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管理法范例

城乡管理法

城乡管理法范文1

第一条为统筹城乡发展,规范我县城乡村(居)民建房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县行政区域内城乡村(居)民住宅建设(以下统称村(居)民建房)及其管理适用本办法,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章、建房对象管理

第三条农村村民利用集体土地建房严格执行一户一宅政策,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宅基地:㈠户籍在本村,以户为单位有责任田土,且确无住宅的;㈡本村村(居)民已经结婚确需分家立户的;㈢房屋鉴定属C类、D类危房或人均房屋面积小于50平方米等原因确实不宜居住且无其它居所的;㈣受地质影响,居住环境危及生命安全确需迁建的;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

第四条农村村民申请集体土地建房,应继承父母原宅基地进行建设,父母有多子女(且属本村户籍)的,至少有一名子女继承父母原宅基地进行住宅建设。特别偏远的乡村村民原宅基地确实不宜居住的,可以审批新宅基地,原宅基地收归集体管理使用。第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批准宅基地:㈠凡是一户多宅的;㈡被拆迁户已享受拆迁安置政策的;㈢曾享受过政策性住房优惠政策且新建或改扩建房屋的;㈣非法转让宅基地(含出卖或其它形式)及其地上建筑物的(含将住宅改作它用);㈤其他情况不予批准宅基地的。第六条严禁城镇居民利用农村集体土地建房;严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个人将集体土地非法转让给他人建设零星住宅或以出租的形式改变土地用途。

第三章、规划管理

第七条村(居)民建房要符合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及相关政策要求,严格遵循“先规划、后建设”原则。

第八条在县城规划区、里耶古城规划区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旅游总体规划划定私人住宅禁止建设区,对禁止建设区内停止审批村(居)民建房手续,采取集中安置和区域连片整体规划建设。私人住宅禁止建设区包括县城规划区的华塘官渡社区、螺蛳滩社区、华新社区,石羔龙凤火车客运站、环城公园、行政中心、高速和铁路出入口、酉水河和果利河沿岸等规划控制区,规划城市主干道两厢50米范围;里耶古城规划重点保护区。各乡镇(街道)具体划定禁止建设区红线图,经审核后予以公示。

第九条县城规划区和里耶古城规划区以外的乡镇村(居)民建房要符合村庄整体规划,引导适度集中建设,有下列情形之一,推行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农村住宅小区,县财政给予一定奖励:㈠农村村(居)民因国家、集体建设拆迁安置需要建设住宅的;㈡农村土地整理涉及村(居)民新建住宅的;㈢灾后集中统一建设的;㈣地质灾害搬迁统一建设的;㈤其它适宜集中建房的。

第十条村(居)民利用集体土地建房的,引导其建筑层数不超过3层;利用国有土地建房,选址在路幅宽度大于24米城市主次干道两侧的,引导其建筑高度不超过7层(房屋总高度不超过20米),其它地段不超过5层(房屋总高度不超过15米)。村(居)民建房与周边建筑物的间距、临路退让等必须符合相关规定要求。

第十一条老城居住区小区道路路幅宽度小于6米的两侧建筑物以现状道路中心线为基准,分别退让3米;大于6米的,按现状控制。

第四章、用地管理

第十二条严禁利用下列土地(区域)用于村(居)民住宅建设。㈠基本农田保护区;㈡各乡镇(街道)划定的耕作条件良好的农用地;㈢城乡规划确定的铁路、道路、停车场等交通设施控制用地;㈣城乡规划确定的通信、电力、供水、供气、消防、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㈤城乡规划核心区和旅游规划控制区;㈥河道和城乡规划确定的绿地、广场、水源地等用地;㈦近期建设的重大项目用地;㈧地质灾害隐患区;㈨法律法规规定其他需要依法依规保护的用地。

第十三条村(居)民建房应当在不违反规划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旧宅基地、空闲地和其他未利用地,严格控制使用耕地和林地。严格控制宅基地面积,占用耕地的,每宗不超过130平方米;占用荒山荒地的,每宗不超过210平方米;使用其他土地的,每宗不超过180平方米。

第五章、建设管理

第十四条村(居)民建房应当使用具有相应设计资质人员设计的设计图纸或选用标准通用设计图纸,坚持安全、适用、美观原则,注重节约用地、地质防灾、安全施工、保护环境,体现地域特色。

第十五条村(居)民建房外观一次性装修符合特色乡镇、特色村寨等民居建筑形态控制规划的可按政策优先享受特色民村(居)改造等补助政策。

第十六条村(居)民建房要严格控制建筑面积和层高。建筑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下(含500平方米),建筑层数在3层以下(含3层),可以不办理施工许可证,超过以上控制范围的,必须按规定程序办理施工许可证。

第十七条房产证的办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程序予以办理。

第六章、审批与监管

第十八条规范村(居)民建房工作流程,一是村(居)民向村(社区)自主申请,二是乡镇(街道)对村(居)民建房条件审核并公示,三是规划部门和乡镇对符合建房条件的建房户办理选址审批意见,四是国土资源部门根据选址审批意见办理土地使用证,五是住建部门对需要施工许可证的建房户办理好施工许可手续,并指导施工设计。各乡镇(街道)、各职能部门对每个工作环节从受理之日起原则上不超过5个工作日(行业管理另有规定的按规定办理);每个环节的审批、审核必须由村(社区)、乡镇(街道)和单位主要领导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第十九条明确工作职责,村(社区)和乡镇(街道)负责对申请建房户是否符合建房条件的审批与监管;县规划部门负责对县城规划区、里耶古城规划区申请建房户建房选址是否符合城乡规划进行审批与监管;乡镇负责对本辖区内申请建房户建房选址是否符合乡镇规划进行审批与监管;县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对申请建房户的建房选址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和国土管理相关政策等进行审批与监管;县住建部门负责对申请建房户房屋设计的审核和施工许可证的办理与管理;县交运、县公路、县水利、县林业、县环保、县文物等部门负责对所管辖范围内建房的监管。

