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词:中职教育;《经济政治与社会》;德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029-01

中职院校《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是该院校的必修课程之一,也是该院校的核心课程之一,《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对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的引导具有重要的作用,也对中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意义。这门课程是对哲学基本观点的传授,也包括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与政治、文化建设的有关知识,它可以提高中职学生的政治素养、坚定中职学生的政治立场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的信念,提高中职学生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在《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该课程虽然是作为德育的核心课程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实际教学中出现了与其核心地位不符的状况,影响着该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的教学现状

1、中职院校《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所承担的德育渗透教育有限

(1)《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主要包含了三个部分的内容:经济、政治、社会,其中经济内容占据了整个教学任务的六个课时,政治内容占了五个课时,而社会内容仅仅有三个课时,因此,从这三部分内容的课时比例分配上来看,经济内容占据了较大的比重,是该课程的重要讲授内容,因此,它所花的课时、精力以及教师的投入都要相对其他两部分内容多,同时,学生的学习重点和关注度都应该重点投放在经济内容部分。但是根据实际教学显示,在进行经济内容授课的过程中,无论是课程的内容还是教师的传授方式,对学生的德育渗透都是非常有限的。比如,在教学中学生对某些经济专有名词的理解、对经济现象的理解和分析、对经济规律的认识成为了课堂主要的教学目标,虽然三维教学目标提出了明确的教学要求,但是该课程要通过经济内容的讲授来渗透德育目标往往被当成课堂的细枝末节来忽略了,造成了该课程德育渗透非常的有限。

(2)传统的《经济政治与社会》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师的教学效果很难体现。即便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但是考虑到课时有限等条件限制,往往都无疾而终,最终以照本宣科了事。德育的教育不是几节课就可以实现的,它是一个漫长的培育过程,虽然德育的教材已经改革了三年,但是德育的教学模式仍然无法得到创新和推广,这也是德育渗透有限的重要原因。

2、《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发挥

该课程是中职院校较为核心的德育课程,在教材的编写上提出了要贴近学生、职业以及社会的原则,这个原则在教学中也可以运用。由于该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能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打击,长此以往,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而教师面对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讲究采用传统讲授法。

3、《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涵盖的内容教广泛,但是教师对内容的取舍比较随意

一方面广泛的教学内容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有些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取舍会违背教学目标与教材要求,舍弃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当然,大多数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删减是合理的,但是也有少部分教师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删减。

二、提高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效果的对策

1、教师应该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师需要根据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设计出每一节课的德育目标,并且将这些目标细化

比如,在讲授商品交换与消费课时,根据教学大纲的德育要求是要形成商品作为生产者生产物美价廉商品的正确的金钱观。这种表述是正确的,但是学生不能够透彻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细化为:金钱的本质和作用、中职学生使用金钱要发挥金钱的有效作用来保障自身的发展、金钱的来源要合法等。这种细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加通俗地理解教学内容,实现德育的渗透。

2、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中职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就业实践是密切相关的,应该充分体现实践性与实用性的特点。《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的功能也应该进行转变,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向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统一,这就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并重视学生,该课程可以通过设计与经济、政治有关的社会活动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已达到德育目标。

3、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取舍要得当,教学目标要明确

对教材中丰富内容的安排,教师应该在坚持教学大纲要求的原则下,灵活地处理和控制。尊重教材是第一位的,是教学的基础。教材是广大学生和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是专家经过精心的研究和筛选出来的具有珍贵价值的资料,如果教师凭借自身的喜好对教材做任意的删减和取舍,是得不偿失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学校的教学要求以及教材的要求等条件,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取舍,使得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既能够满足学生实际发展的需要,也可以贴近实际生活、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需要。

4、教师的教学观念应该不断更新

对于中职院校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而言,他们的教学观念首先得益于培训,其次是实践。很多中职教师的德育课堂还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即使运用了多媒体技术和小组教学等形式,但都是浮于表面的形式,并没有触及改革的核心。因此,中职教师需要从观念上转变《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文春云.反思中职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论》读后感[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1)

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思政教育;BIM施工组织设计;课程改革

一、引言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是做人之本,德育是教育之魂,人才培养育才与育德是统一的整体,“德”之重要就在于它支配“才”的应用。高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育于民族、国家、社会有益之人,这就要求高校深刻认识和把握教育的灵魂,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第一要务[1]。思政课程肩负着育德的重要使命,与其他各门专业课程烙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和精神信仰,需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等级的建造标准展现了土木人的“才”和“德”。工程管理专业是培养当今及未来土木类人才的核心专业,兼具传递土木人担当能力、工匠精神、家国情怀等职业素养的重任,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优良的职业素养。BIM施工组织设计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主要研究如何组织现场合理施工能够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它是其他核心课程的前续课程,是重要的铺垫,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担当能力和工程意识。因此,BIM施工组织设计的课程思政教育在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探索实现其课程思政实现的路径,提升课程的育人能力势在必行。

二、BIM施工组织设计课程育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德育元素需要进一步挖掘和提炼

