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互动设计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课程互动设计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课程互动设计

课程互动设计范文1

[关键词]中药学;互动式教学大纲;课程考核;实践

中药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以及常见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供销以及临床应用的等知识的科学,在临床应用中非常普遍。互动教学大纲是一种由欧美国家已经的先进教学方式,其核心内容就是教师和学生签订类似契约的教学大纲,进而形成对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约束力,最终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效果。互动式教学大纲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进而实现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介于中药学教学特征,积极设计和构建互动式教学大纲并优化课程考核方式对于推动教学工作发展,提升教学效果具有极为有效的效果。在中药学教学中,要合理设计互动式教学大纲,构建互动课堂,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继而转变中药学教学现状,有效提升教学效果。通过互动式教学大纲设计及课程考核方式的革新能够让中药学教学更加具有计划性,显著提升有效性,促进学生专业素养养成。

1中药学互动式教学大纲设计的必要性

中药学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和其他专业存在着一定的差别[1]。通过互动式教学大纲的设计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实现对教学活动的规划,继而提升教学效果。中药学互动式教学大纲设计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能够实现对教学文件的完善,更好的规划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课程教学大纲的高效执行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效率,促进人才培养实现,在规范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二通过互动是教学大纲的设计能够有效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通过合理设置教学大纲能够有效规范和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规划教学目标及重点,更好提升教学效果。第三,通过互动教学大纲的设计能够为考核评价提供有效依据,继而保障教学质量。教学大纲也是测量和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依据。互动教学大纲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来经过讨论而制定的,一旦学生确认能够完成大纲基本要求,那么就必须要严格按照大纲要求完成学习。

2现阶段中药学互助式教学大纲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中药学教学中,通过互助式教学大纲设置能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效果提升,但是在实践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表现在如下方面:

2.1学生在设计中的主体地位并未充分体现

互动式教学大纲再设计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大纲设计中所体现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很多的中药学专业教学中学校在制定互助式教学大纲时缺少学生的参与,并未充分征求学生意见和建议。因此,学生在互助式教学大纲设计中的主体地位并未充分体现,继而导致学生学习的盲目性。

2.2对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认识存在偏差

在很多院校的中药学教学大纲设计中,设计者并未充分认识到互助式教学大纲的重要作用,仅仅将教学大纲作为一个教学文件存存放保管,主要用来应付上级的检查。因此,在进行教学大纲设计过程中会存在对大纲认识存在偏差的情况,进而影响其发挥教学促进作用。

2.3设计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和整体性

互助式教学大纲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是在现实中很多教学大纲在编制过程中缺乏整体性和针对性特征,并且大纲中涉及到很多重复的内容,整个教学大纲针对性和整体性严重缺乏,不利于充分发挥教学引导作用。并且,很多互助式教学大纲在设计过程中出现重理论知识教学轻实践方法教学的,中药学不仅需要理论知识支持,同时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而教学大纲设计整体性和针对性缺失造成了应用效果的大打折扣。

3中药学互助式教学大纲设计与课程考核改革的关系

专业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方式,也是对教师教学工作作出评价的重要依据。中药学考核能够真实的反应出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传统的考核方式依旧存在着一些局限性[2]。中药学教学中互助式教学大纲设计与课程考核改革二者之间的关系表现如下:互助式教学大纲的设计与课程考核二者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在设计中药学互助式教学大纲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现有专业考核评价机制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借助考核来重新审视教学,建立在此基础上来不断提升中药学教学效果。通过互助式教学大纲的设计有利于推动考核方式的不断改革,继而满足现代社会对中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以互动式教学大纲设计为指导的课程考核实践改革能够有效转变当前中药学考核中所存在的问题,实现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4中药学互助式教学大纲设计与课程考核实践改革实践策略探究

中药学教学实践中要注重立足教学互助式教学大纲设计推动课程考核改革的实践,进而通过互助式教学大纲设置来规划教学互动活动,拟定考核改革方式,促进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4.1制定互助式教学大纲,丰富考核内容

中药学课程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是枯燥而繁杂的,很多学生在学习中药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学习兴趣丧失、学习效果不理想的状况。通过互助式教学大纲设计能够实现对中药学教学课程的科学化规划,并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与学生讨论和沟通实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制定教学计划和目标,有效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和交流。以互助式教学大纲为依据来不断丰富中药学课程考核内容,在关注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和考核的前提下增加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核,以教学大纲组织学习,以考核促教学,继而提升教学效果。

4.2实践互助式教学模式,改革考核方式

要注重对当前中药学考核方式的改革,加强“互助式”考核内容。教师要通过考核来及时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接受程度以及满意度,继而及时、准确的掌握学生对课程教学的真实感受,并积极融入灵活多变的授课方式来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在课程教学中期进行调查问卷活动,及时了学生对现行课程的真实感受,通过互助式教学大纲的设置来帮助学生激发自己学习欲望,教师则督促学生及时参与到中药学课程学习中,进而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传统的考核方式是极为单一的,要想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就必须要改革考核方式,将单一的笔试考核转变为多元化考核,在互助式教学大纲引领下增加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考核,不断提升考核效果。

4.3制定互助大纲考核评价机制,提升教学效果

在中药学教学实践中,要注重构建对互助式教学大纲考核评价机制的构建,进而提升教学效果[3]。教师要以互助式教学大纲基本内容为考核重点,按照指定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学习效果、考核重点等方面制定科学化考核评价机制。通过考核评价机制的构建来实现对互助式教学大纲完成情况的准确掌握,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5结论

综上所述,中药学教学在编写中从内容到语言表述都有一定的难度:教学内容多、教学课时短、概念术语抽象难懂、病症举例繁琐复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在中药学教学中,通过互助式教学大纲的设计能够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让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驱动力。中药学互助式教学大纲的设计能够为推动课程考核改革的实践提供有效指导,继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中药学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慧娟,张挺,朱慧.《中医基础理论》自主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23):86-88.

[2]曹嫒.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J].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2014,(12):56.

