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摘要:本文以机电一体化专业核心课程《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为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证应用研究。结合课程实际,在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课堂管理实施、课程考核评价方面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制定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等教学资料时,融入职业理想、工匠精神、德育教育、价值观教育、法制意识教育等思政育人元素,融合专业教学目标、思政教学目标、思政素材和思政融入点,在课程思政完成以后,对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反馈,提出整改措施加以改进。

关键词:高职机电专业;《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证研究

1基于“专业课和思政课协同育人”理念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产生的背景

2014年在“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精神指引下,上海各高校率先探索并实施“课程思政”改革。培养“德技兼修”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但从实践教学活动及培养结果来看并未实现这一目标。从教学活动来看,专业教学中“重技轻德”现象屡见不鲜,思政课堂上脱离专业要求高谈阔论比比皆是;从专业设计来看,专业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等基础性材料,还未能体系“课程思政”的意识和理念,思政育人元素还未完全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从社会需求来看,学校培养的人才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要,毕业生因多因素跳槽离职现象时有发生,“德技兼修”的毕业生数量不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和研究,在课堂教学、课程设置、评价体系等方面能够弥补和完善上述不足之处。目前就国内研究现状来看,针对协同育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相关概念、内容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由于“课程思政”提出的时间较短,几乎没有与之相关的书籍。在“课程思政”的内涵、特征、专业课教师如何挖掘思政元素、如何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以及“课程思政”实现路径及方法等研究都不够丰富,因此当前有必要开展对“课程思政”的研究。实现基于协同育人理念的高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将是一项长期且重要的工作,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基于“专业课和思政课协同育人”理念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的内涵和意义

2.1关于“课程思政”内涵的研究

浙江理工大学肖香龙、朱珠在发表的《“课程思政”格局下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的文章中,将“课程思政”定义为:“进行所有课程的教学,都要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进行价值引领,并充分挖掘所有课程中蕴涵的价值范式,进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解岩主要对理工科专业课程如何开展“课程思政”进行研究,认为主要途径是在课堂。“课程思政”把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的每一门课程体系之中,专业课和思政课教师要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进行育人,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非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都要承担起育人功能。邱伟光教授认为:“课程思政”是一种育人活动,所有的高校课程都应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2.2关于“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关系的研究

何红娟在其论文中探讨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必然性、理论基础等,认为实施“课程思政”,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观念上的突破及实践方法上的创新。邱开金在其论文中具体阐述了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产生的变化,以及实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老师应该怎样做等。李如占、张冬冬认为,“思政课程”属于显性的思政教育,而“课程思政”属于隐性的思政教育,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吕宁指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必须同心同向,共同实现协同育人。

3我院机电专业实施《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课程思政”教“思政课程”学改革的实践与做法

3.1实施《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目标的选择与分析

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2019届一共招收4个班共120人,这4个班中既有普通高招招收的学生,也有中职注册入学招收的学生,这几种招生方式招收的学生之间成绩参差不齐且差别较大,机电1911和1912班是普通高招录取的学生,相对其它3个班,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较好,因此,我们选择机电1911班1911和1912班作为本次《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对象,从课程目标、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等层面进行设计,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课程中,在教材建设、课堂教学、实训教学等教学活动中,实现“教书与育人”协同、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协同,培养“德技兼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为教学改革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机电1913和1914班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培养模式,即面向同一个水平层次上的学生制定实施统一的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要求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和地点,按照相同的进度完成学业。等4个班的《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课程教学完成以后,对课程思政教学和传统的面授教学效果结果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反馈,提出整改措施。

3.2我院机电专业《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做法

(1)课程建设研究—明晰课程在“立德树人、以文化人”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融入思政育人元素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以机电一体化专业基础课程《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课程为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是高职机电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普及性强,覆盖面广,非常适合进行“课程思政”研究,在课程的学习中渗透职业素养和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结合课程实际,在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课堂管理与实施、课程评价考核等方面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制定授课计划、课程标准、教案时,融入职业理想、工匠精神、德育教育、价值观教育、法制意思教育等思政育人元素,结合专业特点、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社会及企业要求,进行教学研究、具体设计、合理评价,达到教育引导学生“润物无声”的效果。例如在第1章工业机器人的基础知识教学中,专业教学目标为了解工业机器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常见分类及其行业应用。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协作学习和主动学习的意识,树立科学、严谨、勤奋的学风。课程思政融入点是机器人发展的基础条件—传统机械的发展;我国机器人的产生、发展历程。课程思政素材是机械发展史以及国内外传统机械的历史发明创造和国内外典型人物事迹和案例,如埃及的水利机械、水泵、热力机、钟表、动力机械等;典型学者如牛顿、伽利略等;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引出:时事政治一载人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X919大飞机的诞生历程。其它5章的专业教学目标、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课程思政融入点和课程思政素材见表1。

(2)评价体系建设研究—科学设定评价指标,建设一套周密完整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为“课程思政”实施建设情况进行合理评价。建立和健全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可以有效提升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能帮助专业课教师改革备课内容,同时也可以让思政课教师参与专业课的教学中,对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进行思考,提出相关意见。

(3)师资队伍建设研究—通过建立机制,融合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队伍,探索建设一支“协同育人”的师资队伍。培养教师的思政教育理念和意识,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教师不能只做“教书匠”,要成为学生优秀价值观培养和良好人格塑造的“引路人”。新时代的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需要更多的国际化人才和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需要国际性眼光、思维和智慧进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这些都是对教师的新要求、新趋势。目前,学校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各自为政,分别在各自的学科领域里单打独斗,新理念、新思维、创新能力等也有明显不足。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能使思政教师提升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能使专业教师具备崭新理念和国际视野。

(4)本文以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核心课程《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为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在制定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时,融入职业理想、工匠精神、德育教育、价值观教育、法制意思教育等思政育人元素,结合专业特点、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社会及企业要求,进行教学研究、具体设计、合理评价,达到教育引导学生“润物无声”的效果。

作者:胡玉才 胡靖寅 贾妍春 单位: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