从“课程思政”向“思政课程”转变,从以往单纯的思政教育转变为以专业知识为载体,所有课程模块都体现出德育元素和立德树人的功能,首先就是要仔细梳理、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并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列入重要条目,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BIM施工组织设计”课程目前仍偏重专业知识教学,已凝练的“思政元素”尚浅,需要进一步从社会实践中寻找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环境的思想政治时事和热点。

(二)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水平尚待提高

专业教师是实现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关键因素,承载着传播专业知识和传播德育思想的双重任务,需要德才兼备。从目前BIM施工组织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情况来看,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1.教师对于思政入课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一[2]。专业课程传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前提是专业教师对于思政入课本身已经达到了高度的认同,现阶段的教师团队中,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堂的重要性,懂得思政教育不仅是育才功能,更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为理工科类课程的课堂学习增加乐趣,同时提高专业知识的转化率。部分教师仍旧认为思政教学乃思政课程的主要任务,对课程思政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2.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有待提高。无论是“思政元素”的挖掘或是课堂中“思政元素”的渗透,都需要专业教师具有完备的教学能力作为支撑。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德育元素与专业课程的融合不是生搬硬套,需要寻找知识触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地开展德育教育。

(三)师生协同机制有待提高

思想政治理论的传播和学习是师生互相引导和共同进步的过程,需要师生共同协作。教师端进行引导和传播,学生端给予一定的反馈,形成师生协同机制,将德育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近阶段,经过在学生群体中调研发现,教师在“BIM施工组织设计”教学中所融入的“思政元素”真正为学生形成深刻记忆的部分、学生在课余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接触德育教育并在课堂中与教师形成互动的部分有待提高。

三、BIM施工组织设计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实现路径

(一)进一步挖掘和凝练“思政元素”,创建思政案例库

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挖掘和凝练“BIM施工组织设计”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3],搜集相关的案例形成思政案例库,为实现课程思政教育做最基本的理论储备。表1为“思政元素”结合内容。

(二)创新教学设计,填写“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表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程的整体把控,课前明确课程与“思政元素”的结合点,并列入教学设计中,有助于提升课程育人的效果。以“施工方案”章节的部分内容为例,填写教学设计表[4],如表2所示。

(三)研发微信小程序,形成“师生互联”思政专题平台

利用“互联网”+手段研发微信小程序,建立师生互联平台,形成师生协同机制,深度提升思政教育的整体效果。首先在微信小程序内建立“教师随记”、“学生随感”两大专题板块,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将课堂上讲授的思政案例以及教学举措和方法、感悟、心得上传至“教学随记”板块,为学生课后温故提供平台;学生则根据课堂中教师讲授内容选取对其影响至深的一个案例、一句哲理、一段感悟或一个道理上传至“学生随记”板块,师生在小程序内形成互动,互相引导和激励。其次在微信小程序内建立专门的思政专题网站,定期推送思政相关案例,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并可以在网站内回帖抒发阅读感受以及心得。这样的做法不仅完成了师生间的互动,更体现了国家科学技术发展之快,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完善考评方法,构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课程考评体系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全面落实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形成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考评方法需要从单一的分数考核方法转变为综合考评[5]。考评方法应更加注重过程性考核以及对于思想政治素养的考核,考核方式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相结合的形式,对考核指标赋予一定的分数权重,综合打分,形成长效的考评机制。

(五)优化教师团队,加强“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6]。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文化、文明的传播者,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师在时代背景下理应具备的特质。针对目前教师团队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师团队的建设。一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强化每一位教师的“课程思政”工作责任意识。建立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师培训体系,定期对专业教师进行思想政治理论培训,充分利用学校各类活动对教师进行进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化、持续化、动态化,有效推动新文科建设项目培育。

五、结语

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范文3

(一)构建课程思政与轮滑课程同向同行的目标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分析探讨轮滑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内涵,轮滑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团队构建及轮滑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监督评价等因素。如何挖掘轮滑课程教学的思政元素,实现由政治“点—线—面”一体的专业知识与思政体系轮滑课程,为培养“德、智、体、美、劳”社会主义接班人服务。

(二)探索课程思政与轮滑课程相融合的有效途径

将轮滑课程的教学培养目标、教学文件的制定、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的组织、师资队伍的构建及教学评价等融入思政元素。轮滑课程的全过程、教学因素、教学的整体构思要与思政内容的深度融合,构建轮滑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的教学有效途径。只有从轮滑课程的教学过程入手,全方位体现和执行课程思政的基本目标和要求,才能真正实现轮滑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因此,首先应从教学设计入手,将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每个教学环节,从课程设计上要体现德育教育规范和社会价值,从而实现专业目标、思政目标合二为一的有机统一。

