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报告范例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范文1

关键词:双创;应用型人才;包装设计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出台,表明高等院校要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民办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通过专业化、实践化为主的发展模式,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包装设计教学要充分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搭建展示、交流、互动的平台,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包装设计的教与学适应市场与企业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和“双创”竞争力。包装设计是一门集艺术、材料、工艺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与实用性,其课程核心就是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在品牌形象意识不断强化、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当下环境中,包装作为品牌形象的一部分,其设计直接影响品牌的生存。学生在高校的学习过程中仅掌握理论知识,对产品包装的结构、材料、力学要素、印刷技术、加工工艺、环保回收、成本预算、市场与消费需求等诸多市场要求缺乏了解,加之包装设计课程的实践场地单一,学生在课堂教学与实践中所学到的知识往往没有与市场、企业接轨,导致许多学生做出来的作品外表美观却不能投入生产,无法被企业或大众认可。因此,基于“双创”背景,探索包装设计课程改革的新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优化教学结构,可以从根本上培养民办高校包装设计的应用型人才,突出“双创”竞争力,提高民办高校的影响力。

一、合理改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的设置

包装设计作为一门与市场紧密相关的课程,其教学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进行探索与实践。包装设计课程从纸盒盒型设计到打版、从了解各种容器材料的属性到设计实践、从各类材料的选择到工艺制作等,都需要大量的实践才能深入了解,单纯的理论讲授无异于纸上谈兵。高校要根据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突破只重视理论知识传授的局面,优化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的课时分配,从理论型教学转变为实践型教学。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先集中传授包装设计的基础理论,让学生对包装设计有一定的初步了解,明确包装设计的概念、设计内容、设计意义、设计原则等,以便于后续的整体设计,也便于在后期找准目标,提高学习效率。之后,注重实践教学质量,教师以适应时代和企业要求的手段教育学生,让学生在初步理解包装设计理论的基础上,于具体的实践案例中贯穿理论知识,深入理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从而把握理论学习的要点,将理论结合实践,提升设计作品的质量,从而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二、构建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为企业、高校和学生搭建交流平台

要构建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结合市场实际需求进行教学,增加学生校内外实践机会,提高其对于市场设计方向的认识。包装设计涉及材料、结构、工艺等因素,单纯的课堂教学很难将材料的质感、结构的空间关系、工艺的视觉效果以及制作原理等明确表述出来,学校也很难将各种设备、材料、模型等收集归类,但这些在包装印刷厂却十分常见。因此,与其生硬说教,不如实地考察,让学生切身感受材料与工艺的魅力、结构空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加强校企合作,形成人才培养与资源共享的机制;与本地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与企业设计师进行设计比稿。虽然学生作品有很多不成熟的因素,但设计的原创性是有目共睹的。一方面,这可以给企业提供相对低廉的劳动力,另一方面,在比稿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亲身参与案例实践,学习设计经验,使其想法更加成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这样就可形成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需要的教育模式,构建校企互利共赢的体系。将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积累创业经验,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三、“以赛带教、以赛促教”,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民办高校在社会上的认知度和认可度较低,社会对于民办高校学生的能力也褒贬不一。包装设计课程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紧扣市场需求,注重实践能力。民办高校的包装设计课程可结合包装设计大赛进行教学,既可以通过社会需求和社会评价加以衡量,增加学生及其作品的社会认可度,又可以全面贯彻“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以赛促教、以赛促业”的教学宗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和“双创”竞争力。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设计作品投入比赛,激励自己提升作品质量,在设计大赛中证明自己的专业水平,从而提升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加深对包装设计的理解。在后续的学习中,有较好的带动性和示范性。从教师角度来说,通过指导学生参赛,可以客观检验教学成果,总结、积累教学经验,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从学校角度看,学生获奖能够在无形中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同时,也能提高社会对民办高校学生能力的认可度。因此,“以赛带教、以赛促教”为民办高校包装设计教学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检验自我的机会,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四、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建设,鼓励自创品牌包装设计

“双创”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应该抛弃对名利的错误认识,避免“双创”教育走入误区。对于未来的发展,民办高校要以培养具备创新创业精神的人才为宗旨,全面改革课程体系,科学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有效与“双创”要求结合,明确自身的学习目的与意义,促进自身专业综合能力的提升,同时有效地实现职业规划。包装设计作为企业品牌策略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是市场竞争中的有力武器,影响产品的生命周期甚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学生通过学习包装设计课程,对包装的作用、表现有了一定的理解。教师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中有效建立品牌意识,在相对宽松和自由的环境中组织和协助学生开发自主品牌、开展团队建设,鼓励其进行自主品牌包装设计,将包装设计有效与市场接轨,从市场分析、产品定位、设计表现、效果预测、媒介选择等方面促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深入学习,自主探讨包装设计的相关问题并予以解决,不是完成包装设计课程任务,而是在创新创业的探索过程中丰富自己知识与阅历,为自己的设计之路增添色彩。此外,教师要协助学生进行自我职业规划,有效促进创新创业的有效发展,解决一部分高校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难的问题。

五、优化包装设计课程的评价体系,注重实践能力的评估

教师要改变单一的考核模式,注重评估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包装设计课程的整个评价体系应体现全面性、客观性、准确性。首先,教师要注重学生参与课程过程的表现,尤其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以学生最终完成的项目作品作为主要的评分标准;其次,在学生完成项目后进行自我展示与班级展览时,让其他学生参与评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评价别人作品的同时加入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设计观点;最后,将学生作品投入专业设计比赛或实际商业运营,拓展学生的视野,并将其成绩纳入期末评分标准,从而在真正意义上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全面素质。结语教学是为了传道、授业、解惑,正如哈罗德•泰勒博士所言:“教师的责任就在于运用各种方法、手段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可以活跃心灵以及充满智慧与人类经验的环境中。”基于“双创”背景的民办高校包装设计课程,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将人才教学培养模式推向多元化、信息化、市场化发展,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实现教学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不断实现自我更新、完善、提高。“双创”对于学生、教师、学校而言既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思路,又是一项艰巨的挑战,要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实现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柳.论独立学院“包装设计”课程教改思路.包装世界,2012(6).

