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教学论文(3篇)

农村教师教学论文(3篇)

第一篇:农村教师教学能力不足及对策浅析

1.存在的问题

1.1知识结构、内容陈旧

农村教师中有一部分是民办教师转正,一部分是中师生,相对学历偏低,受正规教育较少,存在拔高教学现象。虽然后期经过培训、自学,达到了合格学历,但是综合知识素养还是很有限,同时又存在严重专业不对口现象,这就导致农村教师知识结构不完整,他们在职前没有系统的学过相应学科的发展史,所以他们无法很好地了解对应学科发展演变过程,也就不能跟上掌握本学科最新更新动态。又加之农村教师所处环境相对闭塞,对新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的理解程度不到位。并且对现代化教学手段较生疏,不懂得利用网络、多媒体、远程教育等手段进行学习,开拓视野,为自己终身教育奠定基础。

1.2课堂组织管理的能力欠缺

新课程意在全面培养学生能力,课堂由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主变为以学生学为主,教师由原来课堂上的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合作者,因此,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学习态度,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教师需要提前做出大量的准备工作,激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与预期效果不统一的矛盾,这需要教师针对这些矛盾迅速做出判断,并机智地做出应对措施,保证课堂的正常进行。农村数学教师对以上问题有一定的掌控和处理能力,但在“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方面还有很大欠缺。

1.3学校培训种形式轻内容

我国教育部曾在2004年教师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教师的终身教育不可忽视,要将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紧密有序结合在一起。农村学校每年入职的新手教师并不多,他们在上班起初会参加学校组或者教育局统一组织的新教师岗前培训,同时已经在职教师也会不定期参加培训。但大部分教师反映,他们所接受的培训内容较为陈旧刻板,实用性不强,跟不上时代要求,并且涉及面很窄,没有针对不同学科的教师经行分类培训。同时培训内容的时效性比较差,理论知识多过,现实指导不足,缺少实践案例分析,因此所学内容在今后工作中能起到帮助及关键性作用的部分少之又少。一方面培训无法使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在理论基础上得以构建,另一方面对教师今后教学能力提高也起不到提升作用。不仅如此,从培训时间、频率上看也存在问题。培训时间的长短是教师有效接受、消化、吸取有效信息的基础,没有充足的时间做保证,教师就很难领会培训意图目的,更不可能掌握培训内容。同时农村教师也缺少受培训机会,平均一学期不到一次,有时即便有培训也是“僧多粥少”很难轮到机会。

2.解决对策

2.1主动改变思想观念

放眼当下教育改革现状,教师要紧跟时代要求,形成与之相符的教育观念,教师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规律,建立完善的教学思想体系,改变数时间不变教育行为及习惯,从思想上进行改革,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这对发展教学能力,促进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正确认识时展要求及需求,经常关注教育改革前沿动向,只有认清形势才能主动探索教育需求,跟上时代要求,做到教育思想与时俱进,教育行为开拓创新。

2.2积极主动自我学习

现今社会是个学习型社会,知识技术高速飞快发展,知识产业带动全民经济。农村教师本身所处环境不利于自身教学能力提高,因此如果不经常主动学习,知识的海洋就会干涸,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动力,知识能改变自身以及学生的命运。农村教师只有利用一切时间和把握住每次有可能提升自己的机会,不断进行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教育理论,只有奠定好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在这基础之上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从而获得全面的理论体系。一个缺乏自主学习意识的教师,很快就会落伍甚至被淘汰。一个善于学习的教师,会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知识,总结经验运用知识提高创新教学能力,同时也会把这种能力传递给学生,在自己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的同时,感染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秉承“授之予鱼不如授之予渔”的理念,如何做好学生的引路灯,启明星,就要通过教师的不断学习来实现,只有做到学生需要一碗水,你给学生一汪海洋的能力,才能成为学生真正的导师,才能胜任教师职业。农村教师虽然现代化学习资源匮乏,但不乏于传统模式,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博览群书,在培养自身文化底蕴的同时,拓展自我知识容量。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和同时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互通信息,共同交流。

2.3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

在以往的培训中多是聘请专家型教育学者对当前教育热门话题进行讲解,虽然这些学者在某些领域具有权威性,有独到的见解,把最新教育咨询带给了农村教师。培训内容虽然高大上,但是对于农村教师来说遥不可及,脱离实际。他们更希望这些专家能根据农村教学实际情况,将一些典型案例,共性问题,以培训的方式,在过程中,在专家的指导下共同研究、探讨、反思总结最终把困惑已久的问题得以解决。其次参加培训的教师多是一线教师,他们面临的困惑更多的是来源于课堂,如何构建高效课堂使他们的终极目标。因此培训内容的实用性显得尤为重要,在关注教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应多针对教学实际中的具体问题,经行答疑解惑,利用教育家高层次的理解水准,带动提升农村教师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总结