(三)建立轮滑课程的思政教学效果监督评价体制

轮滑课程教学引入思政元素缺乏一定的经验与实践,由于没现成的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可以借鉴,因此,利用原有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很难实现对体育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有效评价,从而影响他们探索和创新轮滑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因此,完善相关的评教体系,把思政教育内容纳入评教系统,完善轮滑课程思政教学督导评价机制。由主管教学校长任组长成立教学评价领导小组,对全校进行思政教育情况的落实监督,督促和检查思政教育的落实及完成情况,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监督机制。构建体育教师从事课程思政教学的相关激励机制,只有建立好的思政教育奖励和激励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做好课程思政教育工作。

二、课程思政与轮滑课程同向同行实践教学的主要创新点

(一)教学理念的创新

轮滑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天然融合。体育教育(PE)的基本宗旨与课程思政(IPC)理念具有天然的融合特征,两者结合创作性形成“PE-IPC(合作、竞争、团队、价值、品德)”教学模式,这种教学过程、理念和方法应用解决了轮滑课堂教学设计的若干“体育教育与思政元素融合”的场景,通过轮滑课堂教学形式,实现了课程思政与轮滑课程同向同行目的。

(二)教学内容的创新

摒弃和秉持项目制教学,重拾和再造基础性教学。轮滑课程融入思政元素,转换为在情景式教学场景中推动学生自主参与自我学习,其关键在于改变传统的三段式体育教学模式,而是一系列的“技术教学、竞赛、团队合作、意志品质培养”的场景,并有效地融入“思政元素、素质拓展、翻转课堂”等教学环节,因此,更好地呈现了轮滑课堂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三)教学组织方法的创新

组内组间合作竞争,集体个人全力以赴。这种教学方法对传统体育教育中的教师传授体育相关知识和技术、技能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挑战。改变了轮滑课堂上体育教师唱独角戏的教学模式,即:先有任课教师结合本次轮滑课教学内容,设计活动情景和布置场景,然后强调教学活动中思政元素的作用,并说明活动的内容及注意事项,随后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完成“队伍组建、人员搭配、装备配备、构思困境突破和解决方案”等环节,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用。

(四)考核评价的创新

以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融合,构建五位一体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轮滑课程的扩展评价内容。从“知识+技能+学习态度+思政元素+体适能”五位一体课程考核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评价方法上关注了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淡化分数和名次,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将思政教育元素纳入教学评价中。评价形式上,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的基础上进行教师评价的综合评价形式。

三、课程思政视域下轮滑课程同向教学与实践

(一)围绕课程思政目标设计轮滑教学内容

轮滑课程具有与其它课程不同的特点,在围绕思政课程目标设计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轮滑教学内容的安排,轮滑课程的理论体系构建,轮滑基本技术、轮滑基本战术,学生体适能训练的内容安排,轮滑社会暑期实践活动的规划等。发挥轮滑课教学在提升大学生核心素养、非专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社会性品格方面的重要促进作用,从而实现轮滑课程与思政课程相互融通、同向同行的功效。

(二)凝练思政元素的轮滑创新教学法

以轮滑教学内容为基点,把握轮滑教学规律,针对轮滑课程的教学环节,创新轮滑教学方法。教学中通过不同的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团队建设及翻转课堂教学使组内组间合作竞争,集体个人全力以赴,自然而然地切入思政元素,把思想价值引领融入各教学方法应用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教学方法对传统体育教育中的教师传授体育相关知识和技术技能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挑战。改变了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唱独角戏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融思政元素构建轮滑教学评价方案

评价内容方面,在体适能、知识、技能、学习态度及团队协作能力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充分融入思政元素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上关注学生思想意识动态,了解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淡化分数和名次,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评价形式上,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的基础上进行教师评价的综合评价形式,学生的体育成绩要充分体现轮滑课程思政内容。

(四)构建思政视域下的轮滑教学效果监督评价体制

以思政教育为引领,将评教体系纳入思政教育内容,体育教师的思政教学质量的好坏,通过校督导小组、教师互评及学生评价为准,课程思政教育纳入考评体育教师工作质量的主要依据,从教学督导介入方式为主检查思政教育的完成情况和实施情况。从发挥体育教师参与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方面入手,学校教育部门研究制定考评体育教师思政教育的激励机制,调动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思政课程改革的积极性,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思政教育与轮滑课程同向同行工作。

(五)以思政为引领构建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

新时代轮滑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树立轮滑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课程观,摒弃狭隘的:“思政说教”课[5],轮滑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的课程设计、不是思政课,是轮滑课与思政教育有机的融合课程。轮滑教师除了具备厚重的体育专业知识外,思想政治素质要过硬,要有广博的道德素养和深厚的人文素质,在传授体育知识的同时,体育教师的率先垂范作用会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学生。

四、结语

探索和构建课程思政与轮滑课程同向同行教学目标和教学路径;了解课程思政与轮滑课程同向同行实践教学的主要创新点;探寻课程思政视域下轮滑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有效途径。将思政教育在轮滑课教学中全覆盖,建立轮滑课程的设计、促进教学要素、教学过程与思政内容的深度融合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实现轮滑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的教学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刘晓华.微生物学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21(7):92-94.