第二十条县监察部门、县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治理办公室应加大协调、监督、管理力度,对部门履职情况进行督查,负责对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的严肃查处。

第七章、罚则

第二十一条申请建房户手续不齐全或采取提供虚假证明等欺骗手段取得建房审批手续的,一经查实,按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严格查处。

第二十二条村(社区)办理建房条件审批手续过程中,出现一次不符合或违规办理的,对经办的村(社区)主干全年绩效工资予以扣除;出现两次不符合或违规办理的,对违规经办的村(社区)主干予以撤职、罢免或责令引咎辞职。

城乡管理法范文2

本文以城乡一体化的基本认识作为出发点,分析城乡统一建设用地法律管理制度问题,研究城乡统一建设用地法律管理制度构建方式方法。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建设用地法律管理制度;构建

一、引言

城乡一体化是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将城市和农村,农业和工业,城市和农村的村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的综合性研究的所有领域,改变二元经济机构不平等的国民待遇、互补的产业结构,从而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城乡一体化的基本认识

城乡一体化的理论,是我国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结构[1]。城乡一体化是要把城市与乡村的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所以涉及面广泛,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律等各个方面;城乡一体化是城市与农村之间双向互利,帮助农村改变落后的局面。城乡一体化是用系统全面的观点来发展,注重城市和农村相互补充的可持续发展。

三、城乡统一建设用地法律管理制度问题

(一)土地流转缺乏相应的法律指导和市场配置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带动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产值也不断增加,再加上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大,需求农业土地就越加紧迫,进而导致农村土地流转数量加剧。但是,由于我国法律主张集体建设用地可以在集体成员之间流转,并没有规定建设用地的市场化的交易,这就导致土地流转方式单一,容易产生不规范的土地流转方式,严重损害农民的权益。另一方面,我国法律规定农业用地不得直接上市交易,所有的城市土地都属于国家所有。中央给各个地方政府划拨建设用地指标,完全以行政手段来配给土地市场的供给。可见,我国土地流转也缺乏相应的法律指导和市场配置。

(二)土地产权的主体不够明确

我国《土地管理法》和我国《物权法》规定,农村集体土地的权利主体是集体所有,从性质上来说,村民委员会不属于我国对于社团组织分类中的法人一类,它只是一个村民自治组织而己,不是一个能独立行使权力能力的组织最终,导致农民的所有权地位形同虚设。由于是国家调控集体建设用地的产权,容易导致土地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混淆情况出现。

四、研究城乡统一建设用地法律管理制度构建方式方法

(一)建设用地市场制度人宪需要一个完整的宪法规范体系

因为我国现有的建设用地市场制度的特殊背景因素,土地流转制度是一个从非常态向常态转变的市场制度,所以市场制度的核心要素需要现有的法律制度甚至是宪法制度加以确认和强调[2]。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制度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类化的市场主体、实质的市场公平和自由、完善的财产保障规范、正当的程序保障。在市场主体角度来说,应该区分为三类主体:作为宏观调控的政府、作为市场主体的政府、集体建设用地主体。正确的规范作为调控的政府和作为市场主体的政府的关系是最重要的问题,规范的实现首先是要明确政府在两种主体角色中的地位和权力、权利的界限及其协调,再者对农村建设用地市场主体的倾斜性保护制度也是有效的避免政府在两种市场角色的转换中权力滥用的有效制度保障,两类利益冲突中农村建设用地主体权利优先的秩序构建,也能实现对政府行为的有效约束。

(二)建立市场统一的土地流转制度

为了实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在流转方面的规范性,应该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在建设用地市场统一的初级阶段,就设立土地流转前和流转后的监管制度。首先,根据市场需求建立相应的土地供应市场,避免对建设用地供给和需求的混乱局面,应当建立严格的资格审批制度。其次,针对土地流转以及土地权利和土地投资的增值的情况,应该建立健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的分配模式,避免分配的不公平、不合理的情况产生。针对建设用地流转的程序复杂性,可以设立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的中介机构,使得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有序、规范运作。

(三)建立统一的土地产权制度

针对土地产权的主体不够明确问题,建以保障和维护农民的土地产权和土地权利为核心的法律制度体系,落实农民对土地的各项权利和职责,确认不同主体平等进入权,完善土地统一登记制度,保障集体所有的土地应该享有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的权利,都应该享有相同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3]。为确保土地财产权完整性、方便土地权利交易,国家应该为农民土地交易设立相应制度,提供完善的服务体系。建立集体建设用地管理相关制度和监督监管机制,保障土地管理的合理合法。

五、结语

随着我国法律法规制度的不断完善,法律体系的不断构建,城乡建设用地统一市场逐渐会从建立走向成熟,城乡建设用地产权制度、建设用地征收制度以及建设用地管理制度也会日趋完善。

[参考文献]

[1]罗亚海.城乡统一建设用地法律管理制度构建[J].求索,2016,04(12):39-45.

[2]黄延廷,张珂.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法律制度的构建[J].江苏农业科学,2015,03(21):394-397.