课程设计报告范文2

关键词:项目教学;包装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在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语境下,深入推进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是对接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教育理念,实施项目化教学是贯穿专业教学课程改革的主线,即通过深化“三教”改革,强化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与工作室情景式教学,增强专业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职业性,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校企“双元”育人成效。文章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教育理念,以项目教学模式为主线,开展高职包装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为新时代艺术设计类专业建设与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包装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背景

近年来,为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产教融合上升成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制度[1]。《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相继颁布,提出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在专业建设方面,职业院校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使专业建设适应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将产业发展需求融入专业建设与教育教学过程。由此可见,提升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成效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方向与改革重点。包装艺术设计专业是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群特色专业之一。多来来,学院深耕校企合作,形成了“专业+项目+工作室”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升,育人成效显著。着眼于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为进一步推动校企深度融合“双元”育人,增强包装艺术设计专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明确专业特色定位,学院紧跟湖南省持续推进湖湘农业品牌建设的契机,联合湖南省广告协会,校企共建了湖南环洞庭湖农特产和旅游广告创意基地,并在校内建立了湖湘农业品牌包装设计研发工作室,初步构建了“一基地、一工作室”包装艺术设计专业产教融合平台。现阶段,依托“一基地、一工作室”产教融合平台,以“作品即产品”为导向,引进相关企业真实的包装设计项目,加强真实项目实战化教学实践,开展项目教学模式下高职包装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是学院包装艺术设计专业建设与改革的重点。笔者希望学院包装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经验能为高职艺术设计类其他专业创新产教融合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包装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在包装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中,学院依据改革目标与重点,确定了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最新要求,遵循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规律,支撑育训并举促学生职业发展,贯穿以项目化教学模式为主线与以深化“三教”改革为路径的改革思路,并在课程改革实践中贯彻落实。其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包装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是基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举措,要强化校企在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方式、师资队伍、教学评价等改革环节的深度合作,真正做到对接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将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理念融入课程教学改革全过程。其二,支撑育训并举促学生职业发展。包装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要遵循育人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坚持育德与修技并举、立德树人与服务社会并重,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包装创意、设计人才。其三,以项目化教学模式为主线。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通过强化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与工作室情境式教学,能增强专业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职业性,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在包装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中,高校应彰显并贯穿项目化教学模式这一主线。其四,以深化“三教”改革为路径。将教师、教材、教法“三教”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事关职业教育“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与育人质量[2]。包装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效能的发挥最终需要以教师、教材、教法的深化改革为路径实现。

三、包装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教育理念,以项目教学模式为主线,围绕增强专业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职业性,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包装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校企合作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为修订包装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指导下,学院开展了2019级包装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完善工作。首先,学院进一步完善包装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架构与机制(图1),聘请包装行业、企业一线专家作为指导委员会核心成员,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咨询、评价作用。其次,在深入行业企业调研、分析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学院结合包装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明确了包装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包装设计职业岗位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最后,学院优化校企合作的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并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项目实践教学模式,支撑育训并举,促进学生职业发展,提升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成效。

2.构建项目化教学模式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建设高水平专业需要高质量课程作为支撑。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是职业教育专业实现内涵式提升、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为发挥“一基地、一工作室”产教融合平台效用,深入推进校企合作育人,基于项目化教学模式与专业特色定位,包装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牵头组织专业课程规划与设计,重构了项目导向模块化课程体系(图2),建立了以项目导向工学模块为核心,以职业素质工学模块、就业与创新创业模块为两翼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其中,项目导向模块包括包装外观装潢设计、包装材料与结构设计岗位核心能力模块品牌策划与形象设计岗位延展模块,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综合模块。在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改革方面,学院依据包装行业最新的岗位能力需求,按照知识“必需、够用”的原则[3],审慎淘汰陈旧课程及内容,更新技术标准、行业前沿理论和方法,强化岗位职业技能,优化调整包装艺术设计专业核心课程,新增智能化包装、Cinema4D、创意纸盒包装、农产品包装等课程内容,并参照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规范)修订相关课程标准。通过项目导向模块课程体系改革,优化课程设计内容,包装艺术设计专业的定位更加明确、专业特色更加凸显。

3.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双导师”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化教学模式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强化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岗位能力。因此,在包装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中,学院重视教师的专业技能,要求专任教师除具备“双师素质”外,还要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针对核心课程在岗位能力培养中的核心作用,学院引入了“双导师”制,即学校教师和企业总监“双导师”共同制定核心课程标准、教学标准,共同开展教学研究,共同组织考核评价,校企合作开发《系类包装设计》《创意纸盒包装》等特色教材。在“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方面,学院先后聘请了行业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企业专家——湖南环洞庭湖农特产和旅游广告创意基地总监胡千驹、深圳左和右包装设计有限公司创意总监周景宽,担当包装艺术设计专业企业专业带头人,指导包装艺术设计专业建设与专业教师的企业“顶岗实践”。

4.推行项目导向的专业教学方式改革。教法(或教学模式)是“三教”改革的路径,教师和教材的改革最终要通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变革实现[4]。为提升专业教学水平与育人成效,打造优质课堂,学院在包装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全面推行了工作室项目化教学模式,即依托校内湖湘农业品牌包装设计研发工作室,将合作企业湖南环洞庭湖农特产和旅游广告创意基地相关农业品牌包装项目引入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营造实战化教学情境,以“作品即产品”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包装创意、职业能力。项目导向教学方式的改革使包装艺术设计专业形成了“上班式课程”教学,学生有了“职业人”身份的责任感与职场情境感,锻炼了在职业化情境中进行沟通和协作的实战能力[5]。为发挥校外导师在项目化教学中的作用,学院还与湖南环洞庭湖农特产和旅游广告创意基地共建了“网络视频直播教室”,企业总监远程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实操,进行校企联合信息化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效果显著。

