更多的价值。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就是对企业各部门进行监督和评价。在内部审计部门监督之下,企业各部门包括管理会计之间要加强横向与纵向的沟通和合作,并充分调动全部员工的合作度和积极性,才能使整个企业工作效率提高;另外内部审计部门要积极发现合作和沟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动地改进工作方式,更好地提高效率。管理会计也是对企业全面业务的管理,实质上是企业的内部控制手段之一。但是由于受到独立性的影响,管理会计提供的各种财务信息可能会受到管理层、业务部门或财务部门的干涉和影响,财务信息的可靠性需要进一步审核,作为独立性强的内部审计部门就有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对管理会计提供的财务信息进行再监督和审核。内部审计应该对管理会计流程和管理制度、信息化进行测试,当测试的结果可信时,内部审计可以直接利用管理会计的各种数据(如预算、成本、绩效考核数据),这样便节省了审计成本,管理会计的资源低成本地被应用于内部审计,内部协同效应就产生了。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是促使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它既对管理会计提供的财务信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价,又能评价和监督企业潜在的各种风险以及企业运营状况是否达到目标。两者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促进、互为依赖的内在联系。内部审计通过对管理会计的流程、制度、信息进行评价,适时提出改进建议,这样既能通过评估和解释管理会计,出具内部审计报告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来源依据,又能运用管理会计理论保障内部审计业务实施的有效操作,保持内在逻辑的一致性。而管理会计部门也能通过有效利用内部审计报告,及时发现企业管理和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使管理会计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协同提升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水平

战略管理理论也被称作研究企业如何动态地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理论,成为管理理论的主流。商界普遍认为决定企业成败的是其战略,而风险是企业确定战略方向的决定性因素,对企业风险的正确把握可以增强企业战略的可行性、恰当性(李琴,2014)。受托责任理论认为:管理会计应在风险分担和利益分享之间取得平衡,以发挥对人和委托人都产生最好成绩的激励作用;而内部审计对企业各种决策实施后取得的经营成果进行评价,使企业经营者能够迅速了解决策行为是否完善,企业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以便及时调整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内部审计能预防和控制企业风险,调整内部公司治理中的部分冲突和矛盾,增进公司治理效率。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中内部审计承担的重要职能(蔡文英,2011)。风险渗透到企业受托责任的整个履行过程,风险管理成为受托责任内容的一部分(瞿曲,2006)。内部审计应围绕企业风险展开审计,在决定如何开展审计时,一个主要决定因素是风险(理查德•L.莱特里夫等,1999)。《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规定内部审计应以风险为基础组织实施内部审计业务。企业要做好全面风险管理,一般要在企业内构建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为业务部门及职能部门;第二道防线为风险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第三道防线为内部审计职能部门。财会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是对企业整个业务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管理会计应该是企业风险管理的第二道防线,而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有责任和义务参与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以独立、客观的态度对内部组织进行评价和监督,以保证企业管理的需要,控制和化解各种风险,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同时,风险管理的加强能够使内部审计更加明确自身参与企业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如平安银行(原深圳发展银行)树立以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问题意识为核心,监督、评价为手段,实现银行价值增值的审计理念,使银行的收益与盈利能力大为改善。内部审计要想有效发挥风险管理的功能,在风险评估中会涉及企业横、纵向层次上的业务,这其中当然也离不开管理会计的协助。风险管理需要科学的工具和数据进行决策,而不能依靠经验的决策方法,这需要借助管理会计的方法、信息对其进行补充(梁彦勋,2011)。而管理会计基本功能的实现,更需要风险管理这项功能的支持。各系统要素之间只有相互协作、相互联系和支持,才能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功能作用,因此将管理会计的风险管理功能与内部审计基本功能进行整合,是内部审计实现其功能的前提(唐献凤,2010)。

(三)树立基于辅助价值链的服务导向的管理理念

根据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企业价值增加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基本活动涉及企业销售、制造等活动;支持性活动涉及会计、审计等活动。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

1.内部审计和管理会计作为辅助价值链相辅相成

内部审计工作属于在企业价值链形成过程中的一项必要的支持性活动,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增加利润,同时还能够帮助其他部门提高其工作效率(李凤华,2007)。管理会计通过全面预算、经济增加值等管理会计工具建设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体系,把管理会计嵌入单位自身管理和发展中,增强实施管理会计的内动力,可以说是内部控制的手段之一。企业内部审计以价值增值为目的,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三大领域内发挥作用帮助企业增加价值。内部审计关注并维护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的持续优化(张庆龙,2014)。内部审计作为一种辅助价值链以管理会计提供的财务信息作为载体,对管理会计实行再控制和监督,推动企业风险管理和价值创造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2.树立服务导向的管理理念