城乡管理法范文3

项目工程管理是指在一定制度条件以及相关逻辑规律的情况下,实现对建设工程项目的有效计划、协调以及控制,最终实现建设项目的最优建设目标。开发项目工程具有一次性管理特征,在对项目工程进行管理控制时,管理期间出现任何误差或者工作失误,都很难对项目进行纠正,因此为了项目的质量安全,企业在对建设人员的选择以及项目管理机构的设置上就显得尤为重要;开发项目的工程管理是一个全过程的综合性管理,项目工程的建设与开发贯穿整个项目工程,各个项目之间都有着相应的内在联系,相互牵扯,相互影响。

2大型水电开发项目工程管理模式探究

2.1大型水电开发项目工程的特点

我国一般将装机容量大于或等于30万千瓦的水电站称为大型水电站,其在工程质量、工程规模以及工程现代化技术含量等方面,都与中小水电站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在水电站建设中,不会存在工程设计等完全相同的水电站,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大型水电站的建设施工工期较长,一般在5年之上,我国的三峡水电项目工程从开工到发电再到竣工一共历时17年,而中小水电站的建设工期一般都少于5年;大型水电站的管理模式一般都采用“三制”框架下的平行发包模式,项目管理模式呈现单一性。

2.2大型水电开发项目工程管理模式分析

2.2.1平行发包模式

平行发包模式主要是指项目业主通过招标等形式,对项目建设的主体企业、监理企业以及材料等基础设备供应商进行选择,并与之签订经济合同以此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最终实现工程项目的建设。我国现阶段水电项目所使用的平行发包模式,适用于对工程工期要求不高,竞争不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种模式的缺点也逐渐日益凸显,如,招标采购工程项目大、人力资源的应用成本高、管理难等问题,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采用的是对设计以及项目施工分层管理的模式,这种模式会对各个项目中进行多种设计与施工分工,因此造成管理的复杂性,造成施工人员意见的不甚统一,在工作方面逐渐形成多种矛盾交叉存在的局面,对项目施工人员的积极性造成一定影响,从而使建设各方很难达成统一意见,影响项目的建设质量和效率。尽管它存在着很多难以解决的项目管理现实问题,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它仍会作为大型水电工程的主要项目管理模式。

2.2.2工程总承包模式(EPC)

工程总承包模式主要是指项目业主对项目工程承包企业进行选择,并按照合同将工程项目的开发、勘察以及设计采购等项目交予其系统处理。随着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发展,其在我国大型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中的作用逐步显现,它能够适应现代化工程建设的发展与要求,通过良性的市场竞争对该项目的总承包商进行选择,将设计、采购等之间存在的矛盾降到最低,使各环节的发展与工作趋于合理化。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应用,在投标阶段要求业主给予承包企业充分了解资料以及项目的时间,使项目承包企业能够充分的了解项目工程的开发目的,以及设计标准等,再对其进行前期的规划设计和评估,这样有利于项目开发有序和项目建设质量可控。

2.2.3项目管理承包模式(PM)

项目管理服务模式主要是将项目管理作为管理核心,同时对管理理念及方法进行相应革新,结合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手段对项目工程的主体进行策划,并对项目的开发、工程实施以及建设质量等进行动态的量化控制,以使达到最大的投资效益。项目管理公司主要是指专门从事项目管理的公司,具有相关建设单位所需的技术、管理方法以及经验等,可以实现业主对建设项目的预期。

2.3大型水电开发项目工程管理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2.3.1平行发包模式案例分析

平行发包模式在现阶段我国的水电项目工程管理中还处在主导地位,但是经历改革创新,这一模式在我国水电项目工程管理中也发生了一些改变,以下对其做详细说明。我国1994年开工建设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中,其中3个主体工程的国际招标中,承担大坝以及引水系统和地下厂房土建工程建设的企业分别为黄河承包商(中意)联营体、中德意联营体以及小浪底(中法)联营体。在这三个联营体中,虽然中国水电工程局也属于其成员,但是它对于联营体而言只提供相应的廉价劳动力,并没有提供技术等先进科技。在我国二滩水电站开发建设期间,承担该水电站大坝以及地下厂房土建工程的企业,为意中联营体以及德中联营体。虽然为联营体,但是中国企业在项目开发中主要承担廉价劳动力的提供,该单位建设思路主要是先对国家负责,后对业主负责,其监理企业是由中国企业担任,其项目咨询由美国工程公司提供。国家相关部门在对三峡、龙滩等水电站进行项目施工开发时,为了将企业间的资源进行集中和整合,同时避免企业间的恶性竞争,该水电建设业主更多地选择由联营体负责项目主体工程的施工,因此,这一观念的改变是将项目负责主体由国家转化为业主。

2.3.2工程总承包模式与项目管理承包模式分析

目前,工程总承包模式与项目管理承包模式都是我国大力推广的管理模式,对于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应吸取具有代表性的大型水电工程开发项目建设的管理情况,并进行相应分析,才能更好地对管理模式进行选择与创新。对于工程总承包模式,二滩水电开发公司所属的锦屏一级水电站曾应用其模式进行相应的开发工作。二滩水电开发公司,该企业对本公司企业总部的人员进行大范围的裁员,更多的人员在其线下水电站工作,组建建设管理局承担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委托专业企业工程建设管理是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种新型建设管理模式,这样可以不断地使企业的工程管理趋于专业化,实现项目的最优化管理。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对大型水电项目工程进行建设时,逐渐摒弃了之前企业自己投资,自己组建管理队伍的模式,开始应用项目管理公司来承担该项目的建设管理的任务。这种发展趋势使企业管理模式逐渐与国际管理模式接轨,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建设所需应用技术也越来越复杂,功能单一的水电企业很难在国内大型水电市场上立足,因此,应不断地增强企业设计施工、技术创新、管理能力等综合能力,通过提升水电企业独有的核心技术和能力来实现企业的良好发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2.4大型水电开发项目工程管理模式应用建议

