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论文范例

创新能力论文

创新能力论文范文1

学前创新教育不单单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创造力为目的的教育理念,它应该让受教育者在接受创新理念教育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创新意识。因此,这也就要求教育者在优化人生观和人伦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教育,从学前阶段就培养出具备高水平的理想和高层次追求的人才来,这也是学前教育者进行创新教育的首要任务和首要教学目标,也只有这样,在教师的指引下,孩子们才会在未来的创新实践活动中,能够拥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孩子们会沿着这个方向为之奋斗和努力。这也要求学前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创新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对每位孩子的健康教育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二、在活动中对孩子进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在学前创新教育中,儿童的创新性发展还表现在幼儿的动作当中,因为孩子们的动作活动是开展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表现,儿童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运动,儿童的活泼好动,正是培养他们创新能力发展的最大时机,因此,在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时候,对孩子们进行创新理念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可以深入地去了解儿童的兴趣和爱好以及他们思维的灵活性,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兴趣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在幼儿自己选择的活动中,他们的创新思维会很容易被激发出来。此外,教师还要善于从孩子们在活动中的呼吸、脸色以及出汗程度等方面进行仔细的观察,对儿童的活动量和运动的时间进行有效的调控,因为只有科学地安排他们的运动过程,才能达到健体强力的效果,进而也才能促进他们个体创作性思维发展的作用。

三、要重视创新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有效整合

在我国的教育活动中,创新教育也是近几年来新兴起的一种教育理念,创新教育主要是以“创新”为主要的教学目标,针对儿童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制定出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来,在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果的同时,还能够促进他们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创新意识的形成,他们的这些能力也会随之得到提高。此外,在构建学前教育的创新体系过程当中,还需要注重创新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有效整合,将创新教育的理念融合到基础的教育当中,在创新教育中去完成基础教育,在这个整合的过程当中,还要充分地尊重儿童的主体性与个体的差异性,从而为提高他们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打好基础,进而有效地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为促使儿童的全面发展奠定好坚实的基础。

四、学前教育思维上的创新转变目标

在过去比较传统的学前教育教学中,很多教师容易忽略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经常会认为儿童还不能分辨出事物之间的好与坏,很多教师还认为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等都需要教师给予引导,这样的教学结果就会导致幼儿在平时的学习过程当中经常会按照教师的方法去完成,教师让他们怎么做,他们就照着样子去学、去做,这样的教学观念长久下去,就会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上灌输这样一种想法,每次的学习都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学习,这样的教学后果就是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因此,为了促使教师在学前教育思维上的创新转变,就要求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不要事事亲力亲为,要让孩子们主动地去追求学习的本质,让他们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独立地解决一些问题额困难。在这种思维创新的学前教育的理念引导下,还需要教师对教学的本质有个特殊的认识和理解,在整个的教育活动当中不断地突出孩子们的主体地位,并且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以此来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知识的思想和观念。

五、创新教学有利于幼儿园课程的设置

创新能力论文范文2

初中义务教育中,地理学科和其他学科比起来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地理课堂主要要求初中生对教材内容的熟练掌握程度,然后通过掌握程度的深浅进行知识贯通,最终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因此,老师带领学生在学习这门学科时,最主要的是让每个初中生都学会去仔细认真了解教材内容,而不是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地理学科教材内容陈述的知识点与每个初中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本门学科的知识要点具有非常灵活的特点,这就要求每个初中生在学习地理这门学科时,老师要给学生更多的课外机会去接触实际,让每个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将地理知识进行发散性的思维,从而进行一种全面的创新形式来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新课改下的新课标对地理学科有了进一步的课堂教学要求,要求老师在新课标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带动学生学习新课标下的地理学科,让每个学生都能学会创新。