[2]卞泽阳,戴喜.课程思政改革下经济学课堂教学设———在线教学的新情镜[J].科教文汇,2021(5):118-120.

[3]叶雨婷.课程思政:把“我要告诉你”转变成“我想学什么”[N].中国青年报.2020-06-15(05).

[4]邱斌.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武术课程同向教学设计[J].武术研究,2021(1):61-63.

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课程思政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急需一大批具备轨道交通运营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无论是行车调度还是车站值班员,都需要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技能,为培养高素质、强技能的人才,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注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课程简介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是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一门兼具理论实践应用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理论与生产实际联系最紧密、在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方面起支撑作用的课程[1]。该课程以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目标,根据学生主要就业岗位需要的行车技能进行教学内容整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各类行车设备,规范完成正常情况下和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作业,掌握行车指挥和调度工作的方法,及时妥善地处理行车过程中的突况,具备行车调度员、车站行车值班员和信号楼值班员的基本工作能力[2]。

2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

2.1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传统的课程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在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下,适当增加思政育人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青年所肩负的光荣使命,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结合,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挖掘德育资源渗透到教学活动中[3]。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的正能量,培养学科精神。知识目标:了解行车组织工作要求与特点;熟悉调车作业的基本要求;掌握轨道交通正常情况下和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组织的基本方法;掌握行车指挥和调度工作的方法,会编制列车运行图。技能目标:具备各行车工作岗位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及时妥善行车过程中的事故处理工作;能进行各种情况下的调车、行车指挥和调度;能排列进路,办理接发车作业;能够进行各项施工计划的组织;能熟练使用各类行车设备,规范完成正常情况下和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作业;能根据已知资料编制列车运行图(手工绘制列车运行图和电脑生成列车运行图)素养目标:遵守、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和岗位责任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形成爱岗敬业、吃苦耐劳、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沟通能力,敏锐的问题识别及处理能力。

2.2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

首先,立足教材充分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结合职业岗位定位对知识点进行重构整合,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确定了职业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三段递进式思政主线。例如在学习行车设备时,让学生了解设备制造工艺,利用中国城轨发展史,中国城轨设备国际地位,多项核心技术实现自主研发,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比如在讲解行车事故案例时,可以从2011年上海地铁十号线的列车相撞事故等真实案例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4]。在行车调度指挥的章节中,嵌入优秀的行车调度员的先进事迹,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和崇高的职业道德素养。

2.3重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在传统的知识能力评价基础上增加思政评价,将思政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采用全过程的数据化信息采集[5],通过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企业导师评价,建立一个涵盖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方位立体评价体系。具体的考核评价体系如下:一是形成性考核,占总分比例为30%,将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课堂出勤和表现、学习态度等作为考核内容,由教师进行评价;二是过程性考核,总占比为40%,将学生的实训过程、在小组项目中的表现、任务完成情况等作为考核内容,由学生互评和企业导师进行评价;三是终结性考核,总占比为30%,将学生的最终卷面成绩和大作业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内容,重点关注学生在团队中的合作、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3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不是课程内容和思政元素的简单叠加,而是要以润物细无声为思政融入原则,在讲解知识的同时将思政元素点自然带入,既不会打破课程本身的教学思路,也不会让学生感到突兀难以接受。因此,课程的教学内容与选择的思政点的融合度要高,学生没有被说教的感觉,能够自然而然地吸收和理解。本课程通过案例法和情境教学等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调动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对他们职业素养的养成和价值观的建立起到积极作用,从而实现育人目的[6]。课程的整体思政教学设计如表1所示。在思政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三段式授课过程,分为课前导学、课中引学和课后拓学三个环节。课前结合课程内容以了解行业内的模范事迹作为思政导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查阅资料和在线测试等方式,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课中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在游戏通关、角色扮演和仿真训练等情境教学中,贯穿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工作作风[7]。课后拓展学生的认知面,开拓眼界,通过一线企业导师的讲解,树立榜样,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下面以“电话闭塞法”为例,对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课前感思政,教师通过课程平台,下发课前学习任务单,了解电话闭塞法的基本内容,嵌入优秀的调度员和值班员先进事迹,让学生感受榜样的力量,引发学生对于专业的热爱和自豪感,树立职业理想。课中教师点评学生的线上预习情况,并进行总结,随后通过一段动画,引入知识点电话闭塞法,通过真实事故案例,引起学生对于行车安全性的重视,引发学生对于事故原因和如何避免事故发生进行讨论。随后结合导入部分的真实案例,课堂上采用游戏通关的方式,让学生尝试梳理出电话闭塞法的程序,最后结合学生的游戏通关情况,教师展示电话闭塞法的作业程序。电话闭塞法会涉及行车调度员、行车值班员、站务员和司机等岗位,为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采用角色扮演法,由各小组演示电话闭塞法的作业过程。小组间互相拍摄视频、记录,对比总结相互评比。学生通过以上课堂体验式学习环节,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职业素养[8]。课后拓思政,为深化认知,学生在此阶段需要反思回味模拟演练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通过去地铁运营公司参观实习,亲临现场,与企业导师进行交流,切身体会电话闭塞法的重要性以及具体操作过程。通过以上活动环节,学生与学生、教师和企业导师之间形成了紧密的沟通渠道,在交流中不断加深思政育人的效果。