本文主要由成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公司,在吉牛水电站施工项目工程模式管理探究入手,对其提出相应的管理模式应用建议。由于该电站的各项工程量,支洞以及进水口可施工道路的建设都有较高的要求,且工程量相对较大,引水隧洞进水口其长度为2km,支洞建设共4组,其最大坝高为23m,水库的总库容要要达到197.5万m3,因此必须对管理模式进行一定的探究,使其项目管理模式更好的适用于该电站建设。放大合同标段,由现阶段的水电施工单位组成该项目的建设主体。在对该水电建设工程进行质量建设管理时,可以将该项目工程的土建施工以及机电设备的安装等都承包给一个联合体,那就是该电站的总开发建设企业革什扎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之后可将整个项目进行功能划分,将其承包给不同的联合体,该水电站的设计是由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进行设计,而水电站的具体总体施工是由水电五局、水电六局以及水电十一局等进行施工,这样有利于对该项目进行管理。在该模式的应用下,使得该项目的工程决算相对于之前的投资费用减少了160万元,工期相应的缩短了5个月的时间,且在其评定工程中一直处于安全运行状态。现阶段,虽然我国水电工程项目承包企业规模以及数量在日益增多,但是国际型工程公司仍然较少,这样给我国水电项目的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一旦我国国际型工程公司成型后,对于该水电站项目工程之后的建设可以直接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进行项目管理,同时工程公司还可以与银行进行合作,这样可以减少融资风险,避免工程建设中的隐性问题的发生。结合该水电站的建设以及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日后在对大型项目建设管理中可以将项目业主要开展项目管理服务发包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设计、施工以及监理等企业共同组成项目管理整体,对项目的开发建设管理工作进行管理,另一种是由项目业主作为管理主体,组成设计、开发、施工等项目管理团体,从而实现项目管理服务。

3结束语

城乡管理法范文4

一、基础专项工程的通用管理方法

基础专项工程管理重点围绕计划、组织、领导、监督4个方面开展工作,即制定详细可行的实施计划;搭建组织架构,组建人员队伍;把握工程实施方向,明确总体要求;监督进度、质量、经费等情况,以确保工程顺利完成。面向工程任务特点与要求,基础专项工程在组织架构、工作推进和要素划分上逐步形成了相对优化的通用管理方法。

1.多级的组织架构

由于基础专项工程的系统性、复杂性及融合性,需通过建立完善的工程组织架构来保障工程总体要求的有效贯彻、项目管理的实施有序。为了便于工程管理实施,通常将工程大目标逐级分解,按照航天型号将工程分为若干项目,项目再向下细化为若干子项目,最终通过各子项目的目标完成实现工程总目标。基础专项工程组织管理充分借鉴航天型号系统工程管理经验,设立“两总”系统及管理办公室。其中,工程“两总”是按照管理与技术2条线设立总指挥和总工程师,总指挥负责工程的组织实施,总工程师负责工程的总体技术;管理办公室作为工程实施的项目管理机构,负责具体组织统筹工程实施,开展计划、质量、经费、信息等管理工作。管理办公室协助工程“两总”组织各项目单位开展工作,各项目单位负责组织其下属子项目承担单位开展任务实施。通常基础专项工程的组织架构如图1所示。

2.分阶段有序推进

基础专项工程通常分阶段实施管理,通过完成阶段目标任务最终实现工程总目标。一般可分为开题(或实施方案)、中期、验收3个阶段,各阶段管理工作亦有侧重。工程立项后,工程下属各项目进行开题或实施方案论证,完成项目的任务内容分解、关键技术识别及技术路线论证。此阶段,工程管理工作重点为建立组织机制、明确管理要求、清晰计划节点等,以及组织完成工程开题阶段工作及评审,转入正式实施阶段。完成开题后,依照实施方案推进项目实施,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以及研制相关产品。实施阶段的管理重点为监控实施进度、协调重大问题、强化质量管控等。在工程周期中间节点组织中期检查,对工程计划完成情况、目标实现预期、后续计划安排进行检查评审。在工程各项任务完成并通过评审后,转入工程验收阶段。在验收阶段,总结工程实施成果,对照合同要求完成交付成果准备。此阶段,工程管理重点工作为梳理交付成果、全面总结成绩、核查经费使用等,并按照上级要求完成验收工作。

3.按要素分类管理

基础专项工程在实施中重点开展计划管理、质量管理、经费管理、信息管理等要素管理工作。计划管理包含计划的编制、执行、调整、考核等内容。其中,计划编制可根据工程需要设置全周期计划、年度或阶段计划,各项目计划应与其对应型号科研生产计划相匹配。要定期对工程计划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对重大进度问题进行专项协调。各项目的开展应严格按照计划执行,的确有要调整的须按照工程要求执行调整审批程序。此外,统计评价计划执行情况按照相应要求进行考核。质量管理针对工程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质量管理要求,作为现有型号质量管理要求的补充。针对工程各阶段质量管控侧重点分别提出质量管理要求,如实施阶段要求瞄准任务目标,实现基础研究成果的应用充分性;验收阶段对照要求做到成果完备、成效达标。经费管理以工程各承研单位(一般为独立经营)作为管理主体,分解国家层面相关要求,提出工程经费预算、管理、执行、监督检查、审计验收等方面的要求,并按照总体要求执行经费管理。此外,为保障工程实施过程中各项目单位能协同工作、紧密配合,工程项目一般建立工作例会制度,通过通报各单位工作进展情况,协调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研究部署后续工作,并通过简报、甚至工程专用信息系统等手段加强工程信息沟通。

二、基础专项工程管理关键点

1.工程实施以型号应用为导向

工程的基础技术研究开展应时刻紧密联系工程实践,以解决型号问题为需求输入,充分考虑研究成果在工程中的可行性及实用性,以保证研究成果能切实应用于航天型号研制过程,提升型号保障能力。绑定型号,齐心协力。工程在立项论证时与型号对接,深度挖掘型号对于工程实施的需求,以明确参与工程实施的型号或系统、单机。站位于工程实施及型号研制2项任务之上,统筹2项任务的组织管理、人员队伍,工程“两总”的设置以型号“两总”为基础,明确各项工作的管理部门、技术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的责任分工。在相关主管机关领导和总体单位的统筹下,充分调动型号各大系统、分系统及单机单位和保障机构的积极性,以实现协同工作。深度融合,同步实施。统一工程目标及型号目标,将工程目标逐步分解至各型号、系统、单机任务,并纳入型号研制目标,通过完成型号研制任务实现工程目标。工程计划制定与型号研制计划做到完好匹配、充分耦合,并细化落实到项,同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

