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论文2篇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论文2篇

第一篇

一、强化积累,挖掘写作才思的汩汩活水

积累材料要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有调查显示,初中生对于文质兼美的散文、小说等阅读材料并不排斥,他们所厌恶的无非是教师死板教条的解释,牵强附会的分析。所以我们经常会发现不少学生课堂上走神,课下却津津有味地看课外书。对此,我们可以巧妙地引导学生将积累材料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摘抄一些佳词妙句,丰富学生的语言素材,成为学生写作才思的“源头活水”。如《简•爱》中的“你以为我贫穷、卑微、矮小、不美,就没有灵魂,没有心了吗?你错了……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二、以手写心,描摹农村生活的五彩斑斓

翻开农村中学生的作文本,假大空、机械抄袭、文不对题等现象比比皆是。对此,很多语文教师一脸无奈:学生们整天窝在校园里,单调乏味,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又缺乏激动人心的伟人事例,我们怎能要求他们写出文采飞扬、思想深刻的作文?其实,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农村没有闪烁的霓虹灯,没有喧哗的广场,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但朴素、宁静、自然的农村世界同样有其独特的美丽与魅力。我们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扎根生活,描摹农村环境的诱人世界,写出具有农村特色的作文作品。

1.观察农村环境。与城市孩子不同,我们农村孩子虽然没有高档玩具,也没有各式各样的补习班,也没有类似于捉迷藏、滚铁环、丢沙包、踢毽子、跳皮筋等童年的记忆。但我们跟随父母到地里掰玉米、耕地锄草、打核桃、摘花椒、刨药材,就更多地接触了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村落炊烟,把这美好的景色尽收眼底,并转化成具体的文字,岂不也会在作文写作中蹦落一地的精彩?有一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夏天到了,我家地里的西瓜成熟了。瞧,每个西瓜都挺着碧绿青亮的大肚皮,我给它们起了一个绰号叫“黑美人”。还有一名学生写道:秋天,大豆或许是太兴奋了,有的竟笑破了肚皮,蹦出一地金黄的牙齿;稻子可懂礼貌了,谁到地里看它,它都向谁弯着腰致意,好像在说“我等不及了啊,快来收割我吧”。可见,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周遭环境,就一定能够发现农村之美。正所谓:农村不是缺少美,关键是缺少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2.留心乡土语言。劳动人民的语言是生动、优美、富有生命力的,我们农村人的语言更具有淳朴的乡土特色。引导学生恰当地在作文中运用这些语言,能够让人觉得温暖、亲切,拉近作者与读者的心理距离。还有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一些谚语、俗语、歇后语等,都彰显着咱农村人的真挚与豪爽,我们应该用心积累、灵活运用。比如一名学生在写母亲训斥自己时,运用了“剥皮的猪头———把脸都丢尽了”、“白天的萤火虫———没得量(亮)”等极富农村气息的歇后语,引得班里学生一阵欢笑,取得了良好的写作效果。3.关注农村变化。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农村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关注农村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可以极大地升华学生思想,提升学生作文内涵。如现在村里小汽车越来越多,网络也逐步走进村里千家万户,村里也有了超市,婚礼也开始聘请了司仪等等。关注这些农村生活细节,引导学生写真事,抒真情,是凸显农村作文教学特点的一大关键。譬如,我们班的王晓健在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农村生活面貌变化的时候,写了一篇以“耕地”为题的文章,反映了机械化操作在农村日趋普遍,极大地提升了农村耕作效率与积极性的现象,穿插了自己和父亲两代人在使用耕地用具方面的思想分歧,并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开始使用手扶拖拉机耕地的经过,写得真实感人,幽默风趣。这篇文章后来参加了区文教体局组织的“辉煌六十年”主题征文大赛,还获得了一等奖,大大激发了我班学生写身边事,反映农村生活与时俱进时代主题的热潮,出现了诸如《我是农村一盏灯》、《我家有了电动车》、《咱村鸡蛋真值钱》等佳作,体现了我们作文教学浓郁的乡村特色,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与表扬。