二、新课标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

新课标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活动水平和质量,让越来越多的初中生喜欢上地理这门学科,笔者认为在课堂中老师必须对课堂教学手段进行一定的改变。新课标下的初中地理学科主要以培养初中生的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能受到教材内容的束缚,对学生进行教材知识的各种灌输然后拟定许多条框来规范学生的一些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无疑阻碍了学生对新事物学习创新的机会,严重影响了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健康发展,让学生成为地理学科的背影,老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依赖教材内容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基本点,但是除了这个以外,老师也要给与初中生一定的范围让学生自由地发挥自己心中的想法,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学会对新事物的创新能力,最后老师再带领着每个学生回到课堂中、书本里。老师对学生的这些做法会给课堂教学活动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让初中生不仅学习了教材中的知识点,也让学生在创新的想法中学到许多新知识,从而让学生更加明白、清楚地学习到新知识,也让老师在新课标中的地理教学方法受到初中生的喜爱。新课标的地理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在课堂中为初中生建立一个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带动学生进行合作式的学习地理,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能融入到实际生活中进行不断地创新和实践。在这个学习氛围内,老师不能对学生太过于放纵而导致学生目无王法,这就要求老师在这个氛围内坚持一个度,从而让学生可以在这个氛围内进行各种各样的发挥想象,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创新,同时带动课堂教学活动良好的发展。

三、新课标下的初中地理课堂第三方媒介的作用

由于地理教材内容有些抽象化,老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讲解的时候学生不能进行很好的思考,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选择性的通过一些第三方媒介设施帮助初中生进行立体式的教学,这样学生在媒介的接触下学习到了以前从未见到过的场景、画面、地图等,从而带动越来越多的初中生喜欢地理学科,提升学习动力,媒介使得学生开拓了对新知识的了解度,让学生体会到了世界的奇妙,加速学生提高自我创新能力的增加,带给学生越来越多的各种想象思维空间。

四、结束语

创新能力论文范文3

(一)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发展趋势

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改革模式正处在发展的适应期,高职院校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教育目标。但是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对于人才培养而言仍存在一些需要改革的地方。而学生艺术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的。因此,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同时要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紧跟时代的发展,及时调整方向。通过教育改革的创新为社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意义

就目前我国的教育现状而言,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要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第一,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并不一定会满足未来工作时的变化模式,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不断的创新过程中适应时代的发展。第二,学生在学习中如果拥有了创新的能力,那么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以及未来事业的发展中都会有更好的发展,在艺术设计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设计出更好的作品。第三,通过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遇到作品设计的问题时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性能力的培养

在现阶段的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正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在艺术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适应时展的步伐,提高学生的人际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可以更好的融入到社会之中。其次,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保证学生的专业素养可以顺应时代的发展。最后,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具备专业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让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多维教学模式的探究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艺术院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往往对学习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寄予厚望,也希望他们可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但是在学生步入社会之后,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通常会表现出非常强的创新能力。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的培养,学生更多的情况下都是被动的学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逐渐被忽略。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推进课程的改革模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的发挥主动性,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学校可以聘请一些专业的专家学者在校进行知识讲座,在演讲的过程中学生们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的改善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的局限性。

(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对于艺术专业的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艺术文化的素养及专业的技术知识贯穿到整个课程的实践过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学校可以定期的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参加校园活动的同时设计出与校园文化相关的作品,不断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动力,从而构建出一个适合人才发展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艺术气息浓厚的环境下自主学习,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才艺,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学生在竞争中找到发展的方向,激发学生的求胜心理。通过比赛学生们可以互相学习、相互进步,从而形成一种和谐发展的艺术设计氛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保障。

(三)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改革过程中,除了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之外,还要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文化素养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目前,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认为,艺术设计的重点就是设计,从而忽略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这样的发展形式会将学生带到学习的误区。在艺术类的考试过程中,其文化成绩会相对较降低,因此,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后应该注重加强自身的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丰富自己的头脑,这样才可以在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自己的现象力,从而丰富作品的内涵。当然可以通过新的技术手段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此同时,在作品设计时更应该让学生细心地观察生活,激发学生的灵感,从而可以将设计的作品形象化的表达出来。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为我国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提供发展的方向。