2.统一开展效果评估

为全面准确地评估基础研究成果的应用成效,基础专项工程开展了统一的应用效果评估评价工作,评价结果能为后续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统一评价标准。为规范评估工作,需构建统一的评价标准。对评价要素等内容进行明确,建立覆盖多维度的评价模型,细化评价对象数据要求,提出评价方法及评价流程,形成可量化的评价结论形式。专业机构实施。工程应用效果的评估评价工作一般授权相关专业机构开展,一方面是由于工程实施跨型号、跨单位,建立统一的评估评价标准需要专业机构来统筹协调;另一方面是由专业机构出具的评估评价结论更具权威性,易于工程成果的进一步推广。

3.建立长效机制

城乡管理法范文5

关键词:项目管理;作用;应用

在建筑工程不断发展过程中,项目管理法的运用对提升建筑工程的效率与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其主要特点是在建筑工程管理当中通过全面、合理以及程序流程化的管理,来促使建筑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进而给建筑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不断推动建筑行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项目管理法的概念以及作用

(一)项目管理法的概念。在实际的建筑过程中,时常会发生由于管理措施不协调导致无法正常开展施工的情况。项目管理主要就是在有限的条件下,通过工程管理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实践理论方法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使得工程项目顺利实施。项目管理是企业进行管理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属于管理学科领域,是帮助实现最终目标和保障高效完成工作的一个重要模式。在项目管理法当中的主体是项目经理,在实际工作当中应具备较强的对整体工程项目的把控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制订出合理有效的项目施工计划,同时也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对项目当中的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进行全面考虑,以期达到对作业资源的最佳分配。

(二)项目管理法的优势。项目管理主要通过以项目经理为项目团队的领导者,为高效完成建设任务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项目管理法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通过合理调配和组织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有效地提高施工总体效率,保证建筑项目按期完工。其次,通过项目管理法运用到建筑工程当中,不仅可以使得建筑工程项目在要求的时间之内完成施工,同时也能有效减少在施工过程当中的成本,确保建筑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得到最大化。最后,可以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调配,提高工作的质量与水平,对工程项目当中的施工进度、质量及成本进行严格的控制。

二、项目管理法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实践

(一)工程案例。一栋医疗楼工程,钢混结构,面积为7.8万平方米,精装修,合同金额约9亿元,工期为3年。拟建立以项目经理责任制为核心,按照项目管理法要求进行工程管理。

(二)实践要点。1.确立项目工程经理。项目经理的选择对于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工程管理质量的好坏与项目经理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素质具有紧密联系。作为一名合格的项目经理应具备以下能力。首先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具备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熟悉建筑行业相关条款和管理规范,能够准确运用相关项目管理知识和管理技巧。其次应掌握工程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确保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进行,以此保证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应具备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以确保项目中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配合。2.构建项目管理运行机构。在组建项目管理机构当中,一般包括组织、设计、运行以及协调等方面功能。管理部门以项目运营经理为运行主体,对于项目管理的效果有最直接的影响。项目管理部主要人员包括项目经理、总工程师、总会计师、主管生产经理和主管质量安全经理。从职能的角度来说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门:①工程技术部门,主要负责施工现场和技术进行交底,对工程项目进行技术把控,编制出工程的进度计划和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以及施工现场劳动力人员的配置安排;②成本预算部门,主要负责预算编制、进度款申报及施工成本管理和核算;③施工管理部门,主要任务是通过下达项目经理指令按照工程计划进行现场组织协调工作;④物资采购部门,主要职责是通过对施工所需材料、设备等进行采购管理;⑤质量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工程项目的质量把控和管理;⑥安全生产部门,主要负责在建工地的施工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监督管理;⑦财务部门,主要负责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及收支。3.完善规章制度。完善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有利于对工程项目具体的施工指导,规范施工人员行为,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同时也为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带来保障。首先,在制订相关制度时应和计划、责任、监督、核算以及奖惩等各个方面相联系起来,并且在具体制订规章制度时也应有合理的依据,才能使员工能够自觉遵照执行。同时为能够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也可以设计出相应的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具体对在施工过程当中表现优异,对建筑工程项目做出较大贡献的施工人员进行表扬,并给予一定经济奖励,对于由于自身疏忽大意而给建筑工程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或者是由于偷工减料而造成工程项目的质量受到影响,需要给予相应的批评处分,并采取相应的减少工资、扣除奖金等措施,以此来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促使员工能够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实际操作。其次,要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在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当中,要做到以人为本、注重教育、从严管理、奖罚分明,主要强化安全事故的防范工作,以达到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要求。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具体要求,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安全规范进行操作,积极防范施工中的安全事故发生,充分运用安全系统工程思想,从项目经理到基层施工人员,建立完善的安全组织体系,确保施工安全。最后,是建立科学文明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有利于工程项目施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建筑企业的竞争力。文明建筑工程管理体系主要就是以重质量和重安全为基础要求,有效降低原材料的消耗,避免发生资源浪费的情况,以期提升企业的总体效益。同时,建设文明工程项目也有利于改善施工现场的面貌,为施工人员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促使施工人员积极对待工作,不断提升工作效率。4.工程项目过程控制。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项目经理要将自身所学和所长充分发挥,最大程度地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首先是投资控制。在建筑企业当中进行项目工程建设,最主要目的就是能够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促使企业不断向前发展。因此,在建筑工程当中进行科学合理的投资控制就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当中,所涉及到的资金支出,包括在材料采购以及设备维护和工资等众多的内容,都需要来进行控制,若没有完善的投资控制措施,就无法有效控制资金的投入量,资金不足就有可能会导致建筑工程的停工,甚至是企业的破产。因此,在项目部的相关部门当中,就要对建筑工程的总价构成有全面的了解,以具体控制在建筑工程当中的资金流动,对建筑工程项目当中的资源进行有效分配和管理。促使建筑工程能够为企业带来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其次,是对于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体现在工程项目施工的每个环节和工序,对质量进行层层严格把关,以确保符合设计规范相关要求和标准,从而确保整体工程项目的完成质量。最后是对于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在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当中,为确保工程项目能够按照规定期限内完工,就必须要加强在施工过程当中的进度控制。在具体的施工过程当中,可以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不仅包括人为因素,同时也包括自然因素。这就需要项目经理能够在工程项目具体运行的过程当中,提前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预防,尽量避免给施工进度带来较大影响。由于自然因素是无法估计的,所以只能在发生之后及时进行补救,以最大限度地赶上预计工程进度计划。对于影响施工进度的人为因素,主要包括有在具体施工过程当中的人员指挥不当,前期计划失误,以及在施工过程当中的突发事故等,这就要求加强在工程项目当中的进度控制管理工作。对于在具体施工过程当中的每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一旦发现有偏差的情况,就及时采取措施来进行调整,最大化地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按时完工。同时,在具体的施工过程管理工作当中,也要综合全面的来对比建筑工程质量和进度之间的关系,以确保二者能够达到平衡,最大化地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效率。