课程互动设计范文2

关键词:信息安全基础;课程思政;双线融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并非只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中央16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高校育人正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1]。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统一。“课程思政”要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强化显性思政,细化隐性思政,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2]。一些高校率先探索专业课程德育功能,且多元化手段和设计成为高校信息化思政教学改革的热点。同济大学的《中国道路》、上海交通大学的《读懂中国》等课程利用通识课程给学生传达正确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清华大学创新教学模式,将“慕课+讨论”形式的混合式课程运用于思政课,通过慕课视频、教师课堂讲授、师生讨论等环节实现综合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政课程体系中专业课是深水区之一,与思政课程相比,专业课和通识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是隐性的,而信息安全作为当今信息化时代普遍关注的问题,容易吸引学生视线,是一个较好实施“润物细无声”式的思政教育的切入点,贴近生活、案例典型的独特优势在隐性促教上作用明显。福州大学五位一体的信息安全专业培养中强调思政课程体系可形成“通识思政教育”“专业思政教育”“课程思政教育”以及“课外思政活动”四部分相辅相成共助思政强心[3]。而思政教育课程建设中要避免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从高等教育“育人”本质要求出发,从国家意识形态战略高度出发,理清目标重方法,分层次地实现思政教育目标[4-6]。

1信息安全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目标

信息安全基础课程的教学,专业学术知识与生活结合度相对较高,存在很多与爱国情怀、法制意识、社会责任等相关的可延展讨论的问题,尤其存在很多可引导学生深化认识并分析讨论的问题。信息安全思政课程建设目标应由点及面,由小见大,由个人见社会、见国家,层层递进地实现深化思想教育。(1)提高学生学业水平、专业技术基础上,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强化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大学生思想纯真者有之、叛逆乖张者有之,专业学习能帮助学生在科学层面认识世界的真相,但引导学生辨别纷繁复杂的信息化大潮中辨别错误的认识和渗透,树立坚定的、正确的价值观。(2)在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培养上,引导学生增强为社会和国家建设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调培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脚踏实地奋斗的栋梁之材,而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充分认识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我国经济、金融、军事等方方面面对于网络信息安全是高依赖的,实现自我的基础上更要追求贡献社会,做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安定发展的积极的一份子。(3)培养学生大局意识,以思想为眼、技术为器,强化文化自信、加强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观建设。信息安全涉及的技术方面很多,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及社会、国家发展的需求,通过思政教育激发学生奋发图强、学习报国的爱国情怀,并引导学生付诸行动。

2双线融合的思政课程体系建设

2.1体系设计中应注重递进式思想教育

传统专业课程教学中,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认识往往局限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课程学习着眼点更多是技术学习促进个人发展上,政治意识不强,家国情怀没有突出表现。思政教学的案例及知识体系设计中,要关注学生心理需求,既要纠正学生存在的“唯实用论”观念又要避免每个知识点都“思政化”。[7]注重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方案设计,引导学生从专业知识的思考到思想意识层面的思考,由小见大,分层渐进的路线,在实现自我价值追求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技术改造社会,技术强大国家的意识和行动。

2.2强调主题设计,多元教学方法综合应用

思政教学知识体系的构建要与专业知识教学主线发展一致,应围绕知识主题凝练设计思政主题。教学形式上,以案例学习为主,“文献学习”等为补充,围绕社会责任、法制意识、文化自信、爱国强国等主题展开,每个案例中都可设计由个人而社会而国家,分层次递进的思考题,启发式地进行思想引导。为了深化教育效果,可采用讨论、演讲及线上问答等综合教学方法。基于课程实践性特色,引导学生从身边问题出发,将技术与现实结合,深入思考讨论社会热点问题,明辨是非和政治立场,使思想教育更有切身性体验。

2.3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学双线融合的课程设计

“课程思政”的改革实践中要避免片面的专业课“思政化”,在专业课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和功能,但不能忽视专业课的教学特点和教育规律,影响原有专业课内容体系的教学。从教与学两方面设计讨论点,凝练主题,选好切入点,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双目标相辅相成地融合是重点难点。[8]基于我校信息安全基础课程多年教学经验积累,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梳理,制定了与专业知识主线相配套的思政教学主线(如表1所示),在梳理的双线知识图谱指引下引导学生实现线上学习(如图1所示)。

3教学手段及方法的改革

3.1融合在线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互联网+大环境下,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欢迎。在线课程网站、雨课堂、QQ群等多种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给课程建设增益巨大,尤其弥补了思政教学与专业教学融合后内容量大与学时紧张之间的矛盾,我们实施的线上促学手段有线上视频课、小组调研、互动问答等,效果展示如图2、图3所示。思想教育尤其不能仅是单向的表达,要更多设计学生表达、表现的环节,给学生思想以表达的出口,我们采用基于主题的网络互动与课堂演讲、主题讨论等多元手动结合,可更好地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3.2确立思政教学的有效过程评价

信息安全基础在第5学期开设,对学生而言,该学期往往是专业学习内容量巨大的学年,很多学生课表满到没有空余时间,学生课业负担重,往往会导致参与专业内容外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在互动模式上提高专业与思政的结合度,调度学生积极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建立适当的过程评价十分必要。在过程评价中设计了五维加权考评:平时成绩=课堂考勤与互动度+作业完成度+在线资源学习度+线上互动问答参与度+小组合作参与度根据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情况,动态调整每个维度的任务量,课堂互动不足时,增进网络互动,而网络互动未能体现的要点再从课堂互动中补足。多形式、多动态调整,改变学生对枯燥理论和政治思想教育学习的抵触心理。对难免碰到灌水、应付的学生,要积极引导。以互动问答为例,不能简单地抛问题,而是围绕思政主题按“是什么。为什么?你怎么看?”分步设计问题,对灌水回答要适当删除扣分并进行积极引导。互动讨论和演讲表达中,对积极互动的同学给予加分及时反馈,实现正向激励。

4改革效果及展望

课程互动设计范文3

网上教学资源是开展远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网上教学资源的优劣直接决定远程教学的成败,在远程教学中要科学设计网上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发挥各种媒体技术的优势,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合理设计、开发、整合、优化各类教学资源。

1.网络资源的有效性设计

网上教学资源能否体现它的教学有效性?学生能否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是每个课程责任教师在设计网上教学资源时应该考虑的问题。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上资源的设计为例说明加强资源教学有效性的意义。“计算机应用基础”是电大专科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终结考试完全是无纸化上机操作。中央电大开发有相关的网络课程,能满足学生的系统学习。教学中突出的问题是历年来学生的上机考试通过率比较低,学生自学难度较大。

为了加强资源的教学有效性,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资源的优化:第一,将中央电大的网络课程资源整合到省电大在线平台中,为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第二,教学辅导内容有针对性,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辅导;第三,开发“计算机应用基础无纸化考试辅导”网络课件,运用屏幕录像技术直观演示考试模拟题的操作过程。由于在网络资源的设计上把握了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原则,所以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受到学生的好评,尤其是我们开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无纸化考试辅导”网络课件,点击率非常高,加强了实践教学,大面积地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全省各教学点学员都能从中收益。

2.网络资源的交互性设计

交互性是新一代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教学资源的重要特征,也是有别于传统教学资源的主要特点之一。传统教学资源只能单向而被动地传播教学信息,资源主要表现形式是文本,而交互性的网络教学资源可以实现学习者对学习资源的主动选择和控制。设计网络教学资源要立足于整个课程,深入研究课程的重难点,尽可能的融入交互功能,学习者可以主动地进行选择资源,尤其对哪些实践性强的操作类课,在资源的设计中,应重视模拟操作和仿真实验课件的开发。