传统的内部审计是监督主导型,主要是对被审计部门进行监督,被审计人员往往充满懈怠情绪,积极性不高。与其不同的是,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是服务主导型,倡导的是服务,要求审计人员积极帮助解决出现的问题,积极提供服务。如陕西荣华集团将内部审计定位于“三个服务”: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服务、为领导战略决策服务,寓服务于监督之中(张晓瑜和杨婧,2012)。管理会计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需要,将会计与业务相融合,能够为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有力支持,使会计服务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实现企业价值增值。如广东省机场集团管理公司利用管理会计服务企业内部管理需要,对预算管理、业绩评价、成本管理进行创新,提升集团管理水平,为企业决策提供服务,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内部审计和管理会计均属于企业的支持性活动,都属于辅助价值链,为企业各部门和管理层服务,为企业的管理服务,它们之间也应该互为服务。

(四)根据企业管理需要,提高管理会计与内部审计的信息适配度

1.结合企业发展所处阶段,提高管理会计提供的财务信息与内部审计的适配度

现代管理会计沿着“效率———效益———价值链优化”的轨迹发展,而这个发展轨迹基本上是围绕着“价值增值”这个主题而展开的(田辉和徐莉莉,2013)。内部审计按照企业发展所处的周期,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内部审计的职能针对业务流程与业务系统———内部审计关注对未来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和完善———内部审计提升公司效率和资金积累改善运营效果———内部审计影响企业的战略创造未来价值(张白,2014)。如浙江广厦集团内部审计的发展过程:第一次创业即公司资本积累阶段,关注的是业务活动的监督和评价;第二次创业即资本扩张过程,关注的是投资决策的监督和评价;第三次创业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关注的是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价值增值。内部审计也是沿着效率———效益———价值链优化的过程发展的。内部审计和管理会计互为基础。企业应该根据其所处的发展阶段,采用与其适配的管理会计提供的财务信息。如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针对业务流程与业务系统,应该采用适宜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激励措施如平衡计分卡;企业通过流程优化,提升公司效率和资金积累改善运营效果时应考虑作业成本、量本利分析、全面预算等管理会计的信息;内部审计影响企业的战略创造未来价值时与战略管理会计如风险管理工具、EVA等结合。如果管理会计提供的财务信息不适应企业所处的阶段需要,要么财务信息滞后、要么财务信息超前,会造成内部审计依赖的信息载体没有可靠的基石。

2.内部审计增值目标实现的考核指标数据需要管理会计提供

内部审计增值通过审计成本的降低以及提供的内部审计建议来改善企业的运营,内部审计成为企业的利润中心。评价内部审计是否实现这些目标,需要量化的考核数据,这些数据均需要管理会计通过科学的管理工具和方法计算出来。

四、结语

根据王兵和刘力云(2015)的调查,内部审计要发挥作用的首要因素是领导重视(占样本总量的59.2%)。而管理会计在我国还属于自发状态,大部分企业处于“不知在做”阶段,即不知不觉运用了管理会计的工具,所以大部分企业更需要领导重视,将管理会计工作纳入本单位整体战略,积极稳妥推进。内部审计和管理会计在我国都属于起步阶段,领导层的推动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要把内部审计和管理会计嵌入自身的管理和发展中,增强实施内部审计和管理会计的内动力。以信息化为手段,实现会计、企业经营业务和管理活动的有机融合,推动内部审计和管理会计功能有效发挥。

作者:林仁灶 单位: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A].财会〔2014〕27号,2014-10-27.

[2]尹维?.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精要[M].中信出版社,2011.

[3]哈肯.协同学[M].凌复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

[4]张白.增值型内部审计模式的改进与支持:基于利益相关者价值观视角[J].会计之友,2014(1):4-8.

[5]李琴.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企业内部审计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

[6]瞿曲.基于受托责任理论的内部审计若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

[7]理查德•L.莱特里夫,温特•A.华里丝,格兰恩•E.萨姆那,等.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上、下册)[M].中国审计出版社,1999.

[8]李凤华.内部管理审计增值功能探微:基于价值链理论视角[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1):31-35.

[9]张庆龙.中国内部审计发展中的几个现实问题思考[J].会计之友,2014(3):4-9.