三、结语

项目管理法被具体应用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当中,在实践应用当中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不仅能够在具体的建设工程当中明确到具体负责人的责任,建立出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过程控制,同时也对建筑行业当中的工程管理水平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项目管理作为一种需要在建筑工程当中具体实践的管理工作,就需要工程项目管理者在实践过程当中不断积累自身的经验,提升自身的技能,以最终实现在建筑工程的科学规范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陈诗兴.项目管理法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月刊,2015(12):139-140.

[2]郑旭东,吴秀芬.解析项目管理法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工业,2015(34):236.

[3]温家平.项目管理法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冶金丛刊,2017(02):146+153.

[4]石维鹏,任鹏.项目管理法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6(05):127.

[5]杜晓勇.项目管理法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9(02):132.

城乡管理法范文6

关键词:项目管理法;建筑工程管理;应用策略

0引言

项目管理法是整个管理学科当中的重要分支,这类方式运用到当前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当中,一般会对其最终的成败带来一定的影响,且该工作的水平也会在根本上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体效益。所以,在相关管理工作当中科学且合理利用项目管理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1项目管理法概述

该法主要研究和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最大程度上有效率并成功地完成一项工程目标。其规定的主要负责人是该项工程的相关负责人员或者经理。从最优化的角度来设计研究并组织项目的施工,有准备、有计划地安排相关的人员,使其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在考虑项目的内部结构和基本应用人员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内外部环境,使得与其相关的所有材料资源整合和充分利用。通过先进的管理手段,快速达到预期目标,最后使其获得应有的效益。

2项目管理法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性

项目管理法对整体工程项目的管理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不仅可以利用前期的工程规划为其后期的施工提供保障,也为项目可预期获得的利益奠定了一定基础。合理有效地进行资源的整合利用是提高项目效率和进度的有效手段,合理地对其所需的一切材料资源和人员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并在有关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施工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约资源和时间。另外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该管理方式可以使得相关工程早日达到有关目标,且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工期的有序平稳推进,也满足了与其有相关性的人员的利益和要求。

3项目管理法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3.1明确建筑工程的项目负责人

一定意义来说,项目管理法能否得到有效的使用取决于该项目的有关负责人。一般来讲,对该项目具有相当指导作用的人员就是该项目的负责人,一般采用经理负责制度。因此,对该项目具有首要责任的人员就是其第一负责人———经理。从这方面来说,一个合格的负责人必须要具备相应的特质。①应具有一定相关经验以便在应对突然的问题时能够给与具有一定价值的建议。②应具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这才有条件保障其能在合乎法律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开展相关的活动。③应具有一定的积极学习知识的上进心,以便及时了解当前社会需求并及时更新其本身具有的知识库,与不断发展的社会大背景相适应。

3.2健全管理项目的运行机构

在与该管理法有关的学习和理解中,我们可以找到其内部存在的根本原因和其关键作用的是其完备的设计与有关组织的建立和完善。有组织、有目标的管理是项目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建立相应的有能力对其进行整体管理的机构对其完整的进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分配任务时才具有一定的依据。相应的组织条例和规章制度的建立使得工作人员更加明确各自的责任,更加有效率的配合和联系,相应的一般对项目进行组织管理的机构包括项目经理、主管安全经理等等具有一定职责的主要人员部门,在此不进行一一列举。详细介绍的是各个管理部门的分配:1)工程技术实施部门,其根本的职责是对相应的实施技术人员及其建设过程进行指导和计划,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及时的监测和管理,对相应的问题及时解决并进行有效的管理。2)经济营销核计部门,与其相关的主要责任是对项目进行资金的核算和管理。对其可能需要的资金进行前期计算,对与此有关的合同成本等进行制定管理。3)实施过程管理部门,该部门主要的职责是对其上级领导人员制定的有关计划进行实质性的实施和布置,组织相关人员和所需的物质开展施工。4)机器设备物资管理部门,其基本的职责是对该项目有关的机器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设置,对其短缺的物质进行及时的采购补充。5)质量监管测量部门,其主要工作是对相应的项目质量进行实时的监测和管理,对不合格的进行及时的否决并给予及时的批示和指导。6)安全监察部门,该部门主要对相应项目的安全性进行管理和监测,主要以项目的安全性考虑并开展对应的工作。相关条例的制定,安全隐患的排查等都至关重要,有关部门需按其有关规定及时改正和安全性的加强。7)资金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的是与建筑工程有关的资金的处理和批准以保证工程的实施。8)全面管理部门,分部门负责相应的具体事宜。总管整个项目的日常工作。各个部门合理分工对项目进行质量的检验和使用的测验,对项目的原材料进行整理监测,并对相应的工作进行量化,使得总工程得以顺利开展.