5.积极探索教学成果多元评价制度。为检验包装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课程改革成效,学院积极开展了教学成果多元评价制度的探索。在教学成效评价中,学院改变了以往以作业成果为主的评价方式,实施项目化全过程考核,形成了以作品为载体,以“5.23”毕业设计开放展示周、优秀课程作品展等活动、专业赛事为平台,广泛吸收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人才培养质量多元评价机制。以系列包装设计课程为例,在项目化教学模式下,学院在课程中引入相关企业真实的包装设计项目,教师根据课程任务与设计项目的难易程度做好课程教学设计,学生则以“作品即产品”为导向,在校内教师或校外导师的指导下,按照企业项目设计要求,在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完成相关包装项目的创意、设计。该课程中,对学生的成绩考核与评价则以教师过程评价、合作企业评价按标准加权综合确定,并以合作企业设计项目采用或评价为主。

四、结语

课程设计报告范文3

关键词:高职;包装设计;案例教学法

高职包装设计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以产品包装为客体,通过分析商品属性和市场状况,充分运用设计规律和设计技术工艺确定商品包装材质和外观表现,以此表达商品特色、品牌文化和市场定位,迎合消费者的心理和需求,提高商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认知度和美誉度,促进销量增长。由此看出,高职包装设计课程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同时也有着非常多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完全可以引入到课堂中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成效。

1高职包装设计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1.1充分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包装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选用一些针对性、典型性、趣味性较强的案例,供学生研读、讨论、辨析、总结,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结论和解决方案,可以韩浩的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1.2增进学生对概念和理论的掌握深度

教师在选取案例时,往往要高度契合本堂课的主题和项目任务,印证和呼应相关知识理论。因此,学生通过案例讨论和思考,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于知识学习的印象和掌握深度,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观点,这就比单纯的知识讲授更具学习成效。

1.3促进学生创新创造意识的养成

多元化的包装设计案例,往往可以让学生脱离固定框架体系的窠臼,自由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通过全面分析企业背景、产品特点、市场需求、消费心理、品牌文化、市场定位和社会最新审美潮流,独创性的提出包装设计方案并进行展现,这就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创新创造意识的养成。

1.4提升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和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相比,案例具有较强的新颖性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好奇心,学生在包装设计课上,对教师展示的包装设计案例进行谈论和探索,相互交流碰撞,并和教师进行沟通请教,实现交互式学习和发散性研究,可以极大的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习充满动力和热情。

2高职包装设计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路径

2.1甄选合适的案例

案例教学法的成败关键在于案例甄选。教师要基于包装设计的课程内容与框架体系,将每个知识点和技能点都对应一个针对性和相关性强的典型案例,形成案例体系,包括整体设计案例、色彩运用案例、图形设计案例、编排布局案例、创新创意案例等多种案例类型,甄选案例时,还要充分结合学情和专业特色来综合考虑,既可以是在网络上或者书籍报刊杂志上摘录的案例事件,也可以是教师根据自己的学识、见闻、理解和经验自编的案例。

2.2充实案例的素材

熟悉案例教学的都有经验,同样的案例事件,其解读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和启发也不尽相同。教师在确定合适的案例之后,就需要根据对应的教学内容,有方向性的充实案例素材,如企业产品现状、品牌市场定位、目标市场情况、消费者偏好、竞争态势、流行趋势、设计技术工艺等,这些都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需要为依据来进行填充和丰富,甚至还可以发动学生共同进行,让学生在完善案例素材过程中,拓展见闻和眼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3加工案例的配套资料

再好的案例,如果缺乏了加工,还是不能在教学中发挥最大的效果。所以,教师还需要进一步的准备好案例的配套资料,如PPT、包装图片、包装设计视频、包装设计成果影印件,最重要和关键的是,在案例的最后,还要设计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与任务,供学生思考和讨论和操作,才能形成完整的案例教学过程。

2.4正式教学的案例引入

当一切准备就绪后,包装设计课程的案例教学就可以正式开始。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展示某个案例,并结合生动精彩和富有悬念的解说和图片、视频、真实作品或影印件的展示,将学生代入到案例情境当中,吸引学生的关注和学习热情,提升感性认识,从而使课程教学有了一个良好开端。

2.5案例的分析、讨论和任务操作

当案例展示完毕后,教师不应马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总结意见,避免学生的先入为主和形成固定思维。教师要提出相关的假设、疑问和议题,如应该设计什么样的包装款式、采用什么样的包装材质、包装设计的理念和方向是什么、要向市场传递什么样的文化和信念,要展示什么样的产品特色和形象、应该使用哪几种颜色布局,应该运用哪些设计技术和工艺等等,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充分分析讨论,各抒己见,相互启发,最后形成一致性的方案,并在课堂上进行介绍,然后教师可以布置相应任务,让他们根据提出的方案具体设计出作品,如此一来,学生被置于教学的中心位置,学生每堂课都会觉得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其创新和创造理念也被鼓励和激发了出来。

2.6案例点评和总结

在学生完成讨论和操作任务后,教师就可以对案例进行综合型的总结,全面系统的对案例进行讲解和剖析,揭示之前留下的悬念,展示实际情况中的解决方案,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肯定成绩找出不足,最后进行相应的平时成绩评分,计入到最终学生考核分数中,然后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进一步的加深印象,巩固所得。

参考文献:

[1]朱华明.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探索.美与时代(上),2017.09

课程设计报告范文4

关键词:包装设计;项目实践;教学改革

目前,国内许多高职院校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可谓是传统本科教学的压缩版,教学方式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授课过程以教师为中心,采用常规的先讲解理论,后进行设计实践的两段式方法,而实践又以虚拟的侧重创意的概念设计居多。如果说普通教育是学科知识的传播,那么职业教育则注重实战经验的培养。作为培育高技能人才的高职教育,包装设计中对空间造型、材料工艺、平面装饰以及版面设计等诸多能力的考核应多参照企业岗位的技能要求。一味照搬传统教学模式容易造成学生对市场需求和行业现状理解的局限,出现工作后还需时间重新适应新工种的现象。

