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综述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综述

摘要: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开始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开展内部经营业务活动。这使得商业银行的外部运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庞大的数据信息给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带来的新的挑战和机遇。2017年3月,由国家审计署牵头,一些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开展了关于利用大数据工具进行内审活动的研究,提出了大数据审计的“剑、链、网”等的工作思路。同时,我国经济开始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实体经济增速放缓,银行业贷款规模收紧、存款利率下调,导致银行整体的利润率下降,在这种背景下,也对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在价值的增加和创造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首先介绍了大数据环境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面临的挑战,并分析了商业银行当前的内审现状,然后结合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大数据环境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改进措施,希望能为商业银行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商业银行;内部审计

一、大数据环境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面临的挑战

在大数据环境下,商业银行内审工作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外界对于商业银行内审工作的价值认知不够清晰,一些人认为内审主要是为了对内部经营业务行为进行监督检查,或者是为了提升咨询审计的价值,没有充分利用审计所获取的数据资源,导致内审工作职能受限。二是大数据环境下,商业银行传统的内审工作模式和业务流程发生了较大改变,但我国相关法规条例还不够完善,在立法指导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三是多数商业银行的内审工作任务较为繁重,但银行目前所投入的审计资源,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等与任务数量不匹配,审计效率和质量都难以得到保障。四是银行内部的审计监控系统覆盖面有限,内部不同机构部门之间由于系统访问权限或者系统共享不足,无法全面地了解不同机构之间的审计成果和数据。五是伴随着金融电子化,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使得商业银行的内审工作将会面对更为广泛的业务和参数,这对银行内审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及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想充分地将大数据工具方法应用到银行的内审工作中,银行就必须加强对内审人员计算机技能的培训,银行内审人员自身也要强化对银行生产作业数据环境以及系统工具的了解,全面地提升银行的数据分析能力水平。六是大数据环境下,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的处理方式及载体都逐渐由原来的手工及纸质材料转变为计算机系统自动处理和电子化文档材料,各项业务数据都以电子化的形式进行存储、提取,数据的类型多样,形式复杂,给内审人员理解和多维度挖掘数据信息带来了更大挑战。七是银行在实现其财务、业务、审计等多个系统的数据对接时,要在数据接口、对接方式、系统维护等方面有效地保障数据的稳定性,避免由于系统更新维护导致数据出现紊乱现象,给银行内审工作造成不利影响。八是大数据环境下,系统安全防护也是内审工作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内审数据库中会包含大量的关于银行的敏感性数据信息,一旦信息泄露,可能会给银行带来巨大的风险挑战。