3.3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

3.3.1建立适度的安全管理体系

一个合理的项目应符合“五无一创建”的目标。在这期间,没有重大的因工作开展而受伤的情况出现,没有因大型的机械设备操作不当等重大的事故发生,在某种程度上符合项目的安全建设的有关规定。争取创建安全文明的施工管理环境。在相应的安全体系的建立中,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将人的安全摆在首要的位置。其管理人员应接受良好的安全教育,从源头上对相应的安全问题进行管理,有安全隐患的进行及时的排查和防范。良好的经济责任制度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项目的安全。

3.3.2建设工程中注重文明工作的创建

通常来说,文明工程建设对企业长久的建筑水平的提高有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内部人员的基本素质和重视程度,可以从根本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凸显企业的现代性。一个工程的合理性存在不仅要求其如期完成工程,更重要的是保障整个工程的安全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企业形象的维护并调动相关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3.4过程控制

3.4.1投资控制

一般情况而言,企业在进行有关施工管理过程中,充分调动各部分人员的积极性,结合自身独有的特点能将该企业的优势发挥到最大程度并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各方的合理调度并充分利用资金进行合理的投资会加快施工进程。负责该项目的有关部门要对工程的整体效益及其所需的资金和原材料的造价进行相关的了解,进而对工程项目产生一定的认知。此外,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资金产生了价值量等重要变化,比如最终转变为货币形态。一般于流动资金的一些转变当中对相关利润展开分离,最终增强生产能力,进而获得收益。

3.4.2质量控制

我们所说的质量控制,指的是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要求而对工作的质量进行控制。而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对工作质量带来影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节点都决定着整个工程的质量。

3.4.3进度控制

我们通过制定完善的进度计划,对工程进度进行指导和控制,进而对工程真实的进度进行检查监督,有效分析和调整工程进度情况。为了能够保证工程按照合同按时完工,必须制定合理完善的进度计划,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计划执行。所谓计划,就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对相应的工作进行管理和控制的过程。而控制,在建筑工程中指的是当现实与计划产生偏差时,找出原因,对其进行纠正。当我们在管理建筑工程的时候,应该从各个方面对进度和质量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使质量和进度进行最优的结合,使进度和质量都处于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李非.项目管理法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7(4):299-300.

城乡管理法范文7

关键词:项目管理法;建筑工程管理;应用

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难度都在不断上升,这为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困扰。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变化,社会公众对于建筑物质量安全的关注度上升,都对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表现出不适用的现象,引入科学的、有效的管理办法势在必行。

1项目管理法概述

项目管理法是科学管理项目的方法,也是管理学的重要分支,是一种运用知识、技能、资源、工具来实现项目目标的管理方法,对参与人员的要求较高。在项目管理法实施过程中,项目经理是核心人物,是协调各部门人员、规划和组织工程施工、调动建筑施工资源和资金的主要执行人,是项目资源利用率达到最大化的关键人物,是工程项目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力量来源。项目管理法能够在建筑行业中得到应用,是因为与建筑工程项目目标的一致性,即对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进度、安全、经济效益的一致要求。项目管理法实施过程中通常遵循三个原则,分别是全面原则、程序原则、科学原则,即项目管理法全面涵盖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安全、经济效益,项目管理需要有计划的进行,项目管理需要围绕项目实际情况展开。

2项目管理法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2.1项目管理法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第一,施工前质量控制。项目管理法是一种全过程管理法,从工程项目的初期就需要开始进行质量控制的准备工作。在工程开始前阶段,项目管理人需要搜集工程的全面资料,分解项目的总体目标,形成各阶段的质量管理目标;将施工质量落实到各个岗位,明确施工标准和规范,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第二,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是项目管理法充分发挥作用的时期,只有把好施工质量关,才能保证工程项目的整体施工质量,降低项目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首先,项目负责人要严把建筑材料质量关,控制入场的建筑材料的规格、数量、质量检测证书,严格执行质量抽检工作,确定入场建筑材料符合工程施工需求和国家相关标准。其次,项目负责人要确定建筑材料存放环境适宜,确定技术交底工作的完整,避免建筑材料在进场后、使用前出现质量损坏,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然后,项目负责人要积极配合监理单位做好施工质量监督工作,尤其要做好隐蔽施工环节的质量验收工作,确保没有质量问题后才能够进行下一环节的施工,避免质量安全隐患。第三,施工完成后质量控制。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完毕后到正式竣工验收前是项目负责人质量控制的最后阶段,也是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及时返工的最后机会。在这一时期,项目负责人要严格参照工程施工标准对工程项目进行整体、分部、分项验收,一旦发现质量问题还有机会进行返工处理,尽可能减少工程质量安全隐患存在的可能性,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2.2项目管理法在建筑工程进度管理中的应用

第一,施工开始前编制进度计划。为了更好地推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项目负责人需要在施工开始前编制出一个科学的施工计划,充分考虑到施工中的重大环节,充分考量施工人员、建筑材料、施工设备的需求,做好每一环节中的各项资源调配,保证建筑施工的顺利开展,避免在资源调动上浪费时间,宁让人等工也不能让工等人。项目负责人要尽量将施工进度计划细化,将其细化至每个季度、每个月,为后续的计划落实和推进创造基础;将施工进度细化至每个施工团队、施工岗位,并在施工开始前下发、讲解,确保施工人员明确自身工作要求。第二,施工过程中积极落实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开始前编制出的进度计划要切实落实在施工中,才能充分发挥出作用。项目负责人要切实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监督施工的开展,按照50%、80%、100%的节奏去催促施工进度,使施工团队管理人员、施工人员都有一份紧迫感,按照施工进度要求开展每一天、每一环的施工,避免一时松懈拖慢施工进度。项目负责人要对每天的施工情况进行详细统计记录,做到心中有数。

2.3项目管理法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首先,施工人员、监理人员、管理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戴相应的安全设备,尤其是安全头盔,加强现场准入管理。其次,对施工现场具有安全隐患的位置做出更明显的标记,比如深基坑周围、摇臂下方、脚手架附近都要做好明显的安全标识,提醒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监理人员进出时注意头顶和脚下。然后,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将安全工作落实在安全监管员和每一个工作人员身上,确保安全隐患第一时间被发现,第一时间被整改,出现安全问题第一时间处理,并且保证后续的追责到位。