我负责的“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课程是山西电大开放专科的一门通识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面向应用的课程,考试为100%的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中实训任务占50%。远程学习者自学难度较大,教学中突出的问题是学生的实训任务得不到教师的有效指导,完成的实训作业多数不合格,教学中需要有针对性的加强实训教学。为此,我设计制作了具有模拟操作功能的实训教学课件资源,用屏幕录像、配音解说、实例演示、模拟操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可演示、可模拟操作的实践环境,实现体验式教学。通过人机交互实现学习任务的有效完成。课件既做教具,又做学具,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让分散在各地的开放学员自主选择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特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潜能。

二、运用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教学艺术

现代远程教育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是关键。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其实就是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字音像技术、卫星广播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如何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艺术进行有机融合,是远程教学成功的关键。远程教育中,要想有效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运用教学艺术最大限度地引导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创造性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提高师生互动教学艺术尤为重要。

1.创造性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创造性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主要指教师能依据课程的性质和远程学习者的特点来选择,运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体现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艺术性和独特创意。远程教学是在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的课程教学活动,远程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是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技术处理,艺术加工。利用信息化工具,对课程教材内容进行信息化重组、创作,把课程教材学习内容转化为信息化的学习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选择全球性的,可共享的课程信息化资源,整合到网络教学平台中,为远程学习者提供一站式服务;针对学习者的自身特点,围绕教学目标,找准教学、教材的切入点去开发多媒体课件、微课程等,创建的课件和微课程应该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充分利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生动直观、化静为动、图文声并茂、模拟实验、仿真等来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远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2.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深化远程师生互动教学

远程教学主要有三种互动形式,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与学习媒体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影响远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从利用信息技术的角度谈谈深化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互动讨论中师生不同角色扮演的策略:电大远程教学中,师生交互活动的主要场所是课程在线教学平台的课程讨论区,教师利用课程讨论区组织学生开展学习讨论活动,教师参与互动讨论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以教师身份进行引导与启发,同时可以通过改变网络ID号的方式变成学生身份来参与互动讨论,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成为互动讨论中的参与者。

课程互动设计范文4

科学安排教学流程,在实践课程教学中,实践课程在高职类艺术专业里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基础实践是让低年级学生建立起广告设计的概念,通过与概念相关联的互动游戏,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专业实践是通过对广告设计与策划案实施的情景模拟,培养学生专业、符合要求的工作习惯和途径;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实践广告设计与策划的流程、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造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广告设计的内在素养。真实案例实践是通过广告设计课程中情景模式的影响中学生进行思维、设计、创造的综合性的实践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实践教学质量控制,实行多层次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课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地位,例如辩论设计、群体合作竞赛、课堂游戏记忆、小组协调互动等。以教师作为课程教学中的引导者,鼓励学生做实验、学生发现问题,小组成员竞争、讨论,传递知识。组织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设计成果,团队成员间互相影响、启发、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总结性的讲解知识点,指导学生探索性的去找寻相关的知识扩展和联系,让学生带着思维的模式来进行知识的补充,通过思辨的表达,对情景中出现的热点问题,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解决。

3、注重教学方式、学习模式、教学评价的合理构建

广告设计课程不应该是让学生呆在教室里,教师给予理论知识讲授,并布置相关作业,学生在机房操作的教学方法;而应该是由教师作为引导者指导学生进行职业体验的实践过程,调动学生从填鸭式的掌握理论知识向主动去实践企业工作情景的积极性,主动适应社会环境,广告设计课程情景互动式教学方法中,整个教学活动的使用应该是互动的,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和个性特点,适时调整。课程应该打破禁锢的空间局限性,从课堂内向课堂外围和学校外围延伸。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不仅要重视某次课程合理性和科学性的结果,更重要的是突出课程的参与过程。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评定,不应该局限于统一的标准答案来进行评判。教学评定应该从项目课程入手,从学生对于整个课程实践中是否是有序的、思维是否是创意的、成果展示是否是多元的以及课堂互动和团队合作的精神等方面作为学生掌握本课程的评定指标。对教师的评定,重点在课程项目设计的适用性、课堂组织有序性、课堂秩序的控制力度以及课堂学生互动性的表现等方面作为评定指标。

4、情景互动式教学法在广告设计课程中的适用性展示

课程互动设计范文5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职业指导;课程设计

《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是教育部规定公共必修内容,是高校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落脚点。鉴于多数学校存在职业指导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周课时数较少等限制条件,目前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教学仍以传统讲授和讨论为主,侧重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传授求职择业技巧等方面知识,与学生互动少,对学生的个性塑造、自我认知和潜能开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比较欠缺。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建立,混合式教学逐渐在高校中推广。混合式教学为弥补职业指导工作专业师资不足、解决课程资源短缺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如何将传统的课程进行改造升级,使课程设计和实施既能够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又能够适用于网络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提升教学效果,是课题团队研究重点。我们课题团队以邢台学院为例,基于混合式教学需要对《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并开展实证研究。

一、《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改革背景

从2000年教育部取消毕业生派遣证,结束了计划分配、派遣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政策实施以来,邢台学院职业指导课程经历了专题讲座阶段、课堂面授阶段(见表1)。《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的内容也从最初的择业指导升级为《职业认知与规划》、《创业教育》、《就业指导》三个部分,随着课程内容的不断完善和在校生规模扩大,职业指导教学中常见的知识更新速度慢、师资力量不足、教学管理松散的问题日渐暴露,学生学习主动性差,教学效果欠佳。2013年,随着学校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使用,职业指导教研室开始尝试调整师资布局,形成主讲教师+助教团的师资队伍,探索一种能够借助网络来开展基础知识教学,精简讲授知识点、增加学生线下实践和网上实时性互动的“网络教学+线下指导”混合教学。这种混合式教学主要是指面对面的课堂学习(facetoface)和在线学习(onlinelearning)两种教学形式的有机融合,是借助网络资源有效解决传统课堂中交互性不足的新模式,是综合运用不同的学习理论、不同的技术和手段实施教学的一种策略。混合式教学的逐步落实,是传统课程向网络课程升级的直接动力。