三、结语

创新能力论文范文4

高职院校在培养广告专业人才的过程中,通常是要面向全社会的,要能够服务于社会,并且同社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沟通模式,最终要培养出的是契合社会的应用型人才以及创造型的艺术型人才,这些人才可以说是艺术生活化的代表,是生活艺术化的开创者、实践者以及推动者,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艺术及文化产品的需求正在与日俱增,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作为广告设计以及制作专业的优秀人才,必须要在丰厚专业积累的基础上具备创新意识,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适应社会的变化。所以,相关的高职院校一定要及时地转变教育理念,全面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

2.设置体系,实现开放教学

关于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训,不能够仅仅依靠于基础的课程以及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师还应该为学生们打开更为宽广的知识面,让学生们广泛地学习。以美国为例,美国广告专业的教育课程以人文和社会科学课程为主,并且要有语言学、心理学、自然科学、市场学、经济学、传播学、社会学、法律学和政治学等等方面的内容,只有广泛的涉猎各个方面的内容,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才能够在日后的领域当中发挥出创造性,更加深思熟虑地思考问题。在中国,广告设计的课程却只是以专业课的学习为主,很少有其他的辅助人文学科,比重比较小,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而且由于内容设置的不够科学,经常会有一些相似的内容重复出现,时间久了学生们自然会产生厌倦的情绪,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不能够达到一定深度和广度的专业知识,甚至会对广告设计这个专业产生怀疑。在这种局面下,高职院校必须要重新整理自身的课程体系,积极地推进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学校可以鼓励一些专业教师进入到广告专业的公司或者是企业进行兼职,让教师的教学内容更加具有实际应用意义。另一方面学校应该积极地邀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广告设计是到学校进行广告理论的深入讲解,采取座谈会或者是客座教授的形式来形成校企结合的教学,从而使广告设计的教学更接地气,也更加具有应用价值。

3.重视学生,调动课堂氛围

在中国的教育界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对于学生们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传统的教育中总是重教有余,反而重视学习不足,或者是重视灌输有余,而重视启发不够,这种教育形式是必须要得到改革的,尤其对于需要创新的广告行业,复制式的教育不仅没有意义,甚至会严重阻碍学生们在未来的职业发展。在广告界当中需要大量的模拟教学和实践教学,要求学生们必须能够充分地激发和调动起学生们的思维活力,让学生们成为敢想敢做的人,充满勇气和热情,所以学生和教师之间必须要能够形成“教学相长”的双边互动关系,将学生们所学的知识内化为一种人才的基本素质,让教师讲授的知识能够成为学生们日后职业生涯当中“自然流淌”的血液,成为一种能力。所以,在三年的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们成为学习的主体。比如说在一些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课外的教程,让学生们通过课外环境来提升自己,可以安排一些市场调查、创意设计、媒体调查、广告摄制以及制作等等内容,让学生们能够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构建起实践的基地,让学生们都有机会去考察自己,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地调节自己,让自己得到锻炼的同时也能够创造一些经济效益,并结合市场的调查为学生们选定课题,让学生们能够在课程之外获得更多的知识补充,实现课内外同步进步。

4.加强实践,探索新型模式

实践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在学生们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未来的职业实践能力之间构建起一个桥梁,更加侧重于学生们实践能力的提升,学校和企业之间可以建立起一些结合的项目,帮助学生们在实践中更加明确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有利于对现代化新型人才的培养,学生们可以通过教师参与到一些项目的实践当中,最终形成一种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在中国的广告教育当中,在形式上是具有一些时间环节的,比如说对口地安排学生进行毕业实习,但是这种实习通常都是形式至上的,并没有形成实际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院校采取了放任管理的方式,通常都是学校介绍,学生自己去找机会,公司有需求的时候可以到学校吸纳一些学生,在这个期间学生们才真正有机会进行实地的实习,对于学生们的职业能力和决策能力起到了切实的作用。