1高职包装设计课程项目实践的意义

项目实践的理论基础源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项目实践简言之即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实际工作的程序制定计划,进而完成项目。教育部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项目实践正是突破了传统程式化的教学方法,将课堂与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了高职教育“能力为本”的价值方向和培养目标。高职包装设计课程项目实践以实际工作任务为中心,将知识构建和技能训练融入课程内容中,使学生保持在亦工亦学的实战状态,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此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市场进行零距离对接,将大为改善课堂学习的效果。

2高职包装设计课程项目实践的思路

本课程的实施形式是以设计公司真实的包装项目为任务驱动,通过市场调研、概念发想、视觉表现、成品展示等一系列课程程序将包装的保护、储运、销售的市场属性在产品容器、包装结构、视觉设计的操作实践中体现出来。教学过程应用项目化管理体制来运作,将一个设计项目分解成实际工作的若干段,学生在相应的情景下,或以个体或以团队的形式参与其中,完成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并做出展示和评价。校企双方教师负责设置、跟踪、操作示范整个项目,期间将基础理论与技能知识点以任务分解的形式对教学内容加以强化,融入学科发展和设计前沿的最新理念,着重提高学生的设计创新及任务执行能力。

3高职包装设计课程的项目实践

3.1组建教学团队

项目实践的教学团队不应只是学校的专业教师,还需加入公司设计师和印刷厂技师。可由校内专业教师负责包装设计基础理论的讲解和对项目全程的把控,公司设计师引入具体项目并同步指导,印刷厂技师讲解印刷工艺并指导学生操作。这支由校企双方组成的教学团队在准备阶段提供项目相关的信息资料;在实施阶段创设学习情境,引领项目过程;在评价阶段帮助学生对最终的目标和效果进行总结。教学团队是整个项目实践的引领者和指导者。

3.2制定授课计划

以我校高职大三上学期包装设计课程为例,课程时间为8周,每周16课时,共计128课时。主体分为三部分,首先讲解包装设计的基础知识,包括对包装材料、成型方法和设计技法的综述以及优秀包装设计的评析。其次将企业的项目先期分解成单项的小项目,分别从容器造型、纸盒结构、视觉设计三方面进行创意训练,提升学生的单项能力。最后主课题是完成企业提供的真实项目,这是一个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过程,市场调研、设计定位、方案具体化、设计表现、定稿、制版打样、成品出厂等,多个环节紧密相连。整个授课过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计划如下表所示。

3.3项目实践的实施过程

第一周为理论授课,教师讲解包装的概念、历史发展、构成要素等知识点,辅以优秀包装设计作品的剖析,给学生以直观的认知。同时,要求学生借助图书馆、网络资源进一步加强自我学习。特别聘请企业的包装设计师从市场的角度对包装的科学性、商业性、文化性、环保性等方面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样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又从课程之初就使学生树立包装设计的市场意识。第二周至第四周为项目分解式的训练小课题,分别是化妆品包装容器设计、食品纸盒结构设计、礼品包装视觉设计。第二周容器设计要求学生在经过市场调研、草图推敲、形态处理等程序后应用软件画出化妆品瓶型的电脑三视图和效果图,并且使用油泥和石膏制作出瓶子造型的模型,以便全方位观察和进一步推敲验证。第三周纸盒结构设计即就市面上同一类型食品包装盒进行调研,然后勾勒草图进行推敲,对形态结构做出创新设计,学生需将设计的CAD线稿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包装彩盒数控切割机自动切割成型,最后将纸盒折叠、插接、粘合,以成品形式呈现。教师对其的评判标准是结构科学、合理、安全,方便运输,利于销售、使用和回收。第四周礼品包装视觉设计是设计专业学生最熟悉的内容,但若做得出彩还需细心钻研,教师注重设计新颖性和创意性的引导。这几周是主课题前的设计小热身,师生交流互动贯穿其中。第五周为主课题的导入,引入公司真实的四个不同类型的商品包装项目,请企业设计师走进课堂,从消费者、竞争者、品牌自身三个市场要素方面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并精选企业成功案例做分析点评,加强学生的认知。学生根据对不同项目的兴趣自行分组,以小组形式对商场、超市等一线市场展开调研,并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将调查结果以PPT形式总结汇报。这也是最终课程项目评价之一的学业报告书的开端。学业报告书是作品全程的跟踪记录,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灵感随想,思维的来龙去脉一一展现,形式随意,可以是文字、拍摄、涂鸦、剪贴等,这些看似不甚规范的草稿却是项目进展的真实记录,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体现。第六周进入实质设计阶段,为避免出现设计与应用脱节的情况,教师邀请印刷厂技师讲解包装的印制工序和后期工艺,这也能为学生的设计提供多样的思路和方向。教学团队在此项目实施的核心环节进行全程把控,要求学生按照设定的时间节点有条不紊地进行。对于学生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给予及时的指引,如摄影摆拍的手法、插画绘制的风格,这些都将进一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七周为深入完善阶段,在包装容器造型、盒面工艺外观的推敲上,教学团队都要求学生向专业的技术标准和工艺规范靠拢。为以最佳工艺方案呈现原稿效果,学生需深入印刷厂一线学习,亲身体验印前、印中、印后的各道工序。第八周是包装最后的实物成型阶段,同时实物需与学业报告书共同展出做课程的汇报。教学团队成员从不同的角度给出综合评价,企业设计师可从专业岗位的要求出发,根据包装设计的技术含量打分;校内教师的评价可多元化,包括项目的进度、团队的协作、包装的创新等。最后还可开展学生的自评与互评环节,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表达能力。

4结束语

高职包装设计是艺术类视觉传达专业重要的骨干课程,相当多的学生都会选择包装设计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课题。然而一些院校在实际的包装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仅为商品做外盒的片面理念。注重包装二维效果却忽略容器三维造型;强调电脑绘制能力却淡化外盒结构创新;重视效果图的美观却对材料、印刷工艺概念模糊。如此纸上谈兵只能造成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的脱节。本文从项目实践的教改角度入手,围绕真实的市场项目开展教学,弥补了单一课堂教学的不足,提升了学生应对市场的综合能力,同时也为高职包装设计课程提供一种教改思路。

参考文献:

[1]王安霞.包装设计与制作[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2]周青奇.广告设计课程“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6(27).