4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开发

为配合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实施,应根据教学任务的需求对资源内容进行开发。对于理论课程,应结合课程知识点所涉及的岗位、行业、国内和国际等角度。挖掘视频、图片、动画、案例等互动性强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同时,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深度,拓宽认知广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实践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以过程引导为主,让学生在实操过程中感受思政元素的内涵。在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课程思政资源开发中,依据国家高职城轨运营专业的教学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职业岗位规范,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围绕讲好身边榜样的故事,讲好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以视频、动画和案例等载体形式,融入专业发展前沿知识、优秀行业者的模范事迹、行业真实案例等,让学生切身感受工作现场的流程和规范,体会轨道交通行业者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鼓励学生锤炼劳模、工匠品质,德技双修[9]。

5结语

课堂思政对专业课教学是一种新的体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更注重知识的传递,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多数情况下是被动的。而思政相当于是教师、学生和专业知识三者之间的融合,教师的智慧、爱心和耐心是课程思政得以实现的根本。在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的课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结合起来,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思想境界得到升华。课程思政的探索道路还有很长,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做同向同行的榜样,才能培养出品德高尚能力突出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赵珍祥.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课程教学方法实施效果分析[J].大学教育,2018(10):3.

[2]李俊辉,黎新华.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当代职业教育,2015(7):3.

[3]史小俊,宋烺.城市轨道交通电话闭塞法行车组织优化[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4,17(7):4.

[4]刘梅.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为例[J].农家参谋,2020,No.663(15):158-158.

[5]田惠,曹炯.高职公共英语实施课程思政的探索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6):4.

[6]李俊辉,夏宇.高职课程思政“四维五解六步法”实施路径研究与实践——以《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课程为例[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53-57.

[7]朱明秀.高职院校大思政格局下《图像处理》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建构探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20(35):3.

[8]宋茜.高职专业课中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课程为例[J].作家天地,2019(19):2.

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高校课程;思政;商务英语

1课程思政的具体内容

1.1“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之间的联系

从“课程思政”的本质上来讲,这并不是一门单独的课程。“思政课程”属于高校的一门单独的课程,但是,“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高等院校的日常教学安排中,思政课程主要包括了以下的几门主要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政课程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这几门课程的学习,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以及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从而弘扬我国的“中国梦”精神。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必须要主修的一门课程就是思政课程,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有着积极深远的影响。课程思政并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但是也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属于“思政课程”的一个延展。从具体的内容来说,“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对大学生的教育目的是一致的。但是,“课程思政”的不同之处是在学生的专业课程中合理地融入一些思想政治的元素,将思想政治与专业课程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使得专业课的教材得到丰富,促进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让高校的各类专业课和课程思政都具备育人、育心的功能,促进高校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1]。

1.2课程思政的具体内容

随着世界局势日益复杂,在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于高校的大学生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关系着我国的社会安定。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和周边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部署的有效推进,我国要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储备高素质的人才,因此需要在高校的商务英语课程中加入思想政治的元素。因此课程思政需要和高校的商务英语进行有效的结合,商务英语教师需要从商务英语中挖掘出一些思想政治方面的内涵,要从各个方面塑造出大学生的优良品质,比如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等一些方面。在高校中课程思政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了以下的这几点:第一,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首先需要引导学生认同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以为核心,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其重中之重。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观来源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主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等学校的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中,学生在商务英语的这门课程中会更多地接触到西方国家的文化,慢慢地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因此,商务英语专业需要加入更多的一些别的因素,比如我国的价值观、政治制度以及经济方面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增强了大学生对我国文化的认同感,让大学生树立起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2]。第二,爱国主义教育。在思政教育中,教师一般会弘扬民族精神,而这一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直接的关系到我国民族发展。商务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需要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大学生成为热爱祖国的优秀人才。第三,优秀传统文化。在商务英语课程中不断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是增强文化自信的要求。在商务英语的学习中,学生往往接触的都是国外的文化,学生在学习国外文化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崇洋的心理,有部分大学生热爱过圣诞节、感恩节等西方的文化,对于我国的一些传统文化反而知之甚少。所以,在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中,需要加入我国的传统文化,这不仅仅是学校的要求,也是如今社会所要求的。将课程思政合理地融入商务英语的课程中可以进一步向大学生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样能进一步地提升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3]。第四,学生未来的职业素养教育。商务英语专业的大学生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拓宽自己的国际化视野,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需要有好的职业操守,在工作中兢兢业业,热爱劳动以及诚实守信。在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思政中,对大学生采取针对性的方案进行职业素养方面的教育是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将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和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两者相结合,是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的重要任务。

2课程思政融入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2.1缺乏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