三、批改创新,点燃学生作文的熊熊激情

长期以来,作文批改耗时低效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顽疾。从教师维度来看,每周一次作文,两个班80~100名学生,全批全改无疑会牵扯教师极大的时间与精力;从学生维度来看,自己作文的思想性、文学性仅由教师的一己之见定乾坤,无疑会打消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抑制学生的创造力,影响我们的作文教学效果。课程改革活动中,对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来讲,创新作文批改方式,点燃学生作文的熊熊激情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1.积极采用多元化批改方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坚持作文批改要结果与过程并重、学生为批改主体的原则,采取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批改方式。如进行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写作实践时,有一名学生在表达“成长的烦恼”这一主题时,写作了《老师,请提问我一次》的材料。与同桌互评中,同桌写出了如下评语:语言清新,情感真挚。尤其是你文中“百无聊赖地向窗外望去,窗外灰蒙蒙的一片,好像将有一场倾盆大雨,又闷又热……”一句,我深有同感。我在查阅学生的批改结果时,注意到了这句话,感觉到了自己平时对于中等生的关注的确不够。惭愧之余,我附上了另一条评语:老师真诚地向你道歉!以后的日子里,真心地希望我们能共同努力,携手前进。上课的时候,笔者有意看了这两名学生一眼,他们回报了我一个理解的眼神,会心的微笑,我明白,横亘在师生之间的一块坚冰融化了。

2.积极拓展多元化批改渠道。笔者在坚持改革批改方式的基础上,还尽可能地创设展示学生作文的平台与机会,以点燃学生作文的熊熊激情。譬如,笔者在组织学生写作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作文时,就把全班学生的作品做成一个展牌,并留有空间供全校学生阅读、批改,不但大大节省了教师批改作文的时间,还收到了良好的批改效果。还有,笔者对于我们农村学校仅有的诸如《语文周报》、《少年智力开发报》、《初中生周报》、《中学生》、《时事》等报刊,总是鼓励学生去认真阅读,分析这些报刊的栏目特色、选稿方向,并鼓励他们勇敢地寄出自己的作品,不管能否被采用,只要能够根植一个希望也是不错的选择。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许多农村家庭也都有了网络宽带,笔者便经常把学生的作文晒到各中学生论坛、贴吧、博客、QQ群共享中,供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网民阅读、评论。这样,不但大大拓宽了学生习作的批改渠道,更科学引领了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总结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形成今日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之现状,也涉及多部门、多方面。对此,我们还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不轻言放弃,尊重农村学生的实际作文水平,并大胆地创新教学教法,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以手写心,挖掘身边小事所折射的时代主题,相信一定会闯出农村作文教学的新天地。

作者:陈奕妃 单位: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金塘第一中学

第二篇

一、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景,积极应用农谚俗语

城市与农村的环境不同,孩子们接触的事物也不同,相互的见识也不同。农村的孩子们从小就接触了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较深的理性认识和深厚的情感。花红柳绿,小桥流水,苍山晚霞,小鸟归巢,奇石险境,月夜蛙声,碧绿麦田……这一切无不烙上了农村的印记,又无不给农村的孩子美的熏陶,只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些事物,就为他们描写田园风光,抒写农村生活提供了广泛的写作素材。农村有丰富的语言,并且生动优美、丰富幽默。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农谚俗语,这些语言既通俗又含义深刻,还能表现出农村人民的豪爽真挚的情感和淳朴善良的特点,久而久之为丰富学生语言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教给学生体验农村生活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时代的变迁

农村的学生常常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农活,这正是他们体验农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机会。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把做家务干农活的经历、体会、收获,同时把优美景色的描写与心中感受结合起来,这无疑也是一篇生动充实的文章了。随着科学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城市面貌日渐新异,农村也是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种田现代化,农村城镇化,这些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大的素材空间,同时了解祖国发展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这样使学生的写作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和教育性。

三、加强生活感悟与想象力的培养

生活感悟就是作文要表现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没有情感这种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要让学生作文真正联系生活,联系自我,联系阅历体会,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胡编乱造无真情,过分装饰使人讨厌,无病呻吟使人气愤,惟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的心弦。没有想象力的写作就难以成文学。可见,想象力的培养也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村学生阅读积累少,但语文教师应尽可能地利用农村的丰富自然资源,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人、事、景进行观察,思考辨别,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来扩大知识视野。

四.、导学生深入生活,使习作过程生活化

“事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只有生活才是学生作文的不竭动力。例如,在我班同学参加了“校园艺术节”演出活动后,我要求学生就这一题材进行写作,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感受出发:从这次校园文化艺术节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参与这样的实践,不认为自己是在写作,而是在进行一项亲自参加的活动。这就是基于学生生活基础之上的作文,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作文,也必定是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事可写的最真实的作文。

作者:井含祥 单位:青海湟中县田家寨镇丹麻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