课程设计报告范文5

1课程设计选题

关于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的选题,目前许多工科院校选择了学校内部或学校周边企业做环境影响报告表,此类题目基本上能够符合课程大纲对该教学环节的要求,使学生得到一定程度的设计训练,但设计内容未能突出行业特色。实际上,各行业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侧重点有很大差别,因此课程设计的选题既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来源于基础理论,又要源于生产实际,突出行业特色,这样才能调动学生课程设计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行业认同感。依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石油特色和学科优势,课程组将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的题目定为“石油石化企业典型装置工程分析专题”,该选题基于以下三点:第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具有环境影响评价甲级资质,课程组成员均为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均主持或参加过部级或省级化工石化类项目环评,具有丰富的一线环评经验,有能力指导学生进行化工石化类项目的环评课程设计。第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一所石油石化特色鲜明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学生在课程设计之前均修习过《石油工业与环境保护概论》、《石油加工概论》、《油田化学》等课程,并去青岛炼化、齐鲁石化等企业进行过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具备石油石化方面的基础知识。第三,石油石化企业设备繁多,流程复杂,敏感程度较高,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而课程设计时间非常有限,仅为2周,因此若将课程设计题目设定得过大过深,会使学生不容易深入其中,只能停留在表面文字的整理上,这样会降低学生设计的积极性,课程设计的效果也将大打折扣。由于工程分析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是环评报告的核心,因此课程设计仅针对石油石化企业某套装置进行工程分析,这样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能够熟悉石油石化企业装置的特点,以及石油化工类项目工程分析的内容和方法,能够为今后从事环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设计组织与实施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共有两个班,课程设计分为四个大组,15人一组,每组由一名教师指导,承担一套装置的工程分析专题。课程组在已经完成的石油石化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选取了10套典型装置的工程分析章节,经统一整理后设计成标准题库供课程设计使用。在课程设计开始之前,首先由指导教师进行石油石化类项目环评内容及要点的讲座,对即将进行设计的几套装置的主要特点进行简单介绍,对课程设计中可能涉及的问题予以提醒和澄清,从而使学生们掌握石油石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分析专题的编制格式及要点,在设计过程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然后由指导教师给学生发放相关装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布置前期工作要求:(1)查阅相关法律法规、环评导则及标准,列出工程分析专题所需的各项内容;(2)熟悉AutoCAD绘图软件的用法;参考装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熟悉装置的工艺原理、工艺流程、污染源及污染物;(3)查阅石油石化装置物料平衡、硫平衡、水平衡的计算方法;(4)查阅石油石化装置涉及的污染治理措施。在设计过程中,各组每隔两天进行一次集体讨论和答疑,在讨论过程中,指导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自己在课程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收获体会以及不完善之处及时进行总结,同时教师利用提问等方式,及时掌握学生的设计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最终上交的课程设计成果包括装置的工程分析专题报告和应用AutoCAD软件绘制的装置工艺流程及污染源位置图。工程分析专题报告的具体内容包括:(1)装置规模及组成;(2)原料及产品方案;(3)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4)污染源源强分析与核算过程;(5)装置平衡性分析(物料平衡、硫平衡和水平衡);(6)装置的污染源、污染物及治理措施。

3课程设计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3.1加强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绘图能力

装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给出的是装置的工程设计工艺流程图,而环评报告中需要的是装置的工艺流程及污染源位置图,重点关注工艺过程中产生污染物的具体部位、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这就需要学生首先会读图,把工程设计工艺流程图中的设备及物料进出情况摸清,然后将流程进行相应简化,突出污染源分布情况,同时要保证流程的完整性,最后应用AutoCAD软件完成装置的工艺流程及污染源位置图。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发现,有些同学在读图方面存在一定困难,而有些同学对AutoCAD绘图软件操作不熟练,绘图速度较慢。因此需要加强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构思草图的能力,同时应指导学生掌握AutoCAD软件绘图的基础知识,这样才能保证课程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3.2培养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学生查阅文献的过程中,不仅要高质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还应拓展与课程设计相关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不仅需要学生自己的努力,也需要指导教师的配合。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查阅资料和复习有关教科书,学会正确使用标准和规范,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设计过程中鼓励学生多做深层次思考,综合考虑环保性、经济性和实用性,强化学生综合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学生过于依赖互联网,对信息的来源往往缺乏考证,指导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督导,要强调信息的权威性。

3.3保证课程设计成绩评定的公平性

由于课程设计每组参与同学较多,指导老师有限,设计内容相同,造成部分同学以逸待劳,提交的课程设计报告和绘图存在抄袭现象。针对此问题,指导教师应合理分配学生的任务,保证任务的交叉性和独特性;应完善课程管理,根据学生讨论发言情况、文献查阅情况等,加大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同时在课程设计完成后增加答辩环节,每组学生需要面向两位以上指导教师组成的评审小组进行汇报和答辩,从而断绝环评报告的抄袭现象,保证课程设计成绩的公平性。