在目前的这个阶段,大学生的德育课程的内容缺乏一些职业教育方面的内容,将思想政治的内容和商务英语课程的内容进行融合还处于一个成长的阶段。英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解决学时的分配、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由于有部分的高等院校缺乏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高等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师面临着不知道如何下手的困境。

2.2课程思成思想政治课程

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的英语教学中与高校专门的思想政治课程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有部分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课程没能做到有效的区分。高等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在融入这些“思政元素”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将专业课教授为思政课。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为高等院校的思政课带来了改革的契机,可以充分发挥出育人的根本模式。但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在高等院校商务英语的教学中,需要避免将“课程思政”转变为专门的“思想政治课程”。此外,不可以在商务英语的教学中为了“思想政治教育”而强行对学生灌输“思政元素”。英语教师在传播英语知识的同时,需要合理地进行思政方面的教育,不能让英语课变成了思政课,需要把握好一个度。

3课程思政融入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路径

在高等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学中贯彻落实好课程思政方面的改革,还需要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路径。结合现阶段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为了有效地推进高等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和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需要从高校以及教师这两方面入手进行讨论。(1)我国的高校是商务英语和课程思政有效融合的组织者,是重要的保障。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高等院校在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可以从下面的几个方面入手,这样才能提高课程思政在商务英语专业中的有效性,进一步地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高校需要加大对教材的研发和投入,商务英语教材是课程思政合理有效融入商务英语专业中的一种重要媒介。长时间以来,专业教材需要既能符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又可以满足专业的教学需求并体现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此,重视好专业教材的研发,是有重要的意义的[5]。(2)有效地提升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需要加大高等院校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这是因为高等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是商务英语专业和课程思政有效融合的一个实施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商务英语的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融入思政元素,实现专业思政教育的重要功能。那么,英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一些比较重要的工作。首先,英语教师需要反复地研究商务英语教材的内容,在英语教材中适当地加入一些思想政治的元素以及我国的传统文化。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不能当作是纯思政教育课程,商务英语从本质上来说是专业的教学,具有提升学生英语专业素养的功效,思政元素在商务英语中的有效融合需要英语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商务英语教材方面的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些才是英语教师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其次,英语教师在做教学任务之前需要做好备课的工作,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课堂的教学设计,使得思政教育的价值发挥到最大。英语教师在上课之前备好课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英语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重视的是教学内容方面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以及新的教学方式。最后,在教学设计方面,也要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的管理者和商务英语教师需要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要符合新时代的教学要求,不断地寻找出适用于大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新方法。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得高校的教研活动与教学模式正在发生着改变,从原来比较被动的填鸭式的学习,转为了关注英语教学效率的提升,从而有效地激发出教师教学的欲望,使得教师能意识到教研活动的价值。与此同时,也需要采取更多的技术手段让学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在课堂上获得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政方面的教育。

参考文献:

[1]赵晶晶,王玥.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探索与实践[J].英语广场,2020(18):27-29.

[2]李朝云.高职课程思政融入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路径——以《英语演讲》课程为例[J].内蒙古电大学刊,2020(3):92-95,112.

[3]莫国涛.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商务英语视听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23):172-173.

[4]李丽.高校“商务英语阅读”思辨能力培养与课程思政的结合探讨[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40(12):53-56.

[5]闵翠.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与实践——以《综合商务英语》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10):133-135.

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大数据;学习通平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网络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教育”的普及,学习通等网络移动平台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学习通等网络移动平台的应用,有效促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发和实施。本文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探索电子商务专业《网页设计》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而以学生为中心,探索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

1超星学习通简介

超星学习通是基于微服务架构打造的课程学习、知识传播与管理分享平台,也是一款基于互联网环境,满足教师和学生课堂内、外活动,及时反馈教学互动的个性化学习平台。在“互联网+教育”模式不断发展的新形式下,学习通平台为翻转课堂及跨界课堂等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开发和实施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可在学习通中学习资料、学习任务及要求、学习路线等内容;同时,教师可通过学习通预习及巩固测试等,并运用学习通的自动批改作业功能,形成成绩统计数据并反馈给学生。学生在课前可通过学习通自学教师的学习资料,根据学习任务书及学习要求、学习路线学习课堂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内容。

2《网页设计》课程简介

2.1课程定位

《网页设计》是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网页制作三剑客DreamWeaver、Fireworks、Flash在网页设计过程中的应用,使学生具备网站策划、网页设计与制作、效果图设计与制作等方面的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项目实施能力,注重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职业素质的养成《网页设计》重点培养学生网页设计等实践技能,服务5G视商农产品网络营销工作中互联网营销工作内容。根据《网页设计》课程对电商专业毕业需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以及对学年实践教学目标的支撑关系明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为:教学目标1:能运用HTML属性及标记等创造性地构建网站站点;教学目标2:能运用CSS样式、选择器等创造性地制作图文混排网页;教学目标3:能运用表格、列表、超链接等创造性地制作表格布局网页;教学目标4:能运用表单控件等创造性地制作表单网页;教学目标5:能运用标准文档流、盒子模型、浮动与定位等创造性地布局与美化网页。