二、大数据环境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现状分析

从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意见》(国发〔2014〕48号)首次提出要将大数据审计列入审计信息化工作重点,到2015年中共两办联合印发《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以及相关配套文件(中办发〔2015〕58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都说明推进大数据审计工作已经成为我国各级机构及企事业单位发展的必然要求,大数据环境下推动审计服务国家治理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与管理质量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在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的审计内容发生新变化,由于不良贷款业务高发,因此银行内部审计更要加强前瞻性的预判,重点强化高发风险业务的审计监管,及时针对新环境下突出的新问题研究制定应对方案,运用大数据等全新的审计技术及方法拓宽审计思路,增强审计工作效果。但由于审计抽样风险的客观存在以及传统审计思维方法的禁锢,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大数据审计工具的应用,一些传统的审计理念和审计方法在面对庞大的信息数据时会变得无从下手,因此商业银行必须要进一步更新和优化审计理念,从审计的监督检查层面向价值创造层面转变,充分挖掘潜在的数据价值信息,从而更有力支撑银行开展内审工作以及得出相应的内审评测结果。如商业银行在进行反洗钱相关的审计项目时,简单地从单个客户的交易往来数据的检查核对是很难发现洗钱特征的,但是借助基于大数据信息技术手段的非现场审计集中系统,就能够通过批量运行特殊的审计模型,以空间立体图的方式筛选出可能存在洗钱行为的客户,提前做好相应的风险防范及应对措施。传统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是依靠多个分散的系统独立进行的,难以进行全面的数据分析,而在大数据背景下,需要依托一个集成化、系统化的平台来开展审计工作,这对银行的审计技术应用环境支撑条件要求较高,尤其是在计算机信息网络、数据库建设以及相关的审计软件等方面要求银行要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而从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的技术水平来看显然是有待提升的。从2017年有关机构的《大数据人才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的大数据人才是非常匮乏的,专业化的数据分析人才缺口较大,从事信息系统审计工作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这就导致商业银行在开展大数据审计工作时缺乏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大数据环境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大数据环境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大多数商业银行还未建立关于区域、行业、客户以及产品的多维度风险评估及业务发展体系,因此很难具体的去界定审计项目范围,审计计划容易发生较大变更。二是由于审计取证工作通常需要异地进行,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由于时间及地点的限制,银行的内审工作灵活度不高,加上审计工作人员对审计环境及相关业务数据了解不全面,不清晰,又缺乏系统完善的审计分析方法和数据分析手段,可能会导致审计质量、审计效率低下。三是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在开展审计活动时需要借助大量的外部信息数据,而获取外部数据的成本相对较大,这也会导致银行内审工作难度加大。四是虽然一些商业银行已经采用了大数据工具开展内审工作,但由于数据源不能全面覆盖所有的业务数据,业务数据的质量参差不齐,数据的时效性和集中度不够,导致一些问题不能查深查透,容易引发一定的审计风险隐患。如一些商业银行借助非现场审计系统工具对员工操作风险项目进行审计时,存在大量的个人明细操作记录,对于这些记录筛选出来的疑点仍然需要人工进行一一的核实和判断,加上本身系统工具筛选的条件过于宽泛,交易过程又相对复杂,不仅可能无法得出准确的审计结果,反而会影响银行的内审工作效率。

四、大数据环境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改进措施

在大数据背景下,商业银行要丰富数据资源,逐步构建多维度多层次的数据资源体系,更好地支持银行内审工作的开展。通过深入分析研究系统业务数据、集成审计作业流程及管理过程结果数据、强化非结构化数据处理、注重采集积累银行各业务条线手工台账数据、向外延伸挖掘外部可用数据资源等,全面提升银行内审工作数据处理的质量,提高大数据应用能力层次。商业银行要强化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为内审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建立高效审计数据分析平台,集成常态化多用途审计监督平台,创建多功能审计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平台模块功能的完善,更好地实现内审的数据全面分析、流程管控、成果评价、风险评估等工作内容,增强内审工作效果。商业银行要在搭建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上强化平台审计技术工具的研发,拓展数据式审计技术工具的功能外延,尤其要注重基础类审计模型工具以及数据分析结果可视化展示的技术研发,促进银行内审工作向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银行要注重审计工作的评估实质性效果,科学地执行内审工作计划,要通过数据处理效率及质量的提升提高审计项目计划的精准度,提升计划的有效性以及措施的针对性,最大程度上为银行的实际工作提供有效的业务指导和决策支持。银行要落实数据的应用效果,以审计项目、监管机制以及专业化研究为内审部门开展审计工作任务的重要抓手,通过引入数据式审计理念,打破传统的业务流程边界,再造审计项目的作业模式,针对咨询类、评价类等审计项目制定专项工作办法条例,切实指导和规范银行内审工作行为。同时银行要增强平台及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效果,借助大数据开展前瞻预判、风险预警、客户线上跟踪管理、员工异常操作行为等的工作内容,以价值提升为导向开展内审活动。

五、结束语

总之,在大数据背景下,为了提升内审工作水平,保障内审工作质量,商业银行必须全面地了解银行的内审工作现状,把握内审工作特点,结合其内审工作存在的问题,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改进和完善,并且银行要在内部加强对大数据式内审理念的传导,鼓励全员积极参与和配合相关工作活动的开展,增强机构部门以及业务之间的条线联动,充分做好协作配合工作,提升内审成果的价值层级。

参考文献:

[1]李镔.大型商业银行提升内部审计价值和作用的探讨[J].农银学刊,2019(3)

[2]王李,叶聪.银行内部审计大数据应用思考[J].新会计,2019(7)

[3]方勋.大数据环境下温州银行非现场审计体系的构建与运用[J].经济师,2019(9)

作者:乐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