5.结束语

创新能力论文范文5

所谓创新能力,简单来说指的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它是与常规思维能力相对的一种思维能力,是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重新组合,并以此来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与新程序的一种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在人类的各种能力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是人类最宝贵以及最高层次的一种能力。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人类解决一切问题都是依靠大脑来完成的。”有关科学研究结果也曾表明,人类的大脑是由大约一百五十亿个脑细胞组成的,每个细胞里又拥有着约一百二十万亿根脑神经键,这些复杂的细胞与神经共同构成了人类的大脑。然而遗憾之处在于,人类的大脑虽然有着如此巨大的内在潜能,却远远没有被激活。由此可见,人类并非没有创新能力,只是没有发挥出自己的巨大潜能而已。而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舞蹈本身就是一类需要不断进行创作和编排的艺术,因此创新能力是其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所以,大学舞蹈教师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挖掘学生创新潜能,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尽可能地发挥出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从一名单纯的“舞者”逐渐发展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蹈创作者”。

二、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原则

1.兴趣开发原则

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源泉,学生只有先对舞蹈的学习具有了足够的兴趣,才会愿意主动学习舞蹈,并积极进行舞蹈的创作与编排;反之,学生如果对舞蹈缺乏兴趣,那么也许连最基本的积极学习都做不到,又何谈创新。因此,在大学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若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要遵循兴趣开发原则,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来提起学生对舞蹈的兴趣,从而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和创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尊重个性原则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特长、性格等个性特点,这些不同的个性特点之间并没有优劣好坏之分。而作为舞蹈教师,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不能厚此薄彼,要充分利用学生的个性特点来采取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即“因材施教”,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认真观察和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交流来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掌握不同学生的优缺点,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3.遵循教学规律原则

舞蹈教学是一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它要求舞蹈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舞蹈教学的基本规律,把握好其教学节奏,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之一。根据实践经验来看,盲目加快教学速度和扩张课堂容量的教学模式只会令学生对舞蹈的学习感到枯燥和厌烦,同时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因此被埋没,这是非常不可行的。只有将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其教学理论相结合,才能够有效保证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

1.采用“三步法”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的动力之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旦对舞蹈学习产生了兴趣,那么其思维、记忆、注意力等各种学习因素就能够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萌生创新意识。而“三步法”中所谓的“三步”,即模仿、表演、创新这三步,通过这三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经过长期的思考和实践,笔者认为“三步法”教学模式不失为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能力的好方法。第一步“模仿”是教学的基础,它指的是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来学习舞蹈的基本动作,掌握舞蹈的基本功,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应当给学生配上一些优美轻快的音乐来舒缓学生的心情,或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舞蹈作品,例如孔雀舞《雀之灵》、踢踏舞《大河之舞》、古典舞《踏歌》等,从而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领略到舞蹈的魅力;第二步“表演”是教学的关键,它指的是学生运用自己的肢体与意识来进行各种舞蹈的表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先让学生充分了解所表演舞蹈的历史背景、主题内涵、故事内容及思想感情等,例如在教给学生表演古典舞《桃夭》时应当先给学生讲述《诗经•周南•桃夭》中的相关内容,在教学藏族舞蹈《珠穆朗玛》时应当先给学生讲述藏族及珠穆朗玛峰的风俗历史和自然风光等,在教学生表演芭蕾舞《天鹅湖》时应当先给学生讲述其故事内容等,从而加深学生对舞蹈的理解,让学生对表演充满激情;第三步“创新”是其教学的最终目的,它指的是学生利用已有的舞蹈知识和技能来自主创作和编排舞蹈,这一过程也是充分体现和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通过“三步法”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实现舞蹈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通过“异舞求同,同舞求异”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师若想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不断地对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等进行大胆尝试和选择,这其中比较有效也是最常用到的一种舞蹈教学方法就是“异舞求同,同舞求异”的教学方法。经过多年实践发现,在舞蹈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使得舞蹈专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开发。所谓“异舞求同,同舞求异”,指的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令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对同一舞蹈作品做出与众不同的理解和改编,如常规的舞蹈走步训练在古典舞中可以变化成为漫步走或圆场步等,在芭蕾舞中可以变化成为左脚起蹦脚迈步走,在秧歌中可以变化成为踢步,在蒙古族舞蹈中可以变化成为平步走等,学生只有能根据不同的场合和舞蹈类型来对舞蹈动作做出相应的改变,才算是真正具有了创新能力。