[10]唐献凤.支持风险管理的管理会计功能扩展与框架构建[J].商业经济,2010(22):48-49.

[11]张晓瑜,杨婧.36家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基本情况调研报告[J].中国内部审计,2012(11):10-14.

[12]田辉,徐莉莉.浅论管理会计发展与企业价值增值[J].中国证券期货,2013(5):145.

[13]王兵,刘力云.中国内部审计需求调查与发展战略[J].会计研究,2015(2):73-79.

第九篇: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及对策

[摘要]

为了顺应时展的要求,我国于1984年成立了政府内部审计机构。如今,在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稳步提升的同时,内审工作水平同样也在不断提高,相关法律法规资质的企业设立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尽管国内内审工作已有很大改进,但对比发达国家,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国目前正处于极为关键的经济转型期,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内部审计工作也应与国际接轨,在对企业自身不足做好分析研究、进行完善与改良的同时,提高企业内审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企业;内部审计;内审环境

1内部审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发展现状及作用

1.1内部审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为适应市场需求必须建立一种符合自身经营特点的机制。有学者指出:内审工作可以对企业的各类经营业务和内部控制进行单独的评价,并以此来判断是不是适合企业自身的规定及尺度,是不是有效和经济地利用了资本,是不是能够实现企业预期的目标。当然也应该看到,目前企业内审工作中仍旧存在着诸多的不足,比如:内审角色定位无法顺应当下企业制度,部分企业没有落实国家审计署针对我国内审工作的规定,内审工作独立性差、可操作性差,部分内审工作人员从业素质差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有效地推动企业内部审计的进一步发展是需要理论界与实务界给予重点关注。

1.2内部审计在我国企业中的作用

完成一项业务不仅仅需要执行者来执行,监督者进行查验与规范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单位中内审工作扮演的就是监督者的角色,它通过对企业事项的监督、控制来保证企业的运转处在正常状态,各项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企业不同部门之间会有一些意见分歧。例如,在投资业务中,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会希望利益最大化,与经营管理者不同的是,财会人员他们更多关注的是该项投资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面对这些风险的处理措施。此时企业的内审部门就发挥了他们的作用来进行统筹调控,关注不同部门的不同需求,将各个部门有机结合起来,扮演好“调控者”的角色。

2借鉴美国企业在内部审计方面的做法

2.1美国内部审计的现状

美国的内部审计制度是在19世纪末逐步发展起来的,20世纪初运用到美国铁路部门后,得到了迅猛发展。美国的内部审计结合自身的社会环境并且秉承与企业文化相适应的原则对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与规划提供有力的支持。其相对较强的独立性使其出具的审计报告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对于企业的决策、问题的发现具有重大作用。美国2001年发生了震惊全世界金融界的安然公司破产案,而在安然事件之后,美国国会参议院银行委员会迅速通过了一项法案———《公众公司会计改革与投资者保护法案》。后于2002年7月30日被签署成为正式法律———《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简称SOX法案)。

2.2美国颁布《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简称SOX法案)前后对比

在内部审计定位方面,SOX法案颁布之前主要是以查缺补漏为主,发现会计在账务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出并纠正,并且以为财务报表服务为主。在SOX法案颁布之后,明确内审工作对于财务报告系统的重大控制、内部审查监控等重要作用。从单纯重视审计工作转向重视内部审计人员与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的交流沟通,从而渐渐向为企业风险决策提供有力依据的角色逐步转换。当然在这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即在此过程中需要与管理层保持良好的沟通,同时也会触及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如何在保证工作时效性的基础上,保护好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与单位管理层保持良好沟通而不失去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这一方面的问题所在;在内部审计需求方面,SOX法案颁布之前内部审计部门存在但作用不大,且内审员工也对自己工作职能与分工认识不足。在该项法案颁布之后,重视程度和认可度普遍提升。内审人员也能够逐步融入角色,各自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这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普及性还不是很高,还需要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思想意识,重视内部审计的需求。工作人员也该注意对自身工作要求的重视与提高。SOX法案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案。其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定位、需求等多个方面做出明确规定。而这个法案也给我国带来很好的启示:①想要规范和提高内审的水平,就应该通过立法来进行,并且提高对内审的重视和关注程度;②我国的内审相对国外起步较晚,应该借鉴国外的一些优秀做法为我所用,不断充实我国对于企业内审的法律规范。