4结语

课程设计报告范文6

关于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的选题,目前许多工科院校选择了学校内部或学校周边企业做环境影响报告表,此类题目基本上能够符合课程大纲对该教学环节的要求,使学生得到一定程度的设计训练,但设计内容未能突出行业特色。实际上,各行业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侧重点有很大差别,因此课程设计的选题既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来源于基础理论,又要源于生产实际,突出行业特色,这样才能调动学生课程设计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行业认同感。依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石油特色和学科优势,课程组将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的题目定为“石油石化企业典型装置工程分析专题”,该选题基于以下三点:第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具有环境影响评价甲级资质,课程组成员均为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均主持或参加过部级或省级化工石化类项目环评,具有丰富的一线环评经验,有能力指导学生进行化工石化类项目的环评课程设计。第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一所石油石化特色鲜明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学生在课程设计之前均修习过《石油工业与环境保护概论》、《石油加工概论》、《油田化学》等课程,并去青岛炼化、齐鲁石化等企业进行过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具备石油石化方面的基础知识。第三,石油石化企业设备繁多,流程复杂,敏感程度较高,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而课程设计时间非常有限,仅为2周,因此若将课程设计题目设定得过大过深,会使学生不容易深入其中,只能停留在表面文字的整理上,这样会降低学生设计的积极性,课程设计的效果也将大打折扣。由于工程分析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是环评报告的核心,因此课程设计仅针对石油石化企业某套装置进行工程分析,这样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能够熟悉石油石化企业装置的特点,以及石油化工类项目工程分析的内容和方法,能够为今后从事环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设计组织与实施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共有两个班,课程设计分为四个大组,15人一组,每组由一名教师指导,承担一套装置的工程分析专题。课程组在已经完成的石油石化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选取了10套典型装置的工程分析章节,经统一整理后设计成标准题库供课程设计使用。在课程设计开始之前,首先由指导教师进行石油石化类项目环评内容及要点的讲座,对即将进行设计的几套装置的主要特点进行简单介绍,对课程设计中可能涉及的问题予以提醒和澄清,从而使学生们掌握石油石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分析专题的编制格式及要点,在设计过程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然后由指导教师给学生发放相关装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布置前期工作要求:(1)查阅相关法律法规、环评导则及标准,列出工程分析专题所需的各项内容;(2)熟悉AutoCAD绘图软件的用法;参考装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熟悉装置的工艺原理、工艺流程、污染源及污染物;(3)查阅石油石化装置物料平衡、硫平衡、水平衡的计算方法;(4)查阅石油石化装置涉及的污染治理措施。在设计过程中,各组每隔两天进行一次集体讨论和答疑,在讨论过程中,指导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自己在课程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收获体会以及不完善之处及时进行总结,同时教师利用提问等方式,及时掌握学生的设计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最终上交的课程设计成果包括装置的工程分析专题报告和应用AutoCAD软件绘制的装置工艺流程及污染源位置图。工程分析专题报告的具体内容包括:(1)装置规模及组成;(2)原料及产品方案;(3)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一图一表);(4)污染源源强分析与核算过程;(5)装置平衡性分析(物料平衡、硫平衡和水平衡);(6)装置的污染源、污染物及治理措施。

3课程设计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3.1加强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绘图能力

装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给出的是装置的工程设计工艺流程图,而环评报告中需要的是装置的工艺流程及污染源位置图,重点关注工艺过程中产生污染物的具体部位、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这就需要学生首先会读图,把工程设计工艺流程图中的设备及物料进出情况摸清,然后将流程进行相应简化,突出污染源分布情况,同时要保证流程的完整性,最后应用AutoCAD软件完成装置的工艺流程及污染源位置图。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发现,有些同学在读图方面存在一定困难,而有些同学对AutoCAD绘图软件操作不熟练,绘图速度较慢。因此需要加强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构思草图的能力,同时应指导学生掌握AutoCAD软件绘图的基础知识,这样才能保证课程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3.2培养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学生查阅文献的过程中,不仅要高质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还应拓展与课程设计相关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不仅需要学生自己的努力,也需要指导教师的配合。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查阅资料和复习有关教科书,学会正确使用标准和规范,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设计过程中鼓励学生多做深层次思考,综合考虑环保性、经济性和实用性,强化学生综合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学生过于依赖互联网,对信息的来源往往缺乏考证,指导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督导,要强调信息的权威性。

3.3保证课程设计成绩评定的公平性

由于课程设计每组参与同学较多,指导老师有限,设计内容相同,造成部分同学以逸待劳,提交的课程设计报告和绘图存在抄袭现象。针对此问题,指导教师应合理分配学生的任务,保证任务的交叉性和独特性;应完善课程管理,根据学生讨论发言情况、文献查阅情况等,加大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同时在课程设计完成后增加答辩环节,每组学生需要面向两位以上指导教师组成的评审小组进行汇报和答辩,从而断绝环评报告的抄袭现象,保证课程设计成绩的公平性。

4结语

课程设计报告范文7

“卓越计划”启动已经有一段时间,各高校对各专业本科阶段的“卓越计划”培养方案进行了探索。课程设计是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工程实践的实践教学活动。由于全国各高校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的课时不同,教学条件不同,教学模式与具体的教学方法也存在差别,因此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可供参考。由于核类专业的特殊性,普通高校利用大型核设施进行实践培养存在一定的困难。根据“卓越计划”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目前该专业主要选用一些具有工程应用的软件开展课程设计,比如mc-np软件、flunt软件、matlab/simulink软件、pctran软件、fortran软件、labview软件等。目前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开展的主要课程设计有反应堆物理课程设计、屏蔽计算课程设计、核电仿真课程设计、电子电路课程设计、反应堆热工课程设计等。从社会需求以及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专业人才的目标来看,目前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课程设计还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如下:(1)课程设计的题目和内容跟工程实践联系不够密切,缺乏新颖性和挑战性,学生没有兴趣完成课程设计,亟待更新。(2)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缺乏灵活性。以往课程设计都是教师先讲解基本原理与方法,然后学生开展课程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讨论、互动、引导、激发和案例驱动,学生在面对具体实际问题时,往往感觉无从下手,有的学生无法完成课程设计的任务。(3)考核方式单一。以往课程设计的成绩主要由课程设计报告内容决定,不可避免地存在照搬、照抄他人的现象,成绩评价缺乏标准和透明度,使得课程设计效果不理想。因此,围绕“卓越计划”的要求,合理构建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体系,更新课程设计的内容,改进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加强课程设计过程监控和改变考核方式都极为必要。