3.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融入多元文化

自21世纪以来,舞蹈艺术更加趋向多元文化发展,无论是其内涵、种类、形态还是动作等,都充满着多元文化元素,而作为大学舞蹈教师,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多元文化,从而促使学生利用多元文化来对舞蹈进行创新,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四、结语

创新能力论文范文6

此类既是典型的资源型区域又是典型的欠发达地区的省市区,虽然曾经有国家层面宏观战略布局的政策倾斜,如“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及近年来“转型发展综改试验区”的引导,但是其经济发展更多地依赖于能源开发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认为,资本匮乏是限制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的政策性安排虽然通过产业扶持和政策引导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产生了影响,但同时也会产生“政府热、市场冷”的挤出效应,尤其是相对分散的民间金融,更难以对转型发展的第三产业等非资源型产业形成投资规模。金融先导理论为资源型经济的转型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供给先行的金融发展模式要求资源型区域要先拥有支持经济转型的丰富资本,以资本推动非资源型产业的发展。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与各省份历年统计公报的数据,山西在2013年金融业增加值为639.61亿元,居全国第22位;而如果以年度存款余额、年度证券市场筹资总额和年度保险收入之和反映狭义区域可用金融资源的话,山西省2013年可用金融资源总量为30771.89亿元,居全国第15位。社会可用资本数量相比国内发达地区并无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匮乏的金融资源的矛盾导致转型发展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和资本引导。金融发展理论告诉我们,发达的金融市场、高效的金融机构、高质量的金融制度可以通过盘活金融资源实现对经济发展的推动。而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金融抑制导致金融自由化程度不高,虽然政府主导了一系列的金融改革,但离真正意义上的金融市场化仍有较大差距。金融创新作为实现金融自由化的主要途径,可以通过实现金融市场化、丰富资源型区域的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提高社会资本尤其是民间资本的转化率等,而起到支持非资源型产业大力发展的作用,从而从根本上实现经济转型。本文将通过构建金融创新指标体系,确立影响金融创新的主要因素和量化指标方法,并对资源型区域的金融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和比较,对各地区金融创新能力与转型发展水平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以验证金融发展理论指导下的金融创新对转型发展的促进作用,从而指导资源型区域转型发展的实践。

二、资源型区域的认定

本文所研究的资源型区域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较多地依赖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获取基本动力的区域。由于资源型区域的认定与区域资源禀赋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本文通过比较相关研究的已有成果,决定构建资源丰裕度指数来判定某一区域的资源型经济特征①。通过查询BP公司《StatisticalRe-viewofWorldEnergy》公布的数据,可以得出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结构,其中,煤占67.5%,石油占17.8%,天然气占5.1%,水力发电占7.2%,核能占0.9%,再生能源占1.5%。