二、理论依据

网络课程的概念从课程的概念推导而来,中国知网以“网络课程设计”为主题搜索共有6023条文献资料,国内外学者在讨论网络课程时,比较一致的采用美国教育百科辞典中的定义:课程指在学校的教师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是包含了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乃至评价方法在内的广泛概念。网络课程的建设中,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师生更多的有效互动,强调在教学过程的生成性,课程理论学者们在这个方面进行过深入的、广义上的探索,斯滕豪斯在他的《课程研究与编制导论》一书中认为“课程的研究和开发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的过程,课程的设计应该是研究、编制、评价合而为一的”。施瓦布的实践性课程理论,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环境、教材四个因素构成的生态系统。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大学生职业指导》网络课程的设计主要考虑一下的几个要素:首先,网络课程的设计是受课程目标导向的,明确的课程目标对网络课程设计有着导向作用;其次,要明确网络课程在网络学习环境中的资源核心地位;再次,网络课程在不同程度上担任着教师、教材、教学媒体三种角色,因此网络课程包含了教学策略的要素;网络课程还包括学习过程支持的要素;最后网络课程还包括辅助学习资源和互动环节。

三、《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设计

(一)前端分析

课程的设计最重要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有学习者和他们的实际需要,教育目的和承载教学目标的课程内容,教研室首先针对课程设计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学习对象看,《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的学习者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大学阶段的学生已经是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他们有了基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基础的理论知识并对社会生活充满向往,具备自我学习能力并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他们的择业观念已经从追逐计划经济时代的“铁饭碗”逐渐转变为接受自主择业和创业。但是,鉴于我国指导工作相对滞后,很多学生对“职业”的概念认识不够全面,对自我认知不充分,对国家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认识不足,存在就业择业从众心理,重视初始就业忽视职业长期发展规划,求职择业过程因不了解政策而屡有失误。我校在校生规模保持在17000人左右,通过课前调查我们也发现,学生都具备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基础,对计算机和手机客户端有基础的了解,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课程内容、开设阶段、教学方式要根据学习者的需要进行设计,目前教研室根据学习者需要,将职业指导课程细分成《职业认知和生涯规划》、《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三个部分,分别在第一、第五、第六学期开设,使课程与学生的需要紧密结合,同时又避免同时因学生在线学习过于集中而引发的相关技术问题(见表2)。从课程的目标看,尽管国内各高校的职业指导课程目标大同小异,但作为高校必须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系统、科学并具有特色的教学大纲。我们认为《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在知识方面,要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了解职业和职业发展的相关知识,清晰的认识自我、认识职业特性和社会环境,了解就业政策和法规,初步完成自己职业发展规划;在情感方面,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在技能方面,掌握自我探索、职业探索的能力,具有信息处理分析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掌握求职技能。实际工作中,教研室将这些课程目标细化并落实到各个版块的教学目标中,形成各自的课程大纲。从教学内容看,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中,已经将职业指导的教学内容作出具体规定。分成“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职业发展规划”“提高就业能力”、“求职过程指导”、“职业适应与发展”“创业教育”六个大部分十七个小部分。教研室以《教学要求》为依据,结合邢台学院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将国家最新政策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融入教学内容,形成具有特色的职业指导教学内容体系,为了便于后期微课视频制作,每个单元的知识点又被赋予形象化的名称:这些教学内容涵盖了教育部要求的知识点,并对知识点进优化组合和补充,为网络视频制作奠定基础。

(二)网络课程版块设计

基于以上分析,职业指导网络课程应当能够提供多样化资料支持自主学习;应当支持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不同层面的协作学习;应当为学习者提供相应的测试和反馈;应当能够记录学习者的进度并支持教学评价。教研室经过反复调研和讨论,设计了“网络课堂”、“阅读参考”、“互动评价”、“职业测评”四个版块,根据三门课程的不同需要进行组合。1.网络课堂。网络课堂以微课教学视频为主,教师根据知识点的内容选择适合的呈现形式制作教学视频,视频时长根据人的注意力最佳时限设定,一般不超过15分钟,符合短小精悍的理念,适用于网络终端播放和学生碎片化学习需求。视频录制脚本由教研室教师反复讨论完成,有清晰的情景引入、层次清楚的知识总结、与现实紧密结合的生动案例等内容,这一板块是学生自主学习、提高的教学体系之一。2.阅读参考。根据学习资源的组织方式,我们把阅读参考部分分成结构化、非结构化学习资源两个部分。结构化的学习资源包括教师教学课件、教材、补充学习资料、国家有关政策、测试题及公共职业教育媒体视频资料,大学生职业发展相关优秀电子书,推荐阅读书目等,内容相对稳定。非结构化的学习资料包括指导教师、助教、学习小组成员网络社区交流的内容,内容不断变化,由助教老师以“讨论精华帖”、“群共享文件”的形式汇总分享阅读。3.互动评价。网络课程互动方式丰富,包括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分析、调研报告、规划书、话题互动等,是学生独立探索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交流与协作学习的教学体系。教研室进行课程设计时突出两点,一是在每个微课视频结束后都增加了互动提问环节,针对视频中的知识点提出验证性问题,提高学生视频学习兴趣,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视频学习;二是将互动讨论区的有效发言次数计入总评分数,提高互动讨论的效果。4.职业测评。大学生职业指导的课程内容本身包含了很多自我认知、职业能力测试等环节,我们在课程设计中专门制作了职业测评版块,包括兴趣爱好测评、职业能力测评、个人价值观测评、创业能力测评等测评软件,是帮助学生完成各类职业测评,为学生提供便利条件的服务体系。《职业认知与生涯规划》、《创业教育》、《就业指导》三门课程,分别采用以上四个版块,根据各自需要进行组合,完成网络课程设计和开课前准备工作。