2.2课程设计

本门课程共48课时,其中24学时为理论教学学时,24学时为实践教学学时。一方面,加强学生对网页设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学习,注重学生的知识再现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同时,能应用所学知识根据5G视商企业需求进行网页设计与美化,重点要掌握网页设计的思维和方法,培养自己的网页设计实践操作能力。2.2.1教学项目选择根据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本课程培养出既会设计网页又懂理论的本科应用型人才,首先选择本课程教学内容,制订教学大纲,也就是确定课点的质量。学科体系重理论轻实践,而且课点抽象,为更好地依托课点落实课程教学目标,将学科课程体系下的章节内容依托工作过程,重构为行动课程体系下由简单到复杂的三个项目,三个项目又依托对应子项目完成知识和技能提升。项目选择一方面考虑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服务面向定位:“涉农电商”;一方面考虑课程思政元素,致力于培养学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从专业项目库中选择涉农电商企业5G视商项目,对应开发出二级矩阵,确保教学目标达成;2.2.2课程思政设计源于以往的教学经验、总结和反思,密切结合专业课程的特点和课程内容选择课程思政内容。从知识点中发掘思政元素:如网页设计知识的来源和发展、技术应用、产业与市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知识内涵的价值观、哲学、思想、思维、逻辑、情感。发掘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与元素:如认识论、方法论、自然辩证法的思路和方法;思维方式(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的启发与建立。(1)选择真实案例国内、外典型网页设计实践,也可是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真人、真事,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受身边故事感染,逐渐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主动按职业道德要求约束自己;(2)失败的教训、警示性的问题多维度分析原因(术、道、德、主客观原因)对学生心理和情感的影响。课程思政教学过程设计包括课堂内活动和课堂外活动两部分。课堂内活动:导课时师生讲故事、谈启示,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适当采用翻转课堂,最好的学习是讲;课中分析网页设计案例,点评学生完成作业中反映的学习态度、认识论与方法论;小结时学生总结学习过程中领悟的道理。(3)课外活动教师通过学习通课程思政案例,学生在学习通中讨论课程思政案例,将优秀的课程思政案例在线传播,通过师生自媒体工具扩散,传播正能量。《网页设计》课程本学期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上通过学习通学习路线及学习资料等,学生课前通过学习通学习线上学习资料,实现生生互评、互教,本课程运用先行课程《农产品网络推广》中农产品网络推广策略以及《程序设计基础》中程序设计思维和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用网页制作三剑客DreamWeaver、Fireworks、Flash进行网站策划、网页设计与制作、详情页设计与制作的能力,为以后学习《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等后续课程提供技术支撑。

2.3课程实施路径和方法

课程实施按PDCA循环进行,每个环节均要抓好人、机、料、法、环、测六个要素。2.3.1P(Plan):完成教学设计此阶段教师要搜集5G视商项目资料、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学情、研究制度与学法、教法、设计预习作业、设计测评量表,最终形成教案;2.3.2D(Do):实施教学设计实施教学设计,在课前、课中、课后实施中,都要抓住六要素。尤其是人:手把手,教师抓两头、带中间,发动骨干,为课上团队PK做准备;2.3.3C(Check):检查教学效果检查教学效果,以料为基础,以测为手段,判断其它要素的成绩与不足。检查的关键也是人,对教师而言,一看教师教学内容是否符合专业需求,是否得到专业长的支持;二看与辅导员的配合;三看对学生团队的培育与指导。对学生而言,每次课课前、课中、课后均需及时检查学习效果,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问题;2.3.4A(Action):优化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但自己要反思,还要指导学生反思,生成学习反思档案,通过PDCA循环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每次课课程实施都遵循PDCA过程,同时PDCA又分别是人、机、料、法、环、测充分发挥作用的过程,由此构成循环。从专业项目库中选择5G视商产业园项目,根据工作过程划分为三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项目,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实施。在专业质量管理体系保障下,在课程实施中,在课前通过前测分出差异化学生,从而分配差异化项目,同时在师生课前签订的课程协议等“法”的约束下,最终产出课程产品,并测量课程产品。通过组织团建、课程沙龙等营造出快乐学习、娱乐考核的大环境。以项目1.2为例,课程实施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在课前教师通过学习通下发预习指导书等并归纳典型问题等。学长导师主要通过学习通等手段负责督促、指导、发现问题并反馈教师,学生线上预习、完成网页作品雏形。“三五”融入:课前预习图像标记等内容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设计网页雏形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等。课前学习产出测量观测点分态度、知识、技能三个方面。课中、课后采用类似思路和方法以充分发挥学长导师作用,完成企业任务,人、机、料、法、环、测整个过程充分发挥作用。