三、区域金融创新能力评价

金融创新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进行分析。宏观层面的金融创新主要是国家从金融体系和货币制度角度进行的创新,在全国范围内起共同影响的作用,不能反映区域金融创新能力;微观层面的金融创新主要指金融机构业务创新、技术创新和某些新型金融工具的使用,其影响主要局限在某金融机构内部,不具有普遍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金融业务往来产生金融创新溢出效应,从而对周边金融机构和同类金融机构产生影响;中观层面的金融创新主要集中在金融制度创新。金融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考虑上述各个层面的因素,但是此类因素大多难以直接量化,因此本文拟采用因子分析法,利用可观测的金融创新能力和效果两类指标来构建金融创新能力指标体系。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着可以完整反映金融创新能力、体现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及可以量化的原则,本文从经济基础条件、金融业发展基础条件和金融各行业发展水平3个方面构建金融创新综合指标体系,共12个二级指标,具体指标体系见表2。利用因子分析可以研究各二级指标的内部依赖关系,寻求数据的基本结构,从而提炼出影响金融创新能力的概括性指标,实现金融创新能力的量化分析。使用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金融年鉴》及各地区最新统计公报来获取相关指标原始数据,并使用公式:新数据=(原数据-均值)/标准差,进行无量纲化后获得标准数据,以此为基础利用SPSS进行因子分析。可以得出Bartlett球形度检验和KMO检验值,以及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因子载荷矩阵等,从而判断得出公因子以及权重,最后可以得出山西金融创新能力序列指标。经过SPSS因子分析运算,得出Bartlett球形度检验值为796.43,相伴概率为0,因此拒绝零假设,说明该数据矩阵适用因子分析。KMO检验值为0.757,大于0.5,也进一步说明所用数据适合因子分析。表3反映的是特征值和累积贡献率,依据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可以提取两个公因子,此时累积贡献率为91.88%,能够反映绝大多数的指标信息。表4为旋转成份矩阵,根据载荷系数的大小可以看出公因子与各项指标间的相关关系。通过观察可以看出,公因子1中数值比较大的集中在GDP水平、财政收入、金融业固定资产投资、金融业增加值、银行业存贷款余额、上市公司数量与保费收入,因此可以定义此公因子为经济金融综合发展水平,公因子2中数值较大的集中在居民消费水平、金融从业人员工资和股票市价总值,因此可以概括为居民财富水平。这可以解释为区域金融创新指标体系决定于经济金融综合发展水平和居民需求。另外可以根据各公因子的特征值与公因子特征值之和的比值来确定各公因子的权重,从而可以计算得出金融创新能力的计算公式:F=0.88F1+0.12F2。其中F为创新能力值,F1为公因子1的分值,F2为公因子2的分值。

(二)资源型区域金融创新能力比较

利用成份得分系数矩阵,结合2013年各地区金融创新指标体系原始数据,使用之前推导得出的金融创新能力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得出全国各地区金融创新能力综合得分及排名。山西省作为最典型的资源型区域,其金融创新能力较弱,与国内其他地区相同条件下的金融创新能力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在全国排名第21位,并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资源型区域中也处于较落后的位置。整体看金融创新能力排名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而山西省整体金融创新动力来源于经济金融市场需求的部分较多,而市场需求稍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山西金融创新的发展。在资源型区域中,金融创新能力最强的是山东,处于全国第6的位置,其较强的金融创新能力源于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与良好的金融业基础条件。资源依赖性较强的四川和河北两省金融创新能力较强。总体来看,资源型区域金融创新能力不足,对资源型区域转型发展的支持存在较大的影响。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和金融业基础条件较差,而整体上对金融的需求相对较旺盛,说明大部分资源型区域的金融发展难以满足该地区转型发展对金融业和金融创新的需求。

四、金融创新能力对转型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一)指标选取

研究金融创新能力与转型的相关关系,需要确定反映区域转型的指标,转型发展作为经济理论界多年研究的热门问题,有诸多研究成果,但是在对转型的量化分析上,却鲜见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成果。如果要构建一个准确的转型发展量化指标需要考虑诸多的问题,要全面考虑经济市场化的量化,概括多种经济增长指标的相关关系,同时还要注意样本数据的可获取性和模型设计可能出现的误差和模型参数的可解释性。由于产业转型可以作为经济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能反映大多经济转型的成果,因此本文考虑使用产业结构指标反映经济转型水平。从产业角度看,转型的成果最基本的表现就是产业结构的变化,即第三产业的产出水平或比重能反映转型的成效。而对于非资源型区域来说,第三产业比重Q也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表现。因此,直接使用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比重Q作为区域转型发展指标。

(二)相关性分析

一方面,将各省(市、自治区)区域金融创新能力综合得分与其经济转型指标进行相关分析,以探讨两者间相关关系。所用数据为2013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金融创新能力得分与第三产业地区产出水平占地区总产出水平的比重,利用SPSS软件,选择Pearson方法,通过Correlation过程计算两者间相关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F与Q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说明金融创新与转型发展的相关关系是显著的。另一方面,根据前文对资源型区域的判定,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分为资源型区域与非资源型区域两组,其中资源型区域组包括典型的资源型区域山西、内蒙古、新疆、陕西、黑龙江、山东、河南,以及资源型特征较明显的四川、河北、安徽、甘肃、贵州,共计12个地区,剩余地区属于非资源型区域组。同样使用Pearson方法分别对两个组的F和Q指标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资源型区域金融创新能力与经济转型相关关系不显著,而非资源型区域金融创新能力与经济转型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三)结论