通过研究发现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各方面都不强,教师的课堂教学形式也比较传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最有效措施在于教师自身的主动学习意识。除此之外,在教师培训过程中,结合教师实际来设计培训课程和培训形式,提高教师培训质量也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教育管理者应将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在为农村教师创造学习机会的同时,更多关注如何激起教师主动发展自身教学能力的意识,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促进我国教育的均衡发展。

作者:辛昕 单位: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

第二篇:农村初中教师教学能力提生有效探究

一、以专题培训为抓手,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一)自主学习,提升理论素养

进修学校组织教研员学镇西编著的《做最好的老师》、肖川主编的《教师,做反思的实践者》、耿书丽主编的《有效听课、观课和评课的智慧和技巧》和张肇丰等主编的《课堂改进的30个行动》等书,倡导教研员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提升教研力;组织教研组长学习“初中××教师专业能力必修”系列丛书;组织学科教师学习各科课程标准、学科教学建议等。理论素养的提升,有助于教师提高组织教学的能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和总结反思的能力。

(二)开展培训,形成系列措施

针对调查、调研以及“联片研训”活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修学校及时抓住90学时培训、远程培训、骨干教师暑期培训的机会,重点落实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方案制订切实可行,从内容的选择、专家的聘请以及时间的安排,都注意实用、务实、方便;二是活动组织高效实用,从场地的选择、纪律的严明和活动的互动,都要求井井有条;三是培训后的作业,要求认真完成,及时评价。如针对初中教师总体年龄偏大、职业倦怠严重、工作动力不足等实际情况,进修学校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常山县初中教师全员异地培训工作。各学科培训者委托浙江师范大学、衢州教研室设计培训项目,对全县语文、英语和科学三科的教师进行暑期全员培训,分别在衢州、金华开班。又如为了做好教龄1~3年的新教师的考核工作,提升新教师的教学技能,进修学校在职业中专组织了全县新教师课堂教学技能考核工作。此次考核实行多元考核制,即根据《新教师培养方案》的“双导师制”和“学校负责制”要求,课堂教学技能项的最后得分由相应学科教研员、校本导师和学校考核小组分别考核评分。

二、以联片研训为载体,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一)农村学校“联片研训”的组织构建

为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修学校完善了初中两个“联片研训”教研共同体———东片的由常山育才中学、常山县第三中学等五所学校组成的教研共同体和西片的由常山县城关中学、常山县城东中学等六所学校组成的教研共同体,合力完成各项教研训活动。

(二)开展主题式“联片研训”教研活动

联片研训的主体是区域内同一学科的教师。活动呈现出以下五个特点:一是计划性强,每学期由教研室根据一定的主题统一安排各学科活动,在学校间轮流进行;二是形式多样,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上课、说课、评课、论坛和专题讲座等;三是主题明确,以菜单式、点题式方式结合学科疑难热点问题进行,贴近教师;四是参与面广,既有特级教师、名师的送教活动,也有教坛新秀、骨干教师的展示课,既有普通教师的公开课,也有师徒共同进行的同课异构活动,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五是结合实际,将初中学校分成东片和西片两个教研共同体,以城区学校为龙头抓实教研活动。如为了提升教学设计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西片七年级的26位科学教师举行的某次教研活动,共安排了四大板块的内容:一是同课异构上2节课;二是采用课堂观察的手段,重点围绕探究能力提升组织教学,组织议课、评课活动;三是组长就如何进行探究问题设计论坛;四是进行教科研活动的策划及如何做课题的交流。

三、以评比展示为平台,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一)集体展示,组织开展校本教研团体赛课活动

在课改推进的进程中,教师难免遇到一个发展瓶颈。如何突破该瓶颈,增加教师发展的原动力?进修学校于2010年11月开始举办了校本教研团体赛课活动。该活动至今举办了三届,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学科多,涵盖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和社会等主要学科;二是参与面广,每个学科都有10~13个团队参加,参与教师的人数多,受益面广;三是形式多样,如第一届活动由课前说课、上课和课后评课组成,赛后根据评分高低确定个人单项奖和团体奖,又如第三届活动由无生上课、上课和课后评课组成,赛后按30%、40%和30%的比例设团体奖。为了促使各层次的教师都有机会获得成功,城区、农村教师分开设奖,让参与的教师都在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舞台上展示自己,从而激励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不断发展。