2.3我国与美国内部审计一些方面的对比

我国与美国的内审工作在一些方面是存在一些差异的。我国的审计工作是以合法性为主,逐步将重点转向真实性和效益性,是政府统一管辖下的带有一定行政使命的审计行为,必须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而美国的审计则不同。美国审计以效益性为主,兼顾内审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属于行业协会管理模式。在业务处理上,由协会直接培训、指导进行统一管理;在管理上,只受本组织内部领导。国内的审计范围主要是审计查证、验资、代购纳税、记账等传统业务范围。而美国审计的业务不仅在于查证,还包括社会需求的各个方面,并且能够提供企业所需的各类业务咨询服务,比如兼并、收购、投资等。通过这些差异对比可以发现我国内部审计还存在着哪些问题,而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并且吸收美国的一些优秀做法对我国的不足加以改善。在保持我国内部审计特色的基础上就一些仍然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例如我国内审工作的独立性与侧重点,改革内审方式,健全内审制度,改善内审环境。

3从企业内部环境出发,完善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

自我国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意义以来,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来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转,发挥出内审工作对于企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内审工作起步较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面临“转型期”的关键时刻,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下面对企业中仍旧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更为详细、可实施度较高的对策。企业内审工作的直接对象就是企业的内部环境。对于改善企业内审工作,从企业自身的内部环境角度出发是需要首先关注的。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必须从根本处着手。企业的内审工作仍然需要依靠专业的工作人员来进行,故而首先要加强内审工作人员团队建设。首先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坚持以人为本。其次,内审人员的学习深造工作需要得到重视,提升内审人员的判断能力。在培训过程中可以请一些专业人士、?校审计专业的教授进行专业讲解和指导。在培训工作结束后,也可以采取理论测试与实务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参加培训人员进行审核。若想提高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必须保证该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不断增强其存在感。按照常理,部门在企业的地位有所提高的同时其获取的数据资料准确性就越高,那么这个部门与其他部门产生交集的概率也越小,受到其他部门的影响也就相对小,该部门的独立性才能不断提高。内审部门不能在企业中成为一个“摆设”,而且也要杜绝工作人员既是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又是审计工作人员的情况出现。真正将企业内审工作落到实处,开展重大决策审计、工程预算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工作。与此同时,也要关注企业中由于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

4以HW技术有限公司为例分析内审部门的发展

4.1HW技术有限公司简介

HW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总部位于深圳市龙岗区,于1987年正式注册成立。HW的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

4.2HW技术有限公司内部审计现状

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内部控制,不断改善经营环境,加大管理力度,HW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了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财务部、企管部、人力资源部平行发展,其工作重点是负责调控各个部门,控制财务风险,监督单位财务部门的账务处理,全程监控单位的投资情况。与此同时,还负责下属各个分公司的财务内审工作。配备了具有一定资质的审计人员。工作人员都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和较好的职业操守。在人员岗位设置上,规避了与财会人员重合的情况并且没有集团的直系亲属任职的情况,这两者很好地为企业规避了一定风险,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4.3从HW技术有限公司的发展了解内审工作的重要意义

HW的内审部门自成立以来,一直受到了企业管理层的高度重视。但是在2005年之前,内审部门的工作人员都是由财务部人员兼任的,所以其独立性并不是很高。2005年对内审部门改革之后,企业规定集团董事长分管审计工作,审计部门可直接向企业的管理层汇报审计结果,独立性得到了很好的保障。并且在改革之后,企业新吸收了一批备选员工,保证内审部门人手充裕。内审部门的变化,也确实给企业带来了一些隐性的收益。内审工作大大减少了财会工作中出现的失误,与此同时也能够很好地控制企业的风险,尤其是预算风险。科学合理地设置企业内审部门,其积极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通过HW的案例,也可以更加直接地感受到内审部门对于一个企业的不可或缺性。

5结论

对于企业的收益与发展,内部审计工作的严谨性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我国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至关重要,内部审计工作成为企业特别重视的一部分。尽管目前内部审计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缺陷与不足,但相信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作者:郑茗心 刘青 赵俊凯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会计系

主要参考文献

[1]滕丽.完善现代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探讨[J].经济师,2014(11).

[2]高嵩阳.论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0).

[3]韩晋华.浅议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J].中国集体经济,2011(28).

[4]张龙平,陈作习,宋浩.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制度变迁及其启示[J].会计研究,2009(2).

[5]晓芳,张军.美国内部控制评价制度体系的研究及启示[J].未来与发展,2010(3).

[6]陈映红.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1(7).

[7]杨林.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