第一,资源型区域的金融创新能力总体上低于非资源型区域。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与金融发展基础条件较差,具体体现在金融业固定资产投入水平低,金融从业人员数量少,资本市场规模较小。主要表现是金融创新供不应求,收入转化为资本的能力较差。第二,资源型区域与非资源型区域相比,金融创新能力促进经济转型发展不足。一方面是由于金融创新能力较差导致,另一方面是由于资源型产业的挤出效应。有限的金融创新原本可以盘活金融市场,更多地实现金融自由化,借助于政策性引导可以使金融资源流向政策倾斜部门,但资源型产业的粗放式发展导致金融创新成果大多被资源型产业享用,而非资源型产业无法获得金融创新带来的收益。第三,资源型区域由于金融创新能力差,无法集聚足够的转型发展所需的资本,加上政府财政投入力度有限、民间金融规模不足的限制,导致资源型区域尤其是欠发达的资源型区域陷入经济发展水平低—金融创新能力差—资本形成不足—转型乏力—经济发展水平持续低下的恶性循环。

五、资源型区域金融创新的政策建议

(一)提高资源型区域金融创新能力

1.加大对资源型区域金融业发展基础条件的投入。资源型区域金融创新能力弱的主要原因是金融业发展基础条件薄弱,因此应加大对金融产业的投入力度,加强各类金融机构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实现金融服务信息化、网络化,提高金融业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各金融机构的能动性,以金融机构逐利性特点主导下的行业竞争带动金融创新。同时要构建多层级的资本市场,弥补间接融资能力。2.培养高素质金融业专门人才,以金融科技发展带动区域金融创新。金融从业人员是金融创新的微观主体,各类金融机构要从观念上改变金融从业人员就是专门拓展市场的营销人员的落后观点,通过各类职业化、专业化培训,使金融从业人员真正成为金融专业人才。同时要调整金融从业人员薪酬机制,体现向高素质金融人才倾斜的基本思想。3.适当降低金融业准入门槛,尤其是在民间资本活跃的区域,通过设立各类新型金融机构,在大量吸收民间资本使之转化为金融资源的同时,实现金融领域的市场化。对新型金融机构,尤其是民间金融机构,要配套适度的优惠政策,扶持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

(二)引导金融创新成果支持转型发展

资源型区域的金融创新成果大多由于资源型产业的挤出效应而被资源型产业独享,因此要通过政策性引导使区域金融创新向非资源型产业或与能源产品开发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倾斜。具体措施有,引导金融机构转变金融服务模式,由之前的面向大企业、大项目、大投资的服务模式转向分散化、小规模、多元化的服务模式,避免金融创新成果被国有或者大型企业独享;要求金融机构改变在面向重点扶持的非资源型产业时,提高金融业务效率,或设立专门的金融服务渠道。在合法的条件下,鼓励并扶持面向非资源型产业的创新性民间金融活动,民间金融相对于官方金融普遍具有创新性,通过构建专门的民间金融咨询服务平台,为民间金融活动提供智力支撑和技术支持,同时保障民间金融活动的安全。

(三)通过金融监管避免金融创新风险

创新能力论文范文7

通过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知识,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与思考的兴趣,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比如时事讨论、专题报告等,让学生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参与到活动当中,让学生养成思考问题的能力,进而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践活动当中,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去收集与活动相关的信息,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当然,在组织这些活动的时候,也要求教师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敏捷的思维能力,否则,效果就会适得其反。

二、科学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新课程标准当中指出,教师应该保护好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鉴定基础。所以,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教学情景,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够大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在讲授政治课的时候,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并且要将这些兴趣变成求知欲,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发散性思维,从而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思维。