(二)以教学基本功比赛为平台,促进学科教学能力的提升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即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让一线教师确立新课程理念,理解、把握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南的精神,用好教材,关注学生,构建灵动的课堂。对此,进修学校以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的三项评比(面向全省基础教育教研机构的教研工作先进集体、优秀教研员和优秀教研成果评比)的文件为依据,围绕主题做文章,有计划地布置有针对性的任务,开展教学基本能力比赛,希望通过学科基础知识测试、试题的编制、讲题析题、教学设计及论文撰写、课题评比等活动,提升教师的学科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总结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一是转变了对教学能力提升的认识,二是增强了教师的信息获取能力,三是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四是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执行能力,取得了包括浙江省人民政府基教成果二等奖在内的一系列成果,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借鉴之路。

作者:毛志伟 单位:常山县教师进修学校

第三篇:农村教师教学挑战及对策研究

一、农村教师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农村教师的教学压力大

农村师资严重匮乏,几乎每一个班就只有一位老师,像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科目没有专职人员给上课,基本上就是班主任随便给讲讲。教师的短缺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计划,一些老师不得不超负荷工作。长期的超课时工作不仅会严重影响农村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占用了教师大量的教学研究以及学生工作的时间。单纯依靠地方财政很难在短期内根本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

(二)农村教师专业水平不高

农村教师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严重。我们应该看到,现在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中有大部分是中师毕业,虽然部分人通过各种渠道也获得了大专或本科学历,但事实上并没有接受大专或本科的教育,有名无实,所以说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真正学历结构还很不合理。而且由于教师培训等工作的滞后,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及专业知识水平并没有随着现代化教育发展而发展。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使得他们在教学理念、方式上都存在很大差异。大多数老教师仍沿袭祖辈的“填鸭式”“满堂灌”等教学方式,还是以学生、书本、老师为中心进行教学,并没有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极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根本上是与现代教育理念相悖的。

(三)农村教学设施落后

很多偏远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校园中仅有校舍和桌椅,没有食堂,没有篮球场,没有足球场,没有实验室。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主要还是依靠教育,落后的硬件设施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当城里的孩子在上网查找资料、浏览网页时,农村的孩子却只能呆在教室里翻来覆去的看着书本,农村硬件设施的落后,使得“让所有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句话变成了空话。学生的兴趣得不到发展、课外活动得不到丰富、思想得不到自由,这样的教学怎能培养出各方面都合格的学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仅仅要求教师在拓宽学生视野、改进学生思想方面积极努力,而没有硬件的支持,显然是不太现实的事情。

二、改善教师教学环境的对策

若想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必须依据实际情况对教师的教学环境给予改进。

(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硬件建设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实现的基础,是学校教育技术发展的物质保障。而偏远的农村地区交通不便,经济条件十分落后,生活、工作环境恶劣。而且大多数农村学校的经费比较紧张,单单依靠学校的力量难以达到信息化教学的要求。学校应当采取多种措施,拓宽筹资渠道,完善学校教学设备。为了让教师的有个舒适的生活场所,也要加强学校宿舍、食堂、图书馆、运动场等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加强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

(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由于客观条件限制,传统思想束缚,老教师观念陈旧,方法落后,不能摆脱原有的思维方式。教育队伍还应该不断加强道德修养,提升自己的可靠性和权威性,从而才能提升在社会的信任程度,使自己的成为学生的楷模。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要求教师不仅掌握教学技能,还应该爱岗敬业,具备人格魅力,这样才能真正的影响学生。农村信息闭塞,资源匮乏,不能很好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导致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高。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信息技术课程已走进课堂,全面影响和冲击着教师的旧的教育理念。因此,教师应主动更新观念,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参与教育改革,改变过去旧的教学模式,建立开放、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模式,让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于教学,使课堂更精彩。

(三)改善教师各方面的待遇

为国家培养造就有用之才,基础在教育,关键在教师。让更多的农村孩子接受优质教育,是广大农民多年的期盼。因此可加快城市通乡油路和通村公路建设步伐,着力解决乡村公共交通问题,为边远乡村教师和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最大的出行方便。还应为有需要的教师提供相应的周转住房和基本的生活条件,使其安心从教。同时保障按时足额发放工资及其他福利待遇,帮助教师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凸显人文关怀,争取待遇留人、感情留人。

(四)解决教师聘的编制问题

对于农场村的教师,要负责落实工作岗位,解决其编制问题,将其工资发放纳入当地财政统发范围,保证其享受与当地教师同等的待遇,帮助其排忧解难,使他们坚定从教信念,使更多的人留下为农村教育服务。还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引导,为他们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供必要的帮助。

三、总结

总之,教师是农村校园中一面鲜活的旗帜,要让他们灵动的促进农村教育教学的发展。农村教育任重而道远,不是仅仅依靠教师就可以的。万事以民为本,农村教育关系着国家和社会的未来,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好这个问题,对于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霍冬旭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