(三)课程教学实施

网络课程各个版块制作完成后,要借助网络教学综合平台运行实施。按照网络学习的发生顺序,我们将课程分为学习准备阶段、学习进程和课后追踪三个阶段,强调“网络线上学习”+“课堂线下辅导”混合式教学。1.学习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进程和注意事项做线上线下指导。教师团队将上述课程设计四个版块的资料进行网络建设,组建“主讲教师+助教”的教学团队,为保障教学质量,将学生按照教学班进行分组,人数规模控制在100-150人/组,每组搭配1名主讲教师和若干名助教。主讲教师一般为负责该课程前期视频录制的专业教师,助教有各学院职业指导教师和相关专业学生代表组成。教师团队在这个阶段开始在线上推送课程宣传片,在线下组织现场见面会,通过短片和课堂讲解介绍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框架、重点难点,作业任务等注意事项和网络自主学习遇到困难的求助方式,组建网络讨论组群组,完成初步团队破冰。由于学习者个体在自主学习阶段处于较为孤立的状态,容易倦怠,在课程开设之初的准备活动非常必要。营造一个线上线下共享的社会存在,有利于网络课程的互动开展,满足学习者情感上的需求。2.学习进程。这一阶段以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团队进行线上同步或异步辅导,线下个性化实践指导。学习者通过网络依次完成教学视频和教学资料学习,通过验证性测评后进入课程讨论交流环节,完成三门课程对应的职业测评版块内容,获得自我认知或职业认知的专业测评参照,最终形成对应的职业规划书、创业计划书或求职简历。在这系列过程中,既要强调自主学习,也要强调教师团队辅导和学习者互动交流。网络学习组织方式自由,信息丰富共享便捷,为防止学习者怠学,我们专门在课程学习中加入了验证性测试环节,针对教学视频和教学资料建立题量充沛的试题库,在每个视频完后完成随机抽取的验证问题才能进入下一环节学习,最大程度督促学生有效学习。教师团队的辅导主要包括网络线上讨论答疑和课堂线下个性化实践指导两大类。在线讨论答疑我们采用讨论区问题贴和群组讨论的方式,讨论区问题贴是教师预设讨论主题,学生留言,所有学生共享讨论资料;群组讨论是学习者自由讨论,教师定时在线答疑。线上集中讨论阶段是教师团队工作量较重的部分,我们将主讲教师和助教轮班的方式,保证8:00-22:00有教师在线,教师的及时反馈会吸引学习者积极参与讨论,减轻了学习者和教师的心里距离感,保障讨论不偏离教学主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和学生群组互动,给学习者反应时间,避免打断学生的良性争论,关注那些过于沉默的账号,汇总学习者互动的问题,将优秀观点以精华帖推荐的形式保留成课程资料。课堂线下辅导,针对线上热点问题和学习者表现出的困难,邀请全部或部分同学,进行针对性讲座或实践指导,以“职业规划大赛”、“创业风暴”等方式进行面对面辅导,弥补网络辅导的不足。3.课后追踪。这一阶段重点完成线上教学工作的总结和资料汇总存档,与线下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结合,为学生升学就业服务。相对于传统课程的课后总结,网络为教学提供了更便捷的数据分析、档案整理、追踪指导平台。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团队在线上进行课程满意度问卷调查和教师教学指导评价两个问卷调查,并继续开放讨论组支持学生课后的咨询与互动,学生学习情况归入档案,学生优秀案例和讨论数据积累成为线上课程资料。线下与学校招生就业处联系,支持学生个性化咨询和就业指导。混合式教学是顺应教学改革的教学方法,继承了传统面对面教学中的优点,又利用网络的便捷特点,邢台学院《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网络化建设以来,已经先后开设四轮,课程访问量突破77万人次,学生评价问卷满意度高。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网络化的学习机制,混合式线上线下辅导,过程化教学评价,强调互动式学习体验,今后将在混合式教学科学化管理方向进一步努力。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职业指导网络课程的建设一定会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为推动我国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要求[R].2007.12.

[2]武法提.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1-18.

[3].基于混合式学习的研究与实践[D].北京交通大学,2011.

课程互动设计范文6

关键词:数字媒体时代;广告设计;受众导向;互动式广告

在数字媒体时代,广告市场已经形成一种以受众为导向性的趋势,受众会根据不同层级的需求主动搜索广告信息,广告商通过将信息整合,为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链接性和信息管理的即时性,有效地扩大了广告宣传的效应,而新的广告制作方式在互联网平台的推动下应运而生。H5互动式广告为受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感受和互动式体验,受众既是广告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传播者,“广告+社交”成为互动式广告新的传播模式。文章针对数字媒体时代广告设计的特点展开分析,进而探索数字媒体时代高校广告设计教学的改革发展策略。

一、数字媒体时代的广告特点

1.受众导向下的互动性

随着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广告设计进入受众导向模式,即受众会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搜索信息。传统意义上的受众变成了广告信息的搜寻者、品牌信息的搜索者、需求信息的者。在受众导向下,广告已经不再是单向的传播,而是一个“双向的、互动的、参与式的、数据库导向的”沟通行为。在数字媒体时代,这更像是一项有针对性的服务。如我们经常逛的网店,当我们在其中频繁搜索一样物品时,就会出现相应的推送。我们可以关注自己内心有所期待的品牌,也可以便捷地获取相似品牌信息作为对比,这种品牌与受众之间双向互动式的广告设计已成为数字媒体时代广告推送的新方式。

2.品牌信息的整合性

品牌信息的整合性是数字媒体时代广告设计的特点之一。以往的广告常以一种“偷袭”式的姿态出现在受众面前,如,人们在打开网页时会有广告画面突然弹出。这种广告推送模式虽然可以快速吸引受众的眼球,达到广告宣传的目的,但是缺乏有效的针对性。前文中曾提到,广告的一大特点是受众导向下的互动性,这种互动是开放的、多元的。在数字媒体时代,人们会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搜索信息,这种行为往往呈现“碎片式”的特点。如,对于同一件商品,受众A关注的是产品设计,受众B关注的是产品性能,受众C关注的是价格因素,如果要同时满足三位受众的需求,广告设计者需要将这些因素进行整合并全面呈现出来。

3.信息服务的链接性

信息服务的链接性是广告供给者需要关注的问题。如果说传统广告持续性较短,那么数字媒体广告则是通过人们的主动搜索获取信息,无论人们通过什么样的媒介平台搜索信息,都需要提供相应的链接以展示搜索者所需要的广告内容。信息服务的链接性是与广告相一致的配套内容,这些都是当前广告设计教学发展的必要因素。4.信息管理的即时性信息管理的即时性,也是数字媒体时代下广告设计需要关注的重要因素。新媒体时代对于广告的获取是由受众掌握的,广告不再是一种静态的信息内容,而是受众在一个动态的搜索过程中获得的,不同个体获取的信息要求也不同。这就要求广告商在对产品信息进行整理的同时,还要能够即时广告信息,从而全面提供广告服务。

二、数字媒体时代广告设计教学的挑战分析

1.“产”与“学”的不和谐性

在数字媒体时代,广告设计教学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产与学的不和谐之处。当前,部分高校开设的广告学专业在一定程度上依附于其他专业,这导致了广告学专业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如:工商管理专业下的广告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广告营销理念和市场意识;艺术类专业下的广告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广告设计能力;新闻传播类院系下的广告学,侧重于在宏观基础上广告设计战略的讨论与思考;等等。这些内容看似丰富且合情合理,但广告学始终依附于其他学科,广告本身的意义未能充分展示出来。广告是营销和传播的结合,应在营销的背景下讨论传播,彰显广告拉动内销、塑造品牌的内在价值。数字媒体时代下高校培养的广告人才,应符合时展的需求。然而,部分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2.学校未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机会