三、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创新潜质

在初中政治教学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是要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观念决定着教学的成败,教师的意识能够影响着学生的意识,教师要意识到自己是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与主导者。教师应该是教学过程大参与者,不应该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应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要让学生们在课堂当中积极探索、自主学习。抛弃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改用探究式、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当中占据主导地位,让学生的心理从学会转变成会学,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使学到的知识能够融会在一起,并且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比如,我在讲授《两代人的对话》这节课的内容时,没有事先将内容直接讲给学生,而是先让学生自己学习,进行归纳总结,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上,我还采用小品的形式进行政治课教学,让同学们表演小丽的烦恼,让同学们扮演成小丽与小丽的同学,让他们相互交流存在的问题,然后让同学们思考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我会让同学们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一个问题,让学生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给予家当的鼓励与表扬。这样,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问题提出各种各样的想法,这样就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利用现有环境条件,引导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学生不能够机械的学习知识,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开发学生的各项潜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个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改变自己的角色,转变自己的观念,与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互动关系,在这种环境当中,学生更会积极学习与思考,并且能够产生更多的想法,从而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比如,教师在讲授与意志力相关的知识点时,可以先将“愚公移山”的故事将给学生听,让学生根据这个故事提出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些学生就会觉得,愚公虽然有很强的意志力,但是也是一种蛮干的做法。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给予恰当的引导,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够将这座山移走,然后让学生们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想法给予及时的肯定,也就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五、结语

创新能力论文范文8

(一)教育方式落后

虽然我国的教育在进行不断改革,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传统教育一直延续至今并且占据主导地位,教育目的仍以应试为主,为了使学生的成绩提高,教师的教课内容太过局限,练习的题目与答案都是固定的,题目的回答方式,甚至是几点都规定的很严格,如果学生不按部就班,便会得到教师的严重批评,这样的授课方式完全剥夺了学生自由思考和学习的空间,严重阻碍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经调查学生喜爱学科的排名首先是语文、数学、英语其次则是音乐体育等最后才是思想政治学科,喜欢这一学科的少之又少,而在政治课程的授课内容中大多以理论知识为主,需要学生在学习理解时还要不断地的记忆和积累,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再加上教师单一的授课方式,缺乏创新,没有创造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对学习政治产生抵制。

(三)忽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由于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也千变万化,而学生又处在如今物质文明发达的时代,就更希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如学生虽然学习的是理论知识,但却希望通过这些理论知识去解决一些经济或是其他方面实际问题,可事实却相反。由于大多数初中政治教育内容都是纯理论的,缺乏实践教学,所以想要提高创新能力单靠理论知识是不行的,必须要与实践相结合。

(四)不注重培养师生间的良好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中有时过分的强调教师的教学地位,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敬畏,可是这种敬畏感也拉开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很多学生在教师授课过程中不敢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也影响了学生提高思维和创新的能力。更有时候学生由于敬畏感而不敢提问也造成获取知识的过程出现阻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一)改革教育方式

教师教育方式的优劣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体,多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空间,学生在发挥思考和创新的过程就是培养他们能力的关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设置巧妙的问题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互动中来,而在提问时,教师也应该结合实际。让不同的学生回答不同层次的问题,这样能够让学生锻炼自主思考的能力,独立去解决问题,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往往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有可能去独立认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兴趣也会推动学生产生追求和探索问题想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变换教学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在传授完理论知识后,与实际生活中的案例相结合。可以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举个例子:可以让学生对“课后应该让学生着重理论的背诵,还是应该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讨论学习”这样的问题展开讨论,学生的想法都有不同,而且也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分组以辩论的形式,使双方以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立场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结果,并进行分别总结,教师也可以在学生辩论的过程中适当的提出一些问题,教师也可以在过程中了解了学生内心的想法,有助于今后教课方式的调整。

(三)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由于政治教学多为理论性内容,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然要多提供一些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实践到生活中去,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仅可以积累实际经验,还能提高学生组织协调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巩固学生在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同时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因此实践教学方式是教师必须注重的。

(四)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这点要求教师把教学的过程看成是师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把单单传授知识作为自己主要目的转变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目标,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在引导的过程中建立一个平等民主的沟通环境,能使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师生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和轻松地气氛,在这个过程中也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独立思考的习惯,以此来应对学生在知识和阅历上的不足,而这种习惯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也有重大的作用。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