二、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针对目前课程设计现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从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精心选取课程设计题目

为了提高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效果,必须及时更新课程设计题目。根据以下几个原则选取课程设计题目:(1)按照课程设计大纲的要求选题,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符合教学要求;(2)根据学院教学条件选题,需要具备合适的设计工具完成课程设计;(3)题目内容与专业课程相关,通过课程设计更好地巩固专业理论知识;(4)选题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背景,能在以后的毕业设计或是以后的工作中用到。根据选题原则以及结合学生所学知识我们选用了一些多样化、实用性并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题目。比如,对于反应堆物理的课程设计,我们精心设计了采用MCNP程序进行栅元、组件的临界计算并设计了一个小堆芯的题目;对于核辐射探测方向,设计了采用MCNP程序计算不同探测器探测效率的题目;对于核电厂运行仿真,设计了采用MATLAB程序或者FORTRAN程序来实现核电仿真等。这些多样化和实用性的课程设计题目,加强了核专业特色,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转变课程设计教学方法

抓好课程设计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以前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大多是指导教师先讲解课程设计的原理和过程,然后学生自己完成作业,教师不能把握学生是否掌握了课程设计的全过程。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指导教师采用了图书指导法、讲授法、问题驱动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在课程设计实践过程中,指导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作用,采用启发性教学,要求学生亲自参与课程设计的全过程。对于不同题目,教师介绍基本原理、设计要求、设计方法、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后,要求学生自主思考去完成一个类似的题目,检查学生是否理解课程设计过程,同时也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完成同一个题目。指导教师注重讲解一些典型的例题,指出在设计过程中容易出错误的地方,以便学生吸取经验,尽量减少设计错误。为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教师注重在大思路上进行引导,不干预具体的设计方案和设计细节,把关和解决疑难问题。例如:反应堆物理课程设计采用MCNP程序对组件进行临界计算,指导教师首先让同学们课前查阅资料,了解典型的组件类型、不同类型组件结构上的差别和组件组成等基本知识;然后指导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怎样利用MCNP程序实现核电站15×15燃料组件临界计算的例题。课堂中教师重点讲解MCNP程序输入inp文件每一个部分的作用,然后让同学们当场运行MCNP程序,掌握作图及其生成输出out文件等基本运行操作。同学们运行完后,指导教师再讲解out文件的每一个部分,告诉同学们怎样看输出结果。讲解完例题后,教师要求同学们当场实现大亚湾核电站17×17燃料组件的临界计算,同时设计不同可燃毒物的布置方式,掌握不同可燃毒物布置方式下结果的变化趋势。每个做课程设计的同学都拥有一台电脑,可以单独完成作业,如果有什么问题和想法可以与同学或教师交流。指导教师全场监控每个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并作为课程设计考核内容的一部分。做得好的同学,老师当场给予表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碰到问题能够自己想办法及时解决的同学也会获得表扬,同样会获得较好的成绩。指导教师除了注重学生独立完成课程设计的能力,同时也注重学生的协作创新能力。比如设计一个小堆芯可能有多种方案,输入文件的代码量不同,同学们可以分成小团队讨论后确定一个方案,团队每一个人完成方案的一个部分,最终实现小堆芯的临界计算。总结几年的课程设计教学经验,采用图书指导法、课堂讲授法、问题驱动和讨论法等教学方式,可以明显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

(三)转变课程设计考核方式

以前课程设计的成绩主要由课程设计报告和平时成绩决定,课程设计报告占了大部分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课程设计报告可能存在抄袭的情况,指导教师无法判断,成绩评定很有可能不公平,这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学生只注重课程设计报告内容,不注重课程设计过程。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课程设计成绩评价的公平性,课程设计成绩改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30%、实践操作40%和课程设计报告30%。(1)平时成绩30%,包括考勤成绩、学习态度和课堂纪律。考勤采取签到的形式,上课前签到一次和下课前签到一次,保证学生在上课时间能全程到课学习;学习态度主要包括上课回答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情况;课堂纪律是指指导教师严格要求学生,严禁玩游戏和玩手机等,只能做与课程相关的事情,保证学生充分利用好上课时间。(2)实践操作40%,指导教师注重对课程设计每一个环节的考核,包括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问题的方式、查找资料的能力、编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课程设计报告30%,成绩包括书写格式、完成情况和创新性等。课程设计最后一般会有附加题,因此设计报告成绩也包括附加题完成情况。成绩评定的方法在课程设计上课前就告知学生。实践证明,这种考核方式对学生认真开展课程设计工作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

三、结语

课程设计报告范文8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与综合设计能力,结合CDIO教学理念,分析现有实时视景仿真综合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改革的思路,并设计了完整的教学改革措施。从实践效果来看,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有很好促进作用。

关键词:

CDIO教学理念;教学改革;课程设计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视景仿真综合课程设计是仿真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本科生的一门专业课,视景仿真综合课程设计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图形学与仿真课程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是教学改革的目标。在以往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①以往的教学安排是由指导教师详细讲解课程设计的要求和具体内容,学生只是按部就班的完成课程设计,不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②部分学生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课程设计过程中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主动和有目的地学习;③综合课程设计的时间集中在两周内完成,课程内容较多,涉及面较广,深入讲解和指导困难;④考核方式单纯采用大作业方式,以检查编码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的查阅资料能力、规范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考核,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理论和实践学习效果。

2教学改革探讨

自2000开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查尔摩斯工业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和瑞典林雪平大学等四所高等学府在KnutandAliceWallenberg基金会资助下,通过共同探索研究,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并成立了CDIO国际合作组织[2]。CDIO是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施)和Operate(运作)等英文的缩写。它以产品从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教学内容与产业发展相结合,通过系统的产品设计让学生能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进行学习,以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合格工程人才[3]。针对实时视景仿真综合课程设计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CDIO工程的教育理念应用到《实时视景仿真综合课程设计》的教学实践中,以实际需求、工程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改革的思路为:根据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具体化和分类化,并转换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以3-4个学生为一组,组成相应的课题小组,课题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工程项目;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系统地运用CDIO工程的理念进行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给予学生更多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机会,让学生更加贴近市场和企业的需求。