2.4项目管理法在建筑工程经济效益管理中的应用

建筑工程项目进入招投标阶段时,施工企业必然对项目进行经济效益评估,并大致预估出工程施工所需要的成本投入,项目负责人要综合实际情况和工程款总量进行支出预估和计划编制,将每一笔必要的、可能的成本支出都列入计划,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保证企业在工程项目中的经济效益。在施工进行过程,遇到工程变更需要支取不在计划中的经费时,需要工程师等一系列相关管理层确认并签字后方能变更工程并支取成本,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变更。项目负责人要督促预算编制人员将成本编制做细、做好,针对可能出现价格波动的情况,一方面需要深入市场调查,另一方面要为价格可能的变动打好提前量,尽量避免超预算使用成本。

3结束语

项目管理法的管理重点是工程的质量、进度、安全和经济效益,这四方面的管理要求项目负责人采取全过程控制,从细节到整体进行项目管理,重视对工程的分部、分项管理,加强工程各部门之间的配合,这样才能真正使施工项目保质保量的完成。

参考文献

城乡管理法范文8

1.1工程管理现状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工程市场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工程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人们对建筑、桥梁、道路等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功能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同时,由于在经济发展的早期,人们过于片面的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大肆掠夺自然资源,忽视了对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保问题,尽管近些年来,各国相继提出了各项有关节能环保的发展策略,仍旧无法弥补自然环境和资源受到的破坏。在不断严峻的环境状况和气候条件的影响下,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面临着重重困难,这也使得工程管理人员在组织开展工程项目时,不得不将资源、环境等更多的因素考虑在内,这也无形之中,增加了工程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

1.2项目管理法的内涵。

项目管理法是指管理者结合工程运行的实际情况,兼顾工程企业发展现状和市场资源、信息变动情况,运用系统的方法和理论,对工程项目中所涉及的仪器设备、工程材料、人员等要素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最大的排除不利于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的干扰因素,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完成工程计划的各项指标。由此可以看出,项目管理法在工程管理中具有实际的运用价值,对工程项目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具有很大的帮助。

2项目管理法在工程管理中应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项目管理法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用于工程管理的有效方法,但由于这种方法与传统的工程管理方法有很大的区别,一些企业的管理层在刚接触这种方法时,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到这种方法的裨益。由于部分工程企业的管理层对项目管理法的不重视,企业在运用项目管理法进行工程管理时,没有按照项目管理法中所规定的要求执行,许多对应的组织机构和制度体系没有得到建立和健全,导致部分项目得不到顺利开展,项目管理法的管理效果也得不到最佳的体现。还有一些企业在运用项目管理法进行工程管理时,由于管理人员没有领悟到项目管理法的精髓,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往往照搬方法中的条款,并没有将时展的趋势和工程建设的状况结合起来,导致项目管理法在运用的过程中困难重重,难以发挥出项目管理法应有的作用。因此,在运用项目管理法进行工程管理前,应加强企业管理层对项目管理法的认识,提高工程企业对项目管理法的重视。

3项目管理法在工程管理中的运用

3.1制度体系的建立。

近些年来,在高速发展的经济和科技的支撑下,我国工程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工程项目的规模也变得越来越大,所所涉及的人员、资金也愈来愈多。在一些工程企业当中,由于工程监管上的不力,出现了一些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上的便利,徇私舞弊、挪用公款、行贿受贿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工程项目的正常开展,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在一些企业当中,一些工作人员为了谋取私利,在采购工程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设备仪器、工程材料时,通过不正当的渠道采购,使运用到工程项目当中的部分仪器设备、工程材料在质量、规格上存在大量的问题,这对工程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甚至还会危及工程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另外,由于工程管理人员工作方式、态度上的问题,以及员工薪酬待遇上的不合理,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不够,工作效率低下,对良好工作氛围的建立、工程施工进度的保障、工程质量的提升造成了不利的影响。针对以上工程管理中所出现的现象分析可知,要保障工程项目按质按量按期进行,需要企业具有一套系统完备的管理制度体系。因此,在运用项目管理法时,首先需要针对工程项目进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制定出相关的标准和规范,最后统筹兼顾,建立一套适用于企业实际运营情况的工程管理制度体系,并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加以补充和完善。同时,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规范员工的言行举止,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企业应当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状况,结合行业中较为流行的管理制度标准,兼顾员工身心发展需要,制定出一套符合企业实情的员工奖惩、福利制度,维护员工的切身权益,增强员工的活力。

3.2工程项目进行过程中的控制。

现代的工程项目具有过程复杂、周期漫长、不可预见因素较多等特点,因此,为了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不仅要在工程项目建设工作开始之前作详尽周密的计划,同时也应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对项目运行的状况和变化的趋势做严谨科学的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工程实际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地对工程计划和进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为此,在工程项目中运用项目管理法时,需要针对工程资金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等三方面的内容做具体的部署。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传媒技术,对资金、人员、材料流动的情况作科学的分析和判断,并时刻关注施工区域气候状况的变化状况,以避免由于不良天气给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为提升工程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的效果,企业应当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制定出较为完备的核算办法和评价体系,定期对工程各阶段的工作成果进行审查,查缺补漏,排除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

3.3相应管理组织机构的建立。

项目管理法包括设计、组织、运行和调整等多方面的内容,而这些内容也是始终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中的,为了保障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企业应当针对项目管理法中的各项内容建立相应的管理组织机构。为了防止所建立的各个组织结构之间存在工作能够交叉、工作范围不够全面、组织机构浮肿等现象,在建立这些组织机构时,首先要明确各个组织机构的职权。并在人员的选用上,要以较高的要求进行选拔,以提升团队的整体质量。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