近年来,部分高校广告教学的课程设计以及课程发展都未能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网络信息环境下,数字媒体广告模式得到了充分发展,市场对于广告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因此,对于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知识的更新和实践操作能力尤为重要。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开设的广告课程设置不合理,理论课程设置较多,实践操作课程教学时间偏少,真正的实践时间仅安排在最后的一个或半个学期,学生整体的实践能力较低。

3.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现状

在数字媒体时代,广告设计是营销与传播的结合,也是艺术设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换言之,学生如果仅仅掌握广告设计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操作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如广告设计技巧、电脑软件操作等方面的能力,那么其设计的广告作品会显得比较空洞,难以让受众产生内心的共鸣。目前,部分高校的广告设计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这导致一些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不足。

4.广告学习难以向数字化延展

讨论广告设计艺术化与技术化的关联性,需要关注广告设计艺术性与技术性的结合。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有人文艺术素养,还要能顺应时代变化和市场发展的需求,学会将传统广告设计方法与新技术表现结合。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不能局限于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新的媒介技术、技巧融入课程教授,将艺术与技术有效结合,并向数字化设计方法延展。

三、数字媒体时代广告设计教学改革的路径探讨

1.广告教学系统性的新构建

要想在数字媒体时代实现广告设计教学的发展,各高校需要进行课程的系统性再构建,全面推动新时期教学工作的开展。前文已述,我国高校当前的广告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广告教学需要达成系统性的构建,并在这个系统下合理规划课程教学时间。教师要把握整个教学中实践与理论知识的比例,进一步梳理与设定广告设计课程,把握核心课程与辅助课程的主次关系,根据实际情况更新广告教学体系。在核心科目设定好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设定相应的辅助课程,对于一些不重要的辅助课程,可以通过选修课的形式设定,重点增加课程实践时间,全面推动教学工作的发展,为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提供机会,帮助学生掌握学科重点,避免因专业设计技能学习的不足而带来的困扰。同时,数字媒体时代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更高,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教学知识外,还需要具有实际指导能力和设计能力,可以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指导学生。

2.课程教学内容融入新媒体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互联网的发展,微信等即时通信设备和社交应用的普及,人们观看广告的行为习惯和媒介使用习惯随之改变,人们对于手机的依赖越来越强,“广告+社交”成为互动式广告新的传播模式。H5互动式广告的受众不再被动地接受广告信息,而可以主动地选择信息并与之产生互动,用户之间的转发形成了多对多的传播方式。互动式广告不仅能传达产品信息,而且可以增加用户黏度,为受众带来乐趣和满足感,这种新的交互式体验方式将成为未来广告发展的新趋势。因此,教师有必要在课程教学中增加手机界面设计和交互设计课程的知识点,将新媒体设计技巧与技术手段融入广告设计实践,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设计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3.为学生创设实践机会

为学生创设实践机会,既可以改善以往教学模式下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又可以顺应瞬息万变的网络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利用图形设计、版式设计等案例或项目使学生进行简单的练习。在课堂之外,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资源拓展,主要有以下几种渠道:安排学生到报社、电台等实习。实际上,电视台、报社、网络公司(站)、广告公司、印刷厂、生产企业、销售店面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广告设计实践的场所。学校可以与企业达成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专业院系可以为学生建立校园实训工作室,为学生提供场地搭建广告工作室。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广告设计大赛,这类比赛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和专业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知识。学校可以邀请广告行业的一线工作人员进入校园分享经验,全面拓展学生的广告设计思路,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

四、结语

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了整个社会信息获取与更新方式的转变。因此,广告设计专业要想进一步发展,就需要顺应时展的需求。广告设计专业教师需要结合数字媒体时代的特点,全面更新教学模式,建立更完善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王芳.高职《广告设计》课程改革与实践综述.品牌(理论月刊),2011(Z1).

[2]于洋,杨海鹏,管志翰.高职院校广告设计教育现状的思考.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3).

[3]黄露,汤晓山.应用型广告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新闻爱好者,2010(2).

[4]于雪,刘爽.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设计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5).

课程互动设计范文7

关键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交互式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对培养各类职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环境艺术设计的实践教学与普通高职的实践教学类似,很难培养出具备相应技能的学生。改革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将交互式教学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培养具有扎实实践操作水平的学生,对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交互式教学的概述

(一)交互式教学的含义

交互设计最初是一种电脑用语。它指的是系统向终端用户接受输入,再处理它,并把结果反馈给终端用户的过程。从互动的视角出发,互动是发件人与接收方之间的信息交流,所以在所有教学中都存在着互动。其实,互动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特点之一。但是,在不同的教育形态中,互动的方法与特点有较大的不同。互动教育是 Palincsar 于1982 年首先提出的,并于此后获得了深入的研究与进展。它是在传统的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而支架式教育的实质,是把孩子最近发展区当作教育干预的空间,为孩子的学习提供帮助,从而鼓励孩子们主动高效地学习。互动式教育的主要特征,是着重教育学生需要具体的、独特的帮助了解的教育策略。在教学实践中,互动式教育十分重视学生群体间的互相帮助与鼓励。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重要知识点并灵活运用学生群体的理解能力使之和新知识点联系起来。谈话必须有主旨和方向;使学生和老师明白课堂目标;同时,老师对学生发表的评论应诱导学生更主动地作出建设性的回答。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交互教育是在宏观的教育情景下,在自由的教育平台上,通过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围绕着某一问题或话题,实现平等沟通和独立互动的一种方式。

(二)交互式教学的价值

一方面,可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当平等的教育理念被社会普遍认可并越来越深入人心的时候,也就是师生教育交互的重要时刻了。但事实是,这种师生关系仍然很难获得。因此人们之间尽管有了平等的观点,但也随着功利主义的影响扩大,而没有了真诚。在不少学生心目中,教师已变成了帮助学生获得良好成果的带领者,但也在不少老师心目中,学生才是他们争取应有的利益或超额物质的有效手段。由于功利主义的发展意识和功利主义的影响扩大,使得老师与学生之间大多都只对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双方共同关注的是怎样提升学习成绩,而对提升学生学习成绩无关的事务,则一概忽略或者轻视。而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间的隔阂也日渐增加,沟通日益减少,不仅教师间的对话关系无法形成,而且各种扭曲现象也此起彼伏。所以,我国当前的教育教学中必须形成一个新型的师生关系,而这种关系又必须注重于教师间的互动。只有让教师们在平等互动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从学识、经历、个性、精神、人文等多层次的视野中得到提升。另一方面,教育体现人的发展本质,实现自身价值。教育人类学指出,人诞生时在能力上就有很大的不足与缺失。不过,就是由于人的这些不健全性、未待定化,才赋予了人对自身塑造的强大潜力,其正确塑造自己的另一种重要手段便是利用教育发挥各种潜力,应对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从而实现更有意义的创新发展。人也具有自身价值肯定的发展本质。但缺乏自己的人,并非真正的人。人的发展本质应当包括自身发展。而且是人对外部事物同化与适应的基础。人的自我肯定论,一方面表明了人类社会活动是一个自觉的社会活动,通过考虑利益别人,满足自身的需要,储备的长期目标与反馈结果,使“主体我”与“客体我”相互统一。而另一方面也使人类意识到了自我的存在,以及他们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因此,互动教学利用自我互动来充实生活的内涵,达到个人的最优化发挥。