3CDIO模式下教学改革的实施

3.1课程设计内容的改革

综合课程设计的内容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往的实时视景仿真综合课程设计选题综合考虑了计算机图形学、实时仿真技术、虚拟现实和视景仿真技术等课程的知识点与理论体系,符合培养方案的要求。由于没有与实际需求结合,缺乏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提升,不能满足市场对视景仿真人才的需求。因此,指导实时视景仿真综合课程设计的教师在设计课题内容时应与CDIO模式的教育理念紧密结合,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作为根本,结合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制作过程,关注视景仿真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方向,提高学生在综合课程设计中主动性。根据以上思路,指导教师在设计综合课程设计的题目和内容时,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①走访视景仿真领域的相关公司和企业,了解他们对人才的需求,从已有项目中提取一些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设计题目,如虚拟装配系统、数字沙盘系统及三维管线系统等;②结合指导教师及学院内其他教师现有的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从中提取部分内容来拟定合适的课程设计题目,如数字地球、数字海洋及GPS轨迹可视化等;③结合视景仿真的研究热点,与实际需求结合来拟定设计题目,如高精度全局光照、大规模场景实时绘制、基于GPU的实时渲染及实时碰撞检测等。

3.2教学模式的改革

综合课程设计应当充分体现综合性、设计性及创新性。它并不是简单地将几门课程的实验内容组合在一起,而是强调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一点与CDIO模式的教学理念较为契合。在教学模式改革中,借鉴ACM程序设计大赛的模式,将学生分为多个兴趣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选题、设计、编码及答辩[4]。具体步骤如下:①将以往两周内集中完成的课程设计,改为贯穿整个学期,每周两次课,每次3个学时。除了集中设计时间外,指导教师还需在每周指定1-2个下午为固定答疑时间;②在综合课程设计开始的第一周,指导教师向学生介绍课程设计的目标、内容及注意事项,并对设计过程中涉及的视景仿真引擎如OpenSceneGraph、osgEarth、osgOcean及Ogre等进行深入讲解;③学生了解课程设计的题目和内容后,按个人意愿自由组合,形成3-4人的设计小组。在与指导教师充分讨论后,每个设计小组选择一个设计题目,该步骤的时间跨度为2周;④在确定课程设计题目后,设计小组开始查阅资料,撰写开题报告和需求分析报告,交由指导教师审阅并指导。该步骤的时间跨度为2周;⑤在完成需求分析报告的基础上,完成系统方案的功能设计,并在指导教师的协助下,完成系统设计方案及详细设计文档。该步骤的时间跨度为3周;⑥根据系统设计方案和详细设计文档,设计小组根据选题,选择OpenGL、Direct3D、Open-SceneGraph、或Ogre等图形开发工具完成课程设计的编码工作,初步形成工程系统。在开始编码阶段,指导教师需对编程风格和具体要求进行详细地讲解。该步骤的时间跨度为6周;⑦针对已完成的工程系统,设计小组编写测试大纲,对系统进行测试,并对bug进行修正,最终形成完整的测试报告。该步骤的时间跨度为2周;⑧在综合课程设计的最后一周,由指导教师组织课程设计答辩,对所有学生进行考核。在答辩过程中,学生需阐述个人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所承担的工作,课题的设计理念及实现过程,并现场回答教师的问题。在视景仿真综合课程设计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CDIO模式的教学理念,采用做中学的教学方式去进行基本环节的全面训练,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5]。因为课程设计的时间跨度较长,指导老师有充足的时间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指导和监督,使得整个课程设计符合软件工程开发的流程,让学生建立了以往教学模式中缺乏的工程价值观。

3.3考核方式的改革

CDIO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工程师,希望未来的工程师能够在一个现代的、团队合作的环境中,运用构思一设计一实施一运作的策略来共同应对来自现代复杂的技术社会中工程要求的挑战[6]。CDIO的一个核心信念是产品、过程和系统的建造能力必须在真实的工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环境中取得[7]。因此,为尽可能与实际项目开发流程保持一致,克服单纯以编码为考核手段的片面性,综合课程设计的最后成绩也由4部分组成:设计成绩、产品成绩、团队成绩及答辩成绩。(1)指导老师根据设计小组提交的文档报告给出设计成绩,其中文档报告包括开题报告,需求分析报告、系统方案报告、详细设计文档、测试文档及测试报告等。设计成绩主要考察学生所查阅资料的丰富程度,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与规范性,分析问题的深入程度及解决问题的具体效果等。(2)产品成绩主要由设计小组提交的工程系统决定。重点考察学生是否按编程规范进行编码,如代码的整体结构,命名空间的使用,变量、函数、类及接口的定义,指针的运用以及程序注释的完备程度等。(3)团队成绩由同组同学给予,主要考核小组中每位同学在整体设计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和贡献。(4)答辩成绩由课程设计的答辩小组教师集体给予。答辩是视景仿真综合课程设计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对验证整体课程设计教学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学生的答辩准备实质上是对课程设计过程中所承担工作的梳理与概括,有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用的知识。现场答辩既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述能力,又能够提供一种有效的交流方式,使教师可以有效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在现场答辩时,指导教师还能够对课程设计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答疑,加深学生的印象。在课程设计结束后,指导教师应对设计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到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这种方式,指导教师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教学效果,并能够对不足之处不断地优化和改进。教学实践证明,课程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他们的工程素养。

作者:邹华 单位: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精业,杨学会,徐豪华.仿真科学与技术的学科发展现状与学科理论体系[J].科技导报,2007(12).

[2]李铮,陈得宝,苗曙光,等.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综合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

[3]王刚.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解读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5).

[4]陈娟.ACM程序设计竞赛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6).

[5]凌丹,牟萍.在综合课程设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大学教育,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