2.4课程评价

在课程评价中,充分发挥课程监理师作用,为有效测评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检测课点掌握程度,开发了七个子项目的项目矩阵,也就是三级矩阵,从而明确每个项目的课点学习产出测量标准,以其中一个项目为例,重点是告知学生如何测量学习成果,比如课点1块级元素和行内元素中知识点要求学生能区分够块级元素和行内元素,正确率100%,合格;技能点要求能使用块级元素和行内元素设计网页等;态度点要求作品中能正确处理全局和布局的美观设计,对自己作品承担设计责任等。通过三级矩阵确保每个课点达成度,进而达成二级矩阵中项目目标从而完成一级矩阵中教学目标进而保障学年实践教学目标中达成本课程分解目标;同时与本学年其它课程一起确保达成学年教学目标从课程定位自上而下分解目标通过课程评价完成自下而上达成目标。采用四方评价:教师+企业+学长导师+学生,从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观测,并分别设计对应学习产出测量表。最终形式成果档案袋、学生成果展、优秀学生成长故事会。故事会则推选出优秀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以树立培育优秀典型输入专业导师团中。关于课堂出席政策及要求,要求每位同学需出席并参与每一节课程中,课堂上按要求认真记笔记,笔记要求字迹工整,内容详实,课堂笔记是重要的复习资料。教师将抽查学生笔记,对字迹不工整等不认真记笔记的同学,将根据评分标准扣除本人和团队成员“出勤”相应分数。每位同学需出席并参与每一节课程中,每节课均会进行考勤登记,由班长将缺勤同学的请假条交给任课教师进行登记,经辅导员批准的假条方为有效。出勤扣分细则如下:出勤每少一次,扣1分;出勤少1/3者,取消考试资格。关于上课行为规范、诚信学习要求如下:每位同学需携带必需的上课材料,提前5分钟进入教室;每发现一次不携带教材、笔记本、笔等必需学习用品,从期末平时成绩总分中扣除1分。认真记笔记,笔记内容、进度与书写质量是笔记检查的重点,笔记内容要求包括网页设计、表单、超链接等相关知识、相关图表及个人听课感悟,书写质量要求图表绘制美观、字迹工整。衣冠整洁,仪表仪容得体,上课不能吃零食、喝饮料。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不做影响他人听课或干扰教师授课的行为,诸如上课玩手机、睡觉、私自离开教室等行为将被视为违反课堂纪律;对做与课堂无关的事,诸如玩手机、睡觉、私自离开教室等行为,每出现一次从期末平时成绩总分中扣除1分。所有测试卷的雷同者或考试作弊者取消当事人(双方)本次测试成绩。关于参与实践环节的要求如下:实践学时共24学时,主要根据5G视商企业需求进行网页设计实践,学生应在实践前完成相关实践准备,撰写实践报告,并通过与其它小组开展PK,掌握网页设计的主要技能,实践完成后,不断完善项目实践报告,撰写实验报告。学习小组按4人为上限划分,在部分课堂中尝试团队式学习,也会安排一定任务的分组、汇报等环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此部分内容将计入“课堂参与”成绩考核中。

3学习通在《网页设计》翻转课堂模式中的应用

3.1课前

在课前教师通过学习通平台下发预习指导书、预习资料、预习要求及预习测试等内容,通过学习通的自动批改试卷功能自动生成预习测试成绩等,教师及时通过学习通平台将预习测试结果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在课前通过学习通平台自学预习内容并按时完成学习通中对应的预习测试,及时总结和反思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3.2“三五”融入

“三五”是指“五种素质能力”、“五种通用能力”、“五种做事能力”。其中“五种素质能力”包括政治鉴别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合作协调能力、身心承受能力;“五种通用能力”包括开发项目、集体讨论、团队合作、陈述报告、评估取舍;“五种做事能力”包括调查研究能力、职业汉语能力、外语运用能力、汉字书写能力、网络运营能力。在课前预习中注重培养学生“三五”能力,比如课前预习图像标记等内容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设计网页设计作品雏形,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等。

3.3课中

教师能运用学习通的签到功能进行考勤,方便又快捷,给考勤带来了便利。课堂中能运用学习通中选人功能进行随机摇号选人或随机指定学生进行提问或汇报,这种线上选人方法的随机性,给学生创造均等的被提问的机会以及分享、交流、展示的机会,能使学生的陈述报告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同时学习通中还提供抢答、问卷、主题讨论等模块,有利于教师进行课堂互动和交流。

3.4课后

在课后教师可通过学习通巩固测试题、巩固作业等内容,及时巩固学生在课前、课中所学内容,实现知识、技能、态度从课前到课中、课后的螺旋式提升;同时,课后教师可通过学习通反馈学生学习效果数据,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学习通将学习效果数据公布给学生,形成及时反馈机制,以达到督促学生学习的效果,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4小结

超星学习通平台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便利条件,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应用学习通等网络移动平台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和趋势。在大数据时代,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是必经之路。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最佳呈现形式。

参考文献

[1]黄海龙.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15):17-20.

[2]胡梅,钱明珠,王海棚.基于超星学习通混合教学模式在动物微生物课程中的应用[J].河南农业,2021(6):30-31.

[3]王东娟,戴培赟,李晓丽,等.高职院校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现状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21(8):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