二、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社会对于高职学生的需求远远大于普通高职,但教学质量亟待提高。大多高职教育只能成为高职学生获得文凭的一种方式,从而丢失了高职院校教育本来的意义,也扼杀高等职业教育的作用。经过许多年的改革和发展,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相关的教学理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许多教学专家为实践教学的整体思路提出了很好的方向。但在实践教学的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学生的技能水平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并不高,对设计实践性教学的投入也不够。目前,高职专业学生在参加设计学科的实践性教育活动时,设计专业技能明显欠缺,在设计实践过程中也无法获得有效的培养。此外,由于在校生的基础比较脆弱,高职学院的招生数量也相对滞后于一般高职院校。同时学生的基础、自学能力以及学业质量也都相对脆弱,在校三年的整体复习时间也往往不够掌握基础知识。另外,由于在校生所参加的实践性课程基本上由校内老师承担,学生也很难进入实际操作项目的状态,积极性也不高,因此影响了实际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整体结构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实践性的技术课程,重点研究建筑物或房屋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学科专业的进展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密切。新科技、材料、新工艺的诞生,将推动整个环境艺术设计的重大改变。这同时也是一个和时尚有关的新题材,旧观念很快就会被淘汰。尤其是对高职的老师而言,教师如果只负责教授学生课程,而没有社会经验,就很难和社会保持联系,通过在教学实践中重新设计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而近年来提出的“双师制”在概念层面上解决了老师的实际问题。而实际上,专职老师除课程任务以外,尚有繁重的教学事务,如教学管理、成绩考评等。另外,尚有由老师担任理论研讨员开展的课程研讨以及教学改革研讨。但通过近几年的改革,“双师制”教师结构或“双师制”的师资素质,对高职教师环境与艺术设计学科实践课程的影响并不明显[1]。

(三)实践教学管理系统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深受现实教育制度的约束。实践性教育也是一个因素不断转变的过程,每堂课程学生平均水平的不同会影响实际教学的具体内容,而项目的来源与具体时间的不同也会影响实际教学的时间与场合。因此具体的实际教学活动也很难满足于僵化的教学安排。然而,教学安排、课程监督管理、教学评估等机制都约束了实际教学的顺利开展。

(四)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

通常情形下,学校一般采取传统教学方法,按照学生所学专业课程的难易、时间来选择,许多老师还通过介绍理论、多媒体演示等方法开展教育。理论课和实验课程的配比严重失调。大部分学员的反映是课堂教学内容乏味,理论和实际无法统一,且学院所提供的理论课很少运用在未来的职业中,这也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不高。而这些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使得学员对现实生产流程不够熟悉,不能将所学的知识付诸实践。

三、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交互式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一)建构师生交互关系

一直以来,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堂教学基本都是采取 20 世纪 80 年代环境美术专业的教学模式,即以教材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学人员为中心,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培养。当老师完成部分的教学内容之后,就需要学生完成相应任务,一般按照“选题—市场调研—构思—初稿 — 讨论 — 修改初稿设计 — 制作 — 完成稿子”的流程去完成教学任务。整个教学流程都是由教师编写脚本,由学生复制,学生花几周的时间来完成一个项目。许多学生在完成项目后仍然感到困惑。这些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习者的现实需求。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如果教师只重视老师的课堂,而忽略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指导与训练,很易让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环境艺术与设计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习者的想象力、创造性、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实际创新能力。老师在传授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同时,也要发掘学生创新思想的潜能。让学习者善于利用不同表达手法表现自身的意愿。同时,把教室设计为与教师互动的场地,每个人都积极参与交流,使每个学员在共同交流的气氛中掌握更多的知识。这种与教师互动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意识与主体积极作用,从而提高综合素养。

(二)建构课堂教学与工作室教学的交互关系

若对教学方法加以划分,则一般可包括理论教学活动与实验教学。但目前,中国高职学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流程已基本摆脱了这两类教学方法,并彻底脱离了理论教学活动与实际课程之间的关联。近年来,具有创新能力和科学性的“工作室教学模式”在全国职校生中日益流行。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是学生依托于设计工作室,配合老师教学和从事设计项目的主要任务,由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设计项目,并共同进行生产、教育与研发,并最终使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与实践操作技能得以发展的一种方式教学模式。工作室教学模式,也非常适合于高职学校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2]。首先,工作室教育必须是以学生就业能力为基准的。其次,教育必须要以学生的专业知识为基础。最后,通过对学员完成项目的努力程度作出评价。从而构建了与工作室互相联系的课堂系统,把课堂理论和实际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将传统学校的封闭式课堂教学转化为以实际生产为导向的开放式课堂,以课堂理论知识为基石,以产品知识的运用为核心内容,以承接重大产品技术项目为主要任务,将生产和教育紧密联系,老师在承担教学和进行生产技能项目的过程中,引导学员进行全方位的生产专业知识锻炼。这些教学模式既突出了对职业能力的培训,又促进了职业教学与就业的自然连接,使学习者更有能力、更专业,并且充分体现了实践性、开放式和专业化。通过引入了课堂与工作室互动教学模式,使学习者在实际的工作氛围中掌握知识,并在设计流程中培养专业知识。这是在市场推动下的一个全新的艺术教育实验方法。而实践教学则是为了发展实践环境以及艺术与设计工作室教育的需要。

(三)构建课程模块与课程之间的交互关系

如果将整个环境美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分成基础课与专业课。基础课程主要分为美术基础知识、环境美术设计专业程序和方法、环境美术、建筑构造、环境建筑设计软件等,意在培养专门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专业课则主要由多个环境学术专题设计课程所构成,意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系列项目的设计和制造工作。在这两个模块的教学课程中,学生始终如一地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不少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课程中,由于基本教学模块和专业课程模块完全脱离,使得学生所掌握的设计知识点往往断断续续,甚至无法通过对课程体系的项目化课程展开深入研究。通过构建交互式课程网络平台,形成教学模块内课程间、教学模块内部的互动关系,能够很好地集成这些教学,使它们更好地联系在一起。

(四)构建学校与企业的交互关系

高职学校为企业培训需要的人员,而企业也要求院校为企业培训实用的人员。高职学校和公司直接相连,在学习阶段,学生可以感受公司的工作环境,掌握公司设计中使用的工具和设备。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所谓校企合作就是指学生在教育阶段了解并掌握产品设计企业的模式、产品设计流程、开发工具、产品设计软件和与客户之间的技术交流,同时一旦学生完成,就可以直接走进产品设计企业,进行各种选项的产品设计,同时企业还节约了重新培养产品设计人员所需要的时间与精力。建立了校企沟通互动制度,让企业管理者积极参与学校教学活动,将校内企业资源有机融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同时按照中小企业的特点,合理调整了教学方案、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3]。一些重要的专业课程,公司派出有经验的人员来授课,让学员参加公司的实际项目,或参加研发工作,给学员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将课程和实际无缝连接,训练学员实际创新能力,达到高职、公司、产业互动。另外,还能够适当地弥补和提高教师对公司研发的投入。老师与学生一起参加公司的项目研究,不但能够协助公司解决问题,还能够让公司的研发实力得以增强。学生进入公司团队后,企业会视其为自己的员工,努力与学校合作,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训。通过与企业的联系,使学习者熟悉公司文化,扩大学科视角。特别是,通过感觉适者生存的企业竞争机制,学生们更有机会有下一个阶段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心。通过和公司的联系,熟悉并适应公司的管理制度、公司的规章。明白复习不再只是应付试卷,也不再只是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点,更关键的是要把知识点消化吸收并转化成能力。学校与企业的交互可以让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四、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旨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具有良好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设计人才。只有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将交互式教学模式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魏磊,王博.评析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J].时代农机,2017(9):250.

[2]范文婧.信息技术背景下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与创新[J].艺术科技,2017,30(7):376.

课程互动设计范文8

关键词:停课不停教;线上;教学设计;实践

为响应“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号召,教师在线教学、学生居家学习成为疫情防控期间学习的首选方式。针对特殊时期,教育部组织了 22 个线上教学平台,2.4 万余门线上课程,全部为高校大学生免费开放[1],中国大学 MOOC(慕课)、雨课堂、智慧树、超星尔雅等课程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在线课程和线上教学解决方案。北京奥鹏远程教育中心有限公司牵头成立的“停课不停学”公益联盟联合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实验室,在全国范围内调研了 33 240 份网络问卷,数据显示,48.5% 学生表示在线上学习过程中容易分散注意力,44.3% 学生觉得不能随时向教师提问,39.6% 学生认为线上学习缺乏监督,效率低下[2]。由此可见,在线教学不应是传统课堂搬家,要有适合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设计,才能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郭绍青认为,在线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不是把功夫放在如何讲得更好上,而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启发思辨能力,鼓励参与意识,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3]。确保实现线上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实质等效,确保线上课程整体方案与正式开学的课程教学实现无缝衔接,进行科学合理的线上课堂教学设计是关键[4-7]。现以路基路面工程课程为例,探讨线上教学设计策略,辨析教师、学生线上课程教学中的角色、任务。

一、线上教学设计策略

路基路面工程属于土木工程(道桥)专业、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内容多且繁杂,公式多,学习难度大,对学生毕业设计和工作基础贡献值高,具有理论紧密联系实际以及工程性、专业性、综合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线上教学设计依据课程教学目标、内容、达成途径及考核方式等进行反向设计,正向实施,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8]。设计了“MOOC 自学、教师直播”(两方式)、“课前、课中、课下”(三阶段)、“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两互动)和“随堂小测、课下作业”(两检验)的“2322”线上课堂教学模式与策略,如图 1 所示。

(一)教学平台遴择

中国大学 MOOC、智慧树是国内优质的中文MOOC 学习平台,课程质量高,为高校大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9-10]。结合本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水平,采用“中国大学 MOOC/ 智慧树平台在线课程自学 + 钉钉平台直播”多平台融合的线上教学方式。优选中国大学 MOOC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路基路面工程的视频,配合智慧树平台用于路基路面工程在线课程教学,并结合钉钉平台直播、即时消息辅助开展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

(二)教学活动设计

线上教学活动设计涵盖课前准备、课中教学、课后复习三部分,通过布置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能力。合理规划教学内容,以项目为牵引,以问题为驱动,分析、讨论项目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观点,培养学生思考、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多层次展开教学互动,学生以小组合作、PPT 汇报等形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达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课程思政目标。

1. 课前准备

通过智慧树翻转课堂发布课前学习任务,包括上课时间、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等,使学生了解本次课程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上传章节 PPT 课件、电子教材、视频、参考文献及链接网址等教学资源,并于课前 5 分钟发布手势签到。

2. 课中教学

通过中国大学 MOOC/ 智慧树在线课程自主学习,按照章节组织内容,指定需学习的知识点视频、PPT,学习时长在 20~40min 以内。课程内容在线学习过程中穿插弹题,抽查学生在线学习状况。进行钉钉平台线上直播(50~70min),教师针对课程内容重点、难点进行答疑,随机抽选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汇报、总结 ;教师提出问题,以小组形式组织线上讨论,通过连麦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师在线发布随堂小测,检测课堂教学效果。通过MOOC 自学 + 钉钉直播的教学方式,实现了充分利用上线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完成了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

3. 课后复习

发布辅助复习资料及课后作业。学生课下抽时间进行课程的复习是必要的,可以循环播放 MOOC资源视频,缕清知识脉络,消化吸收知识点,巩固重难点。通过钉钉群即时消息,学生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教师进行在线辅导答疑。教师通过MOOC 平台学情数据查看学生学习资源情况,根据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点击率及学习时长等信息的反馈,研究、归纳和总结,反思授课中的不足,持续改进在线教学模式与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实践及效果分析

(一)教学实践

2020 年疫情防控延期返校期间,本文对道桥与渡河工程 17-1 班、土木工程(道桥)18-4 班路基路面工程课程开展了线上教学。2020 年春季学期,由于疫情严重,学生全部居家学习,采用线上教学。2020 年秋季学期,学生延期返校,前 4 周采用线上教学。根据智慧树平台综合统计,在线课程学习学生出勤良好,能按任务要求完成学习进度,学生作业提交及时。钉钉群直播时学生能按时进入直播间,听课率较高,投票、连麦抢答、讨论、测试等互动积极踊跃。

(二)教学效果分析

1. 教学模式反馈

组织道桥与渡河工程 17-1 班学生在钉钉群中以投票的方式对线上教学模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线上教学时,学生对 MOOC 资源自主学习 + 教师直播讲授、互动答疑的投票率最高,占45% ;课后复习时,辅助课后讲义 PPT 等资源投票率较高,占 30%。说明了本课程所使用的教学方式取得的良好效果,学生的认可度较高。